靈感範文站

“學、練、賽”教學模式下的體育教學

“學、練、賽”教學模式下的體育教學

“學、練、賽”教學模式下的體育教學

前言

作爲一名體育健康工作者,你會發現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人們的物質及精神生活也越發的豐富多彩,但是你也會發現現在的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和心理調節能力卻越來越差,總是會在新聞報道和生活周邊聽到體育測試猝死、班級裏戴眼鏡的孩子越來越多、經受不住學習的壓力自殺等等,每每聽到這樣的消息作爲體育健康老師我總是會問自己到底因爲什麼原因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會這麼的脆弱?

我認爲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的負擔太多,家長和老師們對於孩子們的要求過多,總是把自己認爲對的事讓孩子們做好,在學校裏認真學習做筆記等等,回到家要完成好家庭作業,週末以及放假時間還有不計其數的輔導課等着自己,根本沒有自己放鬆的時間,二、是現在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對於孩子們的誘惑太多了,過去孩子們的生活裏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這麼豐富便捷的網絡空間,更多的是走出房間去運動去玩耍,用那僅有的玩具和器材去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而現在的孩子在網絡和手機等誘惑下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比起復雜的體育運動和氣喘吁吁的跑步更願意留在房間裏玩網絡遊戲,綜上兩個原因不難孩子們健康問題出在哪裏。

既然問題已經發現了,我們該如何解決呢?我認爲是真正的重視體育與健康課程開齊開足體育課,讓學生在體育課上熟練掌握一項運動技能,讓學生學會運動培養學生終生體育鍛煉的意識與習慣,達到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的體育健康課程目標。掌握了一項運動技能並且參與進去,既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又可以釋放學習壓力。

理論支持

首先運動技能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規律,是經過:1、泛化階段:初步掌握體驗技術動作,動作學習以分解模仿、徒手學習爲主2、分化階段:深入理解肌肉活動感覺,不斷改進技術動作,動作規範,基本上建立動作定型3、自動化階段:形成牢固動力定型做動作熟練、省力、自如。但運動技能的形成不代表形成了運動能力,運動能力的形成是由運動技術、運動技能、運動能力三階段組成,運動技能的形成是形成運動能力的重要階段,運動能力和運動技能最大的區別是能不能在實際情況及比賽中靈活自取的運用技能,其中還包括體能及心理調整能力等因素。本文主要根據形成運動能力展開探討。

策略探討

運動能力的形成包括技術、技能、能力三層次不斷遞進,三個層次對應的是體育教學的 “學、練、賽”三種教學形式,學技術,練技能,賽能力,靈活運用好學練賽三種教學形式,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主動積極的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那麼形成運動能力就並不難了。那麼該如何運用這三種形式呢?

1.課上以 “學”爲主,是形成準確技術的起點

無論任何形成的運動項目的都是由 “學會”爲起點,課上要靈活運用教學策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更快的學會技術動作。基本的教學方式主要有教師:講解學生聆聽、教師示範學生觀察、學生對教師動作的模仿以及錯誤動作的糾正指導。這些教學方式可以滿足大部分學生對於技術動作的學習和掌握,但總是有時候會有部分同學“吃不飽”“吃不下”的情況,那麼我們的課堂教學該如何解決這部分學生學習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呢?

在教學中我採用的方式主要爲分層教學、分組教學、評比教學。以籃球教學爲例:在籃球的傳接球教學中由於技術動作相對簡單,部分學生很快就會掌握動作技術,那麼他課上學習就會漫不經心,打擊調侃其他同學從而影響到整個班級的教學,這樣我會採用分組教學把他們分離出去,給這部分學生設置難度較高的四角傳球、全場八字傳球等任務,其餘同學由少部分學習比較快速的同學進行幫扶學習練習基本功,我僅對學習相對落後的同學給予更多的指導,並且進行分組的評比。這樣做不僅讓全班學生學習了傳接球技術,少部分 “吃不飽”的學生也體會了更高難度動作學習提高了對於動作的認識,而那些吃不下的學生還能得到更多的指導。在技術學習階段的課上教學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教學,尤其是那些積極性主動性較差學習相對落後的學生一定要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在體育課上要讓所有學生都 “學會”基本的動作要領和動作方法,不要因爲沒學會影響課下的的練習和新技術的學習,導致學習中斷形不成學習的銜接。

其次教學內容的安排要具有銜接性,長期以來體育教學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學內容缺乏銜接性,技能學習總是淺嘗而止,低級重複,不能深入開展一項綜合性的運動項目,導致學生接受九年的甚至更多時間的體育學習還不能形成一項運動技能。我們學校的體育課堂教學以綜合項目教學爲主,以一個學期爲教學階段安排教學內容,一個學期內具有明顯的主要教學內容,並根據學生的具體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鞏固。

以籃球教學爲例: 籃球的技術構成非常的複雜,包括:投籃、傳球、運球、防守、籃板球、戰術意識以及專項運動能力等,由於技術構成複雜所以可以綜合鍛鍊學生的各項運動能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在籃球教學內容的銜接上,可以以籃球個人的基本功,籃球的運球和投籃以及傳接球練習爲主要教學線路。在第一學期主要學習基本功讓學生具有基本的技能學習和興趣,第二學期提高基本功的學習難度,第三學期學習以基本功爲切入的配合練習,例如:傳切配合上籃、掩護配合,讓學生具有一定點戰術意識,第四學期開展一些對抗比賽練習學生對於技術的運用能力等。這樣以學期爲階段展開教學,讓教學內容具有延續性可以讓學生對於技能掌握更加深入有助於運動能力的形成。

2.課下以“練”爲主,是形成熟練技能的關鍵

根據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運動技能的形成要遵守 “運動量效原則”,足夠的訓練時間+有效刺激身體的訓練強度+運動技能的持續學習和練習。運動技能的形成是離不開對於技術動作的不斷練習,不斷改進不斷規範的、直到形成自如、省力、熟練、穩定的技術動作的過程。

以往的體育教學總是針對課上教學展開,但是運動技能的形成是一個長期重複練習的過程,僅依靠課上的時間肯定是不能保證學生熟練掌握技能。那麼該如何運用好學生的課餘時間進行練習和指導,達到“運動量效原則”的強度呢?

1. 利用好課外體育:學校內的體育學習不僅僅有體育課上的時間,還會有大課間以及興趣活動課等,由於這一段時間還在學校內還可以接受教師的指導幫助,大課間活動時除去正常的跑步做操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校內教師的專長設置興趣小組,增加學生對於技術的練習和接受教師指導的時間幫助學生形成運動技能。

2. 設置課後體育作業:設置課後體育作業要做到:動作簡單難度低、場地要求要簡單、評價方式明確可以量化、儘量以小組進行,比如像俯臥撐、開合跳、仰臥起坐等,這樣就可以合理利用課後的時間小組內相互幫組相互檢查,完成練習。

3. 設置家庭體育作業:家庭作業作業不同於課後作業,課後作業是利用學校的時間而家庭作業是放學後在家完成時間相對來說更加的充足。設置家庭作業要根據課上教學的內容並且要有銜接,例如:體育課上學習了行進間上籃,我們的家庭作業就可以設置爲一分鐘連續行進間上籃,要求一分鐘內要命中5個以上纔可以,或者設置爲命中30個上籃結束。並設置一定的體能練習,折返跑10次開合跳20次等。

像這樣課內外、校內外共同練習,達到複習、鞏固、提高的效果,幫助學生多方面提高身體的運動能力,形成熟練的運動技能。

3. “賽”要形式多樣,以賽代練

體育比賽就像其他學科的考試一樣,不僅是對平時學習成績的一次檢測更是一種好的練習,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刺激和鼓勵。體育不僅強身健體,更要“以體育人”通過比賽的輸贏讓學生感受收穫與挫折,健全學生人格。

依據青少年青春期極強的好勝心、樂於表現自己的特點,充分滿足學生運動需求。要經常舉行比賽,具體的比賽形式包括:課上的教學比賽、階段學習的月賽、大課間的班級竟比、學期末短的檢查賽、班級之間的對抗賽、活動多樣的趣味賽等等,要做到比賽的長期性以及定期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帶着目的帶着任務去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學生努力學習刻苦練習。

在組織比賽時要儘量面向全體學生儘量做到人人蔘與,不僅要讓優秀的體育特長生展現自己的運動能力,更要針對學習積極性不高能力較差的學生組織難度較低的趣味比賽,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

由於比賽不單單只是在體育課上進行更多的是在課後展開,這樣就需要更多的人蔘與需要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支持甚至參與,要做到學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確保才能順利的開展比賽。

結論建議:

通過學練賽三種形式的聯合,學生對與運動技能的學習、練習與運用才能得到保障,纔可能會形成獨立的專項運動能力,能在活動中釋放學習壓力調節情緒,促使心理的健康發展。

學生參與學、練、賽多種形式的學練活動,都需要獲得家長的全力幫助和支持,學校纔有可能滿足學生的多種運動需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在家庭體育的學習以及開展比賽的過程中更需要獲得大力的支持。因此,學校體育的建設離不開家庭、社會的幫助,尤其是學生家庭的幫助與支持,只有家庭與學校形成合力,共同確保學生在學校和校外的體育鍛煉,才能更有效的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

問題延伸:

以“學、練、賽”模式的學校體育,可能存在什麼樣的弊端呢?該如何走出誤區?

走出一刀切、大統一“學”的誤區。學生個體存在差異,有會與不會學、基礎好與差、興趣高與低之別,考慮差異要讓學生適當自主、勤於動腦的學,提高實效要“因材施教”。

走出過分追求大密度、大強度誤區。練習密度、強度不可過小,否則達不到目標;不可過大,否則違背規律。考慮課的類型、項目特點、學生實際等,密度強度要“恰到好處”。

走出將課內外比賽完全競技化誤區。避免兩種現象,一是不比賽,認爲場地缺乏、人數過多、技能不夠等。二是隻抓競賽,出現爲賽而賽的功利色彩。課堂內外要“豐富比賽”。

參考文獻:

1. 於素梅.從一體化談“學、練、賽”及其應用[J].體育教學,2020

2. 蔣新成,錢明明.基於課程一體化視域下實施“學-練-賽-評”的策略[J].浙江體育科學

3. 蔣新成,錢明明.基於課程一體化視域下實施“學-練-賽-評”的策略[J].浙江體育科學

4. 曾榜,曾榮.以賽促學,以評導練——體育課堂“學、練、賽、評”一體化設計的教學價值[J].中國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