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淺議閱讀教學“懂”、“情”、“用”三個關鍵點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閱讀的主人,而教師是引導者,文本是載體。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指導學生閱讀文本,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呢?本文略作淺議。

淺議閱讀教學“懂”、“情”、“用”三個關鍵點

一、抓住“能讀懂”,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讀懂是基礎,是閱讀教學的出發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習通過粗讀、略讀、精讀等方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準確理解課文主旨和內涵,正確領會作者寫作的意圖。簡言之,讓人學生通過閱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明白課文寫了什麼,表達了什麼。如何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呢?實際教學中,筆者是這樣來安排的:一是“粗放型”閱讀。即通讀全文,讓學生先把整篇課文讀一讀(一般通讀一至二遍),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瞭解,能簡要複述課文內容即可;二是“解剖式”閱讀。即精讀課文,引導學生一個段落一個段落、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地研讀課文,瞭解每個部分主要講的是什麼內容,概括每個段落(部分)的中心意思並用一兩句話寫出來;三是“重組式”閱讀,即品讀課文。引導學生把每個部分的內容串連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全面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在此基礎讓,讓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修正自己的認知,加深對主要內容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學生概括主要內容時,老師不要過於追求概括得特別簡練,特別全面,只要能說出大致意思即可。

二、抓住“有感情”,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課文情感

一是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朗讀是最重要的閱讀方式,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許多課文,特別是那些優美的散文、詩歌,更是需要學生通過朗讀才能真正理解。朗讀要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通常情況下,學生藉助工具書能把課文讀正確,通過多讀能把課文讀流利,但許多學生的朗讀卻沒有感情。所以,教師應注意調動學生的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呢?比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課文所描寫的畫面,創設情景,激發情感。筆者在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首先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桂林山水秀美的風光,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使學生在讚歎之中由然而生“愛美之心”。然後讓學生帶着對桂林山水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朗讀課文,學生就讀得非常有感情,彷彿身臨其境般,頗有感染力。還可以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調動情感。如在教學《慈母情深》時,筆者先讓學生重溫母愛,說說母親爲自己做過的、最令自己感動的事。——他們都滿懷感激地訴說母親對自己的好,有些孩子甚至說着說着就流淚了——大家都深深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學生感情充分積聚後再讀課文,就能自然地“移情”,自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讀得入情入境。二是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細讀品味,體會感情。一篇課文是由很多語句組成的,如果要學生把所有的語句都逐字逐句地品讀,既耗時又沒效果。因此,要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那些最能表達作者感情(傾向)、最能表現課文中心思想的重點語句去品讀,達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的目的。如在教學《夜鶯的歌聲》時,圍繞“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這一重點,筆者就着重從引導學生品味描寫小夜鶯言行的語句入手激發學生情感。課文第一部分寫小夜鶯言行的句子比較多。首先,讓學生在初讀時畫出描寫小夜鶯言行的句子;其次,讓學生再讀這些句子,邊讀邊想象:小夜鶯這樣說、這樣做時,心裏是怎麼想的,敵人聽了小夜鶯的話,看見小夜鶯這樣做,心裏又會怎麼想;然後,組織學生討論:小夜鶯爲什麼要這樣說、這樣做,你從中感受到什麼;最後,指導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小夜鶯的讚美與敬佩之情。

三、抓住“會運用”,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一是引導學生賞析、積累語言。通過閱讀,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進行賞析,品味語言之美,領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然後把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摘抄下來,隨機加以模仿練習,以達到積累運用語言的目的。比如:《鳥的天堂》中有這個一個句子:“我注意地看着,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隻,又錯過了那隻,看見了那隻,另一隻又飛起來了。”筆者是這樣引導的:“同學們,你們讀了這句話後,看看哪個詞用得好,並說說爲什麼用得好。”當學生找出“應接不暇”,並指出它“突出了鳥多,使眼睛看都看不過來”後,問:“在什麼樣的語言環境中可以用這個詞?”學生:“只要表示東西很多,讓人看都看不過來的時候都可以用。”接着,筆者讓學生用“應接不暇”寫一句話,有的寫到:“週末,我跟媽媽去逛商場,商場裏的東西讓我應接不暇。”有的寫到:“花園裏的蝴蝶真多啊!使我應接不暇,隨便伸手去就可以捉到幾隻”。學生不僅積累了這個詞,還學會了運用。二是引導學生學會寫作方法。閱讀教學,既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感知課文的思想性,也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感知課文的藝術性並從中學習寫作方法。思想性就是指通過閱讀課文獲得思想上、精神上的啓迪,獲得情感上的認知,受到薰陶和感染。藝術性指的是領悟課文的寫作方法,然後將這種寫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如果只是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而沒有讓他們對學到的表達方法加以運用,閱讀和寫作就是脫節的。所以,閱讀教學的落腳點是引導學生將讀和寫結合起來。比如:在教學《山中訪友》中的第4自然段時,筆者問:“這個自然段寫了什麼,作者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學生通過朗讀、思考,展開交流、討論,得出答案:這個自然段寫了作者去樹林中拜訪他的朋友“鳥兒”、“露珠”、“大樹”;不僅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還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和聯想,這樣寫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朋友”的熱愛之情。隨後,筆者讓學生當場模仿這種寫法,試寫一段話。學生積極動腦動筆,寫得可好了。值得注意的是,在閱讀教學時,只要覺得寫得好的地方,都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不必等到每個單元的課文學完之後,在“習作”部分才讓學生去寫。

總之,閱讀教學時,要善於抓住“懂”、“情”、“用”這三個關鍵點,引導學生讀懂內容、讀出感情、學會運用,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