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家庭教育經驗論文(通用多篇)

家庭教育經驗論文(通用多篇)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一

一、家庭教育的特點

家長是家庭生活的領導者和組織者,處於學前階段的孩子,身心方面各種需求的不滿足都不得不依附於家長,家長在家庭中的這種獨特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他在孩子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威信,使孩子能夠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這是家庭教育的一大優勢。家長是否能維護自己的權威,與其是否能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時時處處爲孩子做表率有關。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的好:家長的權威,主要基礎只能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爲上。家長能否正確運用自己的權威,還與其是否能尊重孩子,愛護孩子,對孩子寬嚴並濟,成爲孩子的良師益友有關。例如,兒子把鄰居小夥伴的臉抓破了,父親不僅要批評兒子,而且還應帶着兒子到鄰居家去賠禮道歉,使兒子對自己的過失行爲產生內疚感。

此外,家長還要注意不通過“家長制”統治孩子,不濫用“權威”嚇唬孩子,不動用“家法”體罰孩子,以免形成對立關係,阻礙孩子的發展。例如,家裏來了客人,父母不能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就命令孩子爲客人露幾手,背了唐詩以後,還要唱英文歌曲等。

二、換位思考,適時調整

每一所幼兒園,都有針對家長的規章制度,用來約束家長行爲,便於整體管理。在貫徹制度的時候,如何才能讓家長主動、自覺的遵照執行呢?硬性的規定,當然可以收到一定效果,然而,實施起來,既得不到家長的理解,也會有一定難度。所以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進行。

三、冷靜剋制,剛柔相濟

幼兒天性好動,磕磕碰碰的事情時有發生,家長愛子心切,有過激言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個別家長對幼兒微小的傷痛小題大做,攪鬧不休,遇到這類家長,可以採用“傾聽”和“轉移”的方法。

1、傾聽:家長投訴,有時候會就事論事,有時候,可能是借題發揮,把平時對老師的不滿和積怨一併發泄出來。這時候領導者不必急於解決問題,只要專注、耐心的傾聽就可以了,其實,家長可能是想讓老師多多關注自己的孩子,訴說之後,他自己就會發現,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即沒有具體想要解決的問題,老師們也沒有什麼原則性的錯誤,訴說之後,心情平靜下來,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另外,從家長的傾訴當中,領導者很容易瞭解家長的真實想法,便於解決,達到令家長滿意的效果。

2、轉移:有時候,我們會遇到火氣很大的家長,得理不饒人,這時候,一定要注意剋制自己的情緒,面對面的衝突是不會解決問題的。任由家長吵鬧下去也不是好辦法,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採取轉移的辦法。把話題轉移到其它方面上,比如孩子誰帶大的呀,是不是和老人住在一起呀,尤其是在不經意間把孩子的在園情況,可愛之處在字裏行間表現出來,把老師平時對孩子的讚譽描述通過園長的語言表達出來,會令家長格外感動。這就要求領導者在平時的工作中注意瞭解所有孩子的情況,鼓勵教師發掘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通過談話,讓家長了解到,他所掌握的情況可能是片面的,不論是幼兒園領導,還是老師都是有愛心和負責任的,而且在深深的關愛着他的孩子。這樣家長常常會轉怒爲喜,在和諧輕鬆孩子氣氛中解決問題,結果當然是容易令人滿意的。

幼兒園無小事,老師有責任保證孩子在園的分分秒秒都是安全快樂的。但是幼兒園的工作也會出現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對於我們自己工作的失誤,領導一定要有勇氣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家長的質疑,以坦城、負責的精神處理善後工作,達到令家長滿意的結果。

寬容、理解、重情、溝通是處理家長工作最基本的方針,除此之外,還要求領導者懂法,守法,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爲,也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四、家庭教育的指導性原則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承認孩子的主動地位,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引導孩子更好地發展。家長要認識到兒童是獨立的個體,不僅有着與同齡孩子相似的一些年齡特徵,而且還有着與同齡孩子不同的個性特徵,並予以尊重應以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給予幫助和指點。比如有孩子不珍惜玩具、追求高消費的毛病,父母可提示孩子把領用錢存起來自己購買玩具,使孩子能體會到玩具的來之不易,學會愛惜玩具和使用金錢,做個明智的消費者這是家長指導孩子的目標。家長對孩子進行指導的目的就是爲了今後不對孩子進行指導,幫助孩子甩掉“柺杖”,使孩子能夠學會自我教育。

家長和幼兒園有一個共同的紐帶――孩子,家長們在望子成龍,幼兒園在培養孩子茁壯成長。有了這種共識,家園合作就應該是一件輕鬆而愉快的事情。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二

摘要

對於小學生來說,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場所之一,家庭成員是其交往的主要對象。家長是國小生感情上的依託者。因此,家庭是國小生個體社會化的極爲重要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

國小生;家庭;教育

家庭對兒童個體社會化的影響,有其自身獨特的色彩。將此歸納爲三點:第一,家庭教育的內容適合實際生活的需要,即屬於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個別教育。知其子者,莫過其父。父母最瞭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因而最能順應其個性而利導之,使其個性得以充分發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家庭是一個整體,它的一切方面都對兒童社會化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不同層次的因素對兒童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

1、父母的文化修養。

父母的文化修養是影響國小生個體社會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這一因素決定的。首先,父母的職業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養決定的,而不同的職業又決定着其不同的經濟收入,並進而決定着家庭的物質生活條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養,決定着父母對兒童所採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對兒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恆爲士,農之子恆爲農,工之子恆爲工,商之子恆爲商。”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發展能力取決於父母的發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

父母對孩子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對孩子的個性形成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調查結果所證實。心理學方面的有關研究指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爲三種類型:

(1)民主的或寬容的;

(2)權威的或獨斷的;

(3)放縱的或溺愛的。

第一種方式表現爲父母對孩子的活動不僅予以保護,而且給予社會和文化的訓練,對孩子的要求既給予合理的滿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兒童之間的關係表現得非常和諧。在這種教育條件下成長的兒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如謙虛有禮貌,待人和善誠懇等。第二種教育方式表現爲父母統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幾乎沒有任何自由的餘地,一舉一動必須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錯誤,父母便嚴加指責,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這樣的教育條件下,很可能使孩子產生嚴重的恐懼心理,常常爲了逃避懲罰而說謊。同時,經常捱打罵的孩子,其性情可能變得暴躁或倔強、任性。第三種教育方式表現爲父母對孩子百般寵愛,百依百順,或者相反,對孩子不管不問,任其發展。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一般很難形成良好的個性。

3、家庭關係狀況——主要指感情氣氛

家庭感情氣氛是指在一個家庭中占主導地位的一般態度和感受。這種氣氛是由家庭成員共同釀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關係決定的。因爲就現代家庭結構而言,國小生一般都是來自核心家庭的兒童。在覈心家庭中,儘管還有親子關係等,但這些關係都是由夫妻關係決定的。如果夫妻關係十分和諧,夫妻雙方就都樂意付出時間和精力來培養、教育孩子,親子關係也就相當和諧,父母與子女關係密切。這樣的家庭氣氛一般都是十分溫暖融洽的。生活在這種家庭氣氛中的國小生一般都有很強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由此就非常有利於國小生形成良好的個性,並使之向理想的社會化方向發展。反之,如果一個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惡化,關係緊張,夫妻雙方都沒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顧孩子,有時甚至拿孩子出氣,或者逼孩子親近自己,疏遠對方。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兒童,很容易產生焦慮、緊張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別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這都會給兒童的社會適應和個性發展帶來極爲不利的影響。

4、家庭生活條件

作爲影響兒童社會化的一個間接因素,家庭生活條件同樣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個家庭的生活條件優越,就可以爲孩子購置更多的發展資料(如書籍、報刊、智力玩具、學習機等等),還可以帶孩子外出旅遊觀光,擴大兒童的視野,加速其社會化的進程。不過,父母在爲兒童購置發展資料時,必須有選擇地購買,而不能濫購,否則,一方面孩子應付不過來,另一方面對那些東西不珍惜。而且,有些東西甚至可能給孩子帶來消極影響。

父母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情感與理智結合,也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此外家長還要學會欣賞與激勵,學會批評與懲罰,協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除了重視學習外,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迎接屬於他們的機遇和挑戰。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三

摘 要:家庭是一個人一生中所面臨的第一所學校,對孩子來講,父母是主要組成人員。特殊家庭,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父母身上,也就是說,父母的特殊性決定了家庭的特殊性。父母衝突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與青少年犯罪表現在忽視兒女的感受和對兒女的教育上。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心情痛苦、鬱悶。在世界觀形成階段,得不到必要的引導。讓這些孩子感到無人關心,精神無處寄託,思想感情上受到了極大創傷,在同學、朋友面前低人一等。於是,孤僻、沉默成了他們重要的特點。

關鍵詞:特殊家庭;父母衝突;父母言行

筆者在調查、閱讀、思考中,總結出因父母的特殊性,形成家庭的特殊性,形成對孩子教育的不完善,而導致孩子走上犯罪之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父母衝突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與青少年犯罪

有很多人成婚後,擺不端正自己的位置,不懂得怎樣經營家庭,以小肚雞腸的胸懷處理家庭瑣事。於是夫妻雙方三天一小戰,五天一大戰。鬥嘴打架成了家庭生活內容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把注意力用在永無休止的家庭糾紛中,忽視兒女的感受和對兒女的教育。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心情痛苦、鬱悶。在世界觀形成階段,得不到必要的引導。最後自暴自棄,在良莠不齊的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盲目闖蕩,企圖從眼前“難以捉摸”和“撲朔迷離”的景象裏出人頭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時只要有人稍加引誘,在尋找“關心”和“疼愛”的他們便會毫無顧忌地投入對方的懷抱接受恩賜。殊不知,在壞人的引誘之下一步步向犯罪深淵滑去。

二、父母言行不檢點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與青少年犯罪

父母言行決定家庭氣氛,家庭氣氛可以成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直接原因,和睦、不和睦的家庭氣氛與違法行爲率關係甚大。不和睦的家庭比和睦的家庭,其子女違法行爲者明顯多。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夫妻之間經常吵罵、指責、揭短、廝打,瀰漫着一種衝突或不和諧的氣氛,會給子女帶來極大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長此下去會造成性格內向、孤僻自卑等人格障礙。有些子女爲逃避這種不和睦的家庭氣氛,極易離家出走,流落街頭,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就會走上犯罪的道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融於平時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是“潤物細無聲”般的感染教育。因此,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對孩子的教育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不良的言行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罪魁禍首。母親賢惠、善良、正直的品行會給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礎。

三、家庭不健全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與青少年犯罪

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的步伐,人們的許多觀念都在發生變化,離婚率也居高不下,一些父母,爲求男歡女愛,置親生子女於不顧,形成離婚家庭這種特殊家庭。處於成長髮育階段的子女,此時需要完整的父母之愛,家庭的天倫之樂。而有的父母都忙於再婚,冷落子女。使子女感到孤苦伶仃,心靈備受傷害。組成新的家庭後,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關係又很難處理得當。

1、減少家庭暴力,給孩子以良好的家庭成長環境

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家庭及其成員之間的暴力。作爲青少年的榜樣,如果家庭成員整天爭鬥不休,習慣用暴力來解決問題,那麼無異會使青少年形成一種用暴力來處理問題的思維定勢,使他們習慣於暴力攻擊行爲,更爲嚴重的是,由於很多父母習慣採用粗暴野蠻的教育方式,會形成孩子與父母的尖銳對立。生活在習慣於通過暴力解決問題家庭中的青少年,形成了其固有的性格特徵,在心理上魯莽兇暴、易於衝動、控制力差、膽大妄爲與不計後果,一旦這些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了,遇上了犯罪動機,就會發生暴力型犯罪,且多屬於攻擊性行爲。

2、儘量減少人爲的家庭不健全

在青少年教育中,父母是第一位老師,一個和諧、良好的家庭能夠讓青少年體會到親情可貴,增強他們對社會的信任。如果家庭結構破裂、父母感情破裂、婚姻失敗、家庭失和,以致放棄對子女的撫養義務,使子女得不到正常的父愛和母愛,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少年的心靈將遭到致命的摧殘。他們目睹了父母是如何從和睦恩愛走向勢不兩立,從而會使青少年懷疑人間的真情,覺得世界是如此的不可靠,人與人之間是如此的不值得信任,很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謹言慎行

家庭中的社會化很多都是在無形中進行的,父母的言談舉止、態度等對青少年發生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青少年好奇心強,可塑性大,善於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較弱。所以父母有賭博、酗酒、盜竊、賣淫、等不良行爲,都會給子女以暗示的影響,並使他們模仿大人的不良行爲行事,在其心靈中孕育。要使青少年養成良好的品行,作爲家長的父母要以身作則,自己不能有不良行爲,要舉止得體,言語文雅,給子女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表明了人的一生與後天教育有着莫大的關係。作爲孩子的父母,其言傳身教的影響更是非常重要。教孩子學好不難,難的是家長要努力克服自身上的缺點及多年養成的壞習慣!“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在這篇文章中的特殊家庭所指較爲狹義,但代表突出的特殊家庭表現形式。總之,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應該考慮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家庭環境,使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才能談及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史煥章,武漢。犯罪學概論。華東政法學院,1993-05.

[2]闕貴善。江西省青少年犯罪與綜合治理。1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12.

[3]王春光。澳洲反家庭暴力法律機制及啓示。法律適用,2004(10)。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篇四

一、流動兒童家庭狀況

1、家庭經濟條件流動兒童家長外出務工,經濟收入基本令人滿意,有半數家庭月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但百戶家庭中也有47%的屬於經濟“困難型”,月收入千元以內的6人,1000-2000元的17人,2000-3000元的24人。家庭住房條件相對擁擠,29%的家庭孩子沒有獨立的房間,家庭成員多人一起居住的達15%。另外,他們中有一半以上家庭育有兩個孩子,13%的家庭有三個及以上孩子。

2、家庭教育情況

(1)家長育兒觀念相對落後。從孩子入學看,超過6週歲入國小的共34人,其中5人9週歲以上才入學。從學生轉學看“,隨親就讀”是流動兒童的就讀的主要形式,32%的學生有過兩次及以上的轉學經歷,就讀學校成爲孩子一次一次被動適應的“託兒所”。

(2)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有97%的家長認爲孩子必須要上學,96%的家長認爲在人生的成功中學歷起很大作用,希望孩子獲得大專或大學以上學歷,有42%的家長還期望孩子上到研究生及以上,這與自身學歷實際形成鮮明對比。另外,83%家長把孩子帶在身邊,而且60%的家長能抽時間關注甚至輔導孩子的作業。

(3)家長教育理念不斷更新。讓孩子從小樹立理想的達92%,而當孩子學習成績退步,能和老師、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鼓勵孩子,增強其自信心的達72%,能與學校老師經常聯繫或偶爾聯繫的佔84%,27%的家長也經常和孩子一起活動。

(4)親子關係一般較爲和諧。每天和孩子交流的達到57%,幾天一次的也有21%,孩子對家長管教能積極聽取,心服口服的達56%,85%的家長認爲自家類型屬於民主型和隨意型,能在雙休日帶孩子去少年宮、博物館、圖書館的達74%;孩子能主動與家長說心裏話或當遇到煩惱時,最喜歡找父母訴說的佔54%。

二、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及歸因

(一)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存在問題

1、家長家教知識貧乏。從流動兒童家長的學歷與職業看,他們在教育孩子的知識和能力上都存在不足。百戶家庭中,有45%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家教知識一般水平,33%的家長覺得自己家教知識貧乏,另外,有44%的家長覺得“不知道教育方法”是教育孩子方面最大的煩惱。

2、家庭教育時間不足。調查中發現,有17%的流動兒童不和父母住一起,有31%的家長感覺“沒時間教育孩子”,日常幾乎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的佔14%,從不會在雙休日帶孩子去少年宮、博物館、圖書館的佔26%。

3、家庭教育品次不高。

(1)少部分家長的一些“陋習”對孩子影響是消極的。例如:有26%的家長會當着孩子的面吵架,64%的家長很少、有時、甚至經常會在孩子面前吸菸、喝酒、打牌,而面對孩子學習成績退步,有4%的家長會選擇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頓。

(2)少部分孩子在家裏屬於“散養式”。家作輔導靠爺爺、奶奶、家教班老師或無人輔導的佔39%,而晚上大部分時間是自娛自樂的,包括看電視、與同伴玩耍、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的佔33%。

(3)一部分流動兒童家庭經濟確實比較貧困,再加“兒多女多”,因而對孩子的成長環境的優化也就“顧不許多”了。

4、教育子女依賴性強有些家長思想上存在“學校依賴症”,在教育孩子問題上過於依賴老師,認爲“家長只要保證孩子吃好穿暖就行,教育則是老師的事”,有15%的家長“從不”主動與學校老師交流溝通,他們期待學校給予其“順向”的引導幫助和實際的可操作性的指導。

(二)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問題歸因

1、家庭經濟條件。家庭經濟條件是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的根本制約因素。流動兒童家庭月收入大多低於本地居住戶的平均水平,改善家庭經濟現狀成爲廣大家長迫切而現實的目標,因而,他們在快節奏的城鎮生活中“沒時間陪孩子學習、沒時間找孩子談心、沒時間帶孩子去圖書館……”就可以理解了。

2、家長個人素質。流動兒童家長的自身素質也影響了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質量。首先,由於家長文化程度低,自身綜合素質不高,所以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品次不高,有時甚至是消極的。其次,由於他們缺乏一定的教育孩子的知識,因而在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上簡單化、機械化,有時是“粗糙”甚至是“粗魯”。

3、兒童自身發展。家庭經濟條件的差距,地區教育質量的懸殊,新舊生活環境的對比,讓大多數流動兒童感到自信心不足、交往有壓力,時常會表現出“擔心別人看不起”,遇有煩惱“不告訴任何人”。另外,流動兒童家庭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大多都比較“野”,性格倔強、不聽話。對家長管教“置之不理“”一時管用“”懷有敵意或對立情緒”有近一半的孩子。

4.學校老師責任。面對家長教育孩子的“一籌莫展”“、束手無策”,而此時老師卻不太理解家長的“苦衷”,總認爲家長管教孩子“不配合”,顯得無力又無能,因而對流動兒童及其家長的幫助引導也就“怠慢”了。

三、解決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

1、成立“家長學校”爲加強家校聯繫,我校建立了“流動兒童家長學校”,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和校內的德育名師組成“講師團”,利用雙休日召開家長會,有針對性地爲流動家長和兒童上課。內容有“家長言傳身教“”學生習慣養成“”親子交流溝通“”兒童適應環境”等多方面的知識。向流動兒童家長推介一些優秀的家庭教育讀物,下發由我校課題組編撰的《家庭教育讀本》。

2、舉辦“家教沙龍”家教沙龍,以家長爲主體,以學生成長爲中心,教師及專家備諮詢。家長們的“共同語言”很多,經驗也好,困惑也罷,這些都是鮮活的教育資源。而和專家、老師的“對話”更能讓家長們找到成功教育的理論支點。

3、開設“親子課堂”爲解決流動兒童家庭中一些“溝通難”的問題,我們組織了一些親子活動。流動兒童家長應邀走進課堂,瞭解孩子在新環境裏的精神狀態、心理負擔和學習情況,感受新學習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體驗孩子在學習與交往中的喜悅與失落。我們還創設一定的“互動情境”,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面對困難,共同想方設法,攜手解決問題。親子課堂拉近了親子距離,增進了親子感情。

4、搭建“交流平臺”傳統家長會及家訪有其不可替代的優越性,老師、學生、家長一起面對面地交流,非常有針對性和感染力,但信息社會一些新的交流平臺也以其便捷高效、形象生動、互動性強的特點正成爲家校溝通的“橋樑”,如:、家校通、班級博客、家長交流的羣等,正受到廣大師生及家長的青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相輔相成,緊密配合。作爲家長,要多學習家教知識,多樹立榜樣,多陪陪孩子,多與學校溝通;作爲學校,對流動兒童要多一些關注、關心、關愛,而對家長也要有一份理解與寬容,並主動擔當起家校溝通的義務,多渠道、多形式地給予幫助與指導。這樣,流動兒童———這朵家校合育之花纔會越開越豔。

家庭教育畢業論文 篇五

摘要

爲了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文章首先對家庭教育的內涵進行了解讀,其次提出了要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地位,最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家庭教育的實施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庭教育;家風

家庭是個體成長的第一站,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環境,家庭教育作爲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體的健康成長及其價值觀的確立,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內涵

家庭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活動,主要藉由家庭(主要指父母)對個體(一般指兒童青少年)產生的影響作爲培養方式,實現培養目標[1]。且這種教育是在有目的、有意識的前提下進行的。家庭教育既是人生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又是貫穿我們整個人生的終身教育。孩子性格的、養成與家庭教育緊密相關,因而,儘早開始家庭教育極爲必要。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家庭教育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着人的人生規劃及人生目標的實現。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個體的成長至關重要。

自黨的十八大對大力加強家庭文明建設作出指示以來,各地各部門都積極主動地組織開展“家庭、家教、家風”主題活動。在此背景下,社會着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涌現出一大批文明家庭。這些家庭中,有些敬老愛老、傳承孝道;有些熱心公益、積極助人;有些愛崗敬業、甘於奉獻……[2]這些文明家庭的特點突出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於中華民族的血脈,融合於中華家庭的基本理念,成爲當前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精神實質,強勢引領和深化當代家庭教育,成爲涵養心靈、豐盈思想的重要力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育人的環境中,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父母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有意無意地對孩子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二、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地位

弘揚優良家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內容,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是新時期構建和諧家庭的新思想。家長作爲社會的一個主要羣體,要爲建設文明社會、和諧社會盡自己的力量。家長自身的言行舉止,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公民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基本要求,以身作則,爲孩子樹立榜樣。家庭教育必須與時俱進,才能培養孩子成人成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堅持立德樹人。二者在立德樹人的培育過程中,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家庭教育,堅持其導向引領作用,既能促進家庭教育的有效施行,同時,又能在家庭教育的潛移默化中,爲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家庭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具有觀念意義,更是指導人們行爲的重要準則。家庭教育應該準確把握國家、社會、個人這三個層面上的共性取向和核心訴求,以愛與責任爲切入點,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進行落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重考慮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價值觀教育的特點。同時,還要以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形式對青年學生進行引導,使其在學習、模仿、行動和反思上下功夫,幫助他們自覺認同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家庭教育,對家長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切實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與理解,掌握一定的育人理念與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認知規律與思維特點,注重家庭教育的總結反思與激勵性評價,才能在日常生活點滴中,貫徹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和想法,抓住機遇循循善誘,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與效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家庭教育,需要塑造優良、和諧的家庭氛圍。

只有注重打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才能給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增強子女的安全感。家長要嚴於律己,注重自身修養,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同時,要積極倡導每一個家庭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家庭文化,通過家庭成員具體踐行和傳承,培育優良家風,營造健康、文明、和諧的家庭生活,讓家庭教育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自然而然地深入孩子的思想與心靈。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傑出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家庭教育實施中,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知、情、行的統一,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慎始、慎獨、慎微,優化家庭教育質量,提升家庭教育效果,最終,藉助家庭教育的先入性、奠基性、連續性等優勢,反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

參考文獻:

[1]鄧佐君。家庭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2014-05-05(1)。

[3]靳玉軍。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要求[J]。教育研究,2014(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