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創設良好心育環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創設良好心育環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創設良好心育環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一

隨着全國教育的改革不斷深入和教育問題不斷曝光,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也逐漸收到人們的注意,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尤爲如此,據瞭解,近幾年來,我國學校曝光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在少數,這也就說明了我國過去教育的缺失和不對稱,導致了現在的教育情況十分複雜,過去的單單唯成績的教學方法逐漸不再適合現在教育。所以本文將從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出發重點分析當前學校的心理將康教育問題。

1.爲什麼要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

這是由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過去我國在教育的發展問題上面出臺了很多的相關政策,現在看來這些政策在相當程度上也發展我國的教育,將過去的教育一塌糊塗的局面大大的改變,這也成功的將我國的將於拉倒正軌上面來。但是在教育規模的擴大的同時,有一些實質性的問題正在被我們忽略,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城鎮化也在不斷加劇,導致農村人口加速流失,留守兒童等問題漸漸的突出,成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難點工作。正是有這些問題的存在,所以纔要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

2.如何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

如何加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這是需要根據實際相結合來解答的一個問題,學校不僅僅要從學校層面上解決心理素質問題,還要從學生本身,心理素質問題無非是從三方面來的,社會、家庭和學校。所以關於加強學校心理將康教育就要從加強調查、努力營造健康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大力舉辦學校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或者主題班會等等方面做起。

2.1加強學校學生心理活動調查

要想知道學生內心在想什麼,除了面對面的訪談之外,還有就是要加強學校學生心理活動調查。此舉的目的在於瞭解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雖然在實際的操作當中數據會顯得不是非常準確,但是由於這些問題始終存在,所以只要長期進行調查,就會有所收穫,達到調查的本來目的。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活動做出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來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2.2努力營造健康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

心理問題的由來大部分都是由於家庭和社會環境造成的,家庭環境一般包括家暴、留守、離異等等問題引起的孩子內心不平衡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給孩子心中留下非常難以抹去的陰影。另外一方面,社會原因就是由於社會上的違法勢力對學生的一種殘害等等,所以學校要聯繫有關部門對社會進行更加嚴格的治安監管,學校也要積極聯繫家長,進行溝通,營造健康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

2.3大力舉辦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或者主題班會

心理健康問題還可以通過舉辦學校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或者主體班會來解決,在一定程度上,這個方法可能不一定管用。但是活動和班會最主要的作用就在於團結,由於心理健康問題大多數都是由於溝通上的孤單引起的,所以班會和活動就會幫助學生有效的跟同學們呢進行溝通和交流,團結一致的實現活動中的目標,在歡樂中悄然的解決孩子們的心理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孩子的心理素質。

2.4加強心理學科的師資隊伍建設

跟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這就需要有非常好的溝通能力,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學校的相關方面的人才一直都非常匱乏。再加上學校領導的不重視,心理學科的教師也就更少了,所以在這裏我們應該清楚要想讓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繼續實施,就應該加強心理學科的師資隊伍建設,引起比較權威的心理學家進行心理學科的指導。

3.在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的同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在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的同時應該注意的同時,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中就有包括完善教育政策,加強教育資源的傾斜力度和堅定信心,堅持不懈的實施既定方案等等,這些都需要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因爲這些地方處理不好,勢必影響到心理教育工作的整個過程。所以,處理好這些問題尤爲重要,不可馬虎。

3.1完善教育政策加強教育資源的傾斜力度

過去的教育政策基本上都是朝着發展基礎好的,城市發達的地方傾斜,導致了教育的嚴重不公平,教育資源的嚴重不協調的情況發生。現在隨着教育制度改革的力度越來越大,教育資源也越來越傾向於平等,所以現在在心理健康教育這個問題上面也是如此,更要實現資源的平等。完善各個地方的教育政策,保證公正、公平和公開。從另外一個角度加強教育資源的傾斜力度,使之傾向於公平。

3.2堅定信心,堅持不懈實施既定方案

在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素質的同時,更要注重信心的恆心的培養,實施主體始終都要堅信一點,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只有學生的各方面健康,學校才能夠健康的發展,否則哪怕升學率再高,最終也將淪爲一臺機器變成破爛毫無用處。所以對於既定的實施方案,一定要堅持下去。

4.結語

加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方面在初始階段做到盡善盡美這是不可能的,只有盡力做好每一方面,努力考慮到沒有想到的細節,纔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行過程中沒有遺漏,才能夠使得學校和學生健康發展。

創設良好心育環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二

當前中學生心理 問題 主要表現在 學習方面,厭學、考試 焦慮普遍。其次,還表現在人際關係、青春期等方面。加強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包括:更新教師觀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教育;開設心理諮詢室;加強心理教育 研究 等。

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培養全面 發展 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促使人全面發展的前提。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敗。

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應變能力顯得尤爲重要。然而,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重知識教育,輕能力培養,心理健康教育被長期忽視,嚴重地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實施。

爲此,我們必須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夠重視。

1、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1)、學習方面: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主要的心理問題。表現有精神萎靡不振, 壓力越來越大,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學習效率不高等。

①、厭學,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出現厭學情緒,甚至可以說“厭學心理”在中學生中已經有一定的普遍性。

②、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爲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爲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一些學校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的 影響 下分好班、差班,考試排名次,張榜,搞題海戰術,使學生的心理整天處於一種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另外不當的教育 方法 ,例如教學方法不靈活,帶有懲罰性等,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種種問題。

(2)、人際關係方面:

①、與老師的關係不和諧產生對抗心理。在中學時期,老師仍然是學生心目中的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理解與愛護。如果老師對學生缺乏理解,缺乏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就會降低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影響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

②、同學間的關係不夠融洽。學習任務越來越重,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同學之間也缺少了交流和溝通。如果老師疏於引導,同學之間就會產生隔膜,缺乏應有的同窗情。

③、與父母的關係不夠親密。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能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 而專制式家庭中的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會造成這樣的家庭中的學生孤僻、專橫的性格。加上“單親”家庭等問題的存在,使他們會認爲是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來或製造了痛苦,會因此憎恨父母、家庭。

(3)、青春期方面:

①、自卑情緒嚴重 。

青少年時期處於由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過渡的階段,認知特點是天真、浪漫、理想化的成分多,現實性的成分少,正如“初生牛犢不怕虎”。一旦將他們的主觀想象放到 社會 實踐中去檢驗時,他們驚訝地發現,理想是如此的脆弱。天真想象的破滅,給他們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壓力。有自卑傾向的人就會難以忍受,把失敗歸因於自己無能,因而灰心喪氣、意志消沉,使自卑的心理深入內心。

導致中學生形成自卑的直接因素有:成績落後、交往受挫、生理原因、家庭背景等因素。

②、逆反心理普遍

。中學生無論是 經濟 上,還是在許多問題的認知上,都對家長和教師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可是,他們的潛意識裏將自己看作大人,迫切要求獨立。但是在家長和教師的眼裏,他們還是個孩子,還很幼稚,惟恐他們上當吃虧,於是對他們關愛有加,喜歡過多幹涉他們的生活。

另外, 中國 傳統 “師道尊嚴”、“父爲子綱”的觀念對人們的影響十分深遠。於是許多家長和教師無論正確與否,都要求中學生接受他們的觀點,這引起中學生的強烈反感。於是,部分中學生就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家長和老師的觀點無論對錯一律拒絕。以免家長和老師對自己進行干涉,這樣就形成了較強的逆反心理。

③、性困擾頻繁。

性早熟的女生因爲發育較快,在班上找不到交往的對象,性晚熟的男生因爲較同齡人發育緩慢,在班上也找不到交往的對象。這兩種人在班上好象被孤立起來了,於是,他們很痛苦,就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轉性衝動是人的一種本能要求,這是 自然 的東西,可是,在許多情況下,自然性不得不服從於 社會 性。如果中學生不能正確看待這個 問題 ,勢必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

2、加強當前心理健康 教育 的對策

(1)、更新教師的觀念。

儘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爲當前教育界的共識,但仍有一些傳統的教育觀念和錯誤認識嚴重阻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開展。有些學校在應試教育模式的左右下,視心理健康教育爲無關緊要的事情,有些學校簡單地以思想 政治 工作取而代之,甚至採取簡單粗暴的手段壓服了事。因此,要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大力做好宣傳工作,提高學校領導和教師的認識,更新教育觀念。

教師要認識到學生不是裝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處於 發展 期的人。給予學生應有的人文關懷,在解決了他們精神上的困惑和痛苦之後,再調動學生的 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以促使他們更好的發展,這纔是素質教育的本意,也是當前課程改革的目的。

(2)、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 科學 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一部分是開展心理健康調節訓練。訓練活動操作 內容 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等。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

(3)開設心理諮詢室。

心理諮詢與 治療 服務已不僅僅是個別中學生的要求,而是一種 時代 的趨勢。心理諮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於諮詢老師要信任理解學生,同時遵循聆聽、保密、疏導等原則,這樣才能建立起一種信任關係。 信任關係是諮詢取得成功的基礎。在進行心理治療時,心理諮詢老師要有意識地和困於心理問題的同學建立起關心、尊重、瞭解和指導的關係。

(4)、深化學生心理教育 研究 。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大量的實踐問題迫切需要 理論 指導。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教材、研究資料以及評價機制的構建還欠缺;心理素質與其他素質、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關係等也有待進一步明確。中學一線教師應結合實踐,深入研究,推動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創設良好心育環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三

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並不是心理學新興的一門分支學科,最先使用這個詞的是馬斯洛,出現在其1954年寫的《動機與人格》一書中;是由於20世紀末發生於美國的一場心理學運動而得名。它關注人們的心理健康和是否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旨在促進人們的發展和自己實現。

我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是以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習心理諮詢輔導以及心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爲主。原因是由於現在的人們,尤其家長開始意識到關注孩子的成長,不能僅僅關注其生理方面,其心理問題也不容忽視。但是現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或是心理諮詢輔導等都只是針對存在的、或者比較容易發生心理問題的個體而進行的一種構建。這就導致了無論是教育的形式,還是其設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或是開展的方法、途徑,抑或是被教育的對象和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都偏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也使得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難於深入開展。

曾擔任過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馬丁·塞利格曼說:“積極心理學並沒有改變心理學的研究範式,但不同於以往心理學關注心理疾病和障礙的研究,而是將心理學的研究關注點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狀態方面,是一門旨在促進個人、羣體和整個社會發展完善和自己實現的科學。”因此,我們應當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積極構建以積極心理學爲價值取向的一種新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爲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首先,依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整合積極心理學。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考慮到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各種要素,同時對校內、校外相關的問題、學科都統一起來,滲透互補,實現最優化的效果。積極心理學要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心理健康的社會公民,這一目的也是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無論從其價值取向,還是從整體評價機制考慮,二者的目的都是一致的。積極心理學注重個體和羣體的積極一面,關注個體同羣體的成長和經歷,同時也不忽視每個個體的獨特性,是讓每一個學生的潛力都得到最好的發揮,不會以心理鑑別或者心理疾病爲方式進行評估,主要是關注內在的成長動力和主觀情緒體驗。所以,積極心理學的目的是發掘出每個個體和羣體的良好的品質和潛能,創設積極有利的環境來使得個體得到最優化的發展。

其次,整合教學資源,從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出發構建積極心理學。現代社會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爲我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取材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豐富源泉。因爲實在的生活體驗會在教育者和學生思想中形成一個主觀的情緒體驗,帶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同時又具有社會的普遍性。積極心理學關注的是個體和羣體主觀體驗的積極樂觀的情緒,其所能感受到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這就要求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來完成。通過課堂組織、通過目標和結構的練習,同時讓家長、教師挖掘資源,意識到自己的自身所具有的積極性,同學生建立融洽的關係,幫助學生髮展。無論每個個體的家庭有多不同,每個個體的差異有多大,他們都同樣具有構建健康的心理的能力。因此我們要利用積極心理學,構建出一個整合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多資源的人文環境,以學校教育爲主,以社會生活爲載體依託,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最後,積極發揮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預作用,構建積極心理學教育關係。無疑,學校是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營。教師和學生,不再單純的是教育—被教育的關係,所謂教學相長,教師也在不斷地構建自己的積極心理學體系。學校進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要形成一種交叉多維的互動的教學關係,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積極心理學,鼓勵和指導學生們構建自己的積極心理學,充分利用教學策略,干預學生們主觀體驗,感受積極、樂觀的情緒,感受滿足感和幸福感,感受快樂和希望,感受自豪和自尊等一切具有積極向上的健康情緒。

最核心的應當還是評價機制,積極心理學的評價並不是以諮詢和診斷爲主,更不是給人下一個定論,而是以發展包容的心態,對學生個體的形成發展起到指引性作用的評價。學校在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也要不斷調整,做到促進學生們全面和諧的發展。

創設良好心育環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四

1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根據我校學生的現狀,經過一定範圍的個案跟蹤,發現中職學生由於年齡較小,很多學生又是寄宿制,離開了家庭後會面臨一些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1.1心理適應的問題

在學校每年的新生調研中,都會發現很多學生在人際交往和集體融入方面都會存在一定的困擾。由於這些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平時父母長輩非常疼愛,獨立生活的能力相對較弱,進入寄宿制的生活很難適應,除了生活離開了家長的照顧存在一些困難,更普遍的是不知如何處理和同學之間的衝突。中職的學習相對國中更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離開老師的看管,很多學生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混一天算一天,上課狀態不好,學習的主動性很差。學生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各類心理適應上的障礙。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往往不知所措、面對學習上的壓力也沒有合適的應對方式,沒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

1.2人際交往困難

中職學生中來自離異家庭的學生數量較多,我校有些班級離異家庭的比例甚至高達50%,很多孩子從小就在父母爭吵聲中長大,他們能看到的解決衝突的方式就是爭吵。有些孩子被父母留在祖輩這裏撫養,祖輩過於保護的養育方式也導致很多學生獨立溝通能力很差。進入學校後,離開家人的庇護,很多學生人際交往上的不足就表現出來了,如有些學生不善傾聽、有些學生過於關注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出現了人際關係緊張的狀況。很多學生主觀上想和別人關係融洽,但又苦於不知如何做,甚至有些學生會出現失眠、抑鬱等現象。我校曾有一名女生由於無法融入班集體,不知怎樣和班級同學交往,甚至向學校提出了退學的請求,可見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也嚴重困擾着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絕大多數學生都存在遇事衝動、不夠冷靜的問題,缺乏溝通的意識。也有一部分學生存在不能和其他同學融洽相處的問題。

1.3情緒控制能力較差

中職教師在和學生們的接觸過程中發現由於學生年齡較小,普遍存在處理事情無法冷靜考慮,情緒控制的能力較差。在中職校中,學生由於一點小摩擦爭吵打架的事情常有發生,我校曾發生過一起由於兩位男生在樓梯上走路的時候相互碰擦了一下肩膀,最後發展到各自找來校外的人員引起了一場羣架。平時上課過程中,學生也會由於不滿意教師的一句批評當衆和任課教師發生爭吵,甚至少數學生還會和老師動手,完全不考慮後果。中職學生由於他們的年齡處在14~18歲的青春期階段。青春期也是人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尚不成熟,情緒不夠穩定面對各種生理變化、社會適應、人際交往的問題時,心理衝突和矛盾會不斷的出現,造成各種心理困擾。

2積極心理學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啓示

2.1中職心理健康教育應增加學生參與體驗式活動的機會

積極心理學注重學生積極主動的關注自己的心理髮展狀況。傳統的灌輸式、給予式教育模式很難讓學生真正接受教師的經驗。學校逐步調整了心理健康課的模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團體輔導活動,在課堂中減少了教師的講授,沒有傳統課堂的嚴肅和拘謹,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學生在遊戲中自我覺察、相互肯定,很好的激勵和調動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多學生在分享階段表達通過活動發覺自己所具備的優勢也意識到自己身上還有待改善的地方。比起教師的指點和提醒,體驗式教育讓學生更深刻的意識到自身的長處和不足。體驗式活動多采用過程性評價或多角度評價模式,讓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在過程性評級中不斷體驗成功,感受到自己的優勢,逐漸樹立自信。

2.2中職心理健康教育應注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學校心理諮詢室很多時候忙於處理班主任老師帶來的各種個案,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爲目的,而削減了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具備的更廣泛的功能。積極心理學強調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和人格特徵。作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將解決學生的問題和積極品質的培養相結合,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面對心理困境時能夠自助,比起單純的解決眼前的問題更有意義。中職學生的學習內容相對高中來說壓力較小,由於專業學習的需要,學生會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參與更多的實踐活動。各類人羣的接觸和社會活動的參與,能有更多的機會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很好的抓住這些契機,引導學生在參與中總結感受,逐步培養積極地心理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