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7篇《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相關的範文。

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熱門17篇)

篇1: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瞭解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製作條形統計圖

教學重點

掌握制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制條形統計圖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我們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統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整理製成統計表外,還可以製成統

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係,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瞭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拆線和扇形統計圖(用投影器逐一顯示)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已初步認識了條形圖,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及特點

意義: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出長短不同的

直條,然後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特點:從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

l、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麼?

2、圖中畫有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請你看看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分別表示什麼?

3、每個車間多少人?哪個車間人數最多?哪個車間人數最少?

(二)教學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教學制作方法,師邊示範邊講解

①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講述:要制的統計圖有年份和降水量兩方面的內容,需要用兩條射線來表示

先畫一條水平的射線(向右)表示年份,再畫一條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降水量

教師說明:水平射線下面及垂直射線左面都要留有一條空白,因爲水平射線下面要註明每個直條所表示的內容,垂直射線旁要註明各直條的數據,兩條射線不能畫在圖紙的中間部位,因爲那樣會因高度不夠畫不下,或排不下五個直條

②在水平射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教師提問:例1的統計表中有幾個年份?那麼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③在垂直射線上根據數的大小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講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數據是1005毫米,垂直射線的高度要略高於最大的數量在垂直射線上方要註明單位

④按照數據的大小畫出長短不同的直條

教師講述:爲了準確地表示各個數據,還應在每個直條的頂上註明數量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幾倍?(1005670,是1。5倍)

教師提問:對照統計圖和統計表說一說,用哪種方式表示的數量關係更直觀?

篇2: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課本第444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結合具體事物或者圖形,使學生初步認識周長。

2、能夠計算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與其它多邊圖形的周長。

3、結合情境,使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

建立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事物,理解周長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玩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一年一度的森林運動會快要舉行了,螞蟻王國正在緊鑼密鼓的選拔爬行運動員,快樂和幸福兩隻小螞蟻作爲優勝者做最後的比賽,勝利的一個將代表螞蟻王國參賽。它們兩個分別沿着兩片樹葉的邊線,看誰先爬完一圈誰勝利。讓我們來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隊勝利了。

生:不公平,幸福的樹葉小,它爬一週的距離就短,所以它雖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

師:對,那麼幸福和快樂沿樹葉邊線爬一週就是樹葉的周長,那麼到底哪個長呢?我們今天就帶着這個問題來認識物體的周長。

二、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長的概念認識。

卡片:銀杏葉 楓葉

教師介紹銀杏葉和楓葉的價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環保意識和審美意識。

鼓勵學生動手摸一摸樹葉的邊線,兩位同學合作將樹葉沿邊緣描在黑板上,介紹樹葉的周長。

三、運用生活素材,拓寬對周長的感性認識

(1)出示素材:各種圖片、硬幣、課本、汽車等

學生自由選擇物品,根據自己的理解來介紹物品的周長。如果學生選擇的是實物,教師應讓學生明確所介紹的只是其中某個面的周長,而不是整個物體的周長。

(2)指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物體的着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給大家介紹物體的周長,可以獨立活動,也可以小組協作。

4、通過比較,初步理解周長的意義。

將學生介紹過的圖形的`周長與實物相比較,如:比較車的圖片和玩具車,引導學生髮現問題:

周長一般是針對平面圖形或者立體圖形的某個面而言的。

五、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

出示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圖形,計算出圖形的周長。

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長就是圖形一週的長度。

六、拓展練習。

比較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大小。

七、解決情境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我們今天認識了周長,同學們都表現得非常的棒,那麼咱們再來看一看螞蟻王國的爬行比賽。哎呀,螞蟻王國因爲剛纔同學們的一句話,現在已經亂成一鍋粥了,看來還得咱們同學們出馬解決才行。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生:給他們找兩片周長一樣的葉子。

師:你們怎麼確定兩片周長的葉子一樣呢?我們有什麼辦法測量出樹葉的周長呢?

生:先用繩子沿邊線量,然後用尺子量出長度。

生:我只用繩子就行了,先拿一段繩子量出一片的周長,作上記號,再拿這根繩子量另外一片樹葉,找到一個和它一樣的樹葉就行了。

生:我用軟尺量。

師:同學們的辦法太好了,螞蟻王國的小螞蟻終於在同學們的建議下進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賽。你們聽它們在表揚你們呢!(小朋友們,謝謝你們給我們出的好點子,你們真的太棒了。)

八、小結。

咱們今天學習了什麼是周長,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體都有周長,我們去量一量常見物體的周長,看哪個同學的方法最好,量的最準確。

篇3: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運用扇形統計圖進行分析和了解必要的信息。教材注重從生活、生產中選取素材,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相關數學元素,既擴寬了學生收集數據的渠道,又凸顯了統計與生產、生活密切的聯繫,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實用價值。教材才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的對比,引導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清楚地瞭解各部分數量同總量之間的關係。

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掌握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學習扇形統計圖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自然形成知識的生成點。

2、在前面的統計知識中,學生已經有了運用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的經驗,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讀懂統計圖,看圖回答問題和計算,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3、統計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繫密切。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知道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與總量的百分比,能從扇形統計圖讀出必要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經歷扇形統計圖的認識過程,體驗對比觀察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學觀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瞭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難點:運用扇形統計圖進行分析和了解必要的信息。

【教學內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頁例2、例3及練習八的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解比例的方法,進一步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2、培養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過程中使學生養成驗算的良好習慣。

3、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體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培養靈活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

【重點難點】

1、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2、引導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帶未知數的比例改寫成方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麼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麼?

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再彙報。

師:這節課,我們還要繼續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就是解比例。

板書課題:解比例。

【新課講授】

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教材第42頁第1、2行的內容。引導學生思考:什麼叫做解比例?

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中交流並說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師:想一想,怎樣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項呢?學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質。

2、教學例2。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

指名讀題,根據題意,描述兩個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實際高度=1∶10。

讓學生列出比例,指出這個比例的外項、內項,並說明知道哪三項,求哪一項?

教師板書∶320=1∶10,你能試着計算出來嗎?

請一名學生板演,其餘的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做完後,師問:怎樣把比例式轉化爲方程式?學生回答: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轉化。師接着板書:10x=320×1。

教師說明:這樣解比例就變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來。注意:解方程要寫“解”,那麼解比例也要寫“解”。

師:怎樣解這個方程?

生:根據乘法各部分間的關係,把x看做一個因數,根據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可以求出x。

小結:從剛纔的解比例過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爲方程,然後用解方程的方法來求未知項x。

3、教學例3。

解比例:

過程要求:學生獨立練習,求出未知項。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請一位學生上臺板演。

解:2、4x=1、5×6

x=

x=3、75

提問:還可以用其他的知識解比例嗎?

學生交流後,可能會說出:根據比例的意義,等號左邊的比值是,要使等號右邊的比值也是,x應等於。

4、總結解比例的方法。

教師:剛纔我們學習瞭解比例,大家回憶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麼?轉化成方程後再怎麼做?

學生回憶解比例的過程。

教師:從上面的過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過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識?

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成方程。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42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練習,教師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43~44頁第6、7、8、9、10、11、12、13題。

答案:1、x=7、5x=x=0、6

2、第6題:判斷小紅說得是否正確,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方法一:計算1分鐘(60秒)心跳的次數,看是不是72次,因爲45秒跳54次,1分鐘也是60秒就要跳54÷45×60=72次,由此判斷小紅說得對。方法二:運用比例的知識。計算54∶45與72∶60的比值,看是否相同,相同說明小紅說得對。因爲這兩個比的比值相同都是1、2,說明心跳速度沒變。

第7題:組織學生獨立練習。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第8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說一說解題思路,再動手算一算。學生彙報。

第9題:組織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意,並獨立練習。

第10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指名彙報。

第11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怎樣列比例式,共同完成後相互交流。

第12題:組織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改寫等式,在小組中交流訂正。

第13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相互驗證。此題答案不唯一。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篇4: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授課老師:五07現教(2)班 邱水娣   授課時間:2010年,5月   第一章・負數 一・教學目標: 1、  帶學生認識負數,理解什麼是負數; 2、  解釋清楚負數的定義,範圍; 3、  讓學生學會運用負數。 二・教學重、難點:什麼是負數,負數的運用。 三・教學課時:一課時。 四・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黑板,粉筆等。 五・教學方法:講授法,講解課程內容,互動學習:提問,討論,做練習、作業。 六・教學過程:第一、用溫度引出內容,例如今天我們南方的溫度是10度,而在北方的`溫度是零下10度,那麼我麼可以把“零下10度”換一種寫法“-10”度,這“-10”的讀法是:負10。像“-1,-43,-32・・・・・・・”這些數都是負數。第二、引出負數的定義:爲了表達兩種意義相反的量,這裏出現一種新的數:-1,-0.4,-100,-2/6・・・・・・這樣的數叫做負數,-2/6應讀“負六分之二”。第三、而以前我們學的18,344,23,0.3,4/7・・・・・・・這樣的數叫做正數,正數前面也可以加正號“+”,例如:+18,+344,+0.3,+4/7,“+0.3”讀“正;零點三”。第三、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第四、開始提問同學什麼是負數,舉例子,負數與正數的區別。第五、做練習,(第一題:找出一下那些是正數,那些是負數。12,-23,0,8.9,-4/8,-2.9,-200,90,-44;第二題: 通常,我們規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爲0。珠穆朗瑪峯的海拔高度爲( )M,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爲( )M。 第六,佈置作業。    教學後記:多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動腦去思考,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加強記憶,主動學習。  

篇5: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關於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教材第48~49頁的24時計時法,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第1~5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2、使學生初步認識時間和時刻的區別,學會計算簡單的求經過時間的問題,並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具:教具鐘面、學生準備學具鐘面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新

1、提問口答。我們學過哪些時間單位?1個世紀是多少年?一年是多少個月?1個月的天數有哪幾種情況?

2、引入新課。一天又叫做一日。一日是多少小時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24時計時法。

二、教學新課1、教學24時計時法。

(1)說明:1天就是1日,1日的時間就是一晝夜。在一日的時間裏,鐘錶上的時針正好走兩圈。想一想,一日共多少小時?

(2)演示:第一圈從夜裏12時也就是0時起,夜裏1時、2時、3時上午8時、9時、到中午12時,是12時。

提問:這是從夜裏12時起走了幾圈?現在是什麼時候的12時?經過了多少小時?

板書下面的直線圖:第二圈再從中午12時走,下午1時、2時、3時、晚上8時、9時、再到夜裏12時,也就是第二天的0時,也是12小時。提問:第二圈是從中午12時到什麼時候的12時?也就是經過了多少小時?板書直線圖:

提問:誰來說一說在一日裏,鐘錶上的時針走了怎樣的兩圈,共多少小時?

追問:一日等於多少小時?板書:1日=24小時

指出:從夜裏12時起,走一圈正好是中午12時,是12小時;再走一圈到午夜12時又走了12小時,共24小時,所以1日等於24小時。

(3)認識24時計時法。說明:像上面這樣分上午幾時和下午幾時來記時的方法,通常叫做普通計時法。郵電、交通、廣播電視等部門爲了記時方便,不使上午和下午時間混淆,一般都採用的是從0時到24時的記時方法。就是把時針走第二圈時,時針所指的鐘表上的數分別加上12:下午1時叫13時、下午2時教14時晚上12時叫幾時?24時也就是第二天的'幾時?

指出:像這樣的0時到24時的記時方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比,上午的時刻相同,下午的時刻要把普通計時法的時刻數加上12。中央電視臺每天19時播放新聞聯播節目,這裏的19時就是下午幾時?

說明:在24時計時法裏只要直接說幾時,比較方便,在普通計時法裏,一定要說明是上午幾時或者是下午幾時。

(4)鞏固練習練一練第1題。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做在課本上。練習十第1題。小黑板出示,學生口答。練習十第2題。小黑板出示,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寫在作業本上。集體訂正。強調普通計時法要說明是上午還是下午。

2、教學求經過時間。

(1) 教學例1。出示例題,讀題。畫直線圖。

提問:題裏用的是什麼計時法?

這輛汽車從南京的開車時刻是什麼時候?

到達上海的時刻是什麼時候?要求什麼?

說明:求路上用了多少小時,就是求14時30分到18時30分經過了多少時間?

追問:路上用了多少小時?你是怎樣想的?這裏的14時30分、18時30分指的是什麼?4小時指的是什麼?

(2)教學例2。出示例2,指名讀題。提問:題裏用的是什麼計時法?在24時計時法裏,這兩個時刻各是幾時?每天從8時到19時,營業了多少時間怎樣計算?老師板書。

篇6: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圓柱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徵,能正確判斷圓柱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側面,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

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 :

1.建立空間觀念。

2.弄清圓柱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

教具準備 :

硬卡紙圓柱體,相應電腦課件,尺子,剪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特徵?

2.引入新課。

出示事先準備的圓柱形的一些物體。提問學生:這些形體是長方體

或正方體嗎?說明:這些形體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圓

柱體。通過學習要認識它的特徵。(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知

1.認識圓柱的特徵。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再和講臺上的圓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徵。提問:誰來說一說圓柱有哪些特徵?

2.認識圓柱各部分名稱。

(1)認識底面。

出示圓柱,讓學生觀察上下兩個面。說明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

(2)認識側面。

請大家把圓柱豎放,用手摸一摸周圍的面,你對這個面有什麼感覺?說明:圍成圓柱除上下兩個底面外,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追問:側面是怎樣的一個面?

(3)認識圓柱圖形。

請同學們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圓柱的兩個底面和側面,並且同桌相互說一說哪是底面,哪是側面,各有什麼特點。

說明:圓柱是由兩個底面和側面圍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4)認識高

長方體有高,圓柱體也有高。請看一下自己的圓柱,想一想,圓柱體的高在哪裏?試着量一量你的圓柱高是多少。誰來說說圓柱的高在哪裏?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圓柱的高是多少,怎樣量出來的。

提問:想一想,一個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板書:高有無數條,高都相等)

3.鞏固特徵的認識。

(1)提問: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2)做練習一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不是圓柱的要求說明理由。

4.教學側面積計算。

(1)認識側面的形狀。

教師出示圓柱模型說明:請同學們先想一想,如果把圓柱側面沿高剪開再展開,它會是什麼形狀。現在請大家拿出貼有商標紙的飲料罐(教師同時出示),沿着它的一條高剪開,然後展開,看看是什麼形狀。學生操作後提問:你發現圓柱體的側面是什麼形狀?

(2)側面積計算方法。

①提問: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跟圓柱體有什麼關係呢?請同學們看從第3頁最後兩行到4頁的“想一想”,並在橫線上填空。提問“想一想”所填的結果。

②得出計算方法。

提問:根據它們之間的這種關係,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算?爲什麼?

(3)教學例1

出示例1,學生讀題。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

2. 課件出示練習題

3.做“練一練”第3題。

4.思考

如果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側面展開是什麼圖形?

四、作業佈置

篇7: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徵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學生細緻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

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圓柱,師自制圓柱體側面展開紙,一張長方形紙。切好的圓柱形蘿蔔,水果刀。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學生回答,使學生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後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釐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徵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安全、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表面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發現了什麼?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麼?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麼?(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思考: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麼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麼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①裝滿牙籤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籤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籤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對圓柱的高,你想說些什麼?

歸納小結並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對這數不清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爲簡便?

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分析,得出測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爲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也可以用筆筒來教學圓柱的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2)尋求發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係.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複操作中觀察。

②學生再觀察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成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後說出自己的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係。

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麼方法轉化成長方形?

②想一想:當圓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麼形?

③引導小結: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指出圓柱體的底面,側面和高。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2題找出圓柱體。

3.15頁第3題,想一想,折一折,能得到什麼圖形。

4.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四、佈置作業

完成一課三練P15的1、2題。

篇8: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8頁例1和練習十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統計知識,學會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並作出正確的判斷和簡單的預測。

2、理解統計圖中各個數據的具體含義,培養同學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具準備:多媒體電腦,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你們知道家裏的電視是什麼品牌嗎?

今天我們就去彩電市場看看各種彩電的市場佔有率吧!(出示教科書第68頁例1的扇形統計圖)

二、探究交流,總結規律

1、小組研討、交流。

根據這幅統計圖,你們瞭解到哪些信息呢?A牌彩電是市場上最暢銷的彩電嗎?

根據提出的問題,讓同學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同學可能會發生兩種不同的看法:一局部會認爲A品牌最暢銷,而另一局部則認爲A品牌不是最暢銷的,從而引起認知牴觸。

2、引導釋疑。

在同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說說統計圖裏“其他”局部可能包括了哪些信息呢?

可讓同學分別說說“其他”的具體含義,從而明確“其他”裏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暢銷的彩電品牌。

3、小結。

這幅統計圖提供的數據比較模糊,不夠完整,我們無法得到有關彩電市場佔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從本統計圖中不能得出A牌彩電最暢銷這樣的結論。

引導同學認識到:在利用統計圖作判斷和決策時,一定要仔細觀察,注意從統計圖提供的數據信息動身,不要單憑直觀感受輕易下結論。

篇9: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統計表。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進一步認識統計表,掌握整理數據、編制統計表的方法,學會進行簡單統計。

【重點難點】

讓學生系統掌握統計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1、揭示課題

提問:在國小階段,我們學過哪些統計知識?爲什麼要做統計工作?

2、引入課題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經常需要對一些數據進行分析、比較,這樣就需要進行統計。在進行統計時,又經常要用統計表、統計圖,並且常常進行平均數的計算。今天我們開始複習簡單的統計,這節課先複習如何設計調查表,並進行調查統計。

【整理歸納】

收集數據,製作統計表。

教師:我們班要和希望國小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級,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學介紹哪些情況?

學生可能回答:

(1)身高、體重

(2)姓名、性別

(3)興趣愛好

爲了清楚記錄你的情況,同學們設計了一個個人情況調查表。

課件展示:

爲了幫助和分析全班的數據,同學們又設計了一種統計表。

六(2)班學生最喜歡的學科統計表

組織學生完善調查表,怎樣調查?怎樣記錄數據?調查中要注意什麼問題?

組織學生議一議,相互交流。

指名學生彙報,再集體評議。

組織學生在全班範圍內以小組形式展開調查,先由每個小組整理數據,再由每個小組向全班彙報。

填好統計表。

【課堂作業】

教材第96頁例3。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1課時統計與概率(1)

(1)統計表

(2)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篇10: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運用扇形統計圖進行分析和了解必要的信息。教材注重從生活、生產中選取素材,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相關數學元素,既擴寬了學生收集數據的渠道,又凸顯了統計與生產、生活密切的聯繫,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實用價值。教材才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的對比,引導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清楚地瞭解各部分數量同總量之間的關係。

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掌握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學習扇形統計圖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自然形成知識的生成點。

2、在前面的統計知識中,學生已經有了運用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的經驗,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讀懂統計圖,看圖回答問題和計算,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3、統計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繫密切。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知道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與總量的百分比,能從扇形統計圖讀出必要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經歷扇形統計圖的認識過程,體驗對比觀察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學觀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瞭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難點:運用扇形統計圖進行分析和了解必要的信息。

篇11: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材分析

“圓環的面積”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級數學第11冊《圓》這一章中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學習了圓的周長,以及學過幾種常見直線幾何圖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面積,到學習曲線圖形的面積,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質的飛躍。學生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不僅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也爲以後學習圓柱、圓錐的知識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了平面幾何圖形的經驗,知道運用轉化的思想研究新的圖形的面積,在學習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勇於實踐。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應用能力較弱,因此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具體條件,比較靈活地計算圓的面積。

2、使學生能認識環形,掌握計算環形面積的方法。

3、能根據條件計算圓環的面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

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根據條件計算圓環的面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指名回顧:什麼是圓的面積?如何計算圓的面積?

2、求圓的面積。

(1)r=5釐米(2)d=10釐米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圓環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1)出示例2(課件)

(2)指名讀題,獲取信息。(教師解釋圓環的概念)

(3)你見過圓環嗎?你能畫一個(或剪一個)環形嗎?學生動手操作。

(4)提出問題:環形面積怎樣計算?

(5)獨立或小組探究

(6)全班交流。

環形面積=大圓面積—小圓面積

2、完成例2

(1)指兩名學生板演。

(2)集體訂正,交流解題思路。

3、思考:環形面積還有更簡便的方法嗎?(學生討論)

三、鞏固提高。

完成第69頁做一做2。

1、自主完成。指名學生板演。

2、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想到什麼問題?(隨着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憶,教師重點強化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計算圓的面積;二是如何計算環形的面積。)

五、作業。

1、一個圓環,大圓的直徑是6米,小圓的直徑是4米,這個圓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在一個直徑是2米的圓形水池的四周,修一條寬1米的石子路,這條石子路的面積是多少?

篇12: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頁例2、例3及練習八的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解比例的方法,進一步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2、培養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過程中使學生養成驗算的良好習慣。

3、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體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培養靈活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

【重點難點】

1、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2、引導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帶未知數的比例改寫成方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麼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麼?

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再彙報。

師:這節課,我們還要繼續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就是解比例。

板書課題:解比例。

【新課講授】

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教材第42頁第1、2行的內容。引導學生思考:什麼叫做解比例?

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中交流並說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師:想一想,怎樣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項呢?學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質。

2、教學例2。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

指名讀題,根據題意,描述兩個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實際高度=1∶10。

讓學生列出比例,指出這個比例的外項、內項,並說明知道哪三項,求哪一項?

教師板書∶320=1∶10,你能試着計算出來嗎?

請一名學生板演,其餘的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做完後,師問:怎樣把比例式轉化爲方程式?學生回答: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轉化。師接着板書:10x=320×1。

教師說明:這樣解比例就變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來。注意:解方程要寫“解”,那麼解比例也要寫“解”。

師:怎樣解這個方程?

生:根據乘法各部分間的關係,把x看做一個因數,根據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可以求出x。

小結:從剛纔的解比例過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爲方程,然後用解方程的方法來求未知項x。

3、教學例3。

解比例:

過程要求:學生獨立練習,求出未知項。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請一位學生上臺板演。

解:2、4x=1、5×6

x=

x=3、75

提問:還可以用其他的知識解比例嗎?

學生交流後,可能會說出:根據比例的意義,等號左邊的比值是,要使等號右邊的比值也是,x應等於。

4、總結解比例的方法。

教師:剛纔我們學習瞭解比例,大家回憶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麼?轉化成方程後再怎麼做?

學生回憶解比例的過程。

教師:從上面的過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過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識?

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成方程。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42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練習,教師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43~44頁第6、7、8、9、10、11、12、13題。

答案:1、x=7、5x=x=0、6

2、第6題:判斷小紅說得是否正確,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方法一:計算1分鐘(60秒)心跳的次數,看是不是72次,因爲45秒跳54次,1分鐘也是60秒就要跳54÷45×60=72次,由此判斷小紅說得對。方法二:運用比例的知識。計算54∶45與72∶60的比值,看是否相同,相同說明小紅說得對。因爲這兩個比的比值相同都是1、2,說明心跳速度沒變。

第7題:組織學生獨立練習。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第8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說一說解題思路,再動手算一算。學生彙報。

第9題:組織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意,並獨立練習。

第10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指名彙報。

第11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怎樣列比例式,共同完成後相互交流。

第12題:組織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改寫等式,在小組中交流訂正。

第13題: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相互驗證。此題答案不唯一。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篇13: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35~36頁例6、練一練,第37~38頁練習六第6~9題。

教學目的要求:

學會計算分數的連乘,知道分數連乘的簡便算法和計算時約分的簡便方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計算能力,提高分數乘法計算的熟練程度。

教學重點難點:

分數連乘的簡便算法和計算時約分的簡便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算。題目略

筆算

問:分數乘法怎樣計算?怎樣約分計算比較簡便?

二、新課教學

出示例6

六年級同學爲國慶晚會做綢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得朵數是一班的,三班做的朵數是二班的。三班做了多少朵?

學生讀題,嘗試畫線段圖。

問:要求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麼?

學生列式。

分步(朵)(朵)

綜合

5、這樣的乘法算式你能算嗎?

討論計算過程

問:有沒有不同的算法?

比較不同算法。

問:兩種算法各是怎樣算的?

你認爲哪種算法比較簡便?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6、歸納方法。

問:今天的分數乘法,和以前計算的分數乘法有什麼不同?怎樣算簡便?

7練習

做練一練

做後全班訂正,交流算法。

三、鞏固練習。

1、列式計算。

①與的積的21倍是多少?

②一個數是32的,這個數的是多少?

2、長方體的長是米,寬是米,高是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練習六7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分數連乘怎樣算比較簡便?

五、作業:練習第6、8、9題

板書設計:

篇14: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十進制計數法:

一(個)、十、百、千、萬……都叫做計數單位.其中“一”是計數的基本單位.10個1是10,10個10是100……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整數的讀法:

從高位一級一級讀,讀出級名(億、萬),每級末尾0都不讀.其他數位一個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整數的寫法:

從高位一級一級寫,哪一位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寫0.

四捨五入法:

求近似數,看尾數最高位上的數是幾,比5小就捨去,是5或大於5捨去尾數向前一位進1.這種求近似數的方法就叫做四捨五入法.

整數大小的比較:

位數多的數較大,數位相同最高位上數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較大就大,以此類推.

小數的讀法:

整數部分整數讀,小數點讀點,小數部分順序讀.

小數的寫法:

小數點寫在個位右下角.

小數的性質:

小數末尾添0去0大小不變.化簡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大小變化:

右移擴大左縮小,1十2百3千倍.

小數大小比較:

整數部分大就大;整數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類推.

1、分數的意義:

把單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在分數裏,表示把單位“ 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數,叫做分數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數,叫做分數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數單位.

2、百分數的意義:

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的形式,而用特定的“%”來表示.百分數一般只表示兩個數量關係之間的倍數關係,後面不能帶單位名稱.

3、百分數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比關係,它的後面不能寫計量單位.

4、成數:

幾成就是十分之幾.

篇15: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摺疊實踐活動,瞭解和掌握立體圖形和它的平面展開圖之間的對應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正確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3.會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解決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立體圖形的容積等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4 摺疊〗

這部分是有關將平面圖形摺疊成立體圖形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直存在着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對應識別與判斷,因此,本問題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是極有益處的。教師要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和啓發學生,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內容。

本問題安排了“想一想”“畫一畫”“做一做”三個步驟。首先,想像一下這個平面展開圖摺疊以後像什麼。其次,動手操作,將放大的圖紙按虛線摺疊後,形狀是一座小房子。最後,可以先通過疊出的小房子來確定天窗和門的位置,然後在平面圖上畫出來(天窗可以在平面圖中上數第二個和第三個矩形內,門可以在第一個和第四個矩形內,也可以在兩邊的五邊形內)。

〖練一練〗

第1題 ①長方體;②正方體。

第2題 圖形(1)對應(a)。

圖形(2)對應(c)。

第3題 圖形①和②都對應(b)。

建議學生先看圖想像和思考,然後再用附頁4中的圖折一折。這樣,既驗證了自己的判斷,又練了摺疊技能

第4題窗戶、煙囪和小鳥的位置如下圖所示:

由於門的位置已經給定,所以,窗戶、煙囪和小鳥的位置就大概確定下來。

第5題讓學生自己做立體圖形,教師不必作太多的限制,比如可做立方體、長方體或根據教科書上的一些平面圖去做相應的立體圖形。但不管怎樣,做立體圖形的步驟都應該是先畫出平面圖形再摺疊。

篇16: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材第60頁例4及60頁“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放大與縮小現象,體會圖形相似變化的特點,能按要求將圖形放大或縮小。

2.培養學生把已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以及動手的能力。

【重點難點】

1.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縮小。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是圖形邊長的變化,圖形的形狀不發生改變。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方格紙。

【情景導入】

1.創設情境,引起衝突。

出示一張班級學生照片。

師:李林同學打算把自己的照片放大後掛在房間裏,攝影師分別用了三種處理方法。

電腦演示:方法一,寬邊不變,把長邊拉長。

方法二,長邊不變,把寬邊拉長。

方法三,把長邊、寬邊同步拉長。

2.合理選擇,初步感知。

請你幫助李林選擇一下,哪種處理方法效果最佳?並說出理由。

【新課講授】

1.(1)(隱去方法一、方法二圖,留下方法三圖和原圖)師:仔細觀察兩幅圖,總感覺兩者之間似乎存在着一種關係,那我們可以着手從哪方面研究兩者關係呢?

(師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長方形有哪些元素?最基本的因素是什麼?

引領學生答出長方形的基本因素有長、寬、周長、面積,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長和寬。

師:那我們就從最基本的因素長和寬開始研究吧。

電腦出示:原照片長8cm,寬5cm。

放大後,照片長16cm,寬10cm。

放大後的長和原來的長有什麼關係?寬呢?

(2)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出示:放大後長方形的長是原來長方形長的2倍,放大後的寬也是原來長方形寬的2倍,概括起來說就是:長方形的每條邊都放大到原來的2倍。放大後的長方形與原來長方形對應邊長的比是2∶1。就是把原來的長方形按2∶1放大。(劃線部分爲所出示的三句結論)

(3)藉助兩幅圖理解“每條邊”,“對應邊長”和“2∶1”的含義,重點明白這裏比的前項和後項分別代表什麼?

出示:2∶1

前項後項

放大後邊長原圖邊長

(4)如果把原圖按3∶1放大,放大後長方形的長、寬各是多少?

學生回答,師同步板書:

原圖2∶13∶1

長(cm):88×2=168×3=24

寬(cm):55×2=105×3=15

繼續追問,如果把原圖按5∶1,10∶1放大,放大後的長、寬各是多少?指名口答。

①如果把原圖按1∶2縮小,縮小後的長、寬是原長、寬的幾分之幾?各是多少釐米?

②先理解1∶2的含義:放大後的邊長爲1份,原圖邊長爲2份。

如果按1∶4縮小呢?

小結提問:圖形在放大與縮小時什麼發生了變化?

過渡:從李林同學的照片中我們學習了圖形的放大與縮小,下面我們動手來畫,或許還會有新的發現。

2.獨立完成教材第60頁例4的繪圖。

(1)默讀例4並思考:書中畫出幾個圖形?所畫圖形的格數與原圖有什麼關係?

(2)請同學們按要求畫在自己的方格圖中,比一比誰畫的既正確又美觀。

(3)投影反饋,請同學相互評價,重點說出所畫圖形格數是怎樣得來的。

(4)觀察上面的3個圖形,你有什麼發現。

3.例4的延伸。如果把放大後的這組圖形的各邊再按1∶3縮小,圖形又會發生什麼變化?學生討論後得出:

(1)圖形縮小了,但形狀不變。

(2)縮小後的圖形各條邊分別縮小到原來長度的。

引導學生小結:圖形在放大、縮小時原圖邊長要同步變化,它們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4.試一試:在自己的方格紙上按4:1畫出三角形放大後的圖形(教材第60頁“做一做”)。

學生嘗試操作。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畫三角形的技巧:你在畫三角形時有什麼比較好的方法。(提示先畫直角邊,再畫斜邊)

猜一猜斜邊的變化與直角邊相同嗎?自己測量驗證。

小結:圖形在放大時所有邊的變化是相同的。

【課堂作業】

1.填空。

一個長方形長3dm,寬2dm,按3∶1放大,放大後的長是()dm,寬是()dm,放大後的長方形與原長方形的周長比是(∶),面積比是(∶)。

2.完成教材第63頁練習十一第1、2題。

第1題,教師用投影出示第1題的畫面。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並相互交流,然後教師指名說一說。

通過判斷使學生明確:按一定的比把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後,它的各邊也按這樣的比放大或縮小了。判斷後,讓學生說明理由。

第2題,先組織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再組織學生按要求畫圖,教師用投影展示較好的作業。同時指名彙報第3問,學生可能會說:B可由A放大後得到,A和C可以由B縮小後得到,面積與邊長不是按相同比例變化的。

【課堂小結】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許多建築是將世界各地的名勝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後進行建造的,還有沖洗照片,汽車模型製造,複印文件,繪製地圖,觀察太空的天文望遠鏡……正是這些技術的應用,才使得我們的世界變得繽紛多彩,可見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是多麼的緊密。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4課時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原圖2∶13∶1

長(cm)∶88×2=168×3=24

寬(cm)∶55×2=105×3=15

原圖1∶21∶4

長(cm)∶88÷2=48÷4=2

寬(cm)∶55÷2=2.55÷4=1.25

圖形邊長同步變化,外形不變。

篇17: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學會製作一些含有百分數的簡單的統計表。

2、通過看錶,會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看統計表時會進行一些簡單分析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比較表中的百分數,知道我國農村總產值增長幅度較大,滲透國情教育。

教學重點:

學生補充所增加一欄的百分數,製成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能夠看錶準確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合計一欄百分數計算,特別需要提醒學生;要用三年村辦企業收入的合計數佔三年總收入的合計數的百分比爲合計欄百分比,不要把三年的百分數加起來。

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用談話法複習舊知識

我們已經學過,把調查收集到的數據,加以分類整理,請看下面表格(下表),你能說出每個數據分別表示什麼嗎?

東山村總收入和村辦企業收入統計表

2、通過計算複習舊知識

表格中“合計”的數據怎樣算?計算填好相應的空格內。

[教師引導學生複習自然而親切,而且複習層次性強,從說到算,逐層加深]

3、引出新知識

統計表不僅反映某一類事物的具體數據,而且還能說明有關數據之間的關係,如表中合計的數據表示了三年同類項目收入的總和,現在的表格,還能反映出村辦企業收入佔全村的總收入的百分比嗎?(不能)

下面我們就繼續學習百分數在統計中的應用。

[抓住新舊知識的最近發展區“統計表能夠說明有關數據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由“總和”提出“百分數”,自然地過渡到對新知識的探討]

二、探求新知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

例題向我們提出了什麼問題?

學生回答:要使這個統計表表示出三個年度中村辦企業收入佔全村總收入的百分之幾,應該怎樣做?

(2)增加欄目,擴展統計表含量。

計算每個年度村辦企業收入佔全村總收入的百分比比較容易,計算出的三個百分數寫在表格的什麼位置?

學生回答:表格右側旁邊

能不能把表格向右側擴充一下,把有關百分數的數據也納入表中,學生擴充表格,並計算百分數,填入表內。

我們再縱向觀察,這組百分數表示什麼?

引導學生回答:村辦企業收入佔總收入的百分比

這正好回答了題中的問題,你們能概括地講一講我們是怎麼做的?

把原來的統計表右邊增加一欄,再把每一年村辦企業收入佔全村總收入的百分數填寫進去,這樣就成了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

[隨着問題的提出,進入了對新知識的探討,教師並沒有直接了當地提出如何解決新問題,而是舉重若輕地提出百分比的計算很容易,減輕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心理壓力,隨後自然地提出百分比書寫的位置,使學生自然地想到表格的“擴充”,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新知識也就迎刃而解]

(3)強調“合計”中“百分數”的計算方法

我們以後在計算統計表中百分數時,如果沒有特殊要求,一般百分號前的數只需取一位小數。“合計”項目中的百分數如何計算?

引導學生回答:用村辦企業三年收入總和去除三年全村總收入的總和,三年“合計”項目的百分數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數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數的平均數。

[教師把教學難點單獨教學,採用了“兩次”思考比較的方法突破了難點,即一次與“三年百分數總和”比較,另一次是與“三年百分數的平均數”比較,通過與學生理解上的兩個“誤區”進行比較,進一步從反面加深了“合計”項目計算方法的理解;學生提出的“很接近”,爲學生從課上到課下,不斷思考,不斷深入,提供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4)看統計表回答問題

請同學依據表格中數據,填完整課本59頁統計表下的四個問題。

通過看錶回答問題,你發現全村總收入和村辦總收入是逐年怎樣變化的?

學生回答:逐年增長

其中村辦企業收入增長幅度怎樣?

學生回答:很大

教師適時講述:僅通過1995年~1997年三年的收入,我們不難看出,堅持改革開放,農村的發展非常神速,特別是村辦企業收支增長幅度之大,說明要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不僅要抓好農業,還要大力發展村辦企業。

2、做一做(52頁)

三、鞏固發展

練習十一(53頁)第一題

[這道練習題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填表鞏固所學知識,重點需要強調的是怎樣計算這些題中的百分數]

四、全課小結:這節課我們在原來有關統計表的知識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學習了百分數在統計中的應用,這就使統計表中反映數據之間關係的內容更充分,更豐富。

五、獨立作業練習十一第2題,在課本上完成。

六、板書設計

東山村總收入和村辦企業收入統計表

課後小記:此課通過學生自己、合作及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爲學生創設一個開放的、積極的互動的課堂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