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六年級數學教案

目錄

六年級數學教案
第一篇:六年級數學教案第二篇:六年級上數學教案第三篇:六年級數學教案圓的認識(一)第四篇:六年級數學教案第五篇:六年級數學教案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六年級數學教案

第五課時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教材第8~11頁,例7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二第4~7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7

1、出示教學掛圖,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題目,明確題意。

2、題目中已知什麼,要求什麼?這些量之間有什麼關係?板書: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

3、小軍的成績我們知道嗎?不知道可以用什麼來表示?

4、接下來,請你用列方程的方法來解決這道問題。(生獨立解決,師巡視)指名上黑板。

5、集體覈對,(指算式)這道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6、計算完結果後,你是怎樣檢驗的?

7、這道題目還可以怎樣列式?(生小組內交流不同的算法,並說一說是根據什麼數量關係計算的)

8、小結:剛纔我們用列方程的方法來解決了問題,誰來說一說,用列方程解答時,我們是怎樣列出方程的,解答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

9、試一試

⑴、指名讀題

⑵、題目的各個數量之間有什麼關係?指名口答後生集體填寫在書上。如有不同的可以書上補充。

⑶、請同學們用列方程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生獨立解決,師巡視) ⑷、集體覈對。

10、練一練

⑴、引導學生明確條件和問題。

⑵、引導學生明確題目中已知量與未知量的相等關係,並將這個關係寫在書上。 ⑶、根據數量關係列出方程並解答。(生獨立解決,師巡視,幫忙有困難的學生) ⑷、集體覈對。

二、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4題

⑴、生獨立讀題,明確題意。

⑵、引導學生看圖列出方程並解答。

⑶、集體覈對。請你說一說你是怎樣列出方程的。

⑷、做完後你是怎樣檢驗的?

2、練習二第5題

⑴、指名讀題,明確題意。

⑵、小組討論每題的數量關係,全班交流。生獨立解答 ⑶、集體覈對

3、練習二第6題

⑴、生獨立完成,師巡視

⑵、小組內核對,同時交流討論數量關係。

⑶、全班交流。

三、課堂作業

練習二第7題

第二篇:六年級上數學教案

第一章 位置

一、用數表示具體情境中的物理位置

1、我們把豎排叫做列,列一般從左往右數。橫排叫做行,行一般從前往後數。這是一種規定或約定,因此這種確定列數和行數的方法是固定不可變的。

2、確定物體的位置,一般用兩個數據描述,即第幾列,第幾行。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時,先寫列數,再寫行數,把兩個數寫在括號內,用逗號分開。(列,行)。

例題1:聰聰坐在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數對錶示出來,明明坐在聰聰的正後方相鄰的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數對錶示出來。

聰聰(4,2),明明(4,3)

二、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

1、在方格線上標註列數時,從左向右,從0開始:0,1,2,3,4??;標註行時,從前向後數,也是從0開始0,1,2,3,4??。方格紙的左下角的位置是0列0行,用數對錶示該點位置是(0,0)。標註的列數和行數要和方格線對齊。

2、用數對可以表示平面圖上物體的位置,看物體在哪一列,哪一行,根據列、行寫出相應數對。

3、給出物體在平面上的數對,看數對的兩個數表示哪一列,哪一行,行與列交叉處,就是物體的位置,這樣就可以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

4、兩個數對的第一個數相同,它們所表示的物體位置在同一列上;兩個數對的第二個數相同,它們所表示的物體位置在同一行上。

5、左右平移時,名個點位置變化的規律是列數變了列行數不變;上下平移時,各個點位置變化是行數變了而列數不變。

易錯點:行列混淆或是巔倒。

三、習題

第二章 分數乘法

第一節 分數乘法

一、 分數乘整數

1、 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相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算法。

2、 計算分數乘法時,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做分子,分母不變。注意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計算結果必須是最簡分數。

3、 爲了計算簡便,可以先約分,再相乘。約分時特別注意不能讓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約分。

二、 分數乘分數

1、 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2、 計算分數乘分數時,用他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計算時,爲了簡便,可以先約分,再相乘(更多請搜索),計算結果必須是最簡分數。

注:

一個數(0除外)乘小於1的數,積小於這個數

一個數(0除外)乘大於1的數,積大於這個數

一個數(0除外)乘1,積等於這個數。

三、 分數的混合運算和簡便計算

1、 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都是先算乘除,後算加減,如有括號,先算括號裏面的。

2、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分數乘法同樣適用,應用這些定律可以使一些運算變得簡便。如幾個分數連乘時,可以運用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算。分數與分數的和與整數相乘時,若所乘整數是分數分母的倍數,可應用乘法的分配律進行簡算。

分數乘法總結:先約分,再計算。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如果把整數看作分母是1的分數,則分數乘整數和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一樣)。

易錯點:其一:約分時,一定要注意,是將分母與分子約分。

其二:不要將分數乘法與分數加法相混淆。

第二節 解決問題(藉助線段圖)

一、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總結:1、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用乘法計算。

2 在解題的過程中,關鍵是要弄清楚誰是單位“1”(即整體)。

3、單位“1”的量乘幾分之幾,就得到了比較量。

4、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應用題,可以分解爲兩個一步計算的分數乘法應用題。

5、如果從一個量中取出一部分放入到另一個量中,兩個量相等,那麼原來兩個量相差的數量是取出部分的2倍。

易錯點:單位“1”的量。特別是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解題關鍵是找準題中每一個分率所對應的單位“1”的量。

二、稱複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1、已知一個部分量佔總量的幾分之幾,求另一個部分量的解題方法。 方法一:單位“1”的量-單位“1”的量x已知幾分之幾=另一個量

方法二:單位“1”的量x(1-已知幾分之幾)=另一個量。

2 已知一個量比另一個量多幾分之幾,求這個數量的解題方法

方法一:單位“1”的量+單位“1”的量x多的幾分之幾=另一個量

方法二:單位“1”的量x(1+多的幾分之幾)=另一個量

3、 已知一個量比另一個量少幾分之幾,求這個數量的解題方法。 方法一:單位“1”的量-單位“1”的量x少的幾分之幾=另一個量

方法二:單位“1”的量x(1-少的幾分之幾)=另一個量

易錯點:單位“1”的量,一般情況下,把“比”字後面的量作爲單位“1”的量。

第三節 倒數的認識

1、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爲倒數,分數、小數和整數(0除外),都有倒數。(注意是兩個數互爲倒數,一個數不能叫倒數,兩個以上,也不能叫倒數)

2、 求一個分數的倒數,只要把分子和分母交換位置即可。

3、 求小數的倒數,可以先把它化成分數,再把分子分母交換位置。

4、 求一個整數的倒數,可以把它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再求倒數。

5、 1的倒數還是1,0沒有倒數。

易錯點:倒數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係,兩個數相互依存,不能單獨存在。一個數是一個數的倒數。非零自然數的倒數不大於1。真分數

第三章 分數除法

第一節 分數除法

一、 分數除法(一)分數除以整數

1、 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即是乘法的逆運算。

2、 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有兩個:其一、用分子除以整數的商作爲分子,分母不變;

其二、分數除以整數等於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二、 分數除法(二)一個數除以分數

一個數除以分數,等於這個數乘分數的倒數。

注:

一個數(0除外)除以小於1的數,商大於被除數

一個數(0除外)除以大於1的數,商小於被除數

一個數(0除外)除以1,商等於被除數。

三、 分數除法(三)混合運算

1、 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

2、 有括號的先算括號裏面,再算括號外面。(先算小括號,再算中括號)

3、 不含括號的分數四則運算順序與不含括號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4、 先乘除,後加減。同級運算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第二節 解決問題(用線段畫解答)

一、 解決問題(一)

1、 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此問題是求單位“1”,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係,單位“1”的量是整體;另一種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數量之間的關係,把標準量看作單位“1”的量。

2、 解題方法有兩種:方程法和算術法。

3、 用算術法解答,用除法。先找出已知量和已知量佔單位“1”的幾分

之幾;然後列除法算式:已知量除以已知量佔單位“1”的幾分之幾=單位“1”的量。

4、 用方程解答:找出單位“1”設爲x,找出數量關係。列方程解答 。x乘以幾分之幾=已知量。

易錯點:找準單位“1”。

二、 解決問題(二)稍複雜的已知一個數的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

1、 甲比乙多幾分之幾,已知甲求乙

方法一:方程法,設乙的量爲x

式一:x+x乘幾分之幾=甲。式二:x(1+幾分之幾)=甲

方法二:算術法(除法)

乙=甲除以(1+幾分之幾)

2、 甲比乙少幾分之幾,已知甲求乙

方法一:方程法,設乙的量爲x

式一:x-x乘幾分之幾=甲。式二:x(1-幾分之幾)=甲

方法二:算術法(除法)

乙=甲除以(1-幾分之幾)

易錯點:單位“1”的量,一般情況下,把“比”字後面的量作爲單位“1”的量。

用算術法解決此類類問題時,比較抽象。用方程解比較容易些。

注意: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兩者的解法統一起來,找準單位“1”,正確寫出數量關係式,再根據關係式來列方和求解。碰到一個量比另一個量多或少幾分之幾的問題時,一定要注意“幾分之幾”是否帶有單位。如果帶有單位,它表示的是一個具體的數量;如果不帶單位,表示的是兩個量之間的關第。

第三節 比和比的應用

一、 比的意義

1、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叫做比號,它前面的數叫比的前項,後面的數叫比的後項,前項除以後項的結果叫比值。比值可以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

比表示兩個量之間的關係,這兩個量可以同類量,也可以不同類的量。如果兩個同類量,表示的是它們的倍數關係。

2、比,分數,除法之間的區別

其一:意義不同。比是表示兩個量(或數)的一種關係;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則是一個數。

其二:讀法不同。比只能先讀前項;分數只能先讀分母;除法則可以先讀被除數,也可先讀除數。

其三:表示方法不同。作爲一種運算,除法算式不能用分數表示;比可以用分數表示;但分數不一定表示兩個量的比。

其四:結果表達不同。除法一般要求出商;比只要求計算比值時才通過計算求出商;而分數本身就是一個數值,無需計算。

總結:1、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

2、應用比的意義可以求比值,比值是一個數。

3、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爲:

4、比與分數、除法的區別:比表示的是兩個數的關係,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

二、 比的基本性質

1、 比的基本性質是: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一個不爲0的數,比值不變。

2、 把兩個數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叫做比的化簡,也叫化簡比。化簡單後,若後項爲1,也不能省略。

(1)化簡整數比時,用比的前項和後項分別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2)化簡分數比時,用比的前項和後項分別乘它們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把它轉化成整數比,再按整數比的簡方法進行化簡。(利用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化簡分數比,但結果必須寫成比的形式)

(3)化簡小數比時,把比的前項和後項的小數點同時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把它們化成整數比,再按整數比的化簡方法進行化簡

3、求比值與化簡比的區別:比的前項除以後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求比值依據的是比的意義。最後會得到一個數值(分數,小數,或是整數)。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是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使這個比化成一個與原來的比相等的最簡單的整數比,這是比的化簡。比的化簡還得到一個比。後項是1,也不能省略。

三、 比的應用

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這種方法通常叫做按比分配。可以藉助線段圖理解按比分配中的數量關係。

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

1、用整數乘、除法解決問題:把一個總數按一定的比來分配,把各部分的比看作份數關係,先求出一份。步驟:第一、求出總份數。第二、求出一份是多少。第三、示出各部分的數量。

2、用分數乘法解決問題:把各部分的比轉化爲總數的幾分之幾,直接求總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步驟:第一,先根據總量求出總份數。第二,求出各部分分量佔總量的幾分之幾。第三,求出各部分的數量。若有多個分量,要將兩兩之比轉化爲剛愎自用個量的比時,要找中間的量,並將其化成相同的份數,再按比例進行分配。

第三篇:六年級數學教案圓的認識(一)

六年級數學教案——圓的認識(一)

教案點評:

採用遊戲引入的形式,寓教於樂,即感知了圓的形成過程,滲透了集合思想,初步領悟了畫圓的要領,同時密切了師生情感。根據幾何知識的特點和兒童的認知規律,通過看、想、說、畫、議等形式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實踐活動。不但從感性到理性認識了圓,同時還發展了空間想像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徵,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一)教師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圖形

1.教師提問: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這些圖形都是由什麼圍成的?

2.教師指出: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線圖形.

(二)教師演示

一個小球,小球上還繫着一段繩子,老師用手拽着繩子的一端,將小球甩起來.

1.教師提問:你們看小球畫出了一個什麼圖形?(小球畫出了一個圓)

2.小結引入:(出示鐵絲圍成的圓)這就是一個圓.圓也是一種平面圖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師讓學生舉例說明周圍哪些物體上有圓.

(二)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徵.

1.學生拿出圓的學具.

2.教師:你們摸一摸圓的邊緣,是直的還是彎的?(彎曲的)

教師說明: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

3.通過具體操作,來認識一下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徵.

(1)先把圓對摺、打開,換個方向,再對摺,再打開……這樣反覆折幾次.教師提問:折過若干次後,你發現了什麼?(在圓內出現了許多摺痕)

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摺痕總在圓的什麼地方相交?(圓的中心一點)

教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 表示.

教師板書:圓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看一看,可以發現什麼?

(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教師指出:我們把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 表示.(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半徑,並板書:半徑 )

教師提問:根據半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半徑應具備哪些條件?

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

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3)同學繼續觀察:剛纔把圓對摺時,每條摺痕都從圓的什麼地方通過?兩端都在圓的什麼地方?

教師指出:我們把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 來表示.(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直徑,並板書:直徑 )

教師提問:根據直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直徑應具備什麼條件?

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出多少條直徑?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個圓裏的幾條直徑,看一看,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4)教師小結: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

(5)討論:在同一個圓裏,直徑的長度與半徑的長度又有什麼關係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這種關係?

反過來,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幾分之幾?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裏,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第四篇:六年級數學教案

六年級數學教案

解決問題(一)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的過程,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方法,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能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充分體驗百分數問題與分數問題緊密聯繫,提高學生知識的正遷移能力。

3.在解決問題中感受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體會百分數的生活價值。 教學重點:

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決方法,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揭示課題

1.複習舊知

課件出示:

(1)我班有男生25名,女生20名,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分之幾?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多幾分之幾?女生人數比男生人數少幾分之幾?

(2)指名學生口答,說出算式後提問:每一個問題裏是誰和誰比,把誰看做單位“1”?根據回答,教師強調:男生人數比女生多幾分之幾就是指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數佔女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2.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農村變化圖片):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的農村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今天,我們就要用數學知識一起去解決與分析新農村變化中的信息與問題。揭示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出示信息,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例1):這是教師課前收集到的一個村的彩電數量的信息。仔細觀察,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並獨立思考後,指名回答。

預設:學生可能會提出這些問題:

(1)今年彩電數量是去年的幾分之幾?

(2)去年彩電數量是今年的幾分之幾?

(3)今年比去年多了多少臺彩電?

(4)今年彩電數量比去年增加了幾分之幾?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讓學生口答,並說明列式理由。如果學生能提出書上的問題,就結合書上的問題教學。如果提不出,教師提出:我來提一個問題,今年的彩電數量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幾?(課件出示問題)

2.對比討論,解決問題

(1)教師提問:

①這個問題和你們剛纔解決的問題相比,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②你怎樣來理解“今年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幾”這個問題的?

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預設:學生主要會說到與前面的問題相比,這裏把幾分之幾變成了百分之幾。教師適時提問:求百分之幾是什麼意思?(就是要用百分數來表示結果)

對問題的理解,主要讓學生結合分數問題進行理解。

教師:你們仔細想一想,今年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幾是哪兩個量在相比較?在這裏要把誰看做是單位“1”?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強調:這個問題是拿今年比去年增加的部分與去年的臺數相比,佔去年臺數的百分之幾?

教師:把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與同桌互相說一說。

(2)教師:根據剛纔的分析,你知道這道題該怎樣解決呢?自己試一試。

學生嘗試解決,教師巡視發現學生不同的方法,並讓學生板書不同的方法。

學生可能有的方法。

(360-300)÷300=20%

360÷300=120%120%-100%=20%。

(3)全班交流,請板演學生說說自己的方法。抽生回答後,讓全體學生明白先算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臺彩電,再算增加的臺數是去年的百分之幾。

抽生說出算式。即:(360-300)÷300=20%

(4)如果學生不能想到第二種方法。教師提示:想一想,這道題還有其他的解法嗎?

學生獨立思考,如果有困難,可以提示點撥,讓他們先算出今年的臺數是去年臺數的百分之幾?即360÷300=120%,再算出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幾?即120%-100%=20%。

(5)對比

教師:兩種方法,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你喜歡哪種方法?

3.即時練習

(1)用課件把例1的問題改變爲去年的彩電臺數比今年的臺數減少百分之幾。教師:這個問題又如何解決呢?結合剛纔的例題,自己試一試吧。

學生嘗試後,抽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此題估計有學生把單位“1”弄錯的情況。

如果有學生仍然列式爲(360-300)÷300=20%

教師追問:這種做法對嗎?哪裏錯了?應該怎樣解決?

(2)比較例題與練習題的異同。

教師:仔細觀察,這道題與剛纔的例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全班討論後強調:兩道題都是在解決一個量比另一個量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問題,但不同之處在於兩個問題的單位“1”發生了變化,因此解決過程有一些不同。

三、課堂活動,鞏固反饋

1.教師引入

其實,在新農村裏這樣的變化是數不勝數。課件出示練習三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訂正時讓學生說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說說第二種方法的思路。

2.課堂練習

光明國小五年級二班男生20人,比女生少5人,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少百分之幾?

學生獨立完成後,抽生說出解決辦法,並問清楚這裏是把誰看做單位“1”?你是怎樣理解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少百分之幾的?

四、師生共同總結

教師:同學們!今天你們有什麼收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課題補充完整。(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這類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呢?前面所學的分數問題對我們解決百分數問題有什麼幫助?

結合學生交流,教師小結:其實百分數問題可以按照以前所學的分數問題的分析方法進行解決。

五、課堂作業

練習三的第3~5題。

《解決問題》說課稿

一、說教材、說學情

(一)、說教材

《用百分數解決問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問題的發展,是在學習了百分數的意義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種問題實際上還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只是有一個條件題目中沒有直接給出,需要根據題裏的已知條件先求出來。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可以加深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提高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這部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一些特點:

1、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幫助學生理解數學。

2、 設置數學活動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二)、說學生

對學生來說,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依據數量關係列式解答並不困難.要求學生找準單位“1”和比較量,理解數量關係。

二、說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使學生初步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能夠正確的列式解答。

2、引導學生運用百分數的意義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的各種數據,使他們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掌握數量關係的同時,發展探究知識的能力。

重點: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這類應用題的分析方法,能夠正確的列試計算。

難點:找準單位”1”的量和比較量,理解數量關係。

三、 說學法、說設計

(一)、說學法

在本節課中,我着重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小組合作交流。具體表現在,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表格,發現問題,通過思考,提出問題,通過探究,解決問題。

(二)、說設計理念

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自主探究的慾望,發展探究知識的能力。

(三)、說設計

我在設計上力求在以下三個方面有所突破

1、改變單一的呈現方式,引導學生在解讀信息的過程中提出問題。

2、改變程式化的分析方式,引導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數量關係。

3、改變以解題爲主的練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富有現實意義的信息分析過程中增強應用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首先,課件出示三清山2014—2014年接待遊客情況統計圖,然後引導學生解讀信息,發現問題。當學生髮現2014年和2014年都比前一年增長人數相同是,我提出本節課的中心問題,“增長人數相同,增長的百分數也相同嗎?”對於這個問題,學生意見不一。我再次提問:“要知道增長的百分數是否相同,我們需要知道什麼信息。”從而引出兩個小問題:1、2014

年比2014年遊客人數增長了百分之幾?2、2014年比2014年的遊客人數增長了百分之幾?這時,引出課題《用百分數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我選擇2014年——2014年三清山遊客人數作探究的主體材料,一是考慮三清山是我市的一個著名旅遊景點,學生對這一材料是熟悉的,也是感興趣的,二是學習材料蘊含着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信息,和前一年比,2014年和2014年接待遊客增加的人數相同,但增長的幅度不同。以條形統計圖的形式呈現學習材料,使材料更富現實性,更具應用味。因此,我將這部分做爲學生本堂課學習的主體內容。

(二)、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嘗試解決第一個問題。(1)、2014年比2014年遊客人數增長了百分之幾?學生獨立思考後組織四人小組討論。點撥學生明白:求2014年比2014年遊客人數增長了百分之幾?其實就是求增長的人數相當於2014年人數的百分之幾?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應該可以想到:先算出2014年比2014年增長的人數,再除以2014年的人數,教師肯定後,引導學生說出這一問題是把2014年的人數看成單位“1”,把2014年比2014年增加的人數看作比較量,然後利用課件演示並小結,板書算式。同時,我也鼓勵學生算法的多樣性,當學生說出還可以先算出2014年相當於2014年的百分之幾,再減去單位“1”——100%這種算法後,我提問爲什麼要減100%,引導學生說出:因爲是把2014年的人數看作單位“1”,我再次演示課件,板書算式並小結。

2、 學生獨立解答第二個問題(2)、2014年比2014年的遊客人數增長了百分之幾?學生彙報後板書,並思考中心問題。“增長人數相同,增長的百分數也相同嗎?”

3、交流反饋

學生通過驗證後得出結論: 增長人數相同,增長的百分數不相同。教師提問:這是爲什麼?學生不難想到這是因爲單位“1”不同。

設計意圖:要解決本課中心問題:“增長人數相同,增長的百分數也相同嗎?”對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先引導學生將問題轉化爲求“2014年比2014年遊客人數增長了百分之幾?”“2014年比2014年的遊客人數增長了百分之幾?”這兩個小問題。學生探究後,我再通過條形統計圖上的操作,點撥學生探究的方向和方法,從而使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並理解。由於單位“1”不同,雖然比較量相同,但對應分率不同。

(三)、指導看書,完成例2和“做一做”

讓學生自主學習例2,教師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線段圖,理解含義,指名說說兩題中的比較量和單位”1”分別是什麼?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加以引導。

設計意圖:例2和“做一做”的學習,我採用讓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能對小部分學生來說具有挑戰性,但這也使他們得到了嘗試解決問題的機會,經歷積極思考的過程。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探究性學習原則。

五、應用練習

呈現材料:同學們把家長給的零用錢節省下來,存入銀行。小明存了150元,小軍存了100元。

看了這些信息,你們能提出什麼和百分數有關的問題嗎?

當學生提出:小明比小軍多存百分之幾?和小軍比小明少存百分之幾?我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再次理解,由於單位“1”不同,比較量相同,但對應百分率也不同。

六、總結延伸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怎樣應用百分數的知識來分析生活中的數據,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嗎?你還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信息可以用百分數來表示?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這一理念。

六年級數學《用百分數解決問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發展。它是在求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種題實際上還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題,只是有一個數題目裏沒有直接給出來,需要根據題裏的條件先算出來。通過解答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可以加深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提高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能力。教學例題時,爲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我畫出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數量關係。通過“想”幫助學生弄清,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頃數是原計劃造林公頃數的百分之幾。和以往只滿足於讓學生學會書上介紹的方法不同,在列式解答後,我又提出“想一想:這道題還有其他解法嗎?”引導學生用另外的方法解這道題:先求出實際造林的公頃數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再把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看作“1”(100%)。那麼,用實際造林的公頃數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減去100%,就是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在此基礎上,我又提出“如果把例題中的問題改成‘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該怎樣解答”?以加強題目的變化。由於題目的問題改了,所以題目中以誰作單位“1”就有變化,解答方法也不同了。

通過本課教學我發現其實教材中重點安排的第一種解法並不受學生歡迎。想想也是要讓學生很清晰地理解一個量比另一個量多/少誰的百分之幾確實沒那麼容易。學生們選擇用第二種解法顯然要容易理解得多,以前的教學中只給學生提供了唯一的道路,沒有去思考其他出路,這種單一的教學其實也制約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此路不通的情況下就束手無策了。

《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應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而不是以教科書上的或教師事先欲設的答案作爲評價的依據”。由此可見,其實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地犯着一些我們還沒有意識到的錯誤,並且很有可能我們會爲一些自己不認爲的錯誤爲榮,固守着不願有絲毫的改變。正是老師的這種固守讓課堂失去了靈性,讓學生的思維斷了翅膀。

第五篇:六年級數學教案

七、解決問題的策略

第一課時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9-90頁的例1“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並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出示問題,選擇策略

1、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例1,要求學生邊讀邊看圖。

2、引導交流:題中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要求什麼問題?大杯與小杯容量的關係還可以怎樣表示?

3、提問:根據題目給出的條件,求每個小杯和每個大杯的容量,有什麼困難?

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幾個小杯,你會求出每個小杯的容量嗎?

4、提出假設: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幾個小杯呢?全部倒入大杯呢?

二、自主探索,運用策略

1、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幾個小杯?

結合例題中的示意圖提問:

一個大杯可以替換成幾個小杯?

(1) 把1個大杯替換成3個小杯的依據是什麼?

(2) 由1個大杯可替換成3個小杯,你想到了什麼?

(3) 小結: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個小杯。

2、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幾個大杯?

(1)提出問題後,要求讓學生看圖思考。

(2)交流中明確:將倒入6個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根據“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3個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滿1個大杯,6個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滿2個大杯。

(3)小結: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個大杯。

3、列式解答:

引導:根據上面替換的結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學生嘗試列式解答,交流計算結果。

4、檢驗。

引導:求出的結果是否正確?我們可以怎樣檢驗?交流中明確:要看結果是否符合題目中的兩個已知條件。學生通過計算進行檢驗,並完成答句。

三、回顧與反思,提升策略

提問:在剛纔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過哪些步驟?你覺得哪些步驟是關鍵?你能說說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嗎?

學生交流、彙報。

四、拓展應用,鞏固策略。

1、指導完成“練一練”。

(1)出示問題,讓學生逢主閱讀,並要求嘗試畫出表示題意的草圖。

(2)提問:這個問題與例1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你打算用什麼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3)如果把2個大盒替換成小盒,這時一個就是幾個小盒?你還想到些什麼?

(4)要求學生根據上述討論的結果,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目。

(5)讓學生自主進行檢驗。

(6)反思小結: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麼?

2、課堂作業:做練習十七第1題。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和感想?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用假設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1-9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假設”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並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假設”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出示問題,討論策略

1、出示例2,讀題。

2、小組討論:你準備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用什麼策略?

3、你準備怎樣假設呢?

二、自主探索,運用策略。

1、出示提問:

(1)如果這10只船都是大船,那麼一共可以做多少人?

(2)50人與42人比較,多出了幾人?爲什麼會多出8人呢?

(3)有一隻小船被當成大船會多出幾人?

(4)一共多出8人,說明有幾隻小船被當成大船?

2、列式計算:

3、你還可以怎樣假設呢?你能根據以上的提問,用你的假設方法解決問題嗎?(小組討論)

4、小組彙報(一):

(1)如果這10只船都是小船,那麼一共可以做多少人?

(2)30人與42人比較,少了幾人?爲什麼會少12人呢?

(3)有一隻大船被當成小船會少出幾人?

(4)一共少12人,說明有幾隻大船被當成小船?

(5)列式計算。

5、小組彙報(二):假設大船與小船都是5只。

要求學生彙報後,全班共同填教科書191頁表格,並解決問題。

三、鞏固反思,提升策略。

練一練

1、學生先讀題,獨立完成並彙報。如果假都是兔,你能設計這樣的四個問題嗎?小組討論完成,並彙報。

讀題理解題意。提問:要算到怎樣才能夠解決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並彙報。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本領?你有什麼想法或還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教學後記:

第三課時解決問題的策略練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3頁2-4題及“你知道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學會運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確定解題思路,並有效地解決問題。

(2)使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和假設的策略對於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策略回憶

提問: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個有什麼訣竅,或說關鍵是什麼?可以討論一下再回答。

二、鞏固提升

練習十七第2題。

1、讀題:

2、你準備用什麼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3、準備怎樣替換?關鍵是什麼?

4、學生獨立完成並檢驗。

練習十七第3題:

1、讀題

2、你準備用什麼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3、準備怎樣假設?關鍵是什麼?

4、學生獨立完成並檢驗。

練習十七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後同桌說說解題的想法?鼓勵學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三、你知道嗎?

一起讀一讀,你能理解題意嗎?你會解答嗎?

四、全課總結(略)

教學後記:

默認推薦其他精彩內容:

六年級數學教案

六年級數學教案

六年級數學教案

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六年級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