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辭職報告

科技轉型發展工作報告

第一篇:科技創新促進企業轉型發展

科技轉型發展工作報告

“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最核心的就是要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幫助企業提高科研水平,促進科研院所與企業進行多種多樣的合作。”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務委員、綜合發展研究所所長孫福全接受《經濟》記者採訪時說,“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發揮企業作爲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

江蘇雙良集團是江陰市有着30年發展史的民營企業,已經從單一的中央空調製造企業發展成爲集機械製造業、化工新材料、酒店服務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同時,雙良集團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溴冷機誕生地,擁有全球最大的溴化鋰製冷機生產基地,國內重要的氨綸絲和包覆紗生產基地,國際先進的包裝材料及苯乙烯化工材料生產基地。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

科技創新已成爲企業發展的靈魂和動力之源。

企業創新的動力在哪?孫福全認爲,企業創新的最大動力是追求盈利。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各種問題,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產品發展受阻,就必然迫使企業改變原有思路或改進原有產品性能質量,爭取新的市場競爭優勢。

機械製造業是雙良集團的主業,但在機械製造這個產業裏,市場空間有限,企業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雙良集團副總裁繆文彬對《經濟》記者說,“機械製造產業發展慢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這類大宗工業產品很少有回頭客。二是主要客戶是工業企業等。三是以質量保證等爲由拖款現象較多。”去年雙良集團人均產值爲250萬元,而機械製造這一塊人均產值不足100萬元,僅2014年底就有2.5個億的尾款被拖欠。

行業發展受限,企業要做大做強,“窮則思變”。雙良集團提出“創新發展老產業 健康發展新產業”的發展理念,在開拓化工新材料的新產業時,不忘自身機械製造產業優勢,結合國家鼓勵企業上節能減排項目的政策,把目光瞄在了餘熱利用設備級系統和空冷設備項目上。過去,我國火力發電廠主要用水冷卻熱流體,這樣造成大量的水資源浪費,特別是在我國內蒙古、山西等水資源稀缺的地區。而這些地區煤炭資源豐富,適合建設火力電廠。從2014年開始,我國從國外引進空氣冷卻火力電廠的技術,國家發改委要求水資源緊張地區新建電廠要使用空冷技術。這項技術利用空氣把熱量帶走,可以減少85%左右的用水量。

雙良集團看到這個市場前景廣闊。2014年他們開始組織科技人員進行空氣冷卻技術研發,爲此項研究撥出數千萬元的研究經費,建成我國第一個1000mw級空冷島單元熱態實驗裝置。2014年他們的大型空冷設備終於試車成功,並和山西一家新建電廠談成第一筆生意。這第一筆生意對雙良來說並不那麼輕鬆,由於以前沒有實施空氣冷卻的成功商業案例,山西這家電廠對民營企業不放心。

“當時,他們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假如我們提供的空冷設備不合格,他們要拆除我們的設備,再買國外設備再安裝上,這些加上各種損失一共達2億多元。”雙良集團技術中心主任薛海君說,“談到最後,他們提出讓我們提供2億多元的商業保函。”爲了8000多萬元的項目,公司要承擔2億多元的風險金。雙良集團最終決定開具2億多元的保函,接下了空冷項目的第一單。隨後兩年公司在此項目上效益斐然,按照雙良集團的科研獎勵政策,技術部門的提成就有100多萬元。

雙良集團另一個創新發展的案例是利用發電餘熱用於城市供暖。

這兩年,雙良集團也正在積極推廣他們的城市供暖項目,這也是一項民生工程。我國火力發電廠多在北方地區且靠近城市,另外這些地區每年要消耗大量煤炭和天然氣給城市居民供暖,雙良集團正是考慮將兩者結合起來,達到能源利用率最大化的效果,把火力電廠發電時產生的餘熱回收用於城市供暖。

雙良集團副總裁繆文彬介紹,“未來兩年,我們計劃在山西至少做到6000萬平方米的供暖面積。利用我們的技術可以使電廠餘熱達到最大化利用,使他們的能源利用率提高到85%左右。如果沒有利用,一般電廠能源使用率只有40%左右。”“十二五”期間,雙良計劃將這種城市供暖模式推廣到更多的北方地區,爭取做到3億平方米的供暖面積。

技術人員市場化

雙良節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是雙良集團的核心支柱企業,也是雙良集團技術人才最爲密集的下屬公司之一。

《經濟》記者在雙良節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採訪時,注意到公司三樓的技術部入口處有這麼幾個大字——技術人員市場化。“企業的研發還是要跟市場聯繫起來。以前我們新進的技術人員,他們在技術上可能比較專,但是一談到市場並不熟悉,我們提出這個口號主要是要轉變人的觀念。”雙良集團技術中心主任薛海君對記者說,“我們以前吃過這樣的虧,技術很先進但忽略了市場需求,因此丟了很多單子。”

企業要聯繫市場,這是企業生存的基本常識。企業的技術人員聯繫市場,增強了企業活力,減少企業適應市場需求的週期。企業如果技術再好而不能跟市場聯繫起來,也不能爲企業創造出好的效益。只有結合市場需求生產出技術含量高質量好的產品,才能爲企業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這些道理,在雙良集團已經深入每一個研究人員心中。

雙良技術主管的工作時間主要分成三份:三分之一跑市場,三分之一下車間,三分之一搞管理。

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不斷加大投入,有的企業研發投入佔企業運營總投入的10%以上。孫福全認爲,除了資金投入保障以外,要重

視人才的培養,對高端人才引進需要給予相應的待遇,要讓人才有用武之地。

實力定薪酬

早在1994年,雙良集團技術研究中心就被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爲國家級企業技術研究中心,是第一批批准成立國家級企業研究中心名單中的唯一一家民營企業。這也標誌着雙良集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知名品牌,並具有國際競爭力;研究開發與創新水平在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企業科技活動經費年支出額不低於1500萬元、企業專職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數不低於150人、企業技術開發儀器設備原值不低於2014萬元等。

在雙良,技術人員的工資相對其他同級崗位的員工是最高的,每次調薪幅度也是最大的,這樣也有助於技術人員的穩定。薛海君對《經濟》記者說,“機械行業的技術人員能力水平和工作經驗有很大關係,剛畢業的大學生只能做些輔助工作,5年才能在技術方面獨當一面,如果待遇沒有保障,就很難有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隊伍。”

論功勞不論苦勞,這是雙良的唯一獎勵原則。

雙良集團副總裁繆文彬說,“人才的流出對企業的影響非常大。企業要發展還是要靠人,特別是核心骨幹團隊的建設。我們注重獎勵,包容和鼓勵員工,創造一個大家庭文化的工作氛圍。”

對業務水平高的技術人員,通過加薪和考覈獎勵凸顯優秀人才的價值。雙良就是依靠這種用人機制來留住人才。薛海君說,技術部門用人市場化,也不依靠論資排輩的用人機制,主要是以實力定薪酬,加薪在這裏是一種激勵的手段。

雙良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下設有技術部,兩者既有關聯又分開作業。前者主要負責研發新產品,後者主要是把前者研發的新產品與市場對接並做好售後服務工作。薛海君說,“技術中心相對於技術部的研究難度和風險要大很多,技術中心還有一個博士後工作站,和一些高校聯合培養人才。博士後畢業後來我們這做實際的項目,我們給博士後一個實踐的平臺,我們共同完成有關的課題。”

這種和高校共同管理合作的方式,一方面爲高校培養高級技術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平臺,另一方面企業也獲得了最爲前沿的科技動態。

企業制度和核心價值觀是雙良技術人員工作的保障和動力。在科研政策上,雙良集團對科研資金不設限制;對項目研發失敗不追究技術人員責任;項目研發成功有獎勵等一系列政策保障企業科技創新的有力進行。

“我們研發一個新產品成功後,公司會把這個新產品利潤的2%-3%用來獎勵這個研發團隊。”薛海君自豪地說,“雙良集團每年獲得國家專利30多個,建廠以來共獲得國家專利500多項,發明專利100多項。”

第二篇:實現縣級科技工作轉型的幾點思考

實現縣級科技工作轉型的幾點思考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引擎,是開拓人類未來的根本動力。實現科技工作轉型是提升縣級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如何實現縣級科技工作轉型,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去把握,並實現相互間良性互動。

一、牢牢把握科技創新戰略的指導思想,是實現科技工作轉型的首要前提。

要實現縣級科技工作的轉型,怎麼實現轉型,首要的是要有一個適應科技工作轉型的指導思想,一個實施科技創新戰略的指導思想,堅持科技創新戰略的指導思想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爲指導,適應實踐發展的要求,堅持以創新抓落實、促發展。要實現縣級科技工作的大轉型,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依託科技創新,加強原始創新、原始引進,從科技原創力着手,要把科技創新提升到推進縣級經濟社會發展主戰略的高度,全面籌劃好科技中長期發展規劃,着力增強科技創新和競爭力,實現經濟高速增長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二、堅持科技創新的方針,是實現縣級科技工作轉型的關鍵所在。

與日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本質,其核心是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的靈魂,創新是實現科技工作轉型的核心,貫穿科技發展全過程是創新,創新爲實施科技工作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在當今世界,誰最先創新,誰就掌握了先機。鄧小平指出,發展是硬道理,不發展就要落後,就要捱打,要實現科技全面進步,既要看硬件裝備建設水平,又要看軟件建設的質量。要看基礎性、基本性的工作,標準高不高,落實到位了沒 1

有,更要看是否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思想上的解放、理論上的創新、實踐上的突破。

思路一變天地寬,發展須有新思路,具體可以從以下二方面下工夫,一是自我加壓謀發展。創新必須要有新思路,思路新不新,就可決定我們的工作,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二十世紀初誰都無法想象人類可以進入太空,據不知現在控制宇宙已成爲現實。這也迫使我們加壓,謀求發展;二是着眼現實尋突破。着眼現實並不意味守舊,要前瞻性地找準創新工作落腳點,以發展的眼光尋找科技進步提升的突破口,積極培育基本科技能力,全面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三、明確科技創新的工作目標,是實現科技工作轉型的重要環節。

科技創新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工作目標,目標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目標決定未來,目標確定了就會引領我們的工作努力的方向,否則就會失去方向,科技創新工作目標不僅框定了科技發展方向,促使科技工作向終點始發,並最終超越自己走向高處。因此在明確科技創新工作目標時要用哲學的思維和獨特的預見能力,立足本地,着眼未來,要具有長遠眼光和前瞻性,做到規劃與發展並重,兼顧短期、中期、中長期及長遠,實現科技工作的騰飛,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四、樹立“以人爲本”的理念,是實現科技工作轉型的強大動力。

經濟發展需要科技,科技進步必須科技創新,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當科技工作目標確定以後,科技人員是決定因素。因此,要努力造就學習創新型科技人才,牢固樹立“以人爲本”的理念

和價值觀,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創新積極性。當今和未來世界的競爭,從根本上說是人才的競爭。無數創新實踐表明,人才,特別是尖子人才在原始性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關鍵是人才。科技工作的核心是做好人的工作,把人才用好。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創造人盡其才、人才輩出的良好環境。

當前縣級科技人員的創新積極性還沒有充分發揮,人才流失也比較嚴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創新環境不夠完善。今後,必須從體制、機制、政策和文化等各方面着手,圍繞以人爲本這個中心,加強創新環境建設。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如何加速建立有利於科技人員原始創新的更加開放和鼓勵競爭的體制、機制,形成鼓勵科技人員在市場競爭中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

同時,還應着力營造促進創新的文化環境。要不拘一格地選用年輕人才,努力創造條件,形成允許失敗、包容失敗和鼓勵不怕失敗的機制和文化氛圍,以及推陳出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環境,讓年輕英才不斷涌現出來。這必須成爲我們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指導思想。要通過創立有關制度,保障人才的平等競爭,鼓勵相互協作,創造條件吸引人才創業。

實現縣級科技工作轉型,迫切需要引進、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把那些謀創新、敢創新、會創新的人才挖掘出來,積極爲他們創造條件、提供機會,做好搭臺子、給梯子、鋪路子的工作。堅持在實踐中摔打和磨鍊創新人才,把艱鉅任務交給他們,放手讓他們開展創新,在實踐中積累創新經驗,提高創新能力,不斷推進科技的創新發展。

五、完善科技創新的環境,是實現科技工作轉型的有力保障。

要實現縣級科技工作轉型,有賴於觀念、體制、機制、環境的創新,這裏,環境創新是保障,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創新的最原始基礎是企業,激勵機制、創新政策是科技創新原動力的有力保障,是助推器,還可實現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沒有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就不可能實現科技工作轉型,因此各級各部門要加強創新環境建設,健全科技創新的保障機制,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創新環境建設要緊緊圍繞科技發展這個中心,一方面,要出臺相關的政策配套措施。要突出產業升級這條主線,制訂出適宜縣級的宏觀的科技創新政策措施,如完善產業扶持、科技進步政策、專利、融資渠道、科技人員創業等政策配套措施。鼓勵和扶持企業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實行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落實技術要素與收益分配的激勵政策,爲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輿論和服務軟環境。政府部門還要加強輿論引導和倡導以服務型機關爲主的效能建設。通過設計一些活動和載體,大力進行宣傳,讓創新主體積極參與,大力推進科技進步,要在全社會上下營造重才、愛才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環境,科技部門要在科技項目上積極引導,鼓勵創新主體技術創新,爲創新者創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政府部門要切實提高自身素質和辦事效率,強化服務意識,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服務手段和組織形式,提高爲人民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服務要貼近創新主體,切實轉變作風,實現優質、高效服務,保證科技持續快速發展。

第三篇:科協系統科技諮詢機構轉型發展

科協系統科技諮詢機構轉型發展

科技諮詢作爲現代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一個行業,也是當代知識經濟與國家創新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科技諮詢在國外已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而在中國僅有20多年的發展歷程,起步較晚。國內科技諮詢機構較之國外科技諮詢機構,普遍面臨規模較小、競爭力較弱等問題,提供的服務不能完全適應國內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國內科技諮詢機構如何轉型以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快速成長,已成爲科技諮詢行業業內同仁共同面臨的巨大挑戰。

杭州市科技諮詢中心的轉型發展具有代表性。從1986年成立以來,中心就在尋找探索適合自身發展、有競爭力的業務模式。按照“以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爲依託,積極拓展合作伙伴,爲企業、科研院所搭建科研成果產業化服務平臺”的指導思想,經過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以“合作伙伴羣”、“企業服務網”爲依託和支撐,以“系列服務活動”爲有效載體,以“科技諮詢網”爲網絡信息平臺的科技諮詢服務平臺,建立了以需求信息雙向溝通機制、分層次多樣化服務機制、後續跟蹤服務機制三個機制有機結合的“科技諮詢服務”運行機制,有效促進了產學研結合,提高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本文在明確選題的目的與意義、界定基本概念的基礎上, 對國際國內研究文獻進行總結、評述;對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及行業自身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得出了科協系統科技諮詢平臺必須轉型的必要性;並從戰略管理和價值鏈的角度提出了轉型思路和轉型內容,然後對杭州市科技諮詢中心的轉型發展做了具體分析,分析諮詢中心的業務開展模式,分析其構成要素和運行機制,尋找其核心要素,總結該模式的特點與作用,通過案例分析方法,從微觀層面尋求其業務創新發展的路徑選擇,最後文章得出結論並對科協系統科技諮詢機構的轉型發展提出了具體建議。

本職稱論文由提供

第四篇:轉型發展時期如何做好發展改革工作

厲志海:轉型發展時期如何做好發展改革工作

浙江已進入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發展階段的重要特徵是經濟發展進入中速增長期、結構調整進入加速推進期、資源要素進入瓶頸約束期、社會矛盾進入交織多發期。可以說,新問題之多、新難點之多、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之多前所未有。如何成功實現浙江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作爲省委省政府重要的參謀助手部門和推進經濟轉型發展、深化改革開放的主要職能部門,省發改委承擔着既艱鉅而又光榮的任務。要使發展改革工作提升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關鍵是要牢固樹立“三新”,始終堅持“四個善於”,更加強化“五個特別注重”,爲全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一大局作出積極貢獻。

牢固樹立“三新”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已經和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包括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等等,面對轉型發展的機遇、壓力和考驗,在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效率推進、高質量落實發展改革工作基礎上,最根本的是要適應新形勢、提升新素質、創造新業績,這“三新”與“三高”有機結合起來,應當成爲推動發展改革工作的總體要求,應當成爲發展改革幹部的自覺行動。

適應新形勢,關鍵是要充分認識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是世界經濟發展模式面臨深度調整。進入後金融危機時代,“再平衡化”、“再工業化”將促使消費模式、發展方式發生重大變化,以美國爲例,2014年個人儲蓄率達到4.6%,爲1998年以來最高。歷史經驗還表明,全球性經濟危機往往會催生重大科技創新和突破,未來10—20年,世界極有可能發生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二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已刻不容緩。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衝擊,從表面上看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衝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要解決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深層次問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是根本之舉。三是浙江經濟社會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浙江已經進入人均gdp6000美元以上的發展階段,正處在上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向高收入國家門檻水平邁進的重要時期,這既是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又是矛盾凸顯期,特別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要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轉型升級不動搖、改革創新不動搖,加快實現經濟轉型、社會轉型、政府轉型。

提升新素質,核心是要不斷增強發展改革幹部隊伍謀劃發展、統籌發展、創新發展、惠民發展的本領。近年來,發展改革部門大力發揚“白+黑”、“5+2”的精神,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工作有特點、有創新、有突破。實踐證明,發展改革幹部隊伍是一支能打硬仗、能幹大事、能幹成事的優秀團隊。但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繁重艱鉅的任務面前,特別要增強工作的預見性、系統性、創造性,特別要提升幹部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努力使我們每個幹部都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建設一支覺悟高、素質強、作風實、業務精,具有較強凝聚力和戰鬥力的新時期幹部隊伍,爲不斷開創發展改革工作新局面提供重要保證。

創造新業績,重點是要在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性轉變、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空間結構的戰略性佈局、社會發展的戰略性推進、改革開放的戰略性深化、資源環境的戰略性保障這六大戰略任務方面取得新的成效。隨着全省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創業富民、創新強省進入新階段,發展改革部門要主動服從服務於建設惠及全省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這一新的發展目標,以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培育和建設爲突破口,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加快中心鎮發展和小城市建設,加快重大項目建設

和民間投資增長,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行動計劃實施和惠民安康工程推進,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綜合配套改革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海洋經濟發展帶建設和欠發達地區發展。

始終堅持“四個善於”

發展改革工作的最大特點是綜合性強、涉及面廣、要求高。特別是在去年,這是新世紀以來浙江經濟發展最爲困難的一年,發展改革工作經受了最嚴峻挑戰,發展改革部門突出抓規劃、抓項目、抓政策,謀長遠、強基礎、增後勁,爲保持全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進入後國際金融危機時代,面對新機遇、新壓力、新挑戰,要創造新業績,必須更加註重工作方法,關鍵是要始終堅持“四個善於”:

善於抓大事、謀大計。工作中,我們深切地體會到,作爲省委省政府重要的參謀助手和智囊部門,必須善於突破發展改革中的難點,把握髮展改革中的重點,打造發展改革中的亮點,把抓日常工作與謀劃長遠發展戰略結合起來,無論是對經濟形勢分析監測、“十二五”規劃思路研究、重大改革政策謀劃,還是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海洋經濟發展帶建設、現代服務業發展、產業集聚區謀劃等,都要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務、工作思路、重要部署,找準定位,抓好落實,提出有針對性的工作建議和意見,爲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這是發展改革部門發揮綜合職能和作用的關鍵。

善於抓機遇、促提升。機遇稍縱即逝。近幾年我們抓住了國家擴大內需促進投資的機遇,在鐵路建設、能源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發展改革部門的重要作用;我們抓住了科學發展轉型升級的機遇,在促進服務業發展、工業轉型升級以及城鄉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下功夫,取得良好效果;我們抓住了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機遇,在擴權強縣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綜合配套改革等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大大提升了工作水平。這是我們適時謀劃、及早行動、加快推進,高質量完成省委、省政府以及國家發改委交給我們各項重要工作任務的重要保證。

善於抓落實、求實效。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必須注重通過謀劃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編制年度實施計劃來推進工作的落實,較好地發揮規劃與計劃的引領和促進作用,這是我們最有特色的工作方法;必須研究配套政策落實和重點項目建設來推進工作的落實,較好地發揮政策、項目等資源配置作用,這是我們最有效的工作載體;必須建立工作機制和統籌協調來推進工作的落實,較好地發揮綜合協調職能作用,這是我們最有力的工作手段。目前設在我委的協調議事機構有31個,說明省委省政府對發改部門統籌協調作用是充分肯定的。這三個方面既是做好發展改革工作的基礎,也是值得總結和發揚的地方。

善於抓隊伍、增合力。過去幾年發展改革部門一直以“高起點定位、高效率推進、高質量落實”爲目標,在重大規劃編制、重大項目推進、重大政策出臺、重大改革實施等方面發揚團結協作精神,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既鍛鍊了隊伍、推進了工作,又創造了業績。許多同志堅持以工作爲重,不計較個人得失,任勞任怨,兢兢業業,體現出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援川、援藏、援疆和掛職鍛鍊的同志,在艱苦的環境下,克服困難,努力工作,爲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受到各方面的好評。這樣一支有活力、有凝聚力和戰鬥力的隊伍是我們完成艱鉅任務、促進發展改革工作上水平的堅強保障。

更加強化“五個特別注重”

率先成功轉型、實現科學發展,對浙江來講是一項十分艱鉅而緊迫的任務,這對發改幹部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轉型發展時期層出不窮的新命題、新課題,要更加關注幹部隊伍知識更新和素質提升,切實解決知識和本領“恐慌”現象;面對轉型發展時期日趨繁

重的新任務、新要求,要更加強調工作的系統性、創新性和敏銳性,切實解決安於“守攤子”、不思進取的現象;面對轉型發展時期各種各樣的新壓力、新考驗,要更加重視幹部隊伍系統建設,解決少數幹部心態浮躁,不能安心、靜心、全心投入工作現象。最重要的是要強化“五個特別注重”:

特別注重加強學習。學習是一種覺悟、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責任,選擇學習就是選擇進步、選擇好的人生。一是要勤於學習、善於學習,每個發展改革部門幹部要在學習中豐富知識、拓展視野,增強工作的預見性、系統性、創造性。二是要樂於務虛、善於務虛,要在務虛中加強學習、拓寬思路、增強才幹,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能力。三是要創新學習方法,豐富學習內容,善於學以致用,注重把個人學習思考、聽取專家報告、開展研討交流等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四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在新時期不進則退,少進也是退,每一個幹部都要儘可能減少無爲應酬,擠出時間學習思考,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自己分析判斷的能力、研究謀劃的能力、統籌協調的能力、處理難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升境界。提升思想境界的關鍵是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正確對待個人的得與失。一個人有理想、有抱負,希望在更大的舞臺上有施展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這並不是一件壞事,也無可非議,但是對升遷、對權力要有健康的心態,對事業要有執着的追求。古人云,“志當存高遠”,我理解這個“志”就是事業,每個人只要有事業心,就必然會有責任心,也必定會站得高、看得遠。要做到這些,一是要切實加強黨性修養,增強公僕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和務實意識,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懂得權力意味着責任和義務。得到重用、提拔的時候,要看到責任和壓力,時刻有如履薄冰的意識;在工作事業中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要有信心,做到不悲觀不消沉。二是要切實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在個人名利面前,要有平和的心態、感恩的心態、進取的心態,努力克服浮躁的心態、唯利的心態,不要把權和利看得太重,要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做到本色做人,出色爲官。三是要更加虛心地向朱家良同志學習,學習他信念堅定、黨性堅強、無私奉獻的政治品格;學習他嚴謹務實、刻苦鑽研、與時俱進的治學態度;學習他牢記宗旨、心繫羣衆、執政爲民的高尚情懷;學習他淡泊名利、甘爲人梯、奮鬥不止的人生境界,不斷陶冶自己的情操。

特別注重轉變作風。轉變作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一是進一步弘揚求真務實的作風。要樂於埋頭苦幹,默默奉獻,不事張揚。“實”應當成爲發展改革部門幹部特有氣質、特色作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及時瞭解基層真實情況,使我們制定的重大規劃、出臺的重大政策、推進的重大改革更加符合民意、符合省情,更具針對性和操作性,在全委進一步形成團結協作、真抓實幹、爭創實績、務求實效的良好風氣。二是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爲了充分履行部門職責,我們必須始終站在時代前沿,用發展的眼光、前瞻性的思維,創新性地開展工作,要有敢試、敢闖的氣魄,創新應該成爲體現發展改革幹部素質的重要標誌,成爲高起點高效率高質量推進工作的重要方法。三是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鞏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成果,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多作換位思考,多爲部門、地方、項目單位和企業考慮,主動做好項目審批、問題協調、政策解讀、法制保障等工作。四是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提高每個幹部的法制素養,堅持講法、講理、講情的有機統一,積極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維護羣衆合法權益。切實增強工作透明度和公開性,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特別注重凝聚合力。要切實增強團隊精神、大局意識和整體觀念,要善於通過自力、借力、合力來推進發展改革各項工作水平的提升。一是要強化機關內部工作合力,團結出凝聚力、出戰鬥力,也出幹部。各處室之間一定要相互理解、相互補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增強全委上下“一盤棋”的合作觀念。二是要切實加強部門間工作合力。多尊重部門,多聽取

部門意見,多理解部門,多支持部門工作,既要堅持原則,大膽協調,又要注意方法,增強親和力,充分發揮省政府設在我委的31個協調議事機構的作用,共同推進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三是加強委機關與委屬委管單位工作合力。要切實加強對委屬單位工作指導,整合提升委屬單位研究資源,委屬各單位也要切實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研究水平,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更加緊密地服務於委中心工作。四是要切實加強發改系統工作合力。加強對基層發展改革工作的業務培訓和工作指導,認真抓好系統幹部教育培訓,繼續做好上掛下派工作;完善系統建設的考評機制,不斷深化發展改革系統建設。五是要加強機關組織建設。樹立和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爲先的正確用人導向,注重選拔堅定貫徹科學發展觀、作風務實、苦幹實幹、業績突出、羣衆公認的優秀幹部。切實關心幹部的工作和生活,積極支持機關黨委、工會、共青團、婦委會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關心老幹部生活,着力營造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和諧機關氛圍。

特別注重反腐倡廉。要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具有發改系統特色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一是認真學習中央紀委十七屆五次全會和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好省紀委十二屆五次全體會議精神。以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制各項制度爲重點,以提高制度執行力爲抓手,進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進一步加強制度的學習和教育,進一步提高制度的執行力,進一步加強制度的監督檢查,堅持維護各項黨風廉政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二是要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認真做好年度反腐倡廉責任制的組織部署、任務分解和考覈檢查“三落實”。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切實負起職責、作好表率,嚴格遵守和執行反腐倡廉各項制度規定,從嚴要求和約束自己,做到自省自重自律。三是做好黨風廉政建設牽頭任務的落實。重點抓好深化政府投資體制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機構發展、建立統一的市場誠信平臺等牽頭任務的落實,繼續深入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的專項治理。

第五篇:關於我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轉型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區人大常委會2014年工作計劃安排,4月份,教科文衛工委組織部分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區人大代表,在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蔡康的帶領下,對我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轉型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實地走訪了澄江街道、沙埠鎮,與鄉鎮(街道)分管領導、計生幹部、村負責人、村計生服務員進行了座談,聽取了鄉鎮(街道)人口計生工作彙報,瞭解了我區人口計生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聽取了區計生局關於我區人口計生工作轉型發展情況的彙報,並召開了專題座談會。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區計劃生育工作以深入實施“強基提質”工程爲載體,以“常態化”管理爲主線,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2014年區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十一五”全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示範縣(市、區),是台州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區),2014—2014年區政府連續三年被台州市政府評爲全市人口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先進獎。各項計劃生育主要指標執行良好,2014年,全區共出生6287人,計劃生育率94.72%,出生性別比108.28,人口自然增長率3.57%,完成了市裏下達的任務,在市對區人口計生目標管理責任制考覈中位居全市第一。

1、領導重視,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區充分認識到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鉅性,成立了全區人口計生領導小組,每年年初,都要召開全區人口計生工作會議,與全區各鄉鎮街道和相關部門簽訂責任狀,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出臺了《關於加強“兩非”案件政策處理的意見》(黃區委辦〔2014〕23號),對涉及“兩非”行爲的單位予以“一票否決”。區人口計生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主動履行職責,積極參與計生工作,區法院在人力物力方面給予計生工作大力傾斜,每月都組織10餘名執法人員開展計生聯合執法,區財政投入人口計生事業經費的增長幅度高出同級經常性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區公安、衛生、食藥監等部門組成打擊“兩非”專案組,重拳出擊加強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工作,全區上下初步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制度健全,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去年以來,我區全力實施計生工作“常態化”管理,變原先的“季考評制度”爲“月督查制度”,對全區19個鄉鎮(街道)分別進行了2次月督查,有效督促鄉鎮(街道)狠抓經常性工作落實,夯實基層基礎。全面落實“三捆綁”制度,把全區所有村居劃分爲示範、合格、整治三類,並落實“政治、經濟(資源)、責任”三捆綁制度,將計生工作實績作爲村兩委主要負責人綜合性先進評選資格和報酬發放的重要依據。進一步指導村居修訂完善計劃生育村規民約,有效引導村民自覺依法生育。深化計生隊伍“崗位大練兵”活動,通過培訓、競賽、講座等形式提高計生隊伍業務知識和服務水平,促進計生隊伍素質整體提升。

3、破解難點,違法生育得到有效控制。以社會撫養費徵收爲突破口,嚴控違法生育。把社會撫養費徵收立案率作爲月督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全區2014社會撫養費徵收立案率達97.34%,徵收率91%,符合率70.76%,分別同比增7.71%、5.04%、7.37%。開展常態化聯合執法,通過收集醫院出生記錄、衛生防疫記錄等違法生育證據,實現“零口供”立案,2014年全區申請法院的違法生育案件社會撫養費徵收同比增248.74%;凍結劃撥違法生育對象戶銀行存款同比增913.17%;司法拘留37人,同比增29人,有效震懾了違法生育對象,對控制違法生育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4、突出重點,性別比治理深入推進。2014年,紮實開展了“出生人口性別比重點治理年”活動,出臺了黃巖區《關於加強“兩非”案件政策處理的意見》,成立了打擊“兩非”專案組,脫產辦案,成功搗毀4個“兩非”窩點。查處“兩非”案件58起,取消再生育指標2人,刑拘3人,判實刑2人,“兩非”行政罰款17.89萬元,出生性別比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我區出生人口性別比值穩居全市第一。落實再生育責任包乾、再生育審批、孕情跟蹤服務和定點憑證引產等制度,落實全過程管理,開展“台州市生孕信息交換平臺”試點工作,以信息化推進管理科學化。

5、創新機制,優質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鄉鎮(街道)服務站基本完成標準化建設,全區共建成3箇中心站,1個一級站,9個二級站,使服務站面貌煥然一新,服務環境和條件大爲改善。在全省率先出臺《黃巖區關愛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實施辦法(試行)》(黃政發〔2014〕40號),從發放一次性撫慰金、提供心理危機干預救助、開展“再生育全程關懷行動”、發放“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養老金”等四個層面對關愛“失獨”家庭這一全新領域進行了有效的實踐和探索。“三優”(優孕、優生、優育)工作成功起步,建成區首家省級“三優”指導中心和新前、院橋兩個“三優”指導中心,開展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試點工作,出生缺陷發生率同比下降3.42‰。“關愛女孩、陽光助學”活動全面深化,計生政策性保險擴面增項,計生獎扶金標準提高,對計劃生育貧困家庭女孩、女孤兒發放一次性助學金。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顯著加強,澄江街道建成全區首個省級規範化流動人口計生服務中心,對外出流動人口開展“雙向”服務,設立外出協作點,爲台州籍已婚育齡婦女提供“三查”服務。

二、存在問題

我區的人口計生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大成績,但困難仍然存在,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違法生育態勢不容樂觀。由於歷史和經濟社會發展等綜合因素影響,羣衆的生育意願與國家的生育政策要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人口慣性增長勢頭強勁,違法生育現象有擡頭趨勢,控制違法生育任務仍然艱鉅,2014年,全區計劃外出生332人,同比增加6人,增幅1.84%,計劃外生育村居215個,佔總村居數的37.79%,同比持平。近幾年來,有關專家、學者在互聯網上關於“放開二胎政策”的討論持續不斷,而專家、學者的觀點僅僅是政策探討層面,並非國家現行計生政策的調整,但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卻是政策被誤讀,影響了人們對現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正確認識,基層工作難度增大,出生人口性別比有所反彈,2014年全區出生人口性別比108.28,居全市第一,但今年一季度有所反彈,治理工作不容鬆懈。

2、依法行政缺乏相應有效措施。隨着依法行政的不斷推進,一方面上級對人口計生工作剛性的考覈評價體系一以貫之甚至趨緊,而另一方面人口計生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卻相對弱化甚至缺失,目前正處於老辦法越來越不能用,新辦法還沒想全、還沒想透、還沒想深的局面,做好人口計生工作難度很大。

3、綜合治理工作尚未真正形成。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涉及社會方方面面,單靠人口計生部門難以實現,計劃生育綜合管理機制雖已建立,但由於種種原因,有些職能部門只考慮部門利益,對計劃生育工作不夠重視,存在該管不管、管而不嚴、甚至不管的現象,難以形成聯合執法的良好工作局面。基層基礎仍有待提升,鄉鎮(街道)違法生育對象出現在“三查”遺留名單之外的現象不在少數;隨訪服務欠到位,隨訪記錄不夠規範;部分村計生服務員職責不清、情況不明。

三、幾點建議

人口計生工作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政府及有關部門在強化領導素質,抓好工作落實的同時,重點應在轉觀念、強管理、優服務上下功夫,推進人口計生工作轉型發展。

1、加強宣傳,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不動搖。要積極協調各類宣傳媒體,創新發展宣傳方式,依託“文化三下鄉”等平臺普及人口計生政策,廣泛深入開展國策、國情與人口形勢宣傳教育,進一步澄清一些幹部羣衆對現行計生政策的模糊認識,推動全社會和各級各部門清醒地認識到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重點做好“三個不變”政策宣傳,即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不變,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制度不變,計劃生育一票否決制不變,保持人口與計生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2、堅持以人爲本,進一步完善利益導向機制。要想從根本上轉變羣衆的生育觀念和生育行爲,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羣衆的主體地位,關心羣衆的利益訴求,通過一系列經濟社會政策和利益導向機制,把人口計生工作與提高羣衆福利結合起來,實行計劃生育家庭享受到各種相關獎勵優惠政策,幫助計劃生育家庭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解除羣衆的後顧之憂。要兌現落實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優待政策,加大對獨生子女死亡殘疾特殊困難家庭的扶助力度,繼續開展關愛女兒戶家庭活動,提高羣衆實行計劃生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低生育水平的穩定。

3、加大執法力度,嚴格依法行政。一是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行爲,嚴格執行國家人口計生委七條禁令和八項紀律,堅守法律底線,堅決杜絕因違法行政而引發的計劃生育重大案件。二是認真開展社會撫養費徵收專項執法治理工作,充分利用法律賦予的手段、方式,依法足額徵收社會撫養費,同時要開展聯合執法,切實解決一批“老大難”案件。三是保持查處“兩非”案件的高壓態勢,力爭查處一批大案、要案,對涉及“兩非”行爲的單位和個人依法從重從嚴處理,絕不姑息。

4、加強協調配合,形成齊抓共管合力。要不斷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羣衆參與、區域協作的工作格局,進一步深化和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具體措施。要建立“一盤棋”的工作格局,計生部門要加強與各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分析研究,共同探討計生管理的新思路、新辦法,相關部門也要拿出具體的、切合實際的、相互協作配合的措施。進一步加強外出流動人口管理,強化信息採集和“聯動協同”機制,形成綜合治理人口問題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

5、提升計生幹部素質,爲計生工作提供堅實保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人口計生工作,深化人口計生幹部素質提升工程,對鄉鎮(街道)計生隊伍因材施教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對村計生服務員落實月考覈制度,樹立計生幹部隊伍“優質服務”理念,以服務贏得民心、爭取實效。同時要以開展“優質服務提升年”活動爲載體,着力提高計生公共服務能力,推進計生審批制度改革,積極探索鄉鎮(街道)開展優孕、優生、優育等特色服務,進一步提升計生服務水平,提高羣衆滿意度。

標籤:轉型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