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實習報告

發展纔是硬道理(精選多篇)

第一篇:發展纔是硬道理

發展纔是硬道理(精選多篇)

發展纔是硬道理

國貿09020146090217張也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中,鄧小平這樣說:“對於我們這樣發展中的大國來說,經濟要發展得快一點,不可能總是那麼平平靜靜、穩穩當當。要注意經濟穩定、協調地發展,但穩定和協調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發展纔是硬道理。

我依然記我們小的時候父母跟我們講他們小時候到了七八歲纔可以去上學,沒上學之前他們都是去割野菜啊什麼的,等他們上學了以後最好的也是讀到國中啊高中的,因爲他們沒時間也沒錢跟沒心思讀書,而我們現在已經不知道割野菜是什麼感覺,也不知道怎麼喂牲口,爲了適應現在的社會更不會讀到國中高中就不讀了,現在到處都是大學生,因爲社會在發展時代也在發展,同時我們也日日夜夜沐浴着國家發展帶來的好處。

我個人認爲人類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史過程。社會制度的確立,歸根到底由生產力水平決定。我們從上學就學習到:人類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史過程。人類的歷史就是人類自身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歷史。

我們知道當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水平時促進其發展,不適應時就成爲桎梏阻礙其發展。但是,應該注意的是這種阻礙是相對的。即生產力在生產關係不適應其性質時,雖然會受其阻礙甚至受其破壞,但往往仍會有一定的發展。人類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不斷累加發展的,從而不斷推動生產關係的變革,促進社會的發展,而表現爲自然史的過程。爲此,人們的一切活動,只要能有利於推動生產力發展,即爲“順其自然”,是爲革命;反之,阻礙破壞生產力發展,逆歷史潮流而動,是爲反動。革命就是爲了解放生產力推動生產力向前發展。因此,發展就是硬道理。

最近我們很強烈的感應到物價的上漲,我們宿舍都喜歡吃水果,但是,我們每次去說過店都可以看到又漲價了,而且水果現在越來越大、越來越好,但是我們覺得只有科學的發展纔可以給人民帶來好處,如果盲目的大發展那麼帶來的可能又是經濟危機或是大蕭條,所以在當代社會我們需要是是健康的發展。

所謂健康的發展,就是要創建產權分明、政經分開的經濟體制,形成清廉的政治、公平的社會,就是要融入現代人類文明,進行民主、法治建設;就是要進行制度創新,建立現代國家制度、現代社會制度、現代城市制度、現代農村制度,不健康的發展還不如慢下來規範地發展。健康的發展只有具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才能做到。時代的不同變化,人們對發展也有了不同的要求,現代人要求健康發展,只有健康發展才能使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才能使綜合國力得到發展。

總之,複雜的形勢,艱鉅的任務,賦於發展特殊的重要意義。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離不開發展;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離不開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離不開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掌握國際鬥爭主動權,離不開發展;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離不開發展。

第二篇:淺析 “發展纔是硬道理”

淺析 “發展纔是硬道理”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論文 摘要:1992年初,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談話,鮮明地提出了“發展纔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十年後,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我們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就必須把發展作爲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就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我們黨的生命之所在,發展是我們國家民富國強之根本。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實現民富國強都無從談起。

關鍵詞:發展經濟建設黨執政興國 一、 歷史經驗的總結

衆所周知,中國古代文明曾經長期領先於世界,至今仍爲各國史學家所稱道。但是從18世紀末期開始,由於封建統治者不顧時勢,閉關自守,夜郎自大,安於現狀,固步自封,導致生產力發展非常遲緩。而當清朝統治者沾沾自喜於“康乾盛世”的餘輝時,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卻乘着工業革命的東風,迅速發展起來,中國被甩在了後面。於是,這個衰落了的封建帝國,淪爲侵略的對象。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大舉進攻面前,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使一個擁有數千年燦爛文明的泱泱大國,長期陷於災難的深淵。歷史就這樣無情地上演了一曲被馬克思稱爲“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落後就要捱打”,這就是近代中國歷史留給我們的辛酸回憶和沉痛教訓!

在血的教訓面前,無數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只有發展才能救亡圖存。他們爲了實現強國富民的理想,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和探索,雖歷盡艱辛但始終無法使舊中國擺脫落後捱打的悲慘命運。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才爲中國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開闢了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爲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但後來,由於一度偏離了經濟建設這個工作重心,使我們國家在經濟方面與發達國家本已縮小的差距又進一步拉大。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牢牢抓住發展這個主題,堅持以經濟建

設爲中心不動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是我國社會長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時期,是我國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的時期。200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5933億元,比1989年增長近兩倍,年均增長

9.3%,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6位。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3]

歷史和現實反覆證明,只有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才能從根本上把握人民的願望,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更多的主動和優勢,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二、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我國目前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現階段,無論從我國的基本國情,現實的生產力發展狀況,還是從當前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以及國際形勢變化的特點來看,都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把經濟搞上去。

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之一。隨着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日益密切,各國之間即競爭又合作,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發展,可以說發展經濟已成爲全球性的戰略問題。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不發達國家,無論大國還是小國都把發展經濟作爲頭號任務。在這種形勢下,發展中國家如果不能抓住機遇,發展自己,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就必然會越來越大。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是保證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國要把發展經濟作爲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我國的生產力水平低,發展還不平衡,與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還不能理直氣壯的說我們比資本主義更優越。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爲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奠定堅實的基礎。[1]

加快發展是廣大人民羣衆的迫切願望和解決各種問題的關鍵所在。按照鄧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戰略規劃,我們已基本實現了前兩個目標。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看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希望,部分人已過上了小康生活,他們希望國家保持經濟的發展,以便爲他們帶來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另一方面,隨着改革的開放及深化、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也逐漸顯露出來,特別是大中城市的就業壓力增大,下崗人數增多,鄉鎮企業景氣指數下降,農民收入增長速度減慢,這些都直接關係到廣大羣衆的切身利益。因此增加投資、加快發展、擴大就業、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已成爲廣大人民羣衆的迫切願望。我國之所以存在着大量的社會問題和矛盾,最根本的是因爲經濟比較落後生產力水平低,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全體成員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僅物質利益矛盾和問題直接根源於經濟的相對貧窮,其他問題和矛盾也同社會

物質財富不充裕息息相關。發展中的問題歸根結底要靠發展來解決。從長遠來看我們要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穿衣問題、住房問題、就業問題、交通問題、人口問題、教育問題、貧富差距問題等等,都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從當前來看,只有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纔有利於緩解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減輕就業壓力,促進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纔有利於增加財政收入,防範金融風險,維護社會穩定。

總而言之,複雜的形勢、艱鉅的任務,賦予發展特殊重要的意義。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離不開發展;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離不開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離不開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掌握國際鬥爭主動權,離不開發展;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離不開發展。只有加快發展,才能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發達的生產力,才能使人民羣衆享受更多的實際利益,社會主義才能更好地顯示自己的優越性,人民羣衆才能從內心裏更加擁護社會主義,才能最終說服那些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

三、靠發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展望新的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重道遠,既有過去積累起來的老問題,也有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但不論解決什麼問題,最終都是要靠發展。發展是基礎,發展是根本。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實現民富國強都無從談起。

從國際看,應對複雜多變的局勢,戰勝種種風險和考驗,最終要靠發展。目前,我們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很大。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科技的優勢,短期內不會改變。西方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中國實行遏制和“西化”、“分化”圖謀,也不會改變。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創造條件,加快發展,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我們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

從國內看,解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戰勝各種困難,最終也要靠發展。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經濟不發達,最根本的任務就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發展始終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這些前進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只能通過加快發展來解決。

四、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第一,這是由我們黨成爲執政黨並將長期執政的歷史地位決定的。我們黨執政的目的始終着眼於發展,執政的任務始終致力於發展,執政的措施始終圍繞着發展來制定,執政的成效始終要由實踐來檢驗;

第二,這是科學總結其他執政黨興衰成敗經驗教訓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最爲深刻的教訓,生產力、先進文化和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有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關係到執政的物質基礎和羣衆基礎;

第三,這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要求的,發展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維護與發展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顯得迫切;

第四,這是適應當代世界發展變化實際的,當今世界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非常迅猛,綜合國力的競爭不斷加劇,作爲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唯一正確決策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力,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進一步發揮出來。

總之,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發展中大國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又面對世界範圍內日趨激烈的競爭,能不能解決好發展的問題,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實現國富民強都無從談起。

五、可持續發展更是極其重要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國際上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觀點,在所有的環境污染問題中,再沒有比“貧窮污染”更爲嚴重的問題了。一針見血,指出了國際社會存在的一個嚴酷現實,也從而劃清了發達國家與發展國家兩類不同的環境問題。因此,擺在發展中國家面前的緊迫要務是發展,爲人民提供一個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條件。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方針指導下,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經濟建設高潮,社會生產力獲得高速發展,國力不斷加強,人民生活得到顯著改善。不僅13億人民滿意,也得到國際社會一片讚譽之聲。中國發展實踐證明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發展是硬道理”,是戰勝“貧窮污染”最有力的武器。

在基本戰勝“貧窮污染”之後,我國早已跨入了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在我們充分肯定30年來經濟上取得成就的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在我國的大多數地區,環境問題早已從發展不足的問題演變成發展不當的問題。面臨快速發展中形成的嚴峻環境形勢,我們應當作深刻的反思,重經濟,輕環保、“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再也不能走下去了,希冀通過經濟發展來自動治癒環境問題的想法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形勢下,現在已經到了正確認識和解決環境與發展長期不協調、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持續的時候了,應該旗幟鮮明地提出“可持續發展纔是硬道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纔是硬道理”。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把環保事業推動起來,確保環保規劃的如期實現,促進國民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

爲了擺正發展與環境的關係,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關鍵性和根本性措施是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黨中央和國務院多年前就對這種轉變作出了決策部署。但是,實施力度不夠,轉變速度過於緩慢。如果說前些年對轉變發展模式往往從經濟角度考慮,似乎可以慢慢來,那末今天不同了,我國已向全世界宣佈:到2014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從2014年基礎上減排40-45%,這是一項極其繁重、又必須實現的承諾,靠一般的節能減排是很難完成的,必須從經濟“轉型”

上找出路。這是挑戰,也是機遇。只要敢於制度創新,淘汰落後產能,積極採用新技術,“轉型”是可以推動起來的。遲疑徘徊,困難重重;改革創新,海闊天空。

[4]

在發展方針政策方面,國家正積極推動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明確提出了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在環境管理措施上,近年來實施“節能減排”政策措施,頗見成效,是一項政策創新,說明政府實行依法行政、強化環境管理是大有作爲的。應該將這種做法堅持下去,不斷擴大充實控制指標,並且將監督和考覈辦法嚴格一點,強化環境管理的措施就可以成爲我國實現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的突破口。政府對這種改革應更堅定、步伐更大一些。

六、歷史不會忘記小平同志的“發展纔是硬道理”

鄧小平同志是繼孫中山、毛澤東之後,影響中國歷史發展最大的世紀偉人之

一。他爲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爲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他70多年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發展,中國人民軍隊的創建和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建和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他留給中國人民乃到世界人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發展纔是硬道理”,這七個字可謂字字千鈞,每每想起都會讓人激動不已。

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1992年1月29日,南巡途中的鄧小平來到珠江冰箱廠,當聽說這個鄉鎮企業小廠在7年間,產量增加了16倍,排名全國第一,並出口到東南亞一些國家,他高興地說:“我們的國家一定要發展,不發展就會受人欺負,發展纔是硬道理。”隨後“發展纔是硬道理”傳遍祖國大江南北,成爲家喻戶曉的一句名言。事實上這句話不但成爲中國發展的戰略思想,而且,也因爲它的深刻和樸素已成爲很多中國人的信念。

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到人心向背、事業興衰。所以,經過建國6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發展纔是硬道理”的極端重要性,因爲“發展纔是硬道理”,是解決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所以,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發展纔是硬道理”,這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重要戰略思想。我們要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要靠發展;我們要履行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責任,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立於不敗之地,也要靠發展。現在世界各國競爭激烈,都在發展,形勢逼人,如果我們不加快發展,就會跟不上世界腳步。

因此,不斷重複鄧小平同志的“發展纔是硬道理”,可使我們頭腦更加清醒,更加堅定自覺地堅持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用發展來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這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

[2]

特別是在當前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前進道路上還會有許許多多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和困難,我們只有讓硬道理真正“硬”起來,通過加快發展積累更爲雄厚的實力,才能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才能進一步增強應對風險和挑戰的能力,才能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才能實現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以,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堅守“發展纔是硬道理”不動搖。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4年修訂版

[2] 《“發展纔是硬道理”爲啥能家喻戶曉?》 2014年8月19日《人民日報》

[3]《變化1990年——2014年中國實錄》、《交鋒》凌志軍

[4]《可持續發展纔是硬道理》 曲格平 2014年3月9日 《國際在線》

第三篇:爲什麼堅持“發展纔是硬道理”

爲什麼堅持“發展纔是硬道理”

一、回顧歷史,着眼未來(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

回顧歷史,中國古代文明曾經長期領先於世界,但從18世紀末期開始,由於封建統治者不顧時勢、閉關自守、夜郎自大、安於現狀、固步自封、導致生產力發展非常遲緩。與此同時,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卻乘着工業革命的東風,迅速發展起來。於是,這個衰落的封建帝國就淪爲侵略的對象。百年近代史,中國飽受列強欺侮,使我們深深領悟:落後就要捱打!小平同志說:發展纔是硬道理。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一直強調要“科教興國”、“科技強國”。

"落後就要捱打"這是近代中國歷史留給我們的沉痛教訓。自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人民積極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後,我國的國民經濟全面發展,綜合實力大幅加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現如今,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中華民族已經昂首挺胸地站在了世界人民面前,旅居世界各國的華人也在世人面前揚眉吐氣了。歷史實踐是最好的證明,只有發展纔是硬道理。

二、發展纔是硬道理

1992年1月29日,南行途中的鄧小平來到珠江冰箱廠,當聽說這個鄉鎮企業小廠在7年間,產量增加了16倍,排名全國第一,並出口到東南亞一些國家,他高興地說:“我們的國家一定要發展,不發展就會受人欺負,發展纔是硬道理。”發展纔是硬道理,既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命題,又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真理。它是在總結了我黨近半個世 1

紀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以後,得出的具有深遠意義的結論,爲我國如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同時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也告訴我們“發展纔是硬道理”。

第一、發展纔是硬道理,是完成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發展纔是硬道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和發展生產力。我國目前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現階段,無論從我國的基本國情,現實的生產力發展狀況,還是從當前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以及國際形勢變化的特點來看,都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把經濟搞上去。

鄧小平通知提出的"發展纔是硬道理"說明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和社會主義主要矛盾進行科學分析所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是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的各項工作都應當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因爲生產力是社會進步的最終決定力量。並且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了發展生產力是我們迫切的任務。而且我國現在尚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構成了當前的社會主要矛盾,只有發展生產力,才能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同樣"發展纔是硬道理"是我們顯示社會主義優越性,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早在14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用通俗簡練的語言,把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後的首要任務,概括爲“盡

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只有發展生產力,才能真正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第二、發展纔是硬道理,是社會主義實踐經驗教訓的總結

五十餘年來,我國人民通過艱難探索,終於找到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而在長期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過程中,我們也積累下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這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客觀規律。鄧小平說:“我們的路是漫長的,還會遇到許多困難,錯誤也是難免的,關鍵在於不斷地總結經驗。中國在改革開放前的30多年的時間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不盡人意,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沒有能切實將發展生產力作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鄧小平指出,如果說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有缺點,那就是發展力的某種忽略。他認爲,經濟長期停滯在很低的水平總不能叫社會主義。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我國的生產力水平低,發展還不平衡,與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還不能理直氣壯的說我們比資本主義更優越。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爲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奠定堅實的基礎。社會主義必須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靠自己的發展。這是對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進行科學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

第三、發展纔是硬道理,是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之一。隨着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日益密切,各國之間即競爭又合作,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發展,可以說發展經濟已成爲全球性的戰略問題。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不發達國家,無論大國還是小國都把發展經濟作爲頭號任務。在這種形勢下,發展中國家如果不能抓住機遇,發展自己,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就必然會越來越大。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是保證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國要把發展經濟作爲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國的生產力水平低,發展還不平衡,與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還不能理直氣壯的說我們比資本主義更優越。加快發展是提高綜合國力的客觀要求,落後就要捱打,這是鐵打的事實。無論是解放初期的經濟封鎖、政治扼殺,還是近期對中國駐南使館的轟炸,對和平統一臺灣問題的無理阻擾,都說明了這一點。中國作爲一個經濟正在高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安全等問題顯得十分重要,它關係到中華民族的興衰榮辱,關係到中華民族在未來世紀的國際地位,關係到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面對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面對新的國際形勢。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手段和方法,使發展經濟和保障國家安全更好地結合起來,怎樣才能使我們在跑步向前的進程中不被別人打倒,爲中國的崛起創造一個安全的國際環境呢?國家經濟不發展或發展的太慢,就不可能維護自身穩定,也就無安全可言。今天的世界經濟是一種總在變動中的經濟,我們已進入一個不發展就不安全的時代。新世紀的經濟安全必然與發展戰略相聯

系。“發展纔是硬道理”,它體現了新的國家安全觀點,這是與過去經濟安全根本不同之處。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只有經濟發展纔有國家安全。加快發展是廣大人民羣衆的迫切願望和解決各種問題的關鍵所在。

三、發展是黨政執政興國的的第一要務

在“5 31”重要講話中,江澤民同志提出:貫徹落實“三個代表”要求,“必須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我們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使命,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當然,也就應該是執政黨執政興國要考慮和解決的首要問題。江澤民同志提出“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論斷,進一步把發展與執政問題聯繫起來,突出了發展在黨的執政內容、執政過程、執政基礎中的重要地位,對於進一步明確我們黨執政的任務、提高執政的水平、鞏固執政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黨的執政地位是人民賦予的。經過幾十年的奮鬥,黨之所以能肩負起領導國家建設的責任,歸根結底,是因爲黨能夠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規律,帶領國家走向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所以,黨的所思、所言、所作、所爲,一切都要遵從人民的利益、願望和要求,都要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和共產黨執政的規律。既然當代中國最關鍵的問題和最主要的任務是發展,那麼,作爲長期執政並肩負領導國家建設責任的黨來說,就應該把發展作爲執政最主要的任務,最優先的曰程,竭盡全力處理好。執政幹什麼?中心和關鍵,就

是運用自己掌握的國家權力,制定和實施正確的綱領、政策、措施’組織各方面的力量,推動發展,促進發展,實現發展。

四、科學生產力是第一生產力

1988年9月,鄧小平同志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現狀,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鄧小平同志的這一論斷,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理論和科學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既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點,也是科學技術發展必然結果。社會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作爲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學,必然包括在社會生產力之中。科學技術一旦滲透和作用於生產過程中,便成爲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和現狀告訴我們,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生產力諸要素全面滲透,同它們融合。

綜上所述,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靠自己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離不開發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說服那些不相信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人們,離不開發展;解決國內各種問題,保持穩定局面,作到長治久安,離不開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離不開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離不開發展;堅持“一國兩制”方針,和平統一祖國,離不開發展;歸根到底,徹底解放生產力,大力發展生產力,取得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纔是硬道理。

第四篇:論發展纔是硬道理

論發展纔是硬道理

發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由舊物質到新物質的運動變化過程。事物的發展原因是事物聯繫的普遍性,事物發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即事物的內因。唯物辯證法認爲,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而向前的,上升的,進步的運動即是發展。發展的本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對於一個國家,對於中國,鄧小平說“國家要進步就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發展纔是硬道理’。這句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小平名言,點中了我們國家的發展方向。對於社會,發展使得生產力得到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社會得以進步。對於個人來說,發展提高了人適應環境、認識和駕馭事物、創造和諧關係的能力,提高了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質量。

回顧歷史,中國古代文明曾在世界上長期領先,至今仍爲各國史學家所稱道。但是從18世紀末開始,封建統治者閉關自守,安於現狀,,漸漸衰落,最終淪爲被侵略的對象。歷史就這樣上演了一曲被馬克思導致生產力發展非常的遲緩稱爲“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的悲歌”。落後就要捱打,這是近代中國歷史給我們的辛酸回憶和沉痛教訓。在這樣血的教訓面前,中國人民認識到只有發展才能救亡圖存,他們爲了實現強國富民的理想,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和探索,爲中國的發展開闢了道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牢牢抓住發展這個主題,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不動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就上海爲例來說。短短十年間,以三橫三縱的主幹道建設爲標誌的城市道路交通、申字型的高架道路,以及“十字加半環”的軌道交通構成了上海的立體交通網絡。上海,創造了我國城市發展速度的奇蹟。城市交通的“提速”有目共睹,而回顧上海的整體經濟發展,其速度同樣驚人:10年來上海國內生產總值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到2014年達到4551億元,人均gdp達到了4180美元。上海速度的高質量還體現在有節奏地發展。比如城市綠化,當初是見縫插綠,現在則在市中心拆除舊建築,建大型綠地,最近三年建成的綠地面積超過了前50年上海綠地建設的總和。在產業結構調整、社會保障機制完善等重大改革措施的推進過程中,有心人都能體會到這種內在的節奏。正是由於上海人民在政府的領導下,正確處理好了改革發展穩定的辨證關係,堅持走小步、不停步,走幾步、積大步。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齊心協力,才創造出(本站向你推薦:)了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上海特點的"上海速度"。歷史和現實反覆證明,只有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才能在根本上把握人們的願望,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更多的主動和優勢,穩坐釣魚臺。

相比起國家社會,與我們生活更加貼近的則是人的發展。人的發展主要是指隨着年齡的增長,個體蘊含的潛能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解放並轉化爲現實個性的過程,這是一種包含着量和質、內容和結構的不斷變化的過程,是以簡單到複雜的演化過程。從兒時的天真到豆蔻年華的懵懂再到現在的漸漸成熟,我們總是在不斷的成長,不斷的發展。一件事、一個人就足以對我們產生影響,進而產生些許的改變,點滴改變的堆積促使我們不停的發展。就我而言,上學期間爲了好的成績而拼命的努力學習,久而久之,我就由被動的學習發展成爲主動的去學。爲了和朋友更好地相處,會改掉自己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像這樣,不斷的改變自己,不斷的發展。我們總是會爲了達到某個目標而去奮鬥,讓自己成長,由最初的一無所知到成熟老練。只有不斷的發展,才能夠融入社會,發展對人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說到人的發展,就必然會提到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揮在那是一個歷史命題,也是一個彌久常新的話題。但是,對於怎樣纔是人的全面發展、如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問題,卻一直難有令人滿意的答案。現實中,不少人把人的全面發展等同於人實踐能力的提高,以人的物質創造力強弱高低來衡量人的全面發展的程度。所以,當人類藉助於科學武器,使自己從一個匍匐於神像腳下的卑微生物一躍而爲雄踞地球的萬靈之長之後,就覺得已經獲得了全面

發展,乃至把金錢的積累和權力的膨脹作爲人的發展的標尺,並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物質創造上,從而以一種主子的姿態向大自然拼命索取。遺憾的是,當人們面對着自我創造的那些令人眩目的物質財富時,卻難有全面發展的喜悅,反而產生一種失樂園的憂鬱。尤其是人們受到來自大自然和社會的種種報復而警醒時,才發現自我已經迷失,才發現人並沒有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於是,“認識自我”、“人的全面發展”等命題,又以新的意義召喚着現代人,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呼聲匯成一股新的人本主義浪潮。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社會全面進步的一個基本特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整體要求,也是一個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 人的全面發展是人自身發展的高級形態,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社會的全面進步與人的全面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爲推進的過程,也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必然要求。所以,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同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生態等的全面發展協調統一起來。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一個互爲推進的不斷的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今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等這些不斷向上的臺階,都是在爲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現實的基礎條件。如果人要使自己獲得全面發展,必須在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個人的發展應考慮到社會的需求,社會的發展要給個人的發展留下理想的空間。

由此可見,在這樣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只有不斷的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等等。發展是一切進步的前提,是最爲真切的道理。

第五篇:發展纔是硬道理(毛概)

發展纔是硬道理

摘要;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發展中大國,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就要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人類社會跨入21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國際社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形勢逼人,不進則退。發展是我們黨生命之所在,發展是我們國家民富國強之根本。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實現民富國強都無從談起

關鍵字:發展歷史進步

1992年初,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談話,鮮明地提出了“發展纔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十年後,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我們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就必須把發展作爲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

一 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

衆所周知,中國古代文明曾經長期領先於世界,至今仍爲各國史學家所稱道。但是從18世紀末期開始,由於封建統治者不顧時勢,閉關自守,夜郎自大,安於現狀,固步自封,導致生產力發展非常遲緩。而當清朝統治者沾沾自喜於“康乾盛世”的餘輝時,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卻乘着工業革命的東風,迅速發展起來,中國被甩在了後面。於是,這個衰落了的封建帝國,淪爲侵略的對象。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大舉進攻面前,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使一個擁有數千年燦爛文明的泱泱大國,長期陷於災難的深淵。歷史就這樣無情地上演了一曲被馬克思稱爲“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落後就要捱打”,這就是近代中國歷史留給我們的辛酸回憶和沉痛教訓!

在血的教訓面前,無數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只有發展才能救亡圖存。他們爲了實現強國富民的理想,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和探索,雖歷盡艱辛但始終無法使舊中國擺脫落後捱打的悲慘命運。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才爲中國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開闢了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爲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一五”計劃期間,全國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8%,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4.5%,僅僅經過短短的五六年,新中國就在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上初步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一五”期間我國經濟建設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舊中國的100年。但後來,由於一度偏離了經濟建設這個工作重心,使我們國家在經濟方面與發達國家本已縮小的差距又拉大了。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牢牢抓住發展這個主題,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不動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是我國社會長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時期,是我國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的時期。200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5933億元,比1989年增長近兩倍,年均增長9.3%,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6位。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電冰箱、洗衣機、彩色電視機、電腦這些20多年前許多人聞所未聞的電器產品,現在已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較寬敞的住房,個人擁有汽車等昂貴商品已經屢見不鮮。社會主義的中國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歷史和現實反覆證明,只有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才能從根本上把握人民的願望,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更多的主動和優勢,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二 靠發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1發展的問題

展望新的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重道遠,既有過去積累起來的老問題,也有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但不論解決什麼問題,最終都是要靠發展。發展是基礎,發展是根本。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實現民富國強都無從談起。從國際看,應對複雜多變的局勢,戰勝種種風險和考驗,最終要靠發展。目前,我們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很大。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科技的優勢,短期內不會改變。西方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中國實行遏制和“西化”、“分化”圖謀,也不會改變。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創造條件,加快發展,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我們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

從國內看,解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戰勝各種困難,最終也要靠發展。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經濟不發達,最根本的任務就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發展始終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我國人口已經接近13億,社會就業和保障的壓力越來越大,貧困人口還爲數不少。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這些前進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只能通過加快發展來解決。發展了,手頭東西多了,我們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纔會遊刃有餘;“蛋糕”做大了,許多事情就好辦了。

總而言之,複雜的形勢、艱鉅的任務,賦予發展特殊重要的意義。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離不開發展;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離不開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離不開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掌握國際鬥爭主動權,離不開發展;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離不開發展。只有加快發展,才能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發達的生產力,才能使人民羣衆享受更多的實際利益,社會主義才能更好地顯示自己的優越性,人民羣衆才能從內心裏更加擁護社會主義,才能最終說服那些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

2抓住機遇 加快發展

能不能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歷來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否贏得主動、贏得優勢的關鍵所在。鄧小平指出:“要抓住機會,現在就是好機會。我就擔心喪失機會。不抓呀,看到的機會就丟掉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江澤民同志也要求我們:“要抓住機遇而不可喪失機遇”。綜觀全局,21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聯繫世界政治格局和當前國際形勢,要充分看到我國已經奠定的發展基礎和進一步發展的有利條件,牢固樹立機遇意識,善抓機遇,搶抓機遇。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

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就必須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立足中國現實,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開拓促進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新途徑。必須堅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衝破,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必須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我們講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是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相統一的發展。要在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同時,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健康發展,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

三之所以要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第一,這是由我們黨成爲執政黨並將長期執政的歷史地位決定的。我們黨執政的目的始終着眼於發展,執政的任務始終致力於發展,執政的措施始終圍繞着發展來制定,執政的成效始終要由實踐來檢驗;

第二,這是科學總結其他執政黨興衰成敗經驗教訓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最爲深刻的教訓,生產力、先進文化和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有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關係到執政的物質基礎和羣衆基礎;

第三,這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要求的,發展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維護與發展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顯得迫切;

第四,這是適應當代世界發展變化實際的,當今世界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非常迅猛,綜合國力的競爭不斷加劇,作爲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唯一正確決策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力,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進一步發揮出來。

總之,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發展中大國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又面對世界範圍內日趨激烈的競爭,能不能解決好發展的問題,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實現國富民強都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