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實習報告

商務服務業發展規劃意見(精選多篇)

第一篇:商務服務業發展規劃意見

商務服務業發展規劃意見(精選多篇)

3、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目標。

(四)規劃的期限

中期規劃2014—2014年,遠期展望2014年—2014年。(五)規劃的指導思想

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商務服務領域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大市場,發展大貿易,搞活大流通,實現內外貿一體化和貿工農一體化爲目標,以現代流通服務方式改造傳統

產業,創新消費和服務方式,引導商務服務業有序發展,發揮商務服務業的先導作用,促進結構優化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和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六)規劃的原則

1、以人爲本,便民利民,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原則;

2、結構調整,佈局優化,互動發展的原則;

3、項目支撐,特色明顯,重點突出的原則;

4、適度超前,多元投資,共同發展的原則;

5、規劃先行,創新機制,依靠科技相結合的原則。

二、規劃背景及現狀

(一)規劃背景

加快商務服務業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客觀要求。我國人均gdp突破了1200美元,進入了前工業化時代,第一產業比重逐步下降,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服務業將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提供就業機會的主要行業,產業結構優化的先導產業。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都低於50,我州不到30,與發達國家相比低30多個百分點,發展空間較大。今年,國務院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全國流通工作會議,並制訂下發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國務院關於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昭示着我國商務服務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在高度重視農業發展,保持二產平穩、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同時,把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即把商務服務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產業、貿易和消費結構升級的必然要求。

(二)“十五”期間商務服務業現狀

第三產業增加值2014年預計達50.6億元,平均增長9.7,低於gdp平均增長率(11.4)1.7個百分點,佔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31.78下降爲27.8,下降3.98個百分點,全省排位第8位;

其中批發貿易餐飲零售業2014年預計實現增加值14.99億元,平均增長10.96,佔gdp的比重爲8.2;比2014年的8.6下降0.4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4年預計實現48.97億元,平均增長14.7,其中批發零售貿易實現41.89億元,平均增長17.8,餐飲住宿預計實現6.58億元,平均增長14.9,其他預計實現1.53億元,平均增長6.6;

外貿進出口2014預計實現4000萬美元,十五期間增長7.6倍,平均增長36.64。其中出口3800萬美元,平均增長36.9,進口200萬美元,平均增長12.1;

第三產業就業人員達26.8萬人,佔從業人員的17.5。

2014年末,全州有5000平方米以上商業網點13個,各類綜合、專業市場123個,農村集貿市場116個,有城市社區服務網點4299個,“十五”末,大型商業網點將達17個,建築面積81.2萬平方米。

“十五”期間,我州商務服務業平穩增長。在經濟增長、農民收入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的作用下,消費旺盛,特別是農村市場增長迅猛,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了總量和增幅與城市基本持平,達17以上;區位優勢開始顯現,成爲外來投資的重點行業,集散能力較強的大市場、經營能力較強的浙商、閩商開始落戶楚雄;餐飲、住宿、休閒、娛樂、廢舊回收服務增長迅速,企業景氣指數保持在100以上;美容、美髮、保健、租賃快速發展;家政服務開始起步,家庭勞動社會化趨勢明顯;拍賣、典當、舊車評估、經紀、信息、屠宰等商務中介服務市場培育初見成效。但新興流通產業如物流、配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和諮詢、居民、技術、農林牧、水利服務等發展緩慢。總體上商務服務業仍相對滯後,流通規模較小、設施檔次較低、佈局不盡合理、商貿氛圍不濃、消費吸引力不強等問題客觀存在,特別是第三產業增加值低於gdp增長水平、三次產業比重下降,值得注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州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觀念滯後,認識還不到位

全州有些部門對發展服務業的認識還不到位,對服務業在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中的作用重視不夠,對加快發展服務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存在重視工業、農業,忽視服務業發展的片面認識。在實際工作中對抓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輕車熟路,對如何發展服務業深入調查、研究不夠,缺乏清晰思路和規劃,資金扶持力度不夠,政府宏觀管理與調控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2、總體規模偏小,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

市場體系建設與主導產業發展聯結不夠密切,市場層次不盡合理,市場功能不夠完善,圍繞市場的服務體系尚不健全。商貿流通仍以傳統方式爲

第二篇:商務服務業發展規劃意見

1、州委、州政府經濟發展戰略部署和全州人民的願望;

2、州人民政府《關於做好“十一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的意見》;

3、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目標。

(四) 規劃的期限

中期規劃2014—2014年,遠期展望2014年—2014年。

(五)規劃的指導思想

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商務服務領域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大市場,發展大貿易,搞活大流通,實現內外貿一體化和貿工農一體化爲目標,以現代流通服務方式改造傳統產業,創新消費和服務方式,引導商務服務業有序發展,發揮商務服務業的先導作用,促進結構優化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和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六)規劃的原則

1、以人爲本,便民利民,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原則;

2、結構調整,佈局優化,互動發展的原則;

3、項目支撐,特色明顯,重點突出的原則;

4、適度超前,多元投資,共同發展的原則;

5、規劃先行,創新機制,依靠科技相結合的原則。

二、規劃背景及現狀

(一)規劃背景

加快商務服務業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客觀要求。我國人均gdp突破了1200美元,進入了前工業化時代,第一產業比重逐步下降,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服務業將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提供就業機會的主要行業,產業結構優化的先導產業。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都低於50%,我州不到30%,與發達國家相比低30多個百分點,發展空間較大。今年,xx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全國流通工作會議,並制訂下發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xx關於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昭示着我國商務服務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在高度重視農業發展,保持二產平穩、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同時,把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即把商務服務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產業、貿易和消費結構升級的必然要求。

(二)“十五”期間商務服務業現狀

第三產業增加值2014年預計達50.6億元,平均增長9.7%,低於gdp平均增長率(11.4%)1.7個百分點,佔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31.78%下降爲27.8%,下降3.98個百分點,全省排位第8位;

其中批發貿易餐飲零售業2014年預計實現增加值14.99億元,平均增長10.96%,佔gdp的比重爲8.2%;比2014年的8.6%下降0.4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4年預計實現48.97億元,平均增長14.7%,其中批發零售貿易實現41.89億元,平均增長17.8%,餐飲住宿預計實現6.58億元,平均增長14.9%,其他預計實現1.53億元,平均增長6.6%;

外貿進出口2014預計實現4000萬美元,十五期間增長7.6倍,平均增長36.64%。其中出口3800萬美元,平均增長36.9%,進口200萬美元,平均增長12.1%;

第三產業就業人員達26.8萬人,佔從業人員的17.5%。

2014年末,全州有5000平方米以上商業網點13個,各類綜合、專業市場123個,農村集貿市場116個,有城市社區服務網點4299個,“十五”末,大型商業網點將達17個,建築面積81.2萬平方米。

“十五”期間,我州商務服務業平穩增長。在經濟增長、農民收入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的作用下,消費旺盛,特別是農村市場增長迅猛,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了總量和增幅與城市基本持平,達17%以上;區位優勢開始顯現,成爲外來投資的重點行業,集散能力較強的大市場、經營能力較強的浙商、閩商開始落戶楚雄;餐飲、住宿、休閒、娛樂、廢舊回收服務增長迅速,企業景氣指數保持在100%以上;美容、美髮、保健、租賃快速發展;家政服務開始起步,家庭勞動社會化趨勢明顯;拍賣、典當、舊車評估、經紀、信息、屠宰等商務中介服務市場培育初見成效。但新興流通產業如物流、配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和諮詢、居民、技術、農林牧、水利服務等發展緩慢。總體上商務服務業仍相對滯後,流通規模較小、設施檔次較低、佈局不盡合理、商貿氛圍不濃、消費吸引力不強等問題客觀存在,特別是第三產業增加值低於gdp增長水平、三次產業比重下降,值得注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州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觀念滯後,認識還不到位

全州有些部門對發展服務業的認識還不到位,對服務業在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中的作用重視不夠,對加快發展服務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存在重視工業、農業,忽視服務業發展的片面認識。在實際工作中對抓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輕車熟路,對如何發展服務業深入調查、研究不夠,缺乏清晰思路和規劃,資金扶持力度不夠,政府宏觀管理與調控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2、總體規模偏小,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

市場體系建設與主導產業發展聯結不夠密切,市場層次不盡合理,市場功能不夠完善,圍繞市場的服務體系尚不健全。商貿流通仍以傳統方式爲主,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業態所佔比重較小。大型零售企業規模有限,實力不夠強。現有物流資源佈局不合理,閒置嚴重;服務業發展基礎較低,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低於全省平均水平,與先進地區的差距更大,並呈逐年下降和擴大趨勢,發展相對滯後,已影響到全州的城市化進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經濟總體水平的提高。

3、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弱化

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與投資增長28%的速度相距甚遠。作爲消費主力的城鄉居民,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而消費性支出增長低於收入增長,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卻增長了16.7%,儲蓄傾向增強,居民收入水平對社會購買力和城鄉消費水平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制約。

4、產業建設規劃滯後

建設部門在城鄉規劃中,雖然規劃了商業用地,但缺乏總體佈局和發展計劃,市場建設滯後,市場的帶動效應不明顯,特別是農村市場建設力度不夠,多數鄉鎮和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以路爲市、以街爲市狀況沒有根本改變。隨着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國際大通道的確立,區域物流經濟圈開始形成,周邊地市爭奪商業地位的步伐加快,許多規模大、設施全、功能多、信息化程度高的專業市場開始建設,使我州區位優勢受到全方位挑戰。

5、現代商貿流通發展需要的人才資源短缺。

商務主管部門及經

營服務企業真正掌握現代知識並具備一定實踐經驗的商貿流通人才還比較缺乏,難以適應現代商貿流通加快發展對商貿人才的巨大需求。

三、發展趨勢預測

(一)發展條件與環境

1、區位優勢。楚雄地處滇中,東聯昆明、西出滇西7地州,北進四川,是連接昆攀經濟帶的紐帶,自古就是滇西物資集散地,白糖、農資、茶葉、成品油市場曾輻射滇西。

2、交通和通訊優勢。成昆、廣大鐵路貫穿全境,安楚、楚大高速公路連接東西,西出東盟。通訊設施完備,網絡覆蓋全境。

3、商貿流通優勢

(1)商貿流通整體規模優勢。建立了遍佈全州的123個綜合、專業市場和完備的服務設施,構建了我州流通服務業發展的基礎。元謀蔬菜市場、廣通旱碼頭蜚聲全國,中國輕紡城、楚雄商業城落戶楚雄,爲我州流通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2)市場的產業支撐優勢。五大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及其與商貿流通的良性互動,將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3)商業設施規模優勢。有20萬立方米的油庫、近30萬平方米的倉庫和鐵路專用線等物流轉運設施。

(4)經營主體實力優勢。傳統的流通中心地位,培育瞭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具有一定經營實力和能力的流通企業,外來投資者的新理念和經營方式給流通企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5)新型業態發展優勢。以鹿城大廈、天順超市、農資、醫藥、郵政企業爲代表的連鎖經營、物流配送、會員消費等現代經營業態快速發展。

4、發展進入機遇期。第二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爲流通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十一五”期間,工業增加值將增長15.3%,城市化率將超過31%,城鎮人口將增加21萬人。

5、政策導向優勢。《xx關於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將給流通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意識和觀念的轉變,給流通服務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經濟環境。構建節約型社會,必然要求構建節約型的增長方式。這就要求在需求結構上,要實行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增長向消費和投資雙輪驅動、內需和外需共同拉動轉變;在產業結構上要由主要依靠工業帶動經濟增長向工業、服務業和農業共同帶動經濟增長轉變;在資源利用方式上要實現由“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式直線過程向“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過程轉變。這些,無不爲商務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和巨大的潛力。

6、入世後開放程度提高,產業梯度轉移,勞動和用地密集型行業向周邊城市轉移將給我州流通產業發展提供機遇。

7、民族風情濃郁的現代生態城市建設目標的實現,爲商貿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二)商務服務業發展趨勢預測

我國進入了工業化階段,商務服務業的發展,是社會經濟進步的必然,我州優越的產業發展優勢爲我州服務業發展奠定了基礎,東盟經濟圈的形成和國家加快發展商務服務業的產業政策給商務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十一五”期間,我州將進入農業穩步發展,工業快速增長,服務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高速增長時期。楚雄州生產總值將保持12.5%的快速增長,2014年實現人均1500美元的小康社會目標;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將增加到33%,流通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將由8.2%提高到10%,社會最終消費和外貿出口將成爲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社會商品零售額將保持14%的快速增長,外貿依存度將提高到5.4%,服務業就業人員佔從業人員的比重提高到30%,餐飲、住宿、租賃、美容、美髮、保健、中介服務、家庭服務將成爲服務業新的增長點。要使商務服務業水平與人民羣衆的消費需求相適應,與經濟的快速增長相適應,與結構調整和城市化水平相適應,必須實現以下目標。

四、目標戰略與任務

(一)總目標

以結構調整爲主線,以業態提升爲重點,以改革開放爲動力,科學規劃,政策引導,依靠科技,整合資源,發揮優勢,突出特色,互動發展,全面提升我州商務服務業的規模、檔次和質量。通過10年的努力,把我州建設成爲商圈特色突出,物流優勢明顯,服務體系完善,區域功能獨特,真正成爲東盟的物資集散地、昆明的休閒後花園,實現商務服務業的跨越發展。

(二)具體目標:

1、第三產業增加值:2014年佔gdp的比重達到33%,達106億元;“十一五”平均增長16.1%;

2014年佔gdp的比重超過40% ,達335億元;後十年平均增長12.2%;

其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增加值2014年佔gdp的比重達到10%,達到32.3億元,“十一五”平均增長16.5%;2014年比重提高到15%,達125億元,後十年平均增長14.5% ;

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28億元,“十一五”平均增長14%;

其中:連鎖企業銷售額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5%;達4.7億元

貿易業實現零售總額80億元,增長17%,佔零售總額的82%

餐飲業實現社會消費品總額14億元,增長17%,佔零售總額的15%

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50億元,後十年平均增長14%;

其中:連鎖企業銷售額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0%;

3、外貿進出口總額:2014年達2.15億美元,“十一五”平均增長40%,外貿依存度提高到5.4%;其中:出口2億美元,進口0.15億美元。

2014年,外貿依存度提高到10%,進出口總額達10.3億美元,後十年平均增長16.9%;

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 “十一五”平均增長10%,後十年平均增長15%;

5、居民和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十一五”平均增長20%,後十年平均增長20%;

6、億元以上集市貿易2014年增加到5個,成交額達6億元;2014年增加到10個,成交額達到10億元以上;

7、農業生產資料保持小幅增長,2014年銷售額達6.5億元,2014年7.2億元。

(《全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測算》附後)

(三)發展任務

1、建設產業載體,突破市場建設關鍵

結合我州城市發展構想,

在商品市場體系發展的整體架構與空間佈局上,逐步形成以城市市場爲中心、以多元化的流通組織和規範化、規模化的商品交易市場體系爲紐帶、以高效運行和現代化程度不斷提升的物流系統爲支撐的現代商品流通網絡。建設以城市市場爲中心的多層次、開放性、網絡化、佈局合理的商品市場空間體系,“十一五”期間,投資18.9億元,完成流通建設項目273個,概算總投資22億元。重點支持農村市場、物流基地、“改市進超”、定點屠宰建設項目113項,總投資13.7億元。具體任務是:

(1)充分發揮區位優勢,2014年,以祿豐—楚雄—南華城市經濟帶爲中心,建成中心城市市場,2014年通過資源整合,建設成爲輻射滇西乃至東南亞的二級物流基地。以元謀爲中心,改造提升農產品市場,建設以冬早蔬菜、高山反季蔬菜爲主的、輻射全國的綠色食品物流基地。

(2)配套城市發展和人口規模,在楚雄永安、東瓜、富民和除元謀外的縣城建設商場11個;建設楚雄東南片區及各縣城新區農貿市場或各類綜合市場21個。

(3)發揮產業和區位優勢,在楚雄、祿豐、南華、元謀、永仁、武定建設農資、醫藥、建材、綠色食品物流基地12個,爲物流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4)在完成楚雄、元謀、永仁三縣的1020個農村連鎖經營網絡建設的基礎上,新建61個鄉村農產品交易市場,將116個集市的50%退路進市。

(5)改造提升現有農貿市場。在楚雄市、開發區及其餘九縣城“改市進超”,各改造一個農貿市場爲農產品超市,實施項目11項。

(6)根據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楚雄州加油站2014—2014年發展規劃》,在沒有加油站的鄉鎮建設61座三級加油站(點);在主要鄉村幹道建設55座三級加油站;在開發區、武定、大姚、元謀建設加油站4座;配合公路建設在永武公路建設一級加油站4座;在楚雄老城區、開發區和祿豐縣城建設汽車加氣站3座。

(具體建設項目附後)

2、培育一批大型流通企業、集團:招商引資在醫藥、食品、生產資料經營行業、連鎖超市業、物流配送業、餐飲服務業等領域,發展一批產權清晰、具有現代管理水平和較強競爭力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集團。將鹿城大廈、久泰藥業、州農資公司、廣通聯運、交通集團、宏芳餐飲等企業培育成商務服務骨幹企業。引入全國大的連鎖經營企業發展縣鄉連鎖經營。

3、培育10個大市場,培植現代物流。將楚雄商業城、中國輕紡城楚雄市場、元謀蔬菜市場、廣通物流基地、楚雄醫藥物流基地、武定農產品市場、楚雄綠色食品物流中心、祿豐建材物流基地、彝人古鎮旅遊商品市場、開發區宏遠汽車市場建設成爲設施配套、功能完善、萬商雲集、輻射廣闊、銷售收入超億元的物流中心。

4、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居民服務進社區。小區開發必須配套相應的商業服務設施,大力發展便民商店、藥店、理髮、美容、娛樂、清洗、廢舊回收、租賃、家庭服務等行業,做到購物、消費不出社區。

5、按照合理佈局原則,發展商務中介服務機構,2014年,拍賣企業發展到4戶;典當企業發展到3戶;舊車評估鑑定企業發展到10戶;舊車交易市場發展到10戶;大力發展舊貨交易。避免重複建設,有計劃地發展大型商業設施、商業街和加油站、舊貨市場、再生回收、舊車交易、報廢回收、民爆經營、生豬屠宰、典當、拍賣等專業服務設施建設。

五、發展重點和具體措施

要按照“整合資源、突出亮點、強化關鍵、區域協調”的原則,打破轄區界限,統籌考慮,有所取捨,空間調整與功能調整並舉,分不同層次進行優化調整,引導商業設施圍繞建設兩個園區的目標有序發展。

(一)發展重點

1、緊密圍繞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大力培育專業市場

2、關注“三農”,支持鄉村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實施“退路進市”和農村商業網點改造,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推進“萬村千鄉”農村市場建設。

3、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做強、做大物流產業,推進各類專業市場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4、以人爲本,發展社區商業和服務業,配套建設社區商業設施。

5、大力發展現代業態。積極推進連鎖經營、大力發展商業企業內部的物流配送、加快電子商務的應用和信息網絡建設。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特許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傳統商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物流產業,鼓勵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

(二)主要措施

1、轉變觀念、加強領導

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方法,改善調控,創造性地推動我州商務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

2、擴大對外開放,大力招商引資,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依靠社會資金,加快產業建設步伐,推進城市化進程。研究如何有重點地加大傳統流通、現代物流、專業服務等服務業領域的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

3、強化產業政策與能源、土地、就業等政策的配套、協調,建立政府對商務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

引導企業向重點方向發展,對符合我州發展方向的項目給予支持和優惠。

資金支持:對鄉村集貿市場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建設工程、物流基礎設施、農產品市場標準化和改市進超、生豬(牛羊)定點屠宰場建設項目,配套國家和省級資金給予投資總額5%的利息補貼。五年需要補助資金7500萬元,建議州級財政每年安排市場建設引導資金1500萬元;

土地和稅收優惠:對符合現代物流產業建設方向和條件的企業按照工業企業的同等政策給予土地和稅收優惠。對符合我州市場建設鼓勵項目的外來投資者招商引資相關政策給以優惠;

下崗、失業職工主辦市場或參與市場經營的,按照再就業有關優惠政策給予行政事業收費、稅收等相關政策優惠。

4、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新型商貿流通管理體制

建立統一、高效、權威的管理機構,加強全社會服務業管理,加強規劃管理和調控。

5、發展中介組織,加強行業自律,規範市場秩序

大力發展爲市場和流通服務的中介組織,加強市場和流通行業協會建設,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創造良好環境。

6、建設誠信環境,弘揚優秀商業文化

提倡講誠信、守契約、反欺詐,加快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構建優秀商業文化,發揮先進文化對產業建設的推動作用。

7、改善消費環境

規範各類執法行爲,保障消費安全,

確保放心消費。積極搭建會展平臺,以會展營造氛圍、拉動消費、拓展市場。積極發展假日經濟,培育休閒產業。抓好節假日促銷,刺激消費需求。

8、優化發展環境

加快職能轉變,規範行政許可,進一步開放市場、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改進政務服務,提高行政效率。建立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工作聯繫制度,及時跟蹤做好服務,協調解決出現的問題。

9、加強人才培養

加強現代流通知識的培訓,積極學習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提高相關行政管理人員調控商貿流通服務業的水平和能力。積極推進職業教育和勞動培訓,充分發揮職業學校和各類中專的作用,加快商貿流通服務業實用人才的培養,使人才隊伍總量與加快商貿流通服務業對人才的需求相適應。

10、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積極爭取國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產品連鎖經營、市場標準化改造、國家西部貿易發展資金等資金支持,發揮配套資金作用,輔優扶強、培植大型商務服務業。

附件:1、《全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測算》

2、《楚雄州十一五市場建設項目表》

第三篇:商務服務業發展規劃意見

1、州委、州政府經濟發展戰略部署和全州人民的願望;

2、州人民政府《關於做好“十一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的意見》;

3、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目標。

(四) 規劃的期限

中期規劃2014—2014年,遠期展望2014年—2014年。

(五)規劃的指導思想

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商務服務領域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大市場,發展大貿易,搞活大流通,實現內外貿一體化和貿工農一體化爲目標,以現代流通服務方式改造傳統產業,創新消費和服務方式,引導商務服務業有序發展,發揮商務服務業的先導作用,促進結構優化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和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六)規劃的原則

1、以人爲本,便民利民,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原則;

2、結構調整,佈局優化,互動發展的原則;

3、項目支撐,特色明顯,重點突出的原則;

4、適度超前,多元投資,共同發展的原則;

5、規劃先行,創新機制,依靠科技相結合的原則。

二、規劃背景及現狀

(一)規劃背景

加快商務服務業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客觀要求。我國人均gdp突破了1200美元,進入了前工業化時代,第一產業比重逐步下降,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服務業將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提供就業機會的主要行業,產業結構優化的先導產業。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都低於50%,我州不到30%,與發達國家相比低30多個百分點,發展空間較大。今年,國務院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全國流通工作會議,並制訂下發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國務院關於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昭示着我國商務服務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在高度重視農業發展,保持二產平穩、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同時,把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即把商務服務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產業、貿易和消費結構升級的必然要求。

(二)“十五”期間商務服務業現狀

第三產業增加值2014年預計達50.6億元,平均增長9.7%,低於gdp平均增長率(11.4%)1.7個百分點,佔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31.78%下降爲27.8%,下降3.98個百分點,全省排位第8位;

其中批發貿易餐飲零售業2014年預計實現增加值14.99億元,平均增長10.96%,佔gdp的比重爲8.2%;比2014年的8.6%下降0.4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4年預計實現48.97億元,平均增長14.7%,其中批發零售貿易實現41.89億元,平均增長17.8%,餐飲住宿預計實現6.58億元,平均增長14.9%,其他預計實現1.53億元,平均增長6.6%;

外貿進出口2014預計實現4000萬美元,十五期間增長7.6倍,平均增長36.64%。其中出口3800萬美元,平均增長36.9%,進口200萬美元,平均增長12.1%;

第三產業就業人員達26.8萬人,佔從業人員的17.5%。

2014年末,全州有5000平方米以上商業網點13個,各類綜合、專業市場123個,農村集貿市場116個,有城市社區服務網點4299個,“十五”末,大型商業網點將達17個,建築面積81.2萬平方米。

“十五”期間,我州商務服務業平穩增長。在經濟增長、農民收入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的作用下,消費旺盛,特別是農村市場增長迅猛,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了總量和增幅與城市基本持平,達17%以上;區位優勢開始顯現,成爲外來投資的重點行業,集散能力較強的大市場、經營能力較強的浙商、閩商開始落戶楚雄;餐飲、住宿、休閒、娛樂、廢舊回收服務增長迅速,企業景氣指數保持在100%以上;美容、美髮、保健、租賃快速發展;家政服務開始起步,家庭勞動社會化趨勢明顯;拍賣、典當、舊車評估、經紀、信息、屠宰等商務中介服務市場培育初見成效。但新興流通產業如物流、配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和諮詢、居民、技術、農林牧、水利服務等發展緩慢。總體上商務服務業仍相對滯後,流通規模較小、設施檔次較低、佈局不盡合理、商貿氛圍不濃、消費吸引力不強等問題客觀存在,特別是第三產業增加值低於gdp增長水平、三次產業比重下降,值得注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州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觀念滯後,認識還不到位

全州有些部門對發展服務業的認識還不到位,對服務業在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中的作用重視不夠,對加快發展服務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存在重視工業、農業,忽視服務業發展的片面認識。在實際工作中對抓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輕車熟路,對如何發展服務業深入調查、研究不夠,缺乏清晰思路和規劃,資金扶持力度不夠,政府宏觀管理與調控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2、總體規模偏小,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

市場體系建設與主導產業發展聯結不夠密切,市場層次不盡合理,市場功能不夠完善,圍繞市場的服務體系尚不健全。商貿流通仍以傳統方式爲主,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業態所佔比重較小。大型零售企業規模有限,實力不夠強。現有物流資源佈局不合理,閒置嚴重;服務業發展基礎較低,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低於全省平均水平,與先進地區的差距更大,並呈逐年下降和擴大趨勢,發展相對滯後,已影響到全州的城市化進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經濟總體水平的提高。

3、消費對經濟拉動作用弱化

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與投資增長28%的速度相距甚遠。作爲消費主力的城鄉居民,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而消費性支出增長低於收入增長,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卻增長了16.7%,儲蓄傾向增強,居民收入水平對社會購買力和城鄉消費水平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制約。

4、產業建設規劃滯後

建設部門在城鄉規劃中,雖然規劃了商業用地,但缺乏總體佈局和發展計劃,市場建設滯後,市場的帶動效應不明顯,特別是農村市場建設力度不夠,多數鄉鎮和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以路爲市、以街爲市狀況沒有根本改變。隨着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國際大通道的確立,區域物流經濟圈開始形成,周邊地市爭奪商業地位的步伐加快,許多規模大、設施全、功能多、信息化程度高的專業市場開始建設,使我州區位優勢受到全方位挑戰。

5、現代商貿流通發展需要的人才資源短缺。

商務主管部門及經營服務企業真正掌握現代知識並具備一定實踐經驗的商貿流通人才還比較缺乏,難以適應現代商貿流通加快發展對商貿人才的巨大需求。

三、發展趨勢預測

(一)發展條件與環境

1、區位優勢。楚雄地處滇中,東聯昆明、西出滇西7地州,北進四川,是連接昆攀經濟帶的紐帶,自古就是滇西物資集散地,白糖、農資、茶葉、成品油市場曾輻射滇西。

2、交通和通訊優勢。成昆、廣大鐵路貫穿全境,安楚、楚大高速公路連接東西,西出東盟。通訊設施完備,網絡覆蓋全境。

3、商貿流通優勢

(1)商貿流通整體規模優勢。建立了遍佈全州的123個綜合、專業市場和完備的服務設施,構建了我州流通服務業發展的基礎。元謀蔬菜市場、廣通旱碼頭蜚聲全國,中國輕紡城、楚雄商業城落戶楚雄,爲我州流通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2)市場的產業支撐優勢。五大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及其與商貿流通的良性互動,將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3)商業設施規模優勢。有20萬立方米的油庫、近30萬平方米的倉庫和鐵路專用線等物流轉運設施。

(4)經營主體實力優勢。傳統的流通中心地位,培育瞭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具有一定經營實力和能力的流通企業,外來投資者的新理念和經營方式給流通企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5)新型業態發展優勢。以鹿城大廈、天順超市、農資、醫藥、郵政企業爲代表的連鎖經營、物流配送、會員消費等現代經營業態快速發展。

4、發展進入機遇期。第二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爲流通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十一五”期間,工業增加值將增長15.3%,城市化率將超過31%,城鎮人口將增加21萬人。

5、政策導向優勢。《國務院關於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將給流通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意識和觀念的轉變,給流通服務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經濟環境。構建節約型社會,必然要求構建節約型的增長方式。這就要求在需求結構上,要實行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增長向消費和投資雙輪驅動、內需和外需共同拉動轉變;在產業結構上要由主要依靠工業帶動經濟增長向工業、服務業和農業共同帶動經濟增長轉變;在資源利用方式上要實現由“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式直線過程向“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過程轉變。這些,無不爲商務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和巨大的潛力。

6、入世後開放程度提高,產業梯度轉移,勞動和用地密集型行業向周邊城市轉移將給我州流通產業發展提供機遇。

7、民族風情濃郁的現代生態城市建設目標的實現,爲商貿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二)商務服務業發展趨勢預測

我國進入了工業化階段,商務服務業的發展,是社會經濟進步的必然,我州優越的產業發展優勢爲我州服務業發展奠定了基礎,東盟經濟圈的形成和國家加快發展商務服務業的產業政策給商務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十一五”期間,我州將進入農業穩步發展,工業快速增長,服務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高速增長時期。楚雄州生產總值將保持12.5%的快速增長,2014年實現人均1500美元的小康社會目標;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將增加到33%,流通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將由8.2%提高到10%,社會最終消費和外貿出口將成爲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

第四篇:商務服務業發展規劃意見

1、州委、州政府經濟發展戰略部署和全州人民的願望;

2、州人民政府《關於做好“十一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的意見》;

3、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目標。

(四) 規劃的期限

中期規劃2014—2014年,遠期展望2014年—2014年。

(五)規劃的指導思想

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商務服務領域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大市場,發展大貿易,搞活大流通,實現內外貿一體化和貿工農一體化爲目標,以現代流通服務方式改造傳統產業,創新消費和服務方式,引導商務服務業有序發展,發揮商務服務業的先導作用,促進結構優化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和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六)規劃的原則

1、以人爲本,便民利民,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原則;

2、結構調整,佈局優化,互動發展的原則;

3、項目支撐,特色明顯,重點突出的原則;

4、適度超前,多元投資,共同發展的原則;

5、規劃先行,創新機制,依靠科技相結合的原則。

二、規劃背景及現狀

(一)規劃背景

加快商務服務業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客觀要求。我國人均gdp突破了1200美元,進入了前工業化時代,第一產業比重逐步下降,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服務業將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提供就業機會的主要行業,產業結構優化的先導產業。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都低於50%,我州不到30%,與發達國家相比低30多個百分點,發展空間較大。今年,國務院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全國流通工作會議,並制訂下發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國務院關於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昭示着我國商務服務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在高度重視農業發展,保持二產平穩、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同時,把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即把商務服務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產業、貿易和消費結構升級的必然要求。

(二)“十五”期間商務服務業現狀

第三產業增加值2014年預計達50.6億元,平均增長9.7%,低於gdp平均增長率(11.4%)1.7個百分點,佔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31.78%下降爲27.8%,下降3.98個百分點,全省排位第8位;

其中批發貿易餐飲零售業2014年預計實現增加值14.99億元,平均增長10.96%,佔gdp的比重爲8.2%;比2014年的8.6%下降0.4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4年預計實現48.97億元,平均增長14.7%,其中批發零售貿易實現41.89億元,平均增長17.8%,餐飲住宿預計實現6.58億元,平均增長14.9%,其他預計實現1.53億元,平均增長6.6%;

外貿進出口2014預計實現4000萬美元,十五期間增長7.6倍,平均增長36.64%。其中出口3800萬美元,平均增長36.9%,進口200萬美元,平均增長12.1%;

第三產業就業人員達26.8萬人,佔從業人員的17.5%。

2014年末,全州有5000平方米以上商業網點13個,各類綜合、專業市場123個,農村集貿市場116個,有城市社區服務網點4299個,“十五”末,大型商業網點將達17個,建築面積81.2萬平方米。

“十五”期間,我州商務服務業平穩增長。在經濟增長、農民收入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的作用下,消費旺盛,特別是農村市場增長迅猛,縣以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了總量和增幅與城市基本持平,達17%以上;區位優勢開始顯現,成爲外來投資的重點行業,集散能力較強的大市場、經營能力較強的浙商、閩商開始落戶楚雄;餐飲、住宿、休閒、娛樂、廢舊回收服務增長迅速,企業景氣指數保持在100%以上;美容、美髮、保健、租賃快速發展;家政服務開始起步,家庭勞動社會化趨勢明顯;拍賣、典當、舊車評估、經紀、信息、屠宰等商務中介服務市場培育初見成效。但新興流通產業如物流、配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和諮詢、居民、技術、農林牧、水利服務等發展緩慢。總體上商務服務業仍相對滯後,流通規模較小、設施檔次較低、佈局不盡合理、商貿氛圍不濃、消費吸引力不強等問題客觀存在,特別是第三產業增加值低於gdp增長水平、三次產業比重下降,值得注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州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觀念滯後,認識還不到位

全州有些部門對發展服務業的認識還不到位,對服務業在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中的作用重視不夠,對加快發展服務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存在重視工業、農業,忽視服務業發展的片面認識。在實際工作中對抓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輕車熟路,對如何發展服務

市化水平相適應,必須實現以下目標。

四、目標戰略與任務

(一)總目標

以結構調整爲主線,以業態提升爲重點,以改革開放爲動力,科學規劃,政策引導,依靠科技,整合資源,發揮優勢,突出特色,互動發展,全面提升我州商務服務業的規模、檔次和質量。通過10年的努力,把我州建設成爲商圈特色突出,物流優勢明顯,服務體系完善,區域功能獨特,真正成爲東盟的物資集散地、昆明的休閒後花園,實現商務服務業的跨越發展。

(二)具體目標:

1、第三產業增加值:2014年佔gdp的比重達到33%,達106億元;“十一五”平均增長16.1%;

2014年佔gdp的比重超過40% ,達335億元;後十年平均增長12.2%;

其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增加值2014年佔gdp的比重達到10%,達到32.3億元,“十一五”平均增長16.5%;2014年比重提高到15%,達125億元,後十年平均增長14.5% ;

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28億元,“十一五”平均增長14%;

其中:連鎖企業銷售額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5%;達4.7億元

貿易業實現零售總額80億元,增長17%,佔零售總額的82%

餐飲業實現社會消費品總額14億元,增長17%,佔零售總額的15%

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50億元,後十年平均增長14%;

其中:連鎖企業銷售額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0%;

3、外貿進出口總額:2014年達2.15億美元,“十一五”平均增長40%,外貿依存度提高到5.4%;其中:出口2億美元,進口0.15億美元。

2014年,外貿依存度提高到10%,進出口總額達10.3億美元,後十年平均增長16.9%;

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 “十一五”平均增長10%,後十年平均增長15(更多文章請關注)%;

5、居民和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十一五”平均增長20%,後十年平均增長20%;

6、億元以上集市貿易2014年增加到5個,成交額達6億元;2014年增加到10個,成交額達到10億元以上;

7、農業生產資料保持小幅增長,2014年銷售額達6.5億元,2014年7.2億元。

(《全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測算》附後)

(三)發展任務

1、建設產業載體,突破市場建設關鍵

結合我州城市發展構想,在商品市場體系發展的整體架構與空間佈局上,逐步形成以城市市場爲中心、以多元化的流通組織和規範化、規模化的商品交易市場體系爲紐帶、以高效運行和現代化程度不斷提升的物流系統爲支撐的現代商品流通網絡。建設以城市市場爲中心的多層次、開放性、網絡化、佈局合理的商品市場空間體系,“十一五”期間,投資18.9億元,完成流通建設項目273個,概算總投資22億元。重點支持農村市場、物流基地、“改市進超”、定點屠宰建設項目113項,總投資13.7億元。具體任務是:

(1)充分發揮區位優勢,2014年,以祿豐—楚雄—南華城市經濟帶爲中心,建成中心城市市場,2014年通過資源整合,建設成爲輻射滇西乃至東南亞的二級物流基地。以元謀爲中心,改造提升農產品市場,建設以冬早蔬菜、高山反季蔬菜爲主的、輻射全國的綠色食品物流基地。

(2)配套城市發展和人口規模,在楚雄永安、東瓜、富民和除元謀外的縣城建設商場11個;建設楚雄東南片區及各縣城新區農貿市場或各類綜合市場21個。

(3)發揮產業和區位優勢,在楚雄、祿豐、南華、元謀、永仁、武定建設農資、醫藥、建材、綠色食品物流基地12個,爲物流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4)在完成楚雄、元謀、永仁三縣的1020個農村連鎖經營網絡建設的基礎上,新建61個鄉村農產品交易市場,將116個集市的50%退路進市。

(5)改造提升現有農貿市場。在楚雄市、開發區及其餘九縣城“改市進超”,各改造一個農貿市場爲農產品超市,實施項目11項。

(6)根據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楚雄州加油站2014—2014年發展規劃》,在沒有加油站的鄉鎮建設61座三級加油站(點);在主要鄉村幹道建設55座三級加油站;在開發區、武定、大姚、元謀建設加油站4座;配合公路建設在永武公路建設一級加油站4座;在楚雄老城區、開發區和祿豐縣城建設汽車加氣站3座。

(具體建設項目附後)

2、培育一批大型流通企業、集團:招商引資在醫藥、食品、生產資料經營行業、連鎖超市業、物流配送業、餐飲服務業等領域,發展一批產權清晰、具有現代管理水平和較強競爭力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集團。將鹿城大廈、久泰藥業、州農資公司、廣通聯運、交通集團、宏芳餐飲等企業培育成商務服務骨幹企業。引入全國大的連鎖經營企業發展縣鄉連鎖經營。

3、培育10個大市場,培植現代物流。將楚雄商業城、中國輕紡城楚雄市場、元謀蔬菜市場、廣通物流基地、楚雄醫藥物流基地、武定農產品市場、楚雄綠色食品物流中心、祿豐建材物流基地、彝人古鎮旅遊商品市場、開發區宏遠汽車市場建設成爲設施配套、功能完善、萬商雲集、輻射廣闊、銷售收入超億元的物流中心。

4、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居民服務進社區。小區開發必須配套相應的商業服務設施,大力發展便民商店、藥店、理髮、美容、娛樂、清洗、廢舊回收、租賃、家庭服務等行業,做到購物、消費不出社區。

5、按照合理佈局原則,發展商務中介服務機構,2014年,拍賣企業發展到4戶;典當企業發展到3戶;舊車評估鑑定企業發展到10戶;舊車交易市場發展到10戶;大力發展舊貨交易。避免重複建設,有計劃地發展大型商業設施、商業街和加油站、舊貨市場、再生回收、舊車交易、報廢回收、民爆經營、生豬屠

宰、典當、拍賣等專業服務設施建設。

五、發展重點和具體措施

要按照“整合資源、突出亮點、強化關鍵、區域協調”的原則,打破轄區界限,統籌考慮,有所取捨,空間調整與功能調整並舉,分不同層次進行優化調整,引導商業設施圍繞建設兩個園區的目標有序發展。

(一)發展重點

1、緊密圍繞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大力培育專業市場

2、關注“三農”,支持鄉村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實施“退路進市”和農村商業網點改造,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推進“萬村千鄉”農村市場建設。

3、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做強、做大物流產業,推進各類專業市場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4、以人爲本,發展社區商業和服務業,配套建設社區商業設施。

5、大力發展現代業態。積極推進連鎖經營、大力發展商業企業內部的物流配送、加快電子商務的應用和信息網絡建設。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特許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傳統商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物流產業,鼓勵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

(二)主要措施

1、轉變觀念、加強領導

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方法,改善調控,創造性地推動我州商務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

2、擴大對外開放,大力招商引資,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依靠社會資金,加快產業建設步伐,推進城市化進程。研究如何有重點地加大傳統流通、現代物流、專業服務等服務業領域的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

3、強化產業政策與能源、土地、就業等政策的配套、協調,建立政府對商務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

引導企業向重點方向發展,對符合我州發展方向的項目給予支持和優惠。

資金支持:對鄉村集貿市場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建設工程、物流基礎設施、農產品市場標準化和改市進超、生豬(牛羊)定點屠宰場建設項目,配套國家和省級資金給予投資總額5%的利息補貼。五年需要補助資金7500萬元,建議州級財政每年安排市場建設引導資金1500萬元;

土地和稅收優惠:對符合現代物流產業建設方向和條件的企業按照工業企業的同等政策給予土地和稅收優惠。對符合我州市場建設鼓勵項目的外來投資者招商引資相關政策給以優惠;

下崗、失業職工主辦市場或參與市場經營的,按照再就業有關優惠政策給予行政事業收費、稅收等相關政策優惠。

4、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新型商貿流通管理體制

建立統一、高效、權威的管理機構,加強全社會服務業管理,加強規劃管理和調控。

5、發展中介組織,加強行業自律,規範市場秩序

大力發展爲市場和流通服務的中介組織,加強市場和流通行業協會建設,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創造良好環境。

6、建設誠信環境,弘揚優秀商業文化

提倡講誠信、守契約、反欺詐,加快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構建優秀商業文化,發揮先進文化對產業建設的推動作用。

7、改善消費環境

規範各類執法行爲,保障消費安全,確保放心消費。積極搭建會展平臺,以會展營造氛圍、拉動消費、拓展市場。積極發展假日經濟,培育休閒產業。抓好節假日促銷,刺激消費需求。

8、優化發展環境

加快職能轉變,規範行政許可,進一步開放市場、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改進政務服務,提高行政效率。建立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工作聯繫制度,及時跟蹤做好服務,協調解決出現的問題。

9、加強人才培養

加強現代流通知識的培訓,積極學習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提高相關行政管理人員調控商貿流通服務業的水平和能力。積極推進職業教育和勞動培訓,充分發揮職業學校和各類中專的作用,加快商貿流通服務業實用人才的培養,使人才隊伍總量與加快商貿流通服務業對人才的需求相適應。

10、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積極爭取國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產品連鎖經營、市場標準化改造、國家西部貿易發展資金等資金支持,發揮配套資金作用,輔優扶強、培植大型商務服務業。

附件:1、《全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測算》

2、《楚雄州十一五市場建設項目表》

第五篇:石景山區促進商務服務業發展的意見

石景山區促進商務服務業發展的意見

商務服務業是主要爲商務流通、投資、生產等活動服務的產業羣,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商務服務業已經成爲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經濟增長方式, 增加就業崗位的重要抓手。北京市積極推進世界城市和國際商貿中心建設,出臺了《北京市商務服務業振興發展規劃》,大力發展商務服務業。按照北京市整體規劃和我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要求,《石景山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將商務服務業作爲全區重點發展的五大主導產業之一,制定了《石景山區“十二五”時期商務服務業發展規劃》,努力將石景山區建設成爲服務京西、輻射全市、面向環渤海地區的商務服務中心。

依據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批覆精神,進一步發揮商務服務業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區域全面轉型升級中的引領作用,不斷優化商務服務業態,根據《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京發〔2014〕25號)、《北京市商務服務業振興發展規劃》、《石景山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石景山區“十二五”時期產業發展規劃》、《石景山區“十二五”時期服務業發展規劃》、《石景山區“十二五”時期商務服務業發展規劃》,制定本意見。

一、總體思路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落實國家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戰略部署,按照北京建設“三個北京”的戰略要求,着力抓好商務服務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以產業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爲導向,以行業龍頭企業爲重點,以商務樓宇載體建設爲抓手,以強有力的組織協調爲保障,推動商務服務業高端化、國際化、特色化、融合化發展,進一步擴大“京西商務中心”品牌知名度,將石景山建設成爲服務京西、輻射全市、面向環渤海的區域性商務服務中心,爲石景山區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提供強勁支撐,爲北京建設“世界城市”、打造“國際商貿中心”做出貢獻。

二、發展目標

力爭到2014年實現如下發展目標:

——對全區經濟發展的貢獻顯著提高。到2014年,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100億元,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

——豐富商務服務業態。形成以總部經濟爲核心,以會展、廣告服務爲特色,以知識產權、法律、財稅、人力資源等構成的專業中介諮詢服務爲支撐的商務服務業體系。

——培育一批龍頭品牌企業。吸引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商務服務業企業入駐,扶持和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新增10家年收入超億元企業,100家年收入超千萬元企業和200家年收入超五百萬企業。

——形成2—3個重點集聚區。銀河綜合商務區、京西會展商務區等重點集聚區初具規模,聚集商務服務企業超過1000家,形成區域性商務服務中心。

——打造一批主題樓宇羣。引導商務服務業企業提高綜合集聚、專業集聚程度,提升行業配套水平、專業服務能力和客戶便利程度,形成有利於商務服務企業發展的配套環境,打造5—10個特色主題樓宇羣。

——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力爭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5家;全區實際利用外資額達到2.8億美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

三、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

(一)以“企業管理服務”爲帶動

重點圍繞文化創意、高新技術、現代金融、旅遊休閒等行業領域,全力推進跨國公司、國內知名企業地區總部、民營企業總部研發、營銷、結算等機構聚集發展,增強總部聚集效應;不斷優化總部企業服務環境,提供更加人性化和符合總部企業需求的服務內容,支持一批符合石景山區產業發展方向、具有品牌優勢的總部型企業做大做強,提升規模實力。

(二)以“會展服務”爲亮點

按照國際建設標準設計、建設一流場館。加大展館配套設施投入力度,提升區域會展服務的承載能力;積極吸引國際知名展覽企業到石景山區開設分支機構和合資企業,推動展覽設計、裝飾裝修等會展服務業發展;重點培育和引進遊戲動漫、數字娛樂、影視出版、電子機械、節能環保等國際國內大型會展,以及國際性的大型會議等活動,打造1-2個國際性品牌展會,提升區域影響力。

(三)以“廣告服務”爲特色

支持企業圍繞會展、會議等活動開展廣告業務;積極引進國內外大中型廣告公司、專業廣告公司,發展廣告市場研究、營銷企劃、廣告創意、媒介投放、效果評估等高端環節;支持廣告服務龍頭企業圍繞調研、策略、創意、設計、製作、互動、活動、媒介等開展全方位、系統化整合,大力培育廣告企業獨特的研究能力和創意能力,通過服務模式的創新,提升廣告的價值;支持廣告服務企業和文化創意、高新技術企業的互動合作,逐步形成會展服務與廣告服務聯動的特色優勢。

(四)以專業中介諮詢服務爲支撐

大力發展中介服務組織,支持企業圍繞文化創意、高新技術、商務服務、現代金融、旅遊休閒五大主導產業提供專業化、特色化服務,建立集信息諮詢、投融資、人才引進、技術評估及成果對接、市場預測、專業培訓、法律及會計服務、管理諮詢等細分領域構成的中介諮詢服務業體系,形成企業合作協同、產業鏈相互融合的發展局面。

四、主要任務

(一)優化空間佈局,重點打造三大產業集聚區

以長安街沿線爲中心軸,以周邊產業功能區爲支撐和延伸,形成一軸多點的商務服務業發展空間格局,着重推進銀河綜合商務區、京西會展商務區和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三大集聚區建設,爲我區商務服務業聚集發展提供空間支撐。

銀河綜合商務區中心地位穩步提升。依託中鐵建設大廈、萬達廣場等項目載體,優先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總部、地區總部和分支機構落戶;加快銀河綜合商務區重點地塊的拆遷、改造工作和周邊地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大唐集團商務大廈、北方中惠國際中心等項目建設;圍繞總部經濟和金融、文化創意等產業發展的高端需求,瞄準國際知名品牌機構,突出商務辦公與專業服務功能,重點發展企業管理服務、電子商務及法律服務、知識產權等專業服務業,形成以總部經濟爲主導,以商務辦公與高端服務爲特色的產業格局。

京西會展商務區初步建成。依託京西會展商務區建設國際水準的展覽展示場館,加快引進並舉辦規模大、層次高、專業性強、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各類國際性品牌會議和展覽;結合北京文化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北京市設計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探索創辦文化類、設計類會展項目,突出北京會展業的人文特色;培育發展會展諮詢、會展策劃、專業培訓等服務機構,提高我區會展業整體規模和服務水平,形成以會展服務特色產業鏈爲主導,集會議展覽、商務辦公、休閒娛樂等於一體的現代化會展商務中心。

積極推進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建設。以打造總部辦公功能爲核心,積極發展諮詢調查、中介服務等專業服務,以及創意體驗、現代商業等產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企業總部、高新技術企業總部、文化創意企業總部;配套發展相關研發、營銷、結算等其他總部型職能機構;積極推進一批高檔寫字樓建設,引進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等諮詢中介機構,以及圍繞總部企業發展需求的其他專業服務機構入駐。努力建成總部特徵明顯、高端要素聚集、創新創意活躍、生態環境優美的高端總部型商務功能區。

(二)推進商務主題樓宇建設,促進產業聚集發展

整合優化現有樓宇資源。以澤洋大廈、北方中惠國際中心等載體爲基礎,引導樓宇經營管理主體單位升級改造樓宇內部及周邊配套設施、提升管理服務水平,促進商務服務業聚集和空間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

培育新建主題樓宇羣。圍繞會展服務,建設1—2個會展服務主題樓宇羣;圍繞廣告服務和知識產權、法律、投資與資產管理、財稅、人力資源等中介諮詢服務,建設2—3個綜合商務服務主題樓宇羣。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扶持,推動樓宇羣建設和發展。

大力發展總部樓宇。圍繞企業管理服務,加大招商力度,引進企業總部落戶,建設5—6個總部經濟主題樓宇。對接市級相關政策,優先納入重大項目綠色審批通道,在年度土地供應、土地使用審批等環節和投資貸款貼息補助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三)吸引和培育龍頭企業,增強區域品牌影響力

積極吸引國際知名商務服務業企業入駐,鼓勵知識密集型境外商務服務業企業設立分支

機構。探索通過財政補貼、政府獎勵、項目扶持等多種方式,鼓勵有一定競爭優勢的本土企業通過兼併、聯合、重組、上市等方式進行資本運作,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服務企業集團。

支持企業參加國內外大型展會,展示、推介本區商務服務業企業,爲企業發展創造商機。引導企業開拓外部市場,通過服務京津冀、環渤海等區域,樹立區域龍頭地位,進而輻射全國。對外部市場營業收入業績突出的企業,給予政策扶持,進一步提高企業外部市場佔有率,擴大商務服務業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四)加大企業扶持力度,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大力開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引導和支持企業通過自建或合作共建等方式,在人才引進、項目合作、市場拓展等方面搭建信息統計、人才招聘、專業培訓和宣傳推廣等公共服務平臺,推動組建商務服務業中小企業聯盟或行業協會,整合資源,形成發展合力,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加強政府採購力度。加大商務服務採購力度,推動在諮詢與調查、旅行社、會議及展覽服務、辦公服務、公益活動策劃服務等方面的需求釋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設立專門工作機構

成立石景山區商務服務業促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促進我區商務服務業發展,構建完整的產業管理服務體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商務服務業促進工作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增設協調促進全區商務服務業發展的內設機構,增加人員編制,在區商務委成立商務服務發展科,具體負責落實國家、北京市相關扶持政策,引導商務服務企業提高綜合集聚或專業集聚程度,提升行業配套水平和專業服務能力。

(二)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加快推進意見實施

區商務委會同相關部門,根據本意見要求,制定具體配套政策措施、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成熟一項,出臺一項。加強市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及時研究解決商務服務業發展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和矛盾,不斷調整完善相關政策,提升企業服務水平,推進商務服務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企業服務模式

明確專業招商團隊的選拔對象、選拔條件及選拔辦法,針對各商務功能區重點吸引的企業類型開展專門培訓,提高招商團隊的綜合實力,儘快建成一支具有較強業務談判能力、掌握優質客戶資源、懂管理、會經營、戰鬥力強的招商團隊。

實施重大招商項目跟蹤負責制,爲總部型企業管理服務、會展服務和註冊資金在1000萬以上的廣告服務和中介諮詢服務企業提供全程服務,與已入駐企業形成長期、定向、穩固的溝通聯絡機制,及時瞭解企業發展需求,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

(四)加強緊缺人才培養,吸引高端人才創業

積極爭取市區兩級相關人才政策,在戶籍管理、子女教育等方面對商務服務業緊缺專業人才給予適當的傾斜;鼓勵商務服務業人才在我區創辦商務服務企業,並對新引進高端人才進行獎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人才引進與交流活動,搭建專業人才服務平臺,鼓勵區內企業吸引國際化商務服務專業人才;實施商務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工程,積極推進與駐區院校、科研培訓機構合作,建立多方合作的商務服務業人才培育機制。

(五)建立多方參與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依託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的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及北京市在土地、資金、財稅、人才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從2014年起,設立商務服務業引導資金,重點支持商務服務業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建設。

集成政策資源,發揮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向商務服務業。組建多方參與的資源整合平臺,承擔建設資金籌措、產業引進、產業發展環境建設、服務體系建設等工作;探索設立由政府、國內外專業投資機構和企業集團共同發起的契約型產業投資基金,爲商務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發展以及企業的併購和重組提供強大的“資金池”。

(六)搭建運行監測平臺,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立足石景山實際,結合國家、北京市服務業統計要求,研究石景山商務服務業評價指標體系,提高指標數據採集質量完善服務業統計調查方法,建立科學、統一、全面、協調的統計監測平臺,對商務服務業企業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全生命週期的跟蹤、監測和評估,爲企業、相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公衆提供信息服務和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