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徵文稿

教師做好引路人徵文【精品多篇】

徵文稿2.7W

教師做好引路人徵文【精品多篇】

教師做好引路人徵文 篇一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學高爲師、德高爲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師德是一名教師最重要的素質,高尚的師德是教師人格力量的體現。所以說教育不僅僅是爲學生傳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李振華老先生,用自己的仁愛之心、一身正氣爲我們樹立了師德的楷模、爲師的典範。

一、熱愛教育事業,以教師職業爲榮

9月16日,學校組織我們青年教師赴沂源參觀了李振華事蹟展廳,更是非常有幸聆聽了李振華老先生親自爲我們講解了他一生獻身教育事業的故事,我被李振華老先生紮根偏遠山區、一心撲在教育上的事蹟感動着。從一個17歲的江南小生,到81歲的白髮老人。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爲我們示範了一名好老師的典範。人一旦選擇了教育事業,便要以自己的職業爲榮,幹一行,愛一行,專心工作,問心無愧,不辱“教師”這一稱號。

2014年9月,我參加工作,投入到教師這個大家庭中。到今年已經整整三個年頭。還記得剛參加工作、剛接觸特教、接觸特殊孩子時的情景。我被家長那滿臉的淚水和愁容所刺痛,感覺當時他們整個人是那麼的無助。我當時就想,爲了孩子、爲了一個個不堪重負的家庭一定要當好老師。2017年9月,當我看到班裏的孩子在三年的時間裏突飛猛進的進步、看到家長不再是滿臉愁容取而代之的是滿意的微笑,臉上每天都掛着對孩子未來的憧憬和希望。我覺得,我的工作是非常有價值的。

從小我就有一個老師夢,因爲我從上學以來,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一個好老師,一個人生的引路人。這些老師,有的是國小的班主任、有的是中學的音樂老師、有的是高中的化學老師、英語老師,雖然所教的學科不一、教學內容不一,但是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做一個好人。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在心裏埋下了一顆種子,長大後我也要當一名老師,一名好老師,做學生人生的引路人。可以說,現在我做到了,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也成了一名老師,我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我願意爲之奮鬥終生,我常常因爲自己是一名老師而感到驕傲。

二、堅定理想信念,俯首甘爲孺子牛

教師是一個平凡的職業。三尺講臺、一支粉筆、厚重的教案,是教師顯著的職業特點。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因爲她是一個民族精神與文化的傳承者和開拓者。教師要以學生爲本,一切爲了學生,教師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有俯首甘爲孺子牛的決心。我想李振華老先生做到了,他用自己的愛心融進了蒙山沂水,他善待每一個學生,生活上關心,物質上資助,學習上指導,做人上引導,精神上鼓勵,讓一批一批的貧困生在他的幫助和資助下順利的考入大學,65年來他累計捐款115萬,資助了2100多名貧困生,讓他們都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我從參加工作以來就一直從事培智教育,我覺得對於培智教育而言,班級的每一個孩子都像孕育在土壤中等待發芽的花種,一旦感受到春天的溫暖就會萌動、滋生。老師對他的尊重、讚賞和期待使他敏感地體察到一種友善的、誠摯的關愛,他則會本能地感覺到那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在召喚他們,那幼小的心靈就會無拘無束地成長,他的潛能和個性就會自由而充分地表現出來。因此作爲老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俯下身去認真的聆聽和觀察孩子,幫助他們進步和成長,只有你充分的信任他、肯定他、幫助他,他纔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三、注重言傳身教,傳播正氣正能量

都說老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你是什麼樣的,你的學生就會變成和你一樣的人。你是積極樂觀充滿正能量的人,你的學生也會變的活潑開朗活力滿滿。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所以,師者,表率也。教師的優秀品格如陽光般能沐浴着學生終生。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爲此,教師更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纔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四、淡泊世俗名利,潛心修業育學生

李振華老先生一生安於清貧、樂於奉獻,灑向學生都是愛。一腔熱血、心繫老區、默默爲老區的孩子們奉獻自己的光和熱,無怨無悔的犧牲與奉獻。作爲特教老師,我們更要有李老先生的奉獻精神,淡泊世俗名利、潛心鑽研、認真備課、上課,用自己學到的專業康復知識幫助學生更快的康復、更快的進步、更早的學會生活、融入社會,幫助更多的家庭減輕負擔,走出陰霾。

讓我們堅守平凡,做好每件簡單的事,完成每件平凡的事;讓我們以愛育人,用熱心、耐心、責任心去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我們默默無聞的奉獻,甘爲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讓我們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爲每一個孩子的美好未來奮鬥終生!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教師做好引路人徵文 篇二

“發現是眼睛,從發現開始能找到你需要的廣闊世界。”我們每個教師的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着變化,因爲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的孩子世界。如果我們用一成不變的目光去看待這個世界,我們將會收穫着一天天的遺憾,如果我們用發現的目光去面對這個世界,那麼這個世界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小草破土萌發:叛逆是必走的路

回想我們每個人走過的人生路,特別是青澀的青春期,哪一個人沒有出現過問題,哪一個人不是從未曾經歷過的事情走成故事,哪一個人不是從迷茫邁向陽光。“學生”,字面義就是“晚輩”通過學習生疏的東西而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當教育者發現學生身上發生問題的時候,正是他們成長必經的瓶頸,問題是顯性的好說一點;如果問題還是隱性的,就更需要教育者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

我們發現學生從國小畢業後,到了國中和高中階段,孩子們就有了自己的世界。他們好像和老師、家長之間有了距離感,他們再也不會是“小羔羊”“乖乖女”狀態了,他們再也不會那麼“懂事聽話”。他們擡起了“不屈”的頭顱,他們發出了懷疑的目光,他們開始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思考問題。他們開始逆反,他們開始倔強,他們像是春天裏的小草,旺盛而蓬勃,眨眼間成了一個以自我爲中心的“小大人”。

老師們從國小的“聽話的孩子纔是好孩子!”到中學的“真拿他們沒辦法!”孩子們的頭上被扣上了“頂撞”或“叛逆”的大帽子。

二、小草倔強成長,教育修剪產生距離

當學生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往往認爲孩子說話的水分太多,不可信。於是,教育他們的責任感使教師滔滔不絕地面向孩子。我們當老師的好話說盡,好事做絕,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學生依然我行我素。教育的過程中,往往是老師說的多,孩子說得少,徵求學生的意見少,孩子只能被動接受;教師一廂情願的表達多,孩子能自如表達內心感受與想法的少。時間一長,學生就變得習慣性的壓抑,他們不肯向老師和家長表達真實情感,講真話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有的學生甚至感到老師不可理喻,想應付幾句儘快離開老師。

一問一答的“交易式溝通”方式交談,學生和老師都習慣了。學生心中與老師的籬笆慢慢長出來。籬笆若是豎立起來,往往只會帶給學生寂寞。如果與學生之間只是事情的詢問,學習的引導,彼此不去分享感受、交換意見,就不可能發展出互尊、互重、互諒的師生關係。隔閡漸生,溝通自然有隔閡。

三、小草渴望大地承認他確實存在的呼吸

“社會給我們衣服、食品、學習用品的捐助,其實我們並不感興趣,如果老師和社會上的明眼人跟我們聊聊天,說說外面的世界,我們才感興趣!”一個盲童如是說。

2011年1月2日《中國教育報》上發表的《父母爲什麼被孩子關在心門之外》中有一句話:“傾訴是人的本能,傾聽則需準備好理解和接納的心態。”傾訴和溝通、傾聽和交流纔是師生之間良好關係的通道。提到溝通,很多人都會認爲是簡單的,就是談、說、講,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老師對學生說:“來吧,讓我們來溝通溝通。”之後,就是一番教導和陳述,通常情況下,是老師說學生聽。其實,真正的溝通就是“傾聽”,在溝通的過程中,有時候你不需要說什麼,只要積極地傾聽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假如有人對你說,你是一個很好的溝通對象,也許並不是因爲你善於表達或健談,而是你能很有耐心和技巧地傾聽對方的言語。”傾聽學生的話是表示尊重他,相信他所說的內容是有價值的,是值得注意的。能夠讓對方覺得有價值、受尊敬,自然,彼此的關係就在無形中建立並加深了。

四、傾聽小草破土萌發的聲音,讓他們去親吻世界的風雨

“病因植根於家庭,病象顯現於學校,病情惡化於社會,所以,教育必須從家入手。教師是專門的教育工作者,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位教育家的話。

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引導學生的基礎。“愛其師信其道。”若沒有這個基礎,一切的管教策略和方法都是空談。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使學生能夠真誠的表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必擔心被拒絕,不會擔心被瞧不起。在心理學上,傾聽更具有淨化的作用,傾聽能夠沉澱和過濾孩子心中複雜而奔涌的情緒。

作爲老師,應該有勇氣有智慧地打破自己的束縛,善於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表達方式,主動接近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試着換位思考揣摩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要孩子永遠聽話,等待孩子亦步亦趨。我們教育工作者只能“陪”學生走過苦澀,卻決不能替他解決問題。教師的信賴是激發學生潛能的催化劑。

人的情緒就像天上的雲彩,是飄忽不定的,人的感覺也會改變,失望也可以被希望所取代。我們無需害怕學生說些情緒性的語言,例如:我覺得活着很沒有意思,厭煩考試,我恨父母等等。當學生說出這話的時候,我們應該慶幸,他們倒出了堆積在內心的負面情緒之後,他的心靈便能獲得安寧和祥和。只有真誠接納孩子和你不同的想法,才能得到孩子發自內心的尊重。

“沒有相信的心,就不會有明白的腦,更不可能有單純的傾聽和有效的反饋。”所以,我們發現隔閡的時候也是我們提高的時候,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改變的時候,讓我們聆聽學生成長的聲音吧。

教師做好引路人徵文 篇三

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鳥兒已飛過。

——泰戈爾

百度

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網站。而老師就是學生最大的知識網站。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而師者必須學高:你要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十萬個爲什麼;你要知道爲什麼楊絳是女的還要稱呼爲“先生”;你更得解釋清楚樹上的蘋果爲什麼會掉到地上……教師就是要把學生從無知的這岸送到知識的那岸。

教師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教師對教學的無比熱愛、勤於鑽研、執着追求的敬業精神以及飽滿的教學激情,可激發起學生高昂的學習熱情;教師以自己對事業的一絲不苟的態度感染和影響學生,可達到師生的情感共鳴。教師爲人師表,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其師”,教師首先要在學生中樹立起崇高的威信,這種威信來自於教師對學生的熱愛、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淵博的知識學問和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學生喜歡什麼樣的老師呢?“老師您知識淵博”、“您普通話好”、“您講得引人入勝”、“老師,您面帶笑容”、“您很溫柔”、“您很幽默”、“您和藹可親”、“您真漂亮”、“我喜歡您”……

衆裏尋他千百度,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完成了對知識、對理想的執着追求。

溫度

愛也是有溫度的,如果我們老師用暖心去觸碰學生,它就是暖的;如果我們老師用冷心去觸碰學生,它就是冷的。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他總是在創造奇蹟,創造新的人。”十幾年的教學生活讓我深切地明白,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熱愛學生是我們的天職。在學校,每一位班主任老師的事蹟都可以編撰成一部感人至深的鉅著,他們的模範行爲都能譜寫成一首首動人心魄的愛心史詩!多少個晨曦,是班主任踏着第一縷朝陽走進教室;多少箇中午,是班主任伴着學生的鼾聲巡視教室;多少個靜謐的夜晚,爲了完成學校交給的緊急任務,熬紅雙眼直到東方已曉。所有這些,因爲我們堅信:用一個愛的微笑,會有淺嘗甘霖的歡欣;傳一個愛的眼神,會有峯迴路轉的驚喜,說一句愛的鼓勵,會擁有萬千學生對你一生一世的信任和愛戴。

依稀記得,我所帶的初四畢業的學生在高中開學之前,來到母校,爲了能看一眼教過自己的老師,在校門口足足等了兩個小時,見到老師走來,遠遠地學生們站成一排,深深地鞠躬,圍着老師說你說我“想你了,曬黑了,長高了,好好學習……”引無數老師路人駐足豔羨。那氛圍,那場景,那畫面,就是老師們矢志不移追求的幸福呀!收穫着學生的收穫,幸福着學生的幸福!還有什麼比這更讓老師幸福的呢?

每個班裏,都有幾個特殊的座位,它們座落於講桌的兩側,與上課的老師近在咫尺。不管你叫它“反思桌”,還是“關注椅”,它都在班級裏存在着。然而他們坐在我的左邊右邊,我稱呼他們是我的“左膀右臂”。因此,在我們班裏,不存在因座位引發的糾結,尤其是靠近講桌的這兩個座位,大家都爭着搶着坐,因爲那是老師的左膀右臂,那裏有一份特殊的愛。

這就是愛的溫度,願意與你同路,如果我的付出讓你感到幸福,我又何必在意那一點苦楚。這是愛的溫度,能衝破一切迷霧,如果我的付出讓你得到了領悟,我願意將愛心灑在你的旅途。

高度

所有的老師都是愛自己的學生的,可是該如何愛?怎樣纔是真愛、大愛?“愛自己的孩子是連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情。”作爲老師,我們應該把孩子教育成人而不是哺育成人。這一點,就是好老師與普通老師的區別。而能把愛做到不留痕跡,乃是愛的最高境界。天空一望無垠,“無痕”正是鳥兒飛過天空的最高明的手段,這樣鳥兒的飛翔纔沒有包袱和壓力,會飛的更高、更遠,飛向更廣闊的自由空間。教師的引領更要有教育的高度。

哈佛家訓裏有一則故事:

三位無聊的年輕人,閒來無事時經常以踹小區的垃圾桶爲樂,居民們不堪其憂,多次勸阻,都無濟於事,別人越說他們踹得越起勁。後來,小區搬來一位老人,想了一個辦法讓他們不再踹垃圾桶。有一天,當他們又來踹時,老人來到他們面前說,我喜歡聽垃圾桶被踢時發出的聲音,如果你們天天這樣幹,我每天給你們一美元報酬。幾個年輕人很高興,於是他們更使勁地去踢。過了幾天,老人對他們說,我最近經濟比較緊張,不能給你們那麼多了,只能每天給你們50美分。三個年輕人不太滿意,再踹時就不那麼賣勁了。又有過了幾天,老人又對他們說,我最近沒收到養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給你們10美分了,請你們諒解。“10美分?你以爲我們會爲了這區區10美分浪費我們的時間?”一個年輕人大聲說,另外兩個也說“太少了,我們不去幹了!”於是他們揚長而去,不再去踢垃圾桶。

這個故事乍一看起來覺得老頭兒有些愚蠢,殊不知這正是他教育的高明之處。當樂趣變成一種責任時,刺激對樂趣產生逆反心理,這對樂趣大打折扣,就變成了自己的對立面,感到厭惡至極,當然就不願意去做了。老人的做法就是在無批評無懲罰中達到了教育的目的,正是潤物細無聲。

作爲育人者,“好老師”就應該潤物細無聲,自然無痕。嚴建莉書中一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中,強調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圓圓忘了寫作業了,此時家長裝作和她一樣着急的神情,沒有一句埋怨的話,——這是潤色;孩子哭鬧,解決不了問題,只能加班加點地補作業,而家長該休息就休息,更絕的是假裝關燈睡覺了——這是潤形;家長不忘給圓圓端杯水,送去溫暖,鼓勵他早寫完作業早休息——這是潤神。雖然,這中間也有許多着急與氣憤,但這三潤凝聚了家長教育中智慧的靈光。沒打沒罵,甚至連責怪都沒有,而教育的結果卻是驚人的!圓圓再也不會忘記寫作業了,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就在潤物細無聲中養成了。這一過程家長是有心的,而教育的過程卻是不留痕跡的,這是一種有高度的教育。

師者,以知識的百度,師愛的溫度和教育的高度,做學生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