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基層反映

基層關於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財稅制度改革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財政連接政治、經濟與社會三大子系統,反映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等關係,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健全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是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鎮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激發鄉鎮發展財政經濟內生動力和活力,增強鄉鎮財政基本保障能力的一項重要推動性工作。對此,基層深入寺頭鎮進行調研,對財稅制度改革情況進行分析調研,在梳理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形成調研報告。

基層關於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財稅制度改革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一、基本情況

寺頭鎮位於臨朐縣西南部,面積173.4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4.8萬口人。2017年財政總收入實現3438萬元,同比增長6.5%,地方財政收入2041萬元,同比增長8.4%。其中,工業經濟以鑄造、礦業爲主,現有民營企業及工商業戶575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7家,金礦3家。已建成寺頭工業園、呂匣工業園和石佛工業園3大工業園區,形成產業相關、優勢互補的鑄造、園林、農產品加工3大支柱產業。該鎮品牌農業優勢凸顯。寺頭紅香椿、寺頭山楂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和有機產品認證,形成了寺頭山楂、寺頭紅香椿、寺頭黃煙、寺頭花椒、寺頭中藥材“五大產業園區”,品牌效益和經濟效益日益凸顯。生態旅遊呈現良好發展勢頭,重點建設花溪谷項目旅遊項目,曾榮獲山東省“最佳休閒鄉鎮”。

二、主要做法

該鎮打出一系列財稅制度改革組合拳,全力支持鄉村振興工作,形成了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鄉村振興投入力度穩定增長。

(一)加大資金申請和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把農業農村作爲財政保障和預算安排的優先領域,公共財政投入持續向“三農”傾斜,向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傾斜,確保農業農村投入規模適度增加和比例有所提高。

二是加大對上資金申請力度。鎮財政金融服務中心創新思路,加大向上溝通和協調力度,全力爭取上級政策“紅利”,先後爭取到福泉、金曄食品、山河食品扶貧項目925萬元、福泉美麗鄉村建設430萬元、福泉省級示範村100萬元、呈子等鄉村連片治理項目1200萬元 ,累計爭取上級財政資金 2655多元。

(二)推動財政支農投入方式改革

一是完善財政支農政策體系。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全面實施扶貧資金績效管理;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美麗鄉村建設,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與基層黨建、環境整治、精準扶貧、產業發展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爲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實現鄉村振興,繪就美好藍圖。

二是優化支出結構。着力補齊農村農業發展短板,財政支農資金重點向科技創新、品牌營銷、農村電商等農商文旅融合的新產業新業態領域投入;樹立財政開放發展理念,加大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力度,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資金投入機制。

三是創新支農方式。發揮資金引導作用,發揮社會整合和價值引導作用,構建韌性、可控的利益協調和穩定機制,最終形成包含政府、市場、社會、農民等多元主體參與、激勵相容、良性互動的鄉村治理制度框架,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三)強化財政支農資金管理

一是嚴控債務風險。啓動新一輪鄉村債務清理覈實,嚴格控制新增債務,建立償債基金,逐步消化鄉鎮存量債務,確保債務風險可控。切實加大對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等重大民生資金的監管力度,管好用好每一分錢,打造羣衆“放心賬”“滿意賬”。

二是健全支農資金預算制度。健全以評價結果爲導向的支農資金分配製度,推動全面實施財政支農資金績效管理。進一步理順鄉鎮預算編報流程和方法,強化預算約束,解決鄉鎮預算、決算“兩張皮”;進一步推進預決算公開,主動接受人大監督指導,推動預算管理法治化、規範化。

三是突出監管重點。突出聚焦重點資金、重點項目、重點區域,進一步加強支農資金使用監管,建立健全常態化監管機制,充分藉助審計等力量開展監督檢查,嚴厲查處違法違規違紀問題,完善責任追究機制。加大鄉鎮協稅護稅力度,把好村級財務控支關、控稅關,防止收入跑冒滴漏。

四是強化隊伍建設。抓好會計規範化工作,提高日常會計覈算水平;對鄉鎮財政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加大財政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培訓力度,爲鄉村振興儲備一支忠誠可靠的財政幹部隊伍。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交通閉塞,工業基礎薄弱,及典型的“山谷經濟”特點,寺頭財政仍屬於“吃飯財政”。突出表現在:

一是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近年來,上級接連出臺一些政策性增支項目,本鎮在城鎮改造提升、交通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出現了支出、負債增幅遠遠超過收入增幅的現象。以2013、2014 兩個年度的財政收支爲例:2013年財政總收入2498.5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498.5萬元,僅教師工資達2490.6萬元;2014年財政總收入2661.05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616.7萬元,教師工資2710.4萬元。靠地方收入和政策性轉移支付已很難保證收支平衡,只能依靠上級財政補助。

二是鎮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能力不足。農村經濟的發展依賴 於農業的發展,農業的發展需要產業結構的調整,基礎設施的改善 和建立高產、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而這些都離不開投入。財力 的投入不足會嚴重影響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的滯後又會直接影響財 政收入的增長。這種惡性循環導致的後果就是,發展越慢,財政越差;財政投入不足,發展潛力更差。

三是財源結構單一。長期以來,本鄉的產業結構以農業爲主,工業爲輔,第三產業爲補充。由於歷史及地理、交通等原因,私營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缺乏骨幹納稅企業。工業基礎薄弱,稅源主體不佳,造成了鄉財源的後勁不足和發展乏力,抗風險的能力較差。

 四是政策性開支帶來的支出壓力大。一方面是增資政策帶來的壓力。 近幾年,國家幾乎每年都出臺增資政策,涉及面廣,增資額度大。養老保險全年增長增支   萬元;另一方面是居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優撫等,都需要鄉財政配套資金,這些方面每年至少需要支出  2700 萬元左右,鄉財政支出的壓力越來越大。

四、對策建議

 一要重抓主導產業。要進一步完善礦產、鑄造和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規劃,加強政策引導,不斷壯大工業經濟整體實力。傳統鑄造產業成功轉型升級,整合資源、抱團發展,17家鑄造企業整合爲5家,將生產設備由沖天爐改造爲2噸以上電爐並全部安裝除塵設備,企業生產實現了由粗放式向精細化方向發展。新興護欄產業提檔升級,引導護欄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引進全自動或半自動生產線,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企業成本。要引導廣大民營企業積極申請註冊並使用商標,走品牌發展之路,推動民營企業上規模、上水平。設身處地的幫助企業解決好融資困難,引導和促進金融機構加大對工業發展的信貸支持;進一步加強行業協會、商會等民間組織建設,發揮他們在行業規劃、行業自律、行業服務、溝通政企關係方面的作用;保護好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認真執行有關政策規定,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保護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要靠外力促發展。要牢固樹立科學、理性、務實的新理念,堅定不移、持之以恆加快招商引資,在更大空間、更廣範圍、更高平臺上實現資源有序利用,進一步膨脹工業規模,擴張經濟總量,培植骨幹財源。要多渠道跟外地大企業洽談對接,讓他們來寺頭創業發展。要通過政策的引導和激勵,促進中小型民營企業增加投入、做響品牌、提檔升級、做大做強,儘快培育一批產業龍頭、行業巨人和企業標兵。

三要廣開財源渠道。加快農產品加工爲重點的龍頭企業的發展,大力扶持私營企業的發展,逐步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其對財政的貢獻率;大力發展含稅農業,以財政體制和財稅政策爲導向,採取有效措施,大力發展黃煙、建築園林等產業,逐步提高產業化水平,提高創匯增稅能力;加強砂資源和礦山管理,有效杜絕國家資源、稅收的流失。

四要嚴格控制消耗性支出。一是按照“保工資,保吃飯”的財政 開支原則,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嚴格控制控制招待費、車輛燃 修、水電、話費等一系列消耗性支出;二是按辦公室崗位確定基礎包乾,超支部分由個人負擔;三是以崗位定辦公費、交通費,實行基數包乾到人,超支不補,結餘留用。通過嚴控硬擠的辦法,讓有限的財力,發揮最大的效益。同時,切實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對全鄉的預算資金實行收支兩條線, 嚴格控制支出,專款專用,堵塞預算外資金管理漏洞,杜絕不合理 的開支,壯大財政實力。

 五要加大生態建設財政扶持。隨着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地處彌水源頭的寺頭鎮,面臨着巨大的生態建設投入,而自身財力難以承擔所應負的生態建設任務,許多生態項目、環保設施建設離環保指標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另外,發展工業與保護生態自相牴牾。長遠看,整治環境污染有利於改善人民羣衆的生活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但就近期而言,關停了土法熔鍊小鑄造等企業,不僅減少了地方經濟總量和財稅收入,而且相對增加了財政的直接投入。要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農民生態補償標準,當地財政心有餘而不足,需要上級加大轉移支付、生態補償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