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伯牙絕弦》教案精品多篇

《伯牙絕弦》教案精品多篇

《伯牙絕弦》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故事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通過朗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

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讀出自己的感悟。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相互理解的真摯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講伯牙絕弦的故事,設置疑問,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強調“弦”的讀音。學生試讀“弦”。

3、解題質疑,理解“絕弦”,並提問學生通過什麼知道的。滲透根據註釋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4、讓學生說一說讀了課題後有什麼疑問,伯牙爲什麼絕弦?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課件出示課文,學生自由讀課文,將課文讀流利。

2、指名讀課文,適當讓學生評議。

3、範讀課文。感知課文節奏。

4、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出節奏。

5、齊讀課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讀。

三、讀懂課文,理解文意。

1、通過幾遍讀下來,我們已經知道課文中有兩個人物。讓學生找出來,指名說。板書:伯牙、鍾子期。

2、這兩個人各有什麼愛好呢?在課文找一找。指名讀第一句話,引導學生理解“善”的意思。板書“善鼓琴”、“善聽”。

3、從課文中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自己讀課文,把你讀懂的交流一下。

4、學生彙報,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第二、三句話。提問學生這裏的 “善”表示什麼呢?還可以怎麼說?用自己的話替換一下。並視頻展示伯牙和鍾子期相識部分。提問: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剛纔的視頻 嗎?學生彙報。

5、是啊,伯牙所想到的,鍾子期就能從琴聲裏聽出來,這就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讀一讀,品一品。

6、故事的結果是怎樣的呢?誰知道?你是怎麼理解的?學生交流,視頻展示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內容,感悟何爲知音,板書:知音。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伯牙爲何破琴絕弦。學生練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悲傷情感。

四、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1、我們都知道伯牙是音樂家,在遇到鍾子期以前他的得到的只是表面的讚美,膚淺的讚美。體會伯牙遇到鍾子期時,心情怎樣?學生自由說。

2、無奈知音已去,朗讀課文最後一句話,再次體會知音離世之悲。

3、有記載,鍾子期死後,伯牙在鍾子期墳墓前寫下了一首短歌,課件出示詩歌,學生讀詩歌,進一步感受伯牙的悲痛心情。

五、回味內容,昇華中心。

1、善鼓的伯牙爲什麼而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讓學生說說原因。

2、學完了課文你能把這個故事講一講嗎?

3、學生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故事內容。

4、如此動人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背下來呢?自由朗讀,試背課文。

5、這的確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後人根據這個故事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樂。

6、讓我們再次在音樂聲中誦讀全文。

六、作業:

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伯牙絕弦》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於我們的啓示。

4.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較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感受藝術(音樂)的美好。

2.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

教學難點: 伯牙絕弦教案教學設計精品

通過朗讀,體會伯牙爲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或flash動畫。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1.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本站,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片段;這首古箏曲是不是動人心絃?關於這首樂曲的創作,有一個傳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解釋課題。

解題質疑:

⑴ 學生通過課前的查資料簡介伯牙,老師做適當的補充:伯牙,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琴師。(可結合參考上的伯牙學琴故事)大致瞭解伯牙、鍾子期。

⑵ 理解絕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讀懂環節進一步理解。)

⑶ 質疑:如:伯牙爲什麼絕弦?絕弦說明什麼?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請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和平時課文的有什麼區別。

師:這是一篇比較淺顯的文言文,同學們已有了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回想一下,應該怎樣學習文言文?

(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藉助註釋,一句一句地讀,想一想每一句話的意思;讀懂整篇課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詞句和同學討論,或問老師。)

2.先讓學生試着讀一讀,談談體會。/article/

3.師: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4.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5.教師範讀,相機指導讀發。

6.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7.學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2.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soft/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預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後交流。)

4.預設交流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鍾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師:由此可以看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伯牙絕弦》教案 篇三

榮成市實驗國小    五  年級       語文  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伯牙絕弦

課時

1

設計教師

教學目標設計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方法設計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藉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徵,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爲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採用情景引領,以讀爲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澱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組塊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我進行詞語鋪墊。

2、播放《高山流水》,引入新課。

組塊二:  初讀感知,讀出節奏。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讀,學生評議,讀好文言文的節奏。

3.小組展示讀,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4.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組塊三:細讀文本,感悟知音。

1、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⑴作爲當時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伯牙的琴技可謂出神入化,而鍾子期也有很高的音樂欣賞水平。課文中的哪一句寫出了這一點?

⑵聯繫剛纔講述的故事,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兩個“善”的意思。

2、研讀課文的2至4句。⑴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出相關句子,看看你讀懂了什麼?⑶我想,作爲名滿天下的音樂家,伯牙的琴聲裏不單隻有高山流水,除了這些以外,他的琴聲裏還可能會有哪些景色?【教學重點、難點】1、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2、體會伯牙爲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生字全解】生字、新詞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注意區分“峨”與“餓”;“若”與“苦”。【詞語全解】1、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2、伯牙絕弦:絕,斷絕。伯牙因爲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彈琴。比喻知己喪亡後,棄絕某種專長愛好,表示悼念。  【句段解析】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2、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3、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  自讀課文,完成前置性學習要求。

(1)看大屏幕,認讀生字詞

(2)小組檢查課文朗讀情況,交流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2、自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瞭解課文大意。

3、從哪裏看出伯牙和鍾子期互爲知音?

4、練習有感情朗讀。

5、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理解“善哉”的意思。

6、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讚歎?讀鍾子期讚歎的語句。

7、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8、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讚歎?(“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你將如何讚歎?

9、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雲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讚歎?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⑷大家想一想,琴技如此之高的伯牙,他的周圍會缺少讚美聲嗎?爲什麼他偏偏視子期爲他的知音?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怎樣?⑸此時的伯牙,他簡直就是欣喜若狂。他曾這樣感嘆到: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 3、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⑴齊讀句子,說說你讀懂了什麼。⑵你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痛楚,請你再讀一讀這句話。組塊四、拓展延伸,推薦作品。    1、伯牙絕弦,他向世人宣告什麼?你想對痛苦、絕望的伯牙說些什麼嗎?安慰他、鼓勵他?2、推薦閱讀: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裏關於伯牙的紀念詩歌。【課文大意】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聽琴。伯牙彈琴時,心裏想到要表現高山,鍾子期聽了,讚歎到:”太好了,我彷彿看見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裏想要表達流水,鍾子期就說:”太好了,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裏想表現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的道出他的心意。鍾子期死後,伯牙覺得世上再難找到聽得懂他琴聲的人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復彈琴【課文賞析】這則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融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和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10、當他一次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琴聲中,彈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時,你想,他渴望得到什麼?周圍的人會怎麼稱讚呢?11.這些讚美之聲聽多了也不過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還渴望什麼?當聽到子期對自己心意的領會,他的心裏會想些什麼呢?或會對子期說些什麼呢?12.從那以後,伯牙、子期形影不離,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他們共同交流着對音樂的理解。再讀課文1──4句,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課堂練習1、   看拼音寫漢字wēi   é    tǎng   ruò      (        )  (      ) 2、根據課文填空:不伯牙善鼓琴,(              )。伯牙鼓琴,(            ),鍾子期曰:“善哉,(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       ),(          ),終身不復鼓。

板書設計伯牙絕弦知音難覓

課後反思教學中,老師從學生的傳說中引入課文,講到課文是這個傳說的歷史記載,只有五句話,77個字,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中對“知音”內涵的揭示上,學生也理解得到位。所以,一堂精彩的課,老師的精心準備,老師與文本的充分對話,老師對文本的獨到理解是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

《伯牙絕弦》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敘述了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與子期生爲知己,後因子期病死,伯牙摔琴斷絃,從此再不彈琴。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它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爲流傳的魅力所在。

【學情分析】

學習本文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習本文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要注意停頓恰當。學生讀通順後根據註釋、插圖並聯繫上下文,能瞭解文句大意,老師重點指導朗讀、背誦課文,在讀中感受朋友間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

【設計理念】

教材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爲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爲依據的。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藉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徵,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爲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採用情景引領,以讀爲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澱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憑藉註釋讀通、讀懂內容,理解詞句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教學難點:感受俞伯牙和鍾子期而之間的感情。

【教學準備】

1、古箏曲《高山流水》。

2、課件製作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楊氏之子》,還記得嗎?誰來起頭,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師:你的記憶力真好,相信這一課已經給你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像《楊氏之子》這樣的文言文,我們已經接觸過了,文言文是我們中國文學的瑰寶,更是我們民族所獨有的,它不僅語言精練,而且寓意深遠,是值得我們同學深入理解和研究的。那麼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文言文。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伯牙絕弦》,這是一個千古傳頌的故事。

2、板書課題,指導“弦”的讀音和寫法。“琴絃”的弦右半邊讀“玄”,加了“弓”字旁就讀“弦”了。指名讀課題。讀準“弦”。(強調“弦”讀xīán,不能讀xuán。)

3、現在,我們就跨越時空,來到春秋時代,來傾聽這個美麗的傳說。

二、整體讀文,讀準字音,注意停頓正確

1、明確自學要求:自由讀,大聲讀,讀準字音,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教師範讀,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教師帶讀,注意引導學生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尤其注意朗讀難點:“伯牙/謂/世/再無知音”的正確停頓。

三、初解絕弦

質疑:讀了課題“絕弦”是什麼意思?(絕:斷絕。絕弦:不再彈琴。)爲什麼絕弦?這裏的“絕弦”意味着什麼?(終身不再彈琴,向世人宣告了徹底地放棄彈琴。)

四、再解絕弦

1、文章讀了這麼多遍,你能把伯牙和子期的關係用文中的一個詞概括出來嗎?(板書:伯牙子期知音)

師:什麼是知音?

生:知音就是相互瞭解、理解得很深的朋友。

師:從哪裏看出二人是知音?

生: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板書:善鼓琴善聽)

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第一句中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善”擅長)

第二句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善哉”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好啊)

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樣說?

(真棒啊!了不起啊!真厲害!……)

師:由此看出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同樣的字在不同語言環境中,它的意思不一樣,這叫一詞多義。我們在學習文言文中要結合上下文和具體語言環境來理解。

2、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1)引導理解知己: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念:想。之:伯牙所想(板書:所念必得之)

(2)課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聯繫上文,伯牙“念”了什麼?(高山,流水)這就是善鼓琴的伯牙。伯牙想到高山,如果你是鍾子期,你會讚歎道:“峨峨若泰山!”伯牙想到流水,如果你是鍾子期,你會讚歎道:“洋洋若江河!”這就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指導讀好句子。指名讀,指導感受“峨峨泰山”和“洋洋江河”;指名讀,指導感受子期對伯牙的由衷讚歎;指名讀,指導感受知音之樂。

(4)想象說話

善聽的子期不僅僅從伯牙的音律中聽出高山流水,還聽出了伯牙像山一樣的志向,像海一樣的胸懷。如果你是子期,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例:綿綿春雨

引導學生積累詞語:滾滾波濤淙淙流水隆隆雷聲茵茵綠草皎皎明月竹葉蕭蕭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皚皚白雪)

你會怎樣讚歎?出示課件讓學生同桌練說,再推薦代表表演。

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鍾子期曰:“善哉,兮若!”志在,鍾子期曰:“善哉,兮若!”

小結:好一個善彈琴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鐘子期。這就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清風……鍾子期必得之,他們心靈相通,這就是真正的知音。(板書:知音)

3、質疑:如此善鼓琴的伯牙,在楚國會缺少讚美嗎?想象:周圍的人會怎樣讚美他?(預設:琴藝高超、琴技爐火純青等)。這些讚美者中有真正理解伯牙和他的音樂的嗎?

(1)出示資料: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伯牙彈了他的成名作《水仙操》,把琴曲所描繪的紅日、雲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淋漓盡致。楚王聽了後連連搖頭說:“彈得太嘈雜了,換首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曲《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早已喝得酩酊大醉。

(2)想一想他此時此刻的心情怎樣?(生:無奈、失望、難過、寂寞)

(3)伯牙渴望什麼?他一定在心裏無數次地發出呼喚,他呼喚什麼?

(生:他心裏一定在呼喚誰能真正懂得我的音樂,誰是我真正的知音呢?)

(4)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得鍾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一定會對子期說什麼?

(生:高興、欣喜若狂……他會對子期說“知我者子期也”……)

(5)他們相遇相知,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們僅僅是音樂的知音嗎?更是什麼?

(生:心靈知音、心心相通、用心靈交流。)

4、師:知音歡聚,其樂融融。再讀課文2-4句,感知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五、情感導讀,感悟失知音之痛

1、可惜,快樂的日子多麼短暫,據記載,這次相遇,伯牙、子期灑淚惜別,相約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會。夏去秋來,當伯牙趕到楚國,萬萬沒想到子期因病去世。(出示句子深情朗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板書:子期死)

2、此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再也沒有人能像鍾子期一樣讚歎:“(生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時,再也沒有人能像鍾子期一樣讚歎:“(生讀)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又回到那無人理解的日子中,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板書:絕弦)

六、創設情境,感悟失知音之痛

1、小練筆:假如你是伯牙,站在知音的墓前,面對一塊冰冷的墓碑、一抔無情的黃土,你有什麼話想說?請把它寫下來。(子期,你爲什麼離我而去?你死了,我再也沒有知音了……)

3、此時,如果你就是伯牙,滿懷希望而來,卻聞此噩耗,你又是什麼心情?(生:悲痛欲絕、痛不欲生、傷心、無奈、悲痛……)

4、子期一死,伯牙又回到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生活中去了,他完全陷入一種絕望,於是用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對子期的思念,讓我們感受到知音難覓,友情可貴。

七、積累古文,嘗試背誦

1、伴着伯牙的《高山流水》,想象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再把課文讀一遍,把你的感受讀進去。(播放高山流水。)

2、嘗試背誦。

3、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在中華文化中有很多交朋結友的名言佳句。

課件出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君子之交淡如水。

士爲知己者死。

……

【作業設計】

1.熟練背誦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板書設計】

25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所念絕弦

知音

鍾子期善聽必得之死

《伯牙絕弦》教案 篇五

伯牙絕弦

教學目標

1、

2、

3、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音樂的魅力。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和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同學們,今天你們能夠坐在這裏展示才華,我想你們班的素質一定非同凡響,老師先爲你們做個小測試,看看你們當中的誰將來有可能成爲文學家。我們知道中國的語言文字最有情味,從文字中,我們能讀出顏色、聲音、畫面、情節,甚至能讀出味道來。我給你一個詞,你能讀出什麼呢?請注意看——“徐徐清風”(你展現的畫面真迷人,讓我們感到了清風的柔美。你將來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學家,)“皎皎明月”(你的確讓我們看到了白玉盤似的明月。)(你能通過想象,讀出文字中的情節,你很有創作的天賦。)——“裊裊炊煙”(繼續努力,你有望成爲文學家)(你和文學家有緣,透過你的語言,我們看到了農居生活的閒適,作吸氣狀,我還聞到了噴香的米飯味兒。)“鳥語花香”(你不但讀出了一幅羣鳥齊鳴、百花吐豔的畫面,還帶領我們走進了花的海洋,聞到了花的芬芳。你將來肯定能成爲文學家,)“高山流水”(你很有文學家的潛質,你真棒,你讀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圖,靜態的大山、動態的河流相映成趣。)不過,當老師看到“高山流水”這個詞時,我讀出來的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動人故事——《伯牙絕弦》,因爲高山流水覓知音就是講的伯牙絕弦的故事。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己把課文讀兩遍,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第一次讀感覺如何?

生:這些詞語讀起來不順口;

生:難讀……

2、師:短短的五句話但不好讀,不好懂,(我們先來看看生字,開火車讀字組詞。生字認識了,再把課文讀一遍。)讀不好沒關係,跟老師一句一句讀。可以看大屏幕上,老師是怎麼停頓的,(師讀生跟讀,)同學們也畫出停頓符號,自己再讀讀吧,

3、(指生讀)誰能第一個讀給大家聽,(生讀)真是讓我歎爲觀止,第一次讀就這麼正確通順。(一生讀停頓讀得好)了不起,第一讀正確不算,還讀出古文的味道來。同學們,我們也來讀讀,除了讀正確,我們也要讀出古文的韻味來(生齊讀)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預設: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那“伯牙絕弦”的意思就是?

解決措施:讓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最後由老師給出正確。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預設: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解決措施:以小組進行討論,然後老師姐和同學們的回答做最後總結。

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生談讀懂的地方。(提醒學生不要重複別人的話,認真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品質。)引導學生說說每句的意思。

3.師:同學們的自學能力很強,但是學習文言文,很重要的一點是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你發現這個字了嗎?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4次。)

意思一樣嗎?

預設: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喜歡,善於。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

解決措施:同上。

預設答案::啊!好啊!

(一)細品文本。

1、請看“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何以見得?

2、生找有關句子,師出示句子,生理解。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自由說)(想像力真豐富。)我看到了一座高山。我看到了巍峨的山峯。(你真會用詞)我看到了雄偉的泰山(在你的描述下,我也看到了,謝謝你!)……這麼多的畫面,古人僅用一個峨字就表現出來了。看來古人講話真是簡約而不簡單呀。用你們的朗讀表現泰山的巍峨吧!師引讀這句。

細心學生髮現另外一個語氣詞了嗎?(兮,請生讀)爲什麼一個句子連用兩個語氣詞?生:因爲鍾子期強烈感受到伯牙琴聲中泰山的巍峨。是呀,如此動聽的琴聲,子期就這樣讚歎。生讀。

同學們在字裏行間中體會到了子期的善聽?那麼,這個句子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嗎?(出示第二個句子: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師:你的江河讀的特別突出,能說說原因嗎?生:江河跟上面泰山一樣,也是讚美。(生再讀)

師:聽出了江河的浩蕩之情。(抽生)你那洋洋兮也讀的特別好,能說說原因嗎?生:江河都是很長呢。志在流水是伯牙心裏想着,鍾子期把他聽出來了。(生再讀)

師:聽的出你是在真心誠意地讚美伯牙,還有誰來讚美伯牙?指生讀。

那同學們想想伯牙只是在用琴聲表現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寬廣嗎?(指名答)想想人寫詩爲了什麼?

師:古人也常以琴言志,將自己的心聲、志向融入琴聲中。他表現高山就是訴說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遠大,表現江河就是說自己擁有江河般的胸懷。伯牙是在用琴聲表達自己浩浩然的鴻鵠之志和坦蕩蕩的君子情懷。明白了這些,你們再來讀讀這兩句話吧。

4、師:既然伯牙是個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同學們想一想,還會表現什麼呢?生:猜想。(你想像的真美呀!)現在你們就是子期,也來寫上幾句,贊贊伯牙吧!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好極了)

5、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好皎潔的月色呀!)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善哉,依依兮若楊柳!(是那麼的柔美)當伯牙鼓琴志在芳草------善哉,萋萋乎若芳草!小結:好一個善鼓琴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是呀,高山也罷,流水也罷,悲傷也罷,開懷也罷,真所謂,

伯牙所念——生:鍾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板書:知音

6、師:其實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他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生答)

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吧: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雲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首優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首《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氣憤又傷心,在這所謂的上流社會裏,藝術竟然遭到如此的踐踏。他心中產生了疑問——天底下究竟有沒有知音?是呀,雖然聽者無數,但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可以想象,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沒有人能向子期那樣贊曰——

當他鼓琴志在流水時,沒人贊曰——

所以他一個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寂寞和孤獨,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鍾子期,卻能聽懂他的琴聲。

伯牙苦苦尋覓的知音找到了,此時他的心情如何?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他最想對子期說什麼?(引導學生說文言文。)知我者,子期也。

師:是啊,知音相遇,是心靈的交融,讓我們讀課文的前4句,感受他們久逢知音的快樂與激動吧。學生齊讀前四句。

7、過渡:同學們的朗讀讓我看到了這就是真正的知音。可是世事難料,第二年春天,當伯牙帶着這份歡樂與激動再與子期相約時,得到的卻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出示,指名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生理解句子。你讀懂了什麼?

8、預設:子期死了,這對伯牙來說意味着什麼?

解決措施:通過對這篇文言文的學習,是同學們對伯牙和子期之間的友誼有了較深的理解,再讓同學們通過閱讀交流並討論的方式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最後由老師做補充說明。預設答案:意味着他的音樂再也無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無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獨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這種痛苦,所以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出示句子: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五、課外拓展

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曲動人的樂曲又彈給何人聽?於是伯牙就扯斷琴絃,把琴箱摔向祭臺,吟誦着爲子期寫的輓歌(幻燈出示,伴着音樂師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師:他用這種“爲知己者死”的方式悼念知音,讓我們帶着伯牙深深地傷痛和悲愴讀最後一句。(指導學生讀出悲痛、悲愴的氣概。)

六、背誦課文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篇六

一、教材說明:六年級第十一冊 P137頁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六年級上冊第八組教材的第一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爲專題來組合課文的。《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教學難點在於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三、學生特點:

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已初步掌握了通過多讀、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於培養學生藉助註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至於課文所包含的人文內涵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強行灌輸。

四、教學目標:

1.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五、教學理念: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寶貴遺產,在現行的教材中安排文言文的教學任務,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讓學生吸收祖國語言文化的珍貴遺產,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要求。這些文言文雖然只是浩瀚文學海洋中的點滴,但卻是國小生認識、吸收我國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引導國小生學習文言文,教師應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以讀爲本,讓學生讀、悟,讀懂意思,讀出韻味,讀出語感。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感受古文形式美。

1、欣賞“伯牙鼓琴圖”,揭示課題。

2、課件出示豎排全文,感受古文形式美。

二、初讀課文,感受古文音樂美。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

2、檢查朗讀情況,指導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重點指導難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教師範讀,學生再次練讀,指名讀。

三、解文悟情,感受古文意境美。

(一)理解大意。

1、解題,相機總結學習方法:聯繫資料、藉助註釋以及要靈活變通地理解古文。

2、文中有哪些文言詞是你在以往的古詩文學習中已經理解了的?

3、還不懂的地方怎麼辦?

(1)學生交流學習方法。

(2)自瀆課文,試着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然後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容。

(3)全班彙報交流,相機指導理解重點詞句。

在理解“哉”字時,引導學生用上“哉”字表述太高興了(樂哉、喜哉、快哉)和太悲痛了(悲哉、哀哉、痛哉),爲後面的教學作鋪墊。

(4)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二)感悟深情。

1、得遇知音之喜。

從哪兒可以讀出他們是知音?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的想法、心聲,你的朋友都能懂得,這是古今多少人嚮往的美好境界啊!這樣的朋友就叫做——知音。讓我們走近這對千古知音:焚一爐香,伯牙席地坐於瑤琴之前,子期凝望着遠方,思潮起伏。同學們,現在你就是那善聽的子期,讓我們用心來聆聽這動聽的琴聲吧! (播放音樂)

伯牙的琴聲幽然響起,他的思緒隨琴聲飛向了那峨峨的高山之顛,子期,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伯牙的手指熟練地撥弄着琴絃,洋洋的流水彷彿從他的指間流淌而出,子期,此時你好像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在指導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美哉、妙哉、壯哉……巍巍兮、浩浩兮、滔滔兮……)

伯牙得遇子期這位知音,他內心會發出怎樣的感慨?(板書:知音得遇,喜哉)

2、痛失知音之悲。

現實常常是那樣殘酷,子期先伯牙而去了。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再也沒有人會說——志在流水時,也再沒有人會說——(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子期已歸,伯牙來到墓前,以琴聲悼念子期。秋風瑟瑟,萬木蕭蕭,更增添了伯牙心中的哀傷。明代小說家馮夢龍這樣寫道:

(伯牙)盤膝坐於墳前,揮淚兩行,撫琴[撫琴:彈琴]一操[一操:一曲]。那些看者,聞[聞:聽]琴韻鏗鏘[鏗鏘:形容樂器聲音響亮節奏分明],鼓掌大笑而散。

此情此景,伯牙心裏會是怎樣一番滋味呀?

萬般的滋味化作一句話——(板書:子期已歸,悲哉!)

(播放廣播劇剪輯)反覆感情引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激發學生情感。

四、回味誦讀。

隨着那一聲“破琴絕弦”的砰然巨響,伯牙的琴聲消逝了,只有這段友誼的絕唱千古流傳,讓我們把這動人的故事永遠銘記在心。

八、教學反思:

1.以讀爲本,在逐層深入的讀中,引導學生逐步感受古文的形式美、音韻美、意境美。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帶領學生投入到了那美妙的意境之中,感受到了古文獨有的韻味,領略到了古文那博大深厚的內涵。

2.以文言教文言,課堂處處飄溢着濃厚的古文化氣息。老師的導語、評價語充滿古韻與詩情畫意,這樣的語言不知不覺地感染着學生,學生的語言也富有詩意起來。

3.合理運用課外資源。無論是音樂、繪畫、廣播劇,還是拓展閱讀的課外文本,都極爲有效地縮短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完全忘我的境界,從而更加深入地走進語言文字,感悟其中深情。

《伯牙絕弦》教案 篇七

課文導入:

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大家手中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本站,今天第二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生1:讀課文。師評: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就讀得這麼好,把掌聲送給她。誰還想讀?

生2:讀課文。

師評:真好,我最喜歡她讀的三個地方。第一個地方是“峨峨……”,第二個“必得之”第三個是“終身不復鼓”掌聲送給她。一起再讀課文,注意感受節奏。

生:一起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師:我們放慢節奏再讀一遍。

生:再讀課文。

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

生: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師:真會讀書。能夠說出字表達的意思。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生: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麼?

生;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後交流。

生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鍾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生: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

生1:啊!生2: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麼?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生1:真棒啊!生2:了不起!生3: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裏的“善哉”表示讚歎。其他同學讀懂了什麼?

生1: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着高山,琴聲裏就會出現高山……

師:這位同學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對你說“善哉”。

生2: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麼,就彈出什麼。

生3: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師:你們又從哪裏看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生:伯牙善鼓,鍾子期善聽。

師:假如現在你是子期,聽着伯牙的琴聲,你彷彿聽到了什麼?你怎麼讚歎?

生自由發表意見。

師:我們的課外資料裏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裏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

生1:還會有鳥語花香。生2:春天百花盛開。生3:冬天白雪皚皚。……

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就是——

生答:知音。

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讚美嗎?爲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爲知音?

生:因爲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師:那麼,別人對他的讚美是什麼樣的?

生:表面的。膚淺的。

師: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讚美嗎?

(學生自由說)

師:這樣的讚美有沒有價值?

生:鍾子期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白。

師;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峨哦兮若泰山。

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乎若江河。

師: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讚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

生1:失望。生2:寂寞。生3:憂慮。生4:渴望。……

說;他在心裏一定會忍不住發出呼喚。我的知音——

生:你在哪裏?

師:後來,終於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

:生1:快樂。生2:激動。:生3:充滿希望。生4:欣慰。……

教師簡介資料。

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生:我認爲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

師;是啊,是人生的知音。

生;他們還是生命的知音。

師:是啊,他們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

:生:應該是快樂的,幸福的。

師;真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知音,真是太少了,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

生:齊讀課文前4句。個別朗讀。

師:這位同學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不幸的是,子期得病而死,伯牙——

生齊讀課文最後一句。“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伯牙爲什麼認爲子期是最後的知音?

生1:因爲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

生2:因爲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

……

師:是啊,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沒有人贊他——

生齊讀句子:善哉,峨哦兮若泰山。

師:志在流水,再也沒有人贊他——生齊讀: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師:他在斷絕琴的時候,也斷絕了什麼?

生1:斷了他的前程。生2:斷了他的心絃。生3:斷了他的希望。……

師:伯牙在斷了琴絃,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

生再讀最後一句。

師:有記載,子期死後,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生再一次朗讀全文。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他、讚美他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

學生動筆寫感受。交流:

生1:伯牙,我同情你,你一定很寂寞,振作起來,你一定能找到新的知音。

生2;俗話說得好,不要把內心的大門永遠關閉,你不要再傷心了。……

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於結果,而在於追求。願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

生齊讀課文。

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後人還根據這個故編寫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

播放《高山流水》音樂,全班學生再次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