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信息化調研報告多篇

信息化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信息化調研報告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分別佔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的76%和69%,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仍將是以煤爲主的能源結構。黨的xx大報告指出要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信息化已經成爲我國一個重要的發展戰略。

一、煤炭企業信息化概念與內涵

1.煤炭企業信息化概念

目前關於企業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對於煤炭企業信息化的概念還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據相關學者對煤炭企業信息化的理解,總結出煤炭企業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業信息化是將煤炭企業的產品開發、生產、成本、庫存、銷售、運輸、財務、事務處理、現金流動、客戶交互、人力資源等各個業務過程數化,通過各種網絡化信息系統加工生成企業所需的各項信息資源並提供給各層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夠及時掌握業務中的一切信息,從而做出有利於生產要素組合優化的決策;使企業資源更加合理配置,從而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煤炭企業信息化是指煤炭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研究開發、市場銷售等方面應用信息技術,建設應用系統和網絡,通過對信息和知識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調整或重構企業組織和業務模式,服務企業發展目標,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過程。煤炭企業信息化是煤炭企業根據煤炭企業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應用信息技術,有效開發信息資源,充分調動人力資源,運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模式和業務流程,並應用到企業生產、管理、安全的各個環節,從而提高煤炭企業的決策力、安全生產能力、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一個系統工程。

2、煤炭企業信息化的內涵

煤炭企業的實際情況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據煤炭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信息化發展規劃,有選擇、有步驟的實施信息化。煤炭企業是信息化的主體。煤炭企業要至始至終把握實施信息化的主動權。煤炭企業的管理方法、組織模式和業務流程是煤炭企業信息化的基礎。應用信息技術和開發信息資源是煤炭企業信息化手段。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是企業信息化的物質和資源基礎。調動人力資源是煤炭企業信息化的關鍵。必須重視開發利用人力資源,尤其是開發信息化人力資源。提高煤炭企業的決策力、競爭力、安全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是煤炭企業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業信息化是一個涉及到組織結構調整、企業流程重組、管理方法創新等貫穿企業的生產、安全、管理、等各個環節的系統工程。

由此可見,要根據煤炭企業信息化的前提,明確煤炭企業信息化的主體,瞭解煤炭企業信息化的基礎,應用煤炭企業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業信息化的關鍵,爲實現煤炭企業信息化的目的來實施企業信息化這一系統工程。煤炭企業信息化沒有固定的標準和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目標,煤炭企業信息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斷變化和持續發展纔是煤炭企業信息化的真正內涵。

二、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隨着信息化的不斷深入,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產生了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從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

1.煤炭企業外部環境現狀

(1)政府和管理部門支持力度不夠

煤炭企業信息化的推進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和引導。目前,我國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但總的來說支持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國家對煤炭企業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夠,在財政、稅收、信貸、人才等方面沒能提供太多的優惠政策;二是國家對煤炭企業信息化的政策引導不夠,國家爲推進煤炭企業信息化而頒佈的專門政策、法規比較少,且涉及範圍比較小;三是國家對一些促進煤炭企業信息化的示範工程的組織實施力度不夠。這些都嚴重製約着我國煤炭企業信息化有效、順利實現。

(2)信息化公共支撐環境發展落後

信息化公共支撐環境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礎設施、信息化法律、法規建設和信息化的諮詢、評價及監督機構。信息化基礎設施包括計算機技術、通信和網絡技術及自動化控制技術、遙感技術和智能技術等,如果信息化基礎設施沒有建立並發展起來,就缺乏煤炭企業實現信息化的基礎。我國在針對信息技術本身及煤炭行業具體實施信息化尤其是安全信息化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健全。信息化的諮詢及監督機構發展緩慢,煤炭企業實施信息化的過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這就需要煤炭企業諮詢相關的中介服務機構,再結合煤炭企業自身來實施信息化。而目前我國還很缺乏這種信息化諮詢機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煤炭企業信息化的實施。另外,我國也缺乏對煤炭企業信息化效果的評價和監管機構,沒有形成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諮詢一監督-評價”機制。

(3)外部信息技術供應商開發能力有限

企業信息化建設日益依賴外部信息技術供應商,煤炭企業也不例外。一方面由於外部信息技術供應商自身的研發能力有限,難以滿足煤炭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另一方面由於我國信息產業發展時間較短,經驗積累不夠,有的外部供應商一味強調標準軟件的通用性,不考慮煤炭企業的特點,很難開發出適合煤炭企業信息化的產品,而且也缺乏售後服務意識,不能保證煤炭企業信息化工作的開展。

2.煤炭企業內部環境現狀

(1)煤炭企業的特殊環境問題

首先是煤炭企業生產環境和條件特殊,我國煤炭生產主要是井下作業,而井下開採條件複雜多變,容易受自然條件的限制。井下瓦斯爆炸及煤塵爆炸等都是礦井生產中面臨的主要安全問題。煤礦井下的潮溼環境,會對電氣設備、數據採集設備等產生腐蝕性影響,這對各種設備的隔潮性、絕緣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煤炭生產運用大機器體系,技術裝備複雜,煤炭生產所採用的成套鑽探、採掘、提升、運輸、通風、供排水、供電、選煤等設備,種類之多和技術複雜程度都是其它生產企業少有的,這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帶來難度6。再次煤炭企業對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煤炭企業生產過程具有事故較多、風險較大的特點,在其生產過程中,通風、排水、供電等任何環節發生故障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這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出了新的挑戰。

(2)觀念和人才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煤炭企業的領導者尤其是“一把手”對信息化的觀念和意識直接影響煤炭企業信息化的實施。目前,不少煤炭企業領導的信息意識不強,觀念陳舊,認爲購置計算機、能聯網、上mis、erp等軟件系統、建立一個企業網站就實現了信息化。這些觀念都是由於對信息化認識不深刻造成的。另一方面煤炭企業中層領導和基層人員對信息化的理解也影響到煤炭企業信息化的實施。很多中層領導和基層人員消極對待信息化,一些中層管理人員害怕信息化引起新權利分配、爲了保護本部門的利益等原因,對煤炭企業信息化採取消極的態度。一些基層人員只是被動的接受和參與一些工作,認爲煤炭企業信息化影響了他們已經熟悉的舊的工作方式,對採用新的技術抱一種懷疑的態度,不肯接受新的事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煤炭企業信息化的實施。

煤炭企業缺乏相應的人才特別是複合型的信息化人才。首先,煤炭企業員工平均知識素質低。由於煤炭行業的條件艱苦,使得煤炭企業引進信息技術人才有一定的難度。另外,近幾年一些煤炭企業由於效益不好,人才激勵政策不到位,信息化人才流失嚴重。其次,煤炭企業對員工的教育培訓不足。既要針對不同層次的人採用不同的培訓內容和方式,又要重視對信息化戰略意識的培養,不能只重視技術和技能的培訓,而忽略對管理、業務及信息化理論的教育。煤炭企業對員工教育培訓不足也制約着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進行。

(3)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問題

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技術方面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煤炭企業重視硬件投入,輕視軟件開發。經調查發現,近幾年來煤炭企業的信息化投入大多集中在硬件設備上,煤炭行業在硬件上的投入佔總體投入的67%,而軟件的投入僅佔21.2%,在服務上的投入也只有11.8%。其次,煤炭企業信息化缺乏統一規範和標準。煤炭企業應參照現行的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並結合煤炭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統一規範和標準,避免產生“信息孤島”,不利於系統集成和資源共享。再次,煤炭企業缺乏研究開發能力。引進的信息技術,只有通過消化吸收和與企業管理融合以後,才能取得預期效果,但很多技術並不都是現成的,要獲得實際技術能力,則需要把觸角仲向企業外部,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信息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因此,就需要企業有一定的研究、開發能力,而目前國內煤炭企業在這方面的能力是比較差的。最後,煤炭企業缺乏對信息安全的認識。煤炭企業應該加強對信息安全的理解,採取各種措施來加強信息的內部防範和堵塞漏洞,有效阻止內部信息對外泄露和外界對信息系統的侵害。

管理在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煤炭企業信息化投入不足和投入結構不合理。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遠遠不能滿足煤炭企業信息化發展的要求,並且煤炭企業信息化投入結構不盡合理,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緩了煤炭工業信息化的進程。第二是煤炭企業信息化缺乏合理的規劃。很少有煤炭企業從煤炭企業的總體發展,採用系統和結構化的方法制定規劃,致使信息化工作沒有明確的實施步驟、程序,往往急功近利,爲了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採用實施某一套或幾套子系統,從而導致後期軟件系統的種類繁多、難以兼容。第三是煤炭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落後、組織結構不合理。由於煤炭企業長期處在計劃經濟體制中,煤炭企業的管理體制、模式都比較落後,並且煤炭企業的組織結構是典型的金塔型垂直結構,部門衆多,機構重疊。第四是煤炭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設是建立在與之相適應的先進管理基礎上的,它要求信息處理具有規範性、準確性、及時性、系統性和安全性,隨着集成程度的提高,傳統的管理思維、方法和制度都要做相應的變化。第五煤炭企業忽略對信息資源管理。很多煤炭企業還沒有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基本數據和信息的採集、處理、利用等工作做的不夠,而且對於煤炭企業數據庫的建立還不是很完善,沒有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也不利於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

三、推進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對於改善煤炭企業信息化的外部環境,不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制定適應煤炭行業的相關政策、法規和政策。而且需要外部供應商提高其研發水平,能開發出適合煤炭企業信息化的技術。煤炭企業的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要轉變觀念,加強信息化知識的學習,增強信息化意識。煤炭企業的中層管理者及基層工作者要積極接受新的技術,配合信息化工作的開展。要加強對信息化人才尤其是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制定一些激勵措施,避免信息化人才的流失,更要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培訓。要對信息化建設投入更多的資金,優化投資結構,制定煤炭企業信息化所需的統一的規範和標準,建立適合煤炭企業信息化發展的管理體制及組織結構,要根據煤炭企業的實際情況規劃煤炭企業信息化的發展,也要加強對信息資源的利用。

煤炭企業信息化的建設不僅會有效降低煤炭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煤炭企業的決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推進企業進行業務流程重構和組織結構優化,提高煤炭企業的安全生產能力,促進企業的管理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等。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將會給煤炭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關於**等五個子公司企業信息化發展的調研報告

x月x日至x月x日,我對太行、晉城、運城、二公司、平陽五家子公司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和發展進行了調研,通過下去了解情況,掌握了不少資料,發現了一些問題,總的感覺是:企業信息化的建設在某個子公司、某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就總體而言,企業信息化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仍需繼續努力。

一、現 狀

首先應該肯定的是:信息化建設在實施的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

1、由於辦公的需要,五家子公司、各部門及公司領導都配備了電腦,廣大員工對於電腦的簡單操作及應用能夠熟練掌握,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物質基礎已基本具備。

2、網絡建設方面,太行、運城、平陽三家子公司均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網,通過網絡傳輸文件;二公司正在積極籌備,預計年內完成;晉城因辦公地點在近年內需搬遷沒有佈線的打算。太行、運城通過adsl將局域網接入internet網,實現局域網內用戶方便的瀏覽網頁、收發郵件,降低了整體運行費用,網絡應用開始起步。

3、網絡宣傳方面,晉城的網站建設發展早,有專人負責網頁的製作以及網站的維護,是五家子公司中最規範的。晉城董事長賈金龍親自主抓這項工作,要將晉城的網站建成一流的網站。其他公司則目前還沒有建立站點宣傳自己的打算。

4、從信息化需求來看,二公司的財務管理要求實現數據的快捷、安全的傳輸,通過採用網絡版的數據軟件,下屬單位的數據在網絡內快捷傳輸,擺脫了月月做報表的苦惱,推動了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運城也有這樣的打算。可以說,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推進了企業信息化的發展。

但從總的情況來看,信息化水平還很低,企業信息化實質上是將企業的業務過程數化,通過爲各層次管理者提供信息資源,使企業資源合理配置,以使企業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求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企業信息化建設說到底是管理的信息化,建網絡、建網站只是在形式上進行了信息化改革,屬於信息化建設的起步階段,如果不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企業就不能從中取得經濟效益,信息化建設就會變成企業資源的極大浪費。

二、問題

信息化建設處於起步階段,制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人才缺乏。管理人員技術水平低是制約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首要問題。

網絡管理員對企業信息化技術瞭解較多的,網絡應用較好,對此技術瞭解較少的,網絡應用則不盡如人意。例如運城路橋,網絡內病毒氾濫,嚴重的甚至使機器癱瘓,網絡成了病毒的高速快車,以前只在一兩個機子存在的病毒可以藉助網絡在短時間內感染其他,爲病毒的查殺帶來困難,不僅不能提高辦公效率,而且爲正常的辦公帶來負作用。

網絡管理員缺乏,導致網絡只建不養,建好驗收後沒有問題就不再過問。從建城網絡的子公司來看網絡內沒有有效的軟件支持,內部運行軟件各自爲政,缺乏有效溝通,以致在某些員工中產生了局域網沒有用、信息化沒有用的想法。

其次,某些企業一把手對於企業信息化很感興趣,但無法清楚瞭解信息化能爲企業帶來多大效益。同時,因爲其他企業沒有專業的信息化建設人員,走了一些彎路,導致企業信息化失敗的教訓也是使一把手不敢大力發展企業信息化的原因之一。

企業信息化建設缺乏專門人才,領導不重視,資金落實自然無從談起。沒有資金保障,信息化建設也就是一紙空文了。

三、經驗

1、搞好信息化建設,一把手是關鍵。晉城的網站爲什麼可以搞好,一把手的推動作用是其中的主導力量。

2、信息化建設,人才是基礎。這是從一些子公司目前網絡運行失敗得出來的教訓。我們必須重視人才、花大力氣培養人才,沒有適合的人才,企業信息化建設必然要走彎路。

解決辦法:

1、接收學習計算機技術的學生或從社會公開招聘一批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充實到一線。

2、播出固定培訓經費,對全員進行培訓,特別是一線操作人員要輪訓一遍。

3、加強領導對信息化技術的瞭解和學習,做到與時俱進。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以工業化帶動信息化、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的方針,從集團來看,財務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推動着企業信息化的發展,但整個集團因爲缺少人才,一把手不瞭解信息化的作用、目的,自然不會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導致信息化建設發展緩慢。我們只有本着與時俱進的態度,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通過信息化建設,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把企業做大做強。

法院信息化建設調研報告

爲進一步提高審判管理水平、加快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設步伐,應北京市海淀區法院等單位的邀請,經院黨組研究決定,並報州委領導同意,月日-月日,我率州中院名中層以上負責人前往北京參觀考察北京市海淀區法院、北京市高級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和審判管理工作情況。考察時間雖短,但增進了友誼,開闊了視野,更新了觀念,啓發了思路,增強了信心

,確實受益非淺,收穫頗豐。考察團通過看、聽、記、思,深深感到海淀區法院等單位有許多好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法院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海淀區法院黨組一班人帶領廣大法官恪盡職守,服務大局,嚴格按照“三個領先”(指標領先、影響力領先、核心競爭力領先)、“四個一流”(抓一流黨建,帶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建一流法院)的要求,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培養出宋魚水、尚秀雲等一批傑出的優秀法官。透過這些成績,方方面面無不包含着信息化建設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一)審判管理網絡化、智能化,確保了公正高效

、辦案管理實現網絡化。海淀區法院、北京高院運用清華紫光開發的《法院信息管理系統》軟件,所有審判、執行案件從立案到歸檔全部實行網絡化管理,實現網上立案、辦案、歸檔、查詢,增強了審判活動的公開性、有序性和規範性。案件訴訟來法院後,立案庭按要求錄入立案信息,快速完成立案工作。基層人民法庭立案也是通過網上進行,方便了羣衆訴訟。立案後,微機自動分案,避免當事人“選法官”,杜絕關係案等現象的發生。案件在審理過程中,各類案件通過計算機進行審判流程管理,立案、分案、文書製作、統計分析等工作都在網上完成。審委會討論案件的“審理報告”在會前以電子文本形式在網上傳遞,實現案件網上流轉。案件審結後,將辦結的訴訟案件基本信息和法律文書輸入到計算機系統,形成電子檔案,增強了檔案的檢索利用。

、質量、效率管理實現智能化。海淀區法院、北京高院院領導運用“領導決策輔助分析系統”對各類案件進行統計分析,利用網絡信息加強對審判工作的監督管理,設置立案、分案、排期開庭、結案以及歸檔五個節點對案件進行全程動態跟蹤,全面準確掌握審判工作基本情況。審判監督庭根據分工每月在網上隨機抽查一部分案件,進行嚴格的評查,評議內容從程序、事實、法律適用、訴訟收費、裁判結果和社會效果預測六大方面細化爲多個小項,評議時依照評議細則逐項進行,評查結果每月在網上通報排位。在司法效率方面,實行《審(執)結案期限提醒、警示制度》,規定刑事、行政、執行案件必須在法定的期限辦結,將民事案件普通程序審理期限由法定的個月縮短爲日、簡易程序審理期限由法定的個月縮短爲日。《法院信息管理系統》根據權限對各類案件審限逐件自動提醒,並由立案庭專人負責在網上對審、執案件跟蹤檢查,每天對民事、行政案件審理期限屆滿前日、執行案件執行期限屆滿前日的未結案件進行提醒;對民事、行政案件審理期限屆滿前日、執行案件執行期限屆滿前日、刑事案件普通程序審理期限屆滿前日、刑事案件簡易程序審理期限屆滿前日的未結案件進行警示,書面通知承辦人,在局域網上公佈,每月通報,杜絕了超審限和超期羈押案件。去年,該院沒有出現一件超審限和超期羈押案件的現象。

、信息查詢實現公開化。海淀區法院在一樓大廳安裝了電子顯示屏,用於發佈公告和進行法律宣傳。利用電子觸摸屏建立審判、執行案件公開查詢系統,審判法庭位置查詢系統,方便當事人查詢信息,實現信息查詢電子化,當事人可以隨時瞭解審判情況。設立電子公告系統,每天公告案件開庭審理信息,方便當事人訴訟,提升法院形象。

、法庭審理實現數化。北京市所有法院均建立了數法庭,所有庭審均實行了數監控,實行電腦自動刻錄光盤,並運用法律文書自動生成模塊,庭審完畢,法律文書即可發送到當事人手中。數法庭還實現了上下級法院和最高法院聯網,北京高院的領導隨時可以觀看到轄區法院每個審判庭的庭審情況。

、司法服務實現便民化。海淀區法院以追求效率和便民作爲審判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年月,在全國法院率先成立審判管理辦公室,着力推進審判管理改革。審判管理辦公室對外設立“一站式”的訴訟服務大廳,將收受證據材料、上訴文書、公示催告、訴訟保全等與審判相關的內容集中辦理,解決羣衆找不到法官、跑不起法院的問題;對內將司法鑑定、評估拍賣、文書送達等環節集中管理,解決法官事務性工作過多,不能專心審判的問題。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審判管理辦公室共辦結保全、鑑定、拍賣案件件,收取上訴案卷件,其中移轉上訴案件件,收取證據材料和執行線索份,公示催告和支付令件,引導、接待查詢餘人次等等。通過實際運行,審判管理辦公室在提高審判效率和規範司法行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當事人對這項機制創新表示了由衷地讚揚,認爲:“審判管理機構和當事人服務大廳,設置科學,方便了當事人,提高了效率,也促進了司法透明”。

(二)隊伍管理公開化、透明化,確保了勤政廉潔。

、法官隊伍實現精英化。海淀區法院在上個世紀年代初,就打破了傳統的進人渠道,由原來從部隊轉業幹部和地方招幹中進人轉變爲招收德才兼備的優秀政法大學生。目前,該院共有法官和司法輔助人員人,其中在編

幹警人,聘任制人員人。隊伍中%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士人,博士人,博士後人。年該院新招名審判人員,其中法學碩士名,法學博士後人。

、法官管理實現民主化。北京法院在實現法官精英化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調動法官的積極性,強化了法官自我管理的理念,設立了法官大會和法官委員會,賦予其在法官評價、教育培訓、晉職晉級、選拔任用等方面的知情權、建議權和參與權,通過充分尊重法官自主性的自律手段,逐步探索建立起自我評價、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新型法官管理機制。同時,建立資深法官制,現有資深法官名,其享受的待遇與庭長同等,每名資深法官有專用的審判法庭,配有名助理法官,專司審判之職。

、崗位考覈信息實現公開公平化。在海淀法院制定的《工作人員崗位目標任務考覈辦法》中,他們從工作質量、效率、效果等方面將崗位目標量化,利用計算機信息每月進行考覈評分,公開考評結果,獎優罰劣,接受監督,並將全年考覈結果裝入幹警廉政檔案,作爲幹部培養、提拔和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用數說話,調動了幹警工作積極性。由於北京實行了“陽光工資”制,幹警收入較以往有較大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海淀法院變原來的物質獎勵爲多元化獎勵方式,對錶現突出的獎勵出國、休假、學習、晉級等。

、規範行爲實現監控化。海淀法院院領導和監督部門運用電視監控系統對院機關所有庭審活動進行實時監控,使幹警的庭審作風和工作作風得到有效改善。同時堅持用制度管人、管案、管事,修訂完善審判工作、隊伍建設、後勤管理多項規章制度,彙編成冊在局域網上公開,供幹警學習查閱,政治處、辦公室、監察室、審監庭等職能部門負責落實,納入《紀律作風量化考覈》嚴格獎懲。與此同時,該院進一步加大了監督檢查的力度,開通監督電話,每逢院長接待日所有院領導均到信訪室接待羣衆,隨時聽取當事人對法院工作和案件辦理情況的意見、建議,實現院長與羣衆的“零距離”接觸,暢通監督渠道,加強廉潔自律。

、人事管理實現數化。據考察瞭解,海淀區法院還建立了人事、工資信息管理子系統,及時輸入相關信息,方便查找利用。

(三)司法政務管理自動化、電子化,提高了保障效能。

、辦公辦案實現自動化。海淀區法院、北京高院運用《網絡智能辦公系統》,使各種公文的擬製、審覈、簽發、印製和公文收發、傳閱等環節均通過網絡進行,發文僅僅侷限於對外單位,實現無紙化辦公,改變了傳統公文處理中效率低下的“文件旅行”,提高公文運轉速度。裁判文書輸入打印終端統一印製,當事人上訴再根據需要印製,避免過去每件案件印製大量法律文書造成的浪費。嚴格執行保密工作規定,內、外網計算機嚴格分開,確保網絡運行安全,杜絕發生失、泄密事件。

、安全保衛實現了規範化。海淀區法院在進法院的大門處安裝了安檢門,在辦公區安裝了非接觸式ic卡門禁控制系統,隔離了審判區和辦公區,幹警一律走法官通道,當事人辦事必須經門衛登記後在一樓接待室辦理。在審判庭、接待室、樓內大廳安裝了數監控系統熋扛黽囁氐憔可在網絡上傳輸記錄、查詢,用於安全防範。

、財務管理實現電算化。據海淀區法院的領導介紹,他們建立了財務信息子系統,實現會計電算化,成本覈算科學化。進一步加強了對訴訟費的管理,財務人員通過微機對每件案件收費情況逐一檢查,嚴禁多收或少收,嚴格財經紀律。同時,還建立了物資裝備管理電子系統,固定資產、物資裝備和辦案文書、辦公用品分門別類建立微機臺帳,實行動態管理,隨時掌握家底,既保證工作需要,又確保厲行節約。

、檔案管理實現電子化。通過建立檔案管理子系統,運用科學的《文檔管理系統》軟件,錄入建院以來的所有文書檔案文件目錄,方便檢索查閱。對年以來近萬件訴訟檔案進行電子歸檔,做到訴訟實物檔案與電子檔案同步歸檔,方便利用,實現檔案工作規範化管理。

海淀區法院、北京高院廣泛運用網絡技術,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實現了信息共享。法院審判(執行)案件信息、人事勞資信息、財務物資管理信息、檔案工作信息和法律法規信息、行政公文都被錄入微機轉換爲數形式,形成電子檔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方便多人同時上網查閱。二是嚴格了管理制度。審判流程、審限跟蹤、訴訟收費等工作根據管理權限並按照預先設立的程序進行操作,避免人爲因素干擾。院領導和監督部門通過網絡隨時掌握各類案件審理、執行情況,特別是解決了人民法庭不便管理的問題。三是節約了工作成本。審限跟蹤、統計分析、財務管理、人事工資管理、檔案管理、公文傳遞等工作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管理,節約了大量人力資源。各類文材料、裁判文書以數形式在網上傳遞,文印紙張費用大幅度減少。四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後,信息材料的處理和傳遞速度明顯加快,減少不必要的工作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考察體會和加快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北京法院先進的管理模式、全新的司法理念、公正高效的辦案效率、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研發與應用、硬件設施的投資方式等等,通過此次考察學習無不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無盡的思考。而這些變化無一不是現代科技帶來的產物,詮釋了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這一真理。毋須諱言,我們尚處在不發達的西部地區,財政不可能亦無能力完全負擔我們發展、建設的巨大投入,因此根本不具有發達地區所能給予的財力支持,對此不存在可比性。然而,他們先進的理念、管理方式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鑑,特別是信息革命所產生的巨大效果,進一步堅定了我們搞好信息化建設的決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及省高院、清華紫光等單位的關心幫助,有全州法院幹警的積極參與,我州法院的信息化建設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結合北京的考察經驗,我們要着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信息化建設必須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

從考察看,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是做好法院工作的前提。結合我州法院實際,要切實樹立起“以人爲本,依法治院,從嚴治院,科技強院”的理念。管理模式要從行政化管理爲主向司法化管理爲主轉變煿芾砟諶菀從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管理方式要從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轉變煿芾矸椒ㄒ從他律爲主向自律爲主轉變煿芾硎侄我從傳統型向現代智能化轉變。據悉,最高院即將出臺加快法院信息化建設的決定。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加強法院信息化建設是大勢所趨,是人民法院建設的發展方向;要充分認識到加強信息化建設是確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促進隊伍廉潔的有效手段;要充分認識到過來我們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搶佔了發展先機,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向前發展;要充分認識到上級法院和領導的關懷與期盼。過來,最高法院、省高院、海淀區法院、清華紫光華宇公司等單位對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設給予了諸多關心和支持,爲我州法院的信息化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們只有通過加倍努力,確保整個系統的正常高效運轉,才能不辜負上級法院和領導的期盼和要求。

(二)加強信息化建設必須全員參與

信息化建設不是某個部門、某些人的事,而是涵蓋了我們審判工作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好的一件大事。爲此,一要領導帶頭。只有院領導和庭室負責人付諸於具體行動,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才能帶動廣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自覺參與。二要確保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條件。要擠出經費,給廣大法官購買和配備電腦等必要的辦公設備。三要不斷加強教育培訓。要通過開展培訓,使幹警全面掌握電腦等設備的基本操作規程。四要切實把局域網辦好辦活,增強可讀性和適用性,提高法官參與的熱情和自覺性,形成人人蔘與,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必須健全制度

一是要完善監督機制。要以立案庭爲主體,建立以案件流程管理爲中心的監督機制;以審管辦爲主體,建立以案件質量評查爲中心的監督機制;以紀檢監察爲主體熃立以查處違法審判爲中心的監督機制,以政治部爲主體熃立崗位目標考覈爲中心的監督機制。各司其職,相互協調,相互監督,運轉流暢,使審判工作步入辦案規範化、管理科學化和辦公現代化的軌道。二是要重點建立局域網管理、案件信息錄入等相關配套制度,突出抓好立案和審判管理這兩個環節,充分發揮立案庭、審判管理辦公室和業務部門的職能作用,確保法官公正高效的審理案件。三是要認真抓好制度的檢查落實。要在健全完善有關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抓好制度的貫徹落實,爲信息化建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必須狠抓考覈

首先要對人員進行適當的調整,將書記員分到各個審判業務庭。因書記員比較熟練電腦知識,在信息化建設的初期,書記員可以起到電腦老師的作用,有利於推動信息化建設,同時可以協助法官做一些案卷裝訂等事務性工作,一定程度減輕法官負擔。其次要對現行崗位目標責任考覈制度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審視和評判,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量化細化指標,建立較爲科學合理的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考覈評價體系。最後要將信息化建設與崗位責任制有機的結合起來,使之與崗位責任制一起部署、一起檢查、一起考覈、一起獎罰。

關於農村網絡、信息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衡陽是湖南中部的農業大市,近些年來,隨着城鎮化迅速發展,沿城鄉鎮城鎮化建設發展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和可觀的成績,但是絕大多數鄉鎮城鎮化水平還比較低,其中高寒山區鄉村比重大。高寒山區美麗鄉村網絡信息化建設問題若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很難實現共同富裕這一戰略目標,也將嚴重製約我省市甚至當前整個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爲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及團中央關於組織開展“我的中國夢,天翼與你同行”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的有關精神,積極探索我市高寒山區美麗鄉村信息化建設的新發展和新思路,在共青團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書記李璐的領導下,我與師生共31人於今年7月6日—11日組赴南嶽區龍鳳鄉紅旗村開展調研,並通過支教、實地考察村容村貌、問卷調查、測量村民血壓,慰問困難羣衆、關愛留守兒童、參與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同吃、同住、同勞動等方式,專門就如何有效推進高寒山區美麗鄉村網絡信息化使用和建設的問題進行了廣泛調研。現將我調研的結果彙報如下:

一、把農村網絡建設和使用及信息化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龍鳳鄉紅旗村位於區境北部,南嶽衡山麓下,海拔600多米的高寒山上。該村離南嶽區境30餘公里,地處偏遠,交通閉塞,自然條件惡劣,發展基礎薄弱,居民富裕指數偏低,一方山水難以增加一方人的經濟收入,提高一方人的生活質量,豐富一方人的業餘生活水平。目前該村移動通信和固定電話業務覆蓋率不到70%,寬帶互聯網業務僅不到5%,光纖到村、寬帶到戶幾乎爲零,遠低於農村的平均水平。爲此,政府應從推動科學發展的大局出發,切實把加快農村網絡建設和使用及信息化建設放在重要位置,進一步明確網絡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和方向,豐富工作內涵,強化組織領導,找準限制農村網絡信息化發展的突破口,多策並舉,不斷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新局面。

統籌區域發展,把建成小康社會作爲信息化使用和建設的首要任務。

從區域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建立在美麗鄉村信息化的建設基礎上的小康社會。衡陽是一個多山的地區,特別是地貌在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佔全市總面積的比例大,具統計,全市共有近10萬農民聚居在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高寒山區已成全市相對集中的連片山區,紅旗村的調查表明,該村村民xx年人均純收入爲 5160元,僅相當於全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爲7440元的69%;鄉村無集體經濟收入,且負債。因此,就我市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說,高寒山區美麗鄉村信息化建設問題,不能簡單地看作山區單個鄉村發展問題,而是要統籌規劃,制定長期的發展工作方案,科學管理,步步實施,攻堅克難,把信息化建設和長遠發展以及高效使用信息化提到事關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來認識。

吸引青壯年紮根農村,推動三農發展,促進農村網絡建設和使用信息化建設的完善。

青年人是推動社會經濟繁榮發展,國家富強的生力軍,也是推動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骨幹力量。美麗鄉村信息化使用的建設是建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兩者相互依賴,相互聯繫。當前,我市高寒山區人口老齡化和人口分散居住形勢嚴重。紅旗村總人口1053人,外出人口460餘人,其中留守兒童93人,在家留守的老人佔67%,在家青壯年比重小。青年勞動力、科學技術、科學規劃管理是推動三農發展的主要因素,而科學技術的信息傳遞最直接的是青年人,所以就當前紅旗村現狀來看,我們首先應該在吸引青壯年到村從事農業生產,加強先進農業技術的引進,依靠農業現代化管理,促進三農發展,增加農民經濟收入來解決農村信息化建設和使用發展的絆腳石。

規劃好當前及未來信息化建設的總導向,完善信息化便民利民的總舉措。

從此次我們調研的紅旗村以及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來看,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的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民對農村建設的要求由過去寬敞的家庭住房,輕便的自行車,電燈電話向現在的家用電腦,私家汽車以及優質的公共服務,良好的居住環境轉變。這一目標的實現就需要我們在開展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上確立新的理念和政策,轉變傳統的發展方式,打造新產業,在突破瓶頸上探索發展新方法,在提升品質上設計新載體。目前,浙江等城市美麗鄉村網絡信息建設使用的成功事例表明,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人人幸福”的目標,加快城鄉信息化建設和使用,統籌兼顧產業協調和發展、縮小城鄉經濟發展的整體差距是當前發揮好信息化成果便民利民的本質要求。因此,美麗鄉村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爲我市高寒山區下一步基礎設施建設,科學規劃,調整產業結構,依山脫貧提供正確導向,是農村信息化建設在新階段,新政策,新形勢下的地域化和形象化的重要體現,符合通過信息化建設推動新農村發展的轉型需要。

二、加快高寒山區信息化使用和建設需要破解的難題

從紅旗村來看,高寒山區農村信息化建設具有光纖進村和傳統相比的巨大的成本優勢以及設備安全性更高、建網速度更快、綜合建網成本更低等優勢。但也面臨着自然氣候條件惡劣,基層設施落後,交通不便,經濟整體落後等因素的制約,具體而言,主要體現爲以下六大難題:

1、村民居住分散。人口集中對信息傳播、使用、發展起着關鍵性的作用。高寒山區村面積大,人口少,居住分散。紅旗村總面積4750於畝,人口1053人,其中常駐人口僅590餘人,人口居住分散,人口密度小。

2、老年化比重大。老齡化加劇,老齡化比重加大是當前高寒山村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形勢。據我們問卷調查統計,紅旗村,在常駐人口的590人中,青年人不到1/5,青壯年農民的大量外出,高寒山區勞動力短缺,類似這樣山區發展經濟和信息化建設困難重重。

3、信息意識薄弱。長期以來,由於經濟發展落後,農業生產信息化投入較少,信息閉塞,在加上有關部門幹部以及村民本身對農村信息化意識不夠強,對農村信息的實質,意義重要性以及建設認識不深,沒有把農村信息化建設作爲一項系統性工程來完成,造成農業信息化滯後和信息化建設服務意識不高。

4、基礎設施落後。作爲農村信息化建設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的互聯網絡,在我國農村經濟應用範圍的比例仍然很小。在紅旗村,據調查,村民獲得信息來源依舊是過去的電視,廣播,報子和相關部門發放的宣傳資料爲主,這些傳統的傳媒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農民提供相關信息,但是無法向農民提供互動式的諮詢平臺。全村僅有3臺電腦,山區電力供應不足,每天分時段供應且供應量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同時也制約了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全村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落後。

5、信息人才缺乏。信息化使用的建設和信息化人才是對立統一關係。但目前農村信息化人才參差不齊,大多沒有通過專業培訓,對信息服務業務不熟,在加上農村本身青年人非常少,信息接受羣體基礎素質差,影響信息服務質量。信息人員的質量和素質不能滿足基層科技信息服務的需要。就紅旗村而言,目前該村的信息資源開發管理還停留在低級階段,信息的採集、加工、存儲、傳播還是最傳統的方式,電子化程度以及信息化服務效益差和利用率非常低。

6、資金投入匱乏。高寒山區條件十分落後,要幫助當地的村民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據瞭解,紅旗村開發融資渠道單一,除政府補貼,其餘均靠村民集資搞建設。而該村目前主要經濟來源是650多畝水稻生產和2760多畝的竹林。其中該村的竹林開發利用率小,僅21%的竹子被村民當做建築材料使用或者以600元/噸的買給收購商,由於交通閉塞,物流成本高,銷量不容樂觀。

三、積極探索加快農村網絡建設使用和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當前,人們對信息的敏感度和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已經成爲最基礎的民生需求。就從當前紅旗村基本情況,瞭解信息設置的途徑、信息設施在生活生產的運用,信息站建設情況這一整情況,農村信息閉塞不僅僅影響到農村,而且是影響到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故此,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和使用意義重大,勢在必行!

1、發揮好政府對信息化使用建設的主導作用。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巨大收效長遠的工程,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加快高寒山區村民集聚點以及道路、水、電與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縣城農村信息綜合處理中心,鄉鎮信息處理站及村級信息處理終端,實現市,縣、鄉、村各級網絡連通。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完善網絡管理體制,改善投資融資政策。大力推廣,電視網、電話網、互聯網的融合,把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到國家公共物品的範疇,加大對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以及對信息化建設的補貼和獎勵,科學管理,統籌規劃,着力推動農村信息化建設發展。運用新技術通過農業信息化改造傳統農業。

2、把發展經濟建設作爲信息建設的首要任務。經濟發展是解決農村人口稀少,基礎設施落後,信息意識薄弱,信息人才缺乏的關鍵。一方面完善基礎設施,積極招商引資。以村部和學校爲核心點,加強電網升級改造,由村級組織牽頭集資,政府補貼與自己出工修橋鋪路,建設自來水處理系統,建設自來水基站能保證滿足工業用水。積極引進投資商開發,依託本身的地理優勢和地理文化,構建以曾國藩古道爲標誌的新的朝聖線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加固經濟穩定發展。依託境內豐富的楠竹和花崗石、紅石資源。通過網絡營銷加大對該區竹製工藝品、花崗岩製品、旅遊工藝品、優質雲霧茶系列產品在各地的銷售。充分利用好“五嶽獨秀”的南嶽衡山核心景區座落境內這一區位優勢,開展佛教文化養身活動、全素宴、竹炭養身館等自己的特色品牌,提高當地的知名度。加強對楠竹科學種植、合理開發。開發竹製品加工場,引進技術與文化竹藝術品製作中心,生產例如:竹炭雕、竹碗、竹製小商品、竹製擺件、掛飾等等。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農家樂,開實現自我經濟長足發展,解決當地外出青年的就業問題而引起的一系列遺留問題。

3、發揮農村信息化三農服務優勢,建立農村信息化服務的長效機制。信息化是當代農業現代化的標誌和關鍵,它主導着未來一個時期農業現代化的方向,農村信息化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村民通過村部紅星視頻以及自己上網,查詢農業種植的相關教學視頻教學,種植、養殖技術做爲指導,學習用網絡推銷農產品,從而杜絕盲目生產,同時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圍繞瞭解市場需求的信息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種植。建立農業信息網絡體系,爲農業經營者提供豐富精確,暢通及時的信息渠道,從而將農業化管理上升到一個新水平,促進農業管理的科學化,合理化,加快農業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充分發揮農家書對信息化傳遞的作用,把農家書屋農村信息開放共享,村民通過在農家書屋查看農業生產等相關書籍,學習種養殖實用等技術,讓農家書屋成爲農民增收致富的加油站。

4、開發信息化人才資源,爲農村信息化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農村信息化區域發展不平衡,除了建設和完善好組織協調機制、投入保障機制、宣傳交流機制、激勵機制、整體推機制五大長效運行機制之外,當前形勢,人才培訓機制也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一項長期發展的策略。爲此,我們要培養一批既瞭解農業生產經營,又懂現代信息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建設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的信息化幹部隊伍,加快鄉村信息員隊伍建設,廣泛開展農業信息化技術培訓,推進農業信息服務與技術推廣,提高信息採集,確保農村信息化建設事業快速、有效推進。另外,充分發揮好大學生村官在推動農村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角色,鼓勵支持對大學生村官參加信息化建設的專業培訓,把大學村官加快培養爲農村信息化複合型實用型人才和信息化專業型人才,爲信息化發展提供增添力量。

與時俱進,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的改進和學習是推動農村信息走向產業化的重要舉措。如中國電信長期以來一直高度重視農村通信發展和農村信息化建設,以實施“村通工程”爲重點,積極建設優質、高效、便捷、豐富的信息網絡,爲農村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在農村信息化使用及信息化的建設發展的道路上不斷的探索和改進,不斷的追求和學習,不斷的完善和創新,全新服務,它的努力,將會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留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第2篇】信息化調研報告

第一,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深入推進。>新興產業,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深入推進。>一、現有基礎

第一,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深入推進。>(一)基本情況

第一,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深入推進。>1.經濟信息化快速發展

第一,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深入推進。

中心、信息安全通報中心和應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制定了《xx省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試行)》,ca證書在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得到廣泛推廣。對8個黨政羣機關門戶網站實施定期監測,完成了55個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測評。開展了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管理體系試點。省市兩級建立了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應急協調體系,省市縣三級074個重要信息系統實現了信息安全事件網上直報,對965個單位開展了信息安全專項檢查,保障了全國重大活動期間我省網絡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國性會議上介紹我省網絡信息安全工作經驗和做法。

6.電子信息產業高速增長

7.信息化環境日益優化

信息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正確領導下,建立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項協商溝通機制。開展了電子政務和企業信息化基礎調研,建立了省級信息化專項資金項目績效和設區市信息化水平測評指標體系,定期進行評估和發佈,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設的評價機制。調整充實了省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我省信息化領域各類協會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觀研究和輔助決策機制。倡導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促進了與京津地區的溝通交流和區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標準制訂工作取得新進展。《xx省信息化條例》已進入立法調研階段。制定了《xx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xx規劃》、《關於加強全省xx期間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我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xx省電子商務xx規劃》、《xx省信息安全發展戰略》、《關於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的意見》、《關於加強信息化工程招投標工作的意見》等十多項政策性文件,爲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標準,組織開展了信息資源基礎編碼、電子文件存檔等方面的標準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標準體系,建立了xx省信息共享標準管理系統,對省級信息化標準工作進行了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實際問題:

一是兩化融合深度不夠。信息化的高投入與應用系統建設低效益的矛盾突出,業務技術兩張皮、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標準建設滯後,信息化的效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體制機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設中各自爲政、多頭管理、自成體系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機構改革對信息化工作的組織推進力度有所削弱,市縣機構改革的時間梯度差,制約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體推進。

三是信息化建設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xx省信息化條例受立法資源限制,立法進程相對緩慢。企業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資機制不健全。電子政務建設缺乏必要的政策約束,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困難。

四是全社會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門和企業領導對信息化作用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沒有將其放在戰略層面去認識和推動,信息化建設資金持續投入力度不夠。市縣兩級政府尚未設立信息化專項資金,省級信息化專項資金額度佔財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減少。

五是人才隊伍對信息化建設的支撐能力不足。軟件企業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別是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奇缺;黨政機關和企業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國民信息技術普及和應用能力較低。

二、面臨形勢

(一)信息化成爲後危機時代的共同選擇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發展

(三)經濟社會發展對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轉型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面臨着資源環境約束、科技創新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發展不平衡、社會矛盾凸顯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極強的滲透、倍增和創新作用,是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選擇。

《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信息化工作進行了全面論述和部署,明確要求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爲支撐十二五期間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技進步和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重大任務,信息化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和發展機遇,必將進入深化應用、全面推進的重要時期。

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十二五期間,打造首都經濟圈、推進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加快xx沿海地區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的實施,爲我省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和競爭優勢,處於大有可爲的戰略機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帶、一區、一批戰略任務,迫切需要通過推進信息化建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節能減排、完善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爲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支撐。我們必須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抓住新機遇、增創新優勢,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

【第3篇】醫院信息化調研報告範文

醫院信息化調研報告範文

在現在社會,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醫院信息化調研報告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調研背景和目的

當今社會已進入到了信息化的互聯網+時代,醫院信息系統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醫院的醫療、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它逐步成爲現代化醫院運營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和支撐環境,醫療信息化調研方案。我國醫院的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發展也不平衡,目前大部分三級醫院已基本完成第一輪his、pacs/ris、lis系統建設,但尚未形成醫療數據共享的數字化醫院。本次調研在依據衛生部《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版)》及《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的基礎上,採用問卷調查、實地訪談等方式,定性與定量方法相結合,旨在詳細瞭解銅仁市人民醫院整體信息化建設規劃、建設和應用實施情況,摸清銅仁市人民醫院信息化現狀及發展要求,深入分析醫院當前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明確領導層和各業務科室對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安全的需求,徵求建議和意見,梳理出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思路和工作重點,爲做好數字化醫院信息化建設提供科學依據,規劃方案《醫療信息化調研方案》。

二、調研分析

2.1、目前信息系統應用情況

根據調查問卷和實地訪談進行統計分析,目前醫院信息系統應用情況如下:

1)、信息系統(his)是以經濟管理爲核心,基本上能滿足當前醫院經濟管理的要求,主要是指藥品及材料進銷存管理和財務管理。從20xx年引進醫院管理信息系統至今,已經有十年的的時間了,信息系統功能包括藥庫管理、器械庫管理、後勤管理、門診藥房管理、住院藥房管理、門診掛號管理、門診收費管理、住院病房管理、住院收費管理、醫技查詢管理、財務覈算報表管理、財務覈算獎金、院長查詢管理、病案接口管理、門診離休病人收費管理、門診醫保病人收費管理、住院職工醫保病人收費接口管理、住院居民醫保病人收費接口管理、住院新農合病人收費接口管理、藥品使用監督管理等功能模塊。

2)、lis、pacs、體檢系統僅能滿足本科室業務需求,不能與his、emr系統數據進行共享交換。

2.2、目前信息系統存在的問題

目前銅仁人民醫院信息系統建設已初具規模,但存在着系統集成度較低;只關注信息的採集不關注信息的共享與利用等問題,如lis、pacs系統都是科室級別。由於醫院的各功能模塊是在不同時期建設的,在建設時,重點考慮的是功能的實現,滿足業務需求,而未過多考慮系統間數據的共享和利用,只針對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了簡單的共享,採用的是一對一的接口模式來實現的。這種接口模式在子系統較少的情況下還可以滿足業務需要,當子系統數量較多時,系統間的關係線已經形成了網狀結構,並且不同系統間的很多信息是重複的`,例如病人的基本信息,lis系統要用,pacs系統要用,這樣就都要與his系統進行信息交換,各系統均要與his系統開發接口,造成了開發過程中的重複開發,數據重複共享,而且日後的維護和升級工作也將變得非常複雜。在子系統數量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給信息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運行效率帶來巨大的隱患,同時使信息系統的運行維護成本成倍增長。

三、信息系統改進規劃

隨着醫院信息化的普及,通過信息系統來實現經濟管理、醫療管理和行政管理,這是醫院管理髮展的必然。因此在進行醫院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進行全面、綜合的總體規劃是非常重要的,規劃主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1)、定位醫院信息化管理目標。

一個完善的醫院信息系統通常由上百個子系統組成,牽涉衆多的專業領域。這麼龐大的系統需要非常專業化的軟件開發分工,整合不同廠商有特色的專業系統是醫院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醫院信息化能夠取得成功必須保證各個系統的有效集成和數據的高度共享。然而這些系統通常是隨着醫院的發展需求逐步建設的,它們來源於不同的廠家,基於不同的技術,缺乏統一的信息交換標準,這些系統的集成整合已經逐漸成爲醫院數字化發展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因此醫院的信息化管理目標應定爲:建立基於集成平臺的數字化醫院,整合不同系統的信息,並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深度發掘、統計、分析,爲醫院決策支持提供數據基礎,以達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醫院經濟效益的目的。

2)、完善醫院信息化系統建設

伴隨着醫院規模的逐步擴大,醫院對信息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現有的his、lis、pacs等系統已不能滿足臨牀業務和醫院管理的要求,系統的功能將被大幅度細分,對軟件的專業化程度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完善醫院信息化系統,包括:

3)、選擇信譽良好的軟件服務商

爲了保證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同時能得到供應商良好的服務,醫院必須選擇具有雄厚實力的軟件廠商來負責信息系統的建設。

4)、明確信息化管理費用預算

爲確保醫院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必須是醫院必須有明確的信息化合理預算。現代大部分醫院信息化預算經費每年爲年收入的1-1.5%。同時醫院的信息化工作可以進行總體規劃後,採用分期分批投入。

四、實施方案

目前醫院信息集成平臺軟件廠商很多,醫院必須根據自己的需求及條件,合理定位和選擇醫院的信息集成平臺,以保證系統實施以後能達所預想的管理功能,同時降低實施系統的風險程度。具體操作建議如下:

1)成立信息化小組。信息化小組由醫院的主管領導和行業的技術專家組成。

2)組織項目方案論證、考查。對當前軟件商提供方案的合理性、先進性及可擴展性等進行論證,確保選擇的廠商提供的產品是符合醫院管理要求的。

3)形成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根據信息化小考查和討論結果,形成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第4篇】人社信息化調研報告

信息化就是網絡化,計算機、電腦的普及 。下面請看小編帶來的人社信息化調研報告!

人事信息化建設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們按照上級人事部門的要求,全面打造公共人事信息服務平臺,在輔助領導決策、加強對外交流、推進效能建設、實現資源共享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較好地實現了人事政務公開化、公共服務社會化、工作手段信息化。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從單項、孤立、局部的應用向系統應用過渡;從統計、計算、報表向日常管理服務過渡;從簡單的聯機向計算機網絡過渡。這些應用成果爲全局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基礎,使幹部信息管理工作的質量以及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例如目前我們廣泛應用的工資軟件,把人事工作人員從繁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一次錄入人員基本情況,工資數據便自動生成,極大的方便了工作。然而,人才競爭日益激烈,在新形勢下,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還有待提高,如何加快人事信息化建設,服務人才人事工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又一重大課題。

一、創新理念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電子政務建設已成爲提升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中共中央總書記同志要求,要通過推進信息化建設,提高行政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推進廉政勤政,確實爲老百姓服務。人事部在《關於加強人事系統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指出,人事系統信息化建設要以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服務人事人才工作大局,服務社會公衆,以需求爲導向,以應用促發展,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地加快推進人事系統辦公自動化和電子政務建設,促進人事部門工作方式的轉變,爲開創人事人才工作新局面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服務和技術保障。

加快推進人事部門信息化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政府管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在由傳統人事管理向公共人事服務轉軌的時代背景下,加強人事工作信息化建設正在成爲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堅持服務理念和管理手段的不斷創新,才能真正建立起適應時代需要的公共人事服務新機制。

一是面對信息社會的發展要求,及時轉變工作思路,爲人才人事信息化提供理念支撐。信息社會最大的特徵就是信息資源已經成爲社會運轉中最重要的元素,信息的採集、傳遞、發佈、利用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重視。人事部門作爲管理社會事務的一個重要部門,依靠傳統的手工蒐集、製作、彙總、分析,已經不能適應信息社會對人事管理與服務信息準確、全面、快捷的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設,充分運用信息手段,實施行政行爲,達到施政目標,已是當務之急。爲此,我們針對當前服務對象的廣泛性、管理要素的多樣性、信息源流的複雜性以及跨區服務的特殊性等特點,把加強人事信息化建設作爲提升人才人事工作的一項基礎工程來抓,創新工作手段,尋求服務載體,不斷提高對大容量人事信息的綜合利用和處置能力。

二是面對公共行政的發展需求,不斷整合內部職能,爲實施公共人事信息化服務提供實踐平臺。近年來,我們以建立公共人事服務體系爲目標,加快自身職能轉變,優化整合職能,理順內部關係,規範工作流程,簡化審批事項,放大服務環節,夯實基礎工作,建立健全制度,較好地實現了“三個轉變”:由科室分塊獨立運作向整體配合轉變、由等待上門辦理向網絡在線服務轉變、由紙質檔案式管理向信息數字化管理轉變,爲全面實施人事信息化服務創造了基礎條件。

三是面對政務公開的建設需要,切實改進工作方式,爲實施人才人事信息化服務提供基礎保證。我們把推行人事政務公開,作爲推進公共人事信息化服務的重點,大力推行人事信息公開,實現內部信息工作五化:辦公自動化、流程規範化、政務公開化、服務透明化、對外宣傳信息化。規範人事行政行爲,提高辦事效率。通過人事局網站等形式將與服務對象利益密切相關的人才招聘、人事考試、專家選拔、職稱評聘、職務晉升、考覈獎勵、工資查詢等事務,除涉密事項外,都本着實事求是、民主監督的原則,實行政策、程序、結果“三公開”。

二、打造服務平臺提升服務水平

人事系統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是我們緊緊圍繞實際工作和服務對象的需求,全力打造方便快捷的人事信息化服務平臺。

一是加強內部網絡建設,積極構建信息服務平臺。人事人才工作信息化,核心是要加快推進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要適應信息化發展要求,結合實際,搞好系統硬件建設,配置必要的設備,保證系統運行還要加快相關應用軟件的開發和應用,及時推出集信息採集、存儲、輸入、發佈爲一體,並可處理相關人事業務的“人事管理系統軟件 ”,認真做好各類人事人才信息的蒐集、整理和分析,不斷豐富系統的服務內容,爲人事人才工作的各項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爲有效推進信息化建設,方便羣衆辦事,優化我們的服務機制,我局投入專項資金,添置更新辦公自動化設施,全局計算機配備率達100%,初步滿足了信息化建設的要求。爲提高工作人員的辦公自動化水平,組織開展辦公應用軟件培訓。目前,全局形成了以辦公室爲中心,各科室爲節點,連接全體工作人員的人事業務信息網絡,在機關內部基本實現了信息交流、業務辦理的無紙化辦公。同時,爲確保信息安全,我們制定了《計算機網絡管理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現計算機感染病毒破壞信息數據,杜絕泄密情況的發生。

二是加強各類信息庫建設,積極構建信息服務共享平臺。人事管理信息化同其他行業實行信息化管理一樣,其主要內容是數據管理。針對紙質臺帳資料在統計、彙總、分析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我們先後建成了人事管理信息系統、工資系統,幹部人事檔案管理系統等多個數據庫。同時,加強數據庫的維護管理,確保各類數據的準確性、時效性和完整性,提高內部信息資源共享面,有效避免了在工作中因信息不暢帶來的被動,從而提高了人事工作質量和服務效率。

三是加強人事部門網站建設,積極構建信息服務交流平臺。在互聯網上建立人事局網站,及時發佈公務員招考、人事考試、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人才招聘等信息,使人事人才工作更加公開透明,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年5月16日遠安人事網正式開通,我們牢固樹立“服務中心、服務基層、服務人才”爲主題的三服務辦網理念。爲達到加強引導、增強互動的目的,開設有公文閱覽、辦事指南,政務公開,培訓考試、表格下載等欄目,並通過開設局長信箱、請您留言、答疑解惑3個欄目,在人事局和羣衆之間架設了3條溝通對話的綠色通道,依託網絡輕鬆實現了與廣大幹部職工的“零距離”接觸。建站四年多來,累計訪問量已達45萬人次以上,信息發佈已涉及考試培訓、職稱評審、求職招聘、崗位設置,理論調研等多個方面,成爲我縣點擊率較高的網站之一。

三、解決突出問題

隨着我縣電子政務建設的推進,縱向數據傳輸通道的互聯互通,我局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對於我們面臨的問題,我們必須有切實可行的對策,才能把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推向前進。

一是不斷修正完善人事管理信息系統,使維護管理跟上系統建設的步伐。人事信息化建設應當根據本地人事人才工作的實際需要,圍繞與人才和用人單位關係密切、社會關注的工作和事項實施。開發與應用並舉,通過應用促進人事系統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隨着系統逐漸完善並投入運行,信息系統已成爲人事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建立與之配套的運轉機制和與之相適應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根據需要隨時增加、修正信息資料,切實維護信息體系。同時,加強信息技術培訓與交流,建設一支適應信息化建設的高素質人事幹部隊伍。加大網絡知識和應用軟件培訓力度,組織有針對性的培訓。

二是統一規劃,共同建設。人事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必須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統一規劃,共同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地推進。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既可作爲一個完整的系統使用,也可以將模塊拆分單獨使用,在必要時還能擴展集成爲網絡化人事管理信息單元,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重複錄入,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

三是資源共享,安全保密。加快推進人事部門信息化建設,確保數據安全可靠尤爲重要。隨着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進展,計算機網絡上傳輸的信息量將越來越大,數據安全保密工作不容忽視,完善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的同時,要同步配套完善安全保障和防範措施,從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三個方面強化數據信息安全。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綜合性強、具有創新意義的系統工程。促成幹部信息由分散管理轉變爲集中管理,建立人力資源共享機制,發揮整體優勢,提高人才競爭優勢,是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目標。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建設給人才人事管理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新形勢下,不斷推進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幹部隊伍素質,增強人事部門創新力、凝聚力、競爭力,更好服務人才人事工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第5篇】集團信息化調研報告

集團信息化調研報告已經爲大家整理好了,調研報告就是在調研之後寫的報告,我們看看下面吧!

集團信息化調研報告

一、公司基本情況

(一)公司簡介 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新投)成立於1994年12月,爲屬全資國有企業,是國內最早設立的專業擔保機構之一。集團註冊資本22億元人民幣,核心業務爲保證擔保、融資擔保、創業投資。

高新投是國內率先開展工程擔保業務的擔保機構。自國家推行工程擔保制度以來,高新投全面推進工程領域的履約保函、預付款保函、投標保函、農民工工資支付保函及財產保全擔保等保證擔保業務品種。集團旗下投資成立了註冊資本12億元人民幣的高新投保證擔保有限公司,在北京、成都、廣州、杭州、天津、長沙、西安設有7家分公司;在重慶、昆明、上海、南京、武漢、長春、合肥、太原、廈門等地建有25個辦事處。高新投與國家級建設施工企業及各省、市的大型施工企業建立了密切的業務合作關係;構建了輻射全國的市場網絡,服務客戶遍及全國各地。近年來,高新投工程擔保業務收入按年均50%以上的增長率飛速發展,已成爲全國最大的工程保證擔保機構。

在投融資服務方面,高新投成立20年來,始終堅持爲中小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宗旨,建成了遍佈各行政區的融資服務網絡。高新投通過管理文化創新、經營模式創新和業務手段創新,在培育和扶持小微型科技企業成長的同時,與被服務企業共同發展。高新投支持的華爲、比亞迪、大族激光等一批高科技企業已經成爲國內乃至國際知名企業;扶持的68家境內外上市企業被稱作資本市場的“高新投系”;高新投結合融資擔保業務,通過創業投資爲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服務,成功開創了投保聯動支持小微科技企業發展的服務模式,打造了從“企業初創期到ipo”完整的融資服務鏈條,被譽爲“創新型科技企業孵化器”、“沒有圍牆的科技園”。

高新投連續六年獲得行業的aaa信用評級,是全國同行業最具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的機構之一。 秉承“求真、務實、勤勉、盡責、創新、幸福”的企業精神;不斷深化、豐富和發展高新投企業文化體系的內涵;以企業文化塑造公司發展的核心競爭能力;勵精圖治、奮發進取,把高新投建成國內領先集“保證擔保、金融服務、創業投資”爲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

(二)組織架構

(三)經營業績

20xx年底公司總資產28億元,淨資產18億元,提取風險準備金4億元。

20xx年公司實現收入2億元,其中:融資擔保餘額50億元,實現收入7000多萬元;保證擔保餘額156億元,實現收入1億多元。

20xx年—20xx年,公司總資產增長4倍,淨利潤增長10倍。

(四)員工結構

公司現有173名員工,碩博以上學歷的佔90%,理工科和經濟金融類複合專業背景的佔66%;具有5年以上擔保操作經驗的員工佔職工總人數的70%以上,素質之高,行業中少有。

二、公司的業務及特點

(一)業務分類及特點

1、業務分類

(1)創業投資

創業投資公司註冊資金1億元,從事高科技企業的早期投資。

(2)融資擔保

融資擔保公司註冊資本爲6億元,嚴格按照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辦法運作;

(3)保證擔保(工程、履約、訴訟擔保)

保證擔保公司註冊資本爲6億元,從事工程擔保業務,通過6個分公司和14個辦事處,業務已向全國範圍擴展;

2、特點

(1)政府大力支持,給予了大量優惠政策和基金扶持。

(2)創業投資與融資擔保兩家子公司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既可以規避政策限制,又能提高員工利用效率。

(3)融資擔保與創業投資業務集中在深圳本地,保證擔保業務在全國開展。

(二)創業投資業務及特點

1、創業投資業務

創業投資業務,目前與融資擔保業務相結合開展,即'投保聯動',對中小科技企業進行融資擔保的同時,選擇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進行早期創業投資,包括期權與股權投資。

投保聯動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

1994年—20xx年,早期無意識的被動投資階段,在風險不能完全覆蓋收益的情況下,以結合擔保的股權、期權爲主要方式對被擔保企業進行投資。

(2)第二階段

20xx年—20xx年,由於前10年公司對早期科技企業的代償基本與收入持平,公司放慢了對早期企業擔保的節奏,創投業務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3)第三階段

20xx年下半,公司開始轉型,從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到走市場化道路爲主,重新認識到需要通過投資的收益獲得長遠的發展動力,再次啓動創投業務,以直接投資爲主,投資規模在300-500萬之間,所佔股本比例約3-5%。

2、投保聯動的特點

(1)早期項目

基本爲早期項目,按創投的分類很多還屬於天使投資。

(2)投資金額小,項目多

從97年開始公司股權直接投資37家企業,初始的投資額1.07億元,平均每家僅289萬元。

(3)pe倍數低

以企業的淨資產或者淨資產的很少倍數進行投資。

【第6篇】建設局系統信息化調研報告

進入**世紀,**的社會經濟發展正對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與佈局調整同步推進,要求既有設施發揮最大效能;經濟體制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適應於發展和改革;國際化程度與人民生活質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領域的公共服務優化升級。同時,**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人口、資源及各類要素的流動和集聚度明顯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應的防災減災應急處置能力。總之,城建領域的工作內容深化、社會需求增長、可變因素增多、狀態變化加快、情況更趨複雜,要求城市建設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嚴格執行城市規劃,合理安排城市建設,科學組織城市運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給,從容應對城市災害,以及全面加強對規劃、建設、管理、服務與防災等各個方面的統籌協調。

提高城市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現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準確,以系統、完整、動態的數據爲依據;透明,以各個部門、環節以及主體與對象之間的信息對稱爲前提;現勢,以最小的時空差、最高的運行效率爲特徵;集成,以各類管理、設施、服務資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運行最佳效能爲目標。這些基本要求,決定了城市管理必須更多地依託於現代化的、先進的技術手段。

信息化的本質是:新技術的擴散過程,具有技術含量高、影響面廣、滲透性強、效益明顯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徵,是城建領域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和基本依託。信息化在城建領域的擴散與應用,有利於通過所掌握的信息資源,帶動管理、設施、服務等實物資源的優化配置,將迫使城市管理進一步擺脫傳統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閉向透明、靜態向動態、局部向整體轉變,在此基礎上,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質提高。因此,緊緊圍繞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的目標,制訂並實施建設系統信息化規劃綱要,對於城建工作進一步適應新一輪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代化城市管理是一個不斷髮展、逐步完善的過程。《行動綱要》目標時限到**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個階段實施,重點安排前三年行動計劃,銜接五年管理要求,達到八年管理目標。

一、發展歷程、現狀與方向

**建設系統的信息化側重於信息技術的應用。**世紀**年代,建設系統已開始應用計算機。經過40多年的應用實踐和技術發展,應用領域,從單一的結構分析,滲透到勘察、設計、施工等輔助生產、管理中,進而拓展到電子政務、行業管理、社會服務等公共領域;應用技術,從最初的科學計算,擴展到cad設計、自動控制、遙控遙信遙測、地理信息系統、城市遙感、ic卡等諸多技術。

目前,建設系統信息化的狀況爲:一是基本具備實現電子政務的條件。全系統各部門都建立了面向社會公衆的政府網站,架起了政府與社會市民信息溝通的橋樑;絕大部分行政機關建立了機關局域網,基本形成政務信息化的工作環境。二是大致形成面向城市管理的gis應用格局。自20世紀90年代gis技術在建設系統試用以來,技術日趨成熟,應用也由基礎資源建設逐步向資源整合、輔助決策支持等方面發展,基本形成地理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平臺及相關標準。目前,全系統各職能部門利用gis技術研究、開發了一批面向城市管理的應用系統。三是初步開闢服務社會公衆的信息化途徑。水、氣、公交、出租等行業,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了電話與網上受理的服務熱線,提高了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效率;“一卡通”覆蓋了本市公共交通領域,迄今髮卡650多萬張,日均使用250萬人次以上;智能化小區建設開始推進,有100多個智能化小區通過了設計評審,10多個即將建成。

根據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的總體要求,今後一個時期,建設系統的信息化在發展方向上,必須實現“兩個重大轉變”:一是進一步突出重點,應用的領域由全面展開向重點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信息化水平轉變;二是進一步提高層次,應用的方式由自成系統爲主向資源整合、綜合集成和提高整體效能轉變。按照發展方向,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要做到“三個加強”:

第一,加強城市管理與信息化的結合。城市管理者要進一步擺脫傳統的思維習慣、工作方法,善於按照信息化要求組織和協調管理;信息技術工作者要更多地瞭解業務工作,善於應用信息技術支撐城市管理,使兩者得到更加協調、有機的結合。

第二,加強信息化基礎資源的建設與維護。既要注重技術的先進性,更應加強基礎資源的建設與維護,已經建立起來的城市管理基礎資源數據庫,要進一步提高數據的完整性、現勢性,以適應和滿足運用信息技術管理城市的要求。

第三,加強信息化輔助決策支撐能力的建設。既要注重應用系統所儲存微觀數據的開發利用,更應加強反映行業總體情況的宏觀決策數據及相關評價指標的儲存與開發利用,爲政府部門及各級領導科學決策提供輔助支撐。

二、指導思想與實施原則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國家和**市關於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信息化的要求,圍繞“建管並舉、重在管理”的方針,以及“以管理統帥建設”的思想,以信息化爲載體,全面推進城市管理的方式與技術創新,通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資源進行管理資源的合理配置,帶動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實現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實施原則

一是服務與促進城市管理並重的原則。立足於提高城市管理的綜合效能,加強信息化與城市管理的結合,尤其是要強化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全過程的應用與滲透,既作爲服務於城市管理重要的輔助手段,又作爲促進城市管理體制機制調整和管理流程再造的重要動力。

二是聚焦階段目標與整體協調推進相統一的原則。按照城市管理3年、5年、8年的發展目標,明確與之相匹配的信息化階段性目標,既有每個階段重點突破的環節,又把各個階段作爲有機的整體加以推進,做到可見、可控和可實現。

三是統籌規劃、資源共享的原則。適應城市管理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的要求,把資源整合、綜合集成作爲本輪信息化的重點之一。按照統籌規劃、統一標準,由各單位分別開展建設和運行管理。同時,以“基礎平臺”爲載體,開展各行業基礎數據庫建設,構築資源共享平臺。

三、主要目標與任務

(一)目標

到**年,以網上辦事爲重點的比較完備的電子政務系統全面運行、城市管理的基礎數據庫和信息共享平臺全面發揮作用、政府宏觀決策的輔助決策支持能力全面形成爲標誌,建成城市管理信息化平臺,基本實現城市管理對象的數字化、城市管理過程的數字化、城市管理評價的數字化,形成城市管理數字化的格局。

(二)任務

1、三年主要任務

以構築城市管理信息資源共享環境爲重點,在電子政務建設、資源共享建設、重點應用項目建設三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實現城市管理對象的數字化。

(1)電子政務建設

網上辦事

--全系統各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部門須在網上發佈各類政務信息,主要內容包括:機構介紹、管理職能、政策法規、標準與規範及行業動態等信息。同時,應根據政務信息內容的變化,及時給予更新。

--全系統各職能管理部門須在網上公佈所有的行政審批事項和程序,加快推進網上辦事進程,努力實現“一辦到底”的要求,加大網上辦事的後續支持力度,並根據行政審批事項和要求的調整,及時對網上辦事內容進行更新。

--深化、完善已開通的設施報修、意見投訴和信息諮詢等服務,拓展社會、市民對城市管理熱點問題的信息化參與途徑,及時發佈與社會、市民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

網上辦公

--完善建設系統各職能部門內部辦公自動化系統,豐富內部網站的信息內容。全面實現以公文流轉、工作安排、會議通知和信息瀏覽爲主要內容的辦公自動化業務應用。

--擬定建設系統各職能部門之間網上公文傳輸的制度及操作細則。利用公務網的基礎設施,實現建委機關與建設系統各局機關之間的公文傳輸。

--建立、完善建設系統各機關內部的信訪、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統計報表等基礎資料的數據庫,爲網上辦公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輔助機關內部的事務處理。

(2)資源共享建設

進一步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平臺,擴充道路、道路路段、道路節點和街坊等基本地理統計單元與標準編碼,充實基礎數據平臺中電子地圖、遙感圖的信息內容。

開展全系統信息化基礎性標準研究,建立適用的分類編碼體系和元數據標準,完成各行業分類編碼和元數據的建設,基本形成全系統信息化基礎性標準體系。

建設涵蓋市政、環保、綠化、市容環衛、水務、交通、港口、房地產、建築建材、綜合執法等十大領域的基礎數據庫,其內容主要包括專業規劃及管理對象的地理位置、基本情況和其他需要共享的信息,並相應開發具有編制專業規劃、運行管理、日常維護、應急處置和數據更新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統。

通過十大基礎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構築各行業信息資源能橫向連接、縱向迭加,可面向城市管理綜合應用的信息共享平臺框架。同時,建立建設系統信息共享的機制,制定信息共享的管理辦法,設立相應的共享管理協調機構,以保障信息資源的共享。

(3)重點應用項目建設

城市道路交通

--按照本市發展智能交通的總體考慮,建設**市中心區道路交通信息採集與發佈系統,實現中心區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採集、共享和發佈。

--以公交客運調度和停車管理爲重點,初步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揮調度系統,促進公共交通資源的合理配置,優化城市交通運行組織。

--制定**市公共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的技術標準與規範,促進自動售檢票系統裝備的研發和形成系統裝備國產化的能力。

供給保障和應急處置

--整合建設系統現有的服務熱線資源,逐步建立面向社會公衆涵蓋燃氣、供水、排水、公交、出租、環保、環衛、綠化、綜合執法等服務的“一線通”系統,提高城市管理社會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改造、完善覆蓋中心城區的燃氣、供水、排水scada系統,優化對燃氣、供水、排水的網絡監控與調度。

--集成防汛、抗震、道路交通、地下幹管、建設工程、公園及大型綠地等基礎信息資源,構建**建設系統防災救災的應急處置系統,提升城市管理應急處理能力。

房地產與舊區改造

--結合城市遙感技術,建立土地利用、房地產開發與建設、舊區改造的動態監控系統,加強對城市房屋土地資源、住宅建設的綜合管理。

--建立全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的信息平臺,構築房地產市場的誠信體系和產權、產籍管理信息系統,提高對房地產市場的分析、預測能力。

城市環境與綜合執法

--建立對水資源、大氣、噪聲、固體廢棄物、綠化等城市環境狀況的動態監測系統,初步實現對城市整體環境狀況的自動化監察,爲相關職能部門的依法行政和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建立中心城區、景觀道路等重要市容市貌的電子監察系統,初步形成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綜合執法能力,提高綜合執法的效率和水平。

2、五年主要任務

在前三年信息化工作基礎上,聯繫**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實際,結合城市管理的資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將信息化應用覆蓋到建設系統各管理部門,貫穿於各主要工作環節,基本實現城市管理過程的數字化。

(1)電子政務建設

全面實現網上辦事,有條件的審批事項要做到網上辦事“一辦到底”。整合辦公自動化與行業管理信息化應用資源,建立統一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辦公業務和管理業務的互動操作。完善社會、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信息化途徑。

(2)資源共享建設

完善十大基礎資源數據庫,強化管理信息系統在建設系統各部門重要管理環節和內容上的應用,建成面向城市管理的信息共享平臺,基本實現管理資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進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轉變。

(3)重點應用項目建設

建成**市道路交通信息採集與發佈系統、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揮調度系統、城市管理服務的“一線通”系統、**建設系統防災救災的應急處置系統、房地產市場的預警系統、城市環境狀況的動態監測系統、市容市貌的電子監察系統,並在城市管理中發揮實際效用。

3、八年主要任務

在前五年信息化工作的基礎上,利用已建成的十大基礎資源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藉助城市管理信息化應用的經驗,通過對信息資源的分析、歸納,研究制定能掌握總體情況、分析預測發展趨勢的城市管理評價體系,建立爲各級領導服務的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基本實現城市管理評價的數字化。

到**年,**建設系統的信息化工作將實現城市管理對象的數字化、城市管理過程的數字化、城市管理評價的數字化,形成能夠摸清家底、掌握動態、找到規律、科學決策的“城市管理數字化”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明確信息化工作的責任制

首先,明確各單位一把手是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一把手必須親自抓本系統信息化工作的協調與推進,重點是負責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審定及重大信息化項目的決策。其次,明確各單位主管責任部門和具體責任人及相應的工作職責。主管責任部門要負責組織本系統信息化工作的規劃,組織實施本系統重大的信息化項目,組織開展人才的培訓和技術交流等工作;具體責任人主要是負責信息化項目建設的參與和配合、實施進程的督促檢查及建成項目的運行維護。

(二)結合管理流程再造,建立數據的更新維護機制

根據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同步進行管理體制、機制的變革和管理流程的再造,應使管理過程中產生或變化的數據,成爲信息化應用系統重要的數據“源頭”。處在各管理環節中的人員,應在管理過程的實際操作中完成對數據的更新維護,並把它納入日常管理的軌道。同時,應建立相應的制度,落實各部門和人員對數據進行更新維護的責任。建立穩定的信息提供網絡,形成數據動態維護的機制。

(三)落實信息化經費保障

各職能部門對信息化工作應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從局部看,信息化建設需要一定的投入,但從總體看,通過信息化建設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產出的效益遠大於對它的投入。因此,各單位須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應把信息化建設視作硬件工程項目統籌落實資金。在安排年度科研項目的經費中,要擴大信息化項目所佔的比例。另外也可設置信息化專項資金,以保證信息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覈制

根據各部門、各行業信息化工作的具體情況,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覈制,把信息化工作中的發展規劃、實施建設、功能作用、維護機制、經費保障、人才培養等內容列入考覈的範疇中,用定期交流、檢查考覈的辦法,對建設系統各部門的信息化工作加以檢查、督促和指導,並把相關的情況定期進行通報。

【第7篇】信息化調研報告格式

導讀: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爲主的智能化工具爲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信息化調研報告的範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信息化調研報告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可以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係變革,是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時期,是我省深化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是加快發展、加速轉型的攻堅時期,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對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有基礎

(一)基本情況

1.經濟信息化快速發展

第一,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深入推進。

第二,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加速融合。

第三,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穩步發展。

2.電子政務建設成效明顯

3.社會信息化惠及百姓

4.信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5.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測評中心、電子政務數字認證中心、信息安全通報中心和應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制定了《_____省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試行)》,ca證書在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得到廣泛推廣。對811個黨政羣機關門戶網站實施定期監測,完成了55個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測評。開展了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管理體系試點。省市兩級建立了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應急協調體系,省市縣三級1074個重要信息系統實現了信息安全事件網上直報,對965個單位開展了信息安全專項檢查,保障了全國重大活動期間我省網絡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國性會議上介紹我省網絡信息安全工作經驗和做法。

6.電子信息產業高速增長

7.信息化環境日益優化

信息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正確領導下,建立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項協商溝通機制。開展了電子政務和企業信息化基礎調研,建立了省級信息化專項資金項目績效和設區市信息化水平測評指標體系,定期進行評估和發佈,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設的評價機制。調整充實了省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我省信息化領域各類協會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觀研究和輔助決策機制。倡導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促進了與京津地區的溝通交流和區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標準制訂工作取得新進展。《_____省信息化條例》已進入立法調研階段。制定了《_____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_____規劃》、《關於加強全省_____期間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我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_____省電子商務_____規劃》、《_____省信息安全發展戰略》、《關於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的意見》、《關於加強信息化工程招投標工作的意見》等十多項政策性文件,爲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標準,組織開展了信息資源基礎編碼、電子文件存檔等方面的標準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標準體系,建立了_____省信息共享標準管理系統,對省級信息化標準工作進行了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實際問題:

一是兩化融合深度不夠。信息化的高投入與應用系統建設低效益的矛盾突出,業務技術兩張皮、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標準建設滯後,信息化的效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體制機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設中各自爲政、多頭管理、自成體系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機構改革對信息化工作的組織推進力度有所削弱,市縣機構改革的時間梯度差,制約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體推進。

三是信息化建設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_____省信息化條例受立法資源限制,立法進程相對緩慢。企業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資機制不健全。電子政務建設缺乏必要的政策約束,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困難。

四是全社會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門和企業領導對信息化作用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沒有將其放在戰略層面去認識和推動,信息化建設資金持續投入力度不夠。市縣兩級政府尚未設立信息化專項資金,省級信息化專項資金額度佔財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減少。

五是人才隊伍對信息化建設的支撐能力不足。軟件企業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別是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奇缺;黨政機關和企業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國民信息技術普及和應用能力較低。

二、面臨形勢

(一)信息化成爲後危機時代的共同選擇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發展

(三)經濟社會發展對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轉型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面臨着資源環境約束、科技創新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發展不平衡、社會矛盾凸顯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極強的滲透、倍增和創新作用,是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選擇。

_____屆*中全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信息化工作進行了全面論述和部署,明確要求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爲支撐十二五期間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技進步和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重大任務,信息化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和發展機遇,必將進入深化應用、全面推進的重要時期。

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十二五期間,打造首都經濟圈、推進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加快_____沿海地區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的實施,爲我省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和競爭優勢,處於大有可爲的戰略機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帶、一區、一批戰略任務,迫切需要通過推進信息化建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節能減排、完善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爲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支撐。我們必須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抓住新機遇、增創新優勢,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第8篇】內部信息化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的寫作者必須自覺以研究爲目的,根據社會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調研計劃,即將被動的適應變爲有計劃的、積極主動的寫作實踐,大家不妨來看看小編推送的內部信息化調研報告,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進入**世紀,**的社會經濟發展正對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與佈局調整同步推進,要求既有設施發揮最大效能;經濟體制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適應於發展和改革;國際化程度與人民生活質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領域的公共服務優化升級。同時,**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人口、資源及各類要素的流動和集聚度明顯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應的防災減災應急處置能力。總之,城建領域的工作內容深化、社會需求增長、可變因素增多、狀態變化加快、情況更趨複雜,要求城市建設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嚴格執行城市規劃,合理安排城市建設,科學組織城市運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給,從容應對城市災害,以及全面加強對規劃、建設、管理、服務與防災等各個方面的統籌協調。

提高城市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現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準確,以系統、完整、動態的數據爲依據;透明,以各個部門、環節以及主體與對象之間的信息對稱爲前提;現勢,以最小的時空差、最高的運行效率爲特徵;集成,以各類管理、設施、服務資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運行最佳效能爲目標。這些基本要求,決定了城市管理必須更多地依託於現代化的、先進的技術手段。

信息化的本質是:新技術的擴散過程,具有技術含量高、影響面廣、滲透性強、效益明顯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徵,是城建領域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和基本依託。信息化在城建領域的擴散與應用,有利於通過所掌握的信息資源,帶動管理、設施、服務等實物資源的優化配置,將迫使城市管理進一步擺脫傳統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閉向透明、靜態向動態、局部向整體轉變,在此基礎上,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質提高。因此,緊緊圍繞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的目標,制訂並實施建設系統信息化規劃綱要,對於城建工作進一步適應新一輪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代化城市管理是一個不斷髮展、逐步完善的過程。《行動綱要》目標時限到**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個階段實施,重點安排前三年行動計劃,銜接五年管理要求,達到八年管理目標。

一、發展歷程、現狀與方向

**建設系統的信息化側重於信息技術的應用。**世紀**年代,建設系統已開始應用計算機。經過40多年的應用實踐和技術發展,應用領域,從單一的結構分析,滲透到勘察、設計、施工等輔助生產、管理中,進而拓展到電子政務、行業管理、社會服務等公共領域;應用技術,從最初的科學計算,擴展到cad設計、自動控制、遙控遙信遙測、地理信息系統、城市遙感、ic卡等諸多技術。

目前,建設系統信息化的狀況爲:一是基本具備實現電子政務的條件。全系統各部門都建立了面向社會公衆的xx網站,架起了政府與社會市民信息溝通的橋樑;絕大部分行政機關建立了機關局域網,基本形成政務信息化的工作環境。二是大致形成面向城市管理的gis應用格局。自20世紀90年代gis技術在建設系統試用以來,技術日趨成熟,應用也由基礎資源建設逐步向資源整合、輔助決策支持等方面發展,基本形成地理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平臺及相關標準。目前,全系統各職能部門利用gis技術研究、開發了一批面向城市管理的應用系統。三是初步開闢服務社會公衆的信息化途徑。水、氣、公交、出租等行業,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了電話與網上受理的服務熱線,提高了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效率;“一卡通”覆蓋了本市公共交通領域,迄今髮卡650多萬張,日均使用250萬人次以上;智能化小區建設開始推進,有100多個智能化小區通過了設計評審,10多個即將建成。

根據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的總體要求,今後一個時期,建設系統的信息化在發展方向上,必須實現“兩個重大轉變”:一是進一步突出重點,應用的領域由全面展開向重點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信息化水平轉變;二是進一步提高層次,應用的方式由自成系統爲主向資源整合、綜合集成和提高整體效能轉變。按照發展方向,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要做到“三個加強”:

第一,加強城市管理與信息化的結合。城市管理者要進一步擺脫傳統的思維習慣、工作方法,善於按照信息化要求組織和協調管理;信息技術工作者要更多地瞭解業務工作,善於應用信息技術支撐城市管理,使兩者得到更加協調、有機的結合。

第二,加強信息化基礎資源的建設與維護。既要注重技術的先進性,更應加強基礎資源的建設與維護,已經建立起來的城市管理基礎資源數據庫,要進一步提高數據的完整性、現勢性,以適應和滿足運用信息技術管理城市的要求。

第三,加強信息化輔助決策支撐能力的建設。既要注重應用系統所儲存微觀數據的開發利用,更應加強反映行業總體情況的宏觀決策數據及相關評價指標的儲存與開發利用,爲政府部門及各級領導科學決策提供輔助支撐。

二、指導思想與實施原則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國家和**市關於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信息化的要求,圍繞“建管並舉、重在管理”的方針,以及“以管理統帥建設”的思想,以信息化爲載體,全面推進城市管理的方式與技術創新,通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資源進行管理資源的合理配置,帶動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實現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實施原則

一是服務與促進城市管理並重的原則。立足於提高城市管理的綜合效能,加強信息化與城市管理的結合,尤其是要強化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全過程的應用與滲透,既作爲服務於城市管理重要的輔助手段,又作爲促進城市管理體制機制調整和管理流程再造的重要動力。

二是聚焦階段目標與整體協調推進相統一的原則。按照城市管理3年、5年、8年的發展目標,明確與之相匹配的信息化階段性目標,既有每個階段重點突破的環節,又把各個階段作爲有機的整體加以推進,做到可見、可控和可實現。

三是統籌規劃、資源共享的原則。適應城市管理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的要求,把資源整合、綜合集成作爲本輪信息化的重點之一。按照統籌規劃、統一標準,由各單位分別開展建設和運行管理。同時,以“基礎平臺”爲載體,開展各行業基礎數據庫建設,構築資源共享平臺。

三、主要目標與任務

(一)目標

到**年,以網上辦事爲重點的比較完備的電子政務系統全面運行、城市管理的基礎數據庫和信息共享平臺全面發揮作用、政府宏觀決策的輔助決策支持能力全面形成爲標誌,建成城市管理信息化平臺,基本實現城市管理對象的數字化、城市管理過程的數字化、城市管理評價的數字化,形成城市管理數字化的格局。

(二)任務

1、三年主要任務

以構築城市管理信息資源共享環境爲重點,在電子政務建設、資源共享建設、重點應用項目建設三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實現城市管理對象的數字化。

(1)電子政務建設

網上辦事

--全系統各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部門須在網上發佈各類政務信息,主要內容包括:機構介紹、管理職能、政策法規、標準與規範及行業動態等信息。同時,應根據政務信息內容的變化,及時給予更新。

--全系統各職能管理部門須在網上公佈所有的行政審批事項和程序,加快推進網上辦事進程,努力實現“一辦到底”的要求,加大網上辦事的後續支持力度,並根據行政審批事項和要求的調整,及時對網上辦事內容進行更新。

--深化、完善已開通的設施報修、意見投訴和信息諮詢等服務,拓展社會、市民對城市管理熱點問題的信息化參與途徑,及時發佈與社會、市民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

網上辦公

--完善建設系統各職能部門內部辦公自動化系統,豐富內部網站的信息內容。全面實現以公文流轉、工作安排、會議通知和信息瀏覽爲主要內容的辦公自動化業務應用。

--擬定建設系統各職能部門之間網上公文傳輸的制度及操作細則。利用公務網的基礎設施,實現建委機關與建設系統各局機關之間的公文傳輸。

--建立、完善建設系統各機關內部的信訪、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統計報表等基礎資料的數據庫,爲網上辦公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輔助機關內部的事務處理。

(2)資源共享建設

進一步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平臺,擴充道路、道路路段、道路節點和街坊等基本地理統計單元與標準編碼,充實基礎數據平臺中電子地圖、遙感圖的信息內容。

開展全系統信息化基礎性標準研究,建立適用的分類編碼體系和元數據標準,完成各行業分類編碼和元數據的建設,基本形成全系統信息化基礎性標準體系。

建設涵蓋市政、環保、綠化、市容環衛、水務、交通、港口、房地產、建築建材、綜合執法等十大領域的基礎數據庫,其內容主要包括專業規劃及管理對象的地理位置、基本情況和其他需要共享的信息,並相應開發具有編制專業規劃、運行管理、日常維護、應急處置和數據更新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統。

通過十大基礎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構築各行業信息資源能橫向連接、縱向迭加,可面向城市管理綜合應用的信息共享平臺框架。同時,建立建設系統信息共享的機制,制定信息共享的管理辦法,設立相應的共享管理協調機構,以保障信息資源的共享。

(3)重點應用項目建設

城市道路交通

--按照本市發展智能交通的總體考慮,建設**市中心區道路交通信息採集與發佈系統,實現中心區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採集、共享和發佈。

--以公交客運調度和停車管理爲重點,初步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揮調度系統,促進公共交通資源的合理配置,優化城市交通運行組織。

--制定**市公共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的技術標準與規範,促進自動售檢票系統裝備的研發和形成系統裝備國產化的能力。

供給保障和應急處置

--整合建設系統現有的服務熱線資源,逐步建立面向社會公衆涵蓋燃氣、供水、排水、公交、出租、環保、環衛、綠化、綜合執法等服務的“一線通”系統,提高城市管理社會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改造、完善覆蓋中心城區的燃氣、供水、排水scada系統,優化對燃氣、供水、排水的網絡監控與調度。

--集成防汛、抗震、道路交通、地下幹管、建設工程、公園及大型綠地等基礎信息資源,構建**建設系統防災救災的應急處置系統,提升城市管理應急處理能力。

房地產與舊區改造

--結合城市遙感技術,建立土地利用、房地產開發與建設、舊區改造的動態監控系統,加強對城市房屋土地資源、住宅建設的綜合管理。

--建立全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的信息平臺,構築房地產市場的誠信體系和產權、產籍管理信息系統,提高對房地產市場的分析、預測能力。

城市環境與綜合執法

--建立對水資源、大氣、噪聲、固體廢棄物、綠化等城市環境狀況的動態監測系統,初步實現對城市整體環境狀況的自動化監察,爲相關職能部門的依法行政和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建立中心城區、景觀道路等重要市容市貌的電子監察系統,初步形成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綜合執法能力,提高綜合執法的效率和水平。

2、五年主要任務

在前三年信息化工作基礎上,聯繫**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實際,結合城市管理的資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將信息化應用覆蓋到建設系統各管理部門,貫穿於各主要工作環節,基本實現城市管理過程的數字化。

(1)電子政務建設

全面實現網上辦事,有條件的審批事項要做到網上辦事“一辦到底”。整合辦公自動化與行業管理信息化應用資源,建立統一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辦公業務和管理業務的互動操作。完善社會、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信息化途徑。

(2)資源共享建設

完善十大基礎資源數據庫,強化管理信息系統在建設系統各部門重要管理環節和內容上的應用,建成面向城市管理的信息共享平臺,基本實現管理資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進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轉變。

(3)重點應用項目建設

建成**市道路交通信息採集與發佈系統、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揮調度系統、城市管理服務的“一線通”系統、**建設系統防災救災的應急處置系統、房地產市場的預警系統、城市環境狀況的動態監測系統、市容市貌的電子監察系統,並在城市管理中發揮實際效用。

3、八年主要任務

在前五年信息化工作的基礎上,利用已建成的十大基礎資源數據庫和管理信息系統,藉助城市管理信息化應用的經驗,通過對信息資源的分析、歸納,研究制定能掌握總體情況、分析預測發展趨勢的城市管理評價體系,建立爲各級領導服務的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基本實現城市管理評價的數字化。

到**年,**建設系統的信息化工作將實現城市管理對象的數字化、城市管理過程的數字化、城市管理評價的數字化,形成能夠摸清家底、掌握動態、找到規律、科學決策的“城市管理數字化”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明確信息化工作的責任制

首先,明確各單位一把手是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一把手必須親自抓本系統信息化工作的協調與推進,重點是負責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審定及重大信息化項目的決策。其次,明確各單位主管責任部門和具體責任人及相應的工作職責。主管責任部門要負責組織本系統信息化工作的規劃,組織實施本系統重大的信息化項目,組織開展人才的培訓和技術交流等工作;具體責任人主要是負責信息化項目建設的參與和配合、實施進程的督促檢查及建成項目的運行維護。

(二)結合管理流程再造,建立數據的更新維護機制

根據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同步進行管理體制、機制的變革和管理流程的再造,應使管理過程中產生或變化的數據,成爲信息化應用系統重要的數據“源頭”。處在各管理環節中的人員,應在管理過程的實際操作中完成對數據的更新維護,並把它納入日常管理的軌道。同時,應建立相應的制度,落實各部門和人員對數據進行更新維護的責任。建立穩定的信息提供網絡,形成數據動態維護的機制。

(三)落實信息化經費保障

各職能部門對信息化工作應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從局部看,信息化建設需要一定的投入,但從總體看,通過信息化建設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產出的效益遠大於對它的投入。因此,各單位須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應把信息化建設視作硬件工程項目統籌落實資金。在安排年度科研項目的經費中,要擴大信息化項目所佔的比例。另外也可設置信息化專項資金,以保證信息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覈制

根據各部門、各行業信息化工作的具體情況,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覈制,把信息化工作中的發展規劃、實施建設、功能作用、維護機制、經費保障、人才培養等內容列入考覈的範疇中,用定期交流、檢查考覈的辦

【第9篇】信息化調研報告模板

調研報告不同於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因爲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纔去作調查,然後寫出報告。調研報告的寫作者必須自覺以研究爲目的,根據社會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調研計劃,即將被動的適應變爲有計劃的、積極主動的寫作實踐,從明確的追求出發,經常深入到社會第一線,不斷了解新情況、新問題,有意識地探索和研究,寫出有價值的調研報告。如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信息化調研報告模板範文,希望爲你提供參考。

信息化調研報告模板範文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可以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係變革,是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時期,是我省深化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是加快發展、加速轉型的攻堅時期,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對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有基礎

(一)基本情況

1.經濟信息化快速發展

第一,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深入推進。

第二,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加速融合。

第三,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穩步發展。

2.電子政務建設成效明顯

3.社會信息化惠及百姓

4.信息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5.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測評中心、電子政務數字認證中心、信息安全通報中心和應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制定了《**省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試行)》,ca證書在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得到廣泛推廣。對811個黨政羣機關門戶網站實施定期監測,完成了55個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測評。開展了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管理體系試點。省市兩級建立了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應急協調體系,省市縣三級1074個重要信息系統實現了信息安全事件網上直報,對965個單位開展了信息安全專項檢查,保障了全國重大活動期間我省網絡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國性會議上介紹我省網絡信息安全工作經驗和做法。

6.電子信息產業高速增長

7.信息化環境日益優化

信息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正確領導下,建立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項協商溝通機制。開展了電子政務和企業信息化基礎調研,建立了省級信息化專項資金項目績效和設區市信息化水平測評指標體系,定期進行評估和發佈,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設的評價機制。調整充實了省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我省信息化領域各類協會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觀研究和輔助決策機制。倡導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促進了與京津地區的溝通交流和區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標準制訂工作取得新進展。《**省信息化條例》已進入立法調研階段。制定了《**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規劃》、《關於加強全省**期間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我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省電子商務**規劃》、《**省信息安全發展戰略》、《關於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網絡與信息安全的意見》、《關於加強信息化工程招投標工作的意見》等十多項政策性文件,爲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標準,組織開展了信息資源基礎編碼、電子文件存檔等方面的標準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標準體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標準管理系統,對省級信息化標準工作進行了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實際問題:

一是兩化融合深度不夠。信息化的高投入與應用系統建設低效益的矛盾突出,業務技術兩張皮、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標準建設滯後,信息化的效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體制機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設中各自爲政、多頭管理、自成體系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機構改革對信息化工作的組織推進力度有所削弱,市縣機構改革的時間梯度差,制約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體推進。

三是信息化建設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條例受立法資源限制,立法進程相對緩慢。企業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資機制不健全。電子政務建設缺乏必要的政策約束,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困難。

四是全社會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門和企業領導對信息化作用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沒有將其放在戰略層面去認識和推動,信息化建設資金持續投入力度不夠。市縣兩級政府尚未設立信息化專項資金,省級信息化專項資金額度佔財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減少。

五是人才隊伍對信息化建設的支撐能力不足。軟件企業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別是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奇缺;黨政機關和企業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國民信息技術普及和應用能力較低。

二、面臨形勢

(一)信息化成爲後危機時代的共同選擇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發展

(三)經濟社會發展對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轉型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面臨着資源環境約束、科技創新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發展不平衡、社會矛盾凸顯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極強的滲透、倍增和創新作用,是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選擇。**屆*中全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信息化工作進行了全面論述和部署,明確要求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爲支撐十二五期間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技進步和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重大任務,信息化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和發展機遇,必將進入深化應用、全面推進的重要時期。

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十二五期間,打造首都經濟圈、推進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加快**沿海地區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的實施,爲我省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和競爭優勢,處於大有可爲的戰略機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帶、一區、一批戰略任務,迫切需要通過推進信息化建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節能減排、完善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爲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支撐。我們必須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抓住新機遇、增創新優勢,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第10篇】菸草信息化調研報告

菸草行業是國內唯一善存的計劃經濟,因此包括菸草,烤煙都是由國家菸草局結合當年的菸葉情況來調整,確定。因此菸草進出口公司的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12月份就開始展開了。大致流程如下:

一、在制定年度銷售計劃的時候,進出口公司需要儘可能的掌握市場的信息。

因爲菸葉在國內一是純計劃,二是爲了防止菸葉的外流和扶貧,要儘可能的從農民手上採購菸草以盡到社會責任。國外是以銷售定定產, 價格也是浮動的。因此菸草公司在制定計劃的時候需要做充分的市場調研,最大可能的消除信息的不對稱。

目前國內菸草出口銷售面臨的幾大難題:

1、由於菸草在國內依然是計劃經濟,而國外都是市場經濟體制,所以體制內製度與市場經濟間的博弈難度相當高。

2、國內與國際的標準是不相同的。由於菸草大部分供給內需,1600萬的菸草銷售只有120萬供於出口,話語權很弱。而且國內還在求保護工業產業,但是對於菸草出口部門缺沒有覆蓋。再加上生產設備不符合國際標準,這也給菸草銷售量上增加了難度。

3、國外的競爭力更強,特別是非洲地區。國內採用的是分散到戶的形式,即菸民—菸草公司—加工商—營銷商的模式。而國外是一體化管理,生產,收購全部一體化。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大大減少了成本。再加上非洲地區的氣候環境也適合菸葉種植,保證了菸葉的質量。而國內自然條件不佔優勢,再加上菸葉的價格不佔優勢,只能向相對惡劣的地區發展。這與國外菸葉質量拉開了差距。

4、近10年來,從農民手上收的菸葉的價格逐年增長,而出口的價格卻是浮動的。國家每年4,5月份會下達收購價跟調撥價,加工費也是友國家定價,價格上的不靈活,也給菸草的出口利潤增長帶來了難題。國內與國外模式最大的區別:國外採取的是集成方式,由複雜到簡單的過程。把市場消息直接傳遞到生產商。而國內無法將國際化標準下達給生產商,給到他們也是作用到國內市場,而非國際市場,有脫節。

二、在菸草的採購階段,具體流程如下:

原煙(麻袋裝)→ 菸草公司 →公司自己做復烤(成箱)→ 結算 採用的方式:原煙交接,片煙結算。採取這樣的做法可以合理避稅,增加利潤。在這一階段,我們所擁有的優勢是針對客戶的不同要求來生產,成本分攤而非成本的線性加成。雖然做不了標準化,但是口味可調,靈活,這些都由買方說了算。同時也會根據每個牌種的銷量來確定相應口感的菸葉採購。

三、在客戶維護階段:

1、由於菸草的銷售是持續整年的,所以買方對菸葉的生產也是很關注的。

2、買方有專門的採購團隊來採購,合理引導他們來採購。

3、對於庫存品直接跟談價格,省去很多中間環節。

總體上,圈子也越來越小,銷售商的整合,流動性大,新用戶也有,但是很少,要麼是中間商增加。

爲了減少信息不對稱,菸草進出口公司提前組織,預判。一是全覆蓋對第一線原料進行把控,二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宣傳。

雲南菸草大部分都是出口到東南亞地區,佔到了總出口的50%,其中印度尼西亞一個國家就佔到了90%。因爲印尼的開化程度相對於歐美國家來說較低,對品質,質量的要求不高,過程越簡單越好。最大的幾個捲菸廠,針標、鹽倉,都由良好的合作關係。但是印尼市場也面臨的一些問題:

1、捲菸銷量持續下滑,主要是價格不變,稅加重了。

2、印尼市場正在被歐美老牌菸草公司入侵。

3、印尼市場的菸草口味很獨特,以丁香菸爲主。全市場幾乎都是丁香菸。但是烤煙(即所謂的白煙)市場的進步也十分明顯。 針對印尼巨大的市場要求,可以進行獨立的研究。

四:出口競爭面臨的問題:

1、莫非國際等老牌歐美菸草公司在印尼這種發展中國家的侵佔程度越來越大。

2、副產品如煙梗的需求量呈現大起大落的狀態。

3、庫存風險。給不給佣金不是問題,擔心的是非法捲菸與菸草的迴流衝擊國內市場。例如越南走的非法菸葉通過廣西的口岸,在本地實現增值,再賣出。對國內市場造成很大的衝擊。

4、成本問題:多年來陳本一直呈現上漲趨勢。可能會造成菸草公司買不起,沒人去種煙的情況。

5、國外捲菸廠商可持續菸草發展計劃完全統一,統一由一家三方機構評估。模式比國內先進很多,對國內菸草發展造成一定衝擊。 五:對於現狀提出的幾點建議:

1、工商業協同,將菸草業與工業相結合,完善走出去戰略。

2、考慮人力資源分配,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3、產品本身,加大監督管理,努力提升自身質量是關鍵。

4、作爲進出口貿易公司,多向聯一,環球這樣的成熟公司學習,學習他們的管理方式與經營模式。

【第11篇】廣東省信息化調研報告

在高校推進黨建工作信息化建設,是在順應知識化、信息化、網絡化時代潮流中推動創新工作的重要內容,對充分發揮高校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及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廣東省信息化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

一、引言

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調查數據指出,最新公佈的,截至12月,網民規模達6.4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爲47.9%,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較增加5672萬人,手機上網的人羣提升至85.8%。網民中學生羣體的佔比最高,爲23.8%,其中網民中具備中等教育程度的羣體規模最大,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佔11%。由此可見,互聯網正以蓬勃發展之勢在更大範圍內發揮作用,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的工作生活依賴於計算機信息技術。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黨的基層組織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創新活動內容和方式,找準開展活動、發揮作用的着力點,積極推進黨組織工作信息化。”在黨的十八大報告“黨的建設”部分,再次提出“創新基層黨建工作”。高校是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也是互聯網、4g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興技術使用率最高的羣體,其黨建工作是黨的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黨建工作作爲黨的工作基層組織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在結合自身優勢的基礎上開展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

縱觀國內各高校黨建工作在實現信息化的過程中,主要依靠互聯網的強大作用,紛紛建立自己的黨建網站系統,以宣傳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學校黨員的先進事蹟及黨組織活動等。但從目前各高校的黨建信息化系統觀察看,還存在諸多不足。本文利用問卷星進行網頁調查,對象爲廣東省在校的大學生黨員,共得到問卷500份,回收問卷500份,其中有效問卷486份,回收問卷有效率爲97.2%。從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可見,大學生對於新媒體普遍接受度較高,各種各樣的新媒體傳播方式已經成爲他們獲取各方面信息的主要來源,甚至極少數大學生對於微信、微信等最新的新媒體技術端口已經高度依賴。

二、現行高校黨建信息化建設暴露的問題

(一)高校學生黨員對黨建信息化參與度較低,黨建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根據本次問卷調查得到的顯示,57.6%的大學生黨員曾經參加過黨支部的網絡活動,42%的黨員沒有參與過黨支部的網絡活動,這表明廣東省高校大學生黨員對於黨建信息化工作的參與度和支持度有待加強。同時,只有9.38%的大學生黨員所在的黨支部設立了專門的網絡平臺開展黨建工作,這些數據表明目前廣東省高校黨建工作信息化的水平仍然較低,還需大力提高以保證黨建工作的公開度和透明度。

(二)高校黨建信息的網絡平臺中內容較貧乏,達不到信息化的目的。

黨建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利用網絡平臺,使學校黨建工作上傳下達地更便捷,高校黨員的交流更方便,黨建工作更有實效的目的。據調查顯示,在黨建信息化網絡平臺中有45.8%的學生黨支部有黨建實務類的服務;41%的黨支部有黨史、理論等網絡培訓服務;87.22%的黨員認爲黨支部所設立的黨建工作信息化平臺是用來進行黨員之間的相互交流,促進感情的樞紐;18.5%的黨員發現所在的黨支部黨建平臺中提供在線培訓、測試等內容。但黨建信息化平臺的真正作用不僅僅是用來促進黨員之間的相互交流,更傾向於進行黨建實務或者黨員工作的反饋。在這一點上,廣東省高校大學生黨員對於黨建工作信息化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黨建工作信息化所運行的信息化平臺的效果並不明顯,使用頻率較低。在當代高校大學生黨員的支部建設中,黨建工作信息化平臺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擺設,並沒有發揮出它真正的作用。大部分(約62%)的被調查者表明,偶爾使用並且效果不明顯,大約14%的被調查者表明,基本不用,感覺沒有什麼效果。這個現象反映出一個本質問題,導致黨建工作信息化水平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黨建工作信息化平臺的實際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

(三)傳統的高校黨建模式與現實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校黨建信息化工具使用率不高且更新緩慢。

傳統高校黨建模式側重於網下,但隨着越來越多的師生上網,網絡黨建就成爲必不可少的,但目前許多黨建網站內容不夠豐富,往往只重視網絡建設,忽視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忽視網絡信息的挖掘,造成網上有價值的信息開發不足、利用不夠、效益不高的現象。其主要表現,一方面黨務內網上信息單調、陳舊、不全面,沒法引起黨員的興趣。另一方面黨務外網上信息數量少,質量低,且更新不及時,網頁之間連接渠道少。

高校黨建信息網站的建設一方面是爲滿足信息發佈的功能,最重要的是爲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經訪問大部分廣東省高校黨委網站可以發現,43%的高校黨委網頁的使用率非常低,甚至很多網頁處於空白狀態。例如有的高校黨建信息網站中“部門介紹”這一模塊只設有兩個分鏈接,每個鏈接下只有一到兩篇文章,文章篇幅也較短;而最新更新的狀態於末,基本處於閒置狀態。調查統計顯示,與在校學生黨員息息相關的學校、學院等重要活動,例如過黨組織生活、優秀黨員評選等,其點擊率達數百次,而其他黨政領導重要文件、政策性內容等,點擊率屈指可數。由此可見,無論是網站的組織管理者還是學生黨員,都沒有將學校的黨建網站作爲黨建工作、學習的重要陣地,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限制、制約黨建信息化的實效性。

(四)黨建工作與信息化時代的新媒介發展不相契合。

目前,黨建信息化發生變化最大的背景在於當代媒介的不斷髮展。pc目前已經不是信息傳播的主流媒介,越來越多的移動終端進入人們的視野。因此,當代的黨建工作需要將觸角從pc流轉到pad、智能手機上,而黨建信息化則應藉助一系列的互聯網應用手段進行傳播,如微博、微信等。據調查顯示,廣東省高校中98%的學生黨員已經普及智能手機,其中已註冊微博人數佔學生黨員總人數的76%,已經註冊微信人數佔學生黨員總人數的83%;而省高校各級黨委仍有部分沒有在微博、微信上註冊自己的賬號,通過發佈黨建信息、進行黨建工作的宣傳報道、問早安晚安等方式向黨員傳遞信息,不能更深入地拉近與黨員之間的距離,導致與青年黨員之間缺乏互動和交流。 另外,對被調查者所在黨支部黨建信息化網絡平臺的維護調查發現,只有40%的被調查者所在的黨支部有專門的黨員負責黨建工作信息化平臺的維護。這說明,部分高校對黨建工作信息化平臺建設的維護意識較差,只懂得建設而不懂得維護,已成爲提高黨建信息化水平道路上的一大難題。

三、新媒體時代下提高高校黨建信息化水平的具體措施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日趨普及的時代背景下,作爲創新性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高校黨建有責任也有義務走在時代前列,大膽探索、銳意改革,主動將網絡信息技術成果引入黨建工作領域,創新黨建工作的理想載體。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首先,把黨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列入學校黨建研究工作新時期的重要任務。提高認識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讓高校黨委進一步認識到,黨建信息化是黨的先進性建設和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化環境下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一種創新。

其次,合理規劃,協調發展,建立完善的黨建信息系統平臺和網絡化的黨組織體系。防止在信息化建設上缺乏長遠規劃,想到哪做到哪,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借鑑各高校運用互聯網的經驗,獨立開發黨建信息技術平臺;以電子政務平臺爲依託,整合黨建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各種分散的資源,逐步建設覆蓋全黨的網絡系統,建設黨建信息資源庫,推進黨務工作的電子化,包括網絡辦公、網絡會議、網絡通訊、網絡教育、網絡思想交流、網絡調查等。

最後,要研究建立黨建信息化教育、培訓和人才管理體系。要在從事一線學生工作的輔導員隊伍中培養既懂黨建業務又精通信息化技術的黨務人員隊伍。這是推動黨建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基礎。要儘快研究制定一套黨建信息化的培訓辦法、培訓內容和培訓制度,在黨校培訓體系引入黨建信息化教育內容,儘快研究制定黨建信息化人才管理辦法,從吸引、激勵、管理、教育等方面建立制度。

參考文獻:

馬德秀.電子黨務的初步實踐和探索[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5-16,73-74.

劉建蘭,佟巖.中國電子黨務建設[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3-194,225.

[3]高校黨委組織工作信息化的哲學思考[d].成都:四川師範大學,.

[4]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n].,2(9):1.

[5]張衛東,王五洲.淺談電子黨務與電子文檔管理[j].蘭臺世界,(10):9.

[6]鄒鑫.網絡時代高校黨建工作信息化研究[j].高校黨建,(7):35-36,71.

[7]李印.國外電子黨務建設對我國高校基層黨建的啓示[j].出國與就業,,(2):54-55.

[8]熊卓.提高黨建工作信息化水平研究[j].黨史博採,(4):23,27.

[9]許欣欣.高校電子黨務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科技信息,,(35):138,353.

[10]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ol]http://

【第12篇】環保信息化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不同於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因爲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纔去作調查,然後寫出報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環保信息化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參考!

一、智慧環保的基本概述

“智慧環保”是“數字環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它是藉助物聯網技術,把感應器和裝備嵌入到各種環境監控對象(物體)中,通過超級計算機和雲計算將環保領域物聯網整合起來,可以實現人類社會與環境業務系統的整合,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實現環境管理和決策的智慧。

產業信息網發佈的《20xx-20xx年中國智慧城市行業調研現狀及未來前景評估報告》顯示,智慧環保是互聯網技術與環境信息化相結合的概念。“智慧環保”是“數字環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它是藉助物聯網技術,把感應器和裝備嵌入到各種環境監控對象(物體)中,通過超級計算機和雲計算將環保領域物聯網整合起來,可以實現人類社會與環境業務系統的整合,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實現環境管理和決策的智慧。且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認爲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會帶動智能環保的發展,將環境的保護實現最有效化。

“智慧環保”的總體架構包括:感知層、傳輸層、智慧層和服務層。感知層:利用任何可以隨時隨地感知、測量、捕獲和傳遞信息的設備、系統或流程,實現對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輻射等環境因素的“更透徹的感知”;傳輸層:利用環保專網、運營商網絡,結合3g、衛星通訊等技術,將個人電子設備、組織和政府信息系統中存儲的環境信息進行交互和共享,實現“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智慧層:以雲計算、虛擬化和高性能計算等技術手段,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業的環境信息,實現海量存儲、實時處理、深度挖掘和模型分析,實現“更深入的智能化”;服務層:利用雲服務模式,建立面向對象的業務應用系統和信息服務門戶,爲環境質量、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輻射管理等業務提供“更智慧的決策”。

二、發展智慧環保產業的必要性

污水處理廠建好了,卻在處理能力方面出現“小馬拉大車”或“大馬拉小車”現象,這都會造成環保產業的低效率。怎麼解決這樣的問題,智慧環保這個時候就能幫助你。

通過信息和互聯網技術,污水處理廠可以根據實際進水情況,實現智能化動態控制,從而使其運行達到最佳的投入和產出比。就發展智能環保產業的必要性、基礎和前景進行了分析,並從政府優先採購、給予財政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議。

下一步,將以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領域爲重點,在電力、鋼鐵等重點行業以及開發區(工業園區)污染治理等領域推行環保污染第三方治理,推廣環保產業先進智能化技術,着力培育一批環境污染治理專業化公司,提高污染治理效率。針對污水處理廠普遍存在的運行負荷低、能耗高、經營成本高等問題,將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智能控制系統示範試點,推動已經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實現污水處理設施數字化管理、智能化運行。

三、我國智慧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環保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隨着國家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和環保產業政策的日趨完善,我國環保產業已經從初期的以'三廢治理'爲主,發展爲包括環保產品、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服務、環境友好產品、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的門類比較齊全的產業體系。儘管我國在環保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環境信息化水平與環境保護工作不相適應,環境信息化工作進展緩慢,環境信息化工作基礎較爲薄弱,信息共享程度不夠,資金投入又不足,管理機制不順暢,人才隊伍中高素質人才隊伍缺乏,且發展不平衡,環境信息產業還無法適應環保事業發展的要求,環境保護信息化工作任務還十分艱鉅。

四、我國智慧環保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在“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新常態的大邏輯下,增長速度、經濟結構、增長方式和增長動力等均將發生深刻變化,對環境管理也將提出新的要求,機遇和挑戰並存。只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迎來環境保護的新氣象。

新形勢下,環境保護面臨一些新的機遇。一是環境保護得到黨中央、國務院日益重視。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天變藍、水變清、地變綠,人居環境更美好,應成爲我國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的重要標誌。

二是環境法治日臻完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於付諸實施,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思路日趨清晰,爲全面改善環境質量奠定了基礎。

三是污染物排放強度在下降。隨着我國增長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優化,特別是經濟增長速度降低、重化工業增長對gdp的貢獻下降,污染物排放強度在降低,有利於開創環境質量改善和污染防治的新局面。

四是多渠道融資局面可望形成。國家出臺了鼓勵社會資金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政府和社會資金合作受到激勵,大型國有企業攜資金和高新技術進入環保產業,資本市場上環保企業比例增加,爲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了資金保障。

五是公衆訴求日益高漲,成爲環境保護的動力。公衆環境權益觀增強、環境公平正義訴求與環境質量改善要求提升,要求政府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加大污染治理和監管力度,將成爲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動力。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的環境污染形勢十分嚴峻,環境管理面臨巨大壓力。比如,污染欠賬多,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污染隨着產業轉移而轉移;政策執行走樣;行政管理體制尚不完善,等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環境管理和環保產業的發展。

五、我國智慧環保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

第一,以排污許可證的制定、實施和監督形成管理主線。排污許可證制度承載了環保法律、減排責任、技術規範等方面內容,應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細化深化,使之具有法規效力,加大推進力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和完善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獨立進行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從污染物種類、控制指標、排放方式等方面,不斷健全排污許可證;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排污者,不得排放污染物;並逐步建立全國範圍內的統一公平、覆蓋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爲排污權交易市場的發展奠定基礎、創造條件。此外,還要加大執行和監督力度,強化許可證制度的實施監督。各級環保管理者,也必須轉變思路,調整角色定位,爲企業解決清潔生產技術、降低污染物排放等問題。

第二,以環境保護標準爲準繩形成倒逼機制。標準是可以落地的環保措施。國家應制定環境保護的一般通則或基準,以減輕單位產品的資源投入和污染物排放。在這一過程中,應加強標準研究使之符合國情,並加大標準實施力度。通過環境標準,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而起到從源頭改善環境質量的效果。具體做法有,對新增產業,以環境標準爲門檻抓好企業和產業的准入;對存量產業,以環境標準爲尺子,淘汰落後的產業、產能、技術和工藝,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六、我國智慧環保行業的發展建議

第一,實行賠償制度和責任終身追究制度。通過法律強制、政策激勵和約束,使各級幹部、企業和社會公衆樹立保護環境的主人翁意識,增強責任感。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明確提出,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此外,還可考慮建立一套目標體系、考覈辦法和獎懲機制,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幹部,實行終身追究責任制。在新形勢下,對環保違法行爲的處罰應當創新模式,可依據相關要求,發揮司法部門的作用。

第二,加強能力建設,形成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建立排污權交易市場,推行排污權交易制度,利用資本市場募集更多資金進入環境保護領域;發揮公共財政資金“種子”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領域。污染治理應更經濟。環境污染治理應留給市場更多的選擇,環保企業會選擇實用技術和路徑,以降低治污成本;也會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解決思路和污染治理方案。此外,還要加強能力建設。加強污染物排放等監測網絡、預報預警、應急管理等設施和公共平臺建設,支持相關領域的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加強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等的宣傳和科普,提高公衆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能力和水平。公衆不僅能積極參與,更應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儘可能綠色出行,進行垃圾分類,不隨手扔垃圾等。總之,只有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環境質量才能得到改善,生態文明新時代也纔會早日到來。

七、智慧環保是環保產業的發展趨勢

有機構預計,城鎮化率將超過60%,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城市建設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更加智能化的城市治理。

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醫療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3大熱點應用行業。一方面,我國政府對交通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城市發展屢屢突破城市總體規劃的限制規模,給城市交通系統帶來巨大壓力,城市人口密度與汽車保有量之間呈現畸形對應關係,導致交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同時,醫療資源的匱乏和效率低下是目前醫療行業面臨的重要問題,而政策扶持是推動智慧醫療投資加速的重要驅動因素。從競爭格局來看,由於智慧醫療並無明確的行業標準,且各地區醫療機構的信息化程度發展差異很大,從而導致了該市場的集中度很低,未來有待進一步提升。

另外,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板塊也有望在政策推動下再度升溫。某家環境保護證券認爲,在大氣治理的政策高壓之下,重點工業行業的脫硫脫硝改造將加速,與火電行業脫硝需求疊加,預計脫硫脫硝工程建設仍將保持較高增速。在廢水治理方面,除了在生產中儘量減少使用高污染材料,企業做得更多的是廢水回收利用。這個方法最簡便、直接,一些高污染行業做好可以大大減輕治理壓力。一些治污難度大、成本高的行業可以將廢水分別回收利用,針對主要染物分類治理,使廢水處理化難爲易。此外,固廢垃圾焚燒發電也有望維持高景氣度,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發展料將加速。

中西部潛力巨大

鑑於地方政府將繼續加大民生、基建領域的財政支持力度,工業品需求有望避免萎縮。到,全國需解決約1億進城常住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約1億人口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以及約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問題。未來無論是棚戶區改造還是城市人口落戶,中西部的城市羣都將成爲主要陣地。研究認爲,雖然固定資產總體投資增速會有所放緩,但中西部基建投資加碼和保障房建設將增加鋼鐵、水泥、建材等工業品需求,預計新增需求至少會維持今年增速水平。

【第13篇】財政信息化調研報告

隨着信息時代的發展,政府的工作也進入了全面的信息化,我們看看下面的財政信息化調研報告吧!

財政信息化調研報告

一、基層財政檔案信息化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人員素質亟須提高

基層財政檔案管理人員素質普遍不高,大多數都不是檔案管理專業出身,對檔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有得過且過的消極思想,缺乏自覺學習檔案工作知識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大多數單位檔案人員身兼多職,疲於應付日常事務,無暇從事檔案工作。同時,基層財政檔案人員平時接受專業培訓少,同外界交流也少,只埋頭於傳統的日常檔案管理,導致檔案管理工作管理手段呆板,缺乏創新,許多檔案人員的思想水平和管理手段停滯在傳統經驗上,跟不上信息時代的發展,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基層財政檔案信息化建設。

(二)基礎設施條件普遍落後

檔案資源管理系統功能的實現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先進技術設備的應用。當前,基層財政部門普遍存在基礎設施簡陋問題,大多缺乏配套設備,電腦多數爲已經淘汰的老舊機型,性能不高,刻錄機、掃描儀等更是無從談起。這種局面的形成主要因爲:一是主觀原因,基層財政機關對檔案信息化建設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在實際管理工作中財政檔案信息化工作往往被忽視。二是客觀原因,檔案信息設備本身投入開支大,這不僅包括計算機、掃描儀、數碼相機、刻錄機、縮微設備、打印、複印等相關設備的購置投入,還包括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生命週期短等特點而引起的其後續升級、維修、更換費用等持續性開支,這對基層財政部門來說負擔較重。當前基層財政檔案管理設備普遍落後的現狀是造成大多數地區基層財政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開展乏力、進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三)基層財政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標準規範體系不健全

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是檔案工作的標準化、規範化。目前,基層財政檔案信息化建設缺乏一套規範統一的標準,不能滿足檔案信息化快速、規範的發展。當前,各級財政部門信息化建設正如火如荼,省級財政部門大都開發了幾套專用財務軟件,比如:辦公自動化系統、債務系統、資金管理、縣級版等等,但是軟件的通用性方面仍存在不足,設計和實踐中沒有與檔案管理系統進行銜接。同時,檔案信息規範化統一的分類編碼標準不完善、不統一等等,這些都制約着信息交流的範圍和程度,直接影響着基層財政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二、對基層財政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建議

(一)強化業務培訓,提高人員素質

基層財政部門對基層財政檔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要重視起來,有計劃地開展一些基層財政檔案人員業務培訓和業務交流,將傳統檔案工作知識與網絡信息知識結合起來,努力培養出即懂檔案管理又懂網絡知識的複合型人才,爲基層財政檔案信息化建設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同時,基層財政檔案人員要加強自我學習,自主學習計算機理論知識和運用技能,熟練使用各種現代化信息工具,不斷提高自身檔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爲更快更好地開發檔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術基礎。

(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做好日常設備維護

基層財政部門要在提高對檔案信息化重視程度的基礎上,整合資金,加大檔案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投入,結合自身實際,確保必要設備,如計算機、數碼相機、刻錄機、掃描儀、縮微設備、複印、打印機等的配備,爲檔案信息化建設打下硬件基礎。同時,積極與本單位信息部門做好溝通協調,做好基礎實施的日常檢查和維護,保證設備的良好運行。

(三)健全基層財政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標準規範體系

一是要完善現行財政信息化系統與檔案信息系統的對接。應該從軟件設計階段就考慮到這一問題,只有實現現行的各種財政信息化系統與檔案信息系統對接才能實現基層財政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快速發展。同時,建立健全基層財政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標準規範體系。而且,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標準體系的構建僅僅是開始,標準的宣傳貫徹等後續工作做好做足才能體現標準體系的價值。基層財政部門要在標準體系逐步健全的基礎上,結合本單位實際,將標準落實到工作各個環節以便規範各個環節,從而實現基層財政檔案信息化建設的規範發展。

三、結語

當今信息時代網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基層財政部門檔案人員掌握先進的檔案信息化管理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勢在必行。作爲一名基層財政檔案管理工作人員,應本着負責任的態度,做好檔案信息化工作,更好地服務財政工作。

【第14篇】關於農村信息化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的核心是實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觀事實。調研報告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調查,二是研究。怎麼寫好調研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農村宗教信仰調研報告,供你參考。

農村信息化調研報告

——神木縣農村信息化工程的主要模式及發展方向

神木縣位於陝西省北部,晉、陝、蒙三省交界處,屬陝北黃土丘陵與內蒙古草原過渡地帶。全縣總面積7635平方公里,轄15個鎮629個行政村,總人口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8672元。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省第一,西部第5位,全國第44位。。

但是神木縣自然條件南北差異大,經濟發展及不平衡。北部除礦區外,較適宜發展農業。中、南部鄉鎮交通等條件較差,信息較爲閉塞,受自然氣候變化影響大,農業發展較爲落後。

爲了加快我縣的農業發展速度,隨着信息化、自動化的到來,我縣對農業信息化的要求猛增。神木縣農村信息化建設是省政府決定建設的八大民生工程之一,也是神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點內容,更是建設“民生神木”的生要目標。目前該項目取得了初步成效,基礎通信設施有了較快發展,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已初具規模,縣政府建立了政府門戶網站,縣農業局也建立了神木農業網,大部分行政村建立村級信息綜合服務站,打造貫通鄉鎮、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行政村的信息服務體系;初步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農村信息服務站,成功探索了利用互聯網推廣農貿產品等新型農村信息服務模式;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農村管理和社會服務領域信息化水平有一定提高,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得到一定應用。

一、神木縣“信息入村”工程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基礎設施情況

神木電信已建成擁有軟交換、程控交換、光纖、微波、衛星、數據等多功能通信手段、高效率的綜合通信網,覆蓋了神木各100%的鄉、鎮、辦事處,80%的行政村,基本已經實現了鄉鄉通光纜,村村通電話。

在全縣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手機,行政村手機信號覆蓋率80%,爲在農村啓動和大規模推進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

神木全縣在村村通廣播電視基礎上有70%左右的自然村實現聯網。目前,通過直播衛星接收及無線覆蓋方式覆蓋自然村覆蓋率在90%以上。

(二)主要模式和進展情況

主要模式是“三電合一”等方式,電話、手機、網站發揮了較大作用。主要牽頭部門是縣農業局。主要完成單位是神木縣原種場、各鄉鎮信息站、各村及服務站。主要配合單位是縣電信局、縣聯通公司。

縣農業局信息辦在“神木農業網”網站中專門設立“三農新聞”等二十多個欄目,內容涵蓋農業法規、科普、市場、資訊等信息,成爲神木農業的官方權威網站。

縣農業局把農業信息化建設作爲農業部門轉變職能、全面促進農民增收的新舉措,積極探索政府主導與信息服務社會化相結合的路子,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工作,建成了“縣有信息辦、鄉( 鎮)、村有信息站”的較爲完善的“三級聯動式”信息服務體系。廣電以及電信、聯通等單位部門也在積極開展農村信息化建設工作並取得了較大成績。

1.積極組建信息服務網絡

從20xx年開始,神木農業局與神木聯通聯合建設,在全縣率先建成了“電子農務”信息服務網絡,涵蓋了全縣二十一個鄉鎮、辦事處範圍的種子、農藥、化肥、土壤、植保、實用技術、涉農法律、農產品市場供求等方面的信息服務,並聯合聘請30多位高級農業、林業、畜牧、政策、物價、氣象等專家上線爲廣大羣衆解決農業生產難題。此工作得到了縣委、縣政府以及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

從20xx年起,縣農業局通過與神木電信公司合作,利用電信部門雄厚的網絡技術優勢,在全縣按照“五個一”的標準,(即:一處固定場所、一套信息設備、一名信息服務員、一套管理制度、一個長效機制。)開始新建村級信息服務站,到20xx年全縣629個行政村建成了579個村級信息服務站,另外50個行政村由於信號、人員流動等原因村級服務站暫時託管到鄉鎮政府、農業企業、種植大戶等。

2.開通了“農業熱線”電話語音自動查詢熱線和農業專家人工服務熱線。

“農業熱線”農業專家人工服務熱線通過農業專家值班,對農民需要了解的問題,通過農業專家人工熱線對農民在農業生產技術、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諮詢給予“一對一”的遠程解答。

3.開通了農業信息服手機短信務平臺

20xx年10月份,縣農業局與中國聯通神木縣分公司通力合作,開通了我縣“電子農務”手機農業信息服務平臺。20xx年,20xx年神木電信又免費提供了“企信通”平臺。

通過手機短信、語音、wap互聯網等方式,爲廣大農民朋友提供農業技術服務、政策法規、市場供求、價格行情、農家百科等信息,並開通短信互動交流平臺,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4.聘用30多位專家,定期值班服務農民

20xx縣農業局購買了5萬元的設備,組建了農業信息專家值班室,安排30位糧食、經作、果樹、植保、土肥、種子、水產畜牧、林業、水利、農機、氣象等11個方面專家,進行電話、網絡、現場實時解答農民所提出的各種問題,滿足農民朋友的技術需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消費投訴的各類問題。

5.建立了專業信息員培訓教室,滿足長期的培訓需要

20xx年縣農業局採購了近20萬元的設備,建起了現代化的農業信息化信息員培訓教室。教室內電腦、網絡、投影、擴音等設備齊全。一次可容納60人進行培訓,全縣近700位鄉鎮及村信息員受到了多次培訓。

6. 克服技術難關,創建“神木農業網”

由於互聯網、農業信息化的飛速發展,迫使我縣必須創建、利用農業網絡的傳播優勢。我們在沒有專業技術人員的情況下,認真學習,克服技術困難,在去年12月開通了《神木農業信息網》,今年起正式建設並開通了《神木農業網》,使我縣農業宣傳第一次走上互聯網,充分利用了互聯網的開放性、公開性,對宣傳我縣的農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神木農業網”已開設二十個欄目,內容豐富,各大搜索引擎網站基本可用中文直接搜到網站,特別是百度、搜狗,還可以搜到“神木農業網”的重要的文章。目前網站還在進一步改版中,正在一步步向優秀網站邁進。同時網站受到廣大網民的關注,點擊數在12月份已突破40000人次。

二、全國的基本情況

1.全國農村信息化工程的總體進展

20xx年,農業部在全國選擇了部分地縣農業部門開展“三電合一”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試點項目建設,努力打通信息服務“最後一公里”。20xx年農業部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大力度,推進農業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據統計,全國目前各省農業部門,97%的地市和80%的縣級農業部門都設有信息管理和服務機構,64%的鄉村設立了信息服務站點。已經建立起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農業信息工作體系。已經擁有深入到縣級的各級農業廣播電視節目,也已經初步建立起以中國農業信息網爲核心、集20多個專業網爲一體的國家農業門戶網站。全國有3000多個網站與此網站建立了鏈接,日均訪問量近200萬次。全國31個省級農業部門、80%左右的地級和40%左右的縣級農業部門建立了局域網和農業信息服務網站。

2.近年來的成功典型

(1)手機農業網站。20xx年陝西省農業廳與中國聯通陝西分公司合作,通過“手機短信”發送信息,目前全省推開。浙江紹興的“紹興數字農業”項目,市農業信息中心與聯通合作建成wap網關和應用平臺,讓農民用手機免費查看紹興農業網“當前農事、供求信息、市場行情”。

(2)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陝西、浙江、山東、湖南、貴州、安徽、江蘇、新疆等建設的很好,特別是浙江省,建成了以省級中心資源庫爲核心,廣電和電信兩大前端播出平臺爲基礎,輔助教學網站和信息管理網絡爲支撐的省級服務系統。

(3)“三電合一”工程試點。河南、河北、四川、江蘇、湖南等地項目建設比較成功。

(4)農民信箱工程。浙江省於20xx年9月全面啓動了“百萬農民信箱工程”,建立免費實名制信箱。

(5)農民工信息服務平臺。浙江杭州市建立了第一家農民工信息服務平臺“新農門”,整合了互聯網、移動通信、固定通信功能,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培訓機構、工業園、企業、服務機構等信息資源,針對農民工就業、培訓、維權等迫切需求開展服務。

3.主要模式

(1)模式一:多媒體終端+農民。比如,語音電話(江蘇省農業一線通、吉林省12316新農村熱線等經驗)、農業網吧、手機短信(陝西、四川、青海、上海、溫州等)、農科atm(終端觸摸服務)、農業信息服務超市(河南洛陽等)等。

(2)模式二:網絡平臺+信息中介+農民。比如,金塔模式(利用國家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建設村級信息點)、虛擬龍頭形式(湖北黃岡市經驗)等。

(3)模式三:網絡平臺+傳統媒體+農民。比如,網絡加上電視、電話、廣播和農民,互聯網+專家+農民(貴州經驗)等。

4.一些成功經驗

(1)廣西農業廳利用網絡開通了廣西農產品網上流通交易平臺,既有水果、食用菌、種苗等26個分類展廳,又有14個地級市展廳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等4個精品展廳,產品一上網,國內外的客戶就看到了,紛紛通過電腦、電話渠道來洽談訂貨。同時在網上開辦“廣西網上名特優農產品節”。成功舉辦廣西名特優農產品節27次,夏橙、茶葉、荔枝、芒果等在網站上展銷,累計促成農產品交易690多萬噸,成交金額180多億元。

(2)廣西還積極推進“創建數字農戶、培養新型農民”行動,僅“農家樂”電話語音自動查詢熱線就發展了近20萬戶。20xx年的低溫冷凍災害襲來時,農業部門通過“農家樂電話語音系統”、“12316農業專家熱線”和“移動〃農信通”等農業信息化項目, 24小時爲廣大農民及時解答農民羣衆當前遇到的冷凍災害農業生產疑難問題,共發佈指導農業生產信息150多條,解答農業生產疑難問題16700多次,被廣大羣衆親切地稱爲“農業電子保姆”。

三、我縣農村信息化工程存在問題和今後工作方向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農村信息化的建設雖然具備了一定基礎,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這僅僅是取得了最基礎的一步,距離真正的應用還想差甚遠。

神木縣農業人口20萬,人均純收入只有8000元,由於對農業信息化的應用認識膚淺,給信息化的推廣應用帶來一定的困難。同時,經營分散,農村規模小也是一個制約因素。另外,還存在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不完備,信息資源分散、信息人才缺乏等問題,尤其是對農村農民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629個村級服務站能正常開展工作的還佔不到50%,嚴重影響着我縣農村信息化工程的步伐。

今後神木的農村信息化工作怎樣開展,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二)神木縣農村信息化工程今後的工作方向

根據全國和全省一些典型經驗和做法,結合神木實際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

1.提高認識

農村信息化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不是簡單的建設一條電話線,建設一個寬帶,買一套電腦、打印機,建設一個網站,上傳或下載幾條信息就完成的事。是關聯到三農各個安全生產、人文生活、交通運輸、產品交易、文化娛樂、風土人情等環節的系統工程。也是“五個神木建設”在我縣農村的綜合體現。所以我們要組織信息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提高對農村信息化的全面認識。

2.完善重點村信息服務站

每個鄉鎮建立5-10個重點村信息服務站,特別是結合農技體系改革,在區域站完善重點站的建設,健全鄉(鎮)、村兩級信息傳播網絡,根據我縣的情況,在特色農產品較爲豐富的鄉鎮建立試點,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站可以依託鄉鎮農技站等部門進行建設。要抓住新農村建設這一契機,有條件的村建立網站,無條件的村,鼓勵經濟能手、種養大戶、合作社 “信息村”建設作爲信息富農和優化農業結構的重點。使這些重點服務站達到全省乃至全國的信息服務水平。

3. 要繼續建設好“神木農業網”

要繼續建設好“神木農業網”,特別是“三農頻道”,豐富各鄉鎮、各部門涉農子網站,使其成爲全縣農業信息資源最集中、最權威的網站,同時做好與省、市、國家信息網站的對接工作。有條件的建立完善鎮、村網站或網頁,將服務向下延伸,盡力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

4. 做好計算機網絡與傳統媒體的結合。

傳統媒體有其獨特的優勢,覆蓋面廣、直觀、傳播速度也很快,電視、電話、廣播、報紙等常規傳播渠道仍然是當前農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必須充分利用好這些傳播媒介,解決好信息覆蓋問題,要綜合運用手機短信、報刊雜誌、宣傳欄、農村大喇叭等多種手段向村戶傳遞信息。要按照全縣部署繼續大力推進“三電合一”工程。大力推廣“手機農業網站”、“農民信箱”、“遠程教育”等經驗做法。

5. 做好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的結合。

政府部門要鼓勵和扶持各類有條件的協會、企業以及生產經營大戶等社會力量開展直接面向廣大農民的信息服務,比如神木縣的農協會以及一些電信運營企業等都有通過信息化手段爲廣大農民服務的積極性,我們可以深入探索和實踐多元投入機制,形成有利於信息技術創新和增強農業信息化後勁的發展機制,提高信息服務的社會化水平。

6. 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農業信息人才隊伍

建立農村信息員登記、培訓考覈和資格認證制度。重點培養信息採編人員和信息分析人員,不斷提高信息收集的數量、質量和利用水平,逐步在全縣建立一支專業技術和分析應用相結合、精幹高效、幹事創業的農村信息員隊伍。除重點培養高素質農業信息專業人才外,還要着重加強對農村基層幹部和農業技術人員的信息技術培訓,讓他們在農戶信息化過程中引導農戶、幫助農戶並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7.深化、細化農村信息化應用

農村信息化工程,絕不是建一個信息服務站,安裝一套電腦、打印機,連接一條寬帶,上一個互聯網就了事。它涉及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是一個涉及農業生產、農村生活的千頭萬緒、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爲了加快我縣的農業發展速度,隨着信息化、自動化的到來,我縣對農業信息化的要求猛增。

目前我縣農村信息化工程,主要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深化應用:

(1)led信息發佈顯示屏

在全縣629年行政村的室外環境安裝led電子顯示屏, gprs遠距傳輸,用手機發送,顯示屏自動接收並隨時更換,基本做到無人執守,中央控平臺,是向全縣各村顯示屏,統一發布各類信息的平臺,採用中國電 “信的企”,配備專用電腦設備進行實際操作。以方便農民及時瞭解氣象、農產品價格、政策、文化生活等全方位的信息。

(2)信息化、智能溫室建設

我縣北部溫室蔬菜面積大且較爲集中有利於溫室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項目的實施,能提高我縣溫室生產的技術水平。溫室的信息化、智能化,需增加室內外環境信息採集、機電設備自動控制、灌溉智能控制等設備。由各類採集設備採集各類傳感器數據,通過485總線和網絡傳輸技術將上述數據上傳到中央控制軟件;中央控制軟件接收到數據後,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形成決策指令,並將指令發送到各配電控制箱和智能灌溉控制器,由各配電控制箱控制內遮陽設備、環流風機、頂部通風設備、照明設備、灌溉控制設備等機電設備進行調控,爲植物生長提供最優的小氣候環境。

(3)農村農田小氣候信息採集

神木縣自然條件南北差異大,通過氣象傳感器監測空氣溫度、空氣溼度、土壤溫度、土壤溼度、風速、風向、輻射、降雨量6個氣象信息。再通過gprs遠處模式,將數據發送到指定服務器中,爲農業科技部門隨時瞭解農村各自然區域的自然小氣候變化,以利於及時提出應對方案。

(4)農田蟲害信息採集

神木縣自然氣候南北差異大,旱災、雹災、凍災頻發,特別是蟲害近年來發生有擴大和加重的趨勢。但病蟲測報資料的收集量大分散,遠不能滿足測報的需求。爲此我縣農業科技部門,急待在全縣佈局629個現代化蟲害發生信息採集點,及時收集了解全縣各自然區域病蟲發生與變化,以利於及時提出應對方案。

(5)農村飲用水及灌溉的遠程信息控制

神木縣自然條件南北差異大,經濟發展及不平衡。同時中、南部鄉鎮的農村飲用水一般要在5公里以外進行抽水,工作人員操作起來及不方便,進入信息化、自動化時代,我縣計劃在中、南部鄉鎮的部分村實施飲用水及灌溉的遠程信息控制、自動抽水工程,即發個手機短信就可進行抽水等作業,以方便工作人員操作及時爲農民提供安全的飲用水和即時的灌溉農田。

(6)農村電信專用cdma 3g信號差轉放大

神木縣中、南部鄉鎮的農村電訊信號覆蓋較差,相對而言電信的cdma信息覆蓋率較大,但有好多村莊信號還是不太穩定,這樣要安裝信息顯示屏,就必須配套安裝電信專用cdma 3g信號差轉放大器,以增強器接收能力和準確性、穩定性。

(7)自動化、信息化養殖

神木縣也是養殖大縣,截至20xx年年底,神木縣豬、羊存欄分別達到11.8萬頭、86.7萬隻,豬、羊飼養量分別爲25萬頭、134.4萬隻,牛存欄4.01萬頭(其中奶牛存欄0.45萬頭),雞存欄60.95萬隻,全年肉類總產量20431噸,奶類產量15817噸,禽蛋產量5485噸,羊毛產量1036噸,羊絨產量213658公斤,畜牧業產值達到10億元。

爲了更好更快的發展養殖事業,使養殖進入自動化、現代化和信息化時代,提高養殖技術,從自動化養雞、自動化養豬等入手,加快我縣畜牧業的發展。

【第15篇】農業信息化調研報告

摘要:本調研組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研和訪談調研等調研方法,對浛洸農業信息化的開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並對該區農業信息資源建設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概括總結,以期爲該地區農業信息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對策的同時,促進浛洸農業信息化建設。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

一、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性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解決“三農” 問題尤爲重要。黨在xx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並在xx屆三中全會對此進行全面闡述: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要優化和調整農村經濟結構,要走機械化、產業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的時代,世界在信息化,農業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重大。黨的xx大明確指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並把大力推進信息化作爲本世紀頭20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農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對於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農業信息化的概念

目前,學術界關於農業信息化雖然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農業信息化的量化指標尚未確定,對於農業信息化的涵義的認識還處在一個不斷髮展的時期。但普遍認爲,農業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學在農業上得到廣泛應用,通過信息網絡把農業生產、管理、農資及農產品市場等領域、環節緊密地連接起來,成爲一個有機的系統。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xx)將農業信息化定義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爲農業產供銷及相關的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並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經營管理效率的相關產業的總稱。

雖然目前還不能就農業信息化的概念達成共識,但是筆者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發現,農業信息化的內涵主要包含以下幾點:(1)信息和知識成爲農業生產的基本資源和發展動力,信息和技術諮詢服務業成爲整個農業結構的基礎產業;(2)農業信息化不僅包括計算機技術,還應包括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光電技術、遙感技術等多項信息技術在農業上普遍而系統應用的過程;(3)農業信息化的內涵至少應包括以下五個領域:農民生活消費信息化,農業基礎設施信息化,農業科學技術信息化,農業經營管理信息化,農業資源環境信息化。”

近年來,隨着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有關農業信息化的新術語相繼出現,爲農業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內容。主要包括:數字農業、信息農業、精準農業、電腦農業、數字鴻溝等概念。

三、浛洸農業信息化開展現狀調查及分析

1、調研背景和目的

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農業信息化建設必須堅持在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必須緊貼“三農”實際,加強信息體系建設,強化信息爲農服務,必須堅持邊建設、邊應用、邊服務,紮實有序地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

英德市浛洸鎮是歷史悠久、歷史文化遺產豐富、經濟繁榮的千年古鎮,具有1520年的縣級建制史。該鎮農業、工業發展並駕齊驅,農業以水稻、蠶桑、甘蔗、蔬菜、水果爲主,工業以水電、製衣、甘蔗化工、秸項目、等爲主。浛洸已初步形成了蠶桑、豐產林、筍竹、甘蔗等農業產業基地。自古至今都是英德市西、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地,歷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英德,先有浛洸”之說。

對於這樣一個千年古鎮,我們此次調研就是要對英德市浛洸鎮的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展開調研,具體調研當地網絡鋪設情況,電腦普及情況,“信息大篷車”、“信息直通車”開展情況,村民信息化意識,村民利用網絡信息等情況,並做出我們的反饋和建議,以我們的實際行動服務農業信息化。

2、調研概況

(1)調研對象:廣東省信息產業廳、英德市科技局、浛洸鎮政府農藥店,

菜市場,電腦城,浛洸一中周邊農村的養殖戶、種植戶(蠶桑基地,沙糖桔園等)以及散戶。

(2)調研方法:本次調研主要採用無記名方式進行問卷調研和訪談調研這兩種調研方法。本次問卷回收100份,有效問卷96份,有效率爲96%,問卷編制了13道題,其中單選8道,多選5道。數據採用電腦軟件excel處理。訪談人數 7人 ,採用筆記及錄音的方式記錄訪談的內容。

(3)調研內容:本次調研根據農業信息化開展的步驟,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調研:

a.硬件設施:調查當地網絡鋪設情況,電腦普及情況,有線電視普及情況;b.服務平臺:瞭解“信息大篷車”、“信息直通車”、手機短信服務開展情況;c.村民信息化意識:調研村民信息化意識,村民利用網絡信息的情況。

3、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硬件設施

圖1 村莊網絡鋪設情況

在訪談中筆者得知,英德市對浛洸鎮有硬件設施的資金投入,但鑑於當地地區實際情況,出現兩種局面:鎮區硬件設施建設較爲完善,農村則將資金應用到解決村民的生活問題上,無法投入資金進行良好的硬件基礎設施建設。

圖1的數據是從被調查者中得出的數據,從中可以看出浛洸鎮大部分的村莊是沒有鋪設網絡的。而從某村的支書口中得知,他們村的網絡也是剛剛建好的。

圖2 村民電腦配置情況

從圖2可以看出,目前該鎮只有27%的村民家配置了電腦,而大部分的村民家目前還沒有電腦,由此看出,該鎮的電腦普及率不高。

圖3 村民使用電腦的情況

從圖3得出,在擁有電腦的村民家庭中,電腦的主要使用者是他們的子女,村民本身使用電腦的頻率比較低,其原因是農民不懂相關的電腦操作技術。而雖然有部分農民懂得使用電腦,但是主要用來娛樂或是看新聞,只有10%的農戶會用於獲取農業信息,由此可知,農民的農業信息化意識還比較低。筆者從訪談中得知,有些村民家有電視也很少關注農業信息,更何況是沒有電腦呢。

(二)、服務平臺

圖4 村民有無聽過“信息大篷車”服務平臺

從圖4得出,絕大部分的農民從來沒有了解過信息大篷車,由此說明雖然信息大篷車深入農村開展活動,但是宣傳力度還不夠。也可能是,村民忙於自身的農活,並沒有這種意識去了解這方面的信息,也不知道了解多一點信息對他們的農業生產會有好處。雖然有部分的村民聽過“信息大篷車”,但是也只是聽過而已,在後面問到“信息大篷車”來過幾次時,沒有人答得上來。而對於“信息大篷車”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務,在所被調查者中,甚少人知道。

圖5 村民有無聽過“信息直通車”服務平臺

圖5顯示,85.40%的農民並沒有聽過“信息直通車”服務平臺,由此可見,“信息直通車”服務平臺的宣傳力度不夠,並沒有在農民羣體中形成效應。

圖6 “信息直通車”提供的服務

圖6顯示,信息直通車在提供服務的內容方面主要是有關的農業科技信息,在提供產品銷售途徑等方面略顯不夠。採訪中,筆者瞭解到,浛洸鎮有相當一部分農民不瞭解電腦最基本的操作,例如:開關電腦。這方面也是與浛洸鎮村民電腦的擁有量有關。

(三)、村民信息化意識

圖7 村民獲取農業信息的渠道

從圖7可以看出,村民獲取農業信息的渠道很多。其中有線電視所佔比例最高,有21.70%,鄉親們互相傳達這種途徑佔15%,圖書報刊雜誌佔11.7%,別人示範佔13.3%。村政府宣傳佔8.3%,而選項其他佔了15%,從問卷中瞭解到主要是農科站、技術站。以上這些是比較傳統取得農業信息的渠道,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手機通信用到了農業信息方面,從圖中得知,這種途徑也佔到了14.7%,從中反映出了科技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此外,圖中顯示沒有獲取信息途徑的村民還有存在,佔0.3%。從採訪中,筆者得知的確有些村民是信息封鎖型的,對外界不聞不問,只管自己的農活,問及他原因,他則說外面的世界太亂了。

而有些村民選擇跟公司合作的,其主要信息來源是公司,他們只負責養,價格技術方面的信息主要靠公司傳達。

圖8 鎮上有無農業信息培訓中心

圖8顯示村民對鎮上的農業信息培訓中心不瞭解,73%的被調查者中不知道有農業信息培訓中心這回事,由此可知,村民對這方面的意識比較淡薄。筆者從訪談某村的一位村支書中得知,政府每年都有技術培訓的,村委或居委向農民宣傳什麼時候有培訓活動,一年都有十次八次。但是參加的人比較少,村民沒什麼興趣去聽,即使是給他們發補助,他們也不願意去聽。支書還說,村民不想參加的原因是村民沒什麼文化,學不進去,現場指導會比較好點。村民對農業信息方面的意識還是很不足的,而這種不足的原因又是根本性的,看來,普及義務教育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是很至關重要的。

圖9 村民參加農業信息方面培訓的情況

從圖9可以得知,被調查者中只有14%的村民接受農業信息方面的培訓。上面已經提到,參加農業信息培訓的村民所佔比例少的原因,一方面是農民的意識不夠,另一方面則是村民本身的文化水平不夠,在被調查的村民中,有60%以上的村民的文化水平在國小水平下,甚至是文盲的。

圖10 村民對農業信息的需求

從圖10可以看出浛洸鎮村民對農業信息的各方面都有需求。其中對於天氣預報方面的信息居高,佔了24.19%,說明村民比較關注天氣方面的信息。而農產品價格方面的信息位居其二,佔了20.97%,看來價格還是很受村民關注的。從圖中,還可以看到被調查者當中有9.68%的村民希望獲得外出務工的信息,可知這些村民有放棄務農的打算,主要原因可能是莊稼收成不好或者是市場不樂觀。筆者在訪談中獲知,部分村民不懂得如何種植,只是盲目地去種植,這樣收成自然不好,再加上天災,有時一年下來成本回收不了。

四、結論與建議:

農業信息化作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重要工程,對農村的經濟發展乃至整個農村發展有重要意義。鑑於目前英德市浛洸鎮農業信息化各方面較爲落後的情況,爲幫助浛洸鎮加強當地人的農業信息化意識,使他們認識到農業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們儘自己有限的能力給予以下幾點建議:

1、完善硬件設施

硬件環境是農業信息化的基礎。有了最基本的設施,其他一切工作才能開展。針對電腦擁有量低的特點,建議各村委免費爲村民鋪設網絡,免費開放公用電腦,並讓專業技術人員教予村民最基本的電腦操作。

2、加強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宣傳力度

鑑於村民對於農業信息化的一些服務平臺不是很瞭解,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我們給予的建議是村委幹部要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力度,可以通過廣播、走訪村民、派發宣傳單等方式,讓村民瞭解相關的信息,同時也可在村務公告欄裏粘貼最新的農業資訊。

3、開展農業信息培訓,提高農民信息化意識

村民信息化意識不高,是阻礙浛洸農業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村委、相關的農業、種養業諮詢公司應多給農民組織一些專業培訓、發放農業種植小冊子等等。最主要的是要爭取逐步轉變農民那種“靠天種養,靠自己摸索”的傳統觀念。

4、提高村民的基礎文化水平

據筆者瞭解,浛洸的大部分種養業專業戶是文盲。識字率低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資訊的溝通。所以,政府應該進一步地提高整個鎮的教育教學水平,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來完善我們的教育事業,以教育促進農業信息化發展。

5、鼓勵青年一代加入農業生產中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目前的農民大部分都是五十左右的中年人,他們在幾十年的種植活動中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種植方式,很難接受新鮮的資訊,而青年一代基本上都放棄農業生產,選擇外出務工。其實,青年一代的知識水平高,掌握了相關的技能,應該鼓勵其投入農業信息化建設中,讓本地的農業走向科技化、信息化、規模化。

以上只是我們對於此次調研所反應的一些情況的建議,望能給予浛洸農業信息化發展有所幫助。

五、結束語

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不是僅僅靠硬件的建設,服務平臺的建設就能發展起來的,更重要的還是人們對農業信息化的意識。如果人們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即使硬件服務平臺建設得再好,還是利用不起來。農業信息化的完善和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和探索。

參考文獻:

俞守華,區晶瑩,易雅馨,劉華. 廣州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及對策[j]. 農業網絡信息,xx,(5).

葉賽,俞守華,談大軍,鄧繼忠. 廣東省農業信息化問題探討[j]. 農業網絡信息,xx,(4).

[3] 石達祺.上海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與分析[d].南京農業大學,xx,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