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收購調研報告多篇

收購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調研報告

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存在的幾個問題

國家爲了穩定和發展糧食生產,保護農民種糧利益,從XX年起在部分糧食主產省實行糧食最低價收購政策,最低價糧拍賣隨之產生。經過幾年的實踐證明,最低價糧收購政策對穩定和促進糧食生產,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穩定糧食市場價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起了積極的作用。最低價糧拍賣爲購糧客戶提供了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平臺。但是,最低價糧收購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一、收購環節:收購質量難保證,收購費用較低。

託市收購(最低價收購)不同於一般的市場收購。託市收購是按照“有利於保護農民利益,有利於糧食安全儲存,有利於監管,有利於糧食銷售”的原則執行。有收購主體資格的企業在收購時必須公開收購價格,公開質量標準,不得壓級壓價,滿足農民售餘糧的要求,同時又要堅持質量標準。但近年隨着託市政策的連續出臺,農民的質量意識也逐漸淡薄,特別是聯合收割機推廣使用後,田間初步整曬,除雜基本上簡化,給糧食管理工作增加了壓力,帶來了難度。

爲方便農民售糧,XX年湖南大面積增加了委託收儲庫點和延伸庫點,以益陽市爲例,XX年收購庫點比上年增加60%。託市糧作爲臨時性國家儲備糧,有收購資格主體的企業,爲了獲得一筆可以維繫企業生存的管理費用,在收購季節都想最大限度掌握糧源,從而對收購市場形成競爭態勢。最低收購價預案啓動後,稻穀最低收購價價格底數是固定的(1400元/噸),由於託市企業都敞開收購,掌握了糧源的個體糧商生意火爆,待價而沽,企業在收購環節實際支付的收購費用高於覈定的50元/噸,無利潤可談。

二、儲存環節:正常損耗無補貼,保管費用較低。

最低收購價收購的糧食,糧權是國家的,託市收購企業無糧食經營權和所有權。企業託市收購賺的是國家50元/噸的收購費用和70元/噸的保管費用。糧食入庫後由中儲糧系統和農發行聯合檢查,質量、數量合格後才能驗收入庫。爲爭取微薄的保管費用補貼,企業自上至下都是高度重視庫存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嚴格按照有關管理辦法來履行存儲合同,以確保儲糧的數量真實、質量完好、儲存安全。但是糧食在儲存過程中的正常損耗如水分減量、保管自然損耗等,得不到額外補償,全部由企業負擔。

再者,臨時存儲的最低價糧由國家組織拍賣,承儲企業難保管1年以上。由於保管費是按實際保管月份撥付的,剔除糧食保管過程中的正常損耗、人員工資後,國家給的保管費用已所剩無幾了。

三、拍賣出庫環節

最低價糧食的銷售是由國家有關部門根據市場情況擇機銷售,實行公開拍賣,單位覈算,盈利上繳中央財政,差價虧損由中央財政負擔。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作爲賣方,採取現場和網上同時競價的方式,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組織競價銷售。在拍賣出庫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1、貨款回籠緩慢,承儲企業利息包袱重。《最低收購價糧食競價銷售交易細則》中明確規定,承儲庫必須憑《出庫單》無條件執行出庫計劃,且對出庫費作了嚴格的界定,否則將承擔相應的責任。所以各糧食承儲企業在出庫時,必須按合同規定的時間、質量、品種、數量交貨。但由國家組織糧食拍賣後的貸款回籠十分緩慢,平均在3個月以後,給承貸企業(即託市收購企業)形成了較大的利息差,企業難以承受。

2、最低價糧競價拍賣中沒有完全反映市場價格。主要是部分非國有企業存在惡意擡價、操控競拍價格行爲,使競拍成交價高於起拍價中拍。湖南省益陽市非國有糧食經營、加工企業非常活躍,其中蘭溪糧食市場是全國著名的米市。據調查摸底,益陽市現有各類非國有糧食經營、加工企業304家,其中蘭溪市場有141家,佔全市非國有糧食經營企業的46%。

XX年實行最低價糧拍賣以來,益陽市累計拍賣成交糧食數量38.34萬噸,其中早秈稻34萬噸,中晚秈稻4.34萬噸。全市參加拍賣的非國有糧食經營企業達60餘家,其中蘭溪個體戶有近50家,佔83%。拍賣成交的38.34萬噸糧食,被蘭溪個體戶拍走的糧食有25萬噸,佔拍賣成交總量的65.2%。

有人反映,蘭溪片區141家非國有糧食經營企業,他們三四個一夥,五六個一羣結成了許多個經濟利益共同體,在糧食競價交易過程中互相擡價,搶奪糧源,致使成交價高於起拍價20元/噸以上,有的甚至高於起拍價90元/噸。同等條件下,益陽的糧食成交價要高出其他市(州)成交價30元/噸以上。由於成交價過高,糧食銷售無利潤可圖,他們就想方設法找承儲企業的岔子,使衆多真正想拍賣糧食的大中型龍頭加工企業“有苦難言”。

幾點建議:

1、加強對最低收購價糧食的質量管理,明確損耗補償標準

一是參照儲備糧管理,推行最低收購價糧食的收購及代儲資格認定工作。對不具備清糧設備、通風設備及保管條件的企業不認定其收購及代儲資格,從源頭上把關。

二是儘快制定相應的最低收購價糧食質量管理辦法,健全制度,做到依法依規加強最低價糧食的質量管理。

三是建議在執行預案中明確最低收購價糧正常損耗標準和補償辦法,在糧食拍賣後給企業一次補償到位。

2、建立和完善最低收購價糧多渠道銷售機制

除現行集中統一拍賣,網上競價拍賣銷售方式外,建議國家開闢更多最低收購價糧暢通的銷售渠道,並強化最低收購價糧銷售措施。一是規定銷區省儲備糧的輪換等政策性用糧從產區最低價糧中調進。二是把儲備輪換與最低價糧銷售有機銜接起來,讓適量的最低價糧轉化爲儲備糧,以保持市場糧價不暴漲暴跌,在較爲合理的價位上運行。

3、建立和完善最低價糧競價交易協調機制

對有爭議,有糾紛的交易及時進行協商處理,維護有序交易秩序。對那些惡意擡價,擾亂糧食市場的不法行爲給予嚴厲打擊。

糧食反腐倡廉建設調查報告

【第2篇】夏糧小麥託市收購的成功調研報告

市今年夏糧收購嚴格執行國家小麥收購“託市”政策,積極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注重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民種糧利益,通過糧食系統廣大職工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上下合力、齊心協力、羣策羣力的喜人局勢,託市收購進展順利,實現了雙贏。

一、夏糧小麥託市收購的主要成效

從6月1日開秤至9月底結束,四個月時間,取得了夏糧收購“三個之最”:一是收購數量創歷史之最。四個月共收購小麥9.4萬噸,其中託市收購5.4萬噸、儲備1.3萬噸、自營2.7萬噸;倉儲保管7.255萬噸,達到了滿負荷存放;參與收購經營人員160人,奮戰120天,收購9.4萬噸、銷售5.1萬噸,經營量達14.5萬噸,人均906噸,人均每天7.5噸。二是收儲質量創歷史之最。小麥品質、質量都在中等以上,據送中儲糧邳州庫檢測,小麥指標:容重760以上、水份12.5、雜質小於1、不完全粒6以下;倉儲設施全面檢修,達到了“四防”要求,藉助託市收購,對全市購銷企業倉儲設施:倉房、場地、排水系統逐一過堂,防鼠板、防蟲簾、防雀網、消防器材全面配置,實現倉儲標準化。三是效益創歷史之最。農民種一畝小麥產量在800斤左右,高的達1000斤,全市小麥產量達15萬噸,農民餘糧由糧食系統收購9.4萬噸,佔60%以上,出售的價格比去年每百斤提高4-5元,因價格因素畝均小麥要比去年增收40元左右;收購企業,託市收購 5.4萬噸,收購費用補貼50元/噸,保管費年80元/噸,企業可盈利 702萬元。託市收購,真正實現了農民增產增收,收購企業購銷兩旺。

二、夏糧託市收購的關鍵舉措

夏糧收購應該說是階段性的突擊戰,對糧食系統全體幹部職工來說是一場考驗,政策性強、收購時間長、工作質量要求高、工作量大,通過實踐,我們的購銷工作經受住了考驗,收儲能力再次得到檢閱,取得了輝煌的業績。着重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收購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各項工作全面到位。落實有力措施是關鍵,在收購工作中做到“三措並舉、三線包乾、三查結合”,從而保障了收購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三措並舉,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從講政治、爭效益、強責任的高度來統一收購人員的思想,思想上充分認識,工作上及早準備,打有把握之仗。發揮糧食收購主陣地、主渠道作用,認識到糧食收購是糧食工作的基礎,做好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託市收購工作,關係到糧食價格的穩定,關係到農民增收,關係到糧食供應安全保障,關係到農村經濟發展和穩定;發揮倉容、場地優勢,敞開收購,最大限度地掌握小麥糧源;發揮檢測優勢,以質論價,以優良的質量贏得市場,積極保護農民和收購企業的切身利益。與購銷企業負責人簽訂了責任書,既要保證收購數量,同時更要重視小麥品質。

三線包乾,牢固樹立競爭意識。對收購企業,按照總量穩定控制,分線、分片、分組包乾的原則,層層落實購銷任務,由分管局長、分工科室具體組織收購工作的推進。包乾到收購庫點,明確任務,做好指導、協調、監督、管理工作,督促收購企業早收購、快收購,多收糧、收好糧,妥善處理好收購期間的矛盾和問題,保證託市收購工作健康順利開展。

三查結合,牢固樹立質量意識。採取檢查、抽查、督查相結合的辦法,組織力量深入到庫點,對收購政策的落實、收購價格、小麥品質、服務質量等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在託市收購點,要求收購工作人員實行佩證上崗,掛牌服務,並聘請1-2名行風監督員,向社會公佈舉報電話,設立舉報箱,通過一系列的約束機制來鞏固提高收購質量。

(二)銷、購兩個積極性得到提高,收購工作形勢喜人。

一是農民售糧積極性高。由於嚴格執行了國家託市收購政策,組織、宣傳、服務工作到位,堅持服務農民增收,實行敞開收購,理性收購,誠信收購,有序收購,對農民自願出售的餘糧,依質論價,不拒收、不限收、不停收,不打“白條”,公開驗質、公平作價、公正計量,農民一手賣糧一手拿錢,切實解決了農民種田豐收後的糧食銷售市場風險問題。

二是購銷企業收糧積極性高。國家對糧食購銷經營實行免稅和銀行貸款支持政策,極大地刺激了糧食購銷企業收購的積極性。各庫點在思想上、物質上、資金上、服務上提前到位,先後投入近200萬元,對 27個收購庫點的倉庫屋面、地坪、場地整理維修;新添吸糧機、輸送機、地磅、電子磅等,使農民賣糧既快捷又省力。及早與農發行對接,超前申請貸款,共貸款7668萬元,確保了收購資金及時足額供應。

(三)糧食部門的形象得到提升,主渠道作用充分凸顯。

在託市收購工作中,糧食部門管理人員一直衝在收購一線,對驗糧、檢質、司磅、結算、保管等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哪裏需要就出現在哪裏,沒有上下班,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在各個收購庫點做好指導、服務、協調、監督、管理工作,沒有發生一起坑農、傷農事件。充分發揮糧食購銷企業主渠道流通地位,重塑糧食人新形象,以優良素質、企業信譽贏得市場,其它個體糧商和民營糧食企業無法比擬,其潛在的資源優勢發展成爲保持主渠道地位的強勢,爲糧食購銷企業生存探明瞭發展方向。

(四)收購服務超前謀劃,着眼細緻周到。

收購服務工作立足更周到細緻,提供方便。從收購機械投入、人員安排、茶水供應、現金髮放、收購時間安排等項考慮力求全面周到,只要羣衆有要求,我們都做到有求必應。每個收購點都向售糧農民公示政策、價格、等級樣品、標準,讓農民賣“明白糧”、“放心糧”;在入庫高峯期,早開秤、晚息磅,對賣糧大戶還設置了休息室,充分滿足農民賣糧要求。

(五)農民經紀人積極入市,搞活了糧食流通。

全市參與夏糧收購的經營者爲100多家,糧食經紀人 300餘人,在夏糧收購中充分利用各自優勢,積極入市參與收購。糧食經紀人走村串戶收購糧食,極大地方便了農民售糧,擺脫了糧食收購企業孤軍作戰的困擾,擴張了糧源總量。

三、夏糧託市收購的幾點啓示

xx市夏糧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實行,取得了明顯的託市效果,可以說農民得到了實惠,收購企業增強了經營能力,拓展了經營渠道,造血功能得到加強。在託市收購上至少有三點有益啓示:一是準確把握了託市政策機遇,執行有力。糧食系統從上到下,認真學習了國家託市收購政策,做到思想、行動上高度一致,基礎工作打得牢,服務“三農”意識強;二是體現了糧食系統上下齊心協力,措施有力。各個收購庫點,從物質上做好充分準備,從嚴整治庫房、環境,集中精力、人力、物力打好這場硬仗,爲農民售糧服務;三是工作定位高、要求嚴,管理有力。堅決執行國家託市收購政策,堅持做到收購數量不能少、收儲質量不能壞,樹立大局意識,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通過今年夏糧託市收購工作的成功實踐,給我們今後從事糧食經濟工作指明瞭努力方向。

一要不斷加強糧食系統職工隊伍建設。在“三提高”上下功夫,提高職工文明素質,培養更多的糧食工作者;提高民主法制水平,完善制度建設;提高業務能力,加強技能培訓。從而造就一批能打硬仗的糧食經營隊伍。

二要不斷弘揚糧食系統創業正氣。在全系統宣傳“三個樹立”,樹立創業典型,在糧食系統職工中全面大調查,挖掘自主創業典型,號召勤勞致富,大力宣傳身邊的致富典型,使廣大職工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何莊糧站原站長陳寶平,養殖奶牛,年獲利28萬元;樹立行業典型,在現有崗位上通過技能比武,營造爭先創優的各類典型;樹立學習典型,創建學習型機關,以聞名全國的xx“愛心郵路”品牌爲目標,學習他們積極奉獻社會。

三要不斷樹立大糧食理念。自覺服從、服務於新農村建設大局,進一步提升糧食系統的整體形象,構建和諧糧食,爲促進全市糧食工作全面健康發展爭作貢獻。

【第3篇】秋糧生產收購情況調研報告

一、秋糧生產形勢

二、商品量及收購量

三、市場價格及走勢

四、收購準備情況

一是備好倉容。我市今年中晚秈稻預計收購量48.1萬噸,到9月底可騰出有效空倉容50.5萬噸。目前正在做好好騰倉並庫、空倉消毒工作。爲了挖掘倉容潛力,我們按照科學儲糧技術規範要求,對部分倉庫進行了維修,增加了通風設施,做到了上不漏,下不潮,能機械通風,確保收進來的糧食能保管好。

二是落實資金。我市今年秋糧收購資金預計需要10個億,爲了落實收購資金,市、縣糧食局都加強了與發行的溝通協調,幫助企業解決收購資金需求,確保不因收購資金問題影響正常收購。

三是培訓人員。今年中晚秈稻啓動最低收購價預案已無可能,按照省局前期開會吹風,可能要進行隨行就市收購。爲了適應新的收購形勢需要,市、縣局都召開了專題會議,對收購工作進行了部署,對收購人員進行了培訓。

四是搞好收購。

1、理清收購思路。全市將按照“購得進、銷得出、不虧損、有效益”的原則,引導和組織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採取委託收購、聯合收購、幫助銷區代收代儲等方式,解決收購資金不足、收購倉容不足、糧食銷路不暢等問題,做好秋糧收購。同時要求企業防止盲目跟風擡價搶購,努力保持市場糧價基本穩定。

2、創優收購服務。結合當前市場出現的新情況,儘量方便農民售糧。一是針對當前的市場行情,實行收購任務到人,績效掛鉤,調動積極性,方便農戶售糧。二是實行坐站收購與預約收購相結合,不但要堅持早開門,晚關門,中午不休息,隨到隨收,還要與當地種糧大戶、糧食經濟人聯繫,隨時登門預約收購。三是既要堅持質量標準,又靈活操作,對質量合格的稻穀可以直接接收入庫,對一些質量不合格的一是動員羣衆自己整曬,二是自己通過整曬後再二次入庫。

3、形成收購合力。積極引導和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收購。引導和鼓勵各類糧食經營和加工企業入市收購,搞活糧食流通。

4、維護收購秩序。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堅持市場準入制度,堅決打擊無證非法收購、欺行霸市、短斤缺兩、壓級壓價等違法違規行爲,努力營造合法經營、公平競爭的收購環境。

五、問題及建議

1、我市長豐縣由於體制不順等種種原因,在農發行開貸困難,懇請省局從上面多呼籲,請農發行能予以先行開貸。

2、從我市空倉容情況來看,預計收購量48.1萬噸,到9月底有效空倉容50.5萬噸,表面上看空倉容大於收購量,但倉容分佈不平衡,有的地方倉容寬鬆,有的地方偏緊,有的地方還必須要靠打露天堆來解決。因此,懇請省局要從上面爲我們呼籲儘快解決露天堆費用,以確保秋糧稻穀收購工作的正常進行。

【第4篇】糧食收購價格市場調研報告

構建糧食最低收購價機制實際上是國家對糧食生產進行干預和指導的一項重大政策。當糧食市場價格低於干預價格(最低收購價,也稱保護價)時,由政府組織(委託糧食收購企業)按最低收購價格進行收購,以穩定糧食價格,保護農民利益。糧食市場最低收購價政策是未來我國加強和支持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要使這項政策有效發揮對糧食生產的激勵、指導作用,關鍵在於政府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糧食市場最低收購價標準。本文利用黑龍江省有關糧食生產數據,根據機會成本理論,對稻穀最低價格標準進行理論分析。

一、構建立糧食市場最低收購機制的必要性

工業化國家普遍建立了指導糧食生產的價格體系,包括目標價格和市場干預價格等。不同的國家及地區在不同的時期,政府出臺指導糧食生產的價格目的是不同的。現階段,我國構建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機制的主要目標是追求糧食產量的增加,通過保持糧食價格的穩定,保障農民種糧有適當的收入,保護農民積極性,穩定糧食生產。

我國人口衆多,糧食是民生之本,必須建立糧食價格保護制度,保障糧食安全。20多年來,我國糧食生產呈現週期性波動,先後經歷了1983-1984年增長,1985-1988年下降,1989-1991年增長,1992-1994年下降,1995-1996年增長,1997-2003年下降,2022年增長的7個波動期。糧食生產波動對全國糧食安全的影響日益顯現,1997-2003年長達6年之久的糧食價格下降,引發糧食產量連年減產,造成了3個年度糧食產需缺口,引起了社會各界對糧食安全危機的高度關注和重新認識,作爲獲利能力弱的糧食產業未來在經濟市場化的條件下,要實現穩定發展,必須由國家給予一個保護價格即最低收購價,以支持農民生產糧食,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隨着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爲實施糧食保護價格政策提供了必要條件。一方面,我國從1978年開始對糧食流通體制進行改革,先後經歷了“統購統銷”、“合同定購”、“保價放量”等階段,市場化取向日趨明顯,市場機制在配置糧食生產資源和糧食價格形成中的作用不斷加強;另一方面,國有糧食收購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和完善。在國家開放糧食收購市場的同時,建立國家及省級糧食儲備制度。當糧食市場價格較低時,國家通過增加糧食儲備手段,委託國家糧食購銷企業以保護價格收購農民手中餘糧,進行價格干預,達到穩定市場價格的政策效應。當市場價格高於保護價格時,讓農民以市場價格銷售餘糧,給予農民增加收入。這項糧食收購政策已在我國糧食主產區實行了多年。

二、最低收購價激勵糧食生產的機理分析

最低收購價格激勵糧食生產實際上是供給定理、機會成本理論和邊際效用理論的經濟規律發揮作用的過程。

(1)供給定理:在假定其它因素不變的前提下,着重考察供給與價格之間的相關關係,可以看到這樣一般規律:價格越高,生產者所願意供給的數量就越多;價格越低,供給量則減少。這種現象被稱之爲供給定理。在現實中,較好的糧食價格對生產的激勵作用是顯著的。2003年下半年,江西晚谷達到78元/50公斤,到2022年3月份達到90元/50公斤,半年時間之內糧食價格上漲30%以上。同時,國家還制定了最低收購價格,早谷不低於70元/50公斤、晚谷不低於72元/50公斤。新一輪糧食價格上漲,極大激勵了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2022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均爲兩位數增長,長幅是多年未見的。

(2)機會成本理論:機會成本是當代經濟學裏面的一個很重要的理論,一般是指面臨多種選擇時,選擇其中的一種可能造成的損失。如農民既可以選擇種糧,也可以選擇經營其它項目(典型的是外出務工);當選擇種糧後,可以獲得種糧收入,但可能損失經營其它項目的收入。這其它項目經營收入是農民種糧的機會成本。

隨着生產要素配置的市場化程度在我國城鄉經濟各行各業不斷提高,曾經阻隔城鄉勞動力流動的社會用工制度在市場化大潮中日益弱化,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入城鄉非農生產領域就業,尤其是外出務工成爲農民增加收入的一種現實選擇。在1997-2003年的農產品下跌期,農業收入普遍比外出務工相對低,農民深感到務農種糧不如在外務工的收入高。因此,有大批的農民不斷外出務工,甚至有的舉家外出,留守農村的人被形容爲“3860”部隊,即婦女、老人和小孩。留守農村勞動力從事着“滿足生活用基本需要”的農業生產,缺少對農業精耕細作的積極性,一些耕地被撂荒,農業及糧食產量和商品率下降。省農調隊一份調查報告反映:“2003年,一季度晚谷價格下跌至50元/50公斤,穀賤傷農,農民對糧食生產積極性下降。都昌縣南峯鎮周家村近30%的耕地和泰和縣萬合鎮竹山村六分之一的耕地在春耕時被撂荒。”由此可見,農民從事糧食生產時,存在機會成本,而且機會成本越來越影響着今後農民從業的選擇。農民從事糧食生產的機會成本多少成爲今後政府制定糧食最低收購價標準的主要理論和重要依據。

(3)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邊際效用也稱邊際貢獻,指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增加一個單位的商品或勞務消費所得到新增加的效用。隨着消費量的不斷增加,消費者在逐次增加1個單位消費品的時候,帶來的單位效用是逐漸遞減的(雖然帶來的總效用仍然是增加的),稱之爲邊際效用遞減。糧食最低收購價激勵效應就存在着邊際遞減規律。當糧食最購價提升到一個水平後,再次提升一個單位的價格所激勵新增加的糧食麪積數量會減少。引發糧食最收購價激勵效應遞減的原因在於:一是產品比價效應的影響。糧食價格過度提高,使糧食生產利潤增加,一般來說其它農產品及部分工業產品價格會有相應的上漲,這就是比價效應。比價效應使農民從事外出務工工資收入增加,糧食生產機會成本提高,價格激勵效應減弱;二是農業自然條件的限制。農業生產與工業生產不同,受自然條件影響限制較大。像耕地數量多少、水旱地結構決定了一個地區農作物種植基本規模和結構。價格對增加糧食種植面積的激勵不是無限的;三是現行農業用地制度的影響。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大部分是一家一戶制的小農生產方式,耕地的流動性差。一些農戶雖然自己不願意更多地投入農業生產,但也不願意轉讓耕地,使一些耕作意願強的農戶得不到更多的耕地,擴大種植面積,價格激勵效應在這種小生產方式下必然會受到阻礙。

三、水稻種植面積與機會成本及稻穀價格之間的關係模型

現在,我們就是在上述經濟理論的指導下,建立一個數學模型來反映糧食價格、種植面積、機會成本之間的關係,用於政府制定一個合理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標準。

(1)變量選定。a.糧食價格:當年農民出售糧食的實際價格;b.種植面積:糧食種植面積變化和每畝糧食投入變化都能反映價格對糧食生產的激勵效應。但糧食種植面積較直觀,故選擇糧食種植面積指標;c.糧食生產機會成本:上年農民務工每個工日的收入與當年從事糧食生產每個勞動工日收入之比。係數大於1,就說明,農民從事糧食生產的機會成本大,農民從事務工收入大於從事糧食生產收入;反之,農民糧食生產機會小。由於統計調查資料的限制性,農民務工收入統計準確性低,統存在計不全的現象,故以城鎮在職職工工資統計指標來替代。

(2)歷史數據。選用1990-2022年曆史數據。在這15年期間,江西省糧食生產經歷了多個增長、下降週期,是市場經濟對各行各業發生着深刻影響時期,對本文研究具有代表性。

(3)資料來源。糧食種植面積和城鎮在職職工工資數據來源於省統計年鑑;農民從事糧食生產每個勞動工日收入數據來源於《江西農產品成本收益調查資料彙編》。

(4)定性分析。經過對相關數據的整理可以看出,全省水稻種植面積增減與機會成本變化的主要關係:

一是機會成本系數提高,水稻種植面積就下降。這是水稻面積增減變化與水稻生產機會成本系數變化之間的基本趨勢。農民在年初安排種植糧食計劃時,一般是以上年的機會成本系數增減變化爲參考依據,增加或是減少本年水稻種植面積。如,1991年水稻生產機會成本系數比1990年提高了0.04個百分點,1992年農民種植水稻面積比1991年減種164千公頃。1993年水稻生產機會成本系數比1992年下降0.11個百分點,1994年農民種植水稻面積增加74千公頃。農民這種經濟行爲在2022年表現更爲明顯。1993年下半年糧食價格開始上漲,使水稻生產機會成本系數比2002年下降了0.23個百分點,2022年農民增種水稻344.43千公頃面積。(個別年份出現差異)

二是機會成本系數小於1,有利於穩定水稻種植面積。1990-2022年的15年間共有11年水稻生產機會成本系數小於1,即農民種植水稻每工日收入高於職工日工資收入水平,年平均水稻種植面積爲3041.13千公頃;水稻生產機會成本系數大於1的有4年,即農民從事水稻生產平均每個工日收入低於職工日工資水平,年平均水稻種植面積爲2778.07千公頃。

四、對最低收購價標準的幾點認識

從上述分析和建立的關係模型中,我們對糧食最低收購價標準有以下幾點認識:

(1)最低收購價合理標準具有相對性。由①、②關係組中的變量構成可以看出,確定一個合理的市場最低收購價標準,首先與當時政府對水稻生產總量(或種植播種面積)的預期目標有關。換句話說,政府希望全省水稻總產量或種植面積要達到多少,是制定一個合理最低收購價標準的重要因素。預期目標提高,最低收購價標準當然相應要提高;其次是與水稻生產科學技術進步有關密切關係,科技的運用推廣使水稻單產提高,能夠提高水稻收益,降低水稻生產機會成本系數,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再次是與當時社會物價總水平(主要是農資價格、農村服務價格)、城鎮職工工資水平或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密切相關。由此可見,科學合理的最低收購價標準是相對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標準;不同地區(主要是不同省份),糧食生產水平不同,糧食生產目標不同,最低收購價標準就不同。

(2)最低收購價政策的激勵效應有限性。相對於農民外出務工或城鎮職工收入增長空間及增長速度來說,糧食市場最低收購價格不斷提高的空間十分有限,提高速度更慢,在農民外出務工收入或城鎮職工收入不斷快速增長的情況下,穩定糧食生產機會成本系數,穩定糧食生產面積,不能過度依賴提高最低收購價標準,必須通過提高糧食單產水平、穩定農資價格,加大對糧食的補貼,以及改革現行小規模的生產方式,實行糧食生產規模化種植經營,提高收益水平等綜合手段來實現。

(3)最低收購價是農民對糧食生產收入預期的重要依據。正因爲如此,國家制定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宜在下一個新的糧食生產季度之前出臺,告訴農民確定的最低收購標準,讓農民對新一個糧食生產季度的收入心中有數,作爲好新的糧食種植計劃安排,使最低收購價政策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

五、對黑龍江省現行稻穀最低收購價標準的實證分析

根據有關資料研究,黑龍江省糧食總播種面積年均需要維持在3400千公頃以上,其中水稻面積要維持3000千公頃的基本要求。2022年,黑龍江省制定的早稻最低收購價爲70元/50公斤,晚稻最低收購價尚未制定,估計維持2022年的72元/50公斤水平。這個最低收購價標準的激勵效應如何?

據黑龍江省農產品價格成本調查隊分析,2022年,由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使種糧生產成本提高。據初步匡算,與2022年相比,物質費用提高10%;由於免徵農業稅每畝稅金降低40元。按每畝早秈稻產量380公斤、每50公斤70元,晚秈稻400公斤、每50公斤72元測算,每畝水稻產值約爲1108元,加上每畝副產品價格60元,合計每畝水稻總產值1168元;減去每畝水稻物質約爲450元,加上政府良種補貼和糧食直補每畝30元,合計每畝收益可爲748元;每畝早晚兩季用工25個工日。農民種植水稻每個工日收入爲29.92元,比2022年減少1.58元,降5%,機會成本系數爲1.07,比2022年提高0.15個百分點。由此分析,現行的最低收購價標準在合理範圍內。但水稻生產機會成本系數的提高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增加了農民調減種植面積的可能性。根據省農調隊調查, 2022年一季度,黑龍江稻穀價格總水平在70元/50公斤之上運行,維持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一季度末農民外出務工的人數同比去年減少3.28%。但二季度以來,稻穀價格呈現下跌之勢,二季度末農民外出務工人數同比去年減0.18%,呈回升態勢。7月份以來早稻穀跌破70元/50公斤的保護價格,預計三季度外出務工人數將繼續增加。如果稻穀價格再向下行,跌破65元/50公斤,農民生產糧食的機會成本系數提高至1.2以上,就會對糧食生產穩定產生較大的影響。今後要保持糧食種植面積的穩定,需要政府繼續加大支農力度,提高最低收購價標準和補貼水平,降低農資價格,提高科學種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