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關於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現階段我國“三農”工作的重心已由脫貧攻堅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數字鄉村建設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新模式、新機制、新業態,是促進鄉村全面轉型升級、構建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措施。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並作出一系列工作部署。《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對數字基礎設施升級、智慧農業創新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數字治理能力提升等重點任務作出了具體的工作部署。《2023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部署了10個方面26項重點任務,明確了工作目標:到2023年底,數字鄉村發展取得階段性進展。國家的各項部署規劃爲數字鄉村建設賦能鄉村振興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意義

數字鄉村建設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鄉村產業興旺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和根基,也是數字鄉村建設的着力點之一。產業發展是推動農村經濟的重要力量,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數字鄉村建設不僅有助於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而且有助於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等體系的發展,持續助力產業興旺。數字信息技術在農村產業中的廣泛應用,不斷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產品結構、不斷提高產業附加值,充分激發農業發展內生動力。農業數字化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小農經濟也面臨更新換代,建立新型生產關係,原來以各農戶爲基本單位的傳統農村經濟模式將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基於合作社的智慧農業爲組織的新型生產模式,農業生產中各要素自主有序流動、資源進一步高效配置,與市場深入融合。

數字鄉村建設有利於提升鄉村治理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數字鄉村治理是依託鄉村振興戰略,在原有的鄉村社會中豐富新型數字技術的拓展與應用,從而對鄉村內部治理要素進行系統地數字化升級過程。鄉村治理的難點在於信息不對稱、時空限制、治理主體多元等,數字化能夠豐富鄉村治理的應用場景,實現各種因素良性互動,緩解鄉村內部矛盾,進一步提高鄉村治理效能。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治理,推進“三治”融合,提升村民參政議事自覺性和主動性,解決共享容易、共治不易的問題。數據要素互聯共享推動了法律法規下行滲透,以數字賦能,將法治思維融入基層治理,不斷增強法治建設新動力,全面推進法治建設。

數字鄉村建設有利於深化公共服務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特別是要加快防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公共服務,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依託數字技術,根本上實現鄉村各項公共服務體系的變革,實現相關資源的整合,開闢更全面更便捷的新路徑和新方式。數字技術拓展了教育、醫療、社保、對口幫扶等服務內容,助力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優質資源共享複用。數字鄉村建設不斷提升鄉村文化服務質量,也是推動鄉村文明建設的必要舉措。

二、當前建設數字鄉村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相關資金投入不足。我國鄉村發展相對落後,缺少數字鄉村建設的大量資金配套。財政資金投入相對較少,《2021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的財政投入僅佔國家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的1.4%。社會資本引導和撬動不足,社會資本參與數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激活。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地區信息基礎設施仍然十分薄弱,光纖網絡、5G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還未實現全覆蓋,互聯網普及率、寬帶入戶率相比城市還有較大差距。面向農業生產的專用網絡、物聯網、農機智能裝備、大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還處在研發階段,落後於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

三是數字人才隊伍缺失。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力資源彙集到相對發達的地區,這就導致了鄉村數字人才供給短缺的問題。《2022年全國農民工檢測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外出農民工總量16610萬人,增加274萬人,增長1.7%。數字鄉村建設需要人才和勞動力,現階段鄉村內部難以培養和挖掘出“本土”技術人才,也很難吸引到“外援”技術人才,導致鄉村數字化管理水平與智慧農業發展目標有較大差距。

四是數農融合程度不夠。數字鄉村建設的應用場景開發廣度和深度不夠,數字技術和農業應用場景耦合面還需進一步拓展。數字鄉村建設涉及鄉村各領域,但是各領域面臨創新效能較低、前沿科技應用缺乏、產品項目較爲單一等問題。另外,由於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融合的頂層設計不夠系統,各類數據形式不統一,數字信息標準化程度不高,各系統數據交互共享不夠,形成了“數據煙囪”現象,數字要素不能互聯互通,導致數據利用率較低,存在信息重複、失真、缺失等問題。

三、加快數字鄉村建設的主要舉措

加強統籌規劃,完善政策制度。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研究出臺有關數字鄉村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制度,明確參與數字鄉村建設各主體的職責,完善和創新數字鄉村建設制度、政策、機制,主要涉及資金、人才、數據、安全、網絡、運維等要素的管理辦法。加快推進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規範數字鄉村建設的技術標準,不斷爲數字鄉村建設發揮引領性、支撐性作用,保證數字鄉村建設統一規範高效。

保障資金投入,夯實數字基礎。首先,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較落後,數字化建設的資金缺口較大,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做好農村地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水電氣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應用,加快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升級,推動智慧農業進一步發展,鄉村水利、電網、物流等全面升級。其次,探索和挖掘新型多元化的數字鄉村商業模式,吸引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領域,激發社會資本參與數字鄉村建設積極性。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引導國有資本投資數字鄉村建設,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引領作用,進一步撬動鄉村振興。

聚焦數字人才,激活振興主體。數字鄉村建設人才是關鍵,是數字化下沉農村的重要力量,也是鄉村振興的突破口。逐步推動鄉村基層幹部轉型,提升數字工作能力,圍繞智慧農業、數字產業、電子政務等,開展多主體多形式多元化培訓活動。盤活農村現有人才存量,通過培訓使農民掌握數字技能,針對不同類型人羣採取差異化培訓,不斷培育新型農民,不斷提升農民的數字素養。探索建立農村數字人才引進機制,引導數字人才向基層、向農村流動。

提升技術水平,推進產業升級。高科技廣泛運用於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帶來的都是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成本降低、經濟效益提高。以農業現代化爲目標,以農村產業升級爲手段,應用高科技推動農業與數字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創新研發水平,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和價值鏈提升。聚焦重點領域重點難題,通過技術研發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強“政學研企”的聯合攻關,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應用,通過農產品創新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