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赴江蘇省和浙江省進行教育工作考察的報告

關於赴江蘇省和浙江省進行教育工作考察的報告

關於赴江蘇省和浙江省進行教育工作考察的報告

(2021年5月13日)

爲學習借鑑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的經驗做法,瞭解國家督導評估實地核查具體內容和工作程序,更好的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2021年4月26日至2021年5月1日由教育局張寬局長帶隊,組織教育局分管局長、各中國小校長、幼兒園園長、教育局股室長成立赴江浙教育考察團,對江蘇省南通市中國小和浙江省海鹽縣各中國小、幼兒園進行觀摩、考察。通過聽取經驗介紹、交流座談、實地查看等方式,就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學習海鹽縣的創建經驗,推動我旗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工作,進行了爲期6天的考察學習,學到不少好的經驗和做法,本人感覺不枉此行,感觸很深、受益匪淺。現將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南通,江蘇省地級市,位於江蘇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琅、北上海,古稱通州。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東抵黃海,南望長江,與上海、蘇州燈火相邀,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 ”,被譽爲“北上海” 。南通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於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

因漲沙沖積成洲,南通成陸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自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南通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辛亥革命後改通州爲南通縣,1983年,撤銷南通地區,設立南通市。南通市下轄3區、2縣,代管3個縣級市,面積8544平方千米。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創辦第一所師範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被稱爲“中國近代第一城”。 入選“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作爲中國老齡化最高的城市,南通人口平均壽命80.71歲,百歲壽星多達1031位,2014年5月,南通被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認證委員會授予全球首個“世界長壽之都”。

南通地處北緯31°1'-32°43'、東經120°12'-121°55'之間,屬北亞熱帶和暖溫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溫和宜人。

南通全境地域輪廓東西向長於南北向,三面環水,一面造陸,似不規則的菱形狀。分別由狼山殘丘區、海安裏下河區、北岸古沙嘴區、通呂水脊平原區、南通古河汊平原區、南部平原和洲地、三餘海積平原區、沿海新墾區等組成。

南通地處長江下游沖積平原,海洋性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5.1度,全年降水量1040毫米左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秋兩季比較短。

南通市擁有普通高等學校8所,在校學生9.0萬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學生2.29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0所,在校學生6.16萬人;普通高中49所,在校學生8.3萬人;普通國中162所,在校學生15.51萬人;國小322所,在校學生32.56萬人;特殊教育學校7所,在校學生0.1萬人;各級各類幼兒園443所,在園兒童16.42萬人。

海鹽縣,隸屬於浙江省嘉興市,是浙江最早的建制縣之一,始建於秦。海鹽縣地處杭州灣西北,距上海118公里、杭州98公里。下轄4街道、5鎮,縣域總面積1072.63平方公里,陸地面積534.73平方公里,江口海灣面積537.90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戶籍人口38.21萬,常住人口44.79萬人。

海鹽縣位於杭嘉湖平原東緣,瀕臨杭州灣,以“千年古縣、濱海城市、灣區前沿、核電之源”著稱。

海鹽縣位於浙江省北部富庶的杭嘉湖平原,地處東經120°43到121°02,北緯30°21′到30°28′之間。東西寬約31公里,南北寬約33公里。東瀕杭州灣,西南鄰海寧市,北連平湖市和秀洲區。

海鹽地處北亞熱帶南緣,是典型的東亞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5.9°C,年平均高溫累計日數明顯低於長江中下游同緯度城市。年平均雨量1189.7毫米,全年無霜期約爲240天,全年日照時數平均爲1919.7小時。

海鹽縣境內主要公路有01省道東西大道、鹽湖公路、鹽王公路等,四級以上公路總里程189.5公里。境內河道縱橫,總長1860.7公里,骨幹河流有鹽平塘河、鹽嘉塘河、長山河、白洋河等。公路、水路網絡交織。

2019學年,海鹽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34所,其中國小21所(有4所學校有2個校區),國中1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義務段在校學生36156人(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1420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國小升國中比例、國中入學率100%,國中三年鞏固率爲99.65%。全縣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專任教師2527人,其中國小專任教師1507人,國中專任教師1020人。國小生師比16.5:1,國中生師比11.06:1。

海鹽縣於2019年10月通過了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優質均衡縣驗收。我們在學校一邊查看,一邊拍照,並和學校的領導、教師、學生進行廣泛交流,對海鹽縣教育的硬件建設、內涵發展等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讚海鹽縣委、縣政府在促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2019年10月12日成功舉辦“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啓動現場會”,海鹽縣是“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和“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標杆縣”。

二、主要做法和啓示

在南通重點參觀了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和通師一附國小。走進南通,所到學校無不如沐春風,撲面而來的是江蘇南通教育的厚重、嚴謹與活力。我們通過看校園、聽報告、座談會等形式獲得了南通學校管理大量的鮮活而厚重的第一手資料,解讀“南通教育現象”,也解析了南通教育之所以連年在江蘇省名列前茅的原因所在。南通人“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以實爲要”的教學態度,“以研爲先”的教學策略,“以導爲主”的教學方法,“以活爲長”的教學風格,構成了南通教育教學管理的鮮明特色,給每一位參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通市是江蘇省的一個省轄市,位於江蘇東南部,南臨長江,東瀕黃海,面向上海,背依廣袤的蘇北平原,素有“江海門戶”之稱,下轄10個縣市區,轄區面積8001平方公里,總人口787萬人,在江蘇並不算經濟發達地區。南通城是由近代實業家張謇設計建成的,被稱爲“中國近代第一城”,“紫琅書院”更是開近代教育的先河,孕育了南通教育的百年輝煌,僅南通中學就培養出了19位兩院院士。隨着改革開放以來蘇南經濟的迅速崛起,南通市的教育事業也獲得了飛速發展,教育教學質量連年在江蘇省獨佔鰲頭,基礎教育以其優質、高效、低耗,樹立了自己在教育界的品牌形象。“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現象”在江蘇、在長江三角洲乃至在全國教育界已名聞遐邇。聆聽了南通師範學校第一附國小宋曉麗副校長作的“從文化建設走向整體創生——集團化背景下薄弱學校的發展策略”報告,我來自於農村(南通市通州區)到曾工作的熱點名校(南通市城中國小)到發奮於“百年村小”(三裏墩國小)在到現供職於“百年名校”(通師一附)的全過程,使我體會到南通教師的教育情懷,感觸很深。特別是“三裏墩國小”是一所即將撤併學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條件使其成爲一所總體弱勢學校,而就是這所瀕臨倒閉的學校,全體教師在宋曉麗校長的帶領下,胸懷讓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的信念,將學校辦成南通市一流名校。三裏墩國小最讓人感動的是全體教職工的精氣神、鬥志和幹勁。加之科學合理的辦學理念,先進而符合實際的教改模式,有效、恰當的具體措施,使三裏墩國小一步一步走上名校軌道。三裏墩國小強校做法措施,讓我想起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石哈河中學的辦學措施,我們缺少了總結和提煉。就現在而言,總結提煉也應得到啓發,將我們辦學歷程中優秀的成功經驗及時總結,再總結再提煉,以服務今後教育教學工作非常必要。

聆聽了南通市啓秀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楊志衝的“完善集團化辦學模式 推進區域性均衡發展”講座,使我認識集團化辦學是以行政指令爲主,兼顧學校共同意願,將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學校組成學校共同體的辦學體制。特點是以名校爲龍頭,在教育理念、學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術、教育評價、校產管理等方面統一管理,實現管理、師資、設備等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啟秀中學的校訓:忠信持之以誠勤儉行之以恕;辦學理念:公平·優質·特色;教學理念:自學·議論·引導;學風:勤學力行;教風:厚德善導;師德規範:道德優美 學術純粹;文化追求:誠恕惟啓 博約成秀;張謇育人觀的“三個層面”1.立身之本:以德爲先、忠信勤儉;2.處世之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3.人生追求:道德優美、學術純粹;學校德育的四項工作:1.常規管理教育人。2.精品活動感化人。3.自主自理鍛鍊人。4.課程建設浸潤人等校園文化的積澱,發展學校特色,努力增強學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打造學校的獨特文化內涵,形成學校的辦學風格與理念。我們以往在學校的辦學質量上強調了管理、師資和生源等顯性要素,但卻忽視一個極其重要的隱性因素——學校文化。學校文化可以分爲四個層面:一是表層的物態文化。物態文化首先是師生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課、論文發表等,其次比如校園環境、學校建築等等;二是淺層的行爲文化,包括聽課評課、學術交流等等;三是中層的制度文化,包括學校常規制度等等;四是深層的精神文化,這是學校的核心文化,主要包括辦學理念、學校精神、團隊風貌等等。一所學校最根本的是要有一種精神文化存在於師生員工的腦海和心靈之中,正是這種精神文化才產生強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們的學校所缺少的正是這種學校文化的生成和培育。下一步,我們應當學習南通人,立足學校實際,充分挖掘學校內涵發展的要素,如辦學理念、治學風格、優質師資、優良傳統等。努力積澱自己的校園文化,發展自己的校園特色,提煉出自己的學校精神內核,聚結成學校最寶貴的財富,激發出廣大師生奮發向上的情緒與敬業勤奮的精神,推動學校工作不斷前進。

4月28、29日,我們先後考察了海鹽縣濱海中學、、行知國小、官堂國小和武原中學,就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規範管理、學生社團活動開展、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功能室管理使用等方面進行了現場觀摩,對學校的教師隊伍、課程設置、學生課業負擔等情況進行細緻瞭解,並聽取了各校校長以《文化引領,特色發展創新優質學校》爲主題的關於學校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迎評工作經驗介紹。

考察的四所學校文化底蘊深厚,校園文化建設內涵豐富、學校管理規範、校園環境優美、大課間活動具有特色、勞動基地碩果累累、社團活動豐富多彩。

官堂國小樓道文化建設、書法美術教室環境創設,特色課程放飛夢想——悠悠空竹、言語課程、七彩葫蘆;武原中學大課間活動開展、極限攀巖、擊劍、“核協創新坊”、“汽車STEAM”等特色課程開設;行知國小教室文化建設、“同步課堂”、橋牌社、賽車社、創客工坊等社團活動教室、文化長廊、校史陳列館、學校特色的“農耕文化”、植物園實踐基地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月29日下午,在海鹽縣教育局八樓會議室,聽取了海鹽縣教育局督導科科長陳國明關於海鹽縣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經驗介紹的報告、觀摩了海鹽縣級層面和學校的迎評臺賬資料。陳科長的報告從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啓動會主要精神、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指標解讀、縣級層面和學校臺帳資料準備以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程序等四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通過實地參觀學習、聽取專家經驗介紹,深受啓發,受益匪淺,表示要以海納百川的心胸、虛心學習的態度,借鑑學習好海鹽縣創建首批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的成功經驗,找準今後工作的努力方向。一是認真學習海鹽學校鮮明的辦學理念、規範的學校管理、豐富的校園文化內涵、學校特色課程建設和勞動實踐教育等方面的做法;二是認真消化專家的經驗介紹,對照《內蒙古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指標體系》,找準差距和短板,做好問題整改和迎檢臺賬準備工作;三是不斷規範學校管理,促進學校內涵建設發展,提升學校教育質量,提高人民羣衆對中旗教育的滿意度;四是全力做好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迎檢工作,盡最大努力確保我旗順利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實現“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的目標。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結合考察情況,對推進我旗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及下一步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今後一個時期我旗以“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爲總目標,統領發展,大膽實踐,勇於探索,深化改革,辦人民滿意的、有智慧的、有道德的教育。

(一)鞏固均衡發展成果,逐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均衡發展過程,是標準化建設過程,是人民感受政府溫曖的過程,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過程,是感受肩上責任重大的過程。因此,我校積極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優化教師結構,全面落實培訓經費,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現任教師的管理能力和業務水平,運用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培訓方式,積極主動提升師資力量,爲教學提升奠基。充分運用現有的專用教室、教學設備,提高其使用效率,真正讓其發揮作用。同時,細化每一個改革方案,制定具體的年度完成指標,將均衡發展成果的運用納入常規考覈之中。

(二)向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邁進

浙江省海鹽縣2019年通過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後,重點在推進教育現代化,優化師資配置,提高功能室利用率,提升教育質量,加快優質均衡步伐上作文章,這一點也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發展的方向。

一是優化教師配置。全面落實培訓經費,加大培訓力度,提升現任教師的管理能力和業務水平。繼續推進“百名名師工程”,健全名師工作室和名師工作坊,加強名師和骨幹教師支教工作,定期安排到相對薄弱的學校送教下鄉,發揮他們的引領示範作用,指導教學科研,擴大名師效應。加強對功能室專兼職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培養模式,提高專業化水平。全面推進教師專任化步伐,每年根據空編情況,申請上級人社部門及時招聘缺科教師,切實優化隊伍結構和學科結構,從根本上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全面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保障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不減弱,促進城鄉之間師資水平趨於均衡。繼續推進城鄉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計劃,並逐年提高骨幹教師的交流比例。

二是提高專用教室設備使用效益。近年來,我們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投入大量資金專門用於購置儀器裝備,爲各學校建成了音樂、美術等各種功能室,配齊配全了計算機、圖書、實驗儀器和音體美器材等。我們通過考察發現,海鹽縣所有學校的設備都處於使用狀態。今後,我們要按照國家教學要求,把裝備的現代化設備管好、用好,讓它們在教學工作中充分發揮最大效用。要進一步加大對學校儀器裝備使用情況的檢查力度,對經常不使用、使用過少、使用不規範的學校及時提出整改意見。

三是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借鑑南通市的“集團化辦學”經驗,我們要更加註重教學和管理等方面的業務指導,推進有效課堂和高效課堂改革,打造2-3個課堂教學改革試點。教育局責成教研室負責在相關學校推進有效課堂改革,待條件成熟再全面鋪開,對課改實行“人員+設施+資金+考覈+評價”五保險的保障制度。要求各學校成立專門領導機構,安排專人負責。從全民興教工程(公用經費)中拿出部分專項資金,專門用於課改,用於師資培訓、設施建設、獎勵先進等,保證課改工作的順利進行。推進城鄉學校共同體考覈,實現強校帶弱校共同發展的目標。充分運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加快提升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

(三)健全崗位職責標準,推進精細化管理

三裏墩國小“嚴格管理+以人爲本模式”即嚴肅制度、嚴明紀律、嚴格要求和彈性的人性化管理是我們重點推進的精細化管理樣板。

一是健全標準,創建精細化管理示範校。全旗教育工作要突出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開展精細化管理創建活動。學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後勤、安全、教學、管理等崗位工作標準,並按照標準要求檢查考覈,形成量化成績,與崗位聘任、評選先進掛鉤。各學校要深入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全面完成學校、幼兒園章程修訂工作,並通過校代會表決,真正讓章程發揮作用,把辦學理念滲透到每名教師腦海中。

二是加強精細化管理機制跟進和督導工作。教育局督導室和相關股室按照崗位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要求,加強對管理過程的監控,隨時檢查,隨時通報,加強督導。把崗位職責履行情況與績效工資、評先評優、崗位晉級等結合起來,嚴格落實各項獎懲制度,樹立明確的導向,把學校管理從傳統的定期檢查轉移到對各個環節的過程性監控上,確保精細化管理學校創建工作的紮實推進。

(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充分借鑑江蘇省南通市的啟秀中學和浙江省海鹽縣各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澱和創建,針對我校這樣一所普通規模較小的農村國小而言,在聽、說感官的同時,我們仍需要尋求其他持久地、系統地、深入地教育方法,讓學生、教師、家長在潛意識中得到一種“恰似無聲勝有聲”的環境教育,讓學生的視覺得到衝擊,思想得到啓迪,情感得以培養的有效方式是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氛圍營造,我校從農村國小實際出發,以把學校建成“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作爲校園文化建設的理念,緊緊依靠全校師生,紮紮實實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從建立物態文化、環境文化、行爲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入手,按照以點帶面、以面促點的思路,進行校園文化建設,並制定校園文化建設方案。

(五)打造書香校園,帶動全社會參與讀書活動

大興讀書之風,積極鼓勵師生、家長閱讀,創設濃厚的讀書氛圍是被考察的又一大亮點,爲此我們要開展書香校園創建活動,倡導全社會參與讀書。

一是制定方案,定期評比。按照“閱讀生活化、學習終生化”的學習理念,制定《烏拉特中旗石哈河學校書香校園評選實施方案》,倡文明新風、建精緻校園,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主渠道的作用和優勢,讓孩子喜歡閱讀、習慣閱讀,在閱讀中快樂,在快樂中成長。

二是實施“四個一工程”。要求學校每班建立一個圖書角,每年舉辦一屆讀書節,每週堅持上好一堂大閱讀課,紮實落實一個周、月、季讀書計劃,精心構建多元化的讀書網絡,建立健全“班級圖書角”、“學校電子圖書室”。學生在家中建個人的小書櫃,可以在家中與父母共賞,也可以與小夥伴共讀;每個普通教室建立圖書角,實現資源共享;學校網站、教師個人博客都展示網絡化的書香空間。每年投入一定資金添置新圖書。

三是紮實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培養中國小生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全面提高中國小生的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並通過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精心打造學習型校園、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社會,讓馥郁書香引領全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展。開展“三個共讀工程”即校長與教師共讀、教師與學生共讀、家長與孩子共讀。

四、建議

進一步強化教師培訓。強教必先強師,教師的成長離開不“請進來,走出去”這條主要途徑。海鹽縣濱海中學和華東師範大學接成聯誼校,並且是華東師範大學的生源基地,每年給華東師範大學200萬元資金,作爲培訓和指導費用,已連續三年了。內蒙古自治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要求,教師培訓經費按教師工資總額的1%-2%列入財政預算,每年預算資金很少,在很大程度制約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建議財政每年按照優質均衡發展的要求撥付教師培訓專項經費,也爲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做好準備。

總之,只要我們立足自身實際,在學習借鑑的基礎上,認真總結自己的不足,分析解剖其根源,理清思路,尋求整改的辦法和措施,爲辦本地區人民滿意的教育大膽實踐,大膽創新,努力學習,不斷進步。相信中旗教育定能綻放出芬芳之花,從而逐步實現我旗從教育小旗到教育強旗的轉變,爲人民羣衆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

石哈河學校

陳懷玉

202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