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勞務調研報告多篇

勞務調研報告多篇

勞務調研報告篇1

一、勞務派遣

法律關係上體現爲勞動者、派遣機構、要派單位的三方關係。勞動合同關係存在於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之間,而勞動力給付的事實則發生於派遣的勞動者與要派單位之間,體現出勞動力的僱用和使用分離。

二、單位採用勞務派遣方式的優勢

1、減少人事(勞動)糾紛

2、可以避免勞務流失。

3、可以減少勞動糾紛。

4、可以轉移部分單位的風險。

三、我公司採用勞務派遣方式的風險

1、目前重慶地區普遍採用的一種勞務派遣模式是:由用人單位支付管理費,被派遣員工的工資、社保等,由用人單位轉賬至勞務公司代爲辦理。勞動合同由勞務公司與被派遣員工訂立、終止、解除,勞動糾紛等也由勞務公司進行處理。但出現工傷時,本着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用人單位仍要承擔賠償責任。而工資、社保、風險等完全由勞務公司承擔的模式,目前大型勞務公司均不願採用此種模式。

2、商管公司共有17人編制,其中6人簽訂的勞務協議,其餘11人爲簽訂的勞動合同(其中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有4人)。若要採取派遣的模式,將面臨我公司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按在我公司工作的年限,以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不滿一年支付半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而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員工在沒有違規違紀的情

況下單方面解除,還需要支付雙倍的經濟賠償金,這將是一筆不少的費用。

四、勞務公司情況

經諮詢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由於目前涉及勞務派遣相關法規並不完善,小型勞務派遣公司不能承擔相應的風險,建議如需要採用勞務派遣,應選擇大型的勞務派遣公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經調查瞭解提供以下三家作爲參考:

1、重慶飛駛特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

詢價情況:管理費80元/人/月。員工工資維持不變,保險續繳,由我公司轉賬,勞務公司代爲辦理。

2、重慶菲思克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

詢價情況:管理費50元/人/月,員工工資維持不變,保險續繳,由我公司轉賬,勞務公司代爲辦理。

3、利衆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集團選用)。

詢價情況:管理費80元/人/月,員工工資維持不變,保險續繳,由我公司轉賬,勞務公司代爲辦理。

五、律師建議

經諮詢海外律師事務所律師,勞務派遣可以轉移單位的用工風險,減少勞動糾紛便於管理,擬建議可行。

六、辦公室建議

1、從經濟性的角度出發,採用勞務派遣公司將一次性支付一大筆經濟補償金。由於社保和工資實際仍然是由我公司支付,用人成本(工資已接近市場平均水平,再降低將無法招聘員工)並不能降低,反而會每年每名員工要增加600—960元的管理服務費。

2、從用工風險來講,當發生工傷由社保報銷後,我公司仍然要承擔相關責任。

3、就勞務派遣比較適合的是有編制限制或流動性較強、人數衆多的工廠、銀行、事業單位、銀行、國有企業等。而我公司商管公司車庫人員相對穩定,按商管公司提出的由20xx年起給予未休年假的工資額度爲724元/人,對比每年要支付的管理費及解除合同的經濟補償金要更經濟。

4、綜上所述,建議可選擇其中一種方式:

方式一:維持現狀,支付未休年假應支付的工資,但需要商管公司與員工做好思想工作,僅從20xx年起計算,之前的不予以考慮,估計費用約爲12308元。

方式二:維持現狀,支付未休年假應支付的工資。但可逐步淘汰表現欠佳的員工,對員工的違規違紀要作出書面通知留存,以便於解除合同時舉證。與公司簽訂勞務協議的退休返聘員工,新進人員,勞動合同到期人員經協商一致的可採用派遣形式。

備註:1、工傷差額

經諮詢重慶市工傷保險科,按《重慶市工傷保險文件》規定,當工傷保險繳費基數變更,差額部分由用人單位補齊(例如上半年工傷最低繳費基數爲1178元,7月調整爲1335元,差額部分就由公司補齊)。用人單位因少報、瞞報繳費基數,造成工傷職工享受的工傷保險待遇降低的,差額部分由用人單位補足。工傷產生的醫藥費用,按照規定報銷,未報銷的差額爲自費費用,公司不承擔工傷差額補齊的責任。

2、單位應承擔的其它工傷責任

職工因工受傷或者被診斷(鑑定)爲職業病並認定爲工傷的,從受傷之日或診斷(鑑定)爲職業病之日起,享受工傷醫療待遇;職工因工緻殘被鑑定爲一至十級傷殘的,從生效的勞動能力鑑定結論作出的次月起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因工死亡的,以其死亡當日計算一次性工亡待遇和工亡職工供養親屬年齡,從其死亡的次月起供養親屬享受供養親屬撫卹金待遇。

勞務調研報告篇2

20xx年4月,我們組成調研組,開展“建立預防拖欠農民工工資長效機制,發展建築勞務分包企業”課題調研,對天津市、青島市、大連市等地區實施建築勞務分包制度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市、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彙報,查看了有關的地方法規及文件資料,實地考察了勞務交易場所和施工現場,召開了施工總承包企業、勞務分包企業參加的三個專題座談會,40多家企業參加了討論。

天津市是典型的勞務輸入地區。全市25萬人的農民工,基本屬外來隊伍,成建制進入本市的企業122家,具備勞務資質,本地勞務企業190家,全市總計312家,佔全市勞務總量的60%;

山東省既是勞務輸出的大省,也是勞務輸入的集中地。截至20xx年底,山東省勞務分包制度的大框架已初步建立,已成立1169家勞務分包企業,吸納農民工14.1萬人,佔建築勞務人員總量的5.8%;在青島市,已經建立勞務分包交易市場,勞務分包企業379家,有90%的農民工已經被企業吸納。

大連市屬於勞務輸入地區。全市有28萬外來的農民工,大多數農民工被總包企業直接僱用或通過“包工頭”僱用;現有200家勞務分包企業。

一、調研地區基本情況

調研地區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建築市場的規範管理,高度重視發展勞務分包企業、建立規範勞務交易場所的,建立了專門管理機構,堅持從基層抓起,從源頭抓起,突出重點,措施得力,效果顯著。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機構。

天津市在“建設工程交易服務中心”的基礎上,設立了“分包交易中心”。其主要職責:監督管理工程分包行爲,對外地進津企業進行嚴格的備案管理,規範勞務市場用工行爲,查處無資質隊伍私招亂僱和違法承攬工程行爲等。同時,籌備成立“建築企業勞務派遣中心”,並要求各省駐津建管處也建立建築企業農民工派遣中心,和區縣勞務派遣中心,將全市建築業使用的零散農民工進行集中管理,爲其監督辦理勞動合同和工傷保險。現階段天津市已成立百家“派遣中心”,擬20xx年6月低正式運營。

青島市有專門的建築市場和建築隊伍監管機構——建管局。在建管局成立了“規範建築勞務分包和勞動用工管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制定政策措施和計劃,並進行貫徹落實,同時負責該項的日常監督檢查。各區、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各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爲企業第一責任人,各項目部項目經理爲施工現場第一責任人,並安排專人負責檢查、監督各項規定、制度的落實。

大連市建委年內計劃建立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市場是個綜合管理、服務機構,由就業服務中心、技能培訓中心、行政服務中心等三大部門組成,具體負責對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提供信息服務、職業介紹、進行職業培訓、政策諮詢、受理勞務企業申辦資質並進行初審,對勞務隊伍進行日常管理。通過勞動力市場對全市28萬名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結束建築業的非法“包工頭”行爲和務工人員隨意無序的流動局面。

(二)出臺政策措施,扶持企業發展。

簡化勞務分包資質申辦程序。青島市把申辦勞務分包資質向本市和外來建築業企業及人員完全敞開,在辦理過程中,儘可能的將有關手續進行簡化合並,提高效率。現階段,本市註冊勞務分包企業已有379家,有90%的農民工被勞務企業吸納。

強化勞動用工合同管理,狠抓合同簽訂率。青島市要求各施工企業必須和每一位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並進行全市規範用工行爲大檢查,狠抓落實,現階段全市建築業農民工合同簽訂率已達90%。

嚴格規範勞務分包市場,禁止無資質“包工頭”承攬工程。青島市規定凡在青註冊和施工的企業,必須用有資質的專業分包企業和勞務分包隊伍,嚴厲打擊“包工頭”承攬工程,有力的杜絕了“包工頭”非法承攬工程和“掛靠”現象。

制定勞務人工費指導價,定期公佈,指導市場。青島市積極維護勞務企業和人員的合法權益,定期制定並公佈了勞務分包企業人工費指導價,作爲勞務分包企業與總承包企業簽訂勞務分包合同的重要參考,受到勞務企業的廣泛歡迎。

主動向社會推薦勞務企業,幫助勞務企業創建品牌。青島市,積極培育骨幹勞務分包企業,帶動其他企業發展壯大,篩選部分用工規範、管理到位、質量安全好、專業特色較強的勞務企業,通過宣傳冊等形式向全行業、全社會推介。創立“農民工夜校”,定期邀請行業主管部門、協會、教師對農民工進行普法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提高了農民工自身素質和維權意識。

天津市實行聯動措施,規範勞務市場。強制實行農民工工資卡制度,每月支付不低於530元的最低工資標準,每季度結算並全額支付剩餘報酬;制定建築業農民工專用《勞動合同書示本》,保證農民工勞動報酬和工傷保險的合法權益;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進行年度備案和項目備案,初次進津的建築業企業必須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負責人按項目備案。年度考覈合格的進津企業可辦理年度備案。

下發勞務資質審批權,推進建立勞務基地。大連市將勞務分包企業資質的審批權限下發到各區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充分調動區、縣的積極性,鼓勵根據本地實際發展勞務企業。從20xx年下半年發文至今,已建立勞務企業200多家。20xx年計劃在新增100家,再通過5年的發展,至20xx年達到1000家,使大連建築業從整體上達到結構和諧;開展農民工培訓,20xx年將建築業農民工培訓納入日程,政府專項撥款20xx萬元,對本地區8萬農民工實行免費培訓;計劃建立金州區、莊河市、瓦房店等勞務基地村鎮,政府拿出一部分資金對農民進行培訓,形成一批模板作業村、抹灰作業鎮、砌築專業鄉等。

(三)規範市場監管,狠抓勞務備案。

天津市實行了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通過強化合同管理、與地稅局聯合代徵代繳稅金和開具稅務專用發票等手段,使進津勞務企業合同備案的行爲得到全面監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勞務分包工程中的陰陽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爲分包實爲轉包等市場違法違規行爲;開展專項治理,對使用未備案和無資質勞務分包隊伍的行爲,轉包、違法分包和借照掛靠的行爲,不簽訂勞務合同、陰陽合同和不按期結算的行爲進行專項治理,規範勞務分包市場經濟秩序,有效控制了“包工頭”非法承包工程行爲。

青島市建立勞務作業網上監管系統。20xx年7月起,青島市所有在建工程,建立了閔路電視監控系統,企業、政府主管部門不到現場,就可以及時監督現場發生的問題,及時瞭解勞務分包隊伍的有關情況。

(四)廣泛宣傳教育,加強執法檢查。

發放宣傳材料。青島市印製了20萬套《致廣大來青務工朋友的一封信》、《建築工人手冊》,春節後在外來農民工集中的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發放,3月份開始在已開工的施工現場發放,基本做到每位農民工人手一冊。並要求所有施工現場設置《建築工人維權須知》告知牌,公佈維權公開電話和有資質建築勞務企業名單。來青島的外來農民工,根據《手冊》可及時,合法就業。

天津和大連市也充分利用傳媒途徑,對來本地的農民工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教育,提高了農民工的自我維權意識。

加大檢查、處罰力度,定期執法大檢查。爲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近幾年,青島市每年組織1-2次“兩個規範”大檢查,主要針對勞務分包資質管理情況、現場工人簽訂勞動用工合同及工人工資發放情況、現場人員持證上崗情況、現場“兩個規範”檔案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對違反規定的企業和責任人除按有關規定進行嚴厲處罰、全市通報批評外,還做到“四個結合”:與市場信用考評結合、與資質管理相結合、與招標投標相結合、與各項先進評選相結合。

二、調研地區完善勞務分包管理的典型做法

(一)實施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20xx年年初,天津實行了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通過強化合同管理、代徵代繳稅金和開具專用發票手段使進津企業合同備案的行爲得到有效監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勞務分包工程中存在的陰陽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爲分包實爲轉包等市場違法違規行爲。

(二)實行外地進津企業年度備案和項目備案制度。20xx年天津實行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進行年度備案和項目備案制度,初次進津的建築業企業必須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負責人按項目備案,辦理進津備案手續。年度考覈合格的進津建築業企業可申請年度備案,憑《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備案通知書》全年承攬本市工程和簽訂合同,對人員全部實行身份管理,進津務工人員必須簽訂勞動合同,辦理工資卡。

(三)簡化勞務企業申辦資質程序,下放審批權限。青島市把申辦勞務分包資質向本市和外來建築業企業及人員完全敞開,隨來隨辦,在辦理過程中,儘可能的將有關手續進行簡化合並,提高效率。

大連市將勞務分包企業資質的審批權限下發到各區市縣建築業行政主管部門,鼓勵各區市縣結合本地區實際,大力發展勞務分包企業。

(四)探索創建建築勞務市場。天津、大連市探索創辦建築勞務市場,進行行業管理和就業培訓服務,對本地區零散用工及勞務企業進行有序管理。

(五)、嚴格規範勞務分包招投標,禁止無資質的“包工頭”承攬分包業務。青島市明確規定:凡10層(含)以上高層住宅或工程造價在1000萬元以上的大型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公共建築的勞務分包,實行進場招標,選擇有相應資質的勞務分包企業承擔施工任務。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的施工總承包企業承接國有投資或國有控股投資的工程,勞務分包必須實行公開招標。

三、今後的建議

(一)應採取多種措施在政策上培育和扶植勞務企業的發展,如通過清欠農民工工資、發佈勞動指導價、禁止“包工頭”承攬工程、簡化資質審批程序等手段和形式,創造有利於勞務企業發展的社會環境。

(二)加強執法檢查,對於不使用有資質的勞務企業進行勞務作業的施工總承包企業要加大處罰力度,督促其規範勞務用工行爲,鼓勵包工頭建立有資質的勞務企業進行工程施工。

(三)加強對勞務分包企業交易行爲的監督制度。可通過勞務合同備案制、公開招標等多種方式進行監督。

(四)切實加強農民工勞動技能教育培訓力度,降低培訓、發證等費用,給予專項培訓資金的支持。

勞務調研報告篇3

一、勞動力資源基本情況

據調查,xx市現有人口xx萬人,其中,農村人口xx萬人,是全省名副其實的農業縣級大市之一。其中,農村勞動力xx萬,佔全市農村人口的xx%。城鎮勞動力xx萬人,占城區人口的xx%。我市城鄉勞動力需要就業或轉移就業的存量xx萬人,這xx萬人當中大部分是農村勞動力,35歲以下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35歲以上的農村富餘勞動力一部分靠進城當季節性臨時工,一部分在家務農,真正可利用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較少。據初步調查,全市勞動力供給總量達xx多人,其中,新長勞動力xx多人,城鎮xx多人(含大、中專xx人,職校、高、國中xx人),農村xx多人,復轉軍人xx多人,有就業願望的城鎮其他人員xx多人。據統計每年企業用工將在xx人以上。從勞動力市場的運行情況看,近年來爲保障用工單位招聘和求職者充分就業,市勞動就業辦公室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期,開辦多種形式的勞動力市場洽談會,除中心市場常年開辦外,每年春節後還組織外來勞動力專項洽談會4-6次,開辦企業用工大型洽談會、失業職工再就業、困難羣體再就業、農村勞動力專項勞務市場等勞動力市場xx多次,市場成交近xx人。

從勞動力市場的運行情況看,“有崗無人,有人無崗”結構性失業問題較爲突出。企業用工仍缺口較大,每年約xx萬人左右。目前,勞動力短缺集中在勞動密集型企業,部分企業表現在設備閒置,大宗訂單不敢接,給我市的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勞動力短缺主要集中在服裝加工、水產加工、塑料加工、建築業、機械製造的鑄造工等行業。缺口較大的企業有晟鼎服飾、綺麗製衣、永豐塑料、鴻源臺鉗、湯姆水產、北海食品、東天革皮革等企業,用工缺口大約xx多人。

二、外來務工人員分佈及管理情況

截止到8月底,有外來人員xx萬人,其中屬於勞動保障部門管理範圍的有xx萬人,主要集中服裝及工藝品加工xx人、建築裝飾xx人、商品零售批發業xx人、水產加工xx人、機械製造業xx人、石材加工xx人,其他行業xx人。

對外來務工人員管理,規定,凡是外來務工人員到市打工,必須持當地勞動保障部門出具的《外出務工人員就業登記證》和其他有效證件,到我市勞動力市場辦理求職登記,勞動力市場爲其提供免費職業介紹,發放《外來務工人員就業證》,監督用工單位和外來務工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對符合規定、手續齊全的外來務工人員發放《外來務工人員就業證》,放率達到xx%,簽訂《勞動合同》率xx%以上。同時,充分發揮鎮街、社區勞動保障平臺作用,搞好外來務工人員的調查摸底,加強動態管理,對外來務工人員進行跟蹤服務。

同時,相關部門協同做好外來務工人員管理服務。有關部門出臺了xx市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工作規則和部門職責分工》、《xx市農民工工作要點》、《關於開展城鄉統籌就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籌備召開部門聯席會議,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定期研究農民工工作,以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管理服務。

三、對口援助西部就業情況

xx年,爲響應省委省政府“西輸東接”工程號召,援助省西部地區就業,滿足市部分企業用工需求,市勞動就業辦公室組織部分企業,在定陶和單縣舉辦企業用工招聘會,全市xx家企業參加招聘會,主要招聘機械製造、縫紉、水產養殖加工、服務員、建築工人等,提供招聘崗位xx多個。兩地共招聘工人xx人。此次“西輸東接”招聘工作,不論是參加企業、招聘崗位和人數,還是招聘成交人數,都較好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和煙臺市下達的任務,招聘後組織運輸人數列xx市各縣市區第一位。

xx年以來,根據上級的統一部署,爲做好嘉祥縣的對口援助工作,勞動保障部門制定了勞動力輸入方案。我局主要負責人在市五大班子領導帶領下,赴嘉祥縣進行了幫扶對接,勞動保障部門組織我市綺麗製衣公司、晟鼎服飾公司、東天革製品有限公司、忠耀機械公司、鴻源臺鉗公司、開發建設總公司等6家企業,提供用工崗位xx個,與當地勞動保障部門達成了用工協議,

並在嘉祥縣設立了工作站。先後從嘉祥縣收進農民工xx多人。

四、影響勞動務輸出地區與輸入地區對接的因素

一、是勞動者擇業觀念陳舊,有崗不上的“結構性”就業難問題依然存在。xx年以來,在西部地區舉辦企業用工專項招聘洽談會,將用工崗位直接送到西部地區農民家門口。招聘崗位3000多個,但招聘會市場成交率不高,最低只有幾個人。成交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當地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有不願離土離家的傳統思想,不願外出創業。

二、是崗位適應性差。大多數企業反映農村年輕勞動力、職校畢業生吃苦耐勞精神和敬業精神差。有儘管學歷較高,但動手能力較差、體質差,不能勝任機械、服裝行業由於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的工作。

三、是企業用工不規範。企業不按照《勞動合同法》有關規定簽定勞動合同,爲職工繳納各種保險,改善工作環境,減少隨意拖欠職工工資、延長勞動時間、增加勞動動強度現象。

五、加強勞動務輸出地區與輸入地區對接的建議

一、是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在促進東西就業交流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一方面,要加強勞動力市場網絡建設,通過加強市場信息網絡建設,實現了與周邊地區的網絡互連、信息共享,拓寬了市企業和勞動力的用工、就業區域,促進了勞動力資源充分就業。另一方面,要做好市場就業服務工作。勞動力市場要充分發揮求職登記、職業指導、勞動合同簽證等窗口的服務作用,積極爲用工單位和求職者提供就業服務。搞好信息蒐集發佈和就業組織指導,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期,開辦多種形式的勞動力市場洽談會,除中心市場常年開辦外,每年春節後還要組織外來勞動力專項洽談會、企業用工大型洽談會、農村勞動力專項勞務市場等勞動力市場,使勞動力市場呈現出“有場有市,供求兩旺”的大好局面。

二、是要建立引進外地勞動力,彌補企業用工缺口。要搞好與西部地區勞動保障部門對接,加強聯繫,設立勞務輸入工作站,分期分批組織企業到外地招工,以緩解企業用工緊張的局面。

三、是加大勞動執法監察力度,維護企業職工合法權益。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監控機制。建立起分工明確、相互配合的管理機制,通過行政、經濟、法律等綜合手段,督促企業落實勞動保障法律法規。企業用工特別是使用外來務工人員,依法簽定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發放數量和發放形式。要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以勞動合同管理、工資發放等爲重點,加強勞動用工年檢和日常巡查工作,形成強有力的勞動保障監管機制,及時預防和處理違法行爲。

四、是加強培訓,在西部地區建立培訓基地。東部企業要利用西部地區各類職業培訓機構以及社會培訓力量,開展“定單式”、“定向式”和“儲備式”培訓,把勞動力輸入培訓與市場需求結合起來,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勞務調研報告篇4

xx鄉是半淺半腦地區,鄉鎮企業發展較爲緩慢,隨着近幾年勞動力轉移的熱潮掀起,我鄉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農村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日趨增多,但如何實現農村青年勞動力的有效轉移,讓他們儘快增收致富,已越來越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重視。我們發現農村勞務輸出已形成了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積累返鄉創業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勞務輸出的基本情況

1、勞務輸出發展及現狀。我鄉勞務輸出起步80年代中期,當初輸往地區僅限於本省本縣威遠鎮、西寧、海西等地,輸出對象主要是頭腦靈活的農村青年,從事的工作多數爲建築、服務性質,後期逐漸擴大到紡織、機械、電子等行業,輸往地也從本省擴大到廣州、深圳、天津、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

2、勞務輸出的主要途徑。基於目前農村的現狀,我鄉勞務輸出有兩類途徑,即有序輸出和無序流動。其中有序輸出包括勞動就業部門、縣、鄉政府、團委、婦聯等部門的介紹輸出;而無序流動則包括親朋幫帶的、自闖天下的輸出,這也是目前我鄉勞務輸出的主渠道。

二、我鄉農村青年勞務輸出存在的問題

1、擇業期望值過高,吃苦耐勞精神不夠。我鄉農村青年勞動力雖然大部分已外出務工,但仍有一部分保留着靠山吃山、守田爲家的陳舊觀念,擺脫不了“小農經濟”意識的影響;吃苦耐勞精神不夠,認爲外出務工辛辛苦苦一年也掙不了幾塊錢,不願到薪水較低的一些的崗位去就業;而有的通過政府組織外出到企業,剛到企業後,不瞭解企業的工作制度和工資制度,更不去熟悉掌握工作技能,而是看到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而且工資較低,第二天就走人了。

2、勞動力素質不適應。隨着科技的進步,產業加快升級調整,用工單位對員工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完全體力型勞動力市場越來越小。而目前我鄉的農村青年勞動力大多是無序流動,他們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沒有一技之長,不但外出後工作比較難找,而且找到了工作,薪水也不高,真正地成爲了廉價勞動力。

3、信息供求渠道不暢通。目前我鄉甚至全縣的勞動力市場培育乏力,就業服務體系不完善,僅有的幾家職業中介機構也只能停留在小打小鬧的水平上,難以形成規模。信息的上傳下達沒有一個可以全面覆蓋的網絡,最好的也只不過是利用電視遊字廣告發布信息,以至於造成有的農村青年想外出沒有信息,職介機構有崗位卻招不到人的兩難境遇。

4、對農村青年創業扶持力度不夠。農村青年外出務工,有相當的一部分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有了少許的資金積累,但要他們在這樣的基礎上回鄉創辦企業或經營,還是存在非常大的難度。雖然縣政府、縣就業局、團縣委、縣婦聯等組織在信貸支持農村青年創業發展、培訓、諮詢等方面做了一些服務工作,但相對於他們的創業來說作用並不是很大,還需要更多政策上的優惠及扶持。

三、擴大農村勞務輸出的建議和對策

勞務輸出從淺的層面上看只是勞動力的轉移,但更深入去研究則是一項經濟,是勞務產業的優化和升級。xx鄉作爲互助縣欠發達地區,要加快農業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擴大勞務輸出就是一條捷徑。擴大農村勞務輸出,使其形成勞務經濟,長遠有效地提高農村經濟水平,必須從以下幾個層面切實給予加強:

1、加強宣傳力度,切實轉變觀念。要擴大農村勞務輸出,進而使政府的職能部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責,盡其所能,要在全社會營造“外出務工光榮,勞務輸出快富”、“一人打工,致富一家”的濃厚輿論氛圍,使農村青年思想解放,觀念更新,認識提高,消除顧慮,自覺、主動、勇敢地走出去。同時要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積極鼓勵青年務工人員就地創業。

2、加強培訓力度,提高勞務輸出者整體素質。動員農民外出務工,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是基礎性工作。通過縣職校加大職業技能的專業培訓,進而加強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提升勞動力競爭力,作爲動員農民外出務工工作水平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來抓,要確立素質第一的觀念,有針對性地開展“訂單培訓”和勞務工自主選擇的“自主培訓”多樣形式,確保培訓的質量和效果。此外,還可在現有專業培訓的基礎上,嘗試應試培訓和創業培訓的新課題,提高農村勞務輸出的成功率和自我創業的水平。

3、加強信息保障,構建服務體系。要加強勞動力市場的規劃,建立外出務工需求的信息網絡和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使用工需求信息能上下暢通。要大力培育和發展中介機構,建立健全制度,規範運作機制,增強服務功能,構建中介服務平臺。要拓展信息收集渠道,加強與發達地區的聯繫和溝通,儘可能地引導農村青年有序輸出。

4、加強創新工作載體,形成推動合力。要在原有工作載體的基礎上,拓寬思路。可在外出務工較爲集中的行業或城市建立協會,便於溝通和掌握信息。要實現各職能部門的資源共享,合理利用,充分發揮作用。如可以更多地發揮職校培訓專業針對性強、培訓後輸出率高的優勢,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務輸出對象的競爭能力。同時加大培養勞務輸出經紀人(帶頭人)力度,充分發揮能人帶動作用,形成整個社會羣體共同促進勞務輸出工作的合力。

5、輸出勞動力,引回創業者。勞務輸出不能僅僅停留在輸出的層面,我們要從輸出開始就爲他們返鄉創業或異地創業埋下“伏筆”,待條件成熟時給予大力扶持,爲他們提供創業平臺,從而達到“輸出輸入”之間的良性互動,以輸出帶輸出,以輸出促輸入,實現“滾雪球”效應。

6、加強檔案管理,強化跟蹤服務。要依託勞動管理部門鄉、鄉兩級機構,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建立勞動力數據庫和用工需求網絡,規範管理。對已外出務工的農村青年要做好跟蹤服務,幫助解決輸出人員的實際問題,穩定輸出隊伍,有條件的還可以在輸出地建立相應的組織,互相幫扶,增強凝聚力。此外,我們還應成立勞務輸出的維權組織,切實保障輸出人員的合法權益,爲他們當好“後臺”,撐好腰,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安心就業。

勞務調研報告篇5

引題:近年來,東寧縣勞務輸出已成爲沿邊口岸最具有潛力、最富有活力的經濟增長點,成爲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勞務經濟已成爲縣域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爲深入研究勞務輸出面臨的新情況的、新問題,總結經驗,分析問題和阻礙因素,按照市農委領導指示要求,東寧縣、鎮、村三級勞轉機構工作人員,.取走村入戶走訪的形式,以填寫市農委下發的《農村勞動力情況的調查問卷》爲主要手段,調查範圍涵蓋6個鎮30個村,主要從學歷結構、就業意向、影響外出就業的原因等14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收.有關材料,同時徵求相關部門意見,形成此報告。緊緊圍繞如何加快東寧縣富餘勞動力轉移這一課題,在總結近年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供參考。

一、基本情況

東寧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境內氣候溫和溼潤,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稱,區域土地面積爲73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3.3萬畝,地.概貌爲“九山半水半分田”。全縣現轄6個鎮102個行政村,農業人口10.2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6.2萬人,農業可用勞動力2.7萬人,農村的基本情況的是人多地少,農村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按國家在農村現行計生政策,預計今後10年,農村富餘勞動力逐年增長。截至目前已經轉移1.3萬人,現有農村富餘勞動力2.2萬人。20xx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21.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52元,其中勞務收入1007元。

二、勞務輸出現狀

我縣勞務輸出工作正在實現着由無序流動就業向有序轉移就業、由體力型勞務轉移向體力和技能並重轉移、由政府組織向市場配置資源的轉變。富餘勞動力轉移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通過政府部門組織轉移;二是通過中介組織介紹轉移;三是通過親朋好友、家族介紹轉移;四是通過用人企業招聘;五是農民自己外出自主擇業。

1、轉移領域由埠內向境外延伸。我縣充分發揮口岸優勢,擴大對外投資與合作,擴張農村富餘勞力就業空間。目前在俄遠東地區烏蘇里斯克市、十月區等地有勞務點300多個,承包耕地4.5萬畝,長期僱工4000餘人。爲擴大有組織輸出規模,縣政府在俄羅斯租賃土地1300公頃,興建農業技術合作基地,還在俄遠東地區創辦13家中小型農場,年輸出縣內外農民20xx多人,勞務收入20xx萬元。縣勞轉辦也分別與俄羅斯海參崴帝王酒店、華森木業鞋業公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鞋業在俄羅斯建立了八個對俄勞務輸出基地。

2、依託特色產業發展勞務經濟。發展袋栽木耳4.42億袋,耳農1.3萬戶,年產量達1.65萬噸幹品,成爲全國黑木耳生產銷售第一縣。全國最大的黑木耳.散中心-綏陽黑木耳批發大市場,帶動6000多名農民專門從事黑木耳銷售、運輸及其它關聯產業。縣級黑木耳標準化示範區-大城子村今年有230戶種植地栽木耳,發展1000萬袋,純收入1800萬元。

3、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勞動力轉移。在全縣2.2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中,國中文化程度以上有1.87萬人,佔總數的85%,他們對現代生產技術和各種新生事物具有較高的接受能力。爲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5年來,我縣先後建立了農廣校、東寧駕校和農機校等11個市縣級培訓基地,可培訓專業有電腦應用、汽車駕駛、俄語翻譯、食用菌生產技術、汽車維修等專業。各培訓基地均有完善的教學設施,還擁有一批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年培訓能力可單培訓。根據用人單位需求進行基本技能培訓,形成了走出去訂勞務合同-有針對性地培訓-定向有序輸出的輸出模式;二是特色培訓。根據東寧縣地域、民俗、文化特色開展技能培訓和國際勞務輸出培訓等;三是儲備培訓。根據產業結構調.需要,在部分培訓基地中開展以就業爲目的的勞務培訓,對即將成爲富餘勞動力的人羣進行超前培訓。

三、存在的問題

近五年,我縣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輸出雖有長足的進步,但與海林、林口等勞務輸出先進縣還有一定的差距,勞務輸出總體也呈現出“四多四少”現象,即自發性務工多,長年性、穩定性務工人少;從事低收入體力型工程多,從事技術性高收入工程少;縣內、國外轉移多,縣外、國內轉移的少。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思想認識不到位。雖然縣委、縣政府對農村勞務輸出轉移工作高度重視,但長期以來,一些基層幹部還沒有完全把發展勞務經濟提高到促進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上來認識,對農村富餘勞動力輸出是一項投資小、見效快的富民工程認識不夠,總認爲勞務輸出對本地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大,只是補充家庭收入的零打碎敲。部分職能部門的幹部,也沒有真正將發展勞務經濟當作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來對待,缺乏認真、深入、高效的工作作風。還有一部分農民有着濃厚的守土爲本和“小富即安”的思想,仍然抱着“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的心態,不願出門務工,嚴重影響勞務輸出工作的開展。

2、農民外出打工缺乏自信心和規律性。目前農民外出就業仍然是以依託傳統血緣、地緣、人際關係網絡爲主,在轉移方式上仍然存在着相當程度的無序性和盲目性。據調查,雖然有一定數量的富餘勞動力樂於外出打工,對外出打工持肯定態度,但由於自身素質低,文化程度低,除了種植和養殖技能又沒有其它專業技能,適應能力較差,在工種選擇和酬勞方面不好定位,導致找不到自己.想的工作,只能打消了外出打工的想法。大部分農民願意參加政府組織的陽光工程技能培訓,但是又希望政府全部承擔培訓費用,對於自己承擔大部分培訓費用不是很,又因爲在短期之內看不到經濟效益,捨不得自己拿出錢來進行技能培訓,只能在非腦力行業找尋就業機會,一方面造成勞動力富餘,另一方面造成部分企業僱工難的現象。一些農民與外界接觸少,缺乏溝通,信息不靈,找不到掙錢門路,只能在親戚的帶領下和政府的有序組織下外出打工。大部分農村勞動力轉移仍以短期外出爲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這些短期外出的勞動力絕大多數保留着對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每年除外出務工外,農忙季節都要回鄉從事農業生產,屬亦工亦農性轉移,季節性還體現在勞動力轉移存在一定間隔性和隨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

3、專項經費投入不足。一是缺乏工作經費。縣、鎮雖然成立了農村勞動力轉移辦事機構,卻沒有專項工作經費,機構運轉困難,束縛着工作開展。二是缺乏培訓經費。20xx年近百萬元的陽光工程培訓資金分攤給全縣的富餘勞動力,人均僅有450元,特別是對一些技術含量要求較高的技能培訓,如汽車駕駛、機械修.、建築工、電焊工等培訓,人均450元便顯不足。單一、少量的資金投入,造成多數培訓基地的專業設置、師資條件、辦學設施等條件與勞動力轉移培訓不相適應,又無法開設日益發展的中俄企業製造業、加工業等所急需的新技術、新專業的技能培訓,嚴重製約着對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培訓。培訓不到位,導致大部分農民主要從事短期的勞動強度大且工資較低行業。

4、管理服務工作比較薄弱。面對不斷擴大的勞務輸出,一是勞務市場建設滯緩。大部分農村勞動力跨地區流動是自發的,而由政府職業部門和中介組織安排外出的很少。農民怕上當受騙,擔心一些中介組織是黑市不僅收了介紹費,工作又不太.想。官方辦的職介機構,也擔心企業等用人單位不能及時兌現工資,還有人身安全問題,顧慮很多。二是服務跟不上。由於用工信息不暢、未能做到進村入戶等原因,致使部分富餘農村勞動力難以找到用工單位,只好眼睜睜地呆在家裏而有力無處使。三是監管跟不上。農民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機構和監察隊伍不健全,使得農民工合法權益時常受到侵害。

5、務工環境還存在諸多問題。國家雖然取消了許多針對農民工的不合.規定,城鄉二元結構對農民勞動力轉移的制約有所減弱,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些農民進城務工,已經獲得了較長期穩定的職業和住所,但卻享受不到與城市職工和當地居民平等的待遇,如醫療、工傷保險、子女上學等其它一些公共服務。一些用工企業和單位同農民工的勞動合同達1萬人。培訓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訂簽約率低,經常出現勞動崗位不穩定、工資不能及時兌現、發生工傷事故企業推卸責任等問題。城市大量需求技術型工人,以及城市生活的成本較高、農民工工資低、相應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也導致迴流人員日益增多。據統計,我縣今年迴流人員近20xx人。

四、對策、建議

今後一個時期,我縣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主要任務,是在擴大農民就業的同時,提高農民就業的層次。雖然,我們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還有相當數量的富餘勞動力沉積在農村,農民增收還面臨嚴峻的考驗,面對建設沿邊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如何有效地解決全縣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已成爲擺在我們面前緊迫而艱鉅的任務。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從多方面.取措施,把農村勞動力轉移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培養新型農民,推動富餘勞動力轉移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關係到我縣建設沿邊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的實施,建議各鎮村要提高認識、形成共識,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加強對農村勞務輸出開發工作的領導,調.充實縣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具體責任和工作人員,研究制定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方針、政策、工作目標及優惠政策,特別是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用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健康快速發展。同時,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先進典型經驗的宣傳力度,幫助農民拓寬思路,消除顧慮,使外出務工,增收致富成爲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2、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重點是培訓,關鍵在轉移,經費是保障。增加財政對勞轉工作專項經費的投入,積極推行勞轉工作目標責任制,並將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工作作爲相關部門經濟考覈的重要內容,年度考覈的內容之一,加強考覈、定期檢查。.取各種有效形式,抓好試點,樹立榜樣,以點帶面,積極推動此項工作。爲使縣、鎮二級勞轉辦事機構有一定的辦公經費,村級勞務聯絡員獲得適當的經濟補助,建議上級勞轉辦下撥項目管理資金,或允許我們在下撥的培訓費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項目管理費。

3、加強對農村勞務輸出人員的引導性培訓。緊緊圍繞“發展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這條主線,引導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使他們具備城鎮工作與生活的所需要的各種基本能力,減少損害他們合法權益事件的發生率,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與自我保護能力。善於用典型引路,一方面用他們創業成功經驗教育和影響其他農民走出去創業,一方面用典型疏通勞動力轉移的渠道。通過典型引路,教育引導農民破除小富即安、故土難離的傳統觀念和保守思想,樹立多渠道增收、多業發展、自主擇業、自主創業的新觀念。

4、以市場爲導向,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能培訓。將培訓導向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定向培訓、定單培訓,切實提高培訓的就業率,爭取在一定地區或一定行業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勞務品牌。加強與用工企業、部門或單位的勞務供需聯繫,根據用工訂單需求,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對不同行業、工種、崗位的要求,做好訂單培訓,對農村富餘勞動力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適應訂單崗位的要求。制定相應規定,激勵勞務輸出人員多參加培訓,多學技術,對取得相應合格證或資格證書的人員給予一定的學費減免和獎勵,並優先考慮安排就業;擴大減免特困家庭勞務輸出人員的培訓費用範圍,並適當給予參加培訓的路費和培訓中的生活的補貼。同時抓好培訓基地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對社會組織、機構、企業及個人對培訓的投資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實現辦學主體多元化。

5、實施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戰略。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各類經濟園區,實施“工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使大批農村勞動力進工廠,由農民變“工人”,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特別要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龍頭企業扶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擴大企業規模,吸納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二是要大力發展私營個體經濟。藉助於私營經濟的積聚效應,進一步提高私營經濟在農村經濟中的比重。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從第一產業進入商貿、餐飲、旅遊、娛樂等服務行業。三是要以小城鎮建設爲依託、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合.流動。加快我縣經濟基礎好、地處交通樞紐和商貿.散地鎮的小城鎮建設,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村小城鎮的繁榮,增加農民的就業門路。四是要加大農業結構調.力度,通過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建設,帶動千家萬戶從事專業化生產,吸收農村勞動力。同時,加快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拓展農副產品銷售,轉移剩餘勞動力。

6、建立完善的勞務供求信息網絡。逐步建立健全縣、鎮、村三級勞務信息服務網絡,及時準確地發佈勞務信息,引導農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輸出勞務,避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盲目性。各級勞轉辦事機構要定期調查瞭解可輸出的農村勞動力狀況,準確掌握可輸出資源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技術特長、求職意向等信息,建立本地勞動力資源的有效信息.。及時瞭解和通報勞動力需求和務工情況的,發佈勞動力供求信息,暢通勞動力資源信息共享渠道。進一步提高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各鎮和有關部門要爲勞務輸出轉移搭橋鋪路,加強對外出勞務人員的引導、服務和管理,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性,爲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搞好各項優質服務。

7、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建議在尊重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允許外出務工農戶可繼續保留承包土地經營權,也可.取轉包、轉讓、租賃、入股和託管等形式進行流轉。外出務工農戶進行土地流轉時,村.體經濟組織要及時幫助辦.有關手續,切實處理好各方面經濟利益關係,讓外出人員安心在外。認真落實《勞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解決好失地農民和在城市打工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給進城務工農民以市民待遇,建立健全農民工在子女上學、公共衛生、社會保險等方面的保障機制。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不僅是經濟上儘量縮小收入差距,社會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務也要基本一樣,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