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五個維度”調研報告

關於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五個維度”調研報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理論和實踐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要把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2022年*月,教育部印發了《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爲新時代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積極探索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發展指明瞭方向。

一、高校積極推進特色鮮明的思政實踐探索

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強調思政課實踐教學要“善用社會大課堂,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全國各高校深入探索與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走向基層,走向工農羣衆,將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志願服務、公益活動、專業課實習等相結合。在高校黨委的重視下,獲得了富有特色的豐富經驗。譬如,*大學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學“三實兩訓”學科交叉實踐育人模式、*大學“以思政課教師社會實踐帶動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模式、*科技大學的“三合一”實踐教學、*大學的“六化合一”實踐教學、華中農業大學“主題體驗、協同育人”實踐教學、*大學“一主三輔”實踐教學等等。全國各高校從校情出發,充分發揮學校自身優勢,形成了各自特色鮮明的實踐模式,爲其他高校的實踐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鑑。全國各地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越來越重視,從學科發展、師資隊伍、經費支持、體制保障等方面均給予充分支持。可以說,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項投人越來越大,形勢一片大好。但與之相對應的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環節的推進緩慢,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實。

二、經驗與問題並存,新時代高校實踐教學需要改革創新

當前思政課實踐教學推進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仍然很多,大體上說來,以下四方面較爲突出。

1、實踐形式“泛化”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不同,思政課實踐教學更強調學生作爲主體的參與性。在具體操作上,各高校普遍將思政課實踐教學做成一個包羅萬象的籮筐,幾乎可以將一切有別於理論教學、面向學生開展的所有活動都納入實踐教學的範圍,甚至將課堂教學中的分組討論、演講、競賽等也納入實踐活動的內容。實踐形式被“泛化”,不利於引導學生開展深入而鮮活的社會生活,也忽視了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弱化了思政課實踐的教學功能。

2、實踐內容“虛化”

目前開展的實踐教學,從實踐地點來看,主要有課堂實踐、校內實踐與校外社會實踐三種。就實踐主題而言,有校內調研、社會熱點研究、讀書會、農村調研、新媒體公益、校友訪談和暑期調研等教學形式。這些實踐教學看似種類繁多,眼花繚亂,但其實更多的是花架子,現實的情況是,對實踐內容的提煉不夠,對實踐形式的挖掘有餘。實踐內容缺乏創新,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缺乏系統規劃、內容虛化、流於形式。校外實踐由於經費、組織和安全等原因難以開展,因此,高校普遍採用安排學生寫調查報告、讀書報告、觀影報告和參觀報告等作爲實踐學習,實踐教學形式化現象嚴重。

3、學生覆蓋“片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應當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在這一點上,思政課的理論教學目前落實得很好。但受師資條件、組織工作、經費支持、安全保障等條件的制約,思政課實踐教學沒有實現全員覆蓋,各高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僅包含了學生幹部或部分成績優秀學生,實踐育人的目的並未真正實現。從目前各高校公開發布的實踐活動相關報道來看,即使像*大學這樣經費充足一流高校,要實現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全員覆蓋也是有相當難度的。

4、教師主導“缺失”

由於思政課是公共課,高校多采用大班制,思政課教師承擔的理論課教學任務較爲繁重,學生人數衆多,師生缺乏交流和互動,校外實踐無法跟進,實踐成果多體現爲書面材料,教師很難客觀評價實踐教學效果,難以充分發揮教師對實踐應有的指導性作用。總而言之,實踐教學雖普遍開展但效果卻差強人意,學生積極性和參與度不高,難以將所學知識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三、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五個維度”

1、構建教學體系,課程建設要有高度

思政課實踐教學作爲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一環,其成效有賴於各級各部門齊心協力的合作。建立高校黨委統一領導,馬克思主義學院計劃並組織,教務處、宣傳部、學工部、團委等職能部門密切配合並積極協調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工作體系。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組織和管理,指定專人負責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機制,設立思政課實踐教學專項經費,積極整合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共同計劃安排並組織指導思政課實踐教學。進一步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積極探索思政課教學模式,構建科學規範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豐富思政課實踐教學內涵,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培育、增強學生研究和創新能力,充分發揮暑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課程的價值引領,不斷創新全員教育、全過程教育、全方位教育的實踐教育體系。

2、加強師資隊伍,能力培養要有溫度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加強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主導地位,需要培養專業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隊伍。首先,要發揮教師在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組織和指導作用。實踐教學要求指導教師既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其次,加強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監督和評價工作。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安排並組織教學程序,與學生實時互動,加強教學的親和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實踐效果。此外,良好的實踐方式和教學態度將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水平。學生是實踐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認清實踐教學的目標和意義,將增強學生對實踐教學本身以及相關理論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3、融合社會實踐,協同育人要有深度

思政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從理解上升爲認同,進而落實到行動中。因此,必須通過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從書本走向實際,利用社會大課堂,踐行報國心、落實愛國行。思政課實踐教學深化學生對於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的理解,提升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

帶領大學生走進基層、深入農村,親眼目睹鄉村振興事業取得的豐碩成果,親身經歷改革開放以來城鄉經濟高速發展,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的事實,使大學生從內心深處更加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及政策,樹立投身社會主義改革建設、維護國家繁榮穩定的政治意識和大局觀念。此外,社會實踐幫助大學生建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創新,開拓競爭的意識,鍛鍊大學生腳踏實地鍥而不捨的堅強意志,促進良好品格的形成。

4、落實全員覆蓋,實踐育人要有廣度

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明確要求“實踐教學覆蓋全體學生,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這就要求思政課實踐教學應做到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首先應將思政課實踐教學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充分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把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融入每一門課程的教學之中,發揮全要素育人的合力作用。其次要加強組織各部門相互協調推進,落實思政課實踐教學全員覆蓋。建立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總體設計,財務部門落實經費標準,學工部處、團委、宣傳部門相互配合的協同育人機制,實現實踐教學的全員覆蓋。三是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固定的實踐育人基地。高校充分利用好教育部在各省市建立的“大思政”實踐教學基地的同時,積極開展與革命紀念館、博物館及公益性服務類單位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協同完成好實踐教學任務。

5、開展考覈評價,教學實施要有效度

教育部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中指出,要“制定實踐教學大綱,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拓展實踐教學形式,注重實踐教學效果”。一是要改進完善考覈方式,採取多種方式綜合考覈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實際運用,建立開放式、個性化考覈方式,注重過程考覈;二是要綜合評價教學質量,採用教師自評、師生互評、督導評價、社會評價等多種方式,對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建立科學的實踐效果評價體系,對教學效果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不僅有助於增加學生進行參加實踐的積極性和和主動性,真正達到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入腦入心的目的,而且有助於促進實踐教學的不斷完善和有序發展。

上述“五個維度”是新時代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創新的方向,有助於發揮思政課作爲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作用,承擔起爲黨的各項政策與思想發聲立言的重任;有助於傳播正能量,讓優秀的思想貫徹在每一位大學生的心中,在當今多元化的發展環境下明確主要方向;更有助於建立“立德樹人、守正創新,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