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農業委調研報告多篇

農業委調研報告多篇

農業委調研報告篇1

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作爲一個農業大縣,必須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牢牢抓住有利時機,立足資源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強化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全面提高農產品品質,加快實施農業品牌戰略,開發一批名、優、特、綠、新的高效農產品,爲全縣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提供動力。

一、充分認識發展品牌農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當今日趨激烈的農產品市場競爭中,造就一批知名度廣、影響力大的農業名牌產品,是搶佔農村經濟發展制高點,加快推進農業市場化、商品化和專業化進程,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也是粗放農業轉變爲生態農業、精品農業和高效農業的必然要求。

第一、發展品牌農業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特點,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爲改變傳統農業的“弱質性”,形成優勢產業創造了良好條件;

第二、發展品牌農業能充分體現農產品生產地區的資源特色和優勢,有利於提高產品質量,打開市場銷路,提高經濟效益,發展區域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第三,發展品牌農業有利於滿足消費者的健康需求、品牌意識和追求高質量生活的需要,爲消費者提供方便,有效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第四,創建品牌、樹立品牌有利於維護農業科技工作者的知識產權,使農業科技人員的智力勞動得到承認,從而進一步發揮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貢獻力。

二、我縣品牌農業發展情況及存在問題

(一)品牌農業發展現狀:

××縣位於江西省中部、鄱陽湖南岸,是省會南昌市的東大門,面積1971平方公里,人口79萬,轄21個鄉鎮,具有文化底蘊深厚、區位交通優越、資源生態一流、特色產業蓬勃的鮮明特點。境內有59。84萬畝山,91萬畝水,82。62萬畝耕地,號稱“三山三水三份田,一份道路和莊園”,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境內湖山壯美秀麗,氣候四季宜人,森林覆蓋率25。6%,具有一流的青山、一流的綠水、一流的空氣、一流的生態。尤其是面積達32萬畝的全國最大縣域內湖——軍山湖,更是××得天獨厚的資源財富,有着巨大的開發潛力,被譽爲××的北部明珠和綠色聚寶盆。

我縣現有綠色食品a標誌一個:雨飛牌純天然飲用礦泉水;有機產品aa標誌十四個:永湖牌黑芝麻、軍山湖牌翹嘴、鯿魚、鯉魚、鯽魚、中華絨螯蟹、鱅魚、草魚、鱖魚、黃顙魚、銀魚、河蚌、清蝦、甲魚;十二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中糧江西米業有限公司蒸穀米生產基地、江西省鄱湖實業有限公司藜蒿基地、軍山湖清水大閘蟹養殖基地、江西省××縣皖贛特種水產開發有限公司軍山湖東港湖汊魚蟹養殖基地、江西省××縣青嵐湖水產養殖基地、××縣衙前菌菇基地、××縣南臺蔬菜基地、××縣淑萍大棚蔬菜基地、南昌市馬蘭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生豬基地、××縣新輝煌養殖場生豬基地、江西省國恩賓館生豬基地、××縣茅崗春風良種場基地;三個無公害產品認證:清水大閘蟹、黃顙魚、鱅魚:五個典型的“一品”村:溫圳鎮湖南朱家村養雞專業村、衙前鄉貫坑村菌菇種植專業村、泉嶺鄉倉頭村甲魚養殖專業村、前坊鎮茅崗焦家養豬專業村、三裏鄉愛國村網箱養鱔專業村;九個農副產品基地:生態畜牧小區、河蟹養殖基地、珍珠養殖基地、食用菌生產基地、雙低油菜生產基地、黑芝麻生產基地、果業生產基地、油茶生產基地、藥材生產基地;三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大米加工—中糧江西米業、糧食加工—××縣糧友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食用菌加工—××縣食用菌開發責任有限公司。

目前,中糧江西米業有限公司大米生產能力居亞洲之首,公司已獲得“省級龍頭企業”、“優秀農業龍頭企業”證書,並被iso9001haccp管理體系認證,生產的“金地牌”蒸穀米遠銷國內外; “軍山湖清水大閘蟹”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證書和“著名商標”、“江西名牌產品”等稱號;“香廬峯”牌菌菇是“江西省知名品牌”,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證書;“賢湖牌”大米、黑芝麻也是聞名遐邇、響譽中外的綠色食品。××已成爲“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全國淡水漁業重點縣”、“國家河蟹生產出口基地”、“特色農業國家綠色食品(黑芝麻)標準化生產基地”、“江西省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南昌市都市型農業綠色環保生物食品生產基地”、“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通過包裝和品牌宣傳,我縣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一些歷史悠遠、具有傳統特色的傳統農業品牌產品已被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和消費者所熟知和了解,效益逐步顯現,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縣發展品牌農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農業創牌工作缺乏統一規劃和指導,農產品品牌較爲混雜,存在“小、散、弱”現象,管理難度大。

二是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品牌意識淡薄,求精求高意識不強。不少農副產品尚停留在出售原成品或初級加工品階段,加工精度和開發深度不夠,科技含量不高。一些傳統食品守舊有餘,創新不足,影響了產品和品牌的生命力。

三是農業標準化工作滯後,產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較低。即使是獲得註冊的品牌農產品,其生產、加工等各環節仍是常規生產、傳統做法。

四是對名牌產品廣告宣傳力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使得名牌不名,品牌作用難以發揮。

五是農民營銷觀念與方式陳舊,產品流通渠道單一。

三、發展品牌農業的對策措施

(一)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引導和服務、完善創牌體系。

1、轉變政府職能,爲品牌農業創造良好環境。縣裏要成立專門機構,認真制定××縣農業品牌發展規劃,督促有關部門、社會中介組織、各類經紀人和生產基地共同把培植名牌、發展名牌、保護名牌工作落到實處。各類農村投資項目的安排、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和推廣、農產品基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退耕還林還草等,都要與品牌農業發展有機地結合,並加大扶持力度。要安排專項經費,對獲得省級以上名牌農產品稱號的有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給予適當獎勵。對申報使用綠色食品成功的企業,應採取以獎代補的辦法,給予企業適當的獎勵。對農產品註冊商標及農產品質量監測認證的費用均應給予適當補助或扶持。

2、加快引導步伐,推進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尤其要尊重農戶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在自願、有償、依法、規範的原則下,正確引導,加強管理,適應產業化發展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

3、加強部門協作,形成發展品牌農業的合力,爲名牌農產品企業發展提供寬鬆環境。發改委、農業、財政、稅務、工商、技術質量監督、環保、衛生防疫、金融等相關部門,要及時有效地提供政策服務、技術服務、信息服務。尤其在稅收、信貸、商標註冊及各種管理費用收取上給予農業龍頭企業一定的傾斜,爲企業提供寬鬆環境,促進企業快速發展。

(二)圍繞資源優勢,打造特色品牌。

1、突出區域佈局。根據我縣農業經濟佈局,要優化調整區域產業佈局,不搞“小而全”,不搞重複佈局,該調整的立即調整,該優化的馬上優化,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把優勢主導產業做大做強,以科學佈局來實現產業開發的規模效應。

2、發展特色農業名牌產品。發展農業特色名牌產品必須緊緊圍繞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的總體目標,立足資源、區域優勢,培育特色基地,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綜合運用經濟、行政等手段,着力提高農產品的產品質量、市場佔有率、科技水平、品牌知名度,集中力量扶持、發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名牌產品。

3、要切實加強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基地建設要充分調動農戶、龍頭企業、區域性合作組織和各方面的積極性,高起點規劃,多渠道籌資,建立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在農戶家庭經營的基礎上,走“小規模,大羣體”的路子,加強糧食、水果、畜牧水產等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相關部門要將生產基地建立與各類農業基礎設施投入、農業綜合開發、生態農業、扶貧開發、農業產業化項目、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技術推廣和技術改造等項目資金捆綁起來使用,並予以重點支持。

(三)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加大名牌產品宣傳塑造力度。

我縣著名的農產品種類很多,且多具有悠久的歷史,很有地方特色,但就是生產形不成規模,市場形不成影響,其原因就是品牌不響,名氣不大。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重視對名牌農產品的“包裝”,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名牌農產品的知名度。一是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媒體,擴大名牌農產品的社會影響。二是積極參與各種農產品展銷會,開展節假日促銷宣傳;三是舉辦名牌農產品文化節活動等,把名牌農產品的名聲做大、做響、做強。在宣傳工作中注重品牌文化、品牌形象的宣傳,從註冊商標,到產品包裝全過程都要注重品位、檔次和預期效果,不斷擴大××名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四)加強培訓引導,抓好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

1、加大對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的宣傳引導和培訓教育力度,促使其充分認識到農業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儘快提高素質、轉變觀念、掌握技術,改變原有粗放管理和生產方式,自覺地走農業創品牌之路。

2、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起一套規範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使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後都有技術標準作爲技術依據,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要加快建立農產品檢測監督網絡,使產品品種標準、質量分級、專用標準,生產技術規程、藥物殘留等符合安全衛生標準;大力開發好綠色資源,建好綠色基地,積極組織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面積。

(五)加快流通體系建設,開拓營銷市場。

進一步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和網絡,通過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營銷活動,搞活農產品流通,不斷擴大我縣名牌農產品的影響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充分發揮名牌產品對全縣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一是加強營銷管理,積極開展市場調研,進行科學的市場預測和決策,確定企業的營銷策略和發展規劃;二是抓好農產品交易市場體系建設;三是引導和鼓勵農民發展專業協會、產銷服務隊等多種形式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展和規範農民經紀人隊伍;四是要加強農業信息網絡建設,爲農民提供產品、技術、價格信息服務。

農業委調研報告篇2

按照市農機局的安排,xx縣農機局高度重視,局主要負責人作了重要批示,抽調2人組成調研組,先後到魯村、燕崖、悅莊等鄉鎮實地調研,與農戶進行了交談,並與縣政府調研室、縣蔬菜中心、果樹中心、畜牧局、農業局有關人員進行了交流,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認真進行了梳理和分析,保證了調研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現報告如下:

一、xx縣設施農業發展基本情況

xx縣地處魯中山區,境內有人口55萬,其中農業人口46萬,佔全縣人口的85、5%。全縣耕地僅24萬畝,人均佔有0、52畝。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及相關業務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設施農業發展政策,使xx以蔬菜、林果、養殖爲代表的設施農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截至20xx年5月,全縣設施蔬菜業面積到達到了3、58萬畝,設施林果業700餘畝,設施養殖業達到了63萬平方米,年產值達到了10、5億元,純收入達到了3、6億元,並出現了悅莊韭菜、魯村黃瓜、燕崖大櫻桃等知名品牌。設施農業成爲提升xx果品、蔬菜品質,提高產品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二、設施農業的主要類型、優缺點及設施裝備情況

(一)主要類型

從技術類別上來看,xx縣的設施農業共應用了四種類型。

1、日光溫室。由於日光溫室具備較高的保溫性能,成爲種植冬季蔬菜和矮棵水果(如大棚草莓)的首選。目前在魯村、南麻、中莊、東里等鄉鎮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全縣共有3020個,共計210萬平方米。典型代表村魯村鎮王村一個村共有大棚700餘個,面積達到了49萬平方米。

2、塑料大棚。主要用於春暖蔬菜的種植,在土門、南麻、悅莊等鄉鎮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全縣共有塑料大棚8500個,計280、5萬平方米。

3、小拱棚。目前共有20、8萬個,1334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悅莊鎮,以種植韭菜等矮科蔬菜爲主。

4、塑料連棟溫室。這已成爲林果高效農業的發展方向。代表區域是燕崖鄉、中莊鄉。主要以種植大棚櫻桃、大棚油桃等水果爲主。目前共有16個,2、3萬平方米。由於投入成本大,發展數量較少。

從經營機制上看,設施農業目前全部由農戶自主經營。主要通過農戶——經紀人(或外地客商)——市場(或公司)的市場鏈進行銷售。

(二)優缺點

設施農業與其他農業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

1、解決了“菜籃子”、“果盤子”問題。讓廣大人民無論是在寒冷的冬季還是在萬物剛開始孕育的春天,都能吃到多樣的蔬菜和珍稀的水果,是解決“民生”問題的一項重大措施。

2、增強了農業抗風險能力。設施農業能在局部範圍改善或創造環境氣象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擺脫氣候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減輕熱、凍、風霜等氣象災害,提高抗風險能力,確保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同時,能較好地滿足動植物對環境條件(光、熱、水、肥等)的要求,實現反季節生產,從而獲得高產優質的農產品。

3、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物以稀爲貴,由於設施農業發展的大都是時令中的稀缺品種,產品價格高,取得了高效益。以燕崖鄉大棚櫻桃爲例,價格最高的時候達到了500元/市斤,一般160元/市斤,最低價格25元/市斤,大大提升了產品的價值。

4、在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設施農業的高附加值爲農民提供了高收入。魯村等蔬菜種植農戶年平均收入達到了2萬元以上,燕崖鄉林果種植戶年均純收入達到了4萬元,高收入加快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程。

設施農業的缺點,主要是一次性投入成本較高。例如日光溫室,每平方米投入約34、3元,一個標準的溫室(10米寬,50米長),需投入約1、8萬元。投入較高的塑料連棟溫室,每平方米投入約75元。一個6連棟溫室(佔地6畝),一次性投資需30萬元。沒有雄厚的資金,或得不到金融機構的支持,一般的農戶很難建設起來。

(三)裝備情況

目前,xx縣的設施裝備還處於低層次階段。主要裝備有co2發生器、大棚捲簾機、灌溉和藥物噴施設備。其中,全縣共裝備co2發生器1560臺,主要用於日光溫室,配置率達到了50%;配備大棚捲簾機920臺,平均每個日光溫室0、3臺;用於設施農業的灌溉設備13200餘臺套,藥物噴施設備16000餘臺;地暖設備1套;採用無土栽培技術的共有8個溫室。

三、投入構成和經營狀況

xx縣設施農業發展的投入全部由農戶自籌。經營狀況較好。按照設施農業發展種類不同,效益有所不同。

1、設施蔬菜業。採用日光溫室種植黃瓜、芹菜等蔬菜的,一個標準溫室(10米寬,50米長)年收入約1、5萬元,成本約3000元,純收入約12000元。主要銷往博山、泰安、湖北、東北等地;採用塑料大棚的,主要種植辣椒、西紅柿、黃瓜,間作佛手瓜,每棚(300m2)年純收入約1萬元;採用小拱棚的,主要種植韭菜,每畝年純收入爲11000-15000元。

2、設施林果業。主要採用塑料連棟溫室、日光溫室等設施,種植大棚櫻桃、油桃、草莓等林果作物。平均每棚(約600平方米)大櫻桃收入約5萬元,效益最高的收入爲6、2萬元。產品覆蓋日本、東南亞、香港等10個國家和地區。平均每棚(約600平方米)油桃收入約2萬元,銷往全國各地。

3、設施園藝業。主要以種植花卉和盆景、名木爲主。其中玫瑰實現了規模化種植,重要集中在魯村鎮王村,共有玫瑰溫室60多個。產品銷往北京、東北、湖北、泰安、青島等地。每個溫室年純收入5000元以上。雖然收入相較設施蔬菜業偏低,但由於具備易於管理、種植成本低、節約勞動力的優勢(一箇中年婦女即可管理),自20xx年至今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加快了當地的勞動力轉移。

4、設施養殖業。主要以養殖大棚鴨、大棚雞爲主。平均每棚(400平方米)鴨年收入約1-1、2萬元(20xx年數字)。按20xx年上半年銷售價格計算,每個棚養鴨年純收入將達到3萬元以上。每個棚(300平方米)養雞年純收入約0、6-1、5萬元。

四、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1、加強政府引導。各鄉鎮根據自身實際,確定了設施農業發展品種,採取政府引導,以點帶面的方式,促進當地設施農業發展。如魯村鎮在發展大棚蔬菜之初,鎮黨委、政府每個中層幹部建設了一個日光溫室,引導農民發展。在市場成熟以後,又將日光溫室全部出售給了農戶,由農戶自主經營,實現了政府引導發展設施農業的目的。

2、制定落實了設施農業發展政策。爲了發展設施農業,xx縣採取各類措施,抓好規範發展。燕崖鄉申請列入了全國農業大櫻桃標準化示範區,制定了無公害大櫻桃生產、銷售、檢測標準。魯村、悅莊、南麻、中莊等鄉鎮的林果、蔬菜均被認定爲“山東省無公害農產品”,提高了產品的知名度,促進了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

3、將農業機械購置補貼項目與設施農業發展有機結合,抓好設施農業的發展配套。對大棚捲簾機、水泵、藥物噴施等機械進行了扶持,提高了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

4、對發展設施農業給予了相應獎勵。xx縣自20xx年開始實行了獎勵制度。對每建成1個存養1500只以上的肉鴨大棚扶持300元,每建成一處50個連片大棚的肉鴨標準化生產基地,獎勵5萬元。對每建成一個標準化雞舍協調金融部門提供貸款5萬元,扶持貸款貼息1500元。另外各鄉鎮對發展設施蔬菜也實施了一系列獎勵制度,提高了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的積極性。

5、加大對設施農業生產用水、用電、機耕路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組織舉辦了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提高了農戶的種植、養殖水平,爲設施農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6、鼓勵和扶持投資者成立了各類專業協會組織、中介機構,培養形成蔬菜瓜果、營銷、貯運、出口大戶,促使其能夠把本地的優勢產品帶出去,把先進的經營理念、技術、品種引進來。共培育發展運行規範和具有一定市場開拓能力的各類協會和合作組織150個,帶動農戶2萬戶。

7、抓好銷售市場和龍頭企業建設。先後建成東里無公害和沂蒙山果蔬骨幹市場2處,產地批發市場150多處。發展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7家,新認定縣級龍頭企業18家,保證了所產農產品能夠得到及時銷售,維護廣大農民的利益。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機械化水平低。整個產業的機械化水平處於低層次階段,急需農機部門加大推廣扶持力度,促進設施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發展。

2、設施農業生產基地規模小,零星分散,拳頭產品少。設施農業產業化水平低,產業鏈短,品牌不強,輻射帶動能力差。

3、農戶技術水平低。原有的農業知識已不適應設施農業發展的需要,急需對農戶進行大規模的新技術培訓,充電加油。

4、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嚴峻。現有的千家萬戶生產模式不利於有效監督,造成農殘超標問題仍有發生,降低了農產品的品質。

5、龍頭加工、流通企業不夠大,市場體系、運銷組織不完善,帶動力不強,農戶對市場的認知度不夠,生產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造成效益不穩定,抗風險能力不強。

6、設施農業的資金投入不足,投資主體單一,全縣的設施農業發展主要依靠農戶的自有資金和貸款資金。自有資金量十分有限。

六、今後發展設施農業機械化的建議

1、加大對設施農業機械化的投資扶持力度。設立專用資金,扶持農戶用於設施農業發展配套,提升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

2、加強政府引導,根據區域實際建立特色型設施農業基地,實現產業規模化。加大投資、管理力度,打造強勢設施農產品品牌。

3、繼續對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給予相應扶持。解決農戶資金薄弱的問題,由政府部門出臺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進行補貼。

4、抓好設施農業監管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從源頭上控制高毒農藥的使用和殘留超標,確保農產品達到無公害質量標準。

5、努力發揮現有銷售市場的潛力,由政府部門改造、提升或新建專業性、規模化、高知名度的農產品銷售市場。抓好推介、宣傳,積極向外界發佈銷售信息,引進外來客商,解決農民的銷售關。同時實行市場準入制度,杜絕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水平。

6、抓好對流通企業、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促使其做大做強。

7、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戶的科學管理水平。

8、研究新的.設施農業發展模式,克服農戶單一經營抗風險能力差、技術水平低的不良因素,大力推行股份制農業、生產經營協會等形式,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生產、銷售。

9、推廣設施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爲設施農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農業委調研報告篇3

與時俱進做好“三農”做出的重大決策,充分體現了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爲新時期“三農”指明瞭方向,爲推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新農村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創造了條件。

一、農業發展現狀

1、基本情況:xx街道辦事處轄3個管理區、17個行政村、6500多農戶、農業人口23061人,總耕地面積1391公頃,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畝,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7056元。

2、發展現代農業的制約因素:①耕地、淡水、生物資源相對匱乏。近幾年,隨着招商引資事業的蓬勃發展,先後有20餘家項目在**建成投產,鵝莊管理區全部規劃爲市開發區,所轄土地主要用於工業項目發展;神洲生態樂園、濟南鮑德冶金石灰石有限公司、**煤礦矸石熱電廠等工業項目的開工建設,也佔用了較多的土地資源,使轄區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相對緊張,發展現代農業的空間相對狹小。②農業基礎薄弱。xx一直是傳統的工業強鎮,農業發展相對落後,農業生產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經營爲主,農業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缺乏大型農業龍頭企業、特色農業,農產品附加值低,現代農業基礎比較薄弱。③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識不強。受傳統經營習慣的影響,當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工商、輕農耕的思想,有個別村的個別戶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現象,發展現代農業的思想阻力較大。

3、發展現代農業的有利條件:①道路暢通,交通方便。轄區內309國道橫穿東西,244省道縱貫南北,駐地位於垛莊、曹範等鄉鎮出入市區的交通要道,即將建成通車的濟萊高速路橫穿**南部山區並且開有路口,明埠路、埠翟路、埠旭路以及各條鄉村路網相連,交通十分方便,爲人流、物流的集散創造了條件。②距中心城區近,工商業基礎雄厚。**位於濟南半小時經濟圈內,距離明水中心城區10分鐘車程,容易在信息、技術、市場、理念等方面接受大城市的輻射影響;**工商業較爲發達,駐地工商個體戶達到600多家,從業人員7000多人,人均收入水平較高,初步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的條件。③招商引資爲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契機。濟南植物園於去年國慶節前夕建成開園,其規模和植物物種數在全省都位於前列,爲發展現代農業和觀光農業提供了良機;銀鷺食品項目近期在**開工建設,爲開發種植糧食作物,加快小雜糧、蔬菜、果樹等基地建設創造了條件。④產業結構調整爲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物質基礎。隨着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實現了兩個轉變,即由“地下企業”到“地上企業”的轉變和由“黑色產業”到“綠色產業”的轉變,逐漸擺脫了對煤炭產業的過度依賴,開創了生態旅遊、機械加工、商品物流等產業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經濟發展一直保持了25以上的增幅,爲發展現代農業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二、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路

按照強項提升、弱項突破,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原則,重點實施六大工程,全力開啓**發展現代農業的新局面。

1、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充分發揮垛莊水庫低壓灌溉工程效能,維護好現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逐漸擴大水澆地面積,穩步提高糧食總產量和畝產量。在巴漏河沿岸各村建設提水站,並修建一系列的蓄水方塘,做好雨季蓄水,計劃5年內擴大水澆地面積6000畝,使水澆地總面積達到12870畝,佔耕地面積的62。進行科學施肥測土施肥試驗,大力推進一池三改工程,多施用有機肥,不斷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單位土壤的產出率,爲現代農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農民增收工程。以產業調整爲動力,進一步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依託銀鷺集團,發展訂單農業20xx畝。大力扶持培植金燕肉雞深加工項目,形成年加工肉雞10萬隻的規模。打造品牌農業,培育一批富有**特色的有機綠色農副產品,做大做強牛羊肉、小雜糧批發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每年新增規模養殖戶10戶;每年遞增奶牛10頭以上,爭取到20xx年,奶牛養殖量達到200頭的規模;建設標準化蛋雞養殖場一處,達到每年產蛋量700噸的規模。發展庭院經濟,引導農戶在庭院中種植花卉、食用菌或從事小型加工業;發展勞務經濟,引導農民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3、市場拓展工程。圍繞新農村建設,逐步擴大農村消費市場,提高農民消費水平。在完善駐地商業街、**商城、美食街、中心大街等商業網點的基礎上,開展放心食品、藥品、農資進村活動,深化郵政服務“三農”,在各村加快建設配送中心和連鎖經營網點,建設改造規範化“農家店”。提高埠西農民公寓樓小區、楊家巷農民公寓樓小區、**煤礦西山生活區各項服務功能,增強市場的輻射能力,使市場服務網絡深入到各村、各居住小區。在309國道、美食街西側分別規劃建設一處大型集貿市場,爲周邊鎮、村服務。適時在濟萊路和244線交叉路口,規劃建設一處農副產品週轉批發市場,帶動各村農副產品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4、生態家園工程。以創建生態文明村村爲抓手,大力推廣“一池三改”工程,計劃以埠東、埠西、楊家巷三村爲主,每村每年改建50戶;進一步加快生態小區建設,每年新建包括沼氣池的生態養殖小區3處,爭取5年內所有養殖小區都配套建有沼氣池;鞏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完善長效機制,引導羣衆養成文明衛生習慣。實施造林綠化工程,以南部沙灣村、月宮村、長青村、興旺村爲主,繼續實施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工

程,在今年完成1005畝可視山頭綠化工程的基礎上,明、後兩年再分別綠化荒山1000畝,3年內在“四旁”植樹10萬株,使境內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

5、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結合實際,加強農民培訓,抓好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管理。一是加強科技培訓。利用“科普村村通”版面,建設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宣傳欄,實施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科技入戶等科教工程,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組織好送科技下鄉活動。二是加強勞動技能培訓。由街道勞動保障所牽頭,結合引進企業的用工需求,有針對性地對失地農民進行勞動就業培訓,健全完善“輸出有組織,權益有保障”的運作體系,提高勞動力就業和再就業率。三是加強法制培訓。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開辦法制教育宣傳講座,建立企業調委會;大力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活動,提高羣衆的遵紀守法意識。四是加強文化培訓。充分發揮成教中心作用,針對羣衆所需設置教學內容,除傳授實用技術外,有計劃地向農民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培育新型農民。

6、農業觀光園區建設工程。依託濟南植物園的建設,在其周邊地區建設農業觀光園區,把**街道南部建設成爲濟南美麗的後花園。在園區功能定位上,主要強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發展多功能的現代農業生產模式。在強化生態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豐富文化生活的功能,即發展綠色環保、休閒娛樂的新型生態農業、觀光農業、休閒農業和體驗農業等,並加快餐飲、住宿、車輛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把該區域真正建設成爲濟南及周邊地區居民週末、節假日旅遊度假的首選之地。

農業委調研報告篇4

[內容摘要]: 農業產業化經營既是一個老課題,也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永恆主題,是促進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加快羣衆增收步伐的重要保證。額爾古納市在全國農業產業化進程中具有代表性,並且尤其獨特特點。本文對農業產業化發展做了詳細瞭解,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額爾古納市、農業產業化、農牧場、企業、政府、政策

額爾古納市是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一個縣級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大興安嶺西北麓,呼倫貝爾草原北端,額爾古納河右岸。地理座標北緯50°01′~53°26′、東經119°07′~121°49′,是內蒙古自治區緯度最高的市,也是中國最北的邊境城市。總面積2.8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7萬人。

額爾古納市境內下轄6個農牧場:上庫力農場、拉布大林農場、三河馬場、蘇沁農場、恩和農場、室韋農場。農副土特產豐富,盛產大麥、小麥、油菜等,養殖牛、羊、馬、豬、雞、鴨、鵝等,是全國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基地。

一、額爾古納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及建議

(一)發展現狀

據調研,目前額爾古納市企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第三產業規模較小,輻射帶動能力不強。農產品加工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實力弱及產品單一、管理粗放等問題。由於企業規模小,經濟實力弱,對農業和職工的輻射面狹窄,帶動能力不強,呼倫貝爾市農產品加工企業收購額爾古納市內農副產品總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不到1%。

2、經費投入不足,技術創新能力低。農產品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企業必須在農產品收穫季節購進大量原料,需要集中收購的流動資金量大。且農產品加工業屬微利行業,企業自身積累少,資金來源渠道主要靠銀行貸款,而銀行信貸權限上收和現行的信用評級制度,加上一些企業誠信度較低的影響和金融機構營銷意識方面的問題,造成企業很難得到貸款的支持。許多產品質量好,發展前景大的企業,難以擴大生產。如綠寶等企業因資金問題而不能再進行第三產業生產。由於生產資金緊缺,企業在新產品、新技術上的研發投入甚微,多數企業缺乏適應農產品加工發展的技術儲備和技術支撐,特別是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

3、企業無穩定原料基地,產業鏈條難以延伸。目前額爾古納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大的少、小的多,未建有穩定的原料生產基地,絕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所需原料大都來自市場,種植者生產無計劃,銷售無方向,加工者原料無保障,供貨時間難以落實,且同行業在原料收購上惡性競爭,產品質量不保,訂單合約履行率低,以致種植者和加工經營者的產銷利益關係不穩定。由於加工與產地原料生產脫節,產品質量無保證,產業鏈難以延伸,加工企業爲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難以發揮出來。

4、人才缺乏,企業的管理水平相對較低。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仍沿用“家族式”、“作坊式”生產管理方式,產權單一,沒有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經營理念滯後,特別是外向型企業的管理和對外業務交往人才奇缺。部分企業滿足現狀,依賴政府的思想嚴重,大流通、大市場觀念不強,機制不靈活,管理不科學的問題普遍存在。

5、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外部環境仍然欠優。農產品加工企業投入大、風險大、回報低,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政策的扶持。雖然國家對農業產業化發展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但還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落實起來比較困難。政府一些部門職責不清,調控、權力和服務責任的職能都不到位。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還存在着一些阻力和制約因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主要體現在“一低三滯後”:一是農場與企業之間的利益聯結度低。農場與企業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還不夠健全,農企合作方式單一,大多數農場與加工企業的聯結仍然只限於鬆散的利益合作關係,在特色產業發展中獲益還有較大侷限性,共擔共享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沒有真正形成。二是特色原料基地規模滯後。加工型企業在一個地方投資建廠,首先需要的就是有特色的原料保障,而額爾古納市由於特色種植業起步發展晚,可供加工的特色農產品基地規模偏少偏小,加之所種植的作物品種雜、生長期短,短時期內還不能達到精深加工要求。三是農產品加工水平滯後。全市除春蕾麥芽廠基本能夠加工生產一些基礎產品外,在經濟作物加工方面目前還沒有一個精深加工企業,談不上核心競爭力和科技水平。要引進真正有實力、有信譽的龍頭企業非常困難,而培育當地農業經紀人又需要很長時間。四是產品品牌培育滯後。由於市場開拓力度不夠,當前額爾古納市還沒有一個在外面叫得響的農業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弱。

(三)對策與建議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農產品加工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農產品加工業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確定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點,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加速科技創新進程,推進額爾古納市農產品加工企業跳躍式發展,是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1、加強領導,明確發展思路。一是政府要充分認識農產品加工在全市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地位作用,繼續加大必要的行政推廣力度。二是在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思路上,建議實施三大戰略、實現三個轉變。三大戰略:科技創新戰略、精品名牌戰略、質量安全戰略;三個轉變: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由傳統加工工藝向採用先進適用技術轉變,由小批量加工向適度規模生產轉變。

2、加快農產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設,提升龍頭帶動能力。一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與優勢產業帶、特色產業片、特色產業鄉鎮建設結合起來,通過農墾企業的加工轉化,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實現農業增效、居民增收。按照基地專業化、佈局區域化、產品商品化、加工配套化的思路,調整和優化全市農業結構。二是理順產加關係,規範訂單行爲。在訂單過程中,村委會或農村專業合作社應做爲訂單生產的組織者,形成居委會或農村專業合作社組織、農場生產、企業加工的生產經營模式。三是鼓勵、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直接建設經營自己的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四是加強農業生產技術服務,加快標準化生產進程,完善質量監測體系,加強種子、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的管理和監督,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提高產品質量。

3、落實優惠政策,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做強做大。爲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一是政府要爲企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輿論環境和法制環境,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跳躍式發展,並使之逐步向生產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轉變。二是爲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強做大,政府每年都要增加投入,對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納入政府的宏觀調控範圍,在人力、物力等生產要素的配製上給予大力扶持,爭取產品達到國際出口標準,尋求承攬外商訂單,出口創匯,提高產品附加值。扶持方式可實行貸款貼息,也可實行以獎代拔,設立農產品加工企業上臺階獎,對農產品加工、產值、上交稅收首次超過一定額度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三是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實施科技創新和爭創名牌產品,對農產品深加工科技項目要優先立項,並重點安排科研經費。對重點農產品加工項目的關鍵技術科研攻關給予適當補貼。

4、採取多種方式,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一是建立擴大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風險投資擔保基金和企業信用制度,進一步融洽企業與金融機構的關係,組建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企業要以好信用、好項目吸引銀行貸款。二是通過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集團企業等措施,籌措擴改資金和技術創新資金,有效地吸引民間投資,加快企業發展。

農業委調研報告篇5

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物質技術基礎,是農業先進科技得以有效實施的關鍵載體。加快現代都市農業發展,實現農業產業升級,我市農業機械化既具備發展基礎,又面臨一系列問題和挑戰,需要我們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努力實現由農機大市向農機強市的轉變。

1、近年來,我市農業和農村形勢持續向好,農民收入保持連續快速增長,在農機購置補貼的拉動下,農民購機用機熱情空前高漲,農機服務業日趨壯大,農機事業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一是農機總量快速增長,裝備結構明顯優化。全市農機總值達到5.32億元,農機總動力首次突破百萬千瓦大關;大中型拖拉機達到3460臺,小麥聯合收割機1230臺,玉米聯合收穫機180臺,同比增長50,主要農機擁有量繼續位居濟南市第一、全省前列。二是農機作業領域逐步拓寬,農機作業水平顯著提高。全市機耕、機播、機收面積分別達到130萬畝、115萬畝90萬畝。其中,小麥機械化率均達95以上,基本實現全過程機械化,玉米機收率達21.4,同比增長41。保護性耕作、旱作農業、大蔥生產機械化和秸稈綜合利用等節本增效技術的推廣應用面積,均有較大幅度增長。三是農機服務業持續發展,農機經濟效益穩步增長。全市各類農機合作服務組織達到73個,專業農戶5146個,農機銷售、修配網點273個;全市農機從業人員達2.8萬人,農機經營服務總收入突破5億元,農機服務業已成爲拉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2、我市農機化事業經過近幾年的加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打下了良好基礎。但根據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爲:一是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爲:動力機械多,配套機械少;小型拖拉機多,大型拖拉機少;小型農機具多,大中型農機具跟不上發展需要;糧食作物中,小麥機械化水平較高,玉米機械化雖然有較大突破,但仍處於起步階段;經濟作物、林、牧、漁及農產品加工機械化纔剛起步,南部丘陵山區受自然條件限制,農機化水平仍然較低。二是農機研發力度和有效供給不足。農機具的品種、規格不多,質量性能不穩定,有效供給不足,存在着許多農機作業的薄弱環節。三是地方財政對農機化發展的資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農機化的資金投入主要以國家政策性資金和農機化項目資金爲主,我市缺少對農田機耕道路建設、大中型農業機械更新和農機化新技術推廣等農民自身無力解決的問題的啓動和引導資金投入。四是農機技術推廣機構和隊伍不穩定。鄉鎮機構改革後,鄉鎮農機站全部取消事業編制,公益性職能的履行無法得到財政支持,辦公經費和人員工資全無保障,農機站原有的作業機械老化、損壞嚴重,平調、擠佔、挪用鄉鎮農機站資產的現象時有發生,許多鄉鎮農機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無錢養兵,無錢打仗”現象。由於專業人才大量流失,很多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得不到推廣普及,制約了全市農機化發展。立足全市實際,確定今後一個時期我市農機化發展總的思路是:全面貫徹中央四個一號文件和各級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實施農機化基礎設施三項建設爲重點,努力推動農機化結構實現四個轉變,在全市初步建立起農機化發展的四大保障體系,爲現代農業都市發展、新農村建設提供農業機械物質保障。

3、農機化基礎設施三項建設重點:一是加強機耕道路建設。機耕道路建設要與農機化示範基地建設、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村村通公路項目建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納入本地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納入板塊基地建設中,納入土地整理建設中,同規劃,同建設,同使用,不斷完善農村機耕道路,搞好管理維護。二是加強農機示範基地建設。建立一批長期性、基地性、具有示範指導意義的高質量、高品位的保護性耕作一條龍作業、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和特色經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園區。充分發揮其示範輻射和龍頭帶動作用,使農機示範園區成爲融農機示範、技術推廣、技術培訓“三位一體”互動發展基地。三是加強農業特色板塊建設。一家一戶幾畝地分散經營是不利於發展現代農業的,加快農業特色產業板塊建設的目的之一是要統籌考慮,便於農機作業。特色產業的種植要儘可能做到規模化,形成一塊一種,一村一品,一片一業的發展佈局。農藝要符合農機作業要求,同種同播,同期成熟有利於農機開展規模作業。要鼓勵土地有償使用,有序流轉,適度集中。

4、農機化結構四個轉變:一是由抓糧食作物生產主要環節機械化,向全面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轉變。在鞏固提高小麥生產全過程機械化的同時,全面推進玉米生產全過程機械化和保護性耕作機械化。重點發展大型拖拉機以及與其配套的複式多功能機械。着力實施好國家優質糧農機裝備推進、省秸稈機械化還田和保護性耕作三個項目,力爭玉米機收及還田面積達到20萬畝,秋季保護性耕作面積突破4萬畝。二是由抓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向經濟作物機械化轉變。重點發展大蔥、韭菜等經濟作物生產機具及設施農業裝備。抓好大蔥機械化收刨項目,力爭收刨面積達到3萬畝。加快韭菜收割機研發,力爭年內試製出樣機,進行田間作業試驗。三是由抓農田生產機械化,向畜牧、養殖生產機械化轉變。重點發展秸稈青貯、揉絲、顆粒飼料,秸稈養殖食用菌等設備。聯合畜牧部門,在全市建設秸稈過腹還田、炭化等秸稈轉化示範點20個。四是由抓農業產中機械化,向產前、產後機械化轉變。重點發展林果加工和特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生產機械化。

5、農機化發展四個保障體系:一是建立以財政投入爲引導、農民投入爲主體的農機化資金保障體系。建議政府從政策、科技、資金上強化對農機化的支持和保護,建立經常性的農機化投入機制。圍繞《農機化促進法和中央1號文件的貫徹實施,我市應儘快建立健全加快農機化發展的配套措施,以調動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如對國家、省農機購置補貼進行地方資金配套,擴大農機購置補貼的規模和範圍;制定機耕道建設補貼、農機作業補貼、大中型農機具更新補貼等政策;對標準化、規模化農機作業服務組織給予政策扶持,鼓勵搞好農機跨區作業;通過建立農機互助基金、提供優惠貸款等,積極引導農民和農機服務組織發展農機化。二是建立以農機部門爲引導、農機大戶爲主體的農機化社會服務體系。按照“農民自願、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引導廣大農機手創建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等多種形式的服務組織。要加強鄉鎮農機協會建設的指導工作,抓緊組織農機強鎮、大鎮組建農機協會,對機械數量較少的鄉鎮,打破行政界線,協調相鄰鄉鎮聯合組建農機協會,逐步在全市構建以農機合作服務組織爲龍頭,農機大戶爲主體,農機協會爲紐帶的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三是建立以農機技術推廣培訓爲主要內容的農機化科技保障體系。在資金投入方面,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中提出的“切實保障公益性農機技術推廣機構的經費,所需經費全額列入財政預算,並隨着財政收入的增長而相應增加”的要求,建議政府加大對農機技術推廣的投入力度:設立年度農機化技術推廣專項經費,對重大農機化技術示範推廣項目給予重點支持;給予基層農機技術推廣系統事業經費保障,改善推廣條件,提高工資待遇,加強專業培訓,使技術人員爲農民提供更好地服務。在推廣培訓方面,大力實施科技入戶工程,逐步培育起村有農機龍頭大戶,組有農機戶,戶有農機明白人的基層農機技術推廣體系;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機培訓資源,開展“陽光工程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普及農機使用、維修知識技能;要注重科技創新,組織我市特色農產品生產關鍵機具研發和示範推廣。四是建立以“平安農機”創建爲主要內容的農機安全生產保障體系。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的方針,着力構築宣傳教育、源頭管理、監督檢查三道防線。充分發揮農機學校和農機安全學習日的作用,組織廣大機手學習農機法律和安全生產知識;積極開展“農機安全村”創建活動,在每個行政村設立1-2名農機安全協管員,協助市農機部門和鄉鎮農機管理人員做好本村農機安全管理工作;組織農機執法力量開展農機安全檢查,查糾違章行爲,全面清理“黑車非駕”,消除農機安全隱患。

農業委調研報告篇6

盛夏,陽光燦爛,xx秋瑾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小陽春”但是來得早,幾十“職業農民。在田間挖掘、開溝、播種、育苗,各司其職。

新出土的豇豆、辣椒、黃瓜苗在溼潤的土壤中展開枝葉,茁壯成長,綠色的桑園生機盎然。

反彈琵琶:大宗蔬菜產業應該大有可爲

沒有糧食,沒有蔬菜,沒有山,沒有習俗,沒有季節。段,土生土長的農民,彈起了琵琶,奏起了現代農業的新樂章。“300畝早春蘿蔔賣了100萬。”這就是散裝蔬菜的無窮魅力。

農業產業也像金字塔。段曾從事高山蔬菜的購銷和特色農產品的經營考察。“3000人,每天都要擺上檯面的蘿蔔白菜,蘊藏着巨大的商機。”他選擇了正確的taki ”追求。

白菜,蘿蔔,豇豆,白菜,早春,盛夏,秋延,越冬,周而復始,他種的蔬菜總能瞄準高山蔬菜和低山平壩蔬菜的空地,贏得最好的商機。

“不要低估這幾天和十天價格幾倍十倍的懸殊。”段坦言,只要能避免季節性、錯位競爭、提高複種指數,低山區的散裝蔬菜產業就大有可爲。

多年來,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各地一直重視“特殊”light “pu ”。回望市場,權衡“數量”“效果”能否在抓住特色產業的同時,更多關注惠及百姓餐桌和農民的大型農業產業?

困難:工業形成的道路有多遠

xx年以來,秋瑾農業從一個只有幾十畝基地,啓動資金只有一萬元的大種植園主,成長爲一個擁有500萬元資產,1000多畝基地,近千家萬戶的重要龍頭企業。

今年短短几個月,蘿蔔就種了幾百萬。段沒有了常人所期望的那種喜悅,反而顯得憂心忡忡。因爲今年春天下雨,蔬菜產量普遍下降,每公斤蘿蔔賣到1.8元,相當於正常年份價格的4到5倍。“只要簡單醃製存放兩三個月,每公斤可以賣到1.2元。”

“爲什麼不這樣做?”段告訴記者,建設一個500噸的氣調保鮮倉庫需要200多萬元,可以使時令蔬菜保鮮半年。由於市場需求大,在處理大宗蔬菜時,資金週轉速度極快。基地投入很大,沒有辦法貸款。段只能看着行情而發愁。

資金瓶頸一直是困擾貧困地區中小企業特別是涉農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應該是各級政府和金融業亟待研究的課題。

打個比方:現代農業能開拓新的視野嗎

20世紀80年代以來,傳統的單一家庭農業經營模式解決了農民的生計問題。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和農村的繁榮成爲新的'時代問題。“過去,一畝地產生產400公斤糧食,全家人可以畫一幅畫& lsquo腹部是圓的。現在還有人在外打工,收入過萬。死了的農場只能永遠受窮。”大河鎮山木堂村留守農民張欣明顯感受到了生產生活的壓力。

怎樣才能緩解這種壓力?農業企業無疑是生產和市場中最有效的“傳動軸”。

xx縣農民有30年種植桑樹和養蠶的歷史。由於缺少“在短暫中成長。在市場衝擊波的影響下,大部分桑園被毀。近年來,老鄉依託秋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力發展蠶桑產業..通過訂單生產方式,在桑園種植冬春蔬菜,與武漢市場對接,不僅實現了“桑椹和蔬菜相輔相成。並且可以規避單一行業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三季蠶收入xx元,兩季菜收入3000元。農民對桑養蠶的熱情空前高漲,三年間增長到6000多畝,帶動了3000多農民。

“只有把糧食、蔬菜等農產品作爲商品,把山野和農村作爲作坊,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才能惠及每一個農民,開闢現代農業的新天地。”縣裏的有關領導說。

事業有成就是有錢。走大宗產品產銷之路是根本解決之道。

農業委調研報告篇7

關鍵詞:農機化;發展;調研;報告

引言

從4月13日開始,寧夏銀川金鳳區農機局組織專人,深入到鄉鎮農機站、村、農機企業,召開了由農機銷售大戶、維修大戶、農機手及有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聽取了基層農機管理人員和農機從業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對基層關心的有關問題進行了當場解答,宣傳了有關農機化發展的政策和法規,摸清了該縣農機化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探討分析了需要上級出臺的優惠政策。

1 金鳳區農機化工作現狀

1.1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機械化作業能力顯著增強

近年來,金鳳區農機推廣成效顯著,農機總動力迅猛增加,截止xx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25.60萬千瓦,農機總值1.90億元,分別比xx年增長6.80%和9.20%;新增各類農機具1 872臺(套)。農機裝備水平相應提高,主要體現在:一是大型、多功能機械越來越多地走進千家萬戶,受到農民羣衆青睞;二是產中機械迅速得到普及,農機已取代牲畜成爲產中作業的主力,並出現了一批專門從事農機作業的專業戶;三是機械更新改造力度加快,一些嚐到農機甜頭的農機大戶開始注重機械的更新換代。農機裝備水平的提高、功能的改進,促進了農機化作業能力的進一步增強。xx年全縣小麥機播、機耕、聯合機收三項機械化作業水平分別達到85%、95%、80%,小麥生產已基本實現機械化。此外,玉米生產機械化也走上良性發展軌道,當前全縣玉米聯合收穫機保有量已達24臺,玉米聯合機收面積有相當程度地增加。

1.2農機作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日益顯著

隨着農機化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機戶享受到豐厚的回報,僅以小麥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爲例,200臺機械一季作業就可創收300萬元,經濟效益相當可觀。農機已成爲農民增收致富、農業、農村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1.3農機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增強,平安農機建設成效顯著

xx年以來,金鳳區農機局堅持立足源頭抓農機安全生產,積極爲機手保駕護航,優化環境服務,推動了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的健康開展。一是強化了農機手教育培訓,加強了鄉鎮(街道)農機站、村級組織建設。二是堅持源頭治理與田檢路查相結合,強化監督管理,堅持重心下沉,工作前移,主動上門爲機手服務的同時,深入農機作業場所,查究違章行爲,創造了良好的農機安全監管氛圍。三是“文明監理,優質服務”活動深入開展。爲更好地服務涉農對象,根據工作實際、業務特點和農機季節制定靈活的工作措施,對在三夏、三秋農忙季節、瓜果蔬菜銷售季節以及參與水利、道路、城市改造和重點項目建設的農用車輛,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一路綠燈。在優化環境問題上,他們始終把握方向,超前考慮,落實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隨時傾聽羣衆意見,有針對性地改進不足,取得了服務質量上的新跨越。

2 當前金鳳區農機化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及問題

雖然金鳳區的農機化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但他們仍需清醒地看到,該縣農機化發展仍存在諸多困難、問題,突出表現在:

2.1農機陣地建設還需要進一步鞏固。部分鄉鎮農機站的辦公場所被擠佔、挪用,致使正常的業務工作無法有序運轉,農機科技推廣後勁不足,服務職能有待改進,政府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仍需加強。2.2 該縣農業機械化大多侷限於傳統耕、耙、播收等產中服務,服務產業鏈有待延伸,需在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化和產後服務上大做文章。

2.3農機手安全意識相對淡薄,農機安全生產形勢仍相當嚴峻,存在着一定隱患。

2.4農機裝備結構還需進一步優化。目前存在的較爲突出的問題是農機裝備結構還不是十分合理,小型機具多、大型機械少;功能單一型機具多、複合式多功能機械少;動力機械多、配套機具少,成爲制約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瓶頸,玉米收穫機械亟需發展。

2.5農機化投入不足,農機推廣、培訓缺乏經費;農機作業市場混亂,管理不力;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低;對農民購機支持資金不足,農民購置大型農機仍較困難。

3 農機惠農補貼資金助力“三農”發展

在實地調研中,他們深切感受到農民對農機補貼政策的高度讚譽。xx年以來,中央、省農機購置補貼我縣資金:xx年20萬元、xx年20萬元、xx年60萬元;市級創新示範工程資金:xx年8萬元、xx年7萬元、xx年8.60萬元、xx年8.70萬元,市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8萬元,通過實施農機財政購置補貼項目,使該縣玉米機械聯合收穫和秸稈還田技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新的進展。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他們嚴格按照省、市、縣政策要求,廣泛宣傳發動,嚴格程序,做到實施方案公開、報名程序公開、報名結果公開,陽光操作,公平公正,達到了政府放心、領導滿意、羣衆歡迎。

近年來,國家實行購機補貼政策,廣大農民非常歡迎。在調研中,農機手對購機補貼政策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他們認爲,補貼額度太少,補貼機械種類單一,難以滿足農民購機需求,國家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在補貼政策上應予傾斜,在補貼機具種類上適當放寬,以利於適合當地實際,羣衆認可的多功能的中小型農機具能夠進一步普及。廣大農機手還希望金融部門在信貸方面給予方便和優惠。

4 金鳳區農機化發展需要上級出臺的優惠政策

面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建議儘快出臺一系列有關農機化發展的優惠政策,改變基層農機人員被任意調配的狀況。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危機感,進而增強緊迫感與使命感,全面推進該縣農機化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努力營造寬鬆的農機科技推廣氛圍,讓上級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給購買大型農機的機手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因爲:

4.1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引導該縣農機結構實現戰略性調整新突破。要下大力氣結合該縣農民需求、農業實際,制定適合該縣生產實際的農機結構調整方案,積極引導農民購置高技術、多功能、多用途的機械,並適當發展其他亟需發展的多樣化機械,力爭使農機化事業的發展爲該縣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4.2創新服務模式,改進服務手段,重點在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化和產後服務上做文章。要有意識地引導農民將購買機械的重點轉移到產後服務上來,並積極研發本地適用的農產品加工機械,做好機械的選型定型,注意培植典型,促使產後服務特別是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化的迅猛發展壯大。

4.3設立農機化推廣、培訓專項經費;政府協調各有關部門,賦予農機管理部門必要的管理手段,加大對農機作業市場的管理力度,規範農機中介組織行爲,維護廣大農民和農機手的合法權益;大力扶持農機大戶發展,使農機大戶成爲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對農民購機的政策支持,增加購機補貼金額,出臺購機貸款優惠政策,促進農機化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