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農村土調研報告多篇

農村土調研報告多篇

農村土調研報告篇1

通過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加強調查研究,聽實話、查實情,切實掌握第一手情況,爲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是開展密切聯繫羣衆“三項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三項活動”開展以來,我先後到彭水、秀山、酉陽、黔江等區縣農村瞭解情況,又到市工商局對口扶貧的xx區鐵鋒鄉開展“三進三同”、“結窮親”和“大下訪”活動,在增進羣衆感情、歷練工作作風的同時,以進村入戶、開院壩會等多種方式聽取基層和羣衆的意見和建議,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查研究,對農村民生問題重點關注思考。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爲加快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進程,在全國率先免去農業稅,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同時還廣泛推行社保、低保和新農合等農村社會保障措施,同步提升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廣大農民羣衆真正得到了實惠,他們都發自內心地感謝共產黨,感謝市委、市政府的好領導。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啓動了“兩翼”農戶萬元增收計劃,在田間地頭,在農家村舍,我強烈感到“兩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春潮涌動。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處於關鍵時期,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感到一些涉及民生的問題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第一,實現“兩翼”農戶萬元增收,要進一步加強農村產業規劃,不斷改進扶貧濟困方式方法

我國農戶經營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單靠一畝三分地,分戶經營,小打小鬧,解決溫飽尚可,卻難以致富奔小康,其根本的出路在於走規模經營、集約發展、科技興農的路子,徹底改變農村刀耕火種、土中刨食的傳統農作方式。當前,農村通過幹部帶頭幫促、農戶自發探索,種養殖業項目如雨後春筍。例如萬州區鐵鋒鄉在大力發展獼猴桃、山胡椒、楊梅、油桐、青蒿、茯苓、梔子花、野雞、山羊、肉牛等20餘個品種,但由於缺少大的產業規劃,種養殖分散,生產粗放,形不成產業“鏈條”。該鄉桐元村支部書記謝家寬同志就深有感觸地講:“我們村的紅陽獼猴桃品質非常優良,就是規模太小,形不成品牌效應,只有大規模才能出大效益”。全市“十一五”規劃中對農村產業發展進行了宏觀層面的規劃,涉農部門從宏觀層面也提出了一些區域性佈局的意見,但是,無論是市還是區縣層面的規劃,都難以落實到鄉村,基層特別是廣大農民還是一片茫然。建議市發改委、農委、農綜辦等部門和區縣進一步抓好和優化農村產業發展規劃,根據全市的資源分佈、地理交通優勢、水土條件、產業基礎等進行科學系統的產業發展空間佈局規劃,特別是種養殖業區域佈局項目要具體,具有操作性,每個項目要形成規模、形成產業鏈。在制定發展項目規劃後更要抓好實施,無論是公司加農戶還是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形式,都應該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要加強規模和集約經營的引導,強化技術培訓和經營管理,充分激發農民創業增收的動力,形成大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農產品馳名品牌和地理標誌,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

加強資金幫扶、物質幫助,對解決貧困戶當前困難和問題固然重要,但要真正脫貧致富,就一定要把鄉村幹部的精氣神提起來,把貧困戶的“志氣”扶起來,提升鄉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精神,增強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信心,這纔是治本之策。調研中一些村幹部和羣衆反映,由於貧困戶獲得救濟慰問的機會較多,一些農民羣衆“等靠要”思想嚴重,紛紛爭戴“貧困帽”、搶着“吃救濟”,導致認定貧困戶、低保戶已經成爲關係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個焦點問題。建議市扶貧辦、市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和區縣進一步探索改進農村扶貧濟困工作的方式方法,堅持開發式扶貧、開放式扶貧,適當減少單純的救濟式行爲,把重點放在改善基礎設施、扶持產業項目、搞活市場流通、開展技能培訓等舉措上。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幹部羣衆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提神扶志上狠下功夫,把思想“脫貧”作爲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真正解決羣衆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問題。同時,要進一步探索完善貧困戶、低保戶的認定標準和程序,切實把好事辦好,維護好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

第二,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進一步強化規劃管理,大力開展村容鎮貌整治

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改善居住條件的願望日益強烈,農村新建住宅增多。在“兩翼”地區,許多新建的農民新村寬敞亮麗,新落成的民居星羅棋佈。但與此同時,不少地方佔用了大量良田沃土,新建民房還是火柴盒式的單面瓷磚房子,佈局結構不合理,零亂無序,和大自然極不協調。雖然市建委和部分區縣建委專門爲新農村建設印製了特色民居圖紙並免費提供,但許多村民不知道,也沒有基本農田保護意識和景觀規劃意識,把辛辛苦苦掙的血汗錢用來修了一堆垃圾建築。建議市城鄉建委、國土局等相關部門和區縣應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特別是“兩翼”農村良田不多,涉及今後子孫後代生存問題,搞建設一定要集約用地,少佔良田沃土。同時,要大力推廣具有地方特色的巴渝民居,使村民的房子不僅經濟適用而且美觀舒適,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以達到“現代都市+美麗鄉村”的城鄉統籌大格局。因此,必須採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和嚴格農房審批程序,做到一戶不漏的從房屋選址到建築風貌全過程監管到位。

村容鎮貌體現農村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城鄉差別的直接表現之一就是環境衛生和村容鎮貌。調研中看到集鎮和農戶“髒、亂、差”比較普遍,白色垃圾隨處可見,房前屋後垃圾成堆,“四害”孳生,人畜混雜、廁廄不分的現象較突出,當地農民羣衆已習以爲常,部分鄉鎮幹部也視而不見。建議市級相關部門和區縣把城市環境整治工作拓展到廣大農村,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潔淨家園”的村容鎮貌整治行動,將其作爲統籌城鄉發展、建設“五個重慶”、提升農村文明程度、改善農村民生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力爭通過一兩年的集中整治,使廣大農村幹部和羣衆在思想觀念、文明素質、衛生習慣上有一個徹底的轉變,讓農村“髒、亂、差”的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以提高廣大農村羣衆的生活質量,真正把xx建設成爲衛生整潔、環境優美、城鄉一體、人居和諧的幸福家園。

農村土調研報告篇2

爲推進我市農村環境整治,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xx年監督工作計劃的安排,8月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方青帶領由部分常委會委員和市人大代表組成的調研組,先後深入北白象、磐石、虹橋、南塘、雁蕩、智仁等6個鄉鎮開展調研,實地察看了12個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情況,並召開了由有關鄉鎮、村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調研組還聽取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彙報。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來,市政府對農村環境整治暨美麗鄉村建設高度重視,統籌推進,鄉村整體面貌明顯改善。

一是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有序開展。建立健全“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農村垃圾長效管理機制,實現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全覆蓋。20xx年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試點以來,全市17個村列入省級試點,341個村列入溫州市級試點。

二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覆蓋。20xx年以來,開展524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設,連續三年獲得浙江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優勝縣稱號,進入全國百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範縣行列。

三是美麗鄉村建設持續發力。20xx年制定《樂清市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對全市鄉村進行總體設計和佈局。制定實施《樂清市美麗鄉村建設資金及項目管理辦法》,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民自籌”的資金籌措機制,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建成了一批精品村、示範村。

同時,20xx年以來,組織開展以“一加強三整治”爲主要內容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並初見成效。今年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強力推進,截至7月底,“雁山溪谷·秀麗田園”鄉村振興示範帶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1%。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規劃引領不夠。受技術力量、設計經費、編制時間等因素制約,我市鄉村規劃整體水平不高,隨意性較大,特色不突顯。許多村莊規劃可操作性不強,因地制宜、量力而爲的原則沒有很好體現,如個別已建成的公園,園大景美,但羣衆受益面不廣、後續維護困難。一些村莊規劃編制形式單一,“有新房無新村”,存在“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的現象。一些村莊在自然風光、歷史人文和產業元素上挖掘不夠。個別村莊道路硬化過度,鄉土氣息和鄉村風貌沒有得到充分展示。

(二)創建氛圍不濃。由於政策宣傳力度不夠,對村幹部培訓較少,農村幹部羣衆對美麗鄉村建設政策瞭解不多,思想認識不到位,主動參與意識不強,存在“幹部幹、羣衆看”的現象。個別幹部存在階段任務意識,有畏難情緒和“等靠要”思想,主動性、持久戰精神不足。同時由於各地重視程度不一,造成進度不平衡,許多村莊至今創建工作未啓動。在20xx年至20xx年的5年時間裏,參與創建美麗鄉村的村僅114個,其中培育村57個、精品村48個、示範村9個,創建率只佔全市的12.5%。

(三)農村環境整治成效不明顯。農村環境衛生整潔度差,一些村莊甚至衛生保潔工作還未到位,“髒亂差”問題嚴重,不少村路邊及房前屋後垃圾亂堆放,田間垃圾和違章搭建隨處可見。一些村莊衛生改廁不到位,甚至存在不少露天坑。農村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難,垃圾分類處理運行資金欠缺,垃圾回收處理體系不健全,仍存在將已分類的垃圾又重新倒在一起轉運的現象。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不徹底,原污水處理設計排放標準低,住宅雨污合流現象嚴重,污水處理設施經常遭受破壞,維護難以跟進。小城鎮整治工作推進慢,部門對鄉鎮(街道)開展指導幫扶不夠。部分鄉鎮在環境整治過程中精品意識不強,謀劃項目比較被動,我市整治進度目前也落後於其他縣(市、區),在溫州市排名靠後。

(四)資金使用績效不理想。雖然我市專門制定了《樂清市美麗鄉村建設資金及項目管理辦法》,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建設資金。但由於沒有美麗鄉村建設考覈評定標準,資金只以項目簡單會審的形式發放,難以形成資金的導向和聚焦效應,出現“撒胡椒麪”現象,導致精品村、示範村打造成效不明顯。我市大部分鄉鎮財力有限,加上村級經濟薄弱,難以保證有效投入。又因建管長效機制沒有完善,持續“美麗”難以保障。

誠然,鄉村產業發展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支撐。但我市絕大多數村莊受區位、人才、自然環境等因素制約,招商難度大,產業振興尚需更多努力。

三、意見和建議

農村環境整治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承載着廣大羣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建議要按照省委《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和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在實踐中把握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強化規劃引領。

一要突出特色。要根據村莊實際,因地制宜,在保留村落原始風貌、保護山水田林、挖掘和保護古民居、古樹名木、民俗文化的基礎上,注重空間佈局、建築形式、田園風光和自然景觀融合,努力彰顯鄉土、山水和地方人文特色,做到“一村一規、一村一景、一村一韻”。

二要做到與產業開發相結合。可結合生態農業開發、精準扶貧、美麗水鄉建設、鄉村旅遊,通過規劃生成項目。鼓勵發展家庭農場、休閒農業等產業,打造更多類似大荊石斛田園綜合體、清江北塘休閒農業觀光示範園區等特色品牌,逐步將傳統農村觀光產品轉變爲農事體驗、特色民宿、靜修康養等新型旅遊業態。

三要提高規劃執行剛性。加大規劃宣傳與督查力度,切實強化規劃執行的嚴肅性。

(二)強化環境整治。

一要注重生活環境整治。要發揮好羣衆的主體作用,嚴格按照“五清楚”,把要求落實到每一個細節上,真正解決好農村“髒亂差”問題。

二要注重生態環境整治。要遵循“六不六多”原則,加強“四旁四地”和裸露地塊綠化,達到“兩特色”目標,防止簡單套用城市化做法。

三要注重規範村民建房。劃定農村禁建區、限建區和適建區,加強舊房、裸房整治,古建築、古民居不得隨意粉刷,管控好村莊整體風貌,保持好農村的原生態,讓農村成爲城裏人最嚮往的詩意棲居地。

(三)強化基礎配套。

一要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制訂出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理辦法》,加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妥善解決農村污水設計標準不到位、住宅雨污合流、污水處理設施管理保護問題。

二要穩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大政府經費投入力度,動員村民自籌資金用於村莊保潔。要在“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模式基礎上,以點帶面逐步推廣農村垃圾分類處理試點經驗。

三要加強農村“五改”工作。統籌推進農村“改水、改廁、改路、改線、改房”,着力解決農村環境“髒亂差”問題。

(四)強化機制保障。

一要完善投入機制。市財政每年安排的專項資金要逐年增加,對納入美麗鄉村建設的項目嚴格考評審覈,按照創建等次、成效、人口規模實行“以獎代補”。建立政府、社會資金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引導企業、社會資金投入。設立“美麗鄉村”貢獻榮譽獎,倡導社會各界捐贈、贊助村級公益事業建設。

二要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建立排污、垃圾處理、綠化、護欄、供水等公共設施長效管護制度,做到有專人來管、有制度來理、有村規民約來約束。借鑑“黑土麥田”和大學生村官工作經驗,建立“美麗鄉村”駐村指導員和志願服務隊伍,助推創建工作。

三要完善宣傳教育機制。大力宣傳先進經驗典型範例,營造氛圍,使美麗鄉村建設家喻戶曉,成爲村民的自覺。強化村民主體地位,變“要我做”爲“我要做”。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我市美麗鄉村對外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要完善督查考評機制。將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納入鄉鎮部門年度工作目標績效考覈,嚴格實行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通過“月通報、季考評”等方式強化督查,強化排名動態管理,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農村土調研報告篇3

最近,我參加了市委組織部組織的對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進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訓學習,幾天的參觀學習過程中,我親身感受華西村如火如荼的發展氛圍,親耳聆聽了華西村率先發展的先進經驗,親眼目睹華西村新農村建設的巨大成就,感受很深,觸動很大。華西的巨大發展變化不僅讓我驚歎,也讓我深思。更多的是華西村的發展經驗,讓我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一、幾點啓示

1、要建設新農村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帶頭人。華西村經濟的發展,吳仁寶在其中發揮的核心作用,沒有吳仁寶,華西固然也能像其它農村一樣能得到發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鉅變,恐怕很難。正是由於有吳仁寶這樣的好帶頭人,華西才先後實現了“電話村”、“彩電村”、“空調村”、“汽車村“、“別墅村”。因此,新農村建設必須要有一個無私奉獻、信念堅定、能領着羣衆共同致富的好帶頭人。

2、要建設新農村必須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華西村正是立足本地資源,從發展小五金起步,逐步發展壯大。農村與農村的情況不同,經濟基礎也不一樣,資源優勢也不一樣,我們只有從實際出發,立足本地實際,找準符合本村的發展道路,才能走上富裕的新農村建設之路。

3、要建設新農村必須必須要堅持制度創新。華西村從實際出發,制定了一整套具有華西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分配製度,創造性地提出了提出“一分五統”(即村企分開,經濟統一管理、幹部統一使用、勞動力統一安排、福利統一發放、村建統一規劃)的發展建設大華西的新舉措,建立了“企業合作制、廠長負責制、經理監管制、工代議事制”的管理體制,對員工實行“首位高工資、末位淘汰制、違章辭退制”,在分配機制上,堅持“少分配,多積累;少拿現金,多入股”,這些創新理念和舉措,吸引了大批有識之士,來這裏創業,使華西村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華西經濟如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

4、要建設新農村必須首先發展農村經濟。華西村在吳仁寶老書記的帶領下,經過四十多年的艱苦創業,把華西建成了年產值超過400億元,聞名全國的“天下第一村”。華西發展了,華西人富裕了,正是因爲有這樣的經濟實力,華西的村民才能過上幸福的日子。因此,農村要發展,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要從發展農村經濟做起。華西的證明,只有走集體經濟道路,發揮集體的力量,才能在農村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實現共同富裕。

二、今後工作的思考

借鑑外地成功經驗,作爲一名組工幹部,我感受最深的是,當前我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建好班子,配強隊伍。

華西村之所以能夠永葆先進,取得今天如此輝煌的成績,最關鍵的就是有一個好班子,一個好的領路人。我們要借鑑華西村的經驗,一是要在村級班子建設上,着力打造村級領導核心。二是要在黨員隊伍建設上,注重發揮黨員模範作用。在農村黨員中深化和拓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在武廣客運專線等重點工程項目上發揮把好無職黨員帶頭作用。三是在後備幹部培養上,大力培養村級後備力量,保障班子隊伍持續發展。通過建立健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長效機制,實現“制度管人、有章理事”,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號召力。

2、理順思路,強化管理。

要通過強化制度管理,進一步推進基層的民主建設,一方面落實好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的“四民主二公開”制度。另一方面抓好黨內民主,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加強黨員幹部與羣衆的交流,暢通聯繫渠道,讓羣衆監督黨員,評價黨員,要廣泛收集當前羣衆反映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以及對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根據各村的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制定本區的發展目標規劃,力求使發展規劃科學合理、符合實際,達到羣衆滿意。

3、抓住關鍵,促進發展。

目前,我區農村位於城郊結合部,正處於農村城市化建設的大好時機,近3-5年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期,要想實現持續發展,必須立足於當前,規劃好長遠。首先,做好羣衆教育培訓工作。通過組織講課、技能培訓、學歷教育等措施,加強對羣衆的教育工作,真正培育一批“懂科技、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民,讓羣衆確立新的發展理念和發展規劃,克服“小富即安,小進即滿”思想,形成人人謀發展,人人思發展的良好局面。其次,依託處於城鄉結合部的區位優勢,鼓勵和引導羣衆發展二、三產業,壯大區域經濟。圍繞區委提出的建設中部地區率先發展的現代化經濟強區的戰略思路,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現好土地的最大效益。

4、突出重點,統籌兼顧。

一是進一步加快村級活動場所建設,進一步豐富羣衆的精神生活。

二是要加強依法治村,進一步提高新農村科學管理水平,以明確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爲核心,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完善村務工作流程,努力建立程序規範、便民高效、權責一致的一整套依法行政體制機制。

三是深入開展信息化建設,提高村級領導層的運行能力,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提高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創新能力,通過信息系統和信息資源的利用,爲村級經濟發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三、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在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模式的探索方面,華西的經濟發展帶給我們很多好的經驗和思路,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1、長效機制問題。

不可否認,老書記對華西村的巨大貢獻,在老書記的帶領下,華西村逐步發展壯大,規模在日益龐大,華西村合併了周圍的10多個村,村黨委現有31個支部,38名副書記,14個常委,10多名候補委員,村集體下設了50多家企業,人員結構和組織層次也在日益增多。老書記在華西村擔任了48年的書記,個人影響力、控制力應該來說是深入人心、舉足輕重,但是,個人的.影響力和威信力在一個地方被過分的強調,當個人的控制力遠大於一個羣體的控制力之後,不知道是否是一件正常或不正常、合理或不合理的事情,一旦老書記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不存在後,華西村是否仍然能夠平穩、健康的發展,以前所隱藏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個人、集體和私營經濟利益分配問題,華西中心村和大華西村之間的矛盾問題是否會有所爆發,老書記培養起來的新一代領導集體是否有能力駕馭這些複雜局面。個人認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該建立一種更加長效的、科學的、合理的管理體制來保障村級經濟的健康發展,更多的應該體現出制度的、體制的控制力和影響力,而不是依靠個人的決策能力。

2、激勵機制問題。

目前,華西村成立的50多家企業中,絕大多數的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都是老書記的子女或親屬,我們不過多的評價老書記的這種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是否可行,對我區是否有借鑑意義,但是,如何來保障村支兩委成員的正常、合理的經濟待遇、政治待遇,如何更好的發揮農村基層幹部的工作積極性,既保障村民集體的利益不被侵犯,也要保障好村支兩委成員正常、合理的經濟待遇是我們新農村建設中應該探索和研究的課題。不至於因爲村級換屆工作讓一些村上幹部的辛苦和努力付之東流,挫傷了基層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3、環境問題。

華西村的經濟發展我們有目共睹,華西村環境惡化趨勢,我們也不容忽視,作爲農村,山清水秀的田園景色正在發生變化,華西村正在承受城市化、工業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大型的毛紡廠、鋼板廠等工業企業的相繼建立,企業規劃的不合理,使得當地環境有惡化的趨勢,空氣混濁、水源變差,這對我區正在建設的新農村應該也是一個警示,我們在發展農村經濟應高起點規劃,高起點建設,更多的應注重環境資源的保護,注重人居質量,不能以犧牲環境爲代價來發展農村經濟。

農村土調研報告篇4

通過調研,同學們加深了對農民和農村的認識,他們在思考,農業是中國的根本問題,農民是中國最廣大的羣體,卻還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勞累,同學們也希望能再有機會與農民的充分交流,瞭解了農民的疾苦,切實地瞭解、反映“三農問題”,爲問題的解決儘自己的微薄之力。

此次調研,對於村落和被調查人完全採取了隨機取樣調查,保證了數據採集的客觀性和科學性。調研團雖然結束了在xx的調研活動,但爲了保證調研的可比性和普遍性,調研團的成員又決定加印問卷返回各自的家鄉,展開追加調研,爲此次調研能真實地反映問題增加素材和數據。近年來,我國的“三農”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黨的“十六大報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討論了“三農”問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更是將“三農”問題的解決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認爲:“農村工作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沒有農村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就沒有全國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65歲以上的農村留守老人有近20xx萬,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字啊!子女闖天下,老人守“空巢”。生活孤獨,缺乏照顧,卻時刻掛念兒女,這就是農村留守老人的縮影啊。然而,在外務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贍養義務理解爲源源不斷的物質供給,忽略了對父母精神上的噓寒問暖。留下的是踽踽獨行的老人每日不斷地守望家門,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孩子早日回來。這讓我想起之前我們走訪的那些老人,每一個都是蹣跚而行,有的由於年老身體不適還要照看自己的孫子。兒女離開,孫子尚小,爲了整個家,不得不自給自足。一輩子就這麼辛勞度過,沒有享受過一天的福,這真是做兒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問題還未引起廣泛的重視。但無論如何,他們是爲我們的成長付出辛勞的功臣。先在他們已是日薄西山,他們缺乏社會的關愛,承受骨肉兩地分離的痛苦。在物質文明逐步走向發達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現是社會發展尤其是農村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的必然現象。我們應該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會羣體中的弱勢者:他們年老力衰,他們動作遲緩,他們招人嫌棄,他們是經濟上的低收入者,他們是生活上的低層次者。正是由於這些的特殊性,就決定了他們很難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這需要社會的廣泛關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與關心。總而言之,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子女們,掙錢只是一個生存目的,老人則是自己的至上親人。當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時候想着盡孝早己爲時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問題一方面需要政*的關心與社會的關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這樣,他們纔會快樂地安度晚年。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得以保護,農民基本能夠解決溫飽問題,但農民普遍抱怨種子、農藥、化肥、管理等導致種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農政策不到位等問題,同時靠天吃飯、種糧不賺錢等狀況還是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在走訪中,他們還注意到,一個村子的領導的水平就直接決定了整個村子的發展狀況,“三農”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一批眼界開闊,踏實爲民的村幹部。見到了農村醫療資源的缺乏、農民生活的困苦、農民居住環境的差亂,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農民文化水平的低下。

首先,解決“三農”問題必須增加農民的收入,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中外的歷史經驗都表明,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就是將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工業和第三產業轉移。只有實現農村勞動力不斷的、大量的從農業轉移到非農產業,纔能有效的提高農民收入。要實現農村人口的轉移,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夠的勞動密集型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轉移出來的農村人口必須有足夠的勞動力素質,來適應城市裏面的工作,農村勞動力素質則關鍵取決於農村教育水平。農民的素質決定了他們在城市只能從事最底層的工作,本來背井離鄉與親人分離就是很悲哀的事,再加上在城市身份地位的低下,給農民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農民工在城市的工資也是最低的,除去生活開支以及兩次農忙和過年三次回家的路費,使微薄的收入所剩無幾。由於文化水平低,農民工沒有法律上的自我保護意識,在外出務工時不會意識到要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即使籤合同也不瞭解合同中的內容,以至於很多農民工勞累了一年,到年底卻拿不到工資。從心理和經濟方面考慮,農民都不願意外出務工,用濉溪縣一位領導的話說就是“農民在有飯吃的情況下都不會外出打工”,這主要是由農村低下的教育水平引起的。農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低阻礙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很難提高。

其次,由於農民文化水平低,農業技術很難在農村推廣,推廣速度慢。農村田地產量低、種植的作物品種單一,再加上安徽省農村居民人均耕地較少,大多數農民只是把農業種植作爲一年口糧的來源。在調研中,濉溪的一位四十多歲的農民說他們多年來都是冬季種小麥,夏季種大豆,種植方法也從沒改變過。他給我們算了一筆帳:小麥一畝地最多產900斤,價格是7角/斤,大豆一畝地最好能收入400元,一畝地一年的毛收入一千元左右,扣除化肥、農藥等,一畝地一年的淨收入爲500—600元,除去家人的口糧剩的就更少了。當問到是否需要農業技術時,他立即作了肯定的回答,但又說“書上關於種植、養殖的都看不懂,要政*派人‘手把手’的教是不可能的,農民太多了”。第一產業作爲農民增收的來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他們不能把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應用到生產中。

再次,以農民現在的文化水平很難了解和理解國家的經濟政策。農民受教育的程度決定了他們的娛樂活動主要是打牌、看電視和聊天,但看電視又很少看新聞,所以他們幾乎沒有瞭解國家經濟政策的途徑。在調研過程中,像“社會治安”、“最低生活保障”、“環境保護”等最常用的詞語,都要給他們解釋很多,他們才能理解,更談不上理解國家經濟政策的條款了。因此也不知道國家經濟政策的引導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機會。由於知識水平有限,農民參與管理及創新的積極性較低,大多數人都是隨大流,不願意積極的尋求致富之路。

農村教育的現狀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一是國家的教育管理體制,建國至1986年以前,在中央集中統一的財政管理體制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都是直接或間接的由中央財政負責,但這段時間,農民和各級政*沒有注意農村教育的重要性,農村的辦學水平較低,教育經費數額也不大。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教育越來越重要,1987年之後,中央把義務教育的責任交給了地方,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這給鄉鎮財政以及農民增加了負擔,以至於學校教育負債嚴重、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普遍,即使後來教育體制由“分級負責,以鄉爲主”改成“以縣爲主”,這些後果仍沒有太大改善。教學水平高的老師留不住,農村學校中的老師或者是知識老化、教學方法陳舊的老教師,或者是本身知識水平就不高的年輕教師。很多學校的美術、音樂、體育、電腦等提高素質的課程無法開課,這樣的教學水平也很難要求農村學生能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和文化素質水平。

二是農民比較看重眼前利益,在多數農民的觀念中,如果沒有考上大學,上了高中與只上國中或國小沒什麼區別,還是要回家務農。因此,很多農村父母在孩子上國中時看到孩子成績不好,想到將來不一定能考上大學,不如現在就外出打工掙錢,解決家庭貧困問題。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有錢去上大學,每年大學聯考後都有媒體報道許多考上大學而又沒錢上學的學生,這也影響了農村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造成農村學校較高的輟學率。

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父母也開始明白讓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將孩子送進城市的學校學習,雖然這樣會造成農村教育資源的流失,也會給農村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但是在現階段農村教育水平低下的情況下,能讓農村孩子享受與城市孩子同樣的教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雖然目前中國農村的教育狀況還不盡如人意,從問卷中可以看出農村教育已經在改善,年齡在30歲以下的人羣受教育程度相比年齡在40歲以上的較高,在兩個縣189份問卷中,40歲之上的有119份其中國中以上水平的有9人,佔7、5%,30歲以下的有21份其中國中以上水平的有8份佔38%。從20xx年春季學期開始,安徽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將不用再交雜費,從而可以享受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中國政*已經在採取強有力的措施解決這個問題,相信中國農村教育狀況在不遠的將來會有較大的改善。

農村土調研報告篇5

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是新時期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的有效途徑,是促進農村改革、發展、穩定,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決定性因素。搞好以村黨支部爲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是一項具有偉大戰略意義的工程,任重而道遠。隨着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的深入。村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進一步提高,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工作能力和水平明顯增強。但是,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農村黨組織建設仍面臨着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根據市委組織部的安排,對我村的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研,下面就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村位於吉縣西北部,是鄉政府所在地。我村有兩個自然村,文城村和姚家畔自然村,七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980口人,耕地面積有4299畝,其中耕地面積3056畝,退耕還林面積567畝,小雜糧及經濟作物面積有376畝。

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1、黨員基本情況:我村共有人口980人;有1個農村黨支部,農村黨員有xx名,佔全鄉黨員總數的xx佔全鄉農民總數的xx在這xx名農民黨員中,55歲以上的76名,佔50%;文盲、半文盲黨員8名,佔5%;高中及以上的25人,佔16%;困難黨員9人,佔6%;致富無門的5人,佔3%;致富帶頭人60人,佔39%。

2、農村黨支部班子情況:村黨支部委員總數爲12人,35歲以上的9人,佔委員總數的7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佔50%。

3、農村黨支部作用的發揮情況:兩委班子成員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帶頭作用,能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

三、存在問題

1、村級班子整體素質不高。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農村兩委幹部的文化程度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部分村幹部只注重幹一些具體的工作,忽視了對政治理論的學習。三是民主、法律意識淡薄。個別村幹部工作方式簡單,領導方法陳舊,導致工作中幹羣關係緊張,矛盾增多。

2、存在幹部不作爲現象。

一是“不想作爲”。村黨支部書記由於受年齡和文化程度的限制連續擔任村主幹長達二十餘年,思想疲軟,觀念陳舊,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只停留在上傳下達、敷衍應付的基點上,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經濟上沒有大的貢獻。二是“不會作爲”。現在農村工作當中,日常事物比較多比較雜,而且需要登記在案的東西需要寫出來,不能及時的備案,有些工作我們確實幹了,但檢查的時候拿不出東西來證明。

3、農村幹部隊伍後繼乏人。

一是班子年齡結構老化。這一點普遍得到廣大農村幹部的重視,有些村在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中及時爲班子輸入新鮮血液。但目前班子老化現象還比較嚴重,村黨支部書記已經60歲,村委會計現已64歲,兩委幹部都在50歲以上。

二是村級後備幹部缺乏。村裏有頭腦、有能力的年輕人都把眼光放在經濟發展上,真正願意服務農村、紮根農村的人越來越少。

三是年輕黨員政治意識淡化。一些年輕黨員經常在外,不能及時接受黨組織的教育管理,集體意識、服務意識不清。村40歲以下的黨員大都出門在外,不參與村裏事務。

四是農村幹部待遇低。農村工作環境艱苦,任務繁重,村幹部待遇低、難落實,不少村幹部不安心本職工作,人心思動現象較普遍,甚至乾脆“撂擔子”。

4、部分村兩委班子關係不協調。

部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開展工作,有些村黨支部書記對村裏事情基本不管,支部對村委工作不支持,無法發揮出村級班子應有的工作合力。

5、村級黨組織活動開展難。

農村黨組織普遍反映農村黨員年齡結構老化、外出務工人員增多,“一課三會”制度難落實,活動難開展,黨員大會都難以執行了。

四、農村黨員狀況

農村黨員很大一部分都是年老體弱,行動不便者。他們有的是低保護,有的受政府補貼。其中流動黨員不是特別多,主要存在的問題是:

1、流動黨員外出流向難以掌握,關係難以接轉。

有的流動黨員組織觀念淡薄,接受黨組織管理的意識起來越淡,不開具黨員證明信,也不轉組織關係,不持《流動黨員活動證》,外出前不向黨組織報告,回來後也不主動與黨組織聯繫,成了“掛名黨員”和自由黨員;也有的黨員在外不願暴露黨員身份,一直自己裝着組織關係,成爲名副其實的“口袋黨”。

2、流動黨員不能按時繳納黨費,基數難以把握。

3、是流動黨員中預備黨員轉正難。

近年來,許多大中專畢業生和退伍轉業軍人預備黨員由於一時無法安置工作,經常到異地尋找工作,成爲流動黨員的一部分。由於黨組織無法瞭解他們的日常表現,支部內其他黨員也因爲不瞭解情況而難以發表意見,給預備黨員轉正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4、是織組活動難以正常開展。有的流動黨員在外務工期間,無法正常參加原黨支部的活動,又不與流入地黨組織聯繫,兩邊組織生活都不參加,成爲管理上的“真空地帶”。有的個別黨員在脫離了黨組織的監督管理後,生活、工作作風比較散漫,相對缺乏自我約束力,黨性意識淡化,不能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五、農村經濟社會情況

我村主要是以蘋果爲主導產業,蘋果的種植面積可觀,而且銷路也很好,農民的收入來源也主要靠蘋果,每季下來每畝蘋果可買一萬元左右,在教育方面,由於我村是鄉政府所在地,孩子們上學都比較方便,幼兒園,國小,國中都有,今年我村中學新修建教學樓一座,醫療衛生方面,我村980口人,新農村合作醫療參與了900口人,參與率是92%。今年計劃全部參與。

社會保障方面,國家現在很重視民生問題,關注的不僅僅是一家一戶、一時一事的小民生,而是包括了大到發展戰略、小到老百姓“柴米油鹽”的大民生。對此,在調研過程中,我發現我村在社保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①廣大農民羣衆缺乏社會保障的意識,對參與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眼光。

②家庭保障能力下降。隨着家庭規模的縮小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傳統的家庭保障面臨威脅,家庭的一些基本功能如撫養、贍養、教育等受到了很大沖擊,傳統的“養兒防老”保障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目前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特別是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和家庭“倒金字塔”結構的形成,將給未來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

③農民享受到的實惠少。農村社會保障門路很多。有民政、衛生、農業、扶貧辦等部門承擔農村社會保障工作。從表面上看,好像農村社會保障工作多部門負責,易形成合力,共同解決問題。而實際上,各部門從本部門利益出發,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在實際工作中經常發生決策及管理上的摩擦和矛盾。對此,農民心存顧慮。多部門管理還造成農村社會保障苦樂不均,操作不規範,短期行爲多。逢年過節,各有關部門傾巢出動,發錢發物,好不熱鬧,其它時間則不聞不問。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機構,沒有統一部署,各部門各行其是,造成部分貧困戶接受多家接濟,而有些貧困戶則什麼也沒有得到,救助效果不明顯。同時在全市開展了“一助一”富民工程,“領導幹部聯繫困難戶”活動,以及“聯民心”工程等多種活動,也存在熱熱鬧鬧開張,冷冷靜靜收場,雷聲大,雨點小,扶助部門做官樣文章,走過場,農民得到的實惠少。

六、熱難點問題

1、農民對當前經濟形式持樂觀看法,在主導產業方面,對於蘋果銷路,希望政府幫助提供信息,找市場,減少農產品無銷路的後顧之憂,爲今後農業生產提供更爲廣闊的`天地。在資金上,希望金融部門幫助農民解決小額貸款,緩解農民因生產資金不足制約生產發展的矛盾。在農產品價格上,農民希望政府及有關部門多從農民利益出發,防止“穀賤傷農”。鞏固和穩定稅費改革政策措施,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平抑物價,嚴防生產資料價格暴漲。據農民反映,今年四季度,隨着糧食價格上漲,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大幅度上揚,與去年同期相比每噸尿素價格增加260元,農民因農產品價格上漲帶來喜悅的同時,也帶有幾分憂慮。

2、科技作用得到廣大農民認知,加強農村科教文化事業建設是農民所盼據調查,農民對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所產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認識。相信科學,渴望技術反映了廣大農民的共同心聲。但農民感到獲取科技知識的渠道少,學而所用和用而所學之間還存在差距和矛盾。看電視是農民獲取科技知識的主要渠道,農業頻道是農民最喜愛的節目。但農民反映“電視播放農業科技知識時間短,記不住,理解不透”。農民希望村裏有個固定的學習場所,能有科技人員面對面、手把手的傳授知識和技術。還應該多發放一些科技書籍和科普光盤,增加致富信息來源渠道。農民希望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大對農村科教文化事業的投入,普及和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多舉辦一些類似“科技之冬”活動。農業技術人員應經常深入農村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

3、在農村文化生活上,農民反映文化生活饋乏,在農村看電視是農民的唯一文化娛樂,農民希望有關部門重視和扶持鄉村文化室、圖書室、活動室的建設,讓先進文化佔領農村文化陣地。

4、農村社會治安狀況和社會風氣有所好轉,農民渴望農村社會治安進一步穩定。我村農民對農村社會治安狀況總的評價還是比較滿意的。過去,在農村發生的盜竊、打架鬥毆等違法犯罪現象已明顯好轉,社會風氣也越來越純正。鄰里之間、幹羣之間比較和協。在農村賭博現象較爲嚴重,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之風盛行,人情禮往給農民帶來沉重負擔。

農村土調研報告篇6

近些年來我院在審理地產案件中,不斷遇到村委會利用集體土地建住宅樓賣給本村以外的村民和城市居居而產生的房屋買賣糾紛案件,這類案件具有涉及面大、人數衆多、法律規定不甚明確的特點,還涉及小城鎮建設的政策導向與有關法律規定的衝突問題。因此,如何正確把握法律與政策的關係,維護好本地區的社會穩定,妥善處理此類糾紛,需要認真探討。

一、集體土地建住宅樓的背景及基本情況1993年國家六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江蘇省政府從1995年起,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創新型小城鎮活動,1996年3月28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以寧政發(1996)69號文件下發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批轉市建委《關於加強南京市村鎮規劃建設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這一系列的文件規定了農村小城鎮建設的規劃、管理及實施的具體辦法。在這樣一種政策導向下,此項工作在鄉鎮集體土地上全面展開。例如原南京市大廠區的葛塘鎮(該鎮1996年被省政府評爲示範新型小城鎮)於1995年開始了此項工作,該鎮下轄的鄰近大廠城區的中山村、欣樂村、四周村、新村村先後搞起了住宅樓的興建工程。截止到1999年底上述四村共在集體土地上建造住宅樓73幢,24萬平方米,3000多套房屋。3000多套的房屋中20賣給了本村村民,80賣給外地農民和城鎮居居。這四個村在興建住宅樓的過程中一般都辦理了或補辦了下列手續:1、原南京市大廠區計劃經濟委員會關於葛塘鎮各中心村建設或貿易貨棧工程建設的立項報告的批覆;

2、原南京市大廠區土地管理局核發的或補發的“鄉鎮建設用地批准通知單”;

3、原南京市大廠區城鄉建設局核發的“中心村住宅”或“貿易貨棧”的紅線圖;

4、原南京市大廠區葛塘鎮人民政府頒發的“江蘇省村鎮工程建設許可證”。四個村在出賣3000多套房屋的形式上都採用了與購房者簽訂“委託建房協議”的方式。“委託建房協議”的主要內容也都明確規定了村委會享有土地的所有權,購房者享有土地使用權和房屋的所有權。在本院所審理的此類房屋買賣糾紛案件中,所有建成的住宅樓也都經過了工程質量的驗收,並領取了建築管理部門頒發的質量合格證書。在審理此類案件過程中還發現,凡已付清房款的購房者,村委會均按協議的約定爲其辦理了“村鎮房屋所有權證”。四個村的73幢住宅樓都與原大廠區的城區房屋或住宅小區毗鄰,四個村住宅樓所佔的非耕地也與原大廠區城區的國有土地接壤,住宅樓的配套建設、物業管理均已達到一定的水平。

二、糾紛的原因及解決此類糾紛的不同意見在我院近些年所受理的村集體土地住宅樓買賣糾紛案件中,原告均爲村委會,至目前爲止尚無一例購房者訴村委會的案件,作爲原告的村委會的訴訟請求基本相同,都是要求購房者付清尚欠的購房餘款,被告的抗辯理由也基本相同,主要是認爲,原告無房地產開發經營的資格,“委託建房協議”無效,原告只能夠爲被告辦理城市房屋所有權證書和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被告即可付清餘款。也有少數購房者並不主張委託建房協議無效,而以其他的理由(如房屋質量問題)相抗辯。這類案件的難點主要在如何認定“委託建房協議”的性質和效力。對此問題的認識意見分歧較大,主要有下列幾種觀點:

1、認爲“委託建房協議”名爲委託建房,實爲房地產開發經營,而村委會不具有房地產開發經營的資格,集體土地亦禁止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故應認定“委託建房協議”無效。

2、有條件的認可“委託建房協議”有效,即購房者是本村村民的,雙方簽訂的“委託建房協議”有效,凡購房者是外地農民或城市居民的,“委託建房協議”無效。

3、應當認定“委託建房協議”合法有效,因爲委託建房與房地開發有着本質的不同,不應將小城鎮開發建設與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混爲一談。“委託建房協議”的產生有其政策背景即小城鎮的開發建設,委託建房協議的效力如何確定,關鍵是看建房有無規劃、有無立項、有無審批、有無許可,如果村委會履行有關的法定手續,取得了相應的權利就應當認定“委託建房協議”有效,本區法院審理的集體土地建住宅樓的案件中的村委會均辦理了相應的手續,故應當認定協議有效。

三、對此類案件的處理情況及原因分析我院自20__年始受理集體土地建住宅樓的房屋買賣案,截止20__年6月底已審結20餘件,結案方式大都採判決形式,判決結果均認定委託建房協議合法有效,限令購房者支付購房款,承擔訴訟費用。其部分購房者不服判決上訴至南京市中級法院,上訴期間又因雙方達成協議,購房者撤回上訴。目前已審結的20餘件案件大部分均已得到執行。我院對此類案件的焦點即“委託建房協議”的效力問題作有效認定的理由如下:

1、集體土地上所建的住宅樓均經政府有關部門的審批,且有關政府部門具有相應的職權,如大廠區土地管理局所批准的9.8畝非耕地用於中心村工程建設就符合《土地管理法》有關管理主體和職權的規定。

2、本區集體土地建設的住宅樓在審批的程序上符合國務院《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的規定。

3、集體土地上的委託建房與城市房地產開發有着本質的不同。委託建房協議的形式與國家倡導的小城鎮開發建設的政策有着密切的聯繫。小城鎮的開發建設自應遵循一整套的法律、法規的規定,而不應套用《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規定來調整小城鎮的開發建設。

4、假若認定“委託建房協議”無效,將造成本轄區範圍內社會秩序的極大混亂,也會造成社會財富的極大浪費。本院已審理的案件雖少,但是,這些案件的審理結果,對3000多套房屋的購房者有關集體土地上住宅樓買賣的法律關係的穩定與否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如果認定委託建房協議無效將會影響衆多購房者集體土地上住宅樓買賣的法律關係的穩定,將可能引發大規模的訴訟,從而影響社會穩定,認定委託建房協議無效也必然造成社會財富的浪費。

5、購房者主張“委託建房協議”無效只是訴訟策略,並非真正的目的。審理此類案件中,還發現一部分被告主張“委託建房協議”無效的真正目的不是要退回房屋要回購房款,而是想通過主張“委託建房協議”無效來與村委會討價還價。另外,主張“委託建房協議”無效的內在理由,是認爲我國現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是限制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的,之所以限制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是因爲如果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將會導致農村耕地的大量流失;導致農村廉價土地衝擊城市房地產市場。對這種理由,我們認爲限制土地使用權流轉恰恰是造成農村耕地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家知道在1998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施行前,土地收益實際是由市、縣政府享有,而市、縣政府又擁有土地徵用審批權,爲獲取更多的土地收益,一些市、縣政府往往濫用審批權違法批地、亂佔耕地、浪費土地的事實大量發生。1998年土地管理法確立了土地用途管理制度以後,我國已經具備了保護耕地的法律基礎。如果土地用途制度得以有效實施,即使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也不會造成耕地的流失。本案的土地審批雖是發生在1998年以前,但土地的審批手續與1998年以後的土地用途管理制度的規定較吻合,審理此案應當考慮這一情況。還有放開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確有可能衝擊城市房地產市場,使政府減少大量的土地收益,但是,從長遠看允許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有利於國家和社會利益。農村集體土地如形成市場可以和城市土地市場並存競爭,有利於發揮城市、農村各自功能的優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贊成放開集體土地市場。樑慧星先生在《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中就持此觀點。但是我們闡述這些理論並不是要突破現行法律規定,而是認爲在現行法律框架下,對於小城鎮開發建設過程中的集體土地建住宅樓的效力認定宜寬不宜嚴,法院在審理這類案件中只要查明住宅樓工程項目有立項批覆,有土地使用審批、有建築許可,且批准部門是在其職權範圍內行使審批權(包括事後補辦了有關手續)就應認定“委託建房協議”有效。必須指出的是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有些地方確實存在不規範的問題。這在我院審理的此類案件中也有所反映。但是這些不規範的做法自1999年1月1日新《土地管理法》實施以後已經得到遏制,小城鎮建設步入了正規。在我院處理的集體土地上建住宅樓都是小城鎮建設早期由於不規範所遺留的問題,並不是這類問題還在延續,如果對“委託建房協議”作有效認定會對不規範的小城鎮建設起負面影響,法院審理時應當謹慎的認定“委託建房協議”的效力。如果對不規範的小城鎮建設不起負面影響的效果,那麼從合同法的角度也應當認定“委託建房協議”有效。基於上述理由,本院對這類案件中“委託建房協議”的效力作出了合法有效的認定。這樣處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