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鎮旅遊發展調研報告多篇

鎮旅遊發展調研報告多篇

鎮旅遊發展調研報告篇1

####草原,是一塊傳統特色突出、民族風情濃郁、生態狀況良好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人民以傳統畜牧業生產爲主。長期以來,由於交通不暢,這裏的環境保留了原生態的質樸,生活在這裏的人民也表現出觀念上的保守,使得這塊美麗的草原未能向世人展示其獨有的魅力。

隨着旅遊業的發展,爲牧民提供了展示其生產生活和當地文化的新途徑。爲這裏的人民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增加致富渠道提供了可能。

7月11日至13日,在內蒙古黨委宣傳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旅遊局主辦的第六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上,由前旗旅遊局組織的####蘇木的兩戶牧民自己設計、製作的民族服裝服飾參加了展示。牧民的孩子也以模特身份登上了賽場。比賽結果,一戶牧民獲得現代服裝組第七名,另外一戶獲得傳統服裝組第八名。首次參賽的牧民之子白音獲得模特表演三等獎。

參賽的`服裝承襲了傳統風格,加入一定的現代元素,完全由####蘇木基層牧民自已設計、自已縫製,在場內外贏得了一致好評。兩位牧民還接受了內蒙古電視臺等媒體的現場採訪。

這次參賽增強了牧民們通過民族服裝服飾的生產參與旅遊的信心,提高了利用當地資源和技藝發展旅遊業,展示新牧民、新形象的積極性、主動性,爲我旗旅遊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奠定了羣衆基礎。通過這次參賽,我們也看到了我旗草原旅遊的發展方向,受到了重要啓示。

一,牧民是草原的主人,是發展草原旅遊業的主體力量。

草原是蒙古民族自古以來賴以生存的家園,是北方民族文化繁衍的搖籃。世代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這片草原的主人,草原因牧民而鮮活生動。在日益崇尚生態文明的今天,草原是###旗展示自身形象的名片,具有十分強烈的感召力,吸引着遊人紛至沓來。####草原是###旗發展旅遊業的依託,是衆多旅遊產品產生、發展的背景,是美麗的###旗最重要的底色。因此,調動廣大牧民投身草原旅遊業的發展,是我旗旅遊業發展的前提。

二,草原旅遊業要以傳統的民俗風情爲主,立足當地文化,打造本土特色。

科爾沁草原的蒙古文化源源流長,博大精深,至今仍對當地羣衆的生產生活有着重要的影響。挖掘科爾沁草原民間文化併發揚光大,是宏揚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打造特色文化旅遊的需要。在這方面,####草原具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這裏,牧民的生活仍然保持了濃郁的傳統風格。

如:縫製馬肚帶、衲靴底、縫製民族服裝服飾、編馬絆子、組裝套馬竿等,是地地道道的牧民生活原貌再現。牧民羣衆利用自家奶食、自家肉食和自家天然草牧場的秀麗風光,使遊客流連忘返。因此,我們要因勢力導,一定要立足牧區生產生活實際,依託草原傳統習俗,打造當地特色旅遊品牌。

三,加快觀念轉變,加強素質提升,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產業轉型。

####草原處在大興安嶺向科爾沁草原過渡帶上,特殊的地理環境使這裏林草豐茂,植物繁多,是得天獨厚的天然牧場。同時,####草原位於烏蘭浩特這個遊客集散城市和阿爾山這個核心景區之間,是興安盟最重要的旅遊交通線上的關鍵節點。這裏山川縱橫、河流衆多、草原豐美,且有上百種喬灌木雜處其間,地形起伏多變,景觀層次感強,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天然高爾夫球場。

####草原旅遊應該科學規劃,政策引領。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及時引導當地牧民轉換觀念,用市場經濟的眼光看待本地資源優勢,用科學發展的觀點謀求可持續發展,自覺地保護環境,改善生態。使牧民改變過去粗放的經營方式,實現牧民由一產向三產轉移,減輕盲目追求種養數量所帶來的生態壓力,充分發揮草原的生態效益,追求綠色產業迅速擴張,取得生態文明和物質文明雙豐收。

四,打造高品位草原旅遊品牌,讓千家萬戶在旅遊業中受益。

自2008年開始,我們依據這裏的資源稟賦,在####草原規劃了度假牧場、心靈牧場、####自駕遊營地、科爾沁草原驛站等圍繞“科爾沁草原”核心品牌,設計出“一線串珠式”的系列景區景點。經科學規劃,意欲使景區最終成爲生態觀光、民俗體驗、文化展示、休閒度假於一體的高品位旅遊區。逐步打造連接烏蘭浩特這個集散地和阿爾山核心景區之間的aaaa以上草原民俗旅遊區,成爲充分展示科爾沁民俗、文化特徵的特色景區。在品牌支撐下,動員千家萬戶參與旅遊業,讓千家萬戶在旅遊業中受益,從而帶動####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成爲綠色興安快速崛起的重要推動力。

通過這次參賽,我們充分感受到了####草原上廣大牧民積極投身旅遊業的巨大熱情和力量,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科學規劃指導下的、全民參與的####草原旅遊業大發展的局面已經爲時不遠。同時,旅遊業開發要堅持政府主導,民間主體,市場運作原則,切忌不顧規劃的一哄而上。在徵地、環保等方面,政府及時進入,爲旅遊業的發展創造條件。避免出現一些違規的、非法的盲目建設,出現先天不足的景點,給今後管理留下隱患。

鎮旅遊發展調研報告篇2

按照縣政協今年的工作安排,6月上旬,縣政協組織政協分成四個調研組,由政協領導帶隊,分別以我縣已開發經營旅遊項目、正在開發重點旅遊項目、生態鄉村遊項目及旅遊產業配套設施項目爲重點,對我縣旅遊業發展情況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深入到部分鎮、旅遊景區和旅遊服務單位,通過實地察看、聽取彙報和座談討論,廣泛聽取各方面對我縣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建議。6月29日,縣政協主席樑廣枝主持召開縣政協八屆十五次會議,圍繞我縣旅遊業發展情況開展專題議政。縣政府副縣長李漫軍參加會議並通報了我縣旅遊業發展的情況,縣政協四個調研組也就會前開展專題調研的情況作了專題發言。與會政協圍繞議題展開認真的討論,大家暢所欲言,獻計獻策,提出了一些有建設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意見。現將調研議政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積極實施旅遊旺縣和旅遊強縣戰略,以我縣豐富的旅遊資源爲依託,以市場爲導向,以打造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格局爲目標,在旅遊部門的全力推動下,我縣旅遊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轉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一)通過出讓旅遊資源開發經營權,極大地促進旅遊項目的建設發展。,我縣以出讓開發經營權的方式,引進知名旅遊品牌企業南湖國旅和本地能人開發經營燕巖、世外桃源景區和燕山景區、燕峯峽溫泉漂流景區等旅遊項目。燕巖、世外桃源景區通過南湖國旅的規劃設計,投資包裝、宣傳策劃,景區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吸引了以珠三角自駕遊和港澳地區團隊爲主的大批旅客前來遊玩,旅遊業績良好。燕峯峽溫泉漂流景區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2300多萬元,建設酒店、溫泉別墅、露天溫泉、漂流及礦泉水生產等項目。景區成功舉辦了兩屆廣東省漂流大賽,-間,年接待遊客15-20萬人次,年營業總收入平均達500多萬元。

(二)積極謀劃重點旅遊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旅遊資源開發。,我縣引進香港鋒華實業有限公司開發建設嶽山溫泉旅遊度假村,該項目規劃建設用地爲720畝,經省政府批准首期建設用地爲60.6畝。作爲市、縣重點建設項目,6月,該項目徵地工作全面展開,目前首期建設用地已徵地50.6畝;二期規劃建設用地也初步與農民簽訂了200多畝徵地意向,二期規劃建設用地的土地修編、用地報批等工作正有序開展。

此外,我縣還引進廣東國葉文化產業有限公司開發建設六祖禪宗文化旅遊區,該項目不但是市、縣的重點建設項目,而且在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上被省政府列爲我省重點建設項目。項目規劃用地爲1379.3畝,投資估算12億,計劃以冷坑鎮上愛嶺“六祖巖”爲主線,向左右山嶺延伸,建築設計以“六祖禪宗”宗教場所爲主體,配套禪宗文化展區、國際會議中心、居士區和服務區等區域,是一個集文化、旅遊、飲食、休閒於一體的禪宗文化旅遊項目。目前,已完成了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項目立項和項目用地規劃工作,正進行土地利用規劃調整、用地申報、林地審批等相關工作。

(三)生態鄉村遊項目逐步推進,將更有效地發揮我縣旅遊資源的整體效應。我縣的大稠頂和三嶽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林木蔥蘢、物種豐富、景緻優美,是進行科學研究和生態養生、旅遊探險的好去處。保護區以其清新脫俗的自然生態景觀,成爲我縣生態養生遊的亮點,正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青睞。目前保護區正努力尋求合作開發生態養生遊項目。而以樑村何屋、坳仔六德堂等爲代表的鄉村休閒遊項目也伴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文明衛生村建設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

(四)強化旅遊產業配套設施項目建設,改進旅遊綜合服務工作。多年來,我縣高度重視旅遊產業配套設施項目各要素建設,一是通過大力招商引資,目前全縣擁有四星級酒店1家、三星級酒店5家、二星級酒店2家、一星級酒店3家,其它大小旅業87家,共有客房2790間,牀位5510個,是全省50個山區縣中擁有三星級以上標準酒店最多的縣(區)之一,能較好滿足遊客住宿的需求;二是推出了以粟米雞、石山羊、六十日黃菜等具有懷集地方特色風味菜餚爲主料的“燕都風味宴”和“鄉土風情筵”系列菜色,深受遊客好評。此外,被稱爲“中華一絕”的燕巖徒手攀巖採燕窩絕技成爲我縣遊樂觀賞的一大賣點,贏得遊客的普遍歡迎。還有縣城不少的休閒娛樂場所和旅遊商品、土特產專賣店,基本能滿足各方遊客到我縣旅遊娛樂、購物的需要。

總體來說,近幾年來我縣旅遊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近兩年多來,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和旅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影響,我縣已開發經營的旅遊景區受到了較大沖擊,出現了經營冷淡,景區旅遊人數大幅減少,收入嚴重下滑甚至虧損,欠繳景區經營權費,經營難以爲繼的局面。據反映,燕峯峽溫泉漂流景區就虧損了60多萬元,經營陷於困境,而南湖國旅近年來累計尚欠繳90多萬元景區經營權費。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實地調研和情況通報來看,我縣旅遊業發展仍然存在着不少制約因素,這也是造成當前我縣旅遊經營陷於困境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現在:

(一)景區欠缺後續資金投入,品位難以提升,缺乏新意。燕巖和世外桃源景區除了經營初期投入之外,近年來基本沒有大的投入,設備設施殘舊老化,景區尚停留在觀光遊覽型而未能做到觀光遊覽與休閒度假相結合,粗放經營,品位不高,難以打造成一個高檔次的精品景區,很難吸引“回頭客”、“過夜客”,影響了景區的經營發展。

(二)景區難以做到完全封閉管理,存在隱憂。由於歷史原因,燕巖和世外桃源景區觀光道路與村民出行是同一道路,雖然燕巖已可改道出入,縣政府也於今年5月15日開始對燕巖洞實施機動車行駛管制,但部分村民仍貪方便舍遠求近駕車穿洞而過,影響了金絲燕棲息環境。而世外桃源景區一時難以改道,不少機動車進出景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遊客的旅遊心情和人身安全,投訴不斷,影響了景區的整體滿意度。而且一部分村民趁機拉客逃票進入景區,令景區利益受損。不能封閉管理,還導致了設備遭人爲破壞現象的出現。如世外桃源景區,巖洞裏的照明設備經常被破壞甚至連給村民提供方便的照明路燈也不能倖免。今年春節,景區栽種的桃花也一次被偷走8棵,令經營者十分頭痛。

(三)綜合管理遭遇執法處罰相脫節的問題。目前對燕巖、世外桃源景區的管理,除了經營者外,橋頭鎮政府和景區管理處加以協助。由於他們都只是有管理權而沒有執法處罰權,對一些破壞景區自然景觀、亂採奇石、偷捕燕子、非法電魚等行爲難以進行執法處罰,需要請求相關執法部門出動才能實施,因此對景區綜合管理無法做到到點到位。而且由於經費沒有到位,管理處由原來的10多人減少到目前的4人,管理力量進一步削弱。

燕峯峽景區一溪兩岸山林雖已被林業部門依法列爲生態公益林保護區,但近年來特別是下半年,羣衆進山亂砍林木的現象較爲嚴重,致使景區周邊生態環境越來越不協調。對此,景區也只能徒嘆奈何。

(四)重點旅遊項目開發建設進展緩慢。近年來,由於縣分管旅遊工作的領導變換頻繁,對重點旅遊項目開發建設工作欠缺有力的協調和指導,相關職能部門未能整合形成整體推進合力,項目規劃建設用地報批工作滯後,影響了項目開發建設工作的推進。嶽山溫泉旅遊度假村徵地拆遷工作於正式開始,歷時3年,目前僅完成徵地50.6畝;而六祖禪宗文化旅遊區項目也只完成了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項目立項和項目用地規劃等前期工作,項目用地問題尚未解決,影響了徵地、遷墳等後期工作的開展。由於我縣重點旅遊項目開發建設的滯後,難以打造新的有規模、有檔次、有效益和有較高知名度的旅遊景區,造成旅遊客源缺失,無法形成有競爭力的旅遊市場。

(五)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待進一步改進。目前,我縣通往景區景點的道路大多等級低,尚處於路窄彎多不平坦的狀況,對旅遊團隊車輛進出潛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旅客怨言較多。而且各旅遊景點間通達力也不強,尚未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網絡。交通不暢順,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縣旅遊業的發展。此外,目前通往燕山風景區的道路是當地的村道,旅遊車輛進出給村民出行帶來不便,羣衆意見較大。同時,燕山景區目前尚未設有停車場,而可用來開設停車場的巖洞口前後地塊爲農田保護區,必須要經國土部門調整後方可進行,影響了景區發展。

(六)旅遊業總體服務形象水平仍然欠佳。目前燕巖、世外桃源景區都沒有設專門導遊,遊客對景區只能“自我欣賞”,對景區內涵無從瞭解,遊興降低。此外,在景區範圍內,還存在當地村民向遊客兜售假燕窩和香燭等現象。每逢假日,村中小孩就自發聚集在一起,拉扯旅客強討零花錢,這對景區、對我縣的形象都會造成較大影響。再者,由於我縣服務行業存在招工難問題,直接導致旅遊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同時,由於旅遊產業鏈短,缺少項目支撐,特別是“購”和“娛”相當弱小,未能做到“遊”、“購”、“娛”的有機結合,在懷集旅遊享受不到“白天遊景點,途中能購物,晚上有娛樂”的“一條龍”服務,旅客逗留時間短,消費單一,對服務業的拉動和輻射不強。

三、建議意見

旅遊業被人們稱爲“無煙工業”,旅遊業對相關行業具有較強的幅射帶動作用。從幾年前我縣旅遊業鼎盛時期,車密客廣,旅業爆滿,餐飲紅火的景象就可以感受得到。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完善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力促我縣旅遊業再創輝煌。爲此,提出幾點建議意見:

(一)要充分認識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加快發展旅遊業的緊迫感。旅遊業是一個綜合產業,它涉及到衆多的部門和方方面面,僅靠旅遊企業自身的努力是還不夠的,需要各方面共同配合纔能有發展、有突破。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應提高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增強緊迫感,堅持把發展旅遊業作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抓手,通過宣傳引導,使全社會形成加快發展旅遊業的共識,形成“人人都是旅遊使者”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優化旅遊發展環境。

(二)要始終堅持實施旅遊旺縣和建設旅遊強縣戰略不動搖,着力推進旅遊景區建設。依託我縣旅遊資源,傾力打造金燕文化、六祖文化、溫泉文化、長壽文化旅遊品牌。應把握廣賀高速、貴廣高鐵即將相繼開通,必將對我縣旅遊業帶來新一輪大發展這一難得機遇,對已開發經營的旅遊項目,要引導景區經營者加大後續資金投入,不斷完善景區建設,使景區建設由單純的觀光遊覽型向觀光遊覽與休閒度假娛樂相結合型轉變,提升品位,以吸引更多的旅遊客源。要重視對燕巖和世外桃源景區歷史名人題詞、人文景觀流傳或相關傳說的保護、發掘,並大力宣傳,進一步豐富景區的文化內涵。

嶽山溫泉旅遊度假村和六祖禪宗文化旅遊區建設項目既是市、縣今年的重點建設項目,又是市領導對口聯繫的重點建設項目[肇發()10號],縣委、縣政府應把這兩大重點旅遊項目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相關工作專責小組,明確分工,明確責任,落實雙向倒逼工作機制,出臺一系列有利於項目開發建設的政策、措施,強力推進項目開發建設,爭取早日把這兩大項目打造成爲懷集旅遊新亮點和經濟發展新增長極,使之形成文化內涵豐富、檔次高、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旅遊項目。在此基礎上,應積極拓展森林生態和鄉村休閒遊等項目,最大限度地整合我縣旅遊資源,提高旅遊經濟效益。

(三)要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努力開拓旅遊市場。應集中一定的財力、人力、物力,運用各種宣傳渠道和途徑,有目的、有計劃、全方位對全縣旅遊項目進行宣傳推介。如邀請名人畫家到懷集休閒度假、寫生創作、獻才展藝,藉助名人效應喧染旅遊品牌。同時,爭取上級文化部門或影視界到懷集拍攝風光片、電影和電視節目等,提高我縣旅遊景區景點的知名度,擴大懷集旅遊影響力。

(四)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針對我縣通往旅遊景區景點道路等級低、通達能力差的問題,應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資金支持,有計劃、有步驟改造建設通往旅遊景區景點道路,進一步改善交通狀況,提高道路通行力和安全性,爲旅客提供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景區導向指示牌的設置,特別是縣城出入口路段,應及早設立完善各景區規範醒目的導向指示牌,爲各方遊客到我縣旅遊提供方便。

另外,旅客對燕巖特別是世外桃源景區交錯雜亂的電線電纜頗有微詞,認爲這樣很難體味得到陶淵明筆下所描述的景象。建議能否協調有關部門把電線電纜由架空變地下埋設,美化景區環境。對於燕山景區提出的建設停車場用地需把農保區調整爲一般耕地問題,有關部門應支持解決好。

(五)要強化旅遊配套設施項目建設,努力提高服務質量。針對“吃、住、遊、購、娛”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採取有力措施,改進旅遊服務工作。一要着力推進旅遊服務規範化、標準化建設。要進一步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提高素質;燕巖、世外桃源作爲我縣旅遊重點推介景區,應考慮設專門導遊,以適應旅遊需要;縣有關部門應儘快編制出臺科學完善的懷集縣旅遊線路景點介紹書,並要求各旅遊接待酒店統一使用。二要加快有規模上檔次的旅遊購物市場特別是“特產街”、“旅遊產品街”建設,帶動旅遊經濟。三要重視旅遊信息平臺建設,把我縣有關旅遊資訊在信息網上進行推介,使外地人在信息網上都能瞭解到我縣旅遊景點的情況,擴大我縣旅遊影響力,吸引更多遊客到我縣觀光旅遊。

(六)要加強旅遊開發建設的綜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合理開發和依法保護旅遊資源,做到生態環境、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三者協調統一。努力克服和防止低水平的開發,堅決避免浪費資源的行爲發生,真正走出一條依法保護資源,按規劃建設旅遊景區的新路子。特別是生態旅遊資源是不可再生、不可複製的資源,要遵遁“嚴格保護、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加大對生態景區、名貴珍稀動植物、溫泉、古建築、古村落、古民居、巖洞、怪石、奇花異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尤其是對目前開發規劃未敲定,開發條件不具備或不成熟的,一定要採取措施先保護下來,待條件成熟時再開發,對已出讓開發經營權的旅遊資源,應進一步加強對開發工作的指導和跟蹤檢查,敦促開發商儘快啓動項目建設,杜絕開發商囤積旅遊資源轉讓出賣,確保全縣生態旅遊資源不被破壞和永續利用。

在景區管理工作中,要切實處理好景區與周邊村民、與周圍環境的關係,構建和諧經營環境與旅遊環境,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針對燕巖、世外桃源景區管理遇到執法處罰難問題,建議成立由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的綜合執法機構,提高管理水平。

鎮旅遊發展調研報告篇3

近年來,隨着我市公共事業的快速發展,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容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爲我市經濟快速平穩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但與此同時,仍有諸多待解決的難點問題,尤其是違章建築的存在,嚴重影響制約了城市的發展。違章建築數量較多,分佈較廣,隱蔽性較強,危害較大,查處時也有相當的難度,如何妥善查處違章建築也就成了城市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重點與難點。本文就結合城中區域的實際情況,總結違章建築的一些特點,闡明違章建築的危害,分析其產生的深層原因,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案例探討查處違章建築時要注意的一些問題。並提出相關的對策意見。

一、我市城中違章建築的基本情況

(一)違章建築的定義

(二)我市違章建築特點

二、違章建築的危害

(一)浪費土地資源。違章建築直接佔用了大量的集體土地,甚至是基本農田,侵吞了集體資源,損害集體利益,造成國家資源的低效利用。

(二)提高開發成本。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開發的全面推進,科學合理規劃的逐步完善,雜亂無章的違章建築嚴重破壞整體規劃。

(三)影響依法行政。違章建築的橫行,給國家的土地管理、村鎮建設、農民建房管理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使法律法規得不到有效的貫徹執行,執法的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四)增加安全隱患。由於違章建築多爲簡易結構,往往是由幾個農民工隨便搭建而成,因此,幾年後它們都會變成危房,隨時都會發生事故;路邊的建築物還會影響視線,造成交通事故。

(五)影響社會穩定。大量違章建築的出現,影響着我們的居住環境。同時,由於這些建築物都是未批先建的,到處亂建,達不到技術規範,容易造成鄰里糾紛的大量出現,與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題背道而馳。

三、違章建築大量形成的原因

違章建築上述的這些特點和危害致使它的查處成了工作難點與重點。爲了更好的處理相關的違章建設,有必要充分認識違章建築形成的深層原因。

(一)違章建築大量產生的根源來講:經濟利益驅動是當事人敢於違法建設的主要原因,經營需要早已代替生活需要成爲違章建築的主要動機。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外來務工人員的大量涌入,租房效益大,而違法的成本又輕,造成了老百姓養豬不如出租的現象。同時隨着生活條件的改善,小車子已開進尋常百姓之家,隨之也帶來了大量車庫或備用車庫,還有不少家庭的廚房和餐廳也開始搬出主房,這些都產生了許多違章附房。

(二)行政執法機關執法不公、處罰不力是違章建築氾濫的另一個原因。由於判別建築物是否違反規劃,是以詳細規劃即詳規爲標準判斷的。而在當時,詳規要麼很粗糙,要麼根本沒有,人們特別是領導幹部中不少人對城鄉規劃特別是詳規的法律效力一無所知,隨意變更規劃是常見的事。由於沒有詳規,或雖有詳規卻得不到嚴格執行,這就給行政執法機關判定建築物是否違反規劃、是否嚴重影響規劃留下了非常大的自由裁量空間,而對這一自由裁量權卻無約束機制。於是在同一地段,對類似的建築,對甲認定爲嚴重影響規劃,決定拆除,而對乙則認定不嚴重影響規劃,不予拆除。此類執法不公現象,不一而足。

四、違章建築的對策意見

要指出的是,違章建築不是僅僅依靠個別部門嚴格按照法律程序查處就可以輕鬆解決的,要根本性的減少,甚至消除違章建築,需要多方面多個層次的共同努力。

第一堅持法制宣傳。提高羣衆法制意識,強化違章建築危害意識,使居民充分認識到整治違章建築的重要性(2016信訪工作調研報告)和必要性。創新監督形式,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使羣衆能舉報,願舉報,敢舉報。

第二歸類分期處理。首先,針對新生及翻蓋違章建築,必須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早拆除,通過網格平臺信息反饋、羣衆舉報等,一旦發現有動磚動土跡象,就立即介入,查明情況,堅決依法處理,儘量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其次,對於歷史遺留違章建築,根據具體情況,可通過整體環境改造、專項整治、民心工程等,分期分批,逐步解決。

第三加強執法力度。實踐表明,執法力度稍有鬆懈,違法建築者就得寸進尺,違章建築便死灰復燃,同時還帶來了相互攀比,你家蓋一層,我家蓋二層、三層。爲此,對違章建築的查處,必須從嚴打擊,嚴厲查處,絕不能再搞“以罰代處”,要達到重創正在違章建築者,震懾有意違章建築者的目的。對於嚴重阻礙執法的違法人員,性質惡劣,影響面廣的違章建築,必須實行強制措施,決不可讓其心存僥倖;對於無視政策、明目張膽、正面挑釁的,必須予以嚴厲打擊,必要時讓司法介入,以維護法律尊嚴。

第四完善相關法律目前,針對樓頂違章建築,主要以自拆爲主,對堅決不拆除的城管大隊也面臨法律難題。執法大隊並沒有強制拆除權,如果申請法院執行,法院表示也有難度,因爲要拆露臺的違章房必須穿過業主的合法房屋。因此,需要規劃、建設、城管等多部門聯合調研,健全相關法規,增強其操作性和強制性,起到嚴厲整治的目的。

綜上所述,違章建築以其分佈廣,數量多,隱蔽性強,危害大的特點,嚴重阻礙了城市的規劃發展,查處違章建築更是城市管理工作者的重點與難點,在查處違章建設時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同時要加強執法力度,堅持法制宣傳,做好違章建設者的思想工作。只有通過各個部門的聯合,不同層面的共同努力,違章建設的情況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楚國哲學的中心問題是天人關係,楚人的哲學世界觀是個體本位的天人合一。楚人認爲:人的存在,都是一個一個的個體,這個個體,就是他的“自”。人的個體,是自然存在,而有超自然的願望。人的自然存在,無論在空間上、時間上,都很有限。人有超自然的願望,要求在空間上、時間上,進入無限。人的血肉之軀,不可能進入無限。人的精神狀態,則可能進入無限,就是自覺個體與宇宙合一,也就是自覺天人合一。宇宙無限,若個體自覺與宇宙合一,也就自覺同其無限。個體的精神狀態,只能與血肉之軀同存,仍是有限的。但只要一息尚存,便能自覺天人合一,進入無限。一旦自覺這個合一,則這種天人合一之感,不僅比平常客觀實在之感,更爲實在,而且更爲深刻,因爲更爲自覺。這種天人合一的精神狀態,可以使人從一切侷限(包括時空侷限)解放出來,把個體全部能量釋放出來。《莊子》中的“至人”、“神人”、“聖人”、“真人”,都自覺天人合一,而進入無限。因此,楚建築文化的特點也是體現在它的“天人合一”建築觀上,它所展現的是“自然與精神的統一”,本文所探討的“天人合一”建築觀,也正是基於這一基本涵義作爲出發點。

楚建築屬於建築範疇的“幹闌文化”是古代中國南方建築文化的主體,是南方幹闌式建築與源於北方穴居的高臺式建築融合時期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代表。它是以木結構爲主的建築體系,向來注重與自然的高度協同,尊重自然,體現“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藝術性格上特別重視對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在選材上,木材給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之美,它集輕巧、堅韌、易於加工爲一身,恰恰與楚國人的文化性格相切合,因此成爲楚建築的首選材料。加之,建築始終是爲人服務的,地處中原的楚國地大物博,木材資源豐富,而相反去花幾百年的時間用石材去興建宮室建築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選擇木材也有其必然性。

楚建築在建築類型上豐富多彩,主要包括:宮殿、宗廟、公府、館榭、地下宮室、離宮、壇、祠、警鼓臺、舞臺、觀景樓閣等。它們的種類和使用功能雖不相同,但始終流露着“天人合一”的思想。這基於與自然高度協同的楚文化精神——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建築鑲嵌在自然中,彷彿是自然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楚國的建築重視人與自然的融合相親的文化精神。以其楚樓閣爲例,樓閣相當開敞,樓內外空間流通滲透,追求與自然的親近;造型上運用水平方向的層層屋檐,環繞各層的走廊欄杆,極力削弱體型上的豎高感覺,使之時時回顧大地,彷彿對大地有着無比的眷戀;屋面、屋脊、裝飾局部的曲線運用避免了造型的僵硬冷峻,優美地鑲嵌在大自然中,彷彿自己就是天地的一部分,充分體現了人對自然的嚮往和崇敬之情。

楚國的建築注重與自然高度協同的觀念,表現在城市、村鎮、陵墓或住宅的選址和佈局上,“風水”學說、院落組羣分佈就是集中體現。早在伍子胥設計建造吳都闔閭城(今蘇州市城廂區)時,在《吳越春秋》中記載:“子胥乃使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築大城,週迴四十七裏。陸八門,以象天八門;水八門,以法地八聰。築小城,周十里。陵門三。不開東面者,欲以絕越明也。立閶門者,以象天門通閶闔風也。立蛇門者,以象地戶也。”楚建築普遍存在“天人感應之說”、“四神之說”、“陰陽之說”、“五行之說”等建築意識,這些建築意識形成了中國古老的風水理論的基礎。風水理論,在景觀方面,注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在環境方面,又格外重視人工環境與天然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其宗旨是勘察自然、順應自然,又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選擇和創造出適合與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爲需求的建築環境,使其達到陰陽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完美境界。楚建築以“間”爲單位構成“單體建築”,再由“單體建築”圍合構成“院落”。而院落組羣分佈就是以“院落”爲基本單位,依照一定的軸線關係、平衡分佈原則和具體需要構成整個組羣。主要方式是平面上的層層鋪開,注重移步換景異和空間層次,體現時間進程中的空間意識,注重含蓄的美的表達和體驗。

建築風格上,楚建築的屋頂、木構件、飛檐等人性化設計,機智而巧妙的組合所顯示的結構美和裝飾美本身也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楚建築的屋頂一般很大,並出現了屋坡的折線“反字”及以後的“舉折”的做法。雖然曲度不大,屋角也沒有翹起,剛健質樸的氣勢較濃,但也初步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字型的屋頂造型,既擴大了室內的空間感,同時有利於排水。類似的還有楚獨有的幹闌式建築風格等,這些做法相比同時期的歐洲的平屋頂和中國北方穴居,更具有“人性化”設計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古代楚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木構件主要指柱、樑之外的懸挑受力構件斗拱,古老的“斗拱”系與檐口平行。迄今所發現的楚建築異型木構件中有十分精美的拱形構件。木構件的“製作”主要指構造結合的榫卯技術,其本身不用一釘一卯,完全插接構成。源出於南方古老的幹闌式建築中的榫卯構造,爲楚建築所承襲發展,不但系列完備,而且技術先進。在承重結構過渡爲裝飾構件的過程中,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從審美角度都將兩種功能結合得天衣無縫。終於成爲其獨特的南國風格。

建築的裝飾上,楚國的藝術家們既看重人與自然的統一,充分表達個性的自由,可是又積極入世,迴歸到人本的理性現實。以其雕塑爲例,在發掘的楚系墓葬中發現如:比細高腿還長一倍的長脖子鳥的腦袋上忽然長出了枝杈繁生、尖端銳利的成對鹿角來;昂首引吭、展翅欲飛的長頸綵鳳偏偏要站到斑斕猛虎的背上去,而自己的背上卻生出一對繁枝的鹿角;人首蛇身的補天女;雙手擎萬均的編鐘樂架武士,是力的表現;飛鳳、鳴鸞、長蛇、奔鹿,還有鼓脹着肚子的具蛙在進行着一場只有現代人類纔可能進行的水陸空交叉的立體大型混戰,是人間善與惡的搏鬥……這些作品,對於地下的死者,是歡送他們祝願他們飛昇上天上仙境,對於地上活着的人們,是鼓勵他們面對自然、征服自然。多數的雕塑作品是實用器物,把器形制作成許多種動物的形象,施以彩繪,以至淺高浮雕、鏤刻等等,莫不表現出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魅力,充滿着浪漫情調,以供裝飾陳設,賞心悅目。楚國建築裝飾以紅黑兩色的強烈對比爲基調,這是由於當時楚人的審美觀決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楚建築始終是“天人合一”與“禮法、宗法制度”的聯合體現。“天人合一”追求自然,“禮法、宗法制度”注重等級制和規矩,看似矛盾,但反映在建築上,兩者並沒有截然分開。如“臺”、“壇”等建築形制是禮制建築,但它們在佈局上追求的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二者並不矛盾。

總的說來,“天人合一”建築觀是楚國古代建築的中心思想,是楚人的倫理觀、審美觀、價值觀和自然觀的深刻體現。

巨海城位於大學東路與豐州路交接處,總建築面積超過百萬平米,其中一區,二區、三區以多層住宅爲主,四、五、六、七、九、十以高層住宅爲主,六區爲聯排式住宅和別墅。巨海新城是呼市地區規模較大的一塊開發用地,地理位置好,交通便捷,外部環境十分優越,居住區內道路通暢,配套設施相當完善。本次調研的項目爲巨海新區中的第五區。巨海五區整體環境優越,交通便利,佈局合理,位於新建東街和豐州路交接處,對面爲巨海十區,南面爲巨海六區,小區是一個高質量、高品位、富有魅力的居住小區,戶戶朝陽,通風采光良好,房間佈置合理,面積利用充分的優化小區。

一、總平面規劃設計

1、結構布?

整個小區由12幢高層板式塔樓組成,西側有六幢板樓沿豐州路平行佈置,東側另外六幢與二區多層住宅相接,小區爲了營造一安靜祥和、舒適的環境,設計成純住宅小區,周邊沒有底層商業及商鋪,而是在整個巨海居住區內集會考慮商業位置,集中佈置,在小區中部設置了小區的會所,會所內設施齊全,健身、娛樂、交流均可以較好進行,南入口處爲小區的幼兒園,目前已有鼎奇幼兒園入住,相關配套設施十分完善。

2、道路結構與交通系統

小區兩個出入口分別開於豐州路,和新建東街。居民主要從西進入時,會體會到中心綠地及路兩側的景觀。小區主幹道以簡潔、自然的形式將小區整體貫通,並利於組團級中心區的均衡劃分,小區次級道路則考慮到人車分流,在小區建築外環設計道路環線,儘量減少進入中心組團的車輛,小區主幹道7m寬,兩側均有1、5米人行道,小區次級道路均爲3m寬。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的數量也在增多,小區設置停車場已經是必不可少,五區設置了地下和地上兩種停車場,地下停車通過四個地下入口到達停車場,採用了人車分流的流線設置,避免了人車的混亂擁擠,地下車位井然排列,起到很好的停車效果。地上停車沒有地下那麼正規,調查中發現許多車輛亂停亂放,但比較好的一點是,地上也有明顯的車輛禁入的欄杆,很好的隔離了車輛。

3、綠化系統

巨海五區的綠化系統是由點、線、面統一構成的。首先是以中心綠地爲面,將人文景觀(水池、廣場、休憩亭廊、各種植物、樹種組合)有機結合。形成具有鮮明風格的中心區綠化並確定了小區的整體風格和基調。其次,以院落及組團之間的相互關聯不分的綠化作爲視覺綠化線。zui會是每個院落均有綠化和亭閣座爲綠化點。小區內植被豐富,草皮波瀾起伏,凹凸不平,景觀小路蜿蜒曲折,地面鋪裝層次多樣,每幢樓前均圍合出小院。

4、景觀設計

利用小區內建築佈置的形式營造小區中心的主景觀軸,主景觀軸結合休閒廣場,亭,及硬質鋪地、綠化形成界面豐富而連貫的景觀帶。植物類型的選用以鄉土特色樹種爲主,採取喬、灌、草結合。常綠、落葉相結合的搭配。

二、住宅設計問題

本規劃爲不同層次的用戶提供了4中以上的戶型,呼市地處西北嚴寒地區,氣候特點夏熱冬冷,調研過程發現住宅均爲南北向,平均進深大於30米,個房間均有自然採光,戶內自然通風較好,每戶至少一臥室朝南。

戶型有三室兩廳、兩室兩廳、兩室一廳等。入戶空間利用樓電梯的剩餘空間設計成儲藏室,以便用戶出入時放置鞋帽用具。起居室與過渡空間緊密相連,擁有較完整的牆面,以利於住戶家庭安裝視聽裝置及現代化傢俱,起居室有一個大陽光室,可以滿足北方地區冬天寒冷時隔各種活動需求。廚房設計模數化,爲安裝成套廚房傢俱提供了條件,在跟住戶交流過程中發現,由於水電設計不夠精細化導致裝修過程中改水電地方多,並且插座、電箱設計位置還需多加考慮。住宅衛生間去不做到分室佈置,洗衣機位置固定以便使用,部分衛生間爲機械通風,間接採光。

住宅建築採用現代風格的建築形式,實牆較低的陽光室、大的南向飄窗,以及轉角飄窗等擴大視野,北向較小的開窗,符合呼市地區的氣候特點。以簡潔的立面造型創造具有濃厚生活氣息、高雅文化環境的空間,建築外牆運用中灰色與米黃色兩種配色。北方寒冷地區採用暖色系可以更好吸收太陽光,而灰色主牆面能更好應對北方風沙大的特點,牆面不容易顯髒。外飾面材料以噴塗塗料,石材,和麪磚相結合的裝飾。外牆粘貼擠塑聚苯板保溫材料,外貼面磚,由於保溫材料外貼面磚容易掉磚,時有掉落磚的事故發生,故面磚粘貼技術非常關鍵。五區建成一年多,目前爲止磚面情況良好。每戶均考慮了空調室外機的掛位,所以整體建築風格統一,不會雜亂。落水管採用內排水的方式,外牆乾淨整潔。

三、公建配套

五區沒有佈置商業裙房,打造純住宅的設計理念,小區內部設計了12班幼兒園,其他如變電站、垃圾站、煤氣調壓站、換熱站等均佈置在小區內。其他公建諸如物業管理等在其他區內集會考慮設計。小區內在住宅入口處設計了無障礙坡道,但缺乏無障礙標誌。小區內道路也沒有設置盲道,及緣石坡道等。

經過此次調研學習到了不少知識,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是高密度社區越來越多,土地緊張,爲了節地只能儘量蓋高層,這就需要解決好諸多問題,日照採光、高層消防、給排水等等。五區內部分戶型採光不足,其他情況良好。其次,小區停車沒有做到完全的人車分流,不過這也與車輛多相矛盾,是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更好處理的。再次,五區高層間距大,能夠留有更多的地方佈置景觀綠化,所以小區內環境優美,綠化充足。相關配套諸如健身、運動、活動的場所較多。由於小區新建成,入住戶數不多,許多問題還沒有暴露出來,需要日後跟蹤隨訪才能夠更全面的瞭解。總之通過此次調研對高層居住小區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爲以後小區規劃及高層住宅設計提供更多的實際案例經驗。

爲全面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根據縣委、鄉黨委《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學習調研段的調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圍繞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20字針,爲了解華光村的農村現狀,摸清該村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途徑、方式和工作思路,確保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結合自身工作需要對華光村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華光村位於衆興鄉西北,轄12個村民組,總人口2224人,人口年均增長率6.8‰。農戶488戶。全村在校學生總數460人,中學學生24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華光村20xx年農業總產值1100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20xx年)4400元。

二、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着中央、省、市、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和貫徹落實,華光村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效、優質、無公害種植業和生態農業,華光村農業產值每年以30%遞增,超過全縣平均增長水平。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當地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華光村現有耕地2200畝,人均耕地面積1.2畝,全村主要是以農業產業爲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xx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50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爲440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460萬元,人均2070元,在全鄉12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

1、從業人同分布情況。現全村共有2067人,其中:男性1120人,女性947人,18歲以下人數爲556人,1860歲之間人數爲1140人,60歲以上人數爲371人,勞動力人口數爲1620人。根據20xx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620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710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43%;從事二、三產業的農爲910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57%,其中:65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810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在農爲產業結構中主要以一稻一油生產爲主。以20xx年爲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15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358畝,總產量130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水稻、油菜、小麥爲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花生、大豆、棉花爲主,以林果業爲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爲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現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公里,田間道路46條,約40公里,道路大多爲砂石路或土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水庫共45個,小水窖100多口,水池200個,沼氣池35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通水、通電視、通電訊。現華光村委會建設有一所衛生所,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的問題;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0戶103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2067人,參合率100%;農村稅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3人,村民委員會委員3人;全村共有黨員40人,其中:男性黨員35人,女性黨員5人;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三、華光新農村建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衆興鄉華光新農村分兩片:義合片、胡大郢片,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

1、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仍有幾十戶農戶安置房協議未籤,義合片房屋偏少;華光村胡大郢片舊房拆遷進度不快,新房入駐率不高,義合片更慢;且時間緊、任務重、建新房、拆舊房、土地復墾還需進一步加快進度。

2、水、電、路、綠化等配套基礎設施進度慢,更影響了農戶的入住率,村容村貌存在髒,亂,差現象,道路兩旁和入村路口,垃圾隨意亂扔,怪味難聞,沒有固定入池,影響村容,更影響新農村形象。

3、農民增收渠道窄,除農業收入外,農民大部分收入主要來源於務工,二、三產業增收效果不明顯,勞動力素質較低,外出務工的大多數還是靠賣苦力,家庭收入增長緩慢。少數特困戶、低保戶老房結構差,家庭困難,雖然安置房價格便宜,但仍無力承受新安置資金缺口。

四、對策及建議

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是一項長期性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務求實效的原則,在思想認識上要有長期打算,在發展規劃上要有長遠眼光,在產業發展上要有長期考慮,在農村面貌改善上要有長期努力,在農民培養上要有長效機制,在民主管理上要有長期探索,不斷強化各項保障措施。

1.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到各戶加強選傳,務必將新農村建設各項政策宣傳到位,工作過程中既要注重質量也要注重效率。

2、要本着居住集中、長遠計劃與近期實施相結合的原則,做好村莊規劃,結合馬政廟旅遊景點總體規劃進行新農村建設。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多方籌資籌勞,將村內基礎設施進行完善,並結合新農村能源建設,從三清三改入手,實施一推六改工程。結合馬政廟和衆興水庫配套建設工程,推進四化工作,即道路硬化、庭院淨化、街道亮化、村莊綠化,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將華光村建成一個富有特色的生態旅遊村。不斷加大鄉風文明建設力度,鄉風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靈魂。促進鄉風文明,必須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過召開村民大會,成立由村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等五老人員組成的理事會等形式,充分發動羣衆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要作用。

3、依託馬政廟和衆興水庫,發展農家樂旅遊和生態觀光遊,帶動相關二、三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通過典型示範、政策引導、科技帶動等措施,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如土雞、土豬和水產品等。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圍繞市場需求,發揮主導產業優勢,大力發展以生態型無公害農產品爲特色,優化品種品質,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管理。

鎮旅遊發展調研報告篇4

一年來,我公司景區的安全工作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在縣文化旅遊出版局的統籌指導下,在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配合下,我景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協同配合,認真實施,全面按照安全工作總體要求和部署,以對遊客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履行旅遊安全監管職能,全面完成了縣上下達的旅遊安全工作目標任務。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成立機構,落實責任。

今年,國家對安全工作十分重視,將旅遊安全作爲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我景區作爲全縣主要旅遊行業,旅遊全監管是一項全新工作,更是一項惠民工程,因此,我景區對此項工作不敢有絲毫懈怠,而是高度重視,認真學習,深入調研、熟悉業務,不斷掌握新的工作方法,吸取好的工作經驗,全力做好旅遊安全監管工作。

首先,抓住重點,制定方案。爲做好旅遊景區安全監管工作,我公司嚴格按照《縣文化出版旅遊局安全工作目標》精神,結合景區工作職能,制定了《關於加強旅遊景區安全監督管理的實施方案》,確定了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和實施步驟,明確了以開展旅遊景區爲重點區域,爲遊客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旅遊環境,確保廣大遊客玩的放心。

其次,成立機構,落實責任。爲加大對全縣旅遊景區安全的監管力度,景區成立了以總經理爲組長,有關科、室、隊爲成員的旅遊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工作職責,進行了責任分工,爲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第三,健全制度,規範管理。按照縣安委對安全工作的總體要求,爲配合相關職能部門做好旅遊安全工作,我局結合旅遊行業特點,制定並完善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明確要求各景區(點)本着堅持“以人爲本,遊客至上”的思想,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爲主”的方針,進一步增強安全意識,牢固樹立“沒有安全就沒有旅遊”的觀念,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製定和完善應急預案,特別對旅遊景區安全工作作了重點部署。

二、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認真實施,確保旅遊安全工作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第一階段:加強宣傳,做好引導。結合夏季旅遊安全隱患排查及集中整治行動,在旅遊景區和遊客中普及旅遊安全生產知識,進一步引導業主樹立安全意識,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努力營造人人關心食品安全的良好旅遊氛圍,爲方便遊客諮詢和維權,

第二階段:協調配合,集中整治。一是將安全監管同“黃金週”相結合,在“五一”、“十一”黃金週前,按照縣文化出版旅遊局的統一部署,縣旅遊、工商、衛生、公安、質監、文體、民宗、物價、交通、商務等職能部門協調配合,聯合執法檢查,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在景區保護、安全、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深知與各級領導的要求和先進景區的工作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爲指導,解放思想,總結經驗,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把某建設成爲文明、誠信、安全、高效的精品景區。

鎮旅遊發展調研報告篇5

隨着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旅遊消費變得越來越熱,出外旅遊已成爲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遊羣體當中,大學生是整個旅遊市場的一個重要而又獨立的組成部分。大學生作爲社會的一個特殊羣體,具有一定的經濟獨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對寬鬆的時間,具有更多的冒險精神和追夢遐想,這些促成了大學生旅遊熱。因此,大學生作爲一支旅遊生力軍的地位確實不容忽視。當今全國高校數量已達x多所,在校生人數超過x萬人,可見中國的大學生旅遊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同時,國內的旅行社達1.6萬個,競爭非常激烈。但是大學生旅遊卻很少選擇旅行社這條途徑,是大學生的原因還是旅行社的原因呢?另一方面,旅行社對於大學生市場的潛力不是很明瞭。鑑於這兩點,對當今大學生旅遊的調查就顯得是有必要的。

通過對部分地區、部分城市的調查,得出了一些數據和建議,謹供參考。本次調查採取抽樣調查方式,通過調查,現就江西省南昌市的幾所高校進行了調查得出了寫建議。

一、大學生旅遊的意向

在旅遊意向上,有接近95%的大學生表示非常喜歡旅遊,另外5%的大學生表示一般喜歡。但來自城市和農村的學生卻有明顯的差異,幾乎100%來自城市的學生有旅遊意向,而只有接近85%來自農村的學生非常旅遊。引起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來自城市與農村的學生的經濟條件的差異造成的。對旅遊沒感覺的大學生有66%主要是沒有錢,其中來自農村的學生佔74%。

去旅遊的目的是欣賞景觀、增長見識(62%)和休閒散心(21%),另外找同學、熟人玩接近16%,而純粹娛樂性質上的遊玩、觀光不大受大學生的歡迎。

同時,調查也顯示80%以上的大學生認爲影響出遊最重要的是金錢,15%左右的大學生認爲時間是影響他們出遊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學生認爲夥伴、宣傳地、朋友意見影響他們。

在調查中還發現,由於不同學校的大學生專業的差異,有些同學是出於專業的目的而選擇去哪裏旅行,例如旅遊管理專業,勘探專業的大學生,他們由於學習目的而選擇旅遊。

以上調查結果顯示由於大學生受到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的壓力,故對旅遊的喜愛不同。但大部分人喜歡旅遊是來欣賞景觀、增長見識,同時金錢是影響着多數大學生出遊的主要因素。

二、大學生旅遊的消費方式

在選擇旅遊消費方式上,更多的大學生選擇自助遊,約佔51%;其次是選擇個人遊的,佔21%;而只有28%的大學生選擇跟旅遊團。

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有較強的獨立自主意識。在選擇自助遊和個人遊的學生中,高年級明顯多於低年級,這可能是高年級有更多的社會知識和經驗;來自城市的學生明顯多於來自農村的學生,這可能與學生的個性有關。

三、大學生旅遊的方式

在調查中,大學生以往出遊時,出遊方式選擇與同學結伴而遊的(約52%)佔大多數,與男(女)友一起的約佔21%,數表明大學生大多數喜歡跟同年齡段的人一起外出旅遊,而與家人一起(約6%)和獨自一人出遊(約21%)也佔一定比例。在旅伴的選擇上,部分人選擇跟男(女)友一起去旅遊,這可能是大學生旅遊的一大特點。大學生正處於感情萌發的時期,與情侶同遊一方面可以體驗生活,增加旅遊樂趣,共同解決旅途中的困難,另一方面又可以促進雙方的瞭解,培養共同興趣、增加雙方的感情。相反,選擇與父母親人同遊的人很少,只佔6%,這也表明大學生自主獨立的意識在不斷增強。

大學生選擇旅遊地點的因素,以及個人消費水平的差異,旅途距離長短,個人愛好等等原因,影響大學生選擇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四、大學生旅遊的消費狀況

在以往外出旅遊的花費上,遊覽、門票佔其主要,佔總數的約67%,其次是吃的,約佔14%,交通約佔19%。而對旅遊地的風味小吃上,感覺一般約佔33%,喜歡約佔46%。而特別喜歡僅約佔13%。由此可見,當地的風味小吃沒有將其特色表現出來,就深入瞭解,許多大學生對在沒有品嚐時給予的期望值偏高,而真正品嚐之後,其期望值大打折扣,畢竟青年人對新鮮事物在感官上都會給予很高的評價,而一旦去體驗之後,沒有其想象的好時,將會大所失望,這也許是其感覺對其旅遊地的風味小吃上感覺一般的比例佔較高的原因。在住宿上,一般學生(約53%)選擇30元左右(人/每晚),可見,大學生旅遊消費的要求體現了節約原則,這可能表明現代的大學生保持着儉樸節約的優良傳統,也有可能是大學生的旅遊費用大部分還是處於家庭資助。因爲有80%左右大學生的生活費是來自家庭資助的。

五、大學生對旅行社的滿意程度

從調查顯示的結果看,大學生對隨團旅遊的評價的確不高,約75%左右的大學生對旅行社不滿意。導致大學生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導遊未盡職責”和旅行社“降低等級標準”。這兩項的比例分別約達到34%和28%。其次是“擅自變更行程安排”約佔23%,和“配套設施不完善”約佔15%。

在整個旅遊過程中,遊客與旅行社的接觸更多的在出遊前期的報名環節。而在旅行途中,導遊則很大成分上充當了旅行社的代表。遊客對旅行社服務的不滿意在得不到導遊的妥善處理後,則很容易轉化成對導遊的不滿。

六、大學生旅遊市場的前景

根據學生旅遊市場的現狀以及學生特點,結合旅遊電子商務的可重複消費的特性,完全可以將兩者結合,爲旅遊電子商務企業的現在和未來創造利潤。因爲,大學生羣體對於旅遊電子商務網站的貢獻,不僅是現實的,而且在未來還會產生更大的回報。

1、大學生是現實的目標客戶

今日的大學生,不再是原來“窮學生”的概念,獎學金、勤工助學、社會兼職、家教等一系列的社會活動,已經提高了大學生的消費能力,大量的旅遊產品,在大學生的消費能力之內,旅遊電子商務相對於大學生的營銷,本身就能收到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

2、大學生畢業後成爲消費主體

大學生羣體是社會中相對素質較高,對網絡知識較多,使用電子商務的障礙較少的羣體,幾年之後當他們步入社會,將會成爲旅遊電子商務的主力軍之一,並對周邊人羣形成帶動。旅遊電子商務網站與其等到他們畢業之後再考慮如何營銷,倒不如在他們相對較爲集中、營銷成本較低的時候開始,爲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3、大學生是將來旅遊項目的經辦人

今日的大學生幾年後都要走向各個工作崗位,從基層做起的他們之中,將會有辦公室文員、董事長祕書、人力資源部的主管等等。本單位的旅遊事項,他們雖然沒有決策權,但都會成爲經辦人,是否使用電子商務網站,使用哪一家的服務,選擇權在他們手中。能否在將來形成更穩固的羣體,就要在現在讓他們加深對服務的認知與體驗,固化他們的使用習慣。

大學生市場的開拓,對於旅遊電子商務而言,意味着現在和未來,即學生對於旅遊電子商務而言,不僅是馬上能夠創造利益,更是旅遊電子商務未來的主力軍,因此做好學生市場,對於旅遊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可估量。

七、建議與結論:

如何才能抓住大學生旅遊市場?

1、提升附加值,形成大學生旅遊的新模式

目前在大學生旅遊人羣中,結伴自助遊、班級集體旅遊、同學居住地互訪旅遊,三種形式佔了絕大部分比例。大學生喜歡運用身邊的資源,運用電子商務的比例很少。主要原因,在於電子商務離他們很遠,沒有合理的引導,沒有體驗的機會。

在此方面,就需要網站針對學生羣體,提升服務的附加值。要在目前的觀光遊、休閒遊之外,提出“大學生體驗旅遊”的概念,如社團主題活動與旅遊的結合、校際交友與旅遊的結合、假期社會實踐與旅遊的結合、對熱點就業城市的考察與旅遊的結合等,以此爲切入點,亮出獨有的模式,吸引大學生羣體的試用與體驗,從而形成使用電子商務的新習慣。

2、設計針對大學生的旅遊產品

對於學生市場而言,設計恰當的產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旅遊電子商務中最佔重頭的機票和酒店,就能組合出針對大學生市場的產品。針對學生經濟狀況,酒店最好是以青年旅館爲代表的廉價旅館;機票是紅眼航班或冷僻時間段;目的地的選擇不要考慮常規的旅遊線路;增加班級、支部或社團爲單位的團購產品等。

3、推出大學校園營銷活動

旅遊網站應該走近校園,通過線下活動,聚焦學生的課餘生活,形成精確傳播、深度傳播,完成自身的營銷推廣,例如高校旅遊線路設計大賽、大學生最喜歡的十大景區評選、校園旅遊大使選秀、高校足球嘉年華等活動,都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立足長遠,固化大學生羣體的使用習慣

鎮旅遊發展調研報告篇6

x年我市旅遊業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繼續保持健康發展,各項主要數據穩步增長。年全年共接待遊客6870 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3 %。其中,接待入境遊客53萬人次,同比增長15.1%;接待國內遊客6817萬人次,同比增長12%;旅遊總收入3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 %。其中,旅遊創匯15526萬美元,同比增長15.02%。國內旅遊收入337億元,同比增長15.09%。

一、節會活動在招攬遊客、促進旅遊業繁榮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春有牡丹文化節,秋有河文化旅遊節,春秋兩季這兩次節會活動爲帶來了大量客源,活躍了旅遊市場,“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節會活動成爲城市生活中的一大盛事。年牡丹文化節,歷時四十天,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700多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86.7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11%和8.33%。河文化旅遊節歷時30天,全市共接待境內外旅遊者947.5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7.65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0.1%和10.25%。兩次節會共計70天時間,共接待遊客2647.55萬人次,佔全年旅遊總人次的38.5%,旅遊收入134.38億元,佔全年旅遊總收入的38.6%。

二、入境遊繼續穩步發展,港澳臺遊客數量大幅增多

年全年接待入境旅遊人數53萬人次,同比增長15.74%,其中接待外國人40萬人次,同比增長7.44%,港澳臺遊客13萬人次,同比增長51.9%。港澳臺遊客中以臺灣遊客數量最多,佔港澳臺遊客的59.4%,其中香港澳門遊客數量雖然不多,但卻呈大幅增加態勢,年來自香港、澳門的遊客數量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20.39%、119.27%。說明旅遊在香港澳門一帶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大。

來旅遊的外國遊客中以來自亞洲國家地區的遊客數量最多,年全市接待來自亞洲國家地區的外國遊客18.63萬人次,同比增長36.78%,其次是來自歐洲的遊客,共13.31萬人次,來自歐洲的遊客數量在外國遊客中所佔的比重爲33.3%,僅次於亞洲,但遊客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卻減少了25%,接下來的排名是美洲和大洋洲,遊客數量分別是2.87萬人次、1.15萬人次,來自非洲的遊客數量排名最後,但與去年同期比卻增長了3.6倍。

三、境外遊客在停留時間減少

年境外遊客在人均停留時間是1.46天,比上年減少0.11天。其中外國人在人均停留1.41天,比上年減少0.02天,港澳臺遊客人均在停留1.61天,比上年減少0.57天,港澳臺遊客中臺灣遊客在停留時間減少最多,人均停留天數是1.68天,比上年減少0.78天,臺灣遊客在港澳臺遊客中佔有較大比重,其停留時間減少影響了港澳臺遊客整體在停留時間。港澳遊客在停留時間變化不大,均比上年略有增長。香港遊客人均在停留1.52天,比上年增加0.03天,澳門遊客人均在停留1.53天,比上年增加0.32天。

我市旅遊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資源整合問題仍應引起重視。遊客在停留時間短仍然是影響旅遊經濟效益的原因,遊在,住在鄭州的問題,讓優質的旅遊資源,不能享受全部的旅遊成果,在“食住行遊購娛”旅遊六大元素中把一半以上的利益割給了別人。

2.自駕車增多,交通擁堵問題亟待解決。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出遊次數增多,同時由於私家車大量增加,自駕遊也成爲一種旅遊時尚,但交通擁堵、道路不暢讓很多人“欲遊而止,望遊興嘆”,影響了遊客來旅遊的積極性,制約了客源市場。要確保遊客暢遊,一方面要加強交通管理,同時道路規劃也要更加合理。

3.“龍門石窟”這個全市唯一的5a景區的發掘利用還沒有找到真正的切入點。“龍門山色”歷來就居於八大景之首,景區雖然不大,但景點的大氣、典雅是境內任何一個景區都無法比擬的。不然武則天也不會在那裏開鑿石窟羣,把自己的形象立在那裏。龍門山色從不同的角度看都有步移景挪的效果,水光山色,堪稱勝景。所以對外宣傳應該世界文化遺產與自然景色相提並論,不能突出了一面,而忽視了另一面。讓遠道而來的遊客忽視了自然景色。自然風景有時也需要提醒,如果不提醒,很多人會“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忽視了良辰美景,自然風景也有密碼,在很多人未解其中玄妙的時候給以提醒,則能幫人理解景區,使其得到自然的陶冶,得到美的享受,從而加深對景區的印象。

4.對旅遊業的投入產出效應應給以更高的重視。市每年在旅遊宣傳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的目的是爲了帶來經濟效益,通過宣傳把遊客請來了,如果景點沒有吸引力、城市沒有吸引力,遊客只是簡單瀏覽一番,然後就做了匆匆過客,那樣給城市帶來的經濟效益是有限的,有時候與我們前期做出的努力相比甚至是產出沒有投入大,這樣就做了賠本生意,難以產生經濟效益。要增加城市的吸引力,不僅要從城市硬件設施上做好工作,同時也要從深層次挖掘城市的文化內涵,找出自身與衆不同的地方,不僅要請得來遊客,還要留得住遊客。從這一點來說,開發建設以龍門風景區爲中心的隋唐文化中心很有必要。

鎮旅遊發展調研報告篇7

會展業與旅遊業具有較強的關聯性。會展通常都會選擇旅遊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礎設施的地方舉辦,而知名的成功會展又會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城市更加重視發展會展旅遊業。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會同市旅遊局、市會展辦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門,聯合開展了會展旅遊業發展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會展旅遊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會展旅遊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展經濟蓬勃發展,產業特色初步形成。從全國範圍來看,合肥會展起步偏晚,但發展較快。自以來,展會數量年均增速達40%。全市舉辦各類展覽40餘場次(其中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18場次);達69場次,較上年增長70%,參展人數增長141%,當年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大型會展25個;舉辦各類較大的展覽66場次,尤其是第__屆國際美術大會的舉辦,標誌國際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當年參展人數總計達28萬人次。,全市舉辦各類展覽突破70場次(其中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32場次),營業收入、展覽面積、參展人次都再創歷史之最。,全市共舉辦各類展覽102場,展種涉及科技、工業裝備、文化藝術、農業、服裝服飾、人才、糧油機械等領域,其中全國性展覽有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合肥展暨合肥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徽商大會等8場。我市舉辦各類展覽122場,其中,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各類展覽45場,同比增長10%,總展覽面積達63.9萬平方米;安徽省紅三環體育館舉辦展會25場,總展覽面積16萬平方米,參展人次達60萬。

會展企業快速增加,辦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覽業務的企業已達60多家,其中專業展覽公司30多家,直接從事與展覽相關的廣告、裝璜、物流等關聯業務企業近200多家。以安徽國際會展中心爲龍頭,形成了體育館、科技館及商務中心、公園、廣場等室內外大小適宜、分工自然的展場體系。會展企業呈現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適時進位、選項定位的發展趨勢。專業展覽公司的發展壯大,加速了合肥會展經濟的崛起。幾年來,我市成功舉辦了“第__屆國際美術大會”、“全國農機產品訂貨會”(連續四年)、“中國畜牧業交易會”、“第38屆全國新特藥品交易會”、“第57屆全國汽車零配件交易會”、“第48屆中國教學儀器設備展覽會”、“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首屆中國國際動漫交易會”、連續兩屆“中國堅果炒貨食品節”、“第四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等國際性、全國性大型會展40多個場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國性大型展會,即使是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輕易能夠申辦到的,比如“全國農機產品訂貨會”在我市連續舉辦四屆的基礎上,和__已經確定繼續在合肥舉行,特別是“第四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在合肥的成功舉辦,標誌着合肥已經成爲中部區域性會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區域性或地方培育起來的會展旅遊方面,成功舉辦了(或連續舉辦)“安徽國際工業裝備展覽會”、“安徽國際汽車博覽會”、“中國(合肥)徽菜美食旅遊節”、“中國合肥高新技術項目資本對接會”和“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等。

2、旅遊業整體實力不斷提升。近年來,入境遊客、國內遊客和旅遊總收入三項主要指標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分別突破10萬人次、1000萬人次和100億元。更是逆勢飛揚,全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1340.8萬人次,同比增長29.3%;入境旅遊人數14.8萬人次,同比增長31.8%;旅遊外匯收入8229.2萬美元,同比增長30.7%;旅遊總收入132.5億元,同比增長32.1%。旅遊總收入相當於全市gdp的7.96%,邁入了厚積薄發、加速崛起的新階段。我市編制完成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召開旅遊發展大會,確立建設“安徽旅遊中心城市”、“長三角地區觀光休閒度假基地”的目標,並把旅遊產業納入“1346”行動計劃加以推進。

旅遊標準化建設不斷加強,積極推廣a級景區、星級酒店、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等旅遊標準,推動旅遊產品和服務升級,在國家旅遊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綠色飯店和鄉村旅遊等級評定標準。目前全市已經掛牌的星級飯店和具備星級接待標準的賓館飯店104家,五星級標準10家,掛牌3家,古井酒店集團進入中國旅遊飯店民族品牌20強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遊總公司、安徽省中國青年旅行社年營業收入過億元,安徽省中國青年旅行社、安徽順達旅行社躋身全國百強社。

3、旅遊業與會展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伴隨着會展經濟發展,合肥旅遊業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合肥共舉辦會展122餘場(次),參會客商達360萬人,佔來肥遊客總數的37%多,也就是說每3個來肥遊客中就有1個是會展客商。特別是我市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博會,大大提升了合肥旅遊會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遊業的發展壯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對外地客商產生較大吸引力。此外,旅遊主體規模的擴大也使得會展接待能力不斷提升。

經濟拉動效益明顯,城市品牌穩步提升。合肥會展業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從直接經濟效益看,,會展拉動第三產業收入增長約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26%。從間接效益看,會展旅遊業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合肥的住宿、餐飲等行業發展,更爲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促進了合肥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從對城市品牌提升等無形效益上看,會展旅遊業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動現代化大城市建設中起着促進作用。

二、我市會展旅遊業發展優劣勢分析

旅遊產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質量的旅遊資源。我市雖然素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淮軍搖籃”著稱,擁有李鴻章、劉銘傳等歷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遊資源方面卻缺少自然景觀,發展傳統的觀光旅遊和休閒旅遊的條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國旅遊城市中的地位,還必須發展商務旅遊、會展旅遊等新型旅遊產品。會展旅遊是國民經濟的“助推器”。據專家估計,展覽業的產業帶動係數爲1:9,即展覽場館收入1元,相關收入爲9元,爲其服務配套的服務業、通訊業等行業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強會展旅遊業對我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1、我市發展會展旅遊業優勢分析。

城市綜合實力日益增強。近年來,合肥在過去良好的基礎上,建設與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664.84億元,財政收入301.21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在極其複雜的宏觀環境下,全市經濟社會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隨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吸引力越來越強,爲我市大力發展會展旅遊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市地理位置獨特,區位優勢明顯。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漢的高速鐵路均已開通,京福等高速鐵路也將從合肥通過,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間的時空距離。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項目建設,合肥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日臻完善。通過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大建設”,城市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明顯增強,爲各類企業發展帶來了更多更好的機遇。

同時,合肥市擁有較爲雄厚的科技教育實力。省會合肥是我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擁有全國聞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每千名職工中擁有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較高的勞動力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爲合肥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以合肥這座科技名城作爲依託,合肥可以承辦各種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對於加強合肥市與國內外的學術、文化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個安徽的國際地位和知名度,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旅遊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遊景點30家,其中國家4a級旅遊景區7處(包公園、徽園、野生動物園、三河古鎮、安徽省博物館、豐樂生態園、元一雙鳳湖國際旅遊度假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肥東縣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羣暨渡江戰役紀念園、肥西縣劉銘傳故居劉老圩),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3處(包河區大圩鄉、長豐縣豐樂生態園、肥西縣中國中部花木城),全省優秀旅遊鄉鎮4處(上派鎮、撮鎮鎮、三河鎮、雙墩鎮)。近年來,我市堅持宣傳部門、旅遊部門和旅遊企業密切配合、聯合促銷,積極開展“聚焦包公故里”媒體採訪推介,組織旅遊大篷車促銷,舉辦中國(合肥)中東部旅遊交易會、中國徽菜美食節、合肥市鄉村旅遊節和紫蓬山國際山地自行車賽等系列節慶會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濱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旅遊市場拓展成效明顯,泰國、韓國等旅遊包機,上海、太原等地旅遊專列源源不斷涌入合肥。同時,旅遊合作與開放步伐明顯加大。合、巢、六三市無縫對接,打造泛巢湖國家旅遊區;與黃山、池州、銅陵、安慶、巢湖五市共築合銅黃沿線大旅遊;推進合淮旅遊一體化,簽署了《合淮旅遊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與國內30多個城市簽署旅遊合作協議。整合資源,聯合周邊打造了“兩山一湖、合肥綠色之旅”、“科教之城魚米之鄉—合巢蕪之旅”,成爲安徽省十佳旅遊線路。

會展旅遊業發展環境日益優化。從政策層面積極扶持會展旅遊業發展。爲進一步推動旅遊業發展,去年市委辦公廳和市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合肥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市政府出臺了《合肥市加快旅遊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近幾年,我市會展管理的相關政策措施逐步推出並進一步完善。成立了“合肥市會展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爲合肥會展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5月出臺了《關於加快會展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成爲合肥會展管理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市會展辦、商務局和財政局共同出臺了《合肥市鼓勵會展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市政府扶持會展發展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市政府又出臺了《合肥市大型會展工作保障預案》,進一步加強對會展的服務保障工作。,市政府調整了合肥市會展領導小組成員,由常務副市長張曉麟擔任會展領導小組組長,並加強和充實了會展辦的領導,完善並健全了會展辦工作職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爲加強會展工作,促進會展發展,我市修訂了《合肥市會展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根據《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出臺了《合肥市促進和鼓勵會展業發展政策的實施細則》。

會展旅遊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由於絕大多數展會都是按市場化運作模式進行的,以往展會“撞車”、同一檔期多次重複辦展現象時有發生。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會展辦逐步加大了協調、引導力度,並通過會展行業協會來促進行業加強自律。現在,各專業會展企業及會展中心、體育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場地單位,依託各自特點分工協作、密切配合,辦會辦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會展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2、我市發展會展旅遊業劣勢分析。

旅遊資源相對貧乏。合肥地處內陸,與旅遊先進城市和旅遊資源豐富地區相比,不靠邊、不靠海,既無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等著名的旅遊景點,知名度不高,加之旅遊業起步較晚,旅遊產業規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遊業發展受到一定製約。歷史文化遺址雖多但可供參觀的成熟景點較少。目前我市旅遊資源普遍體量偏小,多爲歷史遺產類,其中包公墓系遷葬類,李府屬重建類,其它類型數量相對較少,在全國並不佔有很大優勢。

缺乏旅遊特大項目支撐。一直以來,我市缺乏旅遊特大項目支撐,存在着品牌效應較低,品牌支撐力不足的問題,缺少有震撼力的旅遊產品,現有產品規模較小,競爭力不強,不足以吸引遊客專門到合肥來旅遊。由於前期未能抓住機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經失去了建設像蕪湖方特那樣具有震撼力的現代化主題公園的機會,這是合肥旅遊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缺憾。

會展業的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國際性、全國性會展數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會不多,尚未形成象廣州廣交會、杭州西博會、廈門投洽會、深圳高交會那樣在全國有影響的品牌展會。與國內會展經濟發達城市相比,國際性會展太少,圍繞合肥及安徽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策劃舉辦的區域性會展也較少。會展業市場主體培育滯後。我市目前從事會展的企業只有60多家,而會展經濟發達的城市會展企業都在數百家,甚至上千家。會展企業不僅數量少,實力也比較弱,普遍存在規模小、資金少、觀念落後,經驗不足等問題,具有運作全國性、專業性展會能力的公司不多。與國內外著名的會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結構、技術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隨着我市會展經濟的迅速發展,會展人才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精通展覽設計、會展組織策劃,瞭解國際慣例,富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專業人員十分缺乏。會展專業化分工協作的格局尚未形成,會展保障服務的社會化與市場化程度低,綜合服務水平不高。

會展業發展體制不順。1、會展辦在協調工作方面:大型會展尤其是全國性展會涉及政府提供具體服務的部門多、時間緊、任務重,安全責任大,客觀上需要會展辦有很強的協調力度。2、會展辦公室只是臨時性協調機構,但日常協助企業申辦展會、組織協調各類大型會展活動的事務越來越多,現有會展辦設置狀況極不適應合肥會展經濟工作的發展要求。

城市承載力有待進一步增強。會展旅遊業是一個與城市承載能力密切相關的新興產業,對展館、交通、賓館、通信及配套設施等方面要求較高,我市在展館、配套設施、保障能力等軟硬件條件上與發達城市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難以滿足國際性、全國性大型會展的需要。一是展館面積不足。除國際會展中心室內展覽面積爲3.7萬平方米外,其餘3個展館室內展覽面積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設施不足。國際會展中心周邊星級酒店、大型購物商場、高檔次娛樂場所等配套設施仍顯不夠,爲參會客商提供高標準的綜合配套服務仍難保證,展館仍處於單體經營狀態。三是國際航班明顯不足。由於自身條件等客觀原因的侷限,目前我市駱崗機場僅開通了合肥—首爾、合肥—香港兩個國際航班。稀少的國際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場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會展期間,道路通行不暢、公交運力不足、車輛停放難等矛盾也比較突出。

三、關於進一步促進合肥市會展旅遊業發展的建議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會展旅遊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多,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但是,合肥會展旅遊總體看好,未來更好,機遇大於挑戰。只要我們充分利用當前的有利條件,抓住難得的機遇,就會化被動爲主動,化挑戰爲機遇。爲此,建議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充實市會展辦的工作力量

針對會展業和旅遊業,合肥市會展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和旅遊局分別承擔了管理責任,但均各司其職,未能充分結合。特別是會展業,我市還缺乏一定主導推動力量,尚未完善相應的立法、監督機構。若要將會展旅遊作爲一產業發展,我市還缺乏一個管理部門。據瞭解,目前全國有十幾個省會城市設有獨立的會展機構(有編制)。我市組織開展過一次“會展經濟發展研究”,報告提出“完善領導工作機制,調整充實市會展辦公室力量,將市會展辦公室列爲市政府直屬單位,由相關部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建立一站式服務機制,提升宏觀指導和協調服務能力。”從我市會展旅遊經濟發展的實際來看,充實政府會展辦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如有編制問題限制,可採取從相關部門抽調工作人員,添人不增編的方式解決,建議市委、市政府認真研究。

2、加快會展場館建設,進一步完善促進會展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設和改造會展場館,以濱湖新區大型會展中心的建設爲契機,切實解決制約我市會展經濟發展的“瓶頸”,爲打造“中國會展名城“奠定場館基礎。進一步完善交通、通訊、餐飲、娛樂、商場等配套建設,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高我市會展的綜合承載力。

進一步完善促進會展業發展的各項措施,強化激勵機制,優化會展秩序,認真研究並解決會展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及時協調處理好企業遇到的實際困難。全國大型會展的資源很多掌握在北京一些部委和行業協會手裏,在鼓勵會展公司主動對上爭取的基礎上,政府有關部門要主動參與幫助協調聯繫,以取得上級有關方面的支持,同時對一些影響大、吸引力強的展會,政府要在人力和財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工作網絡和聯動機制,特別是加強政府各部門、各縣區的聯動機制,形成有序、規範、快捷的籌辦和保障機制。

3、結合合肥市產業優勢和科教優勢,打造我市的會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現有展覽規模檔次的同時,還要注意引進國際性、全國性會議及論壇的力度,在此基礎上,對照展會項目目錄,結合我省我市的產業優勢,力爭展覽門類更多,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外許多著名的會展旅遊城市都有自己的一兩個占主導地位的會展品牌,把有限的資金集中使用到幾個影響大、效益高的重點市場上,如漢諾威的信息展和機牀展,義烏的小商品博覽會。建議根據目標市場需求分級定位,結合我市在產業、科教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重點打造幾個會展旅遊品牌,以此增強我市會展旅遊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我市分別評出了諸如“家電博覽會”、“苗木花卉交易會”、“中國堅果炒貨食品節”等一批品牌展會,下一步應有重點地支持和提升這批品牌展會上規模、上檔次,爭取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主導品牌。

4、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集聚會展經濟人才

會展專業企業和人才的匱乏問題,已經成爲限制會展旅遊業務發展的重要瓶頸。比如上海就已遇到了“軟件跛足”的尷尬,但其迅速反應,將“10100工程”(三年內培養10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會展公司,培養100名會展專業人才)提上議事日程,目的都是爲了建起一個會展專業人才的“儲備庫”。在會展企業方面,合肥多數從業者都是半路出家的,雖然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專業底子薄,對國際展會運作模式瞭解不夠。要着力引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有實力的會展公司,培育一批在我市有基礎的會展龍頭企業,通過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和推動作用,鼓勵會展龍頭企業多辦展、辦大展,多爭取國家有關部委、協會參與會展的組織和策劃,使我市的會展業能夠健康快速地發展。進一步完善會展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機制,造就高素質的會展人才隊伍。建議向全國公開招聘一批具有專業辦展經驗、有較強組織策劃能力的經理人才,鼓勵會展企事業單位引進和培養人才。

5、以打造旅遊目的地城市爲目標,修編旅遊總體規劃

圍繞“141”發展戰略,適應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的形勢,重新編制《合肥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合肥市旅遊項目建設規劃》,構建面向2020年的合肥旅遊高標準、高水平發展藍圖。建議市政府面向全國旅遊規劃編制單位公開招標,組織入圍單位進行旅遊資源調查,編制旅遊概念性規劃,評選產生中標單位,整合方案,形成比較科學、完善的旅遊總體規劃。通過規劃編制,準確判斷旅遊發展大趨勢,擺脫面臨的產品老化、市場固化、周邊競爭白熱化“三化”困境,努力解決產品更新升級、創新市場營銷手段、實現市場的突破問題。

6、建議組建合肥市旅遊集團,提升我市旅遊景區和旅遊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建議由市旅遊局牽頭,聯合合肥的4a景區、部分賓館、旅遊車隊,幾家較大的旅行社和涉旅企業,組建合肥市旅遊集團,對合肥的旅遊資源進行整合,做強做大合肥旅遊業。旅遊集團成立後,市旅遊局代表市政府從宏觀上進行管理,市旅遊集團則按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經營。同時,深化國有旅遊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1-2個年收入超10億元的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旅遊集團。拓寬旅遊融資渠道,深化旅遊投融資體制改革,大力推動民營資本、社會資本進入旅遊行業,開辦旅遊項目,建立以政府投資爲引導、社會資本爲主體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形成穩定、持續的投入支撐體系。

7、加快旅遊大項目的建設,抓好旅遊產品的開發

實施“太陽工程”,以引進特大旅遊項目爲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遊形象。圍繞濱湖新區、經開區等重點區域,圍繞國家鼓勵的和我們需要的,策劃一至二個超20億元的休閒娛樂或主題公園項目,專人負責,對外招商,力爭年內有實質進展。推進《合肥市加快旅遊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28個重大項目的建設,繼續加快現有景區景點建設,重點推動紫蓬山森林公園、大圩都市農業公園和岱山湖創建國家4a旅遊景區;四頂山風景區項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瑤崗渡江戰役紀念館要精心策劃好運作方式,更多體現旅遊內涵;推動豐樂生態園、肥西老母雞生態園二期工程建設,打造一批高星級農家樂。建議在中博會晚會“江淮和暢”的基礎上,打造一臺具有“徽風皖韻”特色的大型舞臺演出,定期上演類似於“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一類的大型實景演出節目,以宣傳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遊品牌。

8、順應區域旅遊一體化發展趨勢,推動區域旅遊合作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推動區域旅遊合作。一是加強融入長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通過國家評審的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與長三角城市的無縫對接;加快推動合肥旅遊集散中心與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聯互通,爭取納入新華東旅遊線,加快建設長三角地區的觀光休閒度假基地。二是推動與中部、南部城市協作。抓住合武高鐵營運的機遇,推動與武漢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積極主辦“中國南方旅遊城市協作體第十一屆年會”,推動與南方10多個城市旅遊一體化建設。三是立足省會經濟圈,加強全省旅遊合作。緊緊圍繞省會經濟圈建設,充分發揮合肥“依山傍水”,周邊溫泉、湖泊、森林、山崗等度假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建設全省旅遊中心城市。開展環巢湖區域旅遊合作,加強與合巢六旅遊合作;貫徹合淮同城化戰略,推動合淮旅遊一體化。建議市政府協調合六巢淮四市電話區號統一工作,推動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