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流動兒童調研報告多篇

流動兒童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2022流動兒童調研報告

流動兒童被排斥於鄉村正式的教育體系之外的邊緣兒童。本文將介紹2022流動兒童調研報告。

2022流動兒童調研報告(1)

流動兒童是伴隨着我國經濟社會轉型而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近年來,這個特殊羣體的問題不斷凸現,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加強對流動兒童的教育和管理,促進他們的發展,無論對於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都有着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下面對我鎮流動兒童的總體狀況彙報如下:

一、我鎮流動兒童的基本情況

我鎮共有流動兒童_____名,流動兒童都是隨着父母流動,與父母居住在一起。流動兒童父母以經商和打工居多,生活條件都中等偏上,流動兒童生活學習環境都較好,孩子能較好的融入當地生活。

二、我鎮流動兒童的新特點

隨着我縣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的不斷擴大和增加,就業機會大大提升,外出務工人員逐漸選擇回鄉創業或工作,大量的流動兒童也隨着父母返回了家鄉。部分外地人到我鎮創業開店,也將子女帶到我地,使我鎮成爲了流動兒童的流入地。隨着我鎮經濟的發展,流入兒童將不斷增加。

三、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學校,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必不可少的補充和完善。而流動兒童雖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部分父母忙於生計,也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因而導致流動兒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二)意外傷害問題嚴重。流動兒童因爲父母不在家或忙於生計,缺乏家庭管護,他們思想單純,自我保護能力差,很容易出現意外傷害事件。

(三)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現階段雖然融入了當地生活,但始終與當地兒童不同,內心存在異鄉感,容易產生自卑情緒。同時在升學中會遇到一些政策限制,心理容易受到影響。

四、意見和建議

一是將流動兒童工作納入民生工程,加強領導,整合資源,形成合力;二是積極妥善解決留守兒童義務教育問題。保障農村流動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保障農村流動兒童獲得應有的社會救助和保障農村流動兒童享受基本醫療服務,深入開展關愛農村流動兒童工作;三是實施流動兒童關愛工程。從社會到學校到班級,從學習到生活關心愛護流動兒童。

2022流動兒童調研報告(2)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着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農民流入城市,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流動兒童從小就深刻地感受到社會的排斥以及二等公民的不公待遇,內心世界對社會差別感受到的強烈不平等,將加深他們的被歧視感和對立感。長期處於社會邊緣,他們可能會趨於激進化。如果不對流動兒童進行正規有效的教育,不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很可能會產生對整個社會的對抗情緒。這個現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採取許多措施幫助他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不是一時可以解決的,需要我們長期關注。本文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些調研,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可以促進外來人口特別是兒童與本地居民的和諧相處,構建和諧社會。一項對41名打工子弟學生和23名本地學生的心理健康調研顯示,打工子弟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的問題檢出率爲58,而同期調研的相對應的本地學生的檢出率爲26。調研還表明,打工子弟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強迫症狀,情緒不穩定,適應不良與人際關係緊張和敏感等方面,而且在高年級階段表現更爲突出。連雲港的情況也是這樣。令人深思的是,有一半以上的流動兒童不喜歡甚至討厭城市的孩子,一個需人們警惕的現象是,流動兒童已感覺到了城市孩子與自己的差別。內心世界對社會差別感受到的強烈不平等,將加深他們的被歧視感和對立感。這是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問題,這些流動兒童從小就深刻地感受到社會的排斥以及二等公民的不公待遇。

其實兒童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中,自我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他們的自我評價往往受周圍老師、同伴、父母等的影響,所以,周圍的人對他們的身份認同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們認爲他們行,他們會很棒,如果我們認爲他們不行,他們就會感到不行。對於打工子弟來說,他們所處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相對較低,因此,他們會經常得到負面的消極評價,這樣導致他們在心理上會產生更大壓力,由此產生較重的上述症狀。促進外來人口特別是兒童與本地居民的和諧相處,最好的方法是教育,最好的地方是學校。一起學習,一起生活,成爲朋友是保證安定、團結的根本渠道。

一、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狀況

20xx年3月,連雲港市新浦區延東社區婦聯對10戶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就兒童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調研。

1、被調研家庭中父母年齡在30?40歲之間的有6人,佔60,40-50歲的有2人,佔20,20多歲的2人,佔20。從事的職業中:個體戶有8人,佔80;做臨時工的有2人,佔20;家長的文化程度:國小、國中文化的9人,佔40;無文化的1人,佔10。

2、經濟收入方面,父親的月平均收入是600元,母親的月平均收入是400元。家庭的住房條件:40平米以下的8戶,佔80;40-50平米的2戶,佔20;生育子女情況:生育1孩的有3戶,佔30;生育2孩的有6戶,佔60;生育3孩的1戶,佔10;家庭裏的衛生習慣:非常注重的佔30;比較注重的佔50;不很注重的佔20。

3、孩子在新浦讀書情況:有1個孩子在新浦讀書的有3戶,2個以上的有2戶,這表明,凡是隻生育1個孩子的家庭,均把孩子帶在身邊,而生育2個孩子的家庭中有一部分將另一個孩子放在了家鄉。對孩子的讀書情況:有20的家長表示非常瞭解,30的家長表示有點了解,50的家長表示不瞭解。

4、對孩子的輔導:10的家長經常輔導,20的家長有時輔導,70的家長表示不輔導。孩子做作業時:10的家長會在一旁陪伴,20的家長自己做家務,30的家長看書、看電視,在外工作的有40。孩子做作業的時間:在1小時以內的佔30,2小時以內的佔40,3小時以內的30。

5、家庭裏訂閱報刊:1份都沒有的佔90;有1份報刊的佔10。家裏的課外書籍:90的家庭裏課外書籍在10本以下;10的家庭裏有20本;家長對新知識:非常感興趣,常看書的佔10;有時看書的佔10;不看書學習的佔80。

6、家長與孩子交流情況:每天交流的佔10;經常交流的佔10;不常交流的佔80。孩子和家長說心裏話:10孩子主動說;40是家長問了才說;另有50的家長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對孩子的無理要求:20的家長表示有時會滿足;80的家長表示從不滿足。家長向孩子的許諾:10的家長表示一定兌現;90的家長表示在特殊情況下無法兌現時向孩子作認真的解釋。教育孩子最管用的方法:給孩子講道理的佔20;打罵孩子的佔80。

從以上一系列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較爲具體的情況。

第一、外來務工人員的住房條件相對擁擠,能夠爲孩子提供的生活、學習環境比較狹小。多數家長把孩子帶在身邊,表明對孩子的成長更爲重視。現在外出務工重點是孩子,爲了給孩子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家長對孩子讀書情況的關注程度有提高,他們希望孩子成長進步。家長中多數對自己的孩子的學習情況不瞭解。

第二、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不好。每天交流和經常交流的很少,能夠主動與家長說心裏話和家長在詢問後說心裏話的孩子佔50;由於家長忙於工作和家務,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又缺少書籍、報刊雜誌,使得孩子在家裏獲取知識的渠道狹窄。這也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在知識面、見識上與城市孩子形成差距的重要原因。

第三、家長沒有家教理念,對孩子的無理要求總是滿足的不多。家長對家庭教育本身的理解有偏差。不少家長在反映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問題時,往往回答:因爲自己文化程度低,孩子做的題目自己看不懂,沒有能力教孩子,表現出對家庭教育的束手無策。不少家長希望學校多教育孩子。事實上,他們多數把家庭教育和現在的家教混淆起來了。家庭教育屬於素質教育,而現在的家教是文化知識的教育。說明在這方面外來務工人員需要得到切實有效的指導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際方法。

二、流動兒童與社會關係

1、同學關係。學生來自各地,但是學生在學校時,並沒有因爲地域的關係而影響與其它同學的交往。學生們認識了來自各地的小朋友,並讓他們彼此結下了良好的友誼。在這樣的學校裏沒有歧視、充滿了溫暖。

2、與社區的關係。這次調研的流動兒童少年中有10的孩子認爲自己是本地人,儘管他們沒有本地戶口,然而新浦是他們生長的地方,哪怕是在城市邊緣簡易的窩棚,都是他們童年度過的場所。他們在城市的環境中長大,不僅接受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也接受了城市人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調研中67的孩子都喜歡這裏的生活,理由不外是進步、現代化。他們羨慕也都希望畢業後繼續在本地上學(38),留在這兒工作(49)。

三、流動兒童教育:既是教育問題,又是社會問題

目前流動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難的問題,主要原因還在於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實行的是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即基礎教育由縣、鄉財政管理的教育體制。由於義務教育階段的經費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負擔,流動兒童少年因爲沒有流入地的戶口,所以無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財政負擔的教育經費。

孩子上一年級,每學期的借讀費190元,20xx年,連雲港市就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實行了外來務工人員、經商人員、引進的技術科技人員等流動人口子女九年義務教育與市民子女享有同等待遇,政府辦學不予任何歧視。規定要求,流動人口必須符合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到公安機關辦理了暫住戶口、能夠出示有效的務工證明或工商營業執照,並且到縣區教育部門進行了登記,那麼就由其流入地的縣區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其暫住戶口所在地,遵循就近入學的原則,統一安排到公辦的學校入學,學校免收借讀費、擇校費。事實上很少有人能享受。

四、解決方法

1、社會給予尊重。從社會層面來看,關鍵是克服社會對流動人口的偏見,社區、學校等社會各階層應給他們以應有的尊重,給他們的子女以平等的成長機遇和沒有偏見的人際交往。對於學校而言,要積極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創造有利環境,想方設法改善學生學習條件。對於教師而言,除了完成日常教學任務以外,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問題,針對學生心理髮展過程中可能的出現的諸如強迫症狀、情緒不穩定、適應不良與人際關係緊張和敏感等問題和在其它的環境、時間下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測查、輔導、諮詢和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發展訓練。南師大教育科學專家的專題研究表明:流動花朵的心理與城市孩子沒啥不同。人們認爲民工孩子內向、不愛說話等等,這些問題在城裏孩子身上也有,教師卻只看到民工子弟的缺點,有色眼鏡自然得出不正確的觀點。

2、發揮家庭教育的獨特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品質影響着孩子的一生。一個家庭,無論富裕還是貧窮,只要父母善良、正直、勤儉、樂觀,這個家庭就會是孩子心靈的聖殿與快樂的源泉。如今的中國,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的教育是舉家大事。對於許多家長來說,做普通家長容易,做優秀家長則異乎其難。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黃晴宜表示,在全國發起爭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就是要進一步引導家長提高自身素質,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教子方法,營造有利於兒童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首先應注重對家長的要求,無論處境多麼艱難,家長的責任心不能丟。流動兒童的家長一定要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學習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社會和學校都應爲流動兒童的家長創造切實可行的學習機會,使流動兒童的家庭也能給孩子創造專心學習的良好氛圍。

3、家長營造安全。從家庭層面來看,家長在解決都市流動人口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的作用特別重要,因爲對於流動的家庭而言,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對家長的依戀比正常情況更顯突出,孩子對家長的行爲更爲敏感,在不穩定、不安全的心理狀態下,家庭中任何一個不利的因素都會使孩子感到緊張。所以,營造一個溫暖、有安全感的親子氛圍對這羣特殊學生的心理成長尤爲重要。在這方面,首先,家長要克服希望嫁接心理,不要強迫孩子按自己主觀意願的方向發展,其次,家長要克服成長的短平快心理,要使孩子的心理髮展按自然的規律進行。再次,家長要給孩子更多時間的關注,擠出更多的時間與孩子交流,與孩子分享成敗得失,用自己的經驗激勵孩子成長。應該認識到,僅僅給孩子以物質上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家長應該認識到,既然把孩子帶出來了,那麼也意味着把自己的希望帶出來了,如果不能給孩子更多的關注,尤其是心理的關注,那就意味着只帶出一個希望的空殼。缺少關愛的種子,長不成參天的大樹。

4、自我提高認知。安身立命的基礎是對自己的正確認知,而在對自己認識的過程中,人們常會受制於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不能產生正確的自我評價。都市流動人口學生由於其特殊的生活環境,更容易獲得來自外界的消極評價,面對這樣一個難以迴避的事實,學生必須提高自我認知水平以正確應對。建議讓學生多看一些名人的成長故事以激勵自己,許多人的成功,並不是因爲他們有一個富足的童年或青年生活,而是因爲他們對惡劣環境的頑強抗爭,在看這些故事的時候,不僅要學習名人的自強不息的精神,而且要學習他們走向成功的方法。只要不被別人的評價所左右,與困境成才的成功者進行比較分析,認識自己,樹立自強精神,制定人生的目標和走向成功的方法,堅定地走下去,必然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另一方面,打工子弟學校的國中生大多來自農村,在他們身上也有許多值得城裏孩子學習的能力和品格,

今天,我們用關懷感動孩子,明天,孩子用自強感動未來。

【第2篇】關於留守流動兒童生存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

爲全面瞭解全區留守流動兒童的生存發展狀況,準確把握他們的實際需求,近期,連雲港市連雲區婦兒工委辦公室通過召開座談會、深入相關單位瞭解等方式,開展了對連雲區留守流動兒童生存發展狀況的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留守流動兒童的基本狀況

連雲區現轄8個街道和一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現有戶籍人口13.17萬人。據調查,全區目前有留守兒童315人,流動兒童3390人。在留守流動兒童中,學齡前兒童佔53%,國小、國中和高中生分別佔20%、11%、16%。從分佈看,我區的留守兒童主要分佈在板橋和宿城街道。流動兒童主要分佈在墟溝和海州灣街道。 留守兒童中父母雙方至少有一方在外打工的有68人,約佔留守兒童總數的86%;父母雙方均在外打工11人,約佔留守兒童總數的14%。留守兒童主要和祖輩生活在一起的約佔42.7%,和其他親戚生活在一起的約佔 5.7%,寄養在朋友家裏的約佔1.2%。

二、留守流動兒童面臨的主出問題

1、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兒童的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在外工作,留在家中的單親也忙於家務或農活,疏於對孩子的關愛,與孩子的溝通少、交流少,無法關心到子女各方面的發展情況。從調研結果看出,大多數留守兒童與他們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隔代監護,這些長輩平時對孩子物質上給予的多,精神上關注的少,難以與孩子進行溝通,“代溝”問題更加明顯。而流動兒童雖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往往忙於生計,也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真正能夠和子女進行談心交流的父母較少,因而導致留守流動兒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2、情感相對缺失。由於外出務工父母常年與子女分離,聯繫較少造成親情缺失,這種情感上的空白是監護人無法替代的。大多數留守兒童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完整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

3、學習令人堪憂。一方面,由於留守流動兒童的父母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使得他們對孩子的學習期望過高。另一方面,受文化水平和家教知識的制約,使得他們缺乏輔導孩子學習的能力,教育引導往往不得法,特別是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重養輕教,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幫助、督促和引導,學習成績不好,厭學、逃學、輟學的傾向比較明顯。

4、意外傷害嚴重。留守流動兒童因爲父母忙於生計,缺乏家庭管護,他們思想單純,自我保護能力差,很容易出現意外傷害問題。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家裏往往只有老人和孩子,老人防範、防護能力弱,導致留守流動兒童受到意外傷害的機率遠遠比普通家庭兒童大。

三、針對留守流動兒童問題已採取的措施

1、積極解決留守流動兒童義務教育問題。爲保障流動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權利,區教育局出臺了義務教育階段學區劃分文件,按照“相對就近、免試入學、統籌安排、一視同仁”的原則集中解決流動兒童上學問題。只要有外來務工證明或工商營業執照、社區開具的證明材料、公安部門的暫住證或居住證、戶口本、住房合同就可辦理正常入學手續,並安排就近入學。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義向流動兒童收取“借讀費”和與入學掛鉤的“贊助費”、“捐資助學費”、“共建費”。上學期間,流動兒童與區內學生享受同等待遇。在學籍管理方面,新生入學由教育部門統一編髮學籍管理學號,建立學生的正式學籍檔案。在校期間實行全程管理、跟蹤管理,如果家庭返回原籍,學生的學籍也隨之返回,保證其順利完成義務教育。

2、全力做好留守流動兒童的衛生保健服務。區衛生局在全區傳染病防治、計劃免疫和婦幼保健方面,針對流動兒童有具體要求:在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治中,居住在我區的外地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一樣有免費接種疫苗和免費治療權益。在計劃免疫方面,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要求,凡居住在我區三個月以上的兒童,均應享受國家實施的兒童免疫接種服務。並且與我區常住人口“四個同樣”,即同樣建立免疫接種卡、接種證,同樣接受免費接種服務,同樣享受全過程的免疫接種,同樣享受政府提供的其他免費接種服務。對於農村中的留守兒童,作爲我區常駐人口兒童的一部分,與其他同齡兒童接受同樣的計劃免疫接種服務,同樣享受全過程的免疫接種,同樣享受政府提供的其他免費接種服務。

3、多措並舉開展多項關愛活動。區婦聯組織80多位“愛心媽媽”與留守流動兒童親情結對,定期爲孩子們送去生活和學習用品,並與孩子們經常溝通交流,讓孩子們的心靈感受到溫暖。團區委和南京林業大學團委聯合開展了校地共建,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服務基地。區檢察院充分利用“知心姐姐qq羣”,結合留守流動兒童的心理特徵,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區政協組織政協委員與留守流動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實施“一對一”愛心幫扶,捐錢捐物,爲困難留守兒童開展生活幫扶。

4、積極打造留守流動兒童之家。各(村)社區依託婦女兒童之家的陣地,增設電腦、書籍、心理輔導室,積極爲留守流動兒童打造溫馨家園。開創了“四點半課堂”“小候鳥吃早茶”“少年模擬法庭”“暑期夏令營”等針對流動留守兒童服務的特色品牌。

四、推動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幾點建議

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成長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傾心關注、真情關愛和積極配合,採取系列舉措,不斷優化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使他們擁有健康快樂的童年,成爲身體健康、人格健全的合格人才。

(一)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建議把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納入新農村建設、農民工工作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各部門工作規劃,置於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之中。以政府爲主導,動員社會力量,確保留守流動兒童學業有教、親情有護、安全有保。

(二)重視監護人指導培訓。建議在政府部門實施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等項目中,增加家庭教育指導內容,增強家長作爲第一監護人的責任意識。要發展各類家長學校,全面建設農村家庭教育網絡,拓展城鄉家庭教育渠道,通過遠程教育網絡、農村廣播電視網絡等渠道,加強對監護人的培訓指導,不斷提高他們的監護意識和能力。

(三)凝聚公益力量開展志願服務。充分發揮各部門作用,不斷髮展、壯大志願服務隊伍,組織“愛心媽媽”、“代理家長”、“成長顧問”等各類志願者開展學後看護、家教指導、心理輔導、道德及養成教育等留守流動兒童志願服務,維護留守流動兒童合法權益,爲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成長提供幫助,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留守流動兒童的良好氛圍。

【第3篇】鄉鎮流動兒童調研報告

流動兒童是伴隨着我國經濟社會轉型而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近年來,這個特殊羣體的問題不斷凸現,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加強對流動兒童的教育和管理,促進他們的發展,無論對於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都有着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下面對我鎮流動兒童的總體狀況彙報如下:

我鎮共有流動兒童__*名,流動兒童都是隨着父母流動,與父母居住在一起。流動兒童父母以經商和打工居多,生活條件都中等偏上,流動兒童生活學習環境都較好,孩子能較好的融入當地生活。

隨着我縣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的不斷擴大和增加,就業機會大大提升,外出務工人員逐漸選擇回鄉創業或工作,大量的流動兒童也隨着父母返回了家鄉。部分外地人到我鎮創業開店,也將子女帶到我地,使我鎮成爲了流動兒童的流入地。隨着我鎮經濟的發展,流入兒童將不斷增加。

一是將流動兒童工作納入民生工程,加強領導,整合資源,形成合力;二是積極妥善解決留守兒童義務教育問題。保障農村流動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保障農村流動兒童獲得應有的社會救助和保障農村流動兒童享受基本醫療服務,深入開展關愛農村流動兒童工作;三是實施流動兒童關愛工程。從社會到學校到班級,從學習到生活關心愛護流動兒童。

【第4篇】關於留守流動兒童有關情況的調研報告

狂年來,圍繞廣陵區委提出的打造“世界名城核心區,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戰略部署,廣陵區婦聯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兒童身上,站在關注未來、服務民生、促進文明的高度,整合社區、家庭、學校、社會力量等各類社會資源,努力開展創建活動,促使城市成爲一個對於兒童十分安全和便利的地方。按照此次調研主題,結合婦聯工作實際,就如何打造兒童中特殊羣體,即留守流動兒童友好城市進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基本情況

我區地處揚州市中心及近郊地區,留守兒童較少,在一些大型農貿市場、批發市場附近流動兒童相對多一些,針對上述情況,近期,我們走訪了曲江、湯汪等地,通過彙報、走訪、實地察看等形式深入瞭解留守流動兒童現狀。據調查,我區學齡前兒童14385人,其中流動(外來務工)兒童3671人;在校國小生34632人,其中流動 (外來務工)兒童8095人,留守兒童292人。主要的留守流動兒童監護管理形式有三種:一是單親監護,即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留在家中的一方家長監護,其中以父親外出,母親留在家中監護佔大多數;二是隔代監護,即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管理的監護形式;三是親戚管理或同輩照應,即留守兒童由父母託付給親戚代爲管理或由兄姐照顧的監護形式;此外,留守兒童還有民間監管、自我監護等方式。

二、工作成效

1、成立廣陵區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工作聯席會議。爲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關於開展留守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的會議精神,保障留守流動兒童權益、促進平等全面發展,我們主動與區政府辦對接,協調相關部門,由政府牽頭成立了揚州市廣陵區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區委、區政府所屬17個相關部門組成,該聯席會議對各部門的職責都作了明確規定。

2、向區委提交兒童幫扶方案。在多方調研的基礎上,針對貧困兒童羣體,特別是其中留守流動兒童的整體狀況,我們向區委提出了幫扶貧困兒童的系列建議方案,如免費營養餐、免費牛奶、免費雞蛋計劃等,並對每種方案的經濟成本都進行了測算,增強了方案的可操作性。

3、下發區婦聯繫統兒童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當前,兒童遭遇性侵、無人監護、溺水、墜樓、觸電等各種危害兒童安全的事故呈現多發趨勢,爲加強對兒童的關愛與保護,我們編制下發了《廣陵區婦聯繫統兒童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確保在突發事件第一時間積極應對,調查情況,採取措施,跟蹤配合,妥善處理。同時,各鄉鎮(街道、園區)對轄區內困境兒童暑期安全隱患進行了排查摸底,並及時給出處理意見,做到對處於困境中兒童暑期安全隱患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完善政府、學校、家庭、社會聯動對接的保護工作機制,有效控制各種危害困境兒童安全的事故發生,不斷優化有利於困境兒童平安、快樂、幸福成長的社會環境和氛圍。

4、成立廣陵區天使之夢愛心媽媽聯盟。近期,我們在民政部門備案成立了廣陵區“天使之夢”愛心媽媽聯盟,旨在發動全區乃至全市巾幗志願者、愛心媽媽加入這個聯盟,傳遞真情、匯聚愛心、關注公益、共創和諧,共同關愛貧困、弱勢兒童羣體。

5、廣泛開展兒童關愛和安全守護活動。去年4月24日,廣陵區留守流動兒童“安全守護計劃”啓動儀式暨培訓活動在湯汪國小舉行,現場免費爲留守流動兒童發放手機200部。“六一”前夕,邀請了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視察、慰問全區部分國小、幼兒園,與孩子們一起共同慶祝節日,給孩子們送去黨和政府的關心,送去慰問金和節日禮物,孩子們在快樂中渡過一個難忘的節日。深入開展“蒲公英行動”和“春蕾計劃”,新增註冊愛心媽媽結對留守流動兒童120對,新增春蕾女童120名,募集愛心基金20220元,發放11500元的愛心助學金。

各鄉鎮(街道、園區)也積極開展關愛活動,如:李典鎮組織女大學生村官志願者結對孤兒,除了定期上門看望,輔導作業,還經常與老師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泰安鎮“愛心媽媽”積極開展爲重病兒童募捐的活動,幫助白血病兒童募捐近萬元善款;沙頭鎮婦聯開展爲留守流動兒童送愛心活動;產業園巾幗志願服務隊的“愛心媽媽”們在開學前給結對的貧困留守流動兒童送去學習用品和助學金。

三、存在問題

1、活動空間不足。目前,留守流動兒童常因父母“太忙,沒時間,顧不上”等原因而缺少溝通,有的孩子放學要麼宅家裏,要麼在外玩耍,安全得不到保障。近年來,隨着婦女兒童之家及陽光學堂的開設,這一情況雖有緩解,但尚不能滿足全區留守流動兒童課外學習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尤其一些設施齊全、管理規範、運轉有效的活動陣地更是不足。

2、學習壓力較大。留守流動兒童家庭中,跟孩子的家庭話題,大部分家長選擇了學習和健康,其他方面溝通較少,尤其是精神層面的關心過少,這樣過於集中的關注給他們的學習帶來壓力,容易造成孩子的情感缺失。同時,家長和孩子對成績的認可度存在一些差距,家長認爲孩子比較優秀或良好的,孩子則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覺得未達到家長的期望,體現了孩子們在學習方面的不自信。

3、幫扶平臺單一。留守流動兒童的教育、保健、生活及安全保障存在許多困難,近年來,各級婦聯、教育、團委、關工委等部門都在做留守流動兒童工作,雖然花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出臺幫扶政策、搭建幫扶平臺,但從實施情況來看,由於各種因素制約,尚未形成有效合力,效果並不明顯。

4、長效機制不完善。目前,面對規模龐大、發展迅速的留守流動兒童羣體,相關的政策措施、制度保障以及相關的項目建設還存在滯後的問題,留守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及運行管理機制尚不完善。雖然牽頭建立了區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旨在整合各方力量推動關愛工作。目前,機構雖已成立,但是尚未真正運行。

四、下一步措施

1、做實婦女兒童之家平臺,將兒童工作根基扎得更深一點

目前,婦女兒童之家已在我區133個社區(村)實現了全覆蓋,每個婦女兒童之家都設有兒童圖書館(室)、兒童快樂家園(室內或室外)和家長學校等。下一步,根據區委“兒童友好家園”建設的總體部署和要求,以兒童和家庭需求爲導向,積極打造兒童課外活動場所,進一步拓展兒童戶外空間,提高兒童身心健康水平,創設兒童友好型的社會環境。我們將突破社區(村)兒童工作人手少的束縛,在兒童工作上創新形式,引進社工+義工模式,兒童工作總體規劃由社工牽頭,通過婦女議事會和社工義工聯席會集體研究決定,兒童圖書館(室)由義工輪流值班管理,兒童快樂家園和家長學校的活動及教學計劃公佈上牆,按計劃開展,教員均由義工擔任,對義工付出的勞動進行文明積分,年度進行積分兌換,每一分值約相當於一元錢。除平時正常工作外,節假日組織志願者隊伍開展各種兒童活動。

2、做活陽光學堂平臺,將兒童工作的亮點放得更大一點

目前全區共有陽光學堂88所,“陽光學堂”校長由社區負責人擔任,教育系統選派一名教師擔任專職副校長,指導開展活動,社區婦聯主席、宣傳幹事負責“陽光學堂”的具體工作。陽光學堂的健全完善改變了許多雙職工子女及留守流動兒童放學回家後,因無人照料,有的遊離在街頭,有的沉湎於網吧的現象,使學生放學後,都可以到“陽光學堂”一起做作業、看書讀報,學習知識,並利用節假日參加學堂組織的各種培訓比賽等,解除了許多家庭的後顧之憂。下一步,我們將聯合社區延長陽光學堂辦學時間,每天定點開放,從下午放學到父母下班,並在有條件的社區率先開放“傍晚課堂”活動,組織以大學生村官爲主體的志願者幫助輔導功課,有特殊培訓需求的還可進行微利培訓。同時,設立 “夥伴節”、“科普節”、“法制節”、“工藝節”等兒童節日,安排資源保護、人防知識、戰爭故事等課堂上聽不到的講座,開展“小主人”、“小園丁”、“小衛士”、“小樓長”、“小幫手”活動,使孩子們在這裏找到夥伴,學到書本外的知識。

3、做好幫助扶持平臺,將兒童工作的機制運作得更圓滿一點

隨着區域經濟發展及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我區留守、流動兒童數量急劇上升。經過調研,我們瞭解到這些孩子一般來說一是家庭經濟條件差,二是學習幫教條件差,三是心理素質比較差。針對此,我們首先將從推進教育均衡化入手,通過關愛流動留守兒童工作聯席會議、政府常務會議等,呼籲實施教育均衡化,助推了區《教育均衡十八條》的出臺,以保證貧困家庭子女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服務,保障教育公平的底線,讓教育惠民政策落實到位。其次是積極培育婦聯自有的幫扶弱勢兒童的載體,一是與金蘋果藝術培訓中心合作,建立區留守流動兒童藝術培訓中心,發動企業家贊助,挖掘有藝術天賦或興趣的留守流動兒童進行免費藝術培訓;二是動員巾幗志願者、女村官、女幹部、女企業家等加入到廣陵區天使之夢“愛心媽媽”聯盟,與留守流動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向他們提供情感關愛和幫扶。聯盟將定期開展經驗交流、體驗分享活動,幫助每個“愛心媽媽”掌握與孩子相處的訣竅。

4、做寬兒童工作長效平臺,將兒童工作層次提得更高一點

婦聯的兒童工作是社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此,我們積極更新觀念,努力改變過去行政化工作模式下的“主與從”、“官與民”的關係,切實“去行政化”,堅持以服務對象爲本,遵循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則,充分利用好各方資源,採取項目化運作的方式,推進兒童工作。同時廣泛開展社會關愛活動,推動建立由專業社工、專業人員和志願者相結合的關愛服務隊伍,促進全區關愛兒童體系的建立健全,並在其中發揮作用,努力通過理性思考和制度規範,去夯實兒童關愛的長效平臺。

【第5篇】流動兒童情況調研報告

流動兒童因爲戶籍問題無法享受與城市同齡兒童同等的教育機會,本文將介紹流動兒童情況調研報告。

流動兒童情況調研報告(1)

背景:

流動兒童是流動人口中特殊羣體,有着其獨特的成長性,體現着深遠的社會變遷意義,對流動兒童全面細緻的調研研究,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反映他們真實的生存和教育條件,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流動兒童問題的關注和重視,從而促進流動兒童的生存、保護、發展和參與各項權利的平等實現。

爲準確瞭解和掌握我市流動兒童的生存、教育和發展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與迫切需求,保障我市流動兒童的合法權益,_____市婦兒工委對全市流動兒童狀況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通過基層工作彙報、發放調研問卷、與流動兒童面對面訪談等形式,對全市流動兒童的數量和基本特徵進行全面的瞭解,探究和探討流動兒童生存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全市流動兒童的基本情況

全市戶口不在_____的0-16週歲在校學生24497人,流動兒童較爲集中的地區爲後巷鎮,共有流動兒童4708人,流動兒童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村,隨家庭流動,在_____多屬長期居住,而非短期滯留。流動兒童中,男女各佔58.3%和41.7%。大多數流動兒童認爲來到_____後,生活環境、教學條件比老家要好,與家鄉學校的老師相比,_____的老師教學方法更爲恰當,對學生更負責,學校的管理也比較規範。在調研中我們還發現流動兒童在學習、品行、性格、心理健康等方面與_____本地兒童相比存在一定差異。表現出普遍生活質量低,學習成績差,存在道德認識模糊,品行偏差、心理異常,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流動兒童都是問題兒童,流動生活同時也教會了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許多流動兒童表現出果斷、堅韌、獨立自主、樂於助人的優良品質,他們在同伴羣體的幫助下快樂而健康地成長着,也有許多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所以,我們既不能過分渲染,把流動兒童看成是問題兒童、可憐兒童,造成這部分兒童的心理壓力,又不能輕視這一羣體中潛在的或已產生的一些問題,對他們採取漠不關心的態度。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問題

1、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缺失。流動兒童的父母大多是工人或小商販,因忙於生計,疏於對孩子的關愛,無法關心到子女各方面的發展情況。重養輕教,平時只能給予孩子生存所需物質上的滿足,精神上關注的很少。教育子女方法簡單粗暴,缺乏輔導孩子學習的能力,致使流動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

2、流動兒童行爲習慣較差。在學習上,流動兒童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作業不規範、書寫潦草。在個人衛生上,調研顯示有10%以上的流動兒童不能堅持每天刷牙洗臉。在生活習慣上,流動兒童日常生活生活秩序混亂,沒有科學的安全防範意識。在飲食上,不注重合理的飲食規律和健康的飲食衛生,身體各項發育指標不理想;在人際交往方面,有些流動兒童見到老師和長輩不予理睬;同學之間常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甚至大動干戈。

3、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主要表現在性格缺陷、行爲障礙、情緒障礙、社會適應障礙、學習障礙五方面,其中又以性格缺陷、行爲障礙最爲突出。與普通兒童相比,流動兒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情緒消極,在性格上表現爲任性、冷漠、內向和孤獨。甚至還有一部分孩子由於對不良社會行爲和生活方式缺乏認知能力,受外來不良社會因素影響成爲了問題孩子。

(二)家庭問題

1.流動兒童的學習環境簡陋。調研數據顯示,有39.58%的流動兒童在家沒有自己的學習書桌,只能趴在飯桌、小椅子上學習,或在牀上寫作業。在如此狹小的空間中,家裏一旦來了客人,學生就根本找不到可以寫作業的地方,有的連睡覺也無法保證。

2.流動兒童家務負擔繁重。大多數流動兒童在課餘時間都要幫父母做家務。調研發現,流動兒童已成爲家中的重要勞動力,他們承擔了許多家務活,以便父母能全身心地去外面掙錢。像準備全家人的一日三餐、洗全家人的衣服等,都是尚未成年的他們必須承擔的家庭責任。還有許多孩子在課餘時間幫父母做工、打雜,晚睡早起。

3.流動兒童課餘生活單一。因家長工作時間比較長,與本地兒童放學後可參加興趣小組或各種學習班,玩電腦、上網等活動相比,流動兒童生活的社區很少有公共休息場地,他們每天放學之後只能寫作業或者做家務。數據顯示,只有10.42%的流動兒童參加過興趣班的學習。

4.流動兒童常常被家長當成出氣筒任意打罵。流動人口在外打工,常常會面臨僱主的無理要求,還要承擔家庭經濟負擔、當地人歧視等巨大壓力。回到家中,只要孩子稍有不聽話或者表現不好,很容易就會被家長暴打以發泄心中怨氣。不少家長對孩子學業要求過高,堅持認爲不打不成器,只要孩子學習成績稍有下降,就會遭到家長的打罵。

三、產生原因

1、家庭教育意識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的終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孩子行爲、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特別是06歲是人生行爲習慣、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父母外出務工,由於收入普遍不高,居無定所,錯過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期,對孩子影響極大;有的父母平時與子女缺少溝通,疏於管教,造成親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當,存在用錢補償感情的心理,認爲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質上滿足,事實上成爲孩子學習、身心發展的旁觀者;以生活照顧爲主,且知識、能力上也承擔不了對孩子的品德培養、學習輔導等任務,使家庭道德教育處於真空狀態。

2、學校教育資源不足。進城務工人員將子女的教育寄希望於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由於教學任務重,學生多,而且還在呈增長趨勢。有的班級四、五十人,教師沒有精力,心有餘力不足,對流動兒童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與家長的溝通難以實現,很難爲流動兒童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在學習上、生活上難以給流動兒童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對那些有問題的流動兒童難以管理。再加上流動兒童特殊羣體是近年來纔出現的,有的學校人數比例小,沒引起重視;有的學校雖人數比例較大,但缺乏有效的措施。

3、社會對流動兒童關注不夠。社會教育資源缺乏,不能有效地彌補流動兒童家庭教育關懷的不足;對一些娛樂場所不能有效管理,在互聯網、電視、電影、錄像、影碟、書刊等文化傳播媒體中,有的爲了追逐市場賣點,牟取暴利,滲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內容,對缺少親情關愛、性格孤僻、苦悶無聊的流動兒童具有腐蝕性和誘惑力,也使一些流動兒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四、解決措施

(一)加大政府在應對流動人口問題中的主導作用。政府應根據流動人口的工作性質、穩定情況和聚居地特徵,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辦法。用市場和政府兩個層面的行爲引導流動人口的流向。對城市容納能力的正確分析和評估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規劃和部署,切實安排好流動人口的社區生活、包括居住、醫療、教育等工作。在流動人口相對集中的社區,主動邀請流動人口參與社區管理。這樣一方面可以發揮其積極主動性,增強主人翁意識,另一方面可以使社區服務更具針對性。

(二)充分發揮職能部門在流動兒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完善流動兒童信息採集。在全面實施外來人口居住證制度的基礎上建立流動兒童信息動態管理機制,公安、教育、衛生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共同協作,把流動兒童登記工作納入居住證制度,統一採集、統一管理。二是要提升流動兒童公共服務水平。在流動兒童已同等享受九年義務教育、計劃免疫接種、兒童保健服務待遇的基礎上,重點推進流動兒童同等享受新農合、居民醫療保險、醫療慈善救助等工作。三是提高流動兒童及其家長素質。婦聯等單位通過組建流動兒童家教講師團,創建流動兒童示範家長學校、新市民家長學校,多層面、全方位地向流動兒童家長普及科學家教知識。同時根據流動兒童需求組織相關專家編寫有特色《流動兒童安全自護手冊》爲流動兒童在_____的生活、學習提供幫助。

流動兒童情況調研報告(2)

隨着_____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涌入我區,_____區流動兒童的數量急劇上升,據統計,2022年,_____區現有學齡兒童10.77萬人,流動兒童已達到11萬名,數量已經超過本地戶籍兒童。依法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解決好他們的生活、就醫、就學等問題,對於提高全民素質、增強城市活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2022年,常州市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確定爲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保護項目試點城市。2022年,_____區被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和聯合國兒基會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保護項目確定爲深度試點單位。三年來,_____區堅持高標定位,針對流動兒童教育、管護這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經歷了積極探索、有序推進、健康發展的過程,大力實施流動兒童關愛工程,促進流動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一、四年來項目工作目標:

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保護項目工作開展以來,針對我區流動兒童的實際情況,我區相關職能部門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通過不斷研究、探討、總結流動兒童管理的經驗,制訂切合我區實際的政策,落實各相關部門的管理和服務責任,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努力推進流動兒童保護項目工作的全面開展。三年來,我們積極落實項目工作目標建立健全流動兒童信息採集協作機制,全面開展流動兒童信息登記;推進全體流動兒童平等享受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進程;爲流動兒童融入城市、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二、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流動兒童服務管理工作機制,提高服務成效

一是組織顯張力。成立了由32個部門參與的項目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協調小組,各地同步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具體負責流動兒童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督查指導,保障了流動兒童工作的全面開展。

二是工作聚合力。政府多次召集公安、教育、衛生、婦聯等主要責任部門共同探討項目實施工作,形成了《_____區關於進一步加強流動兒童登記和服務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流動兒童登記管理服務工作機制,推動流動兒童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流動兒童平等發展

一是實現流動兒童信息常態化管理和綜合化使用。我區按照科學宣傳、分類採集、綜合彙總的要求,做好流動兒童信息採集和登記工作。03歲流動兒童信息由婦聯、衛計部門分別在村、社區、世代服務中心、防疫站等地逐戶採集;46歲流動兒童信息在幼兒園集中採集;716歲流動兒童信息在中國小統一採集;公安部門負責信息全面彙總、集中核對、統一錄入微機系統,納入全市流動人口信息採集子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從2022年1月至今,全區共登記16週歲以下兒童信息40萬人。信息系統涵蓋流動兒童基本情況、受教育、計劃免疫、是否有重大疾病四部分信息,集信息登記、權益保護、救助服務、部門管理、信息研判等使用功能於一體化,實現了流動兒童的入園入學、親子早教、計劃免疫和健康服務以及困難兒童生活幫扶等全面服務。

二是保障流動兒童公辦入學,共享優質教育。全區流動兒童義務教育普及率100%,教育部門每年儘可能多的吸收流動兒童進入公辦學校就讀,現我區公辦國小有44802名流動兒童在讀、公辦國中有15737名流動兒童在讀。同時還有12所新市民國小11344名流動兒童在讀。同時還有118所公辦、幼托機構、村級幼兒園共計26607名流動兒童在讀。我區堅持入學兩爲主原則,完善外來人口隨遷子女積分入學制,實施公辦學校與新市民學校結對建立教育共同體,開創了全國新市民學校管理的新模式,向15所新市民學校分別派出3名公辦骨幹教師,負責語、數、外3門學科,其中一人擔任校長,從教育教學、學校管理等多方面幫助新市民學校升級,讓流動兒童同享優質公辦教育資源。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新建和改擴建幼兒園15所,投入資金6億多元,扶持規範民辦幼兒園,建立學前教育專項補助的長效機制,按每年150萬元的標準,用於獎勵吸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園、創建優質園以及提升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辦學條件和內涵。目前,鄉鎮中心幼兒園100%創建爲省級優質幼兒園,滿足了流動兒童入優質學校的需求。

三是確保優質健康服務全面輻射,提高流動兒童健康水平

全區設立31個預防接種門診,新建3家現代化門診,對所有適齡流動兒童全部實行免費辦證、免費接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確保流動兒童免費接種全覆蓋;建立流動兒童健康檔案,實施健康免費體檢,開展聽力、視力等項目的篩查和預防保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從人均6元(不包括流動兒童)逐步提高到現在的人均不低於45元(包括流動兒童)。

(三)實事先行,提高流動兒童關愛守護服務質量

一是宣傳與保護並重。通過社工+婦工+義工+巾幗志願者的工作方式,開拓服務流動兒童新模式。公檢法司聯合團教育局、婦聯等部門,以護蕾行動、檢校共建、阿亮警官說防範、全警大走訪等活動爲載體,開展流動兒童法制宣傳活動1500多場,發放宣傳資料10萬餘份。由檢察院、教育局聯合編寫的《青少年法律知識讀本》、《警鐘長鳴人更醒》、《未成年人網絡自護手冊》等法律知識書籍,分發至全區的中國小校,受到廣大師生的普遍歡迎;婦聯和紀萍工作室設計製作原創動畫女檢察官手記少男少女、原創動漫 《暑假髮生的事》、《愛,點亮您的生活》預防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例動畫片,用孩子喜愛的方式傳遞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切實貫徹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的司法理念,制定《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實施辦法》,對未成年人犯罪檔案實行封存,對初次犯罪的流動青少年,儘量不適用逮捕強制措施,充分利用量刑建議權,建議法院對符合條件的未成年人儘可能的判處非監禁刑。深化未成年人犯罪的延伸幫教工作,每年定期對正在服刑的流動少年犯回訪幫教,送書送物,安排跟家人通親情電話、共進親情餐,還選擇有條件的少年犯作爲特殊志願者到福利院等場所從事社會義工勞動、慰問孤兒,督促少年犯監護人與學校、社區矯正機構、居(村)委會等部門形成幫教合力,防止失足青少年重新犯罪。

二是幫扶與救助並行。全區構建立體多元的助學幫扶模式,教育局建立完善困難羣體學生助學資助機制,成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保障家庭困難的流動兒童順利入學並完成學業。法院成立了全國首家興國百萬護苗基金,救助在司法活動中發現的困難未成年人。春苗教育基金、春蕾教育基金、_____婦女兒童百萬光彩基金等一批婦女兒童專項幫扶基金建立,爲貧困兒童家庭解決實際困難。慈善總會、婦聯、工會、團委等部門開展的圓夢行動、蒲公英行動、愛心扶春苗圓夢微心願等愛心行動,使全區10000多個貧困流動兒童獲得了不同程度的資助。

三是整治和守護結合。2022年以來,我區將護校安園活動貫穿全年,設立護學崗364個,每天上學和放學時段,安排警力在每一所學校周邊開展值勤,嚴防發生針對少年兒童的傷害案件。綜治、教育、文廣、工商、衛計等部門密切配合,整改校園周邊交通150餘處,取締校園周邊遊戲室4家、黑網吧18家,收繳賭博機576臺。成立4家校車服務公司,投入3000多萬元新增國標校車200輛,爲267輛校車安裝gps並接入公安系統監控平臺,購置每座位50萬元乘運人責任險,爲全區82所中國小、爲2萬多名中國小流動兒童提供周到服務。

三、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問題

我區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項目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我們感覺到工作中仍有不盡人意之處:

一是服務設施超壓力。我區流動兒童人口快速增長,並以每年超過5000人的速度遞增,教育、衛生等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跟不上流動兒童的增長速度。

二是服務投入缺資金。我區流動兒童共享優質基本公共服務初現成效,但是需要政府投入的流動兒童項目和服務太多,政府也是心有餘而不足,服務投入資金略顯不足,籌資壓力較大。

三是服務協作缺合力。流動兒童管理服務機構已經建立,但是服務管理機制與新形勢的要求仍有差距,部門之間的配合協調還存在各自爲戰、力量分散、合力不足等現象,部門間力量的整合亟待增強,長效協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四、項目推進的思考和建議

爲了進一步推進我區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項目的長足發展, 促進流動兒童項目發展的政策體系更加系統、履職責任更加積極、社會環境更加優化,使全區流動兒童工作水平躍上一個新的臺階,我們建議:

一是強化政府職責,加快體系建設。繼續把實施流動兒童管理服務工作作爲政府保障流動兒童權益的重要體現,加大財政投入,優化完善中心城區和流動兒童集聚鄉鎮的資源配置和佈局規劃,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流動兒童教育、衛生、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流動兒童服務能力。

二是強化內涵建設,拓展均等服務。建立科學化、常態化、長效化的流動兒童管理服務機制,全力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在我區流動兒童已同等享受九年義務教育、計劃免疫接種、兒童保健等服務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流動兒童共享同等的嬰幼兒早教、大病救助、康復訓練等服務。

三是強化信息共享,提升服務合力。我區將通過全市流動人口信息大平臺,確保各部門準確掌握流動兒童信息情況,完善部門協調配合制度,創新流動兒童管理服務新內涵,着重以教育、衛生、保健、心理、維權、幫扶等方面爲切入點,有形、有力、有效地把關愛流動兒童工作不斷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