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需求的調研報告多篇

需求的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全市城鄉婦女狀況與需求的調研報告

內容摘要:20__年2月,___市婦聯繫統開展了以“全市城鄉婦女狀況與需求”爲主題的調研活動,基本上掌握了當前我市婦女的各種情況和思想動向。本文力圖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深入分析城鄉婦女的現狀、成因、後果等問題,爲今後開展婦女工作進行一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探索。

立足“黨政所急、羣衆所需、婦聯所能”的三維焦點,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已經成爲我市各級婦女組織的共識。20__年2月,市婦聯以奉化、江東兩地的城鄉婦女爲典型對象,開展了以“城鄉婦女狀況與需求”爲主題的調研活動,通過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上門走訪等形式,發放問卷1200份,回收率達到99,基本上掌握了當前我市婦女的各種情況和需求。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一)“四自”精神已經深入婦女羣衆心中

新中國成立54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關心下,各級婦聯組織牽頭、協調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面向城鄉婦女開展各類活動,使“男女平等”基本國策逐步深入人心,“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成爲婦女生活的有力支撐。主要表現在:

1、婦女的經濟自立意識不斷增強,能力不斷提高。調查中,城鎮、農村中分別有43和45的婦女認爲,在家庭經濟來源方面自己已和丈夫難分主次;有14.2的城鎮婦女已經成爲家庭收入的頂樑柱,覺得自己在家庭經濟積累中能發揮重要作用的農村婦女比例高達96。

2、婦女的法律意識明顯增強,懂得並願意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調查顯示,當權益受到侵害時,分別有45和64的城鄉婦女最希望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而當真正發生被侵權事件時,分別只有15.4和7.9的城鄉婦女選擇了忍氣吞聲。

3、婦女的自我意識增強,注重追求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和自身的健康。從“你認爲女性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的回答來看,城鄉婦女的選擇驚人的相似,依次是“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身體健康”和“兒女的健康成長”。同時,有37.2的城鎮婦女表示當前最需要的幫助是“自身素質的提高”。分別有49.8和63的城鄉婦女表示最希望婦聯開展婦女“四自”精神教育。

4、婦女的社會意識增強,願意參加各種活動。分別有80.3和82的城鄉婦女願意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有59的農村婦女已經參加過美化環境、綠化家園、捐款扶貧等社會活動,她們認爲婦女參與社會活動的收穫依次有:提高了政治覺悟、增強了實踐能力、展示了婦女風采、促進了鄰里團結等;只有4.5和6的城鄉婦女認爲在集體活動和社區建設中“沒有收穫”。值得一提的是,分別有67.3和78的城鄉婦女表示願意參加“中華巾幗志願者”活動。

(二)婦聯開展的各項工作卓有成效

建國以後,各級婦聯爲推動婦女解放和發展作了不懈努力,尤其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三項主體活動、四項工程、五項巾幗行動的相繼推出和逐步深化,在提高婦女素質和推動婦女事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1、關於農村婦女工作。“雙學雙比”競賽活動的知曉率和參與率分別爲88和78。農村婦女參加過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農函大培訓的比例分別爲59和54。廣大婦女積極參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問卷顯示現在只有35的農村家庭主要經濟收入爲在家務農,而務農人員中從事傳統農作物生產的只有10。同時已有14.8的農村婦女開始向第三產業拓展,如商品經營、運輸、家庭手工作坊等。

2、關於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在城鄉的知曉率分別爲89.4和84.8,參與率分別爲72.5和73,同時分別有58.4和64的城鄉婦女,認爲這一活動對社區、農村建設有很大或較大的促進作用。在農村,分別有44和41的婦女認可婦女組織開展的各項教育活動的形式和效果。

3、關於婦女權益保障和婚姻家庭工作。調查顯示,婚姻自主已經成爲主流,分別有27.8和26.3的城鄉婦女表示對婚姻很滿意,而不滿意率分別只有5.2和4。在回答“您的權益是否受到過侵害”問題,分別有45.8和52.6的城鄉婦女回答“否”,同時對婦女維權問題的解決結果,城鄉婦女的滿意度分別爲88.1和93。

二、值得重點關注的問題

與此同時,調查還顯示,現階段城鄉婦女自身素質與社會需求還存在一些差距,社會環境中某些阻礙婦女發展的因素還嚴重存在,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婦女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進取過程受到一定的思想束縛。在回答“認爲妨礙婦女進步和發展的最主要原因”時,城鄉農村婦女的首選分別爲“知識能力欠缺”和“受教育程度偏低”,並有20的農村婦女認爲是“自身進取願望不強”。在“今後最大的願望”問題中,分別只有13.8和21.9的城鄉婦女選擇了“本人事業發展和能力加強”,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選擇“健康聰明的子女”的城鄉婦女比例均高於40。在閒暇時間(除了工作和做家務)只有30.6的城市婦女把參加各種學習作爲首選活動。在回答“對單位和社區工作的關心程度”問題時,只有38.3的城市婦女選擇了比較關注和非常關注,只有16.4的婦女表示平時最關心的問題是“社會現象和問題”。

(二)就業問題不容樂觀,低收入家庭比例依然很高。調查顯示,農村夫妻雙方都無穩定收入的佔36,家庭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佔50,其中5000元以下的佔總數的13。在城市各種不同類型的婦女中,有40.4的婦女平時最關心的問題是“個人工作穩定、收入有保障”,並有48的婦女對就業狀況表示不滿意;月收入低於600元的佔22.7,其中,佔總數8.2的表示基本沒有收入;家庭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佔24.5。在“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問題中,“家庭成員下崗失業”是首選,比例爲47.1。同時,部分婦女因爲失業而喪失了對自身價值的肯定,在接受抽樣調查的100名失業在家婦女中,只有4.2的婦女認爲事業成功是女性生活的重要目標,8.3選擇了在閒暇時間學習進修,並有76的失業婦女表示不願意參加志願者活動。

(三)社會傳統觀念和性別歧視仍然嚴重影響着婦女的發展。幾千年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依然左右着現代人的生活。有69.3的城市婦女認爲“影響婦女發展的主要障礙”是來自於“傳統觀念影響”和“性別歧視”等外因。家務

勞動也是束縛婦女發展的一大原因,調查中發現有58的城市家庭中女性承擔了主要的家務,而只有9.3的家庭中男性發揮主力軍作用。在農村婦女中有36認爲家務勞動過重是女性發展最大的制約,有40覺得參與集體活動遇到困難,其中“社會輿論”、“家庭阻力”等外因佔了24.1。

(四)流動人口中的婦女素質與城市發展存在一定的差距。調查中顯示,流動人口中的婦女是最能適應社會環境的,她們中有51.1的婦女憑自身能力就業和自主創業,並有相當一部分人實現了月收入20__元以上;在就業道路上,她們以1.66次/人·年的頻率變動着崗位,是城市其他婦女羣體的兩倍多。另一方面,這些婦女中,63.6的爲國中以下文化程度,且有34.4的從來沒有接受到成人教育;18.8的沒有穩定的月收入,20.8的表示就業狀況不滿意;能夠在閒暇時間讀書看報和學習進修的只有34.4,而以搓麻將打牌度日的有6.25。她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城市建設的“邊緣人”,與社區工作存在相當大的隔閡。有49.6的表示不熱心和不願意參加社區公益活動,有9.4的認爲婦女在社區活動中沒有收穫,有18.8的覺得社區和單位的工作與自己毫不相干,有32.3的並不知道文明家庭創建活動。

(五)婦女依法維權工作任重而道遠。調查中顯示,分別有54.1和40的城鄉婦女的權益曾經受過不同程度的侵害。在回答“當前婦女權益受侵害最嚴重的問題是什麼”時,城市婦女的選擇依次是“平等就業”、“勞動保護”和“醫療保障”,而“人身安全”和“平等參政”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在農村,選擇“離婚時財產權益”、“土地承包權”和“土地徵用補償”的婦女最多。大約有32的婦女承認在家庭生活中有被毆打的現象,而認爲在發生家庭暴力事件後,應採用“請雙方家庭出面”和“忍氣吞聲”等內部處理方法的城鄉婦女比例高達29.8和27.4。此外,流動人口中的婦女的權益保障問題也應引起充分重視。調查表明,她們遭受被侵權和家庭暴力事件的比例均比一般婦女高出15個百分點;問及“家庭矛盾的原因”,她們中有37的認爲是來自於經濟糾紛、感情問題和吸毒等社會問題,而不是城市原住婦女大多選擇的“家庭瑣事”。

三、城鄉婦女的需求

調研中,我們發現婦聯在婦女羣衆中的總體形象是良好的,分別有45.5和66的城鄉婦女認爲婦聯是婦女權益的維護者,並有很多人評價婦聯爲“爲婦女排憂解難的孃家人”和“婦女的良師益友”。另一方面,在城市、農村,也分別有23.8和12.5的婦女覺得婦聯“聯繫羣衆不夠,有行政化和機關化的傾向”(在城市,持這種意見的以機關事業單位婦女最多,比例爲32.3);分別有15和11的城鄉婦女覺得婦聯工作應該更加務實高效。

根據調查中的數據分析,城鄉婦女對政府工作有着不同的需求。城市婦女相對集中在以下問題上:關注弱勢羣體、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拓寬就業門路,改造社區外部環境,開展各類教育培訓活動。農村婦女的需求則比較豐富,根據選擇人數來排列依次爲:全面推行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開展教育培訓活動,創造接觸社會、掌握信息的機遇,全面推行農村醫療保險制度,組建經濟合作組織,開展普法教育,提供法律指導和援助;而選擇“直接進行經濟幫扶”的相對較少。由此表明,在生活基本保障的基礎上,更多的婦女希望從文化知識、商貿信息等方面得到援助,並有信心和能力通過自我努力實現美好人生。

城鄉婦女最需要婦女組織提供的幫助,首選都是“維護婦女的基本權益”,城市婦女還依次選擇了“開展教育培訓”、“增加社交聯誼機會”、“開展家庭文化活動”、“扶貧幫困”、“提供家政服務”和“調解糾紛及法律服務”。其中,“增加社交聯誼機會”最受機關、企事業單位婦女歡迎。離退休婦女對“開展家庭文化活動”最感興趣。農村婦女而後依次選擇的是“提高文化素質”、“爭取政策扶持”、“開展教育培訓”和“開展各種活動”。

婦女羣衆對婦聯工作的需求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社區婦女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維護婦女合法權益”和“爲婦女辦實事辦好事”同時成爲首選,社區婦女的其他選擇依次是:“爲羣衆排憂解難”、“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心理素質”、“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等,其中選擇“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以企業單位婦女爲最多,比例爲56.2。同時,選擇“組織婦女開展社交聯誼活動”、“幫助婦女追求幸福生活”、“參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婦女比例均在15以上。

2、農村婦女的需求相對集中。分別有60和54的婦女認爲,“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和“引導農村婦女向二、三產業轉移”是當前農村婦女工作的重中之重。選擇“開展雙學雙比活動”、“開展調研反映情況”、“農村文明家庭建設”的比例均超過20,值得回味的是,選擇“開展教育活動”的農村婦女只有1.6。農村婦女對“雙學雙比”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她們認爲這項活動的重點應該在組織開展農業實用新技術培訓、創新發展網絡組織、暢通信息渠道,進行法律等現代實用知識教育,開展優秀典型宣傳教育等,同時,大約有20的婦女對“幫助申請小額資金貸款”、“指導發展綠色食品生產”和“指導申報農民技術員職稱”等選擇特別感興趣。

3、婦聯繫統的維權工作應多管齊下。調查顯示,城市婦女很贊成建立社區婦女維權網絡(比例爲37.2),其中企業單位婦女的呼聲最爲強烈(比例高達58.3),緊隨其後的需求依次爲:電話諮詢、建立婦女避救中心和信訪接待。在農村,有51的婦女認爲婦代會主任的法律知識水平亟需提高。同時,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舉辦法律知識培訓、提供法律諮詢和援助等措施都很受婦女歡迎。

4、對婦女開展的教育工作,內容和形式都應更加豐富多彩。婦女“四自”精神教育最受青睞,分別有49.8和63的城鄉婦女把這一內容作爲首選,城市婦女中離退休婦女和機關事業單位婦女的認同率最高,爲62.5。而後,城市婦女目前最需要的教育依次爲:法律知識、職業能力、婦幼保健知識、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和家政知識;農村婦女的選擇略有不同,依次爲:家庭教育、健康知識、實用技術、法律知識、心理教育和家政知識。問及“最喜歡的教育方式”時,肩挑工作和生活兩副重擔的城鄉婦女都把“定期發資料”作爲首選(比例分別爲41.8和59),其次纔是“集中培訓”(比例分別爲27.8和35)。然後城鄉婦女的選擇各不相同:城市婦女喜歡的方式依次爲提供教育信息、專家面對面諮詢,開通廣播電視等遠程教育和婦女先進典型巡迴報告;農村婦女則將開通廣播電視等遠程教育和提供教育信息列在前兩位,而後纔是婦女先進典型巡迴報告和專家面對面諮詢,同時還有9.7的婦女對開設婦女網上教育專頁表示感興趣。

城市婦女對婦聯工作的載體和渠道非常關注,她們認爲最好的活動形式是宣傳和培訓,而後依次爲:座談會、健身、知識競賽、聯誼和沙龍(都有超過15的選擇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評選”被婦女羣衆冷落一旁,只有3.9的婦女認可這一形式。

四、下一階段婦聯工作的重點

針對本次調研所反映出來的城鄉各界婦女的需求情況,下一階段,市婦聯繫統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進行重點突破。

(一)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力度,用先進的性別意識影響領導層、決策層,用“四自”、“四有”精神武裝婦女羣衆

1、要充分發揮各級黨校在培養幹部中的主渠道作用。要落實省委(20__)25號文件中關於“縣以上黨校要把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納入領導幹部的培訓內容”的要求,在黨校的各個班次中開設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專題課程,使各級領導幹部樹立起男女平等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國策意識,能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社會發展中的婦女問題。

2、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載體促進男女平等國策的深入實施。如向各級領導發出有關男女平等和性別意識等內容的調查問卷;與新聞媒體合作,推出以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爲主題的談話節目;設立男女平等實事獎,形成促進各系統各單位執行男女平等國策的激勵機制。

3、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信息傳播功能、教育指導功能和輿論監督功能。健全婦聯繫統的互聯網絡,進一步開發潛能,發揮作用。鞏固縱向,拓展橫向,大力發展跨行業、跨地域、跨學科的靈活多樣的婦女聯誼組織,深入社區、農村、廠礦企業的各種類型的婦女羣體中,通過各種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活動,使“四自”、“四有”精神在廣大婦女中紮根開花。

(二)建立女性終身學習體系,促使廣大婦女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女性素質的提高是婦女解放和社會發展的能動力量,新世紀女性的任何權利,包括工作、參政、受教育、婚姻家庭、財產等方面的權利都不能僅僅靠給予、靠分配、靠干預來完成,關鍵要提高女性自身的實力,而實力的內核是知識、技能和信念,必須依託完善的女性終身教育體系來實現。

1、創新培訓手段,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女性教育格局。一是要鞏固基礎教育。爭取把女性的“四自精神”納入國中以上教育體系中,培養越來越多的適應時代需求、自強不息、奮發有爲的時代新女性。二是要推動遠程教育,鼓勵各地各系統加強與主流新聞媒體包括網絡媒體的合作,建設和完善與婦女工作相關的網站(或掛靠在大型公衆網站上的婦女工作網頁),開展與女性有關的各項專題調研活動,尤其要結合一些大型活動倡導婦女開展網上大討論活動。三是要完善繼續教育。深入開展“巾幗建功”等活動,引導廣大職業女性積極參加各種學習競賽活動,立足崗位成才奉獻,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實力。

2、以創業和創新爲主要內容,加快建設女性職業技能教育體系。一是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發揮婦聯的組織優勢,探索社會力量辦學。深入基層調研瞭解各系統各地區婦女的不同需求,推出“菜單式”培訓模式。二是充分運用各級巾幗家政服務中心和職業介紹機構的力量,廣泛收集就業信息,瞭解就業需求,分析就業趨勢,爲制訂科學的女性職業教育規劃奠定基礎。三是爭取成立___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倡導各地加快步伐創建婦女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圍繞社會需求、緊跟時代發展,組織婦女參加對口培訓,鍛鍊成爲港城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

3、倡導形成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學習氛圍。聯合社會各界力量,面向各界婦女開展宣教服務。一是努力在各種新聞媒體中開設婦女工作專欄,根據形勢發展需要聯合策劃各種活動,爲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建立長期的輿論窗口。二是進一步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輻射效應,組建巾幗先進事蹟報告團赴各地開展巡迴宣教活動,由具有一技之長的巾幗志願者組成各具特色的宣講團,深入社區、農村開展幫教服務。三是要開展家庭上網知識普及活動,聯合有關部門單位實施“百萬家庭網上行”計劃,幫助更多的家庭掌握網絡學習手段,更多的婦女提高信息化生活水平,努力創建更迅捷、廣闊的婦女工作網絡體系。

(三)在社會轉型期的特殊背景下,婦聯組織在保障婦女勞動權利方面要發揮重要作用

1、努力爲推動婦女就業工程爭取各種政策、法律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積極開展各種調研工作,及時掌握婦女就業方面的情況,通過提案議案,促進各種有利於女性成才和發展的地方性政策法規的出臺;並通過推動立法、監督執法等途徑,促使其不斷完善和落實。同時,要多方籌措女性創業扶助資金,一是建立巾幗創新業小額貸款制度,努力爭取各級黨政支持,劃撥一定的資金用於幫助建立巾幗創新業小額貸款制度,各級婦聯與金融單位聯合做好考察和發放工作。二是設立創新業啓動基金,號召全市各級婦女組織和巾幗志願者積極捐款、捐書、捐物,通過滾動扶持的方式,全部用於扶助失業婦女創辦再就業項目。

2、宣傳教育,幫助婦女轉變擇業觀,提高創業和再就業的競爭能力。深入實施女性再就業“12345計劃”,突出重點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巾幗再就業培訓網絡。在各縣(市)區建立巾幗再就業培訓基地和創新業指導機構,面向城鎮失業婦女和農村失土婦女提供各種服務。二是要強化輿論宣傳工作,綜合運用各種傳播媒體把“創造新崗位、創造新業績、創造新生活”精神傳播到各界婦女中,尤其是失土失業婦女中去。三是要着重做好女性創業意識教育,大力培植一批各種類型的巾幗創業先進典型,舉辦各種女性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訓班。

3、協調服務,積極拓寬就業門路,爲婦女就業和創業提供實質性的服務。一是多方尋求就業信息,繼續舉辦好各種層次的女性就業專場洽談會,聘請一批熱心人士作爲巾幗創新業特邀信息員,向社會廣泛開展創業金點子有獎徵集活動。二是推出愛心互助行動,倡議城鄉文明家庭、巾幗文明示範崗、農村婦女先進典型等與失業失土婦女結對互助。三是積極發展非正規就業,開發適合婦女家門口就業的新崗位,如城鄉聯合開發農業龍頭企業的無公害、優質農產品配送直銷項目,組織成立巾幗售報隊、禮儀隊、保潔隊、聯防隊等,扶持失業婦女開發社區托幼、養老、接送等再就業領域。

(四)加強調查研究工作,構築和完善社會化維權格局,爲廣大城鄉婦女創造平等發展環境

代表和維護婦女權益,促進男女平等,是婦聯的基本職能。下一步,要健全和完善婦女權益保障社會化工作網絡,注重宏觀維權的前瞻性與微觀維權的實效性相結合,努力提高維權工作的法制化、羣衆化、社會化、制度化水平。

1、經常開展婦女問題調研工作,爭取在“熱點、難點、重點”問題上有所突破。一要抓住婦女羣衆反映最強烈、要求最迫切的問題,協調有關

方面,竭誠爲基層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切實擔當起婦女羣衆的孃家人職責。二要聯合宣傳、司法等各有關部門,發動各地各系統的婦女幹部和巾幗志願者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和維權服務,推出一些便民措施和制度,如:向社會發放婦女維權服務“一卡通”,公開公、檢、法、司和婦聯等幾個單位的服務熱線和服務內容,推出各種維權聯動工作制度,如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信息報告制度和聯席會議制度等。三是要緊扣發展主題,爲婦女參與“創造新崗位、創造新業績、創造新生活”的具體實踐提供各種有效服務,爲婦女平等參與社會競爭創造良好的環境。

2、創新工作方法,整合社會資源,形成比較完善的婦女兒童維權網絡。一是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種維權服務機構,如婦女法律援助中心、婦女兒童傷情鑑定委託受理中心、婦女信訪投訴中心、婦女法律服務熱線、婦女特邀陪審員制度等。二是要積極開展“不讓家庭暴力進社區”創建活動,預防爲主,調解爲先,深入社區和農村,建立和完善婦女兒童維權站、心理諮詢中心、警務室等基層維權機構,成立各具特色的反家庭暴力婦女庇護中心,爲婦女羣衆及時提供心理、法律等方面的服務和援助。三是要依靠全社會的力量,發揮大衆傳媒的作用,在各大新聞媒體開闢婦女兒童維權專欄,建設先進的性別文化,綜合運用各種渠道和手段努力貫徹落實。

3、提高婦女幹部整體素質,拓展服務領域,關注特困婦女羣體。一要教育引導婦聯幹部加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並貫穿到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去,探索各種有利於婦女和兒童事業的代表聯繫制度、工作協調製度和社會監督制度。二要把婦女維權工作做大做實,爲各種弱勢婦女提供幫助,尤其要關注失足婦女、特困家庭、單親家庭、老年婦女、低學歷缺技能婦女等。三要引導社會各界形成扶貧幫困的氛圍,通過成立各種巾幗幫扶志願者隊伍、發起各種幫扶活動、建立便民服務機構等方法,把婦女組織的愛心撒播到更多弱勢婦女羣衆中去。

【第2篇】關於農民工文化需求的調研報告

文化需求是社會人的一般需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當新生代農民工物質需求逐步得到滿足時,其他方面的需求就會被激發出來,文化需求顯得相當突出。

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現狀分析

1.新生代農民工對文化娛樂生活的需求。文化作爲一種符號傳遞着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狀態。新生代農民工已經由生存理性轉變到社會理性,物質已經不再是他們唯一的需求,他們的文化精神需求同樣迫切。但是由於經濟原因,農民文化消費能力不強;另外,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社會各界,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把農民工的需求排斥在外,其文化娛樂生活極其單調。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休閒娛樂方式主要停留在睡覺、聽廣播等較爲原始、低級的娛樂方式上。即使有的農民工開始接觸網絡等較現代化的娛樂方式,他們也大多把網絡作爲打發時間的工具(聊天、看電影等),而沒有有意識地利用網絡在信息傳遞、文化提升、人際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新生代農民工相對單調的文化生活致使他們在價值觀上也呈現出保守、落後的特徵,大大不利於其市民化進程。

2.新生代農民工對專業技能的需求。學好一門過硬的技術是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最強烈的願望。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水平比傳統農民工雖然有了顯著提高,但因爲沒有一技之長,他們即使有心擺脫出賣苦力的低級打工狀態,也普遍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第一個“坎”,就是求職過程中的技術門檻,他們普遍陷入一種“技術困境”。另一方面隨着產業的升級,城市現在緊缺技術工人,但求職農民工80%沒有任何技能,遠遠滿足不了市場要求。 雖然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有了初步的學習意識,但由於學習成本較高以及收益的不穩定性,對於學什麼、怎麼學,卻還存在着很多迷惘和認識上的誤區。

3.新生代農民工對科學文化知識的需求。雖然新生代農民工文化水平較傳統農民工文化水平有顯著提高,但是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卻遠遠低於城市從業人員,這種差距與農村城市化的進程不相適應。新生代農民工要想真正融入城市,就要不斷學習,接受新知識、新技能,從根本上適應農民到市民角色的轉變。隨着新生代農民工維權意識的逐漸增強和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要想順利地爭取自己的權利,必須有相應的法律知識和文化知識與之相匹配,他們的實踐需要決定了他們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另外,許多農民工在城市遭受到了缺乏科學文化知識帶來的困惑和失望,有些把希望寄託在了下一代身上,希望子女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原因分析

1.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學習慾望強烈。新生代農民工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文化水平都比較高,基本上是國中以上,還有一部分是高中生,甚至有些接受過中專或高技類課程培訓,知識面、信息來源比較廣。同時在工作過程中,新生代農民工的學習熱情較高,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種觀點在新生代農民工中得到最廣泛的認同。他們不僅僅自己有着強烈的學習慾望,而且對下一代也寄予很大的期望。對知識的渴望使新生代農民工對文化供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文化狀況遠遠不能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

2.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的認同度較高,土地意識淡化。新生代農民工自身特性變化和技能素質提升,加上農地制度變遷使得他們新生代農民工的鄉土社會認同在減弱,他們大多數人往往直接從學校進入外出務工行列,有的還是在城裏跟着打工父母成長起來的,對於現代產業規律的熟悉程度遠高於傳統農業。同時,他們極力謀求對城市社會的認同,在經歷了城市生活及文化氛圍的薰陶之後,更感覺到城鄉社會的差距,從而表現出對城市社會更強烈的嚮往。他們不管各種制度性的障礙仍然存在,轉變就業觀念、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積極主動地融入城市生活。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生活的嚮往和對文明生活的追求對傳統的思想觀念、雙重製度和限制政策提出了挑戰。

3.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期望值較高,立足長遠發展。新生代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目的,更多的不是爲了生存而是爲了謀求發展。他們有較強的拼搏意識和進取精神,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他們不僅僅滿足於掙錢來改善家庭生活,而是要求有所發展。他們更看重個人的能力和機會,相信只要通過個人努力拼搏就能獲得成功。在爭取待遇、謀求更大發展空間上,這一代農民工要求更加直接。一些新生代農民工刻苦學習專業技術,以提高就業的競爭能力。他們把務工當做學習、提高、適應的過程,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從農民到工人到更高社會層次的生存方式與人生道路的轉變。這要求政府和社會必須重視新生代農民工對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渴求,滿足他們的發展需要。

滿足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的對策建議1.多方推進,豐富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生活。儘管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方式已經和城市居民差異不大,但在精神上,他們仍獨自結成了一個羣體,這個羣體和城市文化似乎有些格格不入。要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使他們儘快融入城市文化,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和農民工自身共同努力。

一是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是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的主導者,要把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納入公共服務範疇,不斷增強公共服務的職能。

二是企業要充分發揮農民工的主體作用。要根據農民工的需要層次,增加文化活動設施,豐富農民工的業餘文化生活。同時,要組織農民工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文化活動,激發農民工的參與熱情。

三是積極發揮社會組織的重要作用。社區、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要經常爲農民工組織一些形式多樣的羣衆性文體活動,滿足他們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素質。對新生代農民工而言,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着獲取資源能力的高低,進而影響着他們的社會認同狀況和社會融入能力。

一是要對他們進行科學文化知識培訓。根據新生代農民工比較年輕、受教育水平較高、接受能力較強等特點,通過建立和完善多層次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體系,使他們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並通過多層次教育體系來引導和組織新生代農民工接受就業和創業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同時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爲既熟練掌握職業技能,又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新型勞動者。

二是擴大新生代農民工的社交面,加強與其他羣體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互動交流。要利用社區、街道辦及其他社會團體等資源優勢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在交流和互動中增進了解,促進融合,從而使新生代農民工在思想觀念、行爲方式、文明素養等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使城市居民糾正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偏見,消除歧視,以平等的心態看待並接納他們。

三是加大對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投入。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團體輔助等方式整合現有的教育培訓資源,充分發揮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和工青婦組織的作用,積極探索政府、企業與社會共同推進農民工教育和培訓的新路徑,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開展農民工職業培訓和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農民工整體素質。

【第3篇】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狀況及其需求的調研報告範文

近年來,隨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洗腳進城,尋求增收致富的途徑。我區這幾年在部分街鎮實施了萬頃良田建設工程,農村家庭承包土地開始整體向農業企業和大戶集中,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後,男人多數外出務工,女人爲了照顧孩子、贍養老人大多留守農村,這些留守農村的婦女,她們爲推動農村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爲家庭的和諧穩定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但她們也面臨許多生存發展問題和實際需求,值得我們共同關注。今年,__市婦聯在我區啓動了農村留守婦女調研工作,我們根據調研課題,結合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走近農村留守婦女,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走訪、實地座談等形式,對我區10個街鎮農村留守婦女的婚姻家庭、生產生活、健康安全、發展需求等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瞭解了一些實際情況,具體如下:

我區現有人口89萬(除化學工業園),其中,女性人口45萬,兒童16萬,婦女31萬。全區約有24萬戶家庭,據各街鎮婦聯不完全統計,目前農村留守婦女約0.8萬人(統計口徑:丈夫一年中累計有半年以上在__市外務工不回家),本次調研,發放農村留守婦女各類調查問卷超千份;召開座談會十多場,走訪360多人次。從調研情況反映:

1、留守婦女年齡結構。20-30歲的婦女佔比14.4%;31-40歲婦女佔比31%;41-50歲佔比35.4%;51歲以上婦女佔比19.2%。調查顯示,31至50歲是農村留守婦女相對集中的年齡段。

2、留守婦女受教育程度。國小以下文化佔比17.9%;國中文化佔比49.1%;高中或中專文化佔比21.1%;大專以上文化佔比11.9%。留守婦女整體受教育水平偏低,年齡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

3、留守婦女家庭收入情況。留守婦女家庭與夫妻雙方均在家務農的家庭相比,經濟收入相對穩定,生活相對富足。家庭人均年收入在6500元以內的佔比18.3%,在6500-16500元的佔比37.1%,在16500元-3萬元的佔比44.6%。家庭收入主要以丈夫外出打工爲主,半數以上留守婦女有自己獨立的收入來源,主要源於自己的穩定工作、零散打工、務農、飼養副業等。

4、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區部分街鎮實施萬頃良田工程,農村家庭土地向農業企業和種植大戶集中,農民手上基本沒有土地;另一方面城市化進程加速,部分地區被徵地拆遷,男人外出打工謀生,女人爲了照顧孩子、贍養老人留守農村。通過調研發現,30歲以下婦女留守是爲了生育、照顧孩子;31-40歲婦女留守是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和撫育正在成長的孩子;40歲以上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喪失了外出務工的年齡及技能優勢,另一方面也要照顧兒孫輩,也有的是隻求生活過得去,不想出去打工。而丈夫外出務工的原因主要是在家鄉找不到收入較高的合適工作,也有的是爲了帶孩子出去求學等等。

5、留守婦女的婚姻狀況。大部分留守婦女表示,丈夫外出打工後婚姻基本穩定,夫妻感情和婚姻狀況沒有因丈夫外出務工而改變;但也有9.6%的留守婦女認爲夫妻感情不如以前親密了。半數的留守婦女家庭的丈夫外出務工都能在每月至少回家一次;92.3%的留守婦女家庭的丈夫會把工資交給留守妻子;39.6%的家庭的丈夫會每天與留守妻子聯繫,48.4%的家庭的丈夫會每週至少與妻子聯繫一次;而且,大部分是通過電話、網絡等聯繫。這樣,留守妻子對丈夫在外打工情況是基本瞭解的。

6、留守家庭的負擔結構。從調查情況看,我區留守婦女家庭中,34.8%的家庭需要贍養、照顧1位老人,41.6%的家庭需要贍養、照顧2-3位老人;69.6%的家庭需要撫養、照顧1個孩子;大多數留守婦女與丈夫的父母共同居住,留守婦女除了照顧小孩外,還需要護理老人,由此,贍養老人、撫育子女的家庭義務理所當然的就由留守婦女來承擔。

7、留守婦女的社會保障。接近半數的留守婦女已經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5%的留守婦女參加了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失地農保、職工社保或其他商業保險,也有15%的留守婦女未參加任何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接近全覆蓋,羣衆醫療參保意識較強。

8、留守婦女家庭矛盾糾紛。留守在家的婦女遇到最多的困擾就是鄰里糾紛,大家洗腳進城後集中居住,由於素質參差不齊,容易產生鄰里矛盾;其次是家庭糾紛,大部分兒媳不願與老人共同居住。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我區農村留守婦女雖然留守在家,卻承擔了重要的家庭角色,既要承擔農活(或上班)、家務活,又要照顧老人,教育孩子。她們是農村社會穩定的主力軍、是家庭生活的頂樑柱。

調研發現,當前,我區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主要問題是:

1、文化水平有限,教育子女力不從心。調研發現,大多數留守婦女文化水平偏低,沒有能力輔導子女功課,對子女重呵護缺教育。同時,由於丈夫外出務工,個別孩子缺少父愛,性格敏感、偏執、叛逆,容易遭受傷害或惹禍生非。大多數婦女表示教育子女力不從心,教育子女的能力差已成爲留守婦女最愧疚和擔憂的事情。

2、獨自孤單持家,缺少文娛活動。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所限,偏遠分散居住的農村婦女文化娛樂生活單調,留守婦女精神空虛孤單,部分留守婦女沉迷於等不良習氣。街鎮集中居民區、萬頃良田集中居住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較爲豐富,據調查,她們生活悠閒,常常串門聊天、看電視打發時間,最喜歡參加街鎮、村(社區)組織的文娛活動,熱衷於廣場舞,其次爲打麻將;偶爾也參加社區或婦聯組織的其它活動。

3、多數婚姻穩定,少數出現危機。雖然

交通通信較爲發達,留守婦女一般都能和丈夫經常聯繫,但也有少數家庭,尤其是年輕夫妻,由於夫妻分居,留守婦女把主要精力放在照顧年幼子女上,而缺少對丈夫的關心與交流,導致一些丈夫在外打工出現外遇,婚姻關係出現危機,家暴離婚案件攀升。

調研表明,當前我區農村留守婦女最迫切的需求依次是:幫助居家就業、參與技能培訓、改善子女教育、減輕養老負擔。

1、實現居家就業是第一願望。農村羣衆在家鄉就業選擇面較小,留守婦女希望政府加快發展本地經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幫助丈夫及自己在家鄉找到早出晚歸、收入較高的工作;一些老年留守婦女希望居家找些零工,掙些零花錢。

2、加強技能培訓是關鍵之匙。半數以上的留守婦女有增收致富的迫切需求,她們希望參加各類培訓來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自主創業和發展生產的能力,就業技能培訓最受歡迎,尤其是31—40歲留守婦女希望通過掌握一門技能,對於未來道路有更多選擇和發展的機會。

3、強化子女教育是迫切需求。大部分留守婦女對子女教育問題感到力不從心,希望政府和社會能夠幫助她們解決這個難題,從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提升婦女教育子女能力、強化農村教育資源均衡等方面入手,給農村留守家庭予以實質上的幫助,以利於農村留守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4、解決養老大病負擔是最大期盼。調研中發現,中老年留守婦女(40—50歲)經濟負擔較重,上有老下有小,她們這一代人的父母大部分沒有任何養老保障,自己也是半數沒有養老保障,或是養老水平較低,雖然參加了新農合,但一旦家中有人生大病仍會把一個家庭壓跨,希望政府和社會加大扶持力度,使她們的負擔進一步減輕。

關注婦女,服務婦女,促進婦女發展是婦聯組織的基本職能。今年,區婦聯結合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積極爲區委區政府分憂解難,在改善農村留守婦女生存需求狀況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盡綿薄之力支持巾幗創業,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讓更多的農村婦女在家鄉創業就業,從而減少農村留守家庭。一是用好市級婦女創業講堂資源。今年先後動員組織了4個批次的創業女性進修學習,讓__創業女性定期充電,實現更好更高層次的發展。(__蔬菜合作社、衆籌經營、互聯網、來料加工)二是建立市級巾幗農家樂示範基地。爭取省市婦聯4萬元資金對我區__街道“愉人農莊”農家樂基地的發展支持,要求帶動周邊3戶農家樂和20名婦女實現就業。三是爭取區扶貧開發協會對創業女性的無息貸款支持。幫助__和__兩個婦女創業農業企業的發展生產,並帶動當地農村困難留守婦女30多人實現就業。四是發揮區女企協幫困作用。倡議區內女企業家開展獻愛心活動,幫助農村大齡留守婦女、單親貧困家庭婦女在農業龍頭企業就近、就地、就便就業,並幫助女農戶推銷農特產品。五是用好村社區信息平臺。在村社區婦兒陣地積極宣傳當地農業龍頭企業招工招聘信息,幫助留守婦女實現在家門口打工就業。

通過調研瞭解到的農村留守婦女需求和市場需求,今年我們在全區重點開展初級月嫂培訓。一是精心設計留守婦女培訓計劃。爲了確保有人來,使培訓對留守婦女有吸引力,我們精心設計課程;爲了確保留得住,使留守婦女能全程參與,我們精心選優老師;爲了能讓留守婦女輸的出,我們組織她們參加技能考試,聯繫家政公司現場招聘。使有條件想就業的農村留守婦女快速流向就業窪地。二是加強與區人社部門的合作。街鎮婦聯積極配合人社部門,先後在馬鞍、龍袍等街道組織農村留守婦女開展家政服務員培訓,共培訓婦女200多人。三是主動向市婦聯爭取培訓計劃。今年積極爭取了350個名額人均300元的婦女技能培訓計劃。四是跨界合作,整鎮推進留守婦女培訓。先後在__、__、__三個街道引進優質資源,實施整鎮推進,免費培訓月嫂(育嬰員)380多人,使參訓中的優秀婦女拿到技術含金量較高的資質證書,培訓結束時,省家政協會、市月嫂聯合會聯合開展現場招聘會,8家家政公司到場與實訓婦女面對面介紹就業行情,發佈信息,解惑答疑,簽訂意向書,使受到培訓的婦女學以致用,一方面可以服務家人,促進家庭和諧;另一方面可以服務他人,爲家庭增加財富。

加強與教育、關工委、培訓機構的密切合作,注重對父母尤其是母親的教育引導,幫助培養合格家長。一是開展網上家長學校教育。加入__市家庭教育公益行動,信託村社區婦兒陣地,從網上家長學校起步,宣傳動員婦女參與學習,掌握子女教育、家庭關係維護、安全自護、心理疏導、健康生活等急需必備的知識(此項活動已啓動)。二是開設學校家教課堂。與教育聯手,引進__名師專家、科普專家走進學校,教授家長未成年保護常識、教授孩子新穎的科普知識,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培養孩子追求知識的興趣。三是開展親子游戲活動。在母親節、國際家庭日到來之際,聯合共好培訓學校開展__名校與我區學生手拉手親子互動活動,互補交流育兒經驗,讓孩子體驗農耕,感恩父母,感恩社會。四是開展伴成長公益活動。全區開辦8個春蕾班,其中今年新辦2個,援助困難兒童完成學業,建設__留守兒童愛心小屋,建立愛心聯繫卡,開展一對一的伴成長公益關愛活動,彌補留守兒童父母教育的缺失。五是開展城鄉愛心探訪活動。聯繫省兒基會、__音樂臺、市婦聯、__名校與烏石希望國小共同開展學生愛心探訪活動,加強城鄉孩子之間互動交流,開辦愛心集市讓城市的孩子瞭解農村的各類農作物,讓農村的孩子玩會城裏的手工,培養孩子熱愛生活、真誠待人、感恩社會的意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提升教育能力,成爲有素質、能擔當的好家長、好母親。

引導留守婦女參與“家和萬事興”家庭文明建設活動,倡導鄰里互助、團結友善、知榮明恥、和諧融洽的新風尚,增強留守婦女的幸福感。一是開展“家和萬事興”家庭文明建設活動。在全區宣傳和選樹了10戶最美家庭、10

位最美女性,10戶最美庭院,10位最美少年,上報市婦聯8戶最美家庭,參加市最美家庭宣講團,推薦市“十佳家長”,參加市家庭法律知識競賽獲市唯一的一等獎。通過宣傳新風尚,弘揚了家庭正能量。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引導留守婦女積極參與秧歌隊、鑼鼓隊、健身隊等婦女文藝表演隊,在“三八”等重大節日期間,開展了豐富多彩、貼近農村生活的文藝娛樂活動,自編融洽鄰里關係、家庭關係的小品節目,豐富留守婦女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建立社區各類女性互助組織。組織農村婦女成立文化表演隊伍100多支,成立家庭矛調隊伍50多支,大家在生活上互相關照,精神上互相慰藉,閒暇時有共同話題,娛樂時有共同愛好,有效緩解留守婦女在生產生活中的壓力,增強留守婦女對社區的歸屬感。四是認真接訪調解家庭矛盾糾紛。配合公安部門在全區推行家暴法律告戒書制度,有效制止和減少家暴的發生;發揮巾幗法律援助中心作用,爲困難弱勢婦女提供諮詢援助;堅持接訪工作首問負責、維權工作接地氣,區婦聯與街鎮部門主動對接,切實化解婚姻家庭矛盾30多起;引進了寧姐工作坊培訓資源,對婚姻家庭關係調處工作開展培訓5期,教會留守婦女處理家庭關係、解決家庭糾紛的正確方法。五是堅守母親學堂、女性講堂陣地。紮實開展婦女素質提升教育,培養新時代“四自”精神的新女性。

今年,__區婦聯對留守婦女紮實開展了“請讓我來關心你,就像關心我自己”的系列關愛活動,積極守護農村留守婦女身心健康,切實減輕貧困家庭生活負擔。一是發放“兩癌” (子宮癌、)篩查券。向市婦聯爭取了500張 “兩癌” 免費篩查券,每街鎮50張,由各街鎮婦聯組織農村留守婦女、單親貧困母親赴__恆安專科醫院進行免費檢查,呵護農村留守婦女身心健康。二是爭取“兩癌”大病救助。積極申報中央財政救助,對全區9名“兩癌”患病婦女分別給予每人1萬元的慰問金,併爲23名正在治療中的“兩癌”重度患病婦女蒐集整理各類相關資料,錄入中國婦女網,申報辦理中央財政救助手續,努力減輕患者的家庭負擔。三是開展助醫進社區活動。與市婦聯聯合邀請醫護志願者爲社區居民義務諮詢問診,先後在__天一、__等7個社區開展了“家和萬事興”助醫進社區活動。四是開展母親節慰問活動。在母親節來臨之際,對全區夫妻患癌的特困“雙癌”家庭、特困單親母親、特困“最美家庭” 婦女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五是開展巾幗助困送溫暖活動。爭取區級財政資金支持,春節前後,對全區篩選出的非低保邊緣農村單親貧困母親開展節日慰問活動,並納入政府惠民工程,營造社會各界共同關愛留守婦女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4篇】服裝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調研報告

服裝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調研報告

1.調查目的

爲了瞭解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標準以及企業家的人才觀,對高校人才培養機制進

研究與分析,促成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接軌,更好地整合學校教學資源,促進學校提高自身服務質量

2.調查內容

到服裝企業找負責人瞭解服裝企業對人才需求方面的信息並且完成“關於企業人才需求的調查問卷”。

3.調查時間

調查集中在7月6日、7月7日、7月8日,這3天進行。

目前,服裝行業發展勢頭猛進。通過走訪調查顯示,服裝設計人員爲數不多,高檔的服裝設計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從走訪的溫州服裝企業所瞭解現有的服裝設計人員其中本科生佔極少的比例,畢業生的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工作能力都還有待於提高。這種狀況,對於服裝行業向着更高、更遠方面發展是一種阻礙。廠家們反映,畢業生,掌握了理論知識,又會操作,技術比較全面,但技術熟練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缺乏實踐。這說明在校訓練的機會少,應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這要求教學內容要更新,這就建議讓學生應拓寬視野多參加實踐。我們應該把握自己的優勢——在學校重視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切不可浪費時間!我們比很多人都幸運,有良好的學習機會。在大學這個小型社會學習溝通能力,加強人生觀,職業道德和勞動態度方面的修養。

調查問卷顯示企業對本科生的需求呈上升趨勢。但在調研中發現:如今,在溫州一些企業裏已開始“淡出”學歷、資歷、經驗方面的框框,主張“適用纔是硬道理”,將擁有業績、成果、具備真才實學、爲市場檢驗證明具有創新思維和發展潛質的人才,納入引進的主視野。如果擁有高學歷但無法在起職位爲企業創造價值,那麼對企業來說是無用的。只要略加留意溫州的報紙、網絡和琳琅滿目的招聘廣告,經常可見“至少2年以上工作經驗”、“無工作經驗免談”等招聘內容,“有工作經驗”常常成爲了應聘的門檻。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在人才的選擇中,既要注重人才的文憑、證書及身體狀況,更注重人才能力及綜合潛質等,不同崗位有不同的需求,最重要的是適用。事實上,採用了“適用即人才”的標準,是企業務實發展思想的迴歸,這也代表了目前許多企業的用人策略。

訪問的服裝企業對大學生最多的評價是:大學生在學校所學與社會需求脫軌,但要求高,又缺乏實際能力。其實現在的企業都很現實,看重工作經歷和技術,希望員工能儘快爲公司創造價值。有誰希望把自己的企業給員工當練兵場呢?因此在校大學生要有危機感,不要以爲一步入社會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應明確自身的價值和定位,你有什麼能力能讓你找到好工作。很多大學生找工作都存在這樣的誤區:一個方面是自己眼高手低,自己根本自身素質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是自己沒有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這是大多數企業給我們大學生的忠告。

我們只要瞭解了社會的需求和自己所長,就會很快找到自己社會中的位置打好人生中漂亮的一仗。現代大學生缺少社會知識和信息,在學校時從不關注社會中的情況,甚至連新聞都懶得看,更不用說社會鍛鍊,所以當他們邁出校門的那一刻就迷失了方向,拿着自己的簡歷不知何去何從,只知道自己學的是什麼專業,卻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以至於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都找不到工作;因爲大學生缺少社會鍛鍊,空一肚子墨水卻不知如何用,很多用人單位不願招聘應屆畢業生,都願吸取有工作經驗者,因此大學生的就業率也越來越低!有的學生辛辛苦苦學了數十年的專業當走進社會時卻找不到任何與所學專業有關的工作,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這就是不瞭解社會的需求所造成的。

所以我們要發起倡議,爲了我們今後更好更快地投入到社會當中去,爲了我們早日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爲了能夠更順利的工作用自己的所長服務於社會,讓我們積極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