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打造生態宜居鄉村的調研報告

關於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打造生態宜居鄉村的調研報告

關於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打造生態宜居鄉村的調研報告

“青年說”二組  孫 棟

(2019年10月21日)

前言:紮實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實現村容村貌整潔,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農村文明程度、推動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關鍵所在。近年來,郾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把農村環境提升工程擺上重要議程,不斷加強農村垃圾、污水處理、戶廁改造、美麗鄉村建設等基礎設施和大量資金的投入,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美麗鄉村綜合旅遊項目、產業鏈項目打造等,通過整合環境資源,改革管理體制,逐步把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納入城區一體化管理,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背景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農村垃圾處理工作已引起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一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和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村生態建設,搞好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和“公廁革命”,實施鄉村清潔工程,努力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二是省委、省政府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強調“各級政府要提高認識,要把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及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列入議事日程。”三是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曾專題曝光了河北易縣和廣東惠東縣吉隆鎮的垃圾圍村現象。四是區委組織部開展的第二季“青年說”活動,主要課題是圍繞黨建引領基層建設,作爲第二組,我們的中心主要是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打造生態宜居鄉村,爲全區美麗鄉村建設建言獻策。

二、基本情況

郾城區地處河南中南部、屬淮河流域,隸屬內陸特區漯河市,面積413.1平方公里,總人口47.4萬人。2004年9月撤縣設區,轄6個建制鎮、3個街道辦事處,共計9個(鎮、辦),178個行政村、369個自然村,其中1500口人以上的自然村70多個,總戶數80000多戶,常住人口約36萬人,日產垃圾量40餘噸。

近年來,郾城區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爲引領,以城鄉一體化發展爲主線,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爲核心,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在加強組織領導、規劃建設管理、創建宜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豐富產業形態和強化政策扶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了初成效。目前,全區累計投入資金1.1億元,初步建成了以堯河文化爲代表的新店鎮堯河廟村、以孔子文化和農耕文化爲代表的的龍城鎮孔沈鄧村、以生態林建設爲代表的龍城鎮塚馬村等10多個產業興旺、環境優美、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

三、具體做法

爲了高質量推進美麗鄉村創建工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相關鎮也成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組織,並明確由各級鄉村振興戰略領導組織負責創建美麗鄉村工作。同時,專門成立了區委副書記任政委、分管農業副區長任團長的“農業農村和鄉村振興合力團”,整合農林、水利、林業、文化、畜牧、農機、國土等部門及各鎮辦工作力量,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創建工作。

(一)科學規劃佈局按照“高起點、準定位、領未來、成精品”的工作要求和“小而美、特而強、聚而合”的創建目標,積極借智借力,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佈局美麗鄉村建設。新店鎮堯河廟村毗鄰堯河建立了“鄉村記憶館”,收集農耕時期生產用具、生活用品,圖文並茂地展示了堯河廟村的特色文明村風、村莊概況、人文歷史沿革、村情民情發展變遷、人物春秋等文化生活元素,展示了堯河廟村的發展歷程和成就,突出了“耕讀孝義,德信仁和”的堯王文化,體現了“盛夏葡萄甜四方,寒冬衣褲暖人間”的時代風貌。龍城鎮孔沈鄧村挖掘孔子文化內涵,規劃用沙河景觀帶,串聯石磨家園等現有設施,形成了古樸自然、綠林環繞、環境優美、街道整潔、設施齊全的新農村,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河南省綜合治理先進村、河南最美文化傳承村、漯河市衛生先進村、漯河市特色文化活動基地等多項榮譽。龍城鎮塚馬村結合“綠滿郾城”行動,以政府主導,大戶承包的形式,流轉土地3000畝,打造了特色“經濟林”。

創新管理模式在省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統一部署下,郾城區以構建“城鄉一體、統一管理、全面覆蓋”的大環衛格局爲目標,以環境整治爲切入點,以基礎設施建設爲突破口,以大力推進鄉村清潔工程爲抓手,逐步加強對鄉鎮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工作的分類指導和監督管理。2019年,在市、區財政的支持下,成功將城區及鄉鎮環衛轉交至專業環衛公司,並在孟廟、龍城、新店、裴城、商橋五個建制鎮建設了多個垃圾中轉站,發放了垃圾壓縮車、運輸車,配備專業環衛工人進行全天候不間斷保潔;初步建立了“農戶定點投放、村級負責收集、鄉鎮定時轉運、區級監督管理”的三級四層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體系,實現了農村垃圾“日產日清”。

集中開展行動。2014年至今年,結合全市創文工作,我區對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進行動員再動員,專題部署,主要黨政領導幹部分片包村、親自督辦、真抓實幹,爲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紮實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郾城區通過大範圍、高強度、高密度的宣傳造勢,使全區人民深入瞭解衛生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調動村民羣衆參與意識,以宣傳標語,發放宣傳材料、在電視臺開闢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專欄,傳播先進經驗,曝光不良行爲,等形式大力提升農村居民對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重視程度和自覺意識,不斷增強農村幹羣的衛生意識、環保意識和文明意識。目前,全區已形成了廣大黨員幹部自覺模範帶頭,商戶、羣衆主動參與村容村貌整治,積極開展家庭環境衛生淨化、亮化、美化活動的濃厚氛圍。

完善基礎設施。投資1.1億元,分別對裴城鎮裴城村、新店鎮堯河廟村、龍城鎮孔沈鄧村、商橋鎮靳莊村、孟廟鎮攔河劉村、李集鎮相樹張村、裴城鎮區、孟廟鎮區、李集鎮區、商橋鎮區進行基礎設施提升,累計建成“四好農村路”130公里,農村公廁20座,安全飲水項目9個。區環衛服務中心也積極想市城市管理局申請,在6個鎮先後規劃建設30餘座村級公廁和垃圾中轉站。同時,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對裴城古村落等村居加強保護,並整合聚博文化園、孔沈鄧耕讀園、伊人黑玫瑰莊園、花桂莊園、西湖果緣等旅遊景點,開通了週末旅遊免費直通車。

優化政策環境。在美麗鄉村創建範圍內優先實施農業政策改革,突破建設過程中的土地、金融等政策瓶頸。一是全面完成土地確權工作,實現農村土地由農民使用向多主體使用轉變、由生產使用向多功能使用轉變打下堅實基礎。二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盤活土地資源,將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於美麗鄉村建設。三是在創建範圍內優先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確保農民收益。

建立工作機制。爲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我們初步建立了科學有序的工作推進機制。一是按照寬進嚴出的原則,每年在全區範圍內擇優篩選一定數量的美麗鄉村進行培育。二是對培育的美麗鄉村每年評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次。對評估優秀、良好的,給予一定政策支持和獎勵;對評估不合格的,實行約談提醒;對連續兩年評估不合格的,取消資格。三是區農業合力團定期召開會商會議,協調解決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推進、政策落實等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對美麗鄉村創建工作進行全面指導、督促、評估和檢查。

四、存在問題

郾城區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大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

(一)資金不足,融資困難。美麗鄉村”建設,無論是基礎建設、綠化種植,還是環境整治、長效管理都要投入資金。目前政府資金相對有限,難以滿足“美麗鄉村”衆多指標的建設需要,很多貧困村、偏遠村缺少集體財產,還有些村幹部爲了個人私利,敷衍工作,混日子。

)羣衆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一是部分村幹部思想認識不到位,組織能力欠缺,村集體經濟薄弱,不能有效地調動羣衆主動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二是“等靠要”思想嚴重。美麗鄉村建設中,等上級部門安排、要上級撥款,主動作爲的意識和能力不強。

管理不到位,機制不健全。個別鄉鎮村點長效保潔機制不夠健全,集中整治後的成果不能持續鞏固,工作反彈現象屢有發生,鄉鎮以點帶面的試點效應難以充分發揮,農村“髒、亂、差”情況仍然存在。特別是逢三秋、三夏生產,村裏沿街、小巷等秸稈到處堆放;村路邊糞堆、草垛、沙堆、瓦礫、磚堆等也隨處可見,影響農村交通出入及村容村貌。

)產業發展、集體經濟發展投入不大、後勁不足。我區絕大多數美麗鄉村都是基礎型的建設,資金投入和項目建設主要是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美麗鄉村建設中的農業、旅遊等產業項目投資回報期長,較難吸引社會資本投入。一方面是政府投資總量有限,只能優先滿足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配套;另一方面是產業發展類投資較大,我區農村大多集體經濟薄弱,合作社不發達,相對發達地區的多渠道投入有明顯差距。

五、外出考察學習總結經驗

10月12日,在區委組織部齊部長的帶領下,第二季“青年說”全體組員一行,先來到平頂山市寶豐縣朱窪村、楊溝村、王堂村,經過實地考察、聽取村幹部的介紹後,總結如下:一是結合實際,在不破壞原始村貌,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則,在基礎設施投入的同時,保留村裏原生態,例如村內污水處理,將村內原有溝坑種上蓮藕、水草等植被,通過大自然最原始的方式淨化水源,這種做法不但節省了大量的資金,也節省了人力物力和很多資源。二是打造特色鄉村,每個示範村都打造了一個主題,例如鄉愁楊溝,村裏很多破舊瓦房年久失修,房主早已搬離,村兩委投入少量資金,將老舊房屋打造成記憶館、圖書室、展覽館等形式,不僅僅是美化的村容村貌,更是讓整個村更富有文化底蘊;三是兩委幹部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代表作用,以上每個村不單單是美麗鄉村示範村,也是先進黨支部村,由支部書記帶頭,不斷引導廣大羣衆轉變提升生產生活方式,例如,村裏沒有保潔人員,二是發動村兩委幹部,以每人分包一條村級道路的模式進行保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默默的付出,不但提升到兩委幹部的凝聚力戰鬥力,也提升了老百姓對環境衛生保護的思想意識。

下午,考察組一行來到汝州市朱寨村、東營村和塔寺社區,這三個村和社區與上午生態美麗鄉村建設的道路完全不同。這個三個村(社區)共性是積極發展集體產業鏈,以黨支部爲中心,以基層黨建爲核心,發展了種植業、農業、運輸業、旅遊業等多種產業,通過深入調查和聽取負責人介紹,總的來說,他們的成功源自於基層黨支部的建設,以黨支部書記爲帶頭人,不斷提高兩委幹部和社區黨員的思想意識和思想覺悟,相信黨,擁護黨,聽從黨的指揮,形成凝聚力和戰鬥力,經過黨支部不斷髮揮模範帶頭作用,才能成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讓廣大老百姓得到實惠。

六、黨建引領基層建設,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的建議

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一項長期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真正建立起長效機制,鞏固好活動成果,保證整治實現常態化,除了繼續推行上述措施外,還應跳出“整治”看“整治”,在“綜合”上多下功夫,建議注重以下幾方面工作:

)夯實“基礎”,着力築牢“抓當前”與“管長遠”的根基。把加強村級班子建設作爲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支撐,建立美麗鄉村建設組織領導機制,積極開展美麗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全方位覆蓋,夯實組織基礎。堅持黨建工作與美麗鄉村建設同步規劃,創新構建區域化、全覆蓋的黨建富民組織體系。

強化“引領”,着力推動“小盆景”向“大風景”的轉變。順應村看村、戶看戶、羣衆看黨員幹部的普遍心態,發揮黨員先鋒模範示範引領作用,積極延伸黨組織觸角,以村爲單位劃分網格責任區,從抓庭院美、人居美入手,做好宣傳引導、徵集和應對民情民意、工程推進等工作,使黨員幹部成爲美麗鄉村建設的推動者,營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話往一處講、事往一處做”的美麗鄉村黨羣共建氛圍。

注入“動力”,着力做好“新血液”和“新作爲”的培養。注重在美麗鄉村建設的一線發現、培養、考察入黨積極分子,把具有高中以上學歷、擁有一技之長的農民作爲黨員發展重點對象,以“講奉獻有作爲、有素質敢擔當”爲標準培養後備幹部,增強黨員的榮譽感、成就感和投身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

(四)改變資金投入方式,引入社會資本投入。一是加強政策指導,統籌各部門涉農資金,各部門在編制部門工作計劃時,儘量向美麗鄉村傾斜或同步建設,提高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率,充分撬動社會資本,減輕財政負擔;二是積極探索建立生態宜居鄉村建設投融資平臺和籌資渠道,多元化籌集建設資金,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五)加強宣傳,引導羣衆主動參與。一是廣泛宣傳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的意義和政策,增強羣衆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來改變人居環境、增加收入,構建和諧生活的美好願望;二是探索建立美麗鄉村建設“村爲主”工作機制,如在規劃編制、項目安排、建設實施、管護機制等方面充分尊重羣衆意願。三是提高羣衆參與度,在鄉村建設內容、項目工程、工作監督等方面儘量讓羣衆參與,使羣衆看得見、摸得着、主動參與。

(六)加大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增加經濟收入。一是要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主導產業,實現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種養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落實扶貧等惠農政策措施,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健康推進。二是抓好項目引進,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步伐,整合項目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依託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全域旅遊產業,做到與自身實際相結合,與發展經濟相結合,與資源優勢相結合,進一步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的經濟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