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多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工作調研報告

(多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工作調研報告

關於我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工作的

調研報告範文(1)

近年來,隨着“互聯網+”以及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就業理念、就業方式、就業制度快速變化,出現了大量依託互聯網平臺就業的新就業形態,隨着時間的推移,還在不斷的演化。因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就業方式與傳統就業方式存在較大差異,勞動者權益保護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日益凸顯,逐步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爲全面瞭解我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情況,探析勞動者權益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9月21日,調研組先後到道森(重慶)餐飲、四川順風速運、深圳萬順叫車雲三個企業,對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勞動者性別、年齡、學歷分佈情況。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中男性佔比x%,女性佔比x%左右,男性比重遠遠高於女性;從年齡結構上來看,18-50歲青壯年勞動力佔比x%,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中的主力軍;從學歷層次上來看,勞動者普遍學歷較低。我區新就業形態以網絡餐飲配送、快遞、網約車等行業爲主,對就業人員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不高,准入門檻低,就業人羣主要爲城鎮新增勞動力、農村富餘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和殘疾人等低學歷就業羣體。

(二)勞動合同簽訂情況。我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總體勞動合同簽訂率處於較低水平。調查涉及的三個行業中,快遞行業勞動合同簽訂率最高,順風等快遞企業對符合勞動關係的從業人員按規定都簽訂了勞動合同;網絡餐飲配送行業,外賣員在平臺上與網絡公司簽訂的是《外賣配送服務協議》,而不是勞動合同;網約車企業與司機是較明確的承攬關係,屬《合同法》管轄範疇。

(三)工資收入情況。我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月平均工資收入主要集中在x元左右,均高於我區最低工資標準x元。從薪酬發放方式來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資發放以銀行卡爲主,個別企業通過支付寶和微信發放。

(四)社會保險繳納情況。我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中社會保險參保率普遍較低。以平臺企業職工身份參加社會保險人數只佔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x%左右,快遞行業參保率最高,所有快遞員都參加了社會保險;網絡餐飲配送和網約車行業中參加社會保險人數較少,部分外賣員、網約車司機以靈活就業形式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還有一些未參加社會保險或居民保險。

(五)工作時間及休息休假情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普遍工作時間過長。分行業看,快遞行業所有快遞員均簽訂了勞動合同,休息休假有一定保障。而外賣員、網約車司機上線時間自由,是名符其實的“多跑多得、不跑沒得”,不存在簽約公司安排休息休假。

(六)職業傷害保障情況。調查顯示,只有約x%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快遞員)參加了工傷保險,約x%的勞動者(外賣員)參加了人身意外險等商業保險,還有約x%的勞動者(網約車司機)沒有職業傷害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處於較低水平。

二、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勞動者權益保障不到位。目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存在社會保險參保率低、休息休假得不到保障、職業傷害保障存在短板等一系列問題,究其原因,新就業形態用工關係更具自主性和靈活性,已有法律認定勞動關係三要素(主體適格、制度適用、用人單位直接發放報酬)無法界定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勞動關係。經調查,新就業形態中快遞員的勞動關係是明確的,x轄區內所有快遞企業,無論是自己直接做業務還是外包給其他企業做業務,都與快遞員簽訂了勞動合同。從日常管理上來看,快遞企業對快遞員進行直接管理,由企業直接發放工資,雙方是適格的主體,快遞企業與快遞員之間完全符合勞動關係的判定條件,兩者構成勞動關係。網約車司機上線自由,接單自由,跑一單有一單的收入,網約車司機與平臺就是一個承攬關係。快遞員和網約車司機這兩類勞動者,其權益保障完全可在現行法律中找到依據。而外賣行業,以美團外賣爲例,x轄區內,對外賣員進行日常管理的是道森(重慶)餐飲服務有限公司,發放報酬到外賣員帳戶的是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與外賣員簽訂外賣配送服務協議的又是湖南中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外賣員有關的三家公司相互無隸屬關係,判定勞動關係的三要素已經碎片化,以現行的相關法律規定,難以判定外賣員是否與哪一個企業建立勞動關係。同時,部分外賣員對“工資事實”認定重要性瞭解不足,認爲只要工資正常發放,無所謂發放時間是按日、按周還是按月,發放形式是以銀行卡還是直接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方式轉賬,導致政府有關部門無法對這部分工資進行相關查證監管。外賣行業勞動者權益保護面臨現行法律不適用、無法可依的局面。

(二)管理難且監管部門不明確。無論是網約車,還是外賣,其活動依託的是現代網絡平臺,其具有“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的鮮明特點。在對其實行管理時,即使平臺在經信和市場監管部門有備案,但對其具體的運營活動還是一無所知。如滴滴,在x沒有經營場所,運行全部在網絡平臺,其從業人數、經營狀況、權益保障等情況,以現有手段根本無法瞭解。同時,對於類似於美團外賣這類新業態,還存在管理部門不明確的問題。若按照“誰審批誰負責”原則,則應當由市場監管部門主管,但市場監管部門的管理範圍卻不涉及人員工資與社保。若以人員工資與社保來確定,則當由人社部門管轄,但由於勞動關係難以鑑定,不能簡單的適用《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人社部門面臨無法可依的局面。

三、幾點建議

(一)堅持有法可依,解決“用什麼管”問題。依法治國是新時代社會管理基本方略。要解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過程中出現的法律不適用問題,只有針對新就業形態的特徵制定或修訂相應的法律法規,用以規範各方的權利義務關係,切實做到既有利於新就業形態的發展壯大,又能合理兼顧勞動者各方利益,還能方便社會管理者以此進行引導和管理。爲此,應當積極向上呼籲,儘快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從源頭上予以規範。

(二)創新工作舉措,解決“怎樣去管”問題。有了相應的法律規範,社會管理要考慮的就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和途徑實現法律法規提出的管理目標,新就業形態就應當用能夠讓其看得見、管得住的措施來進行規範。例如,滴滴的業務基本完全可以在網絡上運行,那麼要採取怎樣的措施使其運營全程“看得見”,發現了問題後要通過怎樣的途徑才能夠“管得住”。這考驗着每一位社會管理人員的智慧,需要突破和創新。

(三)轉變思想觀念,解決“該管哪些”問題。如今,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化、立體化,覆蓋了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發展的速度更是一日千里。新生的事物中有好有壞,有的有規律,有的雜亂無章。而作爲現代社會管理者,決不能懷抱全包全管思想,而應當堅持護好、限壞,有所爲有所不爲。就如同新業態,其好的一面是勞動者進入的門檻低,出入自由,我們應當支持其發展,讓更多勞動者有事可做;但另一面是網絡公司可以利用其制定規則的優勢,通過修改規則侵佔勞動者權益,對此就應當通過法律法規進行強制規範。

(四)明確監管主體,解決“由誰來管”問題。由於靈活就業人員從事的多是伴隨信息時代而產生的新行業,比如物流、外賣等,隨着行業的不斷髮展,也暴露出在監管方面存在諸多漏洞,比如管理措施不完善、監管主體不明確等問題。因此,依法依規加強和完善行業監管,明確各類新業態行業監管主體和責任,全面規範平臺企業經營方式,促使企業向規範化、合法化發展,進而有效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x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情況調查報告範文(2)

近年來,隨着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就業制度、就業方式、就業理念快速變化,出現了大量依託互聯網平臺就業的新就業形態,有效擴大了就業渠道。因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就業方式與傳統就業方式存在較大差異,勞動者權益保障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日益凸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爲全面掌握我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實際情況,市人社局聯合市交通運輸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郵政管理局等行業監管部門,對貨車司機、快遞員、外賣員、網絡營銷員等4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合同簽訂、社保繳納、工資收入、休息休假、職業傷害保障等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並深入圓通快遞、韻達快遞、餓了麼等平臺企業一線進行實地調研,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勞動者性別、年齡、學歷分佈情況。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中男性佔比x%,女性佔比x%,男性比重遠遠高於女性。從年齡結構上來看,20-40歲青壯年勞動力佔比x%,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中的主力軍。新就業形態的工作模式主要是“平臺+個人”,年輕人對智能產品的高接受度和對網絡和各類APP的熟練運用度增加了他們與新就業形態的適應度。從學歷層次上來看,勞動者普遍學歷較低。我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以貨運、快遞、網絡餐飲配送等行業爲主,知識和技能要求不高,准入門檻低,就業人羣主要爲農村富餘勞動力、兩後生、殘疾人等低學歷就業弱勢羣體。

(二)勞動合同簽訂情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總體勞動合同簽訂率爲x%,處於較低水平。調查涉及的四個行業中,快遞行業勞動合同簽訂率最高。順豐、京東、郵政等快遞企業管理制度較爲完善,對符合勞動關係的從業人員按規定簽訂了勞動合同,對不完全符合勞動關係的情形,與勞動者簽訂了書面協議。網絡餐飲配送和貨運行業因勞動關係不明確等因素,勞動合同簽訂率較低。

(三)薪金收入情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月平均薪金收入主要集中在x-x元,x元以下的人數不多,均高於我市最低工資標準。各行業薪金收入情況如圖所示:

從薪酬構成來看,電子商務行業以基本工資、崗位工資、津貼爲主;物流快遞業以基本報酬、計件報酬、獎勵收入、津貼補貼爲主;外賣員報酬較爲複雜,有寄件報酬、績效+福利、基本工資+崗位工資等形式。從薪酬發放方式來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資發放以銀行卡爲主,個別企業通過支付寶和微信發放。

(四)社會保險繳納情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中社會保險參保率普遍較低。已參保的勞動者中以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數居多,佔總人數的x%;以企業職工身份參加了社會保險的人數只佔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x%;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佔總人數的x%。分行業統計,快遞行業參保率最高,約x%的從業者參加了各類社會保險,其中,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佔總人數的x%,以企業職工身份參加社會保險的佔總人數的x%,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了養老保險的佔總人數的x%。電商、貨運和網絡餐飲配送行業中參加社會保險人數較少,主要以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爲主。

(五)工作時間及休息休假情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普遍工作時間過長。從每週工作小時數看,周工作48小時以上的佔總人數的x%,絕大部分勞動者每週工作時間都超過了x小時。從休息休假天數來看,每月平均休息4天的佔總人數的x%,整月無休的佔比爲x%,可以看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普遍存在雙休日擠佔嚴重,休息休假制度不夠完善等問題,勞動者的休息時間未能得到有效保障。

(六)職業傷害保障情況。調查數據顯示,只有x%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了工傷保險,x%的勞動者參加了人身意外險、僱主責任險等商業保險,還有x%的勞動者沒有職業傷害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處於較低水平。原因主要是新就業形態領域職業傷害保障制度機制不完善、企業及勞動者權益保障意識不強等。快遞、外賣、貨運等行業職業傷害風險較高,目前的職業傷害水平將爲勞動者權益保障增加一定風險。

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存在的問題

(一)勞動關係認定有難度。新就業形態用工方式複雜多樣,部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與平臺企業之間建立了與傳統的勞動關係相區別的新型關係。以貨車司機爲例,平臺和司機之間沒有建立緊密的管理關係,工作時間和工作量由司機自主決定,收入根據接單情況結算,而且司機可以與多個平臺建立關係,很難界定用工性質。部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對“工資事實”認定重要性瞭解不足,認爲只要薪水正常發放,無所謂發放時間是按日、按周還是按月,發放形式是以銀行卡還是直接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方式轉賬,導致國家無法對這部分工資進行相關查證監管,在勞動者需要與用人單位確認勞動關係進行維權時缺乏有力證據。同時,一些新業態企業刻意規避勞動法律,通過誘導或強迫勞動者轉爲個體工商戶等方式規避用工責任,進一步增加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關係認定工作的難度。

(二)社會保險參保率低。新就業形態就業方式靈活,勞動關係認定不明確,無法與我國目前普遍實行的用人單位、勞動者和國家三位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匹配,以企業職工身份參加社會保險難度大。部分勞動者因工資收入不高,不願參、參不起,即使參加了社會保險,也因爲收入的不穩定性和工作流動性大而中斷社保費繳納。另外,大部分勞動者對社會保險政策知之甚少,沒有參保意識或不知道如何參保,再加上部分平臺企業沒有按要求履行社保繳納義務,致使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社會保險參保率普遍較低。

(三)職業傷害保障存在短板。快遞員、外賣員、貨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工傷風險,但由於新就業形態勞動關係的認定有難度、職業傷害保障制度目前還不完善等因素造成大部分勞動者不能參加工傷保險。部分平臺企業通過購買人身意外、僱主責任等商業保險對勞動者進行保障,但保障水平相對較低。

(四)平臺企業相關規則不完善。平臺企業管理制度、規則和平臺算法缺乏頂層設計,沒有統一的行規或法律法規支撐。大部分平臺企業沒有完善的平臺進入退出、訂單分配、計件單價、抽成比例、報酬構成及支付、工作時間、休息、勞動定額、獎懲等直接涉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的制度規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沒有依據。

三、措施建議

(一)準確認定勞動關係,依法合規用工。指導企業明確勞動用工情形,釐清勞動者權益保障責任。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的,依法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條件成熟的可以訂立電子勞動合同。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但企業對勞動者進行勞動管理的,指導企業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協議,合理確定企業與勞動者的權利義務。個人依託平臺自主開展經營活動、從事自由職業的,按照民事法律調整雙方的權利義務。平臺企業採用勞務派遣方式用工的,依法履行勞務派遣用工單位責任。對採取外包等其他合作用工方式,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平臺企業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二)落實社會保險政策,優化經辦服務。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戶籍限制。積極做好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關係網上轉移接續工作。指導企業依法爲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的勞動者辦理參保登記並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鼓勵不完全符合建立勞動關係情形的勞動者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引導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按規定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做到應保盡保。結合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特點,拓展社會保險網上經辦服務事項,推動參保繳費、權益查詢網上辦、掌上辦。在參保繳費、權益查詢、待遇領取和結算等方面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三)完善職業傷害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採取政府主導、信息化引領和社會力量承辦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健全職業傷害保障管理服務規範和運行機制。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且企業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依法參加工傷保險。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的,平臺企業通過購買人身意外、僱主責任等商業保險,提升平臺靈活就業人員保障水平。以快遞行業平臺企業爲重點,開展單險種優先參加工傷保險試點工作,成熟後全市鋪開。鼓勵企業建立幫扶互助保障基金,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重大疾病、安全事故、意外傷害等給予一定幫扶。

(四)加大監管懲戒力度,完善制度規則。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督促企業履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責任,加強治理不按時合規發放勞動報酬、違法超時加班等突出問題,到逼企業完善相應規章制度。按照《甘肅省企業勞動保障守法誠信等級評價實施辦法》,對平臺企業開展企業勞動保障守法誠信等級評價,建立信用信息交換共享機制,實行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增強企業誠信守法意識,履行守法誠信義務。行業監管部門指導平臺企業制定修訂涉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的制度規則和平臺算法。在制定修訂過程中嚴格履行民主程序,充分聽取工會或勞動者代表的意見建議,並將結果公示告知勞動者。相關部門設置維權服務熱線電話,暢通諮詢、投訴、舉報渠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對勞動法律、法規和政策等方面的諮詢或對侵害自身合法權益的控告、申訴可直接撥打維權服務熱線。相關單位及時受理投訴舉報事項,並依法依規嚴肅查處,確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