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改革發展調研報告多篇

改革發展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改革發展的調研報告範文

一、調研的背景與動機 :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美好圖景。與此同時,中央明確強調新農村建設必須尊重農民意願,不能搞形式主義。顯而易見,新農村是農民自己的家園,農民期盼什麼,需要什麼,他們最有發言權。

二、調研時間:

xx年3月---xx年10月

三、調研範圍:

居力很鎮15個行政村

四、調研內容:農村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意識跟不上發展需要

1.農村基層幹部綜合素質不高。在農村改革發展中,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是核心。但部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落後於農村改革發展客觀形勢的需要,黨員幹部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的能力較弱,對發展認識不夠,對上級的依賴思想較爲嚴重。農村幹部隊伍綜合素質不高,農村基層幹部存在年齡老化、文化素質偏低、政策理論水平不高和工作責任心不強等問題。

2.農民羣衆觀念陳舊,市場意識不強。大部分農民羣衆文化素質低,發展意識淡薄,農業生產上只顧傳統種植,在一些利益問題上,只顧眼前小利,忽視長遠效益,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有的村上級給農民提供最優惠的政策和服務,但大家不積極、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項目無法落實。

(二)農業結構有待調整,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化力度不夠

近年來,農產品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市場需求向多樣化、高品質方向轉變。鄉黨委、政府雖然積極幫助和引導農民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但由於不少農戶無技術、無資金、無經驗,不能形成農業產業化經營,無法形成規模效應,造成投入多、產出少。加之由於農業生產的低效益,農村中稍有文化素質,有一技之長的青年男女,紛紛外出,不願從事勞動強度大的種植業,而留在農村的老年勞動力和婦女勞動力,因缺文化,對新技術、新生事物接受慢,寧可固守低效益的傳統種植業,不願向畜牧、蔬菜、水果等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生態農產品轉型。

(三)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1、道路問題:居力很鎮地處科右前旗政府南,東、西、北三面與烏蘭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111國道橫貫全鎮,白阿鐵路從鎮東南穿過,交通便利,通訊便捷。通過多年努力,全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但從總體上看,村級道路還顯得薄弱。要致富、先修路,羣衆普遍認識到這一點,但鄉村公路建設項目有限、缺少資金,羣衆想修路的願望與上級投入還有差距。農田水利等建設也離農村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

2、辦公及活動場所問題:全鎮15個行政村現已基本解決辦公場所問題,但是有部分不夠標準,利用學校當臨時的辦公場所,活動場所只有在鎮政府所在地前進村有一個標準的活動場所外其他村有個別的也都存在地方小、無活動設備等問題。

(四)農村衛生環境普遍較差

幾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沒有垃圾回收點,有部分農村家庭沒有獨立廁所,農村衛生環境不容樂觀,整體上是髒、亂、差的局面。

(五)農村存在的陋習

現在有的村還存在賭博的現象,一到冬季就開始聚集賭博,有的甚至把一年的收入輸光了還欠了很多外債。對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在村裏你經常能看到十幾歲的孩子在家幹活,問到爲什麼不去上學時他們說不願意上十幾歲的孩子對問題的看法是簡單的,這需要的是家長的正確的引導。

仍有少數村民現在還迷信,相信xx,影響到正常的生產生活。

五、解決問題的幾點建議

1、發展農村經濟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情況,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的原則,理性發展、適度發展、協調發展、科學發展。

2、搞好村鎮規劃,新農村要有新面貌。要有個像樣的辦公場所,要有農民的業餘活動場所,要豐富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農民兄弟們基本上按照城市的樣子,規劃自己心中的新農村。他們認爲,建設新農村,首先要把農村衛生環境搞上去,乾淨整潔纔是新農村應有的面貌;其次,做好村鎮規劃、產業規劃和城鄉規劃是建設新農村的基礎;再次,搞好示範村和新村鎮建設,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動力。

3、優惠政策要延續,幸福美景萬年長。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臺了關於三農問題的三個一號文件,有力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農民在舉雙手贊成優惠政策的同時,也衷心地希望國家政策能持久永恆,用持續穩定的政策來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好局面。

4、易舊俗、樹新風,新農村要有新風氣。各村制定符合實際、能治壞習氣的《村規民約》。像紅白喜事、賭博現象都要按新村規處理,全體村民共同參與起來,共同抵制歪風邪氣,弘揚社會正氣,改變遇事沒人管,誰管遭白眼的現象。

5抓好村級幹部隊伍建設,拓寬選人用人渠道,用好大學生村官。加強農村基層黨員教育,充分發揮黨員的領導帶頭作用。推廣現代農業生產技術,促進農作物的增產、增收。鼓勵農民進行創業,對創業者給予優惠政策與獎勵,政府幫助發展大型養殖產業。落實好上級下達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指標,不搞面子工程。加強農村、農民的文化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進行精神文明建設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居力很鎮的農村經濟一定能夠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第2篇】農村改革發展的調研報告

一、調研的背景與動機 :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美好圖景。與此同時,中央明確強調新農村建設必須尊重農民意願,不能搞形式主義。顯而易見,新農村是農民自己的家園,農民期盼什麼,需要什麼,他們最有發言權。

二、調研時間:

XX年3月---XX年10月

三、調研範圍:

居力很鎮15個行政村

四、調研內容:農村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意識跟不上發展需要

1.農村基層幹部綜合素質不高。在農村改革發展中,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是核心。但部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落後於農村改革發展客觀形勢的需要,黨員幹部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的能力較弱,對發展認識不夠,對上級的依賴思想較爲嚴重。農村幹部隊伍綜合素質不高,農村基層幹部存在年齡老化、文化素質偏低、政策理論水平不高和工作責任心不強等問題。

2.農民羣衆觀念陳舊,市場意識不強。大部分農民羣衆文化素質低,發展意識淡薄,農業生產上只顧傳統種植,在一些利益問題上,只顧眼前小利,忽視長遠效益,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有的村上級給農民提供最優惠的政策和服務,但大家不積極、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項目無法落實。

(二)農業結構有待調整,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化力度不夠

近年來,農產品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市場需求向多樣化、高品質方向轉變。鄉黨委、政府雖然積極幫助和引導農民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但由於不少農戶無技術、無資金、無經驗,不能形成農業產業化經營,無法形成規模效應,造成投入多、產出少。加之由於農業生產的低效益,農村中稍有文化素質,有一技之長的青年男女,紛紛外出,不願從事勞動強度大的種植業,而留在農村的老年勞動力和婦女勞動力,因缺文化,對新技術、新生事物接受慢,寧可固守低效益的傳統種植業,不願向畜牧、蔬菜、水果等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生態農產品轉型。

(三)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1、道路問題:居力很鎮地處科右前旗政府南,東、西、北三面與烏蘭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111國道橫貫全鎮,白阿鐵路從鎮東南穿過,交通便利,通訊便捷。通過多年努力,全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但從總體上看,村級道路還顯得薄弱。“要致富、先修路”,羣衆普遍認識到這一點,但鄉村公路建設項目有限、缺少資金,羣衆想修路的願望與上級投入還有差距。農田水利等建設也離農村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

2、辦公及活動場所問題:全鎮15個行政村現已基本解決辦公場所問題,但是有部分不夠標準,利用學校當臨時的辦公場所,活動場所只有在鎮政府所在地前進村有一個標準的活動場所外其他村有個別的也都存在地方小、無活動設備等問題。

(四)農村衛生環境普遍較差

幾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沒有垃圾回收點,有部分農村家庭沒有獨立廁所,農村衛生環境不容樂觀,整體上是髒、亂、差的局面。

(五)農村存在的陋習

現在有的村還存在賭博的現象,一到冬季就開始聚集賭博,有的甚至把一年的收入輸光了還欠了很多外債。對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在村裏你經常能看到十幾歲的孩子在家幹活,問到爲什麼不去上學時他們說“不願意上”十幾歲的孩子對問題的看法是簡單的,這需要的是家長的正確的引導。

仍有少數村民現在還迷信,相信xx,影響到正常的生產生活。

五、解決問題的幾點建議

1、發展農村經濟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情況,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的原則,理性發展、適度發展、協調發展、科學發展。

2、搞好村鎮規劃,新農村要有新面貌。要有個像樣的辦公場所,要有農民的業餘活動場所,要豐富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農民兄弟們基本上按照城市的樣子,規劃自己心中的新農村。他們認爲,建設新農村,首先要把農村衛生環境搞上去,乾淨整潔纔是新農村應有的面貌;其次,做好村鎮規劃、產業規劃和城鄉規劃是建設新農村的基礎;再次,搞好示範村和新村鎮建設,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動力。

3、優惠政策要延續,幸福美景萬年長。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臺了關於“三農”問題的三個一號文件,有力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農民在舉雙手贊成優惠政策的同時,也衷心地希望國家政策能持久永恆,用持續穩定的政策來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好局面。

4、易舊俗、樹新風,新農村要有新風氣。各村制定符合實際、能治“壞習氣”的《村規民約》。像紅白喜事、賭博現象都要按新村規處理,全體村民共同參與起來,共同抵制歪風邪氣,弘揚社會正氣,改變“遇事沒人管,誰管遭白眼”的現象。

5抓好村級幹部隊伍建設,拓寬選人用人渠道,用好大學生村官。加強農村基層黨員教育,充分發揮黨員的領導帶頭作用。推廣現代農業生產技術,促進農作物的增產、增收。鼓勵農民進行創業,對創業者給予優惠政策與獎勵,政府幫助發展大型養殖產業。落實好上級下達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指標,不搞‘面子工程’。加強農村、農民的文化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進行精神文明建設。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居力很鎮的農村經濟一定能夠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第3篇】農村公路養護改革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農村公路養護改革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中,爲把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引向深入,有效推動農村公路養護事業沿着健康方向科學有序發展,帶着農村公路養護如何實現新的突破這一課題,我們調研組於20xx年4月20日至22日,分別深入實地對文山、硯山、廣南等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特別是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重點是縣、鄉對農村公路管養的政策、措施、鄉(鎮)交通管理機構的建設發展,農村公路的管養方式等,通過3天的調查瞭解,現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我州鄉道村道養護現狀

(一)農村公路基本情況

截至20xx年底,全州農村公路管養里程共 21801.822公里(其中10967.106公里未納入省統計里程),其中省道68公里、縣道3677.67公里、鄉道5400.191公里、村道12138.34公里、專用道517.621公里。

(二)現階段養護方式

1. 現行農村公路管養體制

我州共設置農村公路管養部門一處八段,即文山州地方公路管理處,文山縣、硯山縣、丘北縣、西疇縣、麻栗坡縣、馬關縣、廣南縣、富寧縣地方公路管理段。長期以來,我州的農村公路養護一直沿襲以縣農村公路管理段爲養護責任主體,負責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小修保養和日常養護的管養體制。

2. 養護補助標準

20xx年以前,省下撥養護補助資金一直按雲南省交通廳雲交計[1996]135號文件執行(20xx年兩個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縣除外)。即省道1400元/年公里;重點縣道1200元/年公里;一般縣道1000元/年公里;鄉道只有905.2公里有養路費,爲300元/年公里;村道沒有養路費。20xx年養護體制改革實施後,省補養護標準爲:縣道7000元/年公里、鄉道3500元/年公里、村道1000元/年公里。

3. 養護資金來源渠道和投入使用情況

一直以來,我州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來源渠道爲:省級交通主管部門、地方財政和收繳的拖拉機養路費。由於我州財政困難,地方財政補助極爲有限。加之農村公路建設大都屬於以工代賑項目,屬補助性質所建,修建標準低,配套設施不完善,未進行過大中修,抗災能力弱,導致歷年水毀較多,養護成本不斷加大,所以長期以來都存在養護經費投入明顯不足的問題。

投入使用情況爲:20xx年以前,州地方公路管理處給各縣的養護補助費是按各縣的縣道里程和部分鄉道里程下達,未下達到具體路線。20xx年開始,省公路局把農村公路納入了考覈範圍。20xx年初雲南省公路局與州交通局簽訂縣鄉公路養護管理責任書,州交通局與各縣交通局簽訂縣鄉公路管理責任書,確定養護管理指標,明確責任。按省州縣簽訂責任書的要求,我州縣鄉公路養護按各縣各條線路的交通量、經濟地位,分爲重點養護、一般養護、突擊性養護三個層次進行考覈管理。養護補助經費根據劃分的三個層次,按線路、里程及工作內容、工程數量下達指標,按季度覈撥到各縣,實行養護管理工程費用制,並進行考覈。

二、現行農村公路管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主體責任未落實。養護體制改革明確各級人民政府是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主體,這在責任劃分的定位上是一個重大轉變,但目前我州機制還未理順,主體責任還未落實。

(二)管養分離不落實。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後,對養護機構及職能進行了調整,縣地方公路管理段只承擔管理職能,而不具體實施養護。以前的管理養護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的職能要求,所以必須順應改革發展需要,探尋新的管養方式,真正落實“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責任主體。

(三)未引入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養護方式單一,養護資金使用效率不高。依靠地方公路管理段來實施養護這一單一方式,不僅增加養護成本,還存在人力物力不足的問題,管理上難以面面俱到,造成管理“盲區”。同時“一刀切”的養護資金撥付方式不能有效調動養護積極性,並容易造成由於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現養護資金雖然投入但養護效果不明顯等問題。

(四)養護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地方財政配套資金困難,導致養護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不能實施有效養護。雖然養護體制改革明確的“縣道7000元/年公里、鄉道3500元/年公里、村道1000元/年公里”的養護資金省補標準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如果不能從其他渠道籌措小修保養資金,省補資金就難以全額用於農村公路養護大中修工程,從而影響到我州農村公路改造進程和路況質量,不能達到改革的預期效果。同時由於我州有11250.718公里的村道沒有納入省統計里程,沒有省補養路費(“7,3.5,1”工程以省統計里程爲準),造成養護資金缺口較大。

(五)縣、鄉兩級政府及村委會對農村公路養護自我意識缺乏。縣鄉兩級政府 未認真理解“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真正含義,總認爲公路的管養是交通部門的事,當地政府只是配合而已。加之由於長期以來沒有調動羣衆養護參與性,導致羣衆愛路護路意識較差,這對鄉道、村道的養護極爲不利。

三、深化農村公路管養的幾點思考

面對我州農村公路管養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何落實地方政府管養主體責任,把養護引入激勵機制,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建立行之有效的目標考覈機制和管養激勵機制,以及穩定的養護資金來源渠道,以充分調動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社會參與諸多積極因素,以科學發展的態度投入農村公路管養中,有效破解“有路必管、管必規範,有路必養、養必到位”這一難題,我認爲當務之急應着重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真正落實縣、鄉兩級政府的職責職能,是深化農村公路養護的前提。《雲南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和《文山州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試行)》都明確了“縣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責任主體,負責籌措和管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負總責”,“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參與、協助交通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建、管、養工作及農村公路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但是,在現實的農村公路管養中,縣、鄉兩級政府的職責、職能尚未落到實處,養護資金籌措基本爲零,整個管養工作依然如故。基本上都是由縣級交通部門地方公路管理段承擔,鄉(鎮)交通管理所的職責不明晰、不統一,五花八門,且作用發展不明顯。因此,全州各縣、鄉黨委、政府對農村公路的管養應引起高度重視,把抓農村公路的管養與抓其他經濟工作並駕齊驅,確保人、財、物的投入,切實履行好自身的職責、職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有路必管、管必規範,有路必養、養必到位”這一目標。另外,在鄉(鎮)交通管理所的職責、職能規範上,經調研後認爲,應主要涵蓋的內容是:一是宣傳交通政策、法規;二是制定轄區交通規劃;三是負責轄區道路交通建、管、養、綠、安的組織、指揮、協調與監管;四是維護路產路權;五是搶險保通;六是發動羣衆;七是信息採集報送;八是交通站點建設。通過對鄉(鎮)交通管理所職責職能規範明確,並切實履行,農村公路管養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二)推行一個責任目標考覈長效機制是確保農村公路管養的內在動力。實行責任目標管理,建立長效監督機制是搞好農村公路養護的內在需要。至20xx年全州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後,各縣在落實縣鄉養護主體責任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大多是表現在形式上、面上,以責任目標考覈落實下來的很少。這次我們在對廣南的調研中瞭解到,廣南縣對農村交通工作高度重視,與其他經濟工作並重,在全州率先把鄉(鎮)交通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綜合考覈範圍,縣鄉(鎮)簽訂了交通工作目標考覈責任書,年末進行百分量化考覈,公路養護、公路建設、客運站點建設分別佔40分、40分和20分,年末按考覈結果進行獎懲。廣南縣的這一做法,初步實現了縣鄉養護責任主體的落實,顯現了交通工作與其他經濟工作有機結合,爲推動實現“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農村公路養護方式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按照國務院和省州的要求,層層落實責任並進行目標考覈是農村公路建管養髮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若各縣都能把交通工作責任目標量化考覈推行到縣、鄉(鎮)、村,農村公路管養的責任落實就能覆蓋全州,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就能從真正意義上得到深化,有路必養纔會得到落實。

(三)建立穩定的管養資金來源渠道是確保農村公路管養的保障。建立一個良好的體制,形成一個高效的機制,是辦好任何一件事的前提條件,而其能否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還要看有無適量的資本投入,農村公路管養也不例外。對於農村公路養護的資金保障,國家和省已明確了縣道7000元/年公里、鄉道3500元/年公里、村道1000元/年公里的定額補助標準,而州縣兩級的管養資金補助,在州人民政府印發的《文山州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試行)》中是這樣明確的:“州人民政府應隨着本級財政預算收入的逐年增加而適當安排農村公路養護資金補助”、“縣人民政府應根據農村公路養護的實際需要,統籌本級財政預算並逐年增加,負責籌措解決日常小修保養和水毀工程等專項經費”。但從我州目前農村公路養護資金補助的情況看,全州養護資金補助實給幾乎爲零,這就形成了農村公路長期帶病運行的現狀,特別是鄉道、村道養護資金嚴重匱缺,養護“盲區”大量存在,晴通雨阻、斷橋斷路普遍發生,安全隱患十分突出。這些問題要得以逐步解決,僅靠體制和機制的建立是無濟於事的,而治理良藥只能是州、縣、鄉三級政府認真貫徹執行州人民政府《文山州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試行)》(文政發〔20xx〕69號)中所明確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補助要求,適當給予養護資金補助,加上省上的定額補助資金和社會參與成分,逐年投入到全州農村公路養護中,只有這樣上述提到的疑難問題纔會得到真正的破解。

(四)尋找一個切實可行的管養激勵機制,是深化農村公路管養的有效途徑。針對落實管養責任主體,轉變地方公路管養機構職能,發揮鄉(鎮)交通管理所作用和調動廣大羣衆參與,有效整合農村公路養護資源等的工作要求,通過調研,我認爲在深化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特別是鄉村公路管養上,應一改長期以來縣級農村公路養護機構完全包攬農村公路管養的單一方式,遵循“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的新的管養原則,除縣道由縣公路養護機構管養外,鄉、村公路擬採取“以獎代補”的激勵機制進行管養,真正把權、責落實到鄉、到村、到人。

1.“以獎代補”主要內容:“以獎代補”,顧名思義就是把現有的定額補助變爲靈活的獎勵資金,通過“以獎代補”的激勵機制,建立有效利用公路沿線勞動力資源(包括建制村、村小組、自然人及社會其他力量)投入農村公路養護的長效、規範養護模式,以多層次、多元化的養護方式代替單一的一家包攬的養護模式,充分發揮鄉(鎮)、村及社會力量的作用,提高農村公路養護效率,確保管養目標的實現。

2. 運行方式:

(1)資金來源:主要以省補資金和縣人民政府配套資金爲主。省補資金爲“7,3.5,1”工程的20%,縣財政配套標準爲:縣道每年每公里不低於5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不低於2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於100元。僅依靠省補小修保養資金難以運作“以獎代補”方式,加之還要填補未納入養護里程10967.106公里村道的養護資金缺口。因此財政配套資金對“以獎代補”方式的運行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2)資金使用管理:縣地方公路管理段以納入省統計管養里程的鄉道村道里程爲標準,按“鄉道每年每公里不低於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於100元”的標準安排“以獎代補”資金,採取先預撥後結算的方式,年終根據考評結果兌現獎懲。“以獎代補”資金劃撥到鄉(鎮)交通管理所。

(3)具體做法:由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所將轄區內鄉道、村道採取競爭性分段承包養護的形式,承包給有養護能力的公路沿線勞動力資源(包括建制村、村小組、自然人及社會其他力量)進行養護,並簽訂養護承包合同,或發動沿線羣衆投工投勞進行養護。由縣交通局組織,縣地方公路管理段實施檢查考評。根據考評結果,具體獎勵措施爲:鄉道以每公里500元爲獎勵基數,按好路率評定結果,優等級路加獎200元,良等級路加獎100元,中等級路不加不扣,次等級路扣100元,差等級路扣200 元;村道以每公里100元爲獎勵基數,按好路率評定結果,優等級路加獎40元,良等級路加獎20元,中等級路不加不扣,次等級路扣20元,差等級路扣40元。其中,獎勵資金的20%作爲對鄉(鎮)交通管理所的獎勵。實施項目若出現失養、重大工程質量和安全問題的,取消 “以獎代補”資格。

總之,我認爲,如果我州在深化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中,在上述四個方面有突破,切實抓好落實,將會在農村公路管養中收到明顯的效果,產生新的亮點。

【第4篇】民盟服務農村改革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民盟服務農村改革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關係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中央統戰部《關於認真組織和引導統一戰線廣大成員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意見》,要求各級黨委統戰部門廣泛調動統一戰線各方面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地爲新農村建設服務。民盟_____市委認真貫徹落實,在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服務新農村建設中開展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如何進一步發揮民盟優勢,利用民盟資源,調動廣大盟員積極性,推動農村改革發展,服務建設新農村,民盟調研課題組,經過深入調研和分析並結合當前工作的實際,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新時期新形勢下,民盟必須爲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服務

民盟作爲統戰的成員,一定要按照統一戰線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提高認識,深刻認識農村改革發展、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委政府的重大部署上來,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爲新時期民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重點任務,增強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和發展意識,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和運用民盟界別的資源,參與、支持、服務新農村建設,爲農村改革發展貢獻力量。

1、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是民盟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表現。中共中央、國務院 “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對新農村建設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意義重大,內涵豐富,原則要求十分明確,重點措施和實施辦法切實具體。中央、省、市有關“三農”文件精神,以及當前國家對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等部署,都對加快農村改革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這要求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民盟要進一步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充分發揮民盟界別優勢,運用民盟資源,把工作領域由以政治領域爲主向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多領域拓展,把工作內容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新農村建設大局延伸,因勢利導,充分調動盟員積極性,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服務新農村建設。

2、服務新農村建設是新形勢下民盟工作的必然要求。我市70%多的人口生活在農村,隨着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村各類組織普遍興起,特別是個體戶、民營企業和各種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迅猛。廣大農村涌現出許多致富帶頭人、科技工作者和在當地有影響的代表人士,不少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港澳臺人士到農村尋找市場和商機,有的直接把企業、事業辦在農村。這都要求我們更加自覺地把推進新農村建設作爲新世紀新階段民盟工作的戰略任務,作爲民盟的共同認識和共同行動,努力促進城鄉社會各階層和睦相處、和諧共生、共謀發展局面的形成,盡最大努力調動和運用民盟資源,服務新農村建設。

二、民盟服務農村改革發展的主要成效以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市民盟認真貫徹中央、省、市農村工作和統戰工作精神,及時部署實施,充分發揮了民盟人才智力優勢、科技優勢,服務新農村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發揮智力優勢,深入調查研究,及時反映社情民意,積極建言獻策。一是積極提交提案。20xx年以來共向市政協提交4有關農業或農村工作的提案,並被市政協採納。20xx年以來提交市政協提案《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建設》、《關於發展和加大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力度的建議》和《關於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的建議》,被列爲重點提案。20xx8年 9月市政協組織相關人員到基層專題督辦《關於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的建議》這份提案,《_____日報》20xx年10月10日以《讓林改繼續走在前頭……》報道了此信息。盟市委提交的《關於加強和改進我市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建議》等提案獲市政協20xx—20xx年度優秀提案獎。二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近年來_____民盟共組織開展了有關涉農方面專題調研近10項,如《關於加強我省農村醫療隊伍建設問題的調研報告》、《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若干問題研究》、《推進我省農村文化建設,爲繁榮海峽西岸經濟區服務》、《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問題的研究》、《福建省糧食安全問題研究課題(_____)調研報告》、《福建省原中央蘇區縣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調研報告》、《關於我省山壠田低產改造的若干意見和建議》等。其中《福建省原中央蘇區縣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調研報告》、《福建糧食安全問題調研報告》、《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問題的研究》等調研論文在第

三、四屆“全面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建言獻策論壇”上分別獲得

二、三等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問題的研究》還獲20xx年_____市“改革開放與_____創新發展”重點課題調研成果三等獎。三是積極反映有關農村農業方面的社情民意。20xx年以來盟市委會有信息被盟中央和盟省委採用,曾獲得福建省民盟組織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組織

二、三等獎。

2、 發揮資源優勢,突出民盟特色,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服務工作。_____民盟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鼓勵和支持盟員結合本職工作和農村工作實際,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在開展新農村建設服務工作中我們注意準確定位,選好切入點,在黨和政府與人民羣衆之間多做中間服務和拾遺補缺的工作;既盡力而爲,又量力而行;注意發揮民盟優勢、突出黨派特色。通過深入開展“爲黨增光輝,爲盟添光彩”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服務工作。_____民盟每年都組織盟員開展了以智力服務爲主要內容的“科技、文化、醫療下鄉”三下鄉活動,先後赴永安大湖鎮、永安畲族青水鄉、梅列區臺溪村、沙縣夏茂鎮、尤溪縣洋中鄉桂峯村、三元區蕉坑村等地開展三下鄉活動,累計達數十場次,得到基層羣衆的廣泛好評。

3、發動廣大盟員開展愛心捐助,真心爲農民辦好事辦實事。盟市委結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每年組織開展服務進農村活動,受益農民羣衆上千人。爲貧困村捐贈科技書籍500餘冊、書寫春聯近1000餘幅;發放農業資料和疾病防控書籍和宣傳材料近1000份;開展水產、農產品栽培、科普知識、講座20多場次。每年不定期地開展下鄉義診活動,免費發放藥品近3000元。廣大盟員積極開展向弱勢羣體獻愛心、賑災捐款和“兩節”送溫暖活動,累計捐款達30000餘元。盟市委組織開展的一系列社會服務社會活動,樹立了盟的良好形象,擴大了盟的影響,得到了受助羣衆的好評。

儘管市民盟在服務農村經濟建設、服務農民方面開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面對農村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改變,在實際工作中,民盟工作也深刻感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和危機。

1、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對農村工作重視不夠、認識不深,認爲只需搞一些活動、抓一下教育、穩定一下人心就可以,農村改革發展瞭解和參與一下就夠了。二是由於基層組織外部工作環境較差、幹部兼職過多等主客觀因素,服務經濟無有效載體。三是部分盟員還存在認識上的模糊,認爲農村改革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與民盟工作關係不大;習慣於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面對與新農村建設不相適應的問題,存在畏難情緒、創新意識不強,使得服務新農村建設處於被動狀態。

2、服務農民缺乏有效途徑。一是在發揮作用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找準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合理配置資源,發揮最大效益;還需要樹立科學、全面、和諧發展的意識,找準影響和制約民盟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突出問題,提出有效辦法,使民盟在服務“三農”工作中取得重點突破,並實現全面發展。二是服務手段單一。對農民急需的科技培訓、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等缺乏實質性的幫扶措施,影響大、生命力強的品牌工作不多;三是服務機制僵化。深入農村、貼近農民不夠,整合資源能力不強,社會化的服務機制還處於探索階段。

3、組織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隨着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轉變,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和推進新農村建設方面,對民盟工作體制機制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在服務“三農”方面,需要進一步健全區位聯動、內外結合、優勢互補的工作機制。在組織和支持盟員服務新農村建設方面,還缺乏長效機制;在發揮盟員作用方面,辦法和措施不夠多,不能完全滿足他們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質、參與農村改革實踐和新農村建設的新期待。

三、對策與思考

如何根據農村改革發展需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實際,從農民生產、生活最緊迫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尋求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因地制宜、紮實有效推進民盟在服務新農村建設中取得實效,確實還有不少緊迫而現實的重大問題,是值得我們深入調查,認真研究,用心策劃,狠抓落實的。

(一)提高認識,增強推進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深入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實踐科學發展觀,圍繞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改革和完善農村體制機制等,按照中央、省、市有關“三農”文件精神,以及當前國家對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等部署要求,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尋求新的對策,着力解決民盟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做好新形勢下新農村建設工作。

1、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開拓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新載體。始終保持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勇氣,自覺做到分析和研究問題以科學發展觀爲理論武器,謀劃和部署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爲重要依據,檢驗和評價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爲根本標準,努力形成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新載體。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相對齊備的優勢,推動“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總要求的實現。要緊緊抓住發展農村經濟這一首要任務,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幫助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要積極促進教育、衛生、文化等農村社會事業建設,努力提高農民科學文化水平,培養造就一代新型農民,推動文明健康社會風氣的形成,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2、認真研究新形勢下民盟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建立和完善工作體制機制。一是要建立穩定有效的協作機制,進一步明確職責,減少交叉,整合資源,加強工作力度,切實解決好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問題。二是加強工作指導,明確重點,理順思路,利用併發揮已有的工作網絡,進一步形成聯動的工作機制。三是依託互聯網爲廣大農民羣衆提供政策、法規、經濟、諮詢服務和信息服務,充分發揮網絡在服務新農村建設方面的優勢和作用。

3、統籌好理論政策研究和農村改革實踐,推動服務新農村建設工作邁上新臺階。認真總結歷史和現實中爲“三農”工作服務的成績和經驗,把實踐證明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轉化爲經常之舉、普遍之舉,並不斷加以完善。要結合中央的新精神,着眼農村的新發展,加強調查研究,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努力探索新思路,提出新舉措,創建新載體,要從農民最關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最容易見實效的事做起;要高起點、多視角、多類型、多模式、有特色地制定分期實施的方案;要從農民最有積極性,基層幹部最主動,主客觀條件也比較成熟的地方開始,設置試點,培植典型,探索經驗,取得可靠階段性成果後,再逐步推開,不斷把爲新農村建設服務的工作引向深入。

(二)發揮優勢,增強合力,找準服務農村的着力點、切入點

中央、省、市委對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做出了全面部署。要認真總結經驗和有效模式,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轉化爲推進民盟工作的強大動力,找準民盟爲新農村建設服務的着力點、切入點,破解難題,謀劃新舉措,推進民盟服務農村改革發展取得新成果。團結廣大盟員,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參與新農村建設,爲促進農村改革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1、結合農村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爲農村改革發展獻計獻策。發揮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界黨外知識分子、專家學者的聰明才智,引導盟員圍繞農村改革發展,提高農民生產發展能力、發展農業特色經濟、培育新型農民等事關新農村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多搞實地調查,多做深入研究,多獻務實之策,幫助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2、真心實意地爲農民羣衆辦實事,切實增強統一戰線的凝聚力。採取多種形式,組織認真學習,加強輿論宣傳,使廣大盟員充分認識中央關於建設新農村戰略部署的重大意義,不斷增強爲建設新農村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良好氛圍。要更好地發揮民盟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繫廣泛的優勢,引導盟員立足本行本職,發揮自身特長,從各個方位、各個角度爲新農村建設謀務實之策,拓發展之路。要爲盟員發揮作用創造條件,積極引導他們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偉大事業。要支持、幫助盟員在爲新農村建設服務的過程中,使自身的事業也獲得應有的發展。

3、發揮民盟優勢,羣策羣力,形成新農村建設的合力。一是發揮人才智力優勢。相當部分盟員本身處於農業經濟建設的第一線。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組織廣大盟員主動深入農村地區,開展決策諮詢、人才開發、項目協調、投資推介等活動,爲促進當地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如推廣實施農業科技示範項目、培訓農村實用型人才、引進資金、引進投資項目、組織科技下鄉、科技諮詢活動、發送農業實用科技資料。二是發揮廣泛性和包容性優勢,協調關係、化解矛盾。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落實以人爲本的民本意識,全面協調處理好各類關係,推動新農村建設走入健康的發展軌道。三是發揮盟員與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及海外僑胞聯繫廣泛的優勢,積極爲農村地區發展牽線搭橋,協助引進資金、技術、人才,是民盟爲新農村建設服務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三)結合工作實際,針對性地爲新農村建設服務

當前農村改革發展、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嚴重不足,農業生產成本過大、農民增收乏力、村財薄弱,農村教育不公平,農民看病難、看病貴以及農村基層政權建設,村民民主自治,農村社會的安定穩定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民盟服務新農村建設應着重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1、積極協助黨委政府,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幹部隊伍的培訓和指導。村級班子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是調動廣大農民參與建設自己家園的關鍵所在,村級“兩委”主要幹部與班子成員的政治素質、爲人品質、法律意識、工作能力以及帶領致富能力是關鍵。針對當前農村基層政權功能、農村黨的核心戰鬥堡壘作用有所弱化,農村宗族勢力、黑惡勢力有所擡頭的,制約着農民生產發展、生活提高和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等問題,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盟可以在強化農村基層幹部培訓與指導,提高村級班子成員管理村務的素質能力,尤其是民族示範鄉鎮和示範村的村班子建設,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2、加強和推進農村文化建設,適應廣大農村羣衆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一是採取多種形式,切實改善農村文化工作者的工作、學習、生活條件,充分發揮專業藝術人員的積極性。加強教育培訓,培養一專多能的羣衆文化人才,逐步提高隊伍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的作用,提高其服務農村、服務農民的能力,鞏固農村文化建設的羣衆基礎。二是支持農民自辦文化,開展各種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的文化經營活動,從事農村特色文化產品開發和文化服務,使農民羣衆逐步成爲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促進農村文化產業發展。三是加強對農村文化骨幹培訓輔導,努力在文化教育、政策宣傳、提供娛樂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四是開展靈活、多樣、方便的文化服務。以 “三下鄉”活動爲載體,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共建聯動活動。五是推進傳統民間文化藝術發展,促進閩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進一步增強臺胞和海外華人對祖國和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六是積極倡導、引導社會力量捐助農村文化事業。重點捐助農村文化站、圖書室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村公益性文化實體和文化活動。

3、重視改革農村教育,提升農民素質,推進農村科技進步。農村教育嚴重滯後,農民文化、技能素質低,已成爲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建設新農村的主要制約因素。“建設新農村,根本要從農村教育改革入手,大力培養新型農民,培訓勞力就業技能是當務之急。”教育制度設計不公平,農民教育權利受侵害,農民迫切要求儘快改革扭轉這一不合理狀況。要整合統一戰線教育資源,着眼於服務農民成才增收,着眼於培訓新型農民,着眼於增強村民法制意識,大力推進“雙百工程”,努力培養符合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講文明、守法制的新型農民;紮實推進農民素質提升,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扶持農民實現增收致富。

4、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積極引導和扶持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一是加強調研,摸清返鄉農民工的就業現狀,瞭解他們的就業創業需求。二是加大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培訓。積極組織開展返鄉農民工崗前引導性培訓和就業技能培訓,做好服務於我市主導產業發展的轉移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三是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開展多形式就業創業。積極有效引導以到工業園區就業創業爲主的多形式就近就業創業活動。引導返鄉創業農民工立足我市農業優勢資源,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有效推動包裝儲運、農資配送、信息諮詢等農業產業化配套企業發展。引導返鄉農民工在商貿、運輸、餐飲、旅遊、娛樂等領域發展個體私營企業,着力發展文化產業、現代物流、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四是切實加大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扶持力度,免費介紹和宣傳用工信息,及時把勞動力市場的新情況提供給農民工,讓農民工有明確的就業目標和方向。

5、引導農業龍頭企業開展互助聯動活動,帶動農村產業延伸提升。支持企業開展重大農業產業技術的研究開發,加大先進技術引進、吸收力度。協助企業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強化科技創新,通過改造提升和延伸傳統農業產業,力爭在更大空間、更廣領域上促進我市農業更好更快發展。支持企業與農村幫扶結對,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具體事務,吸收農村富餘勞動力,打造工業、農業雙贏的態勢,實現以工補農、富農目標。通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利用資金、技術、管理、營銷和品牌等優勢,扶助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經濟,採取多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對農產品等實行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系列化加工、企業化管理,帶動當地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也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6、重視農村醫療改革,滿足農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醫療衛生需求。農民看病難、看病貴。這雖是全國性的難題,但在農村更加突出。鄉鎮衛生院已處於無力經營,設備短缺,醫務人員外流,難以爲繼,合作醫療、大病統籌制度農村覆蓋面太小,“小病看不起,大病拖着等死”,農民深感醫療衛生負擔沉重。要積極組織專業技術骨幹下基層幫扶,幫助基層開展人員、技術培訓,提升農村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着重提高農村醫療人員理論及業務素質,提高服務意識,改進醫療衛生服務,努力解決羣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羣衆既少花錢又能看病。

7、推進鄉風建設,促進農村社會安全穩定。當前農村社會治安不容樂觀。搶、盜、毀、壞案件有明顯上升趨勢,地下“6合彩”、賭博現象存在,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農民財產、人身安全與健康。農村社會的安定穩定,已是農民迫切要求急待解決的一個問題。要密切關注農民對利益的現實需求,根據農村的客觀實際,在引導農民正確對待改革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的同時,向有關部門真實反映羣衆的呼聲和意願,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引導廣大農民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移風易俗,樹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風貌。

【第5篇】農村改革發展調研報告

一、調研的背景與動機 :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美好圖景。與此同時,中央明確強調新農村建設必須尊重農民意願,不能搞形式主義。顯而易見,新農村是農民自己的家園,農民期盼什麼,需要什麼,他們最有發言權。

二、調研時間:

xx年3月---xx年10月

三、調研範圍:

居力很鎮15個行政村

四、調研內容:農村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意識跟不上發展需要

1.農村基層幹部綜合素質不高。在農村改革發展中,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是核心。但部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落後於農村改革發展客觀形勢的需要,黨員幹部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的能力較弱,對發展認識不夠,對上級的依賴思想較爲嚴重。農村幹部隊伍綜合素質不高,農村基層幹部存在年齡老化、文化素質偏低、政策理論水平不高和工作責任心不強等問題。

2.農民羣衆觀念陳舊,市場意識不強。大部分農民羣衆文化素質低,發展意識淡薄,農業生產上只顧傳統種植,在一些利益問題上,只顧眼前小利,忽視長遠效益,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有的村上級給農民提供最優惠的政策和服務,但大家不積極、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項目無法落實。

(二)農業結構有待調整,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化力度不夠

近年來,農產品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市場需求向多樣化、高品質方向轉變。鄉黨委、政府雖然積極幫助和引導農民實施產業結構調整,但由於不少農戶無技術、無資金、無經驗,不能形成農業產業化經營,無法形成規模效應,造成投入多、產出少。加之由於農業生產的低效益,農村中稍有文化素質,有一技之長的青年男女,紛紛外出,不願從事勞動強度大的種植業,而留在農村的老年勞動力和婦女勞動力,因缺文化,對新技術、新生事物接受慢,寧可固守低效益的傳統種植業,不願向畜牧、蔬菜、水果等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生態農產品轉型。

(三)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1、道路問題:居力很鎮地處科右前旗政府南,東、西、北三面與烏蘭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111國道橫貫全鎮,白阿鐵路從鎮東南穿過,交通便利,通訊便捷。通過多年努力,全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但從總體上看,村級道路還顯得薄弱。“要致富、先修路”,羣衆普遍認識到這一點,但鄉村公路建設項目有限、缺少資金,羣衆想修路的願望與上級投入還有差距。農田水利等建設也離農村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

2、辦公及活動場所問題:全鎮15個行政村現已基本解決辦公場所問題,但是有部分不夠標準,利用學校當臨時的辦公場所,活動場所只有在鎮政府所在地前進村有一個標準的活動場所外其他村有個別的也都存在地方孝無活動設備等問題。

(四)農村衛生環境普遍較差

幾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沒有垃圾回收點,有部分農村家庭沒有獨立廁所,農村衛生環境不容樂觀,整體上是髒、亂、差的局面。

(五)農村存在的陋習

現在有的村還存在賭博的現象,一到冬季就開始聚集賭博,有的甚至把一年的收入輸光了還欠了很多外債。對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在村裏你經常能看到十幾歲的孩子在家幹活,問到爲什麼不去上學時他們說“不願意上”十幾歲的孩子對問題的看法是簡單的,這需要的是家長的正確的引導。

仍有少數村民現在還迷信,相信xx,影響到正常的生產生活。

五、解決問題的幾點建議

1、發展農村經濟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情況,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的原則,理性發展、適度發展、協調發展、科學發展。

2、搞好村鎮規劃,新農村要有新面貌。要有個像樣的辦公場所,要有農民的業餘活動場所,要豐富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農民兄弟們基本上按照城市的樣子,規劃自己心中的新農村。他們認爲,建設新農村,首先要把農村衛生環境搞上去,乾淨整潔纔是新農村應有的面貌;其次,做好村鎮規劃、產業規劃和城鄉規劃是建設新農村的基礎;再次,搞好示範村和新村鎮建設,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動力。

3、優惠政策要延續,幸福美景萬年長。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臺了關於“三農”問題的三個一號文件,有力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開創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農民在舉雙手贊成優惠政策的同時,也衷心地希望國能持久永恆,用持續穩定的政策來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好局面。

4、易舊俗、樹新風,新農村要有新風氣。各村制定符合實際、能治“壞習氣”的(村規民約)。像紅白喜事、賭博現象都要按新村規處理,全體村民共同參與起來,共同抵制歪風邪氣,弘揚社會正氣,改變“遇事沒人管,誰管遭白眼”的現象。

5抓好村級幹部隊伍建設,拓寬選人用人渠道,用好大學生村官。加強農村基層黨員教育,充分發揮黨員的領導帶頭作用。推廣現代農業生產技術,促進農作物的增產、增收。鼓勵農民進行創業,對創業者給予優惠政策與獎勵,政府幫助發展大型養殖產業。落實好上級下達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指標,不搞‘面子工程’。加強農村、農民的文化教育,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進行精神文明建設。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居力很鎮的農村經濟一定能夠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第6篇】礦井三項制度改革發展的調研報告

楊村礦資源匱乏,條件不如大礦,多年來“引不進、留不住”人才的問題,嚴重束縛和制約着礦井的快速發展。爲扭轉這種不利局面,我們堅持以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的精神,深刻實踐“不求最大,只求更好”的核心理念,以“三項制度”改革爲突破口,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創新績效分配模式,激活內部勞動力資源,爲礦井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源動力。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營造推進礦井改革的良好氛圍

在“三項制度”改革初期,雖然大多數職工都能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但對於改革緊迫性的認識不足,仍然感覺改革步子大、速度快、勢頭猛,一時難以理解和承受。在有些幹部職工的心目中,礦井還沒有到不改不能生存的地步,對“三項制度”改革的政策只是盲目的順從。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從抓職工的思想教育、觀念更新入手,切實採取多種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方式,增強幹部職工對推行“三項制度”改革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大力營造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濃厚氛圍。一是組織全礦幹部職工全面學習貫徹上級一系列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和相關政策。二是分批組織相關職能部門人員赴先進企業進行實地學習考察。三是以開展促“三轉”、樹“三觀”主題教育爲契機,組織職工進行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和大討論,切實採取有效措施,把座談、討論的過程變成職工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的過程,進而把思想統一到“早改早受益、晚改就被動”的認識上來,爲深入推進“三項制度”改革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同時也爲礦井各方面改革工作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

二、立足創新,科學運作,努力形成加快礦井發展的新機制

我們堅持“多創效益是能人,真抓實幹是好人,無所作爲是庸人,違法亂紀是壞人”的衡量人才標準,立足自身實際,在學習借鑑先進企業改革經驗的基礎上,以創新進取的精神,着眼於營造公平競爭氛圍,構建崗位競爭機制,大力推進“三項制度”改革。

(一)建立科學的業績考覈評價機制。

我們分別制訂出臺了《楊村煤礦勞動力資源優化組合、競爭上崗實施辦法》和《楊村煤礦管理人員動態考覈實施意見》,在全礦幹部職工中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在對職工考覈方面,把勞動用工權下放到基層,基層單位可隨時對達不到考覈標準的職工,按照本單位職工總數4%的比例實行末位淘汰。由各單位領導、車間工會主席和職工代表等組成的民主評議小組負責對每位職工按工作業績、技術水平、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等8項內容進行百分制量化打分,打分最低者,進入礦教培中心轉崗培訓。培訓期滿一個月後,經考覈合格者,可根據實際崗位需要,按照“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的原則競爭上崗。轉崗培訓期間,培訓人員1-3個月內執行每人每月600元的培訓工資,4-6個月內執行每人每月500元的培訓工資,6個月後仍未上崗的,由礦統一安置,既激發了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又保持了職工隊伍的穩定和活力。我們堅持一以貫之,持之以恆,僅20__年就有178名職工轉崗培訓,形成了“淘汰—待崗—培訓—提高—上崗”的流動機制,徹底破除了“一崗定終身”的僵化機制,使礦井待崗率始終保持在4左右,有效促進了職工綜合素質和工作技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在對管理人員考覈方面,變年度考覈爲季度動態考覈,堅持以德、能、勤、績四個方面11個要素爲考評內容,區分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四個檔次,把每季度考覈結果直接與下個季度、月度綜合獎勵掛鉤,並作爲年終末位淘汰的重要依據。20__年年初,我們又進一步完善了《管理人員考覈辦法》,在考覈方式上,把主管和分管領導評議、職工羣衆民主評議、部門、同事之間相互評議與平時工作業績四個方面緊密結合,既提高了考覈過程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又保證了考覈結果的客觀公正性。在考覈內容上,把考覈重點由重結果向既重過程又重結果轉變,由重學歷等客觀基礎條件向重業務技能、工作質量和實績轉變,做到了“平時嚴考覈,分配靠實績”。全年分別對43名優秀管理人員進行了獎勵,對21名人員進行了處罰。兩年來,我們堅持先是不稱職的被淘汰下崗,後是雖基本稱職但缺乏改革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也被淘汰下崗,先後共有62名管理人員和21名中層幹部被淘汰下崗或降職使用。一年一度的比例淘汰,給礦井每一個管理人員以挑戰、考驗、鍛鍊和壓力,從而形成了“不改革、不提高、不發展就等於自我淘汰”和“無功便是過”的觀念,在競爭中管理人員隊伍不斷優化、素質不斷提高。

【第7篇】糧食儲備企業改革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糧食安全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的戰略性問題。一個國家如此,一個地區也同樣如此。**縣糧食儲備企業承擔着各級儲備糧的管理和糧食流通主渠道的職能,對穩定地區糧食市場價格,確保糧食供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着糧食市場主體多元化的形成和國際國內糧食市場的變化,隨着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給糧食儲備企業的生存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我縣改革後的國有糧食企業如何通過創新管理,進一步增強實力,進而更好地承擔起糧食流通主渠道和確保糧食市場穩定職責,將成爲我縣糧食儲備企業發展的方向。通過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學習的基礎上,對我縣糧食儲備企業的經營管理情況進行了調研,就我縣國有糧食企業發展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一、我縣國有糧食企業現狀

(一) 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狀況

XX年,按照國務院、省州政府關於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相關文件要求,在縣委、政府領導下完成了國有糧食企業的改革任務,實現了職工身份全員置換,妥善解決(移交)企業退休及供養人員,並在改革原糧食收儲企業的基礎上,剝離部分資產,重新組建1個縣糧食儲備有限公司,使長期以來我縣國有糧食企業所揹負的“三老”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企業按公司法的要求,輕裝上陣,逐步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XX年11末,我縣國有糧食企業資產總額從改革前的 1324萬元增爲改革後的1826萬元,企業負債從改革前的1460萬元減爲改革後的 1390萬元,所有者權益從-136萬元增爲436萬元,固定資產原值從866萬元降爲420萬元,在改革過程中處置了部分資產,籌集了469萬元的改革成本。在改革中,在職人員從52人降爲12人,退休及供養人員按時移交社保,極大地減輕了新企業的負擔。

XX年末,我縣國有糧食企業經營效果明顯,從改革前虧損45萬元變爲盈利6萬元,實現了改革的預期目標。但是,改革並不意味着“一改就靈”,也不可能一改革就使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對於企業發展來說,改革後新公司的組建,只是企業發展的一個新的起點。面對國際國內的糧食形勢和國有糧食企業所肩負的責任來看,還需要深入調研、分析,找準制約我縣國有糧食企業發展的障礙,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實現企業的規範運行和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顯著提升,才能真正使國有糧食企業實現良好發展,才能真正發揮糧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和更好地完成相關職能任務,實現改革發展的目標。

(二)國有糧食企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我縣國有糧食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的狀況還未得到根本改變。按照國務院〔XX〕6號文件及糧食安全現實需要,每個縣市必須保留一戶國有或國有控股糧食企業的要求,由於我縣屬於糧食產銷平衡區,國有糧食企業長期以來都處於規模小、實力弱的狀況,如此帶來了新的國有糧食企業競爭力弱的問題,在主導糧食市場和發揮主渠道作用上顯得十分乏力。

2.隨着糧食市場主體多元化的形成,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國有糧食企業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到XX年,全縣糧食經營、加工企業達6戶(已辦證戶數),全社會購進原糧11584噸,其中,非國有糧食企業購進7123噸,佔61.5 %;全社會銷售糧食10644噸,其中,非國有糧食企業銷售7204噸佔67%。可以看出,非國有糧食企業在全縣糧食經營上,其購銷量已接近全縣糧食購銷總量的64%,國有糧食企業的生存發展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如果在改革的基礎上不認真謀劃發展,我縣國有糧食企業的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小,企業經營將會重新走上虧損的道路,形成對糧食安全工作的重大影響。

3.由於受長期糧食計劃經濟的影響,我縣國有糧食企業人員及其管理者在認識上、管理上、觀念上還有較大差距。首先,在認識方面存在認識滯後的問題,即還未認識到糧食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XX年以來,由於諸多因素(世界糧食總庫存下降;消費量增加,產需缺口增大;生物燃料替代品大量消耗玉米等)的影響,導致國際糧價大幅攀升,37個國家出現糧食危機。從國內情況看,由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長期以來高度重視糧食工作,逐步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和補貼,形成了我國連續多年糧食豐收,在國際糧食危機發生後,中國糧食處於價格穩定,市場平穩的良好情況,但是,隨着農民種糧成本上升,糧食消費量日愈增長,我國的糧食產銷將長時期處於緊平衡的狀況,糧食部門肩負着的責任將日愈增大。其次,在企業經營管理上,由於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還習慣於用計劃經濟的辦法管理企業,在調動職工積極性和發揮企業主動性上還存在較大差距;在認識和觀念上,通過改革,一部分企業管理者及員工的觀念得到了較大轉變(在調研中,我們也看到了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積極性得到了發揮,員工的企業意識得到了較大轉變)。但還有一部分職工還是墨守陳規,存在職工積極性調動不起來,經營管理目標不明確,經營效果較差的問題,新的國有糧食儲備企業之間存在着發展極不平衡的狀況。

4.企業經營規模小,經營效益差,抗風險能力明顯不足。XX年我縣國有糧食企業通過改革、實現了盈利,扭轉了嚴重虧損的局面,但由於受體制、政策、認識等因素的影響,表現出經營規模小,經濟效益難於大幅提升的情況,企業滿足於搞好儲備,增加儲備量,在商品糧經營上表現出怕擔風險、縮手縮腳的狀況,企業經營始終未能得到突破;也表現出企業管理者對市場認識不清、判斷不準、措施不力,抓不住機遇的弱點,甚至在一年當中幾乎沒有開展商品糧經營活動,導致企業生存發展十分艱難。

5.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創新能力弱。新企業組建後,其經營管理及運作方式與改革前的國有糧食企業運作方式不同,許多管理運作方式都處於不斷探索的過程,就目前的情況看,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學的問題,如在激勵政策上,存在考覈指標過高或過低的情況,影響了職工積極性的發揮;一方面存在公司領導班子怕承擔經營風險,縮手縮腳的問題,影響了企業能動性的發揮,另一方面又存在公司市場調查研究和管理企業不足的問題,造成企業在經營中出現風險。同時,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還存在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表現在對糧食工作形勢認識不高,對市場信息掌握不夠、預測不準,抓市場機遇的能力弱,導致企業在市場主體多元化競爭中的優勢無法發揮,主導當地糧食市場能力弱。

6.發揮行業優勢,抓政策性業務的能力還不強,辦法不多。國有糧食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承擔着政策性業務和服務糧農、服務消費者的責任,但由於重視不夠,在全力做好民政救災、農村低保、軍供糧等方面的工作上還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現在認真彙報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力度還不夠,與部門協商、溝通不足,軍供糧供應點工作不到位,管理不規範,服務不到位的情況依然存在。

以上這些問題都說明了我縣國有糧食企業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上存在的差距;在履行國有糧食企業的社會職責上有差距;在服務糧農、服務消費者、服務部隊的工作上有差距;在確保我縣糧食安全、發揮糧食流通主渠道作用上有差距。

二、搞好我縣國有糧食企業的對策

國務院《關於完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規定了“每一個縣必須保留一戶國有或國有控股糧食企業”的規定,其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爲鞏固糧食安全搭建平臺,提供保障。也就使得國有糧食企業改革與其它國企改革有所不同,賦予了國有糧食企業相應的社會責任,特別是在糧食產銷平衡區,做好國有糧食企業工作,是一項既重要又艱鉅的任務,必須千方百計抓好,確保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更好地發揮,爲糧食安全工作打好基礎。

(一)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認清糧食工作面臨的形勢,堅定做好糧食企業工作的信心。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XX——2020)指出:“從今後發展趨勢看,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糧食消費需求將呈剛性增長,而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等對糧食生產的約束日益突出。我國糧食的供需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保障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黨的xx大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寫進了報告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糧食安全始終要做到警鐘長鳴”,把糧食安全提高到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高度,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糧食工作,加強領導,爲搞好糧食工作創造了條件,所以,我縣糧食系統幹部職工要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糧食工作,充分認識糧食工作面臨的形勢和搞好糧食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堅定搞好糧食工作的信心和決心,以“三牢記,五爭先”和“確保我縣糧食安全”爲主題,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認真調研、分析我縣國有糧食企業發展工作,找準切入點,找準阻礙我縣國有糧食企業發展的問題和癥結,採取有效措施,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方法,創新管理體制,創新經營方式,全力推進國有糧食企業發展,逐步改變我縣國有糧食企業規模小、競爭力弱的狀況,真正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

(二)明確任務,轉變觀念,履行職能。國有糧食企業的主要任務是承擔各級儲備糧管理,按地方政府要求進行救災、低保、軍供等糧食供應,以及開展自主經營業務,並通過經營活動主導糧食市場,穩定市場糧價等,具有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雙重任務和職能,所以,董事會和企業一定要樹立全局觀念,充分認識國有糧食企業發展的極端重要性,認清肩負的責任,不斷加強幹部職工的教育引導,要克服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和守攤子的思想,以糧食事業長期以來的典型實例教育幹部職工,進一步調動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發揮主動性,樹立與企業發展共命運的思想,愛崗敬業,不斷創造企業輝煌。從調研中可以看出,多數企業幹部職工在企業改革後思想觀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工作有了很大變化,如上班時間延長了沒有怨言,主動加班加點,過去小工做的工作,現在幹部職工主動承擔。幹部職工精神面貌有了很大變化,在糧食收購、調入中,涌現出了許多感人的事例。但也還有一部分幹部職工認識和觀念還未得到根本轉變,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主動性沒有發揮。針對這種情況,糧食行政主管部門和董事會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採取有效措施,轉變觀念,審視度勢,因地制宜,強化管理,創新管理,真正使企業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三)處理好“兩個關係”,創新管理。由於我縣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特殊性,按公司法要求,組建了董事會、監事會和新的國有糧食儲備有限公司。董事會由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相關人員組成。這就決定了在企業管理中可能出現較多的問題。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我們必須認真處理好“董事會、監事會、企業之間,董事長、監事、經理之間”的關係,嚴格按照公司章程辦事,明確各自的職責任務,避免“董事長大包大攬,公司經理成爲打工人員”的問題,避免“董事會放任不管,公司經營風險以日劇增”的問題,同時,要充分發揮監事會的作用,維護良好的管理、監督、經營的關係,加強紀律監督,避免董事長、經理少犯或不犯錯誤,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損失。在妥善處理好“兩個關係”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企業管理,不斷探索國有糧食儲備有限公司新的管理和營運方式,使企業真正獲得發展。

(四)以經營效益爲中心,以市場爲導向,搶機遇,抓重點,增效益。企業的生存發展必須建立在不斷增長的效益和不斷增強的競爭力之上,新的國有糧食企業要在管好各級儲備糧的基礎上不斷拓寬經營業務,不斷增加經營量,不斷創造更高的效益,不斷增強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一要樹立發展的理念,要把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增強市場競爭力作爲己任,千方百計拓展業務,創新管理,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二要依託市場,蒐集大量信息,緊緊圍繞市場的價格變化趨勢,認真分析、預測,作出準確判斷,提出經營的目標,同時,要加強與州內外,省內外糧食行業的交往與聯繫,增加經營合作業務。三要搶抓機遇,突出重點。糧食部門的經營季節性強,糧食交易分散零星。要針對市場的變化,搶抓市場信息,搶抓市場價格波動中糧食收購和銷售的最佳時機,不失時機地做好糧食經營;要針對糧食交易季節性強,最佳時機較短暫的特點,集中力量搶抓糧源,只有真正掌握了糧源才能真正掌握市場的主動權,特別是在近年來,糧源十分緊張和周邊地州都往楚雄州搶糧源的情況下,搶抓糧源顯得特別重要。同時,要針對農民賣糧分散的特點,及時布點,並採取多種形式和辦法,加快糧食收購進度,在預定時間內完成收購任務。要認真把握糧食銷售的最佳時機,及時組織糧食銷售,實現糧食經營效益最大化。

(五)健全和完善企業管理制度,促進制度創新。要不斷完善和健全企業的管理、經營和激勵機制,不斷探索,創新企業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真正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體現制度下的公平正義,使企業真正步入良性發展。要克服人爲因素破壞制度的弊端或有制度不執行,朝令夕改的做法,真正體現企業規範運行。要不斷探索幹部職工激勵機制,把企業效益和職工利益有機統一起來,不斷提高企業效益,增加職工收入,體現多勞者多得,進一步調動職工的積極性,發揮職工的主動性和創新性。要改變目前企業制定制度不合理、不科學的問題,真正使激勵機制成爲調動積極性的動力,成爲激勵創業、激勵發展的動力。

(六)牢記宗旨,搞好服務。國有糧食企業承擔着服務社會、服務消費者的職責,要牢記宗旨,竭心盡力搞好服務。一要牢記發展要務,牢記民生根本,千方百計發展和做大做強國有糧食企業,主導當地糧食市場,穩定糧食價格,服務廣大消費者,保護消費者利益;又要積極做好糧食收購,切實保護糧農的利益,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二要積極做好政策性業務,千方百計服務好農村低保對象、服務好部隊、服務機關團體,用優質的服務、良好的信譽服務社會,不斷拓展政策性業務。三要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指揮下,及時認真做好救災糧食供應工作,確保第一時間把糧食送到災民手中,切實解決受災羣衆的吃飯問題,真正體現黨和政府對災民的關愛。

總之,國有糧食企業在我縣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發展國有糧食企業是關乎我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需要,只有通過不斷髮展國有糧食企業,做強做大糧食企業,才能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導市場、發揮市場主渠道的作用,才能實現糧食市場的穩定、人心的穩定,才能真正確保國家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