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19年農林工作情況總結

2019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現代農林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之年。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縣農林局緊緊圍繞農林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美麗爲這一核心,以農林兩局機構合併爲契機,團結協作,真抓實幹,全力抓好兩區一基地建設、生態農林建設、美麗智慧經濟、產業健康安全、農林法制建設和農林改革創新六大工作任務,開創了農林工作新局面。現將今年農林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2019年農林工作情況總結

一、農林產業基本情況

1、糧油生產繼續保持穩定。2019年我縣完成市下達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6萬畝,糧食總產6.4萬噸的目標任務。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2.5萬畝,比去年增0.24萬畝;糧食總產9.05萬噸,比去年增0.32萬噸;糧食單產402公斤,比去年增9.89公斤。其中春糧播種面積3.08萬畝,比去年增0.05萬畝,總產0.71萬噸,比去年增0.11萬噸;油菜播種面積9.3萬畝,比去年增0.32萬畝,平均單產140公斤,總產1.3萬噸;早稻播種面積1523畝,平均單產420公斤;單季晚稻播種面積8.4萬畝,平均單產536公斤,總產4.53萬噸。

2、水果規模發展回落,總體減產增值。今年新發展果園面積2962畝,以櫻桃、獼猴桃、藍莓、楊梅等小水果爲主。全縣水果總面積爲6.03萬畝,比去年減9.83%,其中梨生產規模下降明顯,面積2.14萬畝,比去年減9.98%,桃1.25萬畝,比去年減5.92%,早熟桃比重持續下降。受不良氣候影響,今年梨、櫻桃、桃和楊梅達到近年來最低產量,全年水果總產量約40915噸,比去年減17.55%。受市場拉動影響,水果平均銷售價格明顯提高,爲6.18元/公斤,比去年增28.12%,水果總產值穩中略升,全年總產值約2.53億元,比去年增5.63%。

3、茶葉增產增收。全縣茶園總面積爲6.3萬畝,其中新發展1100畝。茶葉總產量2850噸,比去年2600噸增9.61%;總產值25500萬元,比去年22950萬元增11.1%,其中名優茶產量430噸,比去年420噸增2.38%;產值20850萬元,比去年17900萬元增16.4%。

4、蠶桑產業進一步萎縮。全縣桑園26500畝,比去年減9.56%;全年飼養蠶種27290張,比去年減18.3%;總產繭1208.9噸,比去年減16.9%;蠶繭產值3227.76萬元,比去年減37.4%。

5、水產養殖保持穩定。今年我縣水產養殖面積繼續保持穩定,爲1430公頃;預計全年養殖產量9800噸,產值2.2億元,和去年基本持平。

6、蔬菜生產基本保持穩定。今年全縣蔬菜播種面積9.84萬畝,比去年同期減1.8%,總產量21.35萬噸,比去年同期減2.47%,總產值3.5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3.54%。

7、中藥材產業繼續發展,增產又增收。全縣有中藥材面積15000畝。其中草本中藥材8600畝,新發展1400畝;產量爲3027.2噸,比去年增11.2%;產值爲7025萬元,比去年增4.93%;平均畝產值達9001元,比去年增9.1%。

8、食用菌發展勢頭迅猛,持續增產增值。全縣食用菌總面積維持在500餘萬袋(平方尺、畝)左右,比去年增56.25%,其中黑木耳76萬袋,香菇65萬袋、秀珍菇35萬袋、金針菇5萬袋、蘑菇20萬平方尺、大球蓋菇300畝等,預計全年總產量2100.5噸,比去年增16.56%,總產值1308萬元,比去年增3.21%。

9、畜禽養殖進一步轉型升級。2019年我縣生豬存欄10萬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6000頭。我縣養豬場經過拆除、停養,保留養豬場66家,出欄20萬頭,生豬飼養量穩定在30萬頭。家禽存欄85萬羽;家禽出欄135萬羽,飼養量保持在220萬羽。生豬及家禽飼養量與去年基本持平,預計明年將持續保持穩定。全縣共定點屠宰生豬9.95萬餘頭,比去年下降10%,屠宰點無害化處理病害生豬及其產品445.74頭,佔屠宰量的0.45%。

10、蜂業生產總體平穩。全縣蜂羣飼養量6.7萬羣,比去年略有增長;生產蜂蜜4400噸,比去年下降25.4%,蜂王漿240噸,比去年減14.3%,其它產品蜂蠟75噸、花粉110噸、蜂膠3噸,也均比去年有所下降;養蜂產值8375萬元,和去年基本持平。蜂產品經營企業共經營蜂蜜600噸、蜂王漿105噸、蜂花粉50噸、蜂蠟10噸、蜂膠3噸,經營銷售額4100萬元,比去年略增。主要蜂產品加工企業共加工銷售蜂蜜7966噸、蜂王漿1090噸、蜂花粉263噸、蜂蠟675噸、蜂膠67噸,加工後銷售產值達5.7億元,比去年同期減3.23%。全年產業鏈產值達6.94億元,比去年減2.53%。

11、林業特色產業穩步發展。全縣共有特色產業林39.4萬畝,今年新造特色產業林4791畝,其中竹林2662畝,山核桃1268畝,香榧861畝。

二、農林主要工作情況

(一)抓兩區一基地建設,提升現代農林發展層次

1、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穩步推進。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0.81萬畝,其中市級3個,縣級10個,管護已建糧食生產功能區6.7萬畝。在糧食功能區實施水稻產業提升工程,深入開展糧油高產創建活動,農業部單季晚稻、油菜高產創建萬畝示範片平均畝產達到586公斤和174公斤,省級千畝示範方平均畝產達到645公斤,比去年增35公斤,增9%,油菜百畝示範方平均單產195公斤,創浙江省農業吉尼斯記錄,進一步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2、現代農林園區建設圓滿完成任務。繼續深化對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檢查、指導,保質保量完成園區建設任務。積極做好省下達的“兩區”建設調查工作,建設桐廬縣中部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林業園區1個,瑤琳茶葉、方埠珍珠、舊縣毛竹、分水毛竹特色農林精品園4個,並全部通過省級驗收。

3、“菜藍子”基地穩步提升。根據市“菜籃子”工程基地建設要求,通過實地考察,全年新建蔬菜類“菜籃子”基地4家,面積960畝;水產類“菜籃子” 基地3家,面積500畝。畜禽類菜籃子基地標準化提升改造2家,新增出欄生豬4000頭,鴨出欄3萬羽,保障了周邊市場的有效供給。

(二)抓生態農林建設,提升綠色農林發展水平

1、生態循環農業整建制推進縣有序開展。一是抓好桐廬中部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建設,已列入全省16個創建樣板區之一。二是完成兩減增效工程,共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46.2萬畝、推廣商品有機肥1.75萬噸,病蟲害統防統治4.05萬畝,實現化肥減量325噸、農藥減量38噸,綠色防控融合1.8萬畝次。三是建立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處置、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焚和廢棄農用薄膜回收利用四大長效管理機制。四是完成18個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範主體建設,已通過省級驗收10個。

2、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成效進一步鞏固。鞏固提升農業水環境治理成效,一是積極推進畜禽養殖場生態治理和達標驗收,組織開展綜合整治專項檢查8次,下發整改通知書6份,全縣計劃保留的143家畜禽養殖場,基本完成整治提升106家(其中基本通過聯合驗收97家);已關停24家(其中生豬17家、羊4家、禽3家);計劃關停拆除10家,剩餘3家正在整治,年底基本完成治理。二是開展清潔田園美化工作,對慢生活體驗區、江南古民居區等重點區域的農田垃圾、農藥瓶農膜等農資廢棄物、農田拋荒等情況進行重點監管和清理整治,確保田園結清。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工作全省領先,已回收廢棄農藥袋206萬隻、農藥瓶166萬隻,回收率達88%,處置回收農藥廢棄包裝物累計44.32噸,無害化處理率達100%。三是開展“漁業轉型行動四大工程”,突出漁業的生態功能定位,完成改造生態化池塘2240畝,稻魚共生輪作2366畝、溫室拆除整治195畝,增殖放流各類魚種1036萬尾。

3、生態林業建設步伐更加有力。一是全面推進綠化造林工作,全年完成綠化造林8000餘畝,結合“三江兩岸、四邊三化”等重點工作,完成平原綠化4745.5畝,其中新建2940.5畝,改造提升1805畝,完成省市計劃2500畝的190%,完成縣計劃4500畝的105%。重點實施分水江沿岸及富春江慢生活體驗區綠化景觀帶工程建設面積58.4萬平方米。全面推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建立義務植樹基地31個,完成義務植樹48萬株,建立全民義務植樹基地面積460畝,綠化造林面積已達8000餘畝。二是加強生態公益林管護,開展省級公益林擴面工作,完成省級公益林擴面309072畝,擴面後我縣重點公益林面積達1194450畝,佔全縣林業用地面積的55.69%。實施公益林陽光工程,全年公開、公平、公正發放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金2201萬元,充實調整生態公益林監管人員,全縣現有監管人員265名,三是繼續實施森林撫育工作,完成森林撫育面積20478畝。四是拓展森林旅遊、休閒養生,今年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業績再次刷新紀錄,1-10月份累計接待遊客27.9萬人次,營業收入1164萬元,創歷史新高。今年我縣被列爲全省4個森林休閒養生試點縣之一,在全省率先啓動森林古道修復工程,莪山鄉新豐村被列入全省第一批森林人家創建項目。

(三)抓美麗智慧經濟,提升現代農林綜合效益

1、推進“色彩農林”改造提升。編制完成桐廬縣色彩農業、色彩林業總體規劃,確定三年行動計劃;出臺《桐廬縣發展色彩林業資金扶持實施辦法》,縣財政落實每年600萬用於發展色彩林業建設。今年建設色彩農林業示範面積共5265畝,目前“色彩農林”示範點建設基本完成。全年重點做好分水鎮、江南鎮、富春江鎮三個“風景田園”示範鄉鎮建設點和瑤琳大洲畈、百江清水灣等共10個“色彩農業”示範點建設工作,其中分水新龍村百合花、瑤琳千畝金花和江南荻浦花海示範點接待了大批遊客,建設成效明顯。推進彩色健康森林建設,結合分水大路、富春江蘆茨村等13個“色彩林業”示範點建設工作,完成建設面積3700畝,今年我縣被列爲全省5個彩色健康森林建設示範縣之一,全省彩色健康森林建設現場會在桐廬召開,各項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2、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一是做好農產品電子產業園建設的推進工作。二是創新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平臺模式,繼續幫助安廚生鮮平臺對接合作社、種養大戶等117家,銷售額達1600萬元。三是做好淘寶網桐廬館開館建設相關工作,確定蜂產品、茶葉等7大類目30餘個產品爲首批入館展示寶貝。四是建立桐廬縣農產品數據庫,共錄入產品信息440個,供應商信息216個,於6月20日啓動運行。

3、積極探索智慧農業發展。新建市級智慧農業示範園區2個,爲瑤琳清境農業(水果)生產基地和浙江沃德威先種豬養殖公司;新建市級智慧農業示範點1個,爲桐廬畲洪禽業有限公司,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設並通過驗收。

4、農林高效示範基地建設全面完成。加強“萬元畝值”技術示範推廣,在全縣14個鄉鎮(街道)共建設示範基地20餘個,建設水果、茶葉、毛竹等農林高效示範基地7000餘畝,目前已做好總結臺賬工作,計劃11月底完成驗收。

5、“一村一品”建設再顯成效。2019年新申報第五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建設1個,爲桐廬陽山畈蜜桃示範村,並於8月通過農業部認定。加上原先認定的鐘山蜜梨示範村,目前我縣已有2個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村。

(四)抓產業健康安全,提升農林安全保障能力

1、全方位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總體來說,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全省領先,今年我縣被省農業廳認定爲全省首批12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示範縣”之一。一是實施追溯管理,全縣50家縣級以上生產主體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信息化平臺,並與省、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網對接,推行農產品二維碼追溯。二是強化抽查檢測,共接受上級部門農產品定量抽檢583批次,合格率爲100%,完成快速定性檢測2870批次,檢測合格率爲98.6%。三是抓好三品認證,新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企業12家,到期無公害農產品複查換證率達80%以上。

2、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築牢防線。全年沒有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沒有發生畜產品安全事件。一是切實開展強制免疫工作,全縣已免疫注射牲畜口蹄疫疫苗32.31萬頭、禽流感疫苗184.79萬羽,狂犬病疫苗8.31萬隻,應免畜禽100%免疫到位、牲畜標識到位率100%。二是加強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全縣共建有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化屍窖)97座、9813立方米,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病死豬5409頭、禽892羽、羊76只。三是積極開展動物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實行活禽交易季節性休市,規範家禽“殺白上市”;強化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妥善處理野生鳥類意外死亡事件。四是加強生豬定點屠宰監管,嚴厲打擊私屠亂宰行爲,開展肉品安全“百日會戰”、“瘦肉精”等專項整治行動,查獲、銷燬未經檢疫檢驗的非法生豬產品183.9公斤,教育警告11人,列入2019年桐廬“食品安全黑名單”3人。

3、森林消防工作再上新臺階。第28個森林防火期發生森林火情32起,沒有發生森林火災,順利實現了“無人員傷亡、無重特大森林火災和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1‰以內”的目標。一是縣政府、鄉鎮(街道)、村、農戶四級簽訂責任狀,層層落實防火責任。二是充分利用媒體、活動載體和宣傳標語等方式,多元化宣傳森林消防工作,營造濃厚的全民防火氛圍。三是開展“一高五小”山地抗旱和森林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大大提高森林消防預防能力;森林公安執法辦案區和森林消防倉庫改造項目順利完成搬遷,爲全縣森林消防物資儲備和使用提供有力保證。四是加強村級森林消防隊伍建設,新組建10支村級森林消防隊伍;組織對全縣森林消防隊伍開展實戰演練,不斷提升綜合撲救和應急處置能力。

4、農林有害生物防治確保實效。全年有害生物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成災率0.59%,無公害防治率100%,測報準確率98.7%,種苗產地檢疫率99.3%,均超市級指標要求。一是全力開展松材線蟲病防控,制訂《2019年桐廬縣松材線蟲病防控實施方案》,強化疫木源頭管理,在重點預防區對松樹注射免疫劑,懸掛誘捕器,加大松林保護力度。清理枯死松樹8496.21噸,面積24400畝;注射免疫劑3萬瓶;安裝誘捕器300套;完成松林林分改造3321畝,受害林森林撫育14916畝。二是強化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加拿大一枝黃花調查面積1萬餘畝,發生面積142畝,防除面積138.5畝,化學防除率達到了97.5%。春秋兩季共普查梨樹面積28641.4畝,未發現梨樹疫病。三是積極做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在政策制定上嚴格限伐和採挖,針對受森林病蟲害影響的古樹名木,採取了積極預防和救治,並做好跟蹤服務,全年對古樹名木救護服務38次。

5、農機安全監管常抓不懈。圍繞全年農機安全監管工作目標考覈指標任務,認真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全年未發生農機較大以上事故。開展外籍拖拉機專項整治,覈查252臺外籍拖拉機登記信息,新創建平安農機示範合作社2家,開展上道路拖拉機年檢,到10月底已檢拖拉機824臺,檢驗率達92%。開展農機系列安全執法行動,檢查農機合作社7個,農機維修網點27個,農機銷售企業1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農具830臺,查處違法行爲8起,嚴防了農機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五)抓農林法制建設,提升農林依法行政水平

1、嚴厲打擊涉林案件。一是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全年共接處警155起,立案46起(其中刑事案件9起,林政案件37起),結案查處39起(其中刑事案件9起,林政案件30起),追究9人刑事責任,收繳罰款41萬餘元。深入開展“雷霆”系列專項行動,清除火患,查處罌粟種植點3處,收繳罌粟577株,清查破壞森林及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行爲10餘個,有效震懾和遏制了違法行爲的發生。二是加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對縣城農貿市場、賓館、飯店及野生動物養殖場進行多次執法檢查,沒收青蛙80斤、保護蛇類20餘斤,救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鳳頭鷹2只。三是嚴厲打擊非法運輸木材行爲,全年共檢查車輛 4890 輛,檢查木材61562 立方米,巡查投入800多人次,行程17000餘公里,查處各類違章運輸木材案件3起,無一起行政投訴。今年我縣被浙江省林業廳命名爲“平安林區”縣(市、區)榮譽稱號。

2、加強農業行政執法。暢通“12316”投訴電話,強化日常巡查和突擊檢查,嚴查違法違規行爲,切實維護農業生產安全和農民羣衆合法利益。累計檢查各類監管對象347家次,抽檢農業投入品123批次,抽檢農藥產品標籤18批次,抽檢農產品273批次。共立案8起(一般程序),結案4起,涉案假劣農資產品1501.3公斤,案值0.639萬元,罰沒款1.0264萬元,發出責令整改通知書4份。

3、加強漁政資源管理。鞏固漁政與公安聯合執法長效機制,積極打擊非法捕撈行爲,1月至10月,共巡查295次,出動執法人員1180人次,檢查漁船720艘,共查處電魚案10起,無證捕撈6起,沒收電魚設備14套,沒收電魚船3艘,其中立案5起,罰款5000元。開展桐廬縣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工作。共計放流各類魚種1036尾。

4、嚴格林木林地審覈審批。一是嚴格落實林木分類禁伐機制,全面踐行縣委、縣政府“不砍一棵樹”理念,1-10月份,共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221份,發證蓄積量1.4萬立方米,全年林木發證採伐量控制在3.5萬立方米以內,實現三年內採伐量指標減半目標。二是做好重大項目林地林木審覈審批,提前進入,搞好服務,對杭黃鐵路、千島湖配水工程等重點項目及時做好跟蹤服務,確保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2019年共辦理徵佔用林地審覈審批21起,面積61.3公頃,收繳森林植被恢復費357.6萬元。

(六)抓農林改革創新,提升服務全縣大局能力

1、農業“兩區”土壤污染治理走在全省前列。土壤污染治理工程列入我縣全面深化改革重點項目,該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方毅縣長代表我縣在全省農業“兩區”現場會作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典型發言。一是編制完成了桐廬縣農業“兩區”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成立了桐廬縣農業“兩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二是開展耕地地力調查和分等定級,共採集土樣2370個,分析化驗26070項次,新增農業“兩區”土壤污染取樣調查監測點192個。三是完成測土配方施肥觸摸屏專家系統建設,在全縣14個鄉鎮安裝測土配方施肥觸摸屏15臺,實現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覆蓋。四是編制完成了二期桐廬縣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報告,提出了相應的治理對策和建議。五是啓動實施農業“兩區”污染土壤修復治理試點工作,在瑤琳鎮落實了100畝土壤修復治理試點示範區。

2、林權改革進一步深化。一是探索集體林地轉爲國有林地試點。3月中下旬分別到紹興市會稽山、西湖林水局考察村集體林地收歸國有模式,即通過“摸底調查、政策批覆、制定方案、覈定資源、簽訂合同、兌現補償、確認山界、公開公示、定權發證”等工作程序,將集體林地轉爲國有林地。在徵求部分相關單位、專業人員意見的基礎上,在富春江鎮開展試點探索,目前已完成慢管委有關村集體林地轉爲國有林地工作方案、步驟、變更登記程序及相關表格等工作。二是有序推進林權抵押貸款。3月19日印發《關於桐廬縣2014年度林權抵押貸款財政貼息的申請》,開展覈查工作,確保2014年度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財政貼息資金及時落實撥付。全年共登記林權抵押貸款15筆,抵押面積共計14619畝,貸款3442萬元,提前完成全年工作目標,截止目前貸款餘額爲1億元。三是創新“綠化造林與森林有序經營利用”管理機制。出臺《桐廬縣“綠化造林與森林有序經營利用”管理機制創新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在瑤琳鎮開展試點工作,改原“先採後造”爲“先造後採”,涉及10個行政村14個自然村,實施造林面積1323畝。四是開展建設項目林地“徵轉用”改革試點。積極配合國土部門“坡地村鎮”試點工作,探索“徵轉用”“林地活用”試點改革,通過“保持原地形地貌的杆欄式建築”等方式創新低丘緩坡綜合利用。對今年選定的16個“坡地村鎮”試點項目主動跟蹤推進,完成林地徵用預審工作,16個項目共涉及林地23.97公頃。

3、農林項目管理更加規範。今年我縣被省廳列爲項目創新管理試點縣,根據省、市加強支農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的要求,我縣項目管理進行創新管理,一是出臺項目管理辦法,實行統一管理、分工負責,並做好“三權分離”、“兩個必須”、“一個公示”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對項目立項、實施和驗收等重點環節的監管工作。二是開展項目全程服務,積極指導業主開展項目調研、規劃、申報、實施和總結等工作,全年服務項目80餘項。三是強化項目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小組到現場踏勘檢查3次以上,根據項目實施進度、提供的規範性票據和中介機構審計結果分別撥付資金。今年多次接待省市調研,項目創新管理工作獲得相關領導的肯定,全年共實施農業中央支農項目31個、省級支農項目資金37個、市級支農項目45個。

4、農林科技創新力度更大。一是深化農作制度創新,重點抓好分水鎮市級創新農作制度示範鄉鎮建設,完成畜禽—沼液—種植業生態循環模式、大球蓋菇-水稻種植模式和白茶套種旱糧高效種植3個模式的示範推廣任務。二是開展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縣工作,開展水稻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實施面積4.1萬畝,服務面積17.6萬畝次,購置機械52臺。三是促進科技成果創新轉化,積極推廣優新良種、節本高產增效新技術和新型農機具,《一種提高高節竹筍品質的培育方法》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實現了我縣林業發明專利“零”的突破;首架無人植保飛機在大路糧食功能區升空噴灑農藥。

三、當前農林生產中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給農林產業發展帶來了新趨勢、新變化和新挑戰,我縣在農林產業佈局、轉型升級、經濟效益和資金投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特色產業存在低、小、散局面。由於土地流轉比較困難,山區農民小農經濟觀念影響,規模化發展速度偏慢,造成我縣農林特色產業“樣樣有一點,樣樣一點點”,對外沒有拿得出手的拳頭產業。同時由於生產成本增加,勞動力工資漲幅較大,綜合效益不夠高,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壓力仍然較大。

2、農林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農林基礎設施存在陳舊、老化、不配套,整體抗災能力不強,綜合生產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當前種糧的比較效益較低、非糧化現象日趨嚴重,穩定糧食生產的壓力仍然存在。

3、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農技推廣體系還不健全,特別是基層農技人員年齡老化,知識結構不合理,農技服務手段比較落後,造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加上產業扶持政策力度不足等綜合因素,制約了產業結構調整,造成我縣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仍然不夠快。

4、養殖業污染長效管理難度較大。隨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的深入推進,對農業生產,尤其是畜牧和水產養殖業的穩定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養殖業面臨的轉型不夠快、區域佈局不夠合理、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農牧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亟待解決。養殖業污染整治提升質量不高、安全監管不到位,長效監管仍需進一步強化落實。

5、山林糾紛調處有待加強。山林權屬存在四至不清、證冊不符等歷史遺留問題,對林權確認、登記及林權抵押貸款登記備案等服務不夠完善。隨着社會的發展,涉林信訪、涉林案件在一定層面有所增加。

6、森林資源保護工作艱鉅。林業災害未完全得到遏制,資源保護管理任重道遠。還存在亂砍濫伐、非法佔用林地的現象,森林防火壓力也逐年加大。受周邊松材線蟲病疫區縣市的影響,其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壓力巨大。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耕地保護力度的加大,使林地保護和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2016年加快農林業現代化發展的思路和舉措

(一)總體思路:

2016年是農林“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一年。桐廬農林業現代化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要求,圍繞全縣中心工作,緊扣農林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美麗這一核心目標,力爭在綠色農林發展上有新進展、在農民持續增收上有新成效、在打造美麗農林上有新亮點、在安全保障建設上有新提升、在深化改革創新上有新突破、在服務發展大局上有新作爲,不斷推進我縣農林現代化建設,爲美麗桐廬建設添磚加瓦。

(二)工作舉措:

1、抓生態環境治理,力爭在綠色農林發展上有新進展。一是要在生態佈局上着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強化生態公益林管護,進一步深化綠化造林、平原綠化工作,重點抓好“四邊、三改一拆”區域和公路、河流沿線綠化工作。二是要在標本兼治上着力,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整建制推進縣建設,推進治水治土聯動,進一步深化農業兩區土壤污染治理修復、養殖業整治提升和清潔田園工作。三是要在常態監管上着力,着眼長效機制建設,嚴格落實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處置、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焚、廢棄農用薄膜回收利用四大長效管理機制。四是要在集成技術推廣上着力,強化示範帶動,大力推廣農藥、化肥減量控害增效,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等一批新技術。

2、抓產業轉型升級,力爭在農民持續增收上有新成效。一是着力農林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做優做強做大優勢特色產業,提高產業的集聚度和比重,改全面發展九大傳統產業爲重點發展乾鮮果、蜂業、茶葉三大特色產業,培育發展中藥材、食用菌、油茶三大新興產業,大力培育上規模產業基地,增強市場競爭力。二是着力糧食生產潛力挖掘,向改善生產條件要糧食生產能力,新建糧食生產功能區5000畝;向大力發展旱糧生產要面積,規劃建設一批旱糧基地;向開展高產創建活動要產量,向推廣新型農作制度要效益,大力推廣稻魚共生、稻菇共作等高產高效種植模式。三是着力示範園區基地建設,提升現代農業園區水平,重點抓好精品園、標準園規範建設,鞏固提升萬元畝值示範基地、培育創建百畝以上農林高效示範基地,引領效益農林發展。四是着力“智慧農林”升級,進一步抓好農產品電子產業園建設,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抓好物聯網技術在農林生產上的應用,推進“智慧農林”示範園區和示範點建設。

3、抓一產接二連三,力爭在打造美麗農林上有新亮點。一是着力“色彩農林”提升,以全域景區的理念,佈局“色彩農林”建設,抓好已建“色彩農林”項目點的管護和提升,打造一批遊客青睞、景色優美的特色基地。二是着力森林景觀提升,大力推進彩色健康森林示範縣建設,加強森林撫育、林相改造,建設綠化、彩化、美化的彩色健康森林景觀林5000畝。三是着力森林休閒養生,拓展生活、生態功能和價值鏈,通過營建森林氧吧、修復森林古道、發展森林人家、保護古樹名木、開發森林產品、挖掘森林文化,積極推進森林休閒養生試點縣建設。四是着力農旅融合發展,推進產業縱向延伸和橫向聯接,促進休閒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等新型農業業態發展,推動一二三產融合,提高美麗農林綜合效益,打造美麗田園風光。

4、抓安全生產監管,力爭在安全保障建設上有新提升。一是繼續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從源頭管理、責任追溯、標準化生產和示範創建入手,破解監管難點,確保生產基地的農產品檢測合格率98%以上,新建農產品產地準出示範基地5家,到期無公害農產品複查換證率達80%以上。二是切實防控重大動植物疫病,加強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應免牲畜100%免疫,牲畜標識到位率100%;建立健全動物屍體無害化處理運營機制;加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監測力度,進一步規範家禽“殺白上市”工作。強化外來有害生物防治,繼續抓好松材線蟲病防控、加拿大一枝黃花防除,創新古樹名木保護機制。三是確保不發生森林火災,嚴格落實責任,加大宣傳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抓好“一高五小”設施建設,購置森林消防車和高壓水泵;整合森林消防隊伍,強化考覈管理,開展“引水滅火”實戰演練;強化監管,嚴格火源管理,消除火災隱患,保護森林資源安全。四是加強森林資源、農機安全監管,牢牢把握維護森林生態安全和林區治安穩定的總要求,開展專項整治,嚴打涉林違法行爲,維護林區和諧穩定。以遏止較大以上事故爲重點,深化對農機重點領域、重點節點的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力度,確保安全生產各項指標保持在較低水平。

5、抓體制機制創新,力爭在農林改革創新上有新突破。一是深化林業改革,推進林地審批改革試點建設,在2019年“坡地村鎮”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開展林地“點式”徵佔用;完善林地經營權發放,加快推行《林地經營權流轉證》;探索完善林業股份制合作社新模式,創新農村森林資源流轉機制,推動林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林地經濟效益。二是深化“兩區”土壤污染治理,加快土壤污染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建立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驗區100畝,全面啓動鄉鎮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爲全省大規模開展農田土壤污染治理提供樣板和技術支撐。三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按照“審批最快捷、辦事最方便”的理念,抓好農林行政審批制度再瘦身、審批事項再落實,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間,結合行政審批權限下放,進一步優化林木採伐和臨時佔用林地的審批。四是深化農林科技創新,按照“3+X”職能配置,抓好杭州市“三位一體”示範鄉鎮建設。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實施豐收計劃、農作制度創新項目,抓好關鍵環節的技術應用。

6、抓服務能力建設,力爭在服務發展大局上有新作爲。一是加強依法行政建設,強化依法履職意識,規範行駛各項行政權力,重視農林法律宣傳,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強化農機監管、森林執法,以優質服務爲基礎,切實做到依法治農、護農、興農。二是加強農林項目管理,進一步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抓好落實,加強對農業項目申報、實施、驗收等各環節的指導、服務和監管,切實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三是加強農林隊伍建設,進一步深化考覈激勵機制,對農技人員的工作進行細化、量化,以最大限度調動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主動適應作風建設新常態、新要求,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打造一支政治強、素質高、能力好、作風硬的幹部隊伍,爲建設“美麗桐廬”做出積極貢獻。

標籤: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