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哲學重要知識點總結【新版多篇】

哲學重要知識點總結【新版多篇】

哲學重要知識點總結 篇一

第一節 世界的物質性

一、辨證唯物主義的特質觀:

(一)、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發展:

1、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 認爲物質是一種或幾種具體物質,世界是由一種或幾種原初物質發展來的;

2、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 認爲原子和原子的屬性是物質;

3、辨證唯物主義物質觀:

A、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又能爲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B、物質的唯一物性是客觀實在性。

(二)、辨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範疇及其理論意義(或列寧的物質定義及其理論意義)(簡答或多選)

列寧對物質的定義:

A、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又能爲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B、物質的唯一物性是客觀實在性。

理論意義:

1、他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反對了唯心主義和二元論;

2、它揭示了物質的可知論,反對了不可知論;

3、它堅持了辨證法的物質觀,是無限多樣性的統一,反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三)、哲學物質範疇和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的關係(簡答)

1、二者是一般和個別,普通和特殊的關係,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

2、其區別是:哲學物質範疇是對一切物質形態普遍本質的最高概括,是一般;客觀實在性是不變的,物質結構理論是以具體物質形態特殊本質的概括,是個別,它隨實踐和自然科學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3、其聯繫是:物質結構理論爲哲學物質範疇提供自然科學基顧,哲學物質範疇爲物質結構理論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二、辨證唯物主義的運動觀:

(一)、運動範疇的含義:運動是指宇宙間的一切變化和過程,是物質存在的根要方式和根本屬性。

(二)、物質和運動的關係(包括形而上學運動觀和唯心主義運動觀)(簡答或選擇)

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誰也離不開誰。

1、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離不開運動,沒有不運動的物質,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是形而上學;

2、物質是運動的主體和承擔者,運動也離不開物質,沒有脫離物質的運動,設想沒有物質的運動就是唯心主義。

(三)、運動和靜止的關係以及承認相對靜止的意義(包括什麼是靜止)

1、二者是對立的,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2、二者是統一的,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絕對運動中有相對靜止,是動中有靜;相對靜止中包含絕對運動,是靜中有動;

3、相對靜止是絕對運動的特殊狀態:

①一個事物相對於另一個事物來說沒有發生位置移動,處於相對穩定狀態

②事物外在量變過程中,沒有發生根本性質的變化,所以靜止是相對的靜止。

3、誇大相對靜止,否認絕對運動是形而上學不動論和絕對主義,誇大絕對運動否認相對靜止,是相對主義和詭辨論。

其意義是:

1、只有承認相對靜止才能理解絕對運動,因爲運動只有通過靜止才能表現和測量出來,所以要承認相對靜止;

2、只有承認相對靜上,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樣性,也是物質分化的條件;

3、只有承認相對靜止,才能認識和利用不同事物,能才區分不同事物。

(四)、運動的規律性(事性發展的客觀規律)(多選,簡答)

規律是事物和現象之間在內的、本質的、必然的。規律的特點是:規律具有穩定、普遍性、重複性、客觀性。因此規律既不能被消滅,也不能被創造,只能被人們認識和利用。

三、辨證唯物主義的時、空觀:(簡答或選擇)

(一)、時間、空間的定義和特點:

1、時間是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順序性。

其特點是:一唯性、不可逆性(是單向前進的、是去而不返的)

2、空間指運動着的、特質的廣延性、伸張性。

其特點是:三維性(特體都是有一定的體積,有一定的上下左右的位置的)

3、時間、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

(二)、時間、空間與特質運動的關係

時、空是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是客觀的,是同物質運動不可分割的,物質運動在時、空中進行,時、空是特質運動的時、空,既沒有脫離時、空的物質運動,也沒有脫離物質運動的時、空。它們之間是形式和內容的關係,否認時、空的客觀性是唯心主義,把時、空看成是脫離物質運動的絕對存在物是形而上學。

(三)、時間、空間的絕對性和相對性(選擇)

1、時、空的絕對性是指時、空是客觀的,這種客觀實在性是不變的、無條件的。

2、時、空的相對性是指時、空的具體特性是受物質運動具體特性的制約,是隨着特質運動的變化而變化,是有條件的,可變的,人們關於時、空的觀念也是發展的、可變的;

3、時、空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誇大相對性,否認絕對性和客觀性是唯心主義;誇大絕對性,否認相對性是形而上學。

哲學重要知識點總結 篇二

一、哲學是什麼(哲學的智慧產生於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1、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1)世界觀的含義: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世界觀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發形成的零散的、不自覺、不繫統的世界觀不等於哲學。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2)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係: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

(4)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係

(1)哲學揭示整個世界變化發展的一般規律

(2)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

(3)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哲學爲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二、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係

1、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1)思維和存在何者爲本原(第一性)的問題

哲學的兩大陣營:①唯物主義:存在決定思維②唯心主義:思維決定存在

(2)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

①可知論:思維能認識存在

②不可知論:思維不能認識存在

2、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成爲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

(1)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迴避的基本問題,

(2)是一切哲學都不能迴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3)它貫穿於哲學發展的始終。

三、唯物主義及其形態:物質是本原,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爲世界是物質的,把物質歸結爲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火、氣、土等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爲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爲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侷限性。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四、唯心主義及其形態: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於意識,意識決定物質。

1、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當成世界的本原。

代表觀點: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萬物皆備於我;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心外無物;我思故我在……

2、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代表觀點:理生萬物;上帝創造世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絕對精神的外化;未有此氣,已有此理……

五、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1、哲學與時代精神

(1)哲學來源於時代,是時代精神的總結和昇華

(2)哲學反作用於時代,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3)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1)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2)自然科學基礎:三大發現(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

(3)直接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批判地吸取)]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1)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唯物辨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辨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

(2)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觀點。

哲學重要知識點總結 篇三

(一)辨證唯物論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原理】: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也是物質的。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於

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要求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如強調“自然的客觀”可用: ①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前提。②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時候,務必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錯《www.》誤傾向】反對不從實際出發的主觀主義,反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

【應用】應用這一原理,說明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從自然。一般用 於如何處理人與自然關係,上帝、鬼神、觀念等。

1、“物質決定意識”原理

〖原理內容〗: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方法論〗: 要求我們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原理

〖原理內容〗:(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①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②意識對於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3、“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1)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2)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

〖方法論〗: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規律,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在客觀規律面前,人並不是無能爲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

4。原理: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

內容:規律是客觀的,要尊重客觀規律;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爲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和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

【方法論】這要求我們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即: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於人類。)

(二)認識論部分

1、“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原理

〖原理內容〗: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實踐,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認識。

2、“認識反作用實踐”原理

〖原理內容〗: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真理對於人們的實踐活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錯誤的認識和謬誤對人們的實踐活動有阻礙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重視認識的反作用,做到理論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3、“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原理

〖原理內容〗: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範圍,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方法論】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要求我們要隨着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真理;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正確對待錯誤。

4、“認識過程的反覆性和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的過程)原理

〖原理內容〗:認識具有反覆性和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和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論〗:這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三)、唯物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的聯繫觀

1、“聯繫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聯繫具有普遍性, 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繫的有機整體。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反對孤立的觀點。

2、“聯繫的客觀性”原理

〖原理內容〗:聯繫具有客觀性,聯繫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方法論1〗:這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繫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方法論2〗:聯繫是客觀的,並不意味着人對事物的聯繫無能爲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繫,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繫,建立新的聯繫。

3、“聯繫的多樣性”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的聯繫具有多樣性。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善於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爲轉移。

4、“聯繫的有條件性”原理

〖原理內容〗:事物之間都是有條件地聯繫着的。

〖方法論〗:這要求我們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爲轉移,具體分析事物之間聯繫的條件性。

5、“整體和部分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1〗:整體居於主導地位,整體統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

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方法論1〗:要求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於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原理內容2〗: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2〗: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6、“系統優化的方法”原理

〖原理內容〗:系統是由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

系統的基本特徵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方法論】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着眼於事物的整體性,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要着眼於事物的整體,從整體出發,把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繫起來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形成關於這一事物的完整準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