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法律論文

法律專科論文範例【精品多篇】

法律專科論文範例【精品多篇】

法學專科畢業論文 篇一

一、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取得圓滿成功

(一)、緊鑼密鼓迎評估

1、領導高度重視。接到評估通知後,我校隨即成立了分別以XX書記、XX校長爲組長的“迎評工作領導小組”和“迎評工作小組”及以教務處處長爲主任的“迎評工作辦公室”,學校下屬各單位也相應成立了“迎評”工作領導小組和“迎評”工作小組,爲“迎評”工作的順利實提提了有利的措施保證。

2、健全組織機構。爲了保障迎評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不但成立了一個強有力的工作班子,同時也把健全的組織機構系統廣泛穿插於各院系、各單位。組長由校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和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和副校長擔任,主要任務是全面領導學校迎評工作,發動全校師生積極參加迎評工作,審定自評報告及結論等。領導小組下設迎評辦公室、建設組、材料組、學風建設組、宣傳組、綜合組。

3、明確了目的與方針。通過領會評估20字方針“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精神實質。以迎評爲契機,促進建設速度,加大改革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我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爲此,提出建設要有目標,改革要有措施,管理要有效果。建設目標就是優秀,XX校黨委書記通過分析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狀態和我校目前的狀態,明確提出評估目標必須達到優秀,高質量的優秀。

4、宣傳工作到位。充分調動了廣大教職工和學生的積極性,動員到院系教研室,深入到每個人,形成人人瞭解評估、人人關心評估的局面。

5、合理安排部署迎評工作。一開始就指定的科學合理的安排計劃表,並按邊查、邊建邊改的思路,抓住薄弱環節、抓住重點問題,結合評估方案和任務分解內容,狠抓建設和落實。

6、指標任務作到落實。首先明確目標,然後細化任務,分解任務,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各單位黨政負責人作爲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要切實負起責任。各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及時做好本單位迎評工作的宣傳動員工作,詳細分解迎評工作的各項任務,責任到人。

(二)、按部就班的整改

1、認真研究指標內涵。由於評估的依據是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指標體系內容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我們對評估指標體系及其內涵事先建立了足夠的瞭解,做到有的放矢。評估指標體系層次清楚,邏輯嚴密,涵蓋了整個本科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從學校定位、辦學思路、教師隊伍、教學條件,到專業、課程、質量控制及教師風範和學生質量等,還有特色項目,非常全面和系統。通過研究,對我校自評材料的撰寫提供了原始具體強有力的材料支撐。

2、自評促改和自評促建。召開全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相關會議,大家對評估的認識達到高度一致:評估事關教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事關學校的生存與發展,評估歸根到底是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爲學校建設與發展創造良好平臺。帶着任務和責任,按照“硬件從實、軟件從嚴”的工作原則與“高標準、嚴要求、抓整改、重建設、促發展”的指導思想,遵循指標體系與方案,全面鋪開了“迎評”工作。

3、迎評促建,齊心協力促發展。通過教育廳專家對我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的診斷性評估,大家進一步總結經驗,明確目標,找準差距,積極整改,採取有力措施,舉全校之力,“打好迎評工作攻堅戰”。根據專家組對我校教學工作提出的寶貴意見,繼續查漏補缺,形成整改方案,積極整改,以評估工作爲動力,全面推動學校快速健康發展。

二、大力開展質量工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一)針對性強的各項措施符合科學發展觀

1、加強學科建設與專業結構調整。

(1)精品專業建設。通過專家評價方式,選擇1-2個具有我校辦學特色的專業進行重點的系統化建設,包括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習實驗體系、教材體系、師資隊伍等內容進行科學規劃,重點投入,使這類專業真正在國內成爲帶頭尖兵。(2)精品課程建設。建立校內精品課程評價機制,在今年建設X門左右校內精品課程,繼續爭取市級精品課程立項項目。同時加大現有X門市級精品課程建設力度,力爭獲得部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3)精品教材建設。結合精品專業和精品課程的建設,繼續爭取校外各種渠道的重點教材立項。繼續做好校內精品教材的立項、組織編寫和出版工作。完善教材使用制度,爲在評估前實現各課程使用X年以內出版的新教材、骨幹課程使用規劃和精品教材的目標奠定基礎。(4)課程體系建設。繼續通過教學研究立項的方式,加強課程體系建設,提高專業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實踐性,重點對新專業課程內容的優化展開研究。(5)外語教學改革。按照教育部外語教學改革的精神全面展開外語教學改革工作。會同外語學院制定改革方案,報學校批准後,落實投入計劃,力爭在評估前完成改革計劃,使我校外語教學改革成爲評估的一個閃光點。

2、加強優質教育資源建設與共享方面。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實現教務系統網絡化系統化,並且開設了網上選課方便學生自主擇要。並且通過蒐集各高校精品課程的資源,做出完整的全面的系統的分門別類的精品課程庫。滿足不同高校不同專業廣大在校學生的需求。同時避免課程重複建設造成的浪費現象,個個高校根據各自的優勢進行分工和協作,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

3、在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方面(1)招生錄取將逐步採取多維綜合的標準。改變“以分爲綱”的大學錄取標準,實行多維綜合的大學准入資格標準。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也爲學校招納更多高素質人才提供更大可能性,大大提高了學校招錄的效率。(2)爲了建立實驗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積極構建以“四模塊”即基本理論教學、基本教學事業模塊、校內課程設計模塊、校外實踐教學模塊內框架,實驗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新體系。強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爲培養新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進一不建立穩定的校外工程實踐基地,突出產學結合,雙向推動機制。(3)實施創業教育。爲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這個世界性的社會問題,學校首先將創業教育融入課程體系,圍繞創業主題,開設了如“市場營銷”、“企業管理”、“工商法學”等相關課程,同時充分開發和利用潛性課程,如加強校內外創業基地建設,充分發揮社會實踐、創業實習、創業實驗及創業計劃大賽、職業規劃競賽等在增強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方面的作用。培養學生基本的從業和創業素質,爲學生步入社會成功創業做好了最基本的準備性工作。

4、在加強教師隊伍和教學團隊建設方面。首先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建設了高層次人才隊伍。加大了人才穩定和引進工作力度。同時調動財力,改善了教師的發展和環境條件。同時構建“三級四類”教學團隊。其中“三級”是指校級、省級和部級教學團隊;同時,學校鼓勵學院自主組建和建設院級教學團隊。“四類”是指與校級通識階段平臺課程、專業教育階段課程羣組、實驗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學科競賽等)和綜合交叉課程建設與實施相關的四種類別的教學團隊。

(二)、“質量工程”建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1、我校畢業生就業率與升學率名列廣東高校前茅。多年來,我校的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穩定保持在90%以上,師範類畢業生更受歡迎,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爲XX工作先進單位。畢業生的就業行業和區域呈現多元化的特點。與此同時,本科生的考研錄取率、研究生的考博錄取率均居廣東高校前茅。

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效顯著。我校與境外高校進行中外合作的培養項目、辦學規模、招生專業繼續保持強勢並不斷增加,爲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3、專業與課程建設質量穩步提高。(我校現已經有XX個專業被評爲優質專業。在近期進行的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申報中,我校的XX專業成爲全區首批10個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之一。我校目前擁有市級精品課程XX門,部級精品課程XX門)

4、在本科教學質量持續提高的支撐下,我校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也取得了喜人的成就。

三、進一步推動教學改革,取得顯著成果

(一)雙學位建設隨着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趨勢的發展,高等教育面臨着培養學科專業交叉與知識複合的個性化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任務,因此開設雙學位(雙專業)是學校實施複合型人才培養工程的重要途徑,是學校推進創業教育試點工作的重要舉措,是充分發揮黑龍江大學學科綜合優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

各教學單位站在深化本科人才培養的高度、站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高度、站在構建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高度,加強雙學位的建設,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要充分認識到雙學位是我校本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學改革的實驗田,深入貫徹先進的教育教學改革思想,落實各項教學改革措施。雙學位的專業設置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的要求確定,培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複合型個性化創新創業人才;課程設置要區別於本科第一學位的課程設置,堅持“大類招生、專業及專業方向培養”的原則,建立“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在基礎平臺設立學科基礎核心課程模塊、學科知識素質拓展模塊,在專業平臺設立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理論提高模塊,在專業方向平臺設立專業方向核心課程模塊、研究性學習模塊,這些課程模塊的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要體現深刻的教育教學改革思想,推動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就業教育的融合,深化專業分類特色培養,着力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踐的能力,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重創新,並具有跨專業綜合素質的個性化創新創業人才。

(二)新專業建設

1、加強新專業規劃,努力建設好新專業。

加強新專業建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要以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爲基本原則,建設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的新專業;注意處理好新專業與傳統專業的關係,積極發展非農學門類新專業,逐漸形成覆蓋理、工、農、文、管、經的專業體系,由單科性林業院校向多科性綜合院校發展。要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訂出具體的專業建設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進一步明確各新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2、重視課程建設,優先建設新專業主幹課程。

加強課程建設,規範各個教學環節,完善有關教學文件,加快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優先建設新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幹課,逐步形成具有專業特色的高質量的課程和課程羣。

3、加強新專業的教材建設。

綜合考慮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精心選擇本專業的教材。積極組織力量,加強新開課程的教材建設,編寫配套的教學參考資料、習題集和實驗(實習)指導書,編制輔助教學課件,形成一套完整的立體化教材。

第二部分保障體系、科學改革推進本科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一、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工程化、系統化。

(一)監控機制方面(教學質量的監控機制包括過程管理和環節管理兩個層面)

1、過程性管理

(1)完善常規性的教學檢查制度:堅持開展"期初"、"期中"、"期末"三個階段的常規教學檢查。期初以檢查教學秩序和教學準備情況爲主;期中教學檢查是教學質量的全面檢查,由教務處佈置,各部具體組織實施;期末教學檢查以監測考風、考紀爲重點,由教務處組織,學校各部門參與,及時檢查並相互反饋。

(2)完善領導幹部聽課制度:領導幹部不定時隨堂聽課有助於各級領導幹部及時瞭解全校教學工作的情況,有助於突出教學工作在全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爲制定有關教學工作的政策提供實際依據。要制定領導幹部聽課的具體要求,並對聽課結果認真反饋和及時處理。

(3)創建學生信息員制度:學生是學校教學過程的實際參與者,他們有權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見,沒有學生參與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不完善的,在監控體系中增加學生信息員隊伍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便於學校及時瞭解學生對教學和教學管理的意見,便於加強學生和教師、教學管理人員之間的聯繫和交流。教務處要在網上建設學生評教的窗口,並及時將學生意見反饋到各有關部門。

(4)創建教風、學風督導制度:學校的教風、學風建設督導組制度,聘請有關領導、教師任督導員,各位督導員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開展富有成效的工作,要明確教風、學風建設督導組的職責及工作內容。

(5)完善教學事故的認定、處理與複議制度:建立教學事故的認定、處理與複議制度的目的是爲了加強教學與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性、規範性、嚴肅性,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

2、環節管理

(1)建立考試質量的管理與分析制度:考試是檢查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手段,是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考試環節的管理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效率,有助於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爲。近年來,我校相繼修訂一系列關於強化考試過程管理的制度,必須嚴格執行。

(2)進一步加強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的規範管理和質量控制:畢業論文(設計)是學校本科教學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學生所學專業理論知識以及技能水平的重要方式,抓好這一環節的工作,將有助於學生鞏固和運用專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有助於幫助學生擴大科學眼界,增強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各教學部和辦班單位要對畢業論文(設計)的全過程,積極進行研究和改革探索,改進指導方法,不斷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水平。學校每兩年進行應屆本科畢業生優秀畢業論文(設計)的評優表彰工作。

要加大對專科畢業作業的監控力度,確保專科畢業實踐環節在學校的規定內進行。對不認真進行畢業實踐環節工作的分校,可將專科畢業作業的審覈權重新收回。

(3)加強畢業生質量與就業分析:通過該環節的管理,可以全面瞭解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生的評價以及社會對學校人才培養的意見與建議,爲學校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依據。校學生處每學年都必須對學校畢業生的情況進行總體分析,可以通過訪談、問卷調查、個案追蹤等多種方式,對畢業生質量進行監測,並提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激勵機制方面

1、加強課程建設,定期評選精品課程、優秀課程和優秀課程。課程體系改革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落腳點,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課程體系的改革要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趨勢,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出發,根據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要求,更新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爲了提高學校的課程建設水平,鼓勵廣大教師參與課程建設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培養優秀人才,學校將根據《貴州電大精品課程建設實施辦法》和《貴州電大精品課程評選辦法》定期進行精品課程、優秀課程、優秀課程羣的評選工作。

2、定期進行優秀教學成果的評比:優秀教學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學規律,對提高教學水平和實現培養目標產生明顯效果的成果,主要包括:在優化學科(專業)教學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教學管理轉換管理機制,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在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實驗技術、教學手段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在加強課程建設和實踐教學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在教材建設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等等。

爲獎勵在教學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激勵廣大教師、教學輔助人員和教學管理工作者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將定期進行優秀教學成果評比。獲獎者將由學校推薦參加國家教育部、貴州省教育廳組織的教學方面的評獎活動。

3、鼓勵申報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品牌專業是指專業辦學條件、建設水平和管理水平、教學改革成果和人才培養質量在省內達到領先水平、在國內也處於領先地位、具有很高的社會聲譽、得到社會公認的專業。特色專業是指在專業建設、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顯著特色,並有較高社會聲譽的專業。各部門都要樹立專業"品牌"意識,把部分專業建設成爲在全省同類成人高校中具有一定影響、特色鮮明的示範性專業。學校將加大對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的資助力度,把它們建成學校的"拳頭產品",充分發揮它們的示範、輻射作用。

4、建立教師教學公開賽制度:教師教學公開賽制度的建立有助於進一步強化廣大教師的教學質量意識,有助於激發廣大教師鑽研教學、積極改革教學內容、手段與方法等的熱情,在教師中弘揚奮發向上的精神,倡導愛崗敬業的時代風尚。學校每兩年組織一次"教師教學公開賽"活動。

(三)網上教學方面

1、充分認識網上教學工作的重要意義。網上教學工作是開放教育中教學模式改革的中心工作,它以計算機網絡與多種媒體教育資源的應用爲主要特徵,在教師與學生準分離的條件下,教師利用網絡平臺並承載教學資源來爲學生提供支持服務,使教學形式由原來的以教爲主轉變爲以學爲主,從而真正地體現出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本質特徵的一種教學形式。

網上教學,能夠促進傳統的面授教學向開放式的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的轉變;通過網上教學,能夠促進教師轉變教學方式,運用多種媒體教學資源爲學生提供導學、助學、促學等支持服務;網上教學還能夠推動學生自主制訂學習計劃、自主尋找和運用教學資源、自主控制和檢查學習效果,從而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職業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通過網上教學,還有助於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資源之間建立起三維互動的教學模式,使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真正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把以學生和學習爲中心的開放教育思想具體貫徹到教學活動實踐中去。

2、要建立網上教學工作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專業及課程網上教學資源;進一步規範網上教學活動;高度重視教學信息的及時;進一步完善和強化網上教學工作的檢查與監督。

(四)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組織保障

1、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全校各個部門都要樹立質量意識,要形成全校各部門共同關注、共同參與教學質量管理的新局面。

2、加強各教學部門教學質量管理職能,明確教學部一把手爲教學質量第一責任人,要加強對辦學部門教學管理人員的培訓,使他們成爲教學與管理的內行。

3、不斷優化教學管理隊伍,無論是教務處,還是辦學部門,教學管理人員的學歷層次要逐步提高,要注意從教學優秀的教師中選拔培養教學管理幹部,重要崗位的教學管理幹部必須有一定的教學經歷。

二、關於外招生培養模式改革

我校是一所擁有着多年悠久歷史的華僑高等學府,資徹“面向海外、面向港澳”的辦學方針,招收的海外和港澳臺地區學生(簡稱外招生)人數之多,一直在全國高校中居於首位。目前,我校本科專業的在校生共XX人,其中外招生XX人,佔在校本科生總數的XX%。

因此做好外招生人才的系統培養工作是我校時效性工作的一個重點。(舉部分關於外招生的具體措施即可)

三、課程體系的改革

課程體系改革應是在注重素質、培養能力、強化基礎、拓寬專業、提高質量的基礎上進行,只有建立適合社會對醫學生需求的課程體系才能達到培養目標,才能使未來的高層次醫學人才具有全面適應社會、科技發展的能力,這既是科技競爭的需要,也是民族素質競爭的需要

(一)堅持整體優化的原則。整體優化原則是建立目標課程體系的最基本原則之一,也是系統論中的最基本原則和主要目的,要實現整體優化,並非要求各個要素都達到最優,而是強調要素的組合方式達到最優。因此在建立課程體系時,要打破學科界限,把跨學科作爲組織教學內容與推動學生學習的手段,實現課程體系的基礎化、綜合化,尋求多方位一體化的教育內容,通過課程的合理配置達到知識、能力的最佳組合。

(二)強化目標原則。課程體系的改革應以強化培養人才目標爲原則。在進行課程設置時,應既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又注重擴大學生的視野,刪除老化、重複的教學內容,代之以寬基礎、新成就、新技術相結合的知識體系,使課程體系成爲實現培養目標的起點和手段。

(三)三階段相互滲透、有機融合的原則。在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時,應淡化三階段課程界限,實現有效的滲透,如在理科基礎、基礎階段適當加入實驗或者臨牀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教育的全階段都受到醫學和理學的雙重教育,增強其適應性,培養其科研和“實戰”能力。

(四)宏觀和微觀的協調整合原則。傳統教學過程過於強調單門課程的科學及深化,這與當今要求培養造就能駕馭社會發展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很不相適應。因此,在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時,應大量精簡過深、過專的知識,增強帶有宏觀、戰略思想與觀念的課程,提倡講思路、方法和要點等。

(五)基礎與前沿、必修與選修、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合理配置原則。擴大於有關科學前沿的內容相關的課程;適當精簡必修課,增開選修課,改變學生負擔過重,能力培養不足的現象;改變人文社會課程設置相對薄弱的狀況,增加其在課程體系中的比例,使未來的學生更適於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具競爭力。

法學專科畢業論文 篇二

周明死後,周明的母錄吳娟在周明同學的幫助下,對網上的“QQ自殺羣”展開調查,她發現,網上的“QQ自殺羣”很多,覆蓋了國內大多數城市。爲了拯救更多無辜的孩子,爲了讓兒子的死喚起網民們的良知,關娟以侵犯他人生命權和監管不力爲由將王小陽和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告上了麗水市蓮都區人民法院。2010年12月3日,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人民法院對此作出一審判決,騰訊被判承擔10%的責任。

愛情走了心死了,

“QQ自殺羣”上發出“死亡邀約”

2010年6月17日,在一個名爲“天堂很快樂”的“QQ自殺羣”裏出現了這樣一則消息:“我,一個被社會遺忘的人,一個失意的人,對這個世界,已沒有半點留念,可一個人上路太孤單了,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厭倦了這個世界,何不跟我一起離開。解脫自己吧!天堂纔是真正快樂的地方。”

發這則消息的人叫王小陽,今年23歲,浙江麗水人,一個不太愛說話的男孩。王小陽就讀的是當地一所大專院校,畢業前他參加了專升本考試,但沒有被錄取。而由於畢業論文沒通過,他的專科畢業證書也成了問題。就在這時,深愛的女友也離開了他。學習沒着落愛情也沒了,王小陽覺得自己就是個徹徹底底的失敗者,活着也是多餘的,爲了不再給父母添堵,他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想到自己活着的時候總是孤孤單單的,王小陽希望在飛往天堂的路上,能有人陪着,這纔在“QQ自殺羣”上發出了“死亡邀約”,希望另一個失意人,陪他一起離開人世。

王小陽沒想到,“邀請函”發出後,有很多人願意接受邀請,其中有被男友拋棄的傷心女孩,有沒考上理想大學的高中生,還有被老闆炒魷魚的公司職員。其中家住上海,剛滿20歲的男大學生周明便是其中一位。

和這些人不一樣的是,周明的人生一直很幸福,父親周家山和母親吳娼均是自領,收入不菲,夫妻倆雖然離婚了,但對於惟一的孩子,他們一直給予全身心的呵護和照顧。周明也很懂事,性格開朗的他,在家中常常扮演“開心果”的角色。

上中學時,周明默默喜歡上了同校的一個女孩。那時的他,最快樂的事就是偷偷躲在暗處,遠遠地看她一眼。得知女孩成績很好,周明一直把這份感情藏在心裏,他希望等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學後,再來表白。可是,結果卻讓他失望了。因爲發揮失常,他只考上上海一所普通大學的法學專業,而那個他暗戀的女孩,卻考上國內有名的重點大學。

自己的辛苦付出卻換來這樣一個結果,好強的周明變得鬱鬱寡歡。開學後不久,他偷偷去找過那個喜歡的女孩,希望能用自己的誠心換取一個被愛的資格,可女孩身邊已經沒了他的位置。從這以後,周明就沒開心過。怕父母擔心,回到家,他依然是那個孝順的兒子,陪媽媽說笑。這種強顏歡笑的痛苦讓周明覺得很累,有時候他希望自己能一覺不醒,或者用一種其他的方式,擺脫這一切煩惱。

2010年5月的一天,周明鬼使神差地在網上輸八“自殺”兩個字時,彈出一個關於“QQ自殺羣”的消息。“QQ自殺羣”是什麼?帶着好奇,周明申請加入一個名叫“天堂很快樂”的QQ羣。沒想到,要想加入進去,得表明你自殺的決心,這樣才能通過羣主的考覈。周明幾次申請都沒進去,最後他在申請說明上這樣寫道“我想離開這個世界。”這才通過驗證,正式成爲“天堂很快樂”的一個羣友。進去之後,大家對話的內容讓周明大吃一驚。一個名叫“天涯歌女”的網友說:“我要走了,今天是來跟大家告別的,等我到了天堂,會爲大家祝福的。”消息發出後,不僅沒人勸阻她,打消“天涯歌女”自殺的念頭,反而有人問“你是用什麼方式自殺?吃安眠藥還是割腕?”“吃藥吧,不痛苦,靜靜地睡去,挺好的”很快有人說:“吃藥前一定要確保量夠,不然死不了,被送去醫院會很痛苦,我就曾經失敗過一回,希望你能成功。”

這樣的對話讓人不寒而慄,周明這才知道,“QQ自殺羣”裏聚集的全都是對人生絕望的人,在這裏,他們討論自殺的方法,說着離開人世前的心裏話,還有人相邀一起自殺,這樣天堂路上好有個伴。種種荒謬的對話都有,周明嚇壞了,趕緊下了線。

可一連幾天,他的腦海裏都想着羣友們說的那些話,雖然有些亂,可似乎甸甸都映利着他的心,是啊!活着這麼累,何不早點離開。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周明就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下,自己怎麼能有這樣的想法,爸爸媽媽那麼愛自己,他如果走了,父母怎麼辦?再說也許自己默默等待守候,心儀的女孩會看見自己的好,愛情就還有機會。可在隨後的一個月裏,周明就像上癮一樣,每天都要去“QQ自殺羣”裏看一看,他活下去的理由一個又一個被羣友們了,而羣裏濃厚的自殺氛圍像病毒一樣,傳染給了他,讓他輕生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2010年6月20日,周明在學校裏不小心被自行車撞倒在地,衣服都弄髒了,很狼狽。就在那一瞬間,周明覺得自己很窩囊,活着也沒多大意思,與其這樣,不如拋開這一切煩惱離開的好。

從網上看到王小陽發出的“死亡邀約”後,他便想要接受邀請。根據王小陽留下的電話號碼,周明找到了他。兩個失意人,在電話裏越聊越投機,他們都選定了對方,相約一起離開人世。

周明死後,他的父母認爲,如果不是在自殺羣上看到具體的自殺辦法和邀約,自己的孩子也許只是想想而已,絕對不會付諸真正的自殺行動,“QQ自殺羣”就像一塊沃土,滋長了“自殺病毒”的蔓延。

死亡來臨前退縮,

丟下“羣友”該不該

周明接受王小陽的“死亡邀約”後,兩人就在網上商量着如何自殺,他們決定先擬定一個“自殺流程”,按照計劃一步步來。

經過再三論證,加上羣友們的意見,他們最終選用“木炭法”自殺。這也是被大家公認的“最佳自殺法”。王小陽建議周明說:“麗水這邊我熟,買東兩也方便,要不你到我這裏來。”周明想想也好,自己在學校住宿,就算離開這個城市,也不會驚動父母。考慮到周明很少獨自遠行,王小陽特地告知了他上海到麗水的火車車次,並答應去火車站接他。

2010年6月23日,周明要“赴約”了。臨走前,他特意回家看了看媽媽,見到兒子回來,吳娟很高興,做了一桌子好菜。見母親殷勤地問這問那,周明感到一陣心酸,不知不覺紅了眼眶。吃過飯後,他把自己鎖在房間裏,靜靜地給父母寫着遺書:

“爸,媽,我走了!從小到大,我一直很聽你們的話,這一回,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決定自己的人生,我走後,你們好好照顧自己,就當沒我這個兒子,不管到哪,我都希望你們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留下遺書後,周明背上書包離開了家,直接去了火車站,他將乘坐當天晚上11點57分的火車遠赴麗水。上車前,周明給王小陽發了個短信,通知他到站時間。

第二天早上七點,周明一出麗水火車站,就見到了王小陽,和之前在網上看到的一模一樣,斯斯文文,帶着一絲猶豫。頭次見面,兩人都有些尷尬,王小陽率先打破沉默,領着周明吃了點早飯。聊開後兩人便不那麼拘束了。

王小陽帶着周明,來到麗水市的一家酒店開了房間。房間找好後,他們到附近的沃爾瑪超市,買了火盆、啤酒、酒精和膠帶。超市沒有木炭,兩人隨後又去了一家燒烤店,謊稱要去野外燒烤,買了一些木炭。東西準備好後,兩人往酒店走去。

來到房間後,按照事先擬定好的“自殺流程”,兩人將衛生間的門窗縫隙都密封起來,把木炭放進火盆早,用酒精點燃。很快,衛生間早就充斥着木炭燒着的味道。兩人席地而坐,打開啤酒碰了個杯,靜待死神降臨。

等待死亡的過程那麼漫長,王小陽有些恐懼,大概過了幾分鐘,房間裏已經有了很濃的木炭味,嗆鼻子,有種讓人窒息的感覺。周明聲音低沉地問王小陽:“你怕嗎?後悔嗎?”王小陽想了想搖搖頭。可隨着房間裏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頭越來越痛,一種莫名的恐懼在他身體裏亂竄,這還只是開始,到後來,一定會越來越難受。他越想越怕,連身子都在發抖。他看了看周明,也和他一樣臉色發白:“要不咱們換種辦法,這樣太難受了。”周明望了望他“你是不是不想死了?”

王小陽沒說話,以前自己想死的念頭是那麼強烈,可當死神即將來臨的這一刻,他卻想要退縮。王小陽這才明白,自己不想死。

想明白後,他快速衝進衛生間,打開水澆滅了炭盆,然後打開窗戶,讓新鮮空氣流進來。周明站起身,直直地看着他:“你幹嘛?”“我們,我們還是算了吧!”可不管王小陽怎麼勸,周明就是不願離開。王小陽把他從衛生間拉到房問裏,可被周明掙脫開來:“我不走,我這時候回去,所有人都會知道我自殺的事,與其成爲別人的笑柄,不如死了乾淨。”

見周明怎麼勸都不走,王小陽獨自一人離開了房間。此時是下午五點。

不知過了多久,手機響了,周明給他發來短信:“我現在身體難受,耳朵也嗚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你再給我送點木炭來,讓我走也走得痛快些。”

收到短信,王小陽不知如何回覆,他急急忙忙往灑店跑去,想把周明拉出來,或者勸勸他。可快到酒店門口時,他站住了,周明一心尋死,自己這麼做,究竟是幫他還是害他?對一個想死的人來說,沒什麼事比活着更痛苦了。

遲疑中,時間在一分一秒過去,王小陽的心也一直是七上八下,手機很安靜,周明沒打他電話也沒發短信。王小陽握着手機在原地踱來踱去,不知周明怎麼樣了?是不是還待在房間?不管怎麼說,他是自己叫來的,如果出了事,自己會一輩子良心不安,而且看得出周明是個好男孩,他的美好前程不該就這樣輕易斷送。最終,王小陽撥通了周明的電話,想再勸勸他,可電話一直沒人接,他這才感覺不妙,連忙通知了酒店前臺,讓他們去房間看看。可等工作人員趕到房間,周明已經停止了呼吸。

周明死後,他的母親悲痛地說:“如果當時王小陽早點給酒店工作人員打電話,也許我兒子就不會死,孩子還小,只是一時衝動,等他緩過勁來,我們一定能勸住他,沒想到,他連這樣的機會都不給我們。”

得知周明的死訊,王小陽傻了,隨後不知爲什麼像個孩子一樣大哭了起來,他不知道,雖然他沒送木炭去,可房間裏的二氧化碳依然足以讓人致死。誰也無從得知,離開前的那幾分鐘,周明有沒有後悔,就這樣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個陌生的房間,孤獨地離開了人世。

狀告騰訊,

“相約自殺”痛煞多少父母心

周明的離開,對吳娟夫婦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多少個夜深人靜的夜裏,吳娟懷裏捧着兒子的衣服,哭到天亮。家人實在不放心,只能整夜整夜地守着她。

和吳娟一樣傷心難過的還有周明的同學朋友。大家在網上籌建紀念堂,用無數的留言來祭奠他。周明生前的好哥們“弱風”心痛地說“明子,有什麼事你不能跟我們說,非得走這一條路,還記得以前我們曾約好,畢業後一起創業,你兌現了和死神的約定,卻對我們這幫朋友,失約了。”

爲了查出好友輕生的真正原因,探尋“QQ自殺羣”的可怕之處,“弱風”謊稱自己想要輕生,申請加入“天堂很快樂”自殺羣。可能是因爲周明和王小陽的事鬧得人盡皆知,羣主很謹慎,一連拒絕了“弱風”的加入申請。當“弱風”第六次申請時,才總算通過。

進去之後,周明的頭像還在羣上,只是再也不能見到他上線了。“羣友”們的對話依然都是關於自殺。隨後,“弱風”在網上大致搜了 下,關於“Q0自殺羣”的相關網頁約有50萬篇,其中“相約自殺”的報道屢屢皆是。“弱風”又隨意加了幾個QQ羣,自殺羣內的羣友大多是18-25歲的年輕人,全國各地的人都有,大家的談話內容大都一樣。在聊天的過程中,“弱風”發現,其實有些人只是遇到了不開心的事,輕生的念頭也是一閃而過,可“QQ自殺羣”就像一個巨大的漩渦,你一旦進去了,它會一個勁地給你灌輸自殺的想法,讓你想出來都難。就在“弱風”準備下線的時候,又有羣友發出了“死亡邀約”。“弱風”忍不住勸了他幾句。很快,他就被羣主趕了出來。

下線後,“弱風”依然心有慼慼然:“‘QQ自殺羣’瀰漫着濃濃的悲傷氣氛,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種悲觀情緒在自殺羣上‘集體爆發’,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羣人相約自殺,那將會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聽完“弱風”的話,吳娟心痛萬分,爲了阻止傻孩子輕賤自己的生命,和爲那些和他們一樣因爲“QQ自殺羣”而失去孩子的父母討個公道,呼籲全社會都來關注這個問題。2010年8月18日,吳娟夫婦將王小陽和深圳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簡稱騰訊公司)一起告上浙江麗水市蓮都區人民法院,要求他們共同賠償精神損失費約27萬元,這也成爲國內首例“相約自殺”第一案。

開庭後,死者周明的律師廖亞梅稱:“王小陽主動邀請周明一起自殺,在實施目殺的過程中,王小陽獨自離開了酒店,明知周明堅持自殺,卻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這都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權。而騰訊公司知道自己所提供的QQ公開聊天網上出現的相約自殺這種損害他人權益的內容會帶來危害後果,卻放任不監管,不及時採取屏蔽、刪除、端末連接等措施阻止,致使王小陽的自殺邀請得以傳播,周明因此而死。所以兩者應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對於死者家屬的控訴,騰訊公司並不認同:“騰訊QQ目前約有5億用戶,每一個用戶申請QQ號前,都是同意軟件服務條例的,使用者應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加上QQ聊天是一種即時的,點對點的溝通,騰訊不可能進行實時監控,加上‘自殺’是一種中性詞,並不在屏蔽之列。”

法律專科畢業論文 篇三

關鍵詞:應用型 財務管理 專升本 專業建設

一、引言

專升本是指應屆專科畢業生,進人普通高等院校進行兩年的全日制脫產學習,達到本科畢業水平並授予學士學位的一種普通高等教育方式。專升本的學生入學後,與原有的全日制本科生相比,主要的差距在於基礎課程方面,儘管專升本的學生都是專科學校的優秀學生,但其基礎知識有待拓展、深化。而財務管理本科教育強調的是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應用型培養方式。從專業知識的廣度來看,財務管理本科與專科的課程設置就有很大的不同,財務管理本科專業除了本身的專業課如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金融等課程以外,還開設了統計學、資產評估、企業管理、計算機等相關課程,而專科院校雖然財務管理類的課程存在,但是缺乏系統性,範圍較窄。從專業知識的厚度來看,專科院校和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選用的教材就有較大的差異。本文通過對專升本財務管理專業的特點分析,針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複合型、應用型經營管理人才的目標,尋求專升本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策略。爲地方院校專升本財務管理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提供參考略盡綿薄之力。

二、專升本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高校的生存與發展取決於人才的培養質量,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是高校辦學中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對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及教學過程的實施具有決定性作用。對財務管理專業的市場供給和市場需求進行分層定位與細分。研究企業財務管理崗位設置情況,掌握不同崗位對素質和能力的需求。雖然經過不斷建設,但專升本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還不完善,人才培養的目標與社會要求還有差距,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人才培養目標還不協調,教育模式還不能滿足培養創新人才的要求等。專業教育就必須以動態的觀點,與社會發展同步,不斷修訂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按照專業發展規律和上海市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廣泛吸收現代教育與人才培養理念,以優化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促進教學資源優化配置爲目標,進行了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詳細分析國內知名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現狀,瞭解新形勢下社會對“理財”方面的知識結構、能力與素質要求的變化,明確地區經濟的發展對本專業人才的需要。對專業進行改革,在實踐中探索發展,形成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動態更新性的改革與建設方案。認真分析我校財務管理專業與其他院校的異同,充分考慮當前上海地區外向型企業人才供需的現狀以及本專業面向上海地區外向型企業的特點,圍繞培養目標在教學計劃中設置若干個課程羣。課程羣設置的原則是以夠用爲度、開設時間前後有序、內容銜接有機整合、明確目標、理論與實踐合理匹配、學生的素質逐次提高。

(二)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 培養目標由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的內涵所組成。培養目標應符合財務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結構要求。專升本本科的培養目標爲: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理財、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具有文獻檢索科研能力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複合型、應用型經營管理人才。本專學生主要學習財務、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財務、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財務、金融問題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財務與金融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財務、金融管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溝通、信息獲取以及分析和解決財務、金融管理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國有關財務、金融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瞭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專升本財務管理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知識與能力的銜接錯位 財務管理本科專業除了本身的專業課如初級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會計學、金融學等課程以外,還開設了統計學、資產評估、企業管理、計算機等相關課程。專科院校雖然財務管理專業的主要專業課不缺,但相關專業課的範圍較窄。就專業知識的厚度來看,專科院校和本科院校專業教學單就選用的教材就有較大的差異,財務管理專科的要求較本科低。我們深入上海的企事業單位,研究現實需要及未來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如作爲財務管理人員應該具有比較豐富的金融知識,對外向型經濟組織還要求掌握國際資本市場運作的知識與能力。我們教學的內容更多是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的培養比較欠缺。要增加實踐教學環節,整合實踐教學內容。培養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增強其社會實踐經驗與能力,可以將教師安排到企業中去,及時掌握最新的理財業務,可以分期分批,聯繫不同業務類型的企業,接觸有代表性的經濟事項,通過實踐操作,掌握事項的處理程序、方法,蒐集實物資料,編制教學案例,總結規律,找到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課程體系設置簡單化 普通本科生的培養是以社會的整體需求爲目標,強調基礎、着眼未來;而專升本教育則希望培養目標與社會現實需求相一致,強調實用、着眼當前,這就意味着培養對象看似學歷層次相當,但其培養目標及規格標準有所差別。目前專升本教育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大都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齊,未辦出專升本高等教育的特色。根據培養目標,本科生應具有寬厚的理論基礎和專業基礎知識。儘管專升本的學生在過去專科階段的學習中也學過類似的基礎理論及專業理論課程,但由於要求的廣度和深度與本科不一樣,基礎較爲薄弱,基礎知識淡化學生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的形成主要是由大學課程設置與內容所決定。課程設置主要涉及能力結構與知識結構兩個部分。能力結構由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專業能力、社會協調能力等幾個部分組成。知識結構由專業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社會交際禮儀程序等知識構成。課程設置由管理學類、經濟學類、人文社會科學類、各種知識講座、課程實驗、畢業實習與論文等內容創新與實踐知識課程所構成。能力是基礎、課程是過程、知識是結果,結果指導實踐,能力得到提升,整個過程循環往復。學生培養過程的邏輯起點應該是能力,而不是知識的簡單傳遞,如何將知識轉變爲能力就需要通過實踐程序,而實踐這個程序在學校能否得到實現,是高等教育的一個瓶頸。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標正是將知識轉變爲能力,專升本的學生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但缺乏系統、深入的理論知識,我們的課程設置必須將落腳點放在這個節點上。

(三)實踐與創新能力脫節 動手能力在專科教育的基礎上加以深化,比如課程設置、實驗資料、實驗過程等論述。創新能力應該立足於大學本科教學的開放性、前瞻性。通過方法論、哲學、邏輯學等方面知識的掌握來實現。實踐教學是本科教育的難點,現實情況是企

業很難接受學生實習,尤其是經濟管理類的大學生,解決問題的手段主要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建立學校內部實驗室,實驗資料由教師根據授課內容結合學生培養目標編寫,將實踐能力的培養落實在實驗內容中。此種方式必然存在難以逾越的問題,那就是教師編制的實驗資料和現實財務管理所面對的情況有很大的距離,這個距離主要是因爲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到實踐中去搜集、整理、分析、設計實驗資料。二是購買實驗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教學。效果不甚理想。三是可以到實踐單位完成實踐教學,但還是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實踐單位的經濟事項有些是很簡單的、常規的,發生的頻率、數量、種類、環境都是不均衡的。當實習單位忙於經濟事項時候都不願意接受學生實習,即使接受了學生實習,單位的指導人員也沒有時間解決學生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或者學生根本就沒有接觸到單位的經濟事項處理過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就不能得到落實。四是由學校與企業聯合建立實驗基地。這種方式的效果比較理想,但是需要企業與學校投入相應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可以通過定時間、定指導教師、定實踐崗位等方式,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

四、專升本財務管理專業的建設策略

(一)無縫銜接、學分互認 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實現專科與本科無縫銜接,通過靈活選課,實現學分互認等方式,將專科教育與本科教育的知識結構有效結合,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實現財務管理專業的本科培養目標。培養目標的制訂要體現適應多樣性、層次性、結構性、發展性的要求,教學計劃的安排即課程設置要符合能力與知識結構的培養需要;教學內容整合不僅僅是內容的增減、更重要的是新知識、新觀點的充實與傳授;授課手段與方法的改進主要在於深化多媒體教學手段,採用聲、光、電、語言、圖形、甚至於模擬場景完成理論與實踐教學;考覈方式的多樣性,主要是體現課程的特徵與知識傳授和掌握的相適應,可以採用筆試、答辯、實際操作、課程論文、報告等形式完成考覈;實踐與創新教育主要通過具有培養創新能力的課程、講座、比賽、調研、科研訓練、社會調查等形式完成,上述計劃的落實都將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與鞏固。

專升本後,學生的學習理念還有專科教育形成的觀念,對本科階段的理論教育存在厭煩或不能很好理解的現象。對待課程中的理論性知識普遍存在不能深入理解與掌握的難題。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合理設計課程體系。課程體系要包括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畢業時應該具備的知識與能力結構框架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操作技能。可以參照本科教學計劃的內容,設置專升本的教學計劃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可以通過能力結構框架的內涵設置相應的課程,通過教學大綱規範其教學內容,針對不同課程可以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課程的門類可以豐富一些,儘量考慮專升本學生的基礎知識與能力結構的現狀,由此產生的重複設課,內容重疊等問題,可以通過靈活選課,學分互認的方式來解決。二是學分互認。專科階段的學分通過認證可以作爲本科階段的相同課程的學分。認證的標準由學校根據課程的內容、考覈的知識點、學生的學習成績等因素制定。如課程的名稱相同、教學大綱的內容及知識點相同或基本相同、考覈方式相同,成績在一定標準之上、教材內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等,都可以作爲互認學分的標準。這樣一方面解決了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又可以解決學生重複學習的問題。但是學分互認還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如果互認的學分過多,是否會給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爲了解決該問題可以規定學生在校期間可以互認的學分不超過應數額,或者規定學生必須選學其他課程完成相應的學分(比如選修互認學分的1/2)。這就是在前面論述教學計劃時,爲什麼要設置比較豐富的課程體系的原因了。

(二)課程設置優化 專升本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應按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充分考慮學生來源、基礎課程的掌握程度、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本着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高能力的培養方式,對其重新設計,不能照搬普通本科課程體系,更不能簡單地在本科課程體系上加減,而應針對專升本學生的特點,強化基礎理論、深化專業教育、加強實踐教育,使每―個財務管理專業專升本學生都能在高等院校得到進一步深造。(1)強化基礎理論。基礎理論包括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如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經濟學、管理學和統計學,這些課程有些在專科已經學過,但深度和廣度與本科培養目標要求相差甚遠。另外,增加金融學、企業經營管理、經濟法等專業基礎課的選修。增加學生對專業的拓展能力,注重理論的提升。(2)深化專業特色教育。對於專科階段非財務管理專業的專升本學生要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可以實行非專業補課制。凡不是本專業的學生進^本專業後必勿以第一學期開始,補修專科期間兩門至五門的專業核心課,補課不全不準畢業。要督促學生儘快掌握專科基礎知識,邊補課邊學習新內容,這便起到很好的銜接作用。(3)加強實踐教育。財務管理實踐課程內容的設計一定要體現財務管理學科的知識結構,要在確保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使理財實踐教學真正起到課堂理論教學的延續、補充和深化作用。實踐課程體系應包括財務管理案例分析、ERP沙盤模擬對抗、畢業論文等實踐課程。

(三)整合內容、模塊教學 課程內容合理劃分爲不同模塊,模塊的知識點要明確,授課方式方法要符合內容的要求、模塊具有內在知識與能力的邏輯統一,知識傳授模塊與能力培養模塊實現有機統一。要求對知識模塊的構成做科學的研究,做到數量合理,做到內容與功能同一或相似,如財務管理知識傳授與能力結構掌握模塊的構成主要包括以下課程及內容:初級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財務分析、跨國公司財務等,該課程羣的能力培養目標主要圍繞學生理財能力的塑造,但該課程羣知識的傳授是有其先決條件的,只有在線修課程結束後才能講授和掌握,關於課程羣的設置存在先後問題,教學計劃的整體課程設置依然存在這個問題。所以要求在整合教學內容時,主要解決課程內容的重複與順序倒置,在整合過程中需要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找到該課程對培養目標實現的作用,即課程的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功效。在模塊教學過程中,必須對模塊的整體功能全面掌握,在知識點與面的傳授中,既要做好理論的深化與拓展,又要做好實踐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完備與提高。深化與拓展、完備與提高都要求授課主體與客體在知識的講授、能力的培養中發揮主動性與能動性,做到知識內容的前瞻性與實踐性有機結合,做到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落實。

(四)地方特色、凸現能力 上海是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區域發展的龍頭,具有外向型經濟的特徵。基於這種人才需求的狀況,我校又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確定培養目標是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爲出發點,研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及未來,掌握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及時修訂培養目標,制定正確教學計劃,科學規劃教學內容,凸顯實踐能力培養,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財務信息處理能力是當今財務人員能力結構中不可或缺的,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目標體系中的一個部分。財政部2006年《企業財務通則》首次引入信息管理概念。指出企業可以結合經營特點,優化業務流程,建立財務和業務一體化的信息處理系統,逐步實現財務、業務

相關信息一次性處理和實時共享。並指出企業應當逐步創造條件,實行統籌企業資源計劃,全面整合和規範財務、業務流程,對企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一體化管理和集成運作。這一系列有關企業系統和會計系統同步運作的設想,突出了企業財務與業務的一體化,進而強調了企業業務流程與會計業務流程的統一。從技術集成的層面上看,我國財務系統已初步完成信息集成,即實現接口層次的應用和系統間數據的轉換與傳輸,較爲成功地實現了數據複製、數據聯盟以及接口集成。在此基礎上,多數企業進入了過程的集成階段,即通過企業應用集成技術完成後臺理財過程的信息化、自動化。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課程內容應突出金融知識。現代財務管理的發展是以金融學爲理論基礎的,隨着上海經濟融入世界一體化經濟體系,未來的理財工作將與金融市場密不可分,無論籌資、投資、資本運作都離不開金融市場,所以我們應該在課程設置時,考慮在專業課中設置更多金融學知識與能力的課程。

(五)創新教育、靈活多樣 創新教育具有現實性、重要性、可行性。財務管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有知識、有能力、高素質的理財人才。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經濟環境,衡量本科教育質量的水平,並不僅僅侷限於學生掌握了多少理財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能否在各種情況下隨機應變,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是否具有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組織教學中,必須貫徹素質教育原則。在重視知識傳授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富有創造力地吸收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教師應當在授課過程中關注社會經濟熱點,變靜止的教育觀爲動態的教育觀,找準所教學科的切入點,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學生的學科入門指導開始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同時緊跟學術和實業前沿來構建動態的專業框架,通過支持、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資格考試來夯實就業基礎,通過競賽教育,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高校每年舉行的“希望杯”、“挑戰杯”、“財會信息化”等競賽,一方面檢驗各大學教育的質量,另一方面爲優秀本科生提供施展才智的舞臺。在這些競賽中,優秀本科生的知識結構得以整合、優化,理論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提升。競賽教育已經成爲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積極組織參賽,精心準備競賽,已經成爲擴充教學內容,培養本科生團隊精神的重要教學內容。爲本科生指派專業指導教師,建立“零距離育人”的導師制,確立“因材施教、個性化培養”的教育教學理念,加強師生交流。促進教學相長,深化教學改革。本科生導師全程負責學生科研、畢業論文、畢業實習、就業,實施零距離指導。

五、結論

大專法律論文 篇四

[關鍵詞]法律文化 複合型 法科人才

[中圖分類號] C9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7-0170-03

卓越法律人才指的是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法律人才。依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各高校法學院系應根據自身的基礎和特色實施分類培養。浙江師範大學行知學院法學分院試點實施了“雙專業交叉模式[1]”的複合型法科人才培養模式,以法律人才“會寫”和“會說”的技能作爲交叉學科的融合點。在這一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的推行過程中,雖能立足於自身特色、學生個體特性、自身教學師資保障等現狀,突出法律職業技能的培養、鍛鍊與進一步拓展,但是在圍繞複合應用型法科人才培養之時,開始意識到法律文化在法科人才培養中的欠缺,時下大部分高校的法學教育改革,均未能真正意識到法律文化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筆者以期自己的拙見能求教於同仁大家,爲所在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盡一份綿薄之力。

一、現狀分析

法律文化作爲與法律相關的物質性、精神性和制度性的全部文化現象,爲立法、司法實踐提供指導性和方向性的作用。法律文化作爲社會文化的一個特殊部分,是一個涵蓋法律領域的多種現象和因素的、多方面的範疇。[2]法學院校作爲法律文化傳播和法律人才培養的機構,其傳播什麼樣的法律文化和培養什麼樣的法律人才,以及如何傳播法律文化和培養法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會主流法律文化所決定的。其間主流法律文化――法治文化的法治化進程和司法改革能否走上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法學教育下的法律人才培養對其影響甚大。但實際上,高校各法學院系特別是獨立學院的法學院系在設計法科人才培養計劃時,對自身的優劣勢瞭如指掌,與其他高校法學院系相比更能充分運用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中的分類培養指導精神,更多是立足法律服務市場需求的多層次性,注重專業技能,追求複合應用型法律職業人才培養,鮮少考慮或是引入法律文化。以浙江師範大學行知學院法學分院爲例[3],主要表現有:

(一)未能有效釐清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關係

爲了適應市場化、社會化的需求,法學分院主張對法學專業人才培養要職業化,將法科教育定位爲法律職業教育。爲了能貫徹這一教育定位,進一步凸顯法律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在對整個法科教育類型進行設計時,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職業技能與理論知識兩方面的教育關係處理上,這兩類教育的此消彼長,已經讓設計者頗感棘手。而對於素質教育,確實存有一定考慮,但是與理論教育、技能教育相比,往往是被置於其後的,甚至是作爲被平衡的空間,素質教育在整個法科教育內容上所佔的比例很少。誠然,時下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法律職業需求存有脫節,職業化教育確實需要,但只重視職業教育不僅很難培養出高水平、高素質的法律職業人才,還可能因此忽視對學生法律理論的訓練,從而降低法學教育內容的理論厚度。

(二)人才培養方案中缺少對法律文化教育的設計

法律文化(法治文化)是由法律意識形態及與之相適應的法律認知、法律規範、法律制度、法律體系、法治理想和法律設施等軟硬件構成的經歷、觀念、態度、評價和信仰的總和,是培植社會法治理念,引導人們合法行爲的重要載體。[4]法科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是使法科學生掌握法律理論體系,還應該具有法治思維、法治理念、法治價值。法學分院在設計法科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其素質教育更多是通過通識課程來完成的,而在專業課程中鮮有與之對應的內容。法律文化教育主要集中在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法律邏輯這些課程上。

(三)專業教師缺乏對法律文化教育的關注與投入

專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更注重的是課程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更多講解的是概念、特點、關係比較、規則或制度的具體內容等等。多數的課堂教學,仍然是常規的“一言堂”式,填鴨式的知識灌輸現象仍然存在。教師積極從事着結構式、內容式說明,鮮少說明解決問題時的法律思維,所應追求的法律價值,作爲法律人在對相關法律事務處理時應該有怎樣的操守和倫理道德等。雖然法學分院正在進行學生學業評價性教學改革,但是任課教師對這改革的信心並不強烈,更多的是擔心平時分考查比重的增加會極大的影響理論知識的授課進度,擔心在課程知識不紮實、不全面的基礎上很難組織起有效的、有益的討論,這樣的學業評價成效難遂人意,更不用說在對法科學生進行平時考查時增加對法律文化教育的關注與投入了。

二、法律文化引入法科人才培養中的意義

一般而言,法科人才不僅應具有系統的法學基本理論知識,而且還應具有健全的公民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操守。卓越下的複合型法科人才還應該具備成爲法律人的法律意識、法律信仰、法律素質,具有吶喊精神,爲權吶喊,爲民吶喊,爲公平與正義吶喊。因此,將法律文化引入卓越複合型法科人才培養中意義不凡。

(一)法律文化的價值取向一定程度上會左右法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

現今主流法律文化――法治文化,追究正義,倡導正義,通過法律的適用,通過法治建設來實現正義。而對法律的適用也好,對法治建設也罷,都離不開人,都需要有與之匹配的法律職業人才。因此法律文化的價值取向勢必會影響高校法學院系的法學教育價值觀,左右着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

(二)法律文化是法科人才培養,尤其是當下卓越複合型法科人才培養模式內容的來源

不論是靜態的法律文化(法律理論、法律制度等),還是動態的法律文化(新觀點、新學說、新學派運動等),對其最專門最系統的傳承方式就是法學教育中的人才培養。法學教育者是一種人格化了的法律文化,法學教育教學資料是符號化了的法律文化,培養的學生則是法律文化的承載者。整個法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就是教育者將所掌握的法律文化成果傳遞給受教育者的過程。

(三)法律文化決定了複合型法科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

法律文化中的法律觀念和法律思想影響着人才培養中施教者與受教者的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培養的專業人才所需具有的智慧、素養、品格等要求直接反映於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中。

(四)法律文化影響着專業人才素養的形成,成爲社會法治文明進程的助推器

法律文化通過對法學教育的促進,來提高法學專業人才的整體素質和法律素養,而這些具有專業素質和能力的專業人才不僅會傳播法律文化,還會通過自身的法律實踐和科學研究創造出新的法律文化。法律文化通過對專業人才的促進,繼而助推整個社會法治水平的增強,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

三、引入法律文化後欲達到的目標

法學分院意識到複合型法科人才培養意欲達到卓越的培養效果,理應將法律文化引入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當中。在對法科人才培養時,應以社會主流法律文化――法治文化爲先導,以法律文化與法學教育間的良性互動爲出發點,以學生爲本,以知識爲本,以實踐爲本,立足自身實際,力求對現有複合型法科人才培養進行改革,力爭實現以下具體目標。

目標一:以法律文化的核心價值――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模式的確立爲藍本,以雙專業交叉模式的複合型人才培養層次爲出發點,力求在原有法科人才培養目標之上,進一步明晰法科人才成爲法律人的基礎,即雙專業交叉模式的複合型法科人才應具有:1.解決問題;2.法律分析與推理;3.事實調查;4.溝通;5.諮詢;6.協商;7.訴訟和非訴訟程序;8.組織與管理法律工作;9.解決道德困境等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目標二:以法律文化價值理念的精髓――保障人權和公民的基本權利,尊重人的主體性和個體性,以人的權利爲出發點和歸宿爲依據,確立複合型法科人才培養內容爲素質教育(由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所形成的邏輯嚴密的教學體系),職業技能教育(法律職業者所具有的技術理性和判斷)和職業道德教育(理解和掌握法律制度背後的法律意識、法律精神、法律價值,形成相應的法治信仰、司法理念、法律思維、法律倫理等)。

目標三:通過目標一與目標二同時帶動法學教育者自身的複合型法科人才培養意識與思想認識,以法律文化的主流文化――法治文化爲基點,主動進行課程改革和教學手段創新,優化培養手段與方法,建立一支結構合理,具有一定理論或實務背景的師資隊伍。

四、法律文化引入下法科人才培養改革的舉措

法學分院作爲法律文化傳播機構之一,對雙專業交叉下的複合型法科人才培養應考量法律文化的影響與法律服務市場需求的多層次性,立足自身本科教學的層次,充分整合辦學資源,主動適應環境,改革現有複合型法科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夯實複合型的內涵與外延。這樣不僅能樹立自身特色,還能適應就業市場競爭,增強培養人才的市場競爭力。法學分院在現有的複合型法科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加以改革,具體措施如下。

(一)從法律文化與人的關係出發,改革現有的複合型人才培養計劃,從而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更能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法律文化中的人形形,法律人僅是其中之一。同爲法律人,因其從事領域的不同各有不同側重,例如法律學術研究者、法學教育者、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者(公務員)、商務精英、基層法務工作者、城市社區或農村法律工作者等等。而法學分院的法科教育僅爲本科教育,是法科教育中最爲基礎的教育階段,並且因爲國家教育政策的規定、自身的原因等諸種狀況,缺乏延伸本科教育的平臺,也就是目前還不具有獨立招收法學碩士、專業學位法律碩士的資格,更不用說法學博士這樣的長遠發展平臺。鑑於此,欲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具有職場競爭力,便需注意複合型法科人才應該具有不同法律服務層次共同需求的通識性基礎專業技能,也就是在法律文化的引入下,進一步加強“會說”與“會寫”這兩大專業基本技能在雙專業交叉中的融合培養。如此一來,不僅能使法學分院的法學教育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而且能進一步滿足社會多元化法學人才的需要,能夠打造出契合社會需求的“差別產品”,能進一步拓展法學分院法學專業的發展空間。

(二)進一步修正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對複合型法科人才的培養應符合法律文化的要求

法學教育既要用現有的法律文化來培養法律人才,又要打造出符合法律文化要求,契合社會需求的“產品”,因此需制訂符合自身特色又不同於一本法科教育與高職高專法學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法學分院擬對現有複合型法科人才培養方案予以修改,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培養內容――素質教育、職業技能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並對素質教育、職業技能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予以合理的比例分配,構建卓越下的複合型法科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充分運用第一、第二和第三課堂平臺,積極拓展法學學生法律職業素養與技能培養的渠道。增設實用性強的選修課,結合社會行業需求開設相關的具有行業特色的實用課程。

(三)創新教學方法,形成法律文化新的生長點

法學教育不僅要適應法律文化,而且還要創造法律文化,尊重重視思索的法治文化教育理念。同時,結合自身法科學生的特點,創新教學方法,探究互動性教學,一改以往法律辭典式教學方法,把法律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發展、提升的過程。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讓學生學會動手、動腦和動心,以此培養學生的行爲技能、認知技能和情感技能。教學雙方在互動過程中能進一步激發彼此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形成法律文化新的生長點。

(四)多元化師資隊伍的搭建,進一步提升人格化的法律文化

現有法學教育師資力量,從整體上來說,相對較爲薄弱,尤其缺乏實務型和理論與實務兼備的師資力量。教師作爲人格化的法律文化,自身的素養直接關係到法律文化的傳播與人才培養質量,因此需要搭建一支多元化的師資隊伍以滿足法學教育的需要。應在現有理論型教師基礎上,一方面鼓勵理論型教師多參加法學實踐,提高自身實踐教學能力,豐富自身的社會閱歷;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獨立學院教學管理的靈活性,從社會引進專家型人才如特聘教授、法官、檢察官、律師等一線實務法律工作者來充實專業師資隊伍,以確保師資隊伍能迎合實用型法律職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五)通過評估提升法學教育質量,推進法律文化發展

通過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實施有側重的評估活動,建立系統科學的法學教育評估系統。實現教育過程與評估過程的有機統一,突出法學教育的優勢與特色,更爲有效的培育法學師生創新、質疑、反思等綜合能力,實現法律文化的代際傳遞,從而促進人的發展,促進社會的發展。

[ 注 釋 ]

[1] 浙江師範大學行知學院法學分院的“雙專業交叉模式”指的是在新生入學時便將法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而直接設置一個單獨的教學行政班,根據這種交叉融合設置相對應的獨立課程體系進行培養,四年修滿規定學分獲得法學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同時頒發第二課程證書。現有的試點分別爲“法學+漢語言文學”、“法學+工商管理”。

[2] 孫國華。弘揚法治精神、深化法學教育、構建法律文化[J].朝陽法律評論,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