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氣候變化背景下青稞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HK. f.)屬於禾本科大麥屬,主要分佈在我國西藏、青海、四川(甘孜州和阿壩州)、雲南(迪慶)、甘肅(甘南)等高海拔地區,總種植面積達25.58萬hm2左右[1]。青稞在西藏的播種面積達到全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60%以上[2],是藏族人民的主要傳統食品和主糧,青稞是長期青藏高原極端環境條件下適應的高原農作物,具有生育期短、抗旱抗旱、耐瘠薄、適應性強等優異種性。近年來,隨着全球氣候的變暖,光溫、水資源等都發生了一些變化,作物生育期內熱量資源升高,地表水有增加趨勢,個別生育時期提前,生育期縮短,物候期延長等[3-5],導致一些地區的種植制度和栽培品種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主要體現爲播期的調整,水肥用量的調控,喜涼作物播種面積減少,冬性品種青稞的種植比例下降,春性品種比例上升[6-8]。因此,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有必要對西藏拉薩河谷地區主栽品種的播期、水肥等栽培措施進行適當的調整。

氣候變化背景下青稞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播期和施肥是影響青稞生育時期、羣體特性、光合作用和產量形成的重要因素。適時播種可以充分利用光、熱、水資源,有利於高產;合理的施肥可以構建青稞良好的羣體結構和生理生化反應,有利於穗數、穗粒數和粒重的協調發展[9-11]。爲了提高青稞的產量,前人在青稞播期和施肥等栽培措施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大多數研究表明,在拉薩河谷地區適當早播能夠獲得較好的產量,主要原因在於晚播時分櫱較強,加劇了倒伏風險,穗粒數與千粒重也隨之降低[12],早播處理青稞生育期較長,穗部要素表現較好[13],能夠明顯提高青稞灌漿期光合特性[9],而晚播青稞的黃矮病等病害嚴重,雜草發生率較高,影響成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及產量等[14]。也有些學者認爲,晚播有利於提高青稞實粒數和澱粉含量[15],隨着播種期的推遲,青稞抗倒能力增強[16];還有研究認爲播期對青稞產量影響不顯著[17]。在肥料運籌方面,施肥可有效提高旗葉光合色素含量,增強光合作用,增加施肥量可提高春青稞的分櫱能力和成穗率[18],特別是施氮量對產量有顯著影響[17],青稞株高、旗葉長、旗葉寬、莖粗、葉綠素含量顯著增加[19]。同時,有研究認爲施氮量越大,白粉病發病越嚴重,進而導致青稞減產[20],也有研究指出,青稞產量與產量性狀在品種間、播期間均存在顯著差異,肥料運籌對青稞產量沒有顯著影響[21]。

目前有關青稞高產栽培措施的研究結論因品種、地域和適時播期的不同而不同,大多研究集中於單個品種的播期、施肥、密度等因素,研究地域涉及拉薩河谷農區的較少。另外,由於近年來氣候變化和種植制度調整、品種變更等原因,早期研究的傳統適播期是否仍適合指導當地青稞生產實踐值得提出異議。本研究通過選用拉薩主推品種,設置品種、播期、施肥3因素裂區試驗,探討不同播期和施肥對拉薩河谷地區不同青稞品種的產量影響,從青稞生長髮育、生理生化指標、光合特性及產量構成的方面揭示其影響機理,爲當地青稞高產栽培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