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企業文化 > 員工思想

煤炭產業轉型的背景研究(精選多篇)

第一篇:煤炭產業轉型的背景研究

煤炭產業轉型的背景研究(精選多篇)

煤炭產業轉型的背景研究

*市煤炭產業轉型的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市爲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進行了“有水快流”式的開發。礦產資源的開採利用,爲繁榮*經濟,增強地方經濟實力起到了積極作用。目前,全市煤炭資源已進入衰退期,但煤炭產業在經濟總量中還佔有較大比重,2014年煤炭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14.4%,財政收入

中有26%來自煤炭產業。今後,如果煤炭產業不及時轉型,將出現區域經濟衰退現象。因此,推進煤炭產業轉型,擺脫經濟對非再生資源的依賴,實現煤炭產業漸進式退出,是*市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

一、煤炭產業轉型的迫切性好範文版權所有

*市是全國重點產煤縣(市)之一。境內煤炭資源豐富,煤炭以低硫、灰分小、燃點低、耐磨性好、揮發分高、發熱量高而著稱於世。雖然資源豐富,但80以上資源劃歸了鄭煤集團,劃歸地方開採的煤炭資源均是國有重點煤礦不能開採的小面積孤立地段或大礦採過後留下的“剩餘資源”,經過前些年的充分開發,目前淺部資源基本枯竭。

(一)淺部煤炭產量將逐年下降,15年內將全部枯竭

根據2014年9月份的最新資源勘查結果,目前劃歸地方開採的淺部煤炭資源(開採深度在400米以內)儲量爲2.48億噸,除去重大工程設施壓煤、城市壓煤等不能開採的資源,淺部可開採資源僅有1.49億噸,可開採期限爲15年。2014年資源整合後剩餘地方煤礦84家,全部是淺部易開採礦井。現有煤礦中大部分企業剩餘資源量不多,有近三分之一的煤礦已開始復採,每5年將有三分之一的礦井因資源枯竭而自行關閉。預計從2014年開始,全市煤炭產量呈逐年下降趨勢。按2014年煤炭產量1200萬噸推算,到2014年淺部煤炭產量可能下降到800萬噸,到2014年可能下降到400萬噸,到2014年將全部開採完畢。

(二)深層煤開採成本加大,新增生產能力有限

根據最新資源勘察結果,*市深層煤儲量可觀,地質儲量4.07億噸,可開採儲量2.68億噸。目前已勘探井田分佈在曲樑、關口、崔崗、李崗等地,可建礦井僅有5個。深層煤深度均在450米以上,最深達800米以上。隨開採深度增加,提升、運輸、通風、供電、排水能力必須有相應提升,開採技術、安全措施、管理水平也必須有相應提高。因此深層煤基礎投資數額較大,噸煤成本較高。以崔崗井田爲例,其前期勘探投入已達1200萬元,要建成年產60萬噸的礦井,其基建投資概算爲1.2億元,基建週期在3年以上,從礦井投產到收回投資資金約需9.4年。如果深部井田建設規劃能夠順利實施,到2014年僅可形成100萬噸生產能力,到2014年最多可形成210萬噸生產能力。

二、煤炭資源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源綜合利用率低,產業鏈條短

*市煤炭資源開發產品多爲初級產品,產業鏈短,附加值低。作爲全國產煤重點縣(市),雖然產量高,但大部分煤炭外銷到其它地區,本地深加工能力有限。目前正在運行的發電廠僅有5家,且規模不大,2014年發電量不足4億千瓦時。

(二)自身積累多,自我發展能力差

近幾年來,*市城鄉居民儲蓄餘額增長很快,到2014年已突破100億元,每年淨增10億元以上。新增儲蓄餘額中多來自於煤炭行業。許多礦主再投資意識不強,不願把經營利潤投入到非煤項目上。

(三)生態環境惡化,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

過去,由於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不夠,煤炭開採對*市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一是環境污染。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廢棄物對農作物生長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二是地表沉陷。目前,由國家重點大型煤炭企業和地方煤礦造成的地表沉陷區面積超過了200平方公里,約佔全市總面積的五分之一。由於地表沉陷,導致2500戶羣衆住房成爲危房,許多企業無法正常生產經營,許多鄉鎮新建企業無址可選,許多農田無法正常種植,上百公里路面反覆整修;三是地下水資源浪費嚴重。一些煤礦常年向外排水,造成全市地下水位下降,許多地方羣衆用水困難。由於自然生態環境惡化,全市每年不得不拿出大量資金用於環境整治,這給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影響。

三、煤炭產業的轉型思路、轉型方向、轉型目標和轉型重點

(一)轉型思路

總體思路:煤炭產業轉型“堅持兩條腿走路”,分兩方面進行。一方面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優勢,對煤炭產業進行整體創新,用“小轉型”促傳統產業新型化。另一方面利用煤炭產業原始積累,提前向非煤產業進行轉移,用“大轉型”促新興產業規模化。通過“小轉型”和“大轉型”組合搭配,推進煤炭產業循序漸轉,逐步降低煤炭產業在經濟的比重。

“小轉型”是在現有煤炭產業基礎上,拉長煤炭產業鏈,並把煤炭產業鏈做“足”、做“強”。

“大轉型”是提前發展

第二篇:我市經濟轉型的背景研究

近幾年來,*市圍繞“打造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結構調整,經濟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經濟轉型的工作設想,並且通過制訂規劃,推進轉型來加快經濟發展。作爲2014年三大規劃(“十一五”規劃、經濟轉型規劃和激活民資規劃)之一的經濟轉型規劃將勾畫出*市未來的經濟發展藍圖。一、*市經濟發展情況

*市是

河南省改革開放發展特別試點縣(市)、加快城鎮化進程重點縣(市)、對外開放重點縣(市)和擴權縣(市)。全市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303個村委會、27個居委會,人口75.5萬,其中農業人口64萬。

改革開放以來,*市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實施綜合開發,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奮鬥,形成了以煤炭、耐材、造紙、建材四大傳統產業爲支柱,化工、服裝、食品、醫藥、機械、電子等新興產業爲主導的多業並舉的工業體系,基本完成原始積累和一次創業,順利實現了由農業縣(市)向工業縣(市)的跨越。2014年,全市生產總值120.9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42.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38億元,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到84.7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7645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3953元。全市經濟進入了加快轉型、全面提速的新階段。總結*市近幾年來的經濟發展情況,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經濟總量大。2014年全市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城鄉居民儲蓄餘額三個指標,在河南省縣(市)中分別排第五、第三和第二位,綜合經濟實力兩年來均居全省第二位,社會經濟發展綜合指數2014年在全國縣(市)中居169位。

二是集羣產業經濟優勢明顯。全市主要工業企業超過1300家,四大支柱產業近1000家。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佔全部工業總產值近80%,稅收佔全市稅收總額近70%。並且出現了超化耐材、大隗造紙、曲樑服裝、白寨建材等一些專業鄉鎮和特色經濟羣區。耐材產業在全國居優勢地位,2014年耐材產量159萬噸,佔河南省耐材產量507萬噸的31%,佔全國耐材總產量1800萬噸的9%;煤炭產業2014年產量957.8萬噸,佔鄭州市煤炭總產量2500萬噸的38%;服裝產業年加工西褲200多萬條,佔鄭州市西褲批發市場的86%。

三是規模工業企業發展強勁。通過推進產業整合、加快產品科技提升,四大支柱產業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煤炭行業生產裝備水平明顯提高,小煤礦年生產能力均在6萬噸以上;造紙行業聯合治污得到新的推進,生產規模不斷擴大,5萬噸以上的企業達到10餘家;耐材行業生產工藝和產品檔次不斷提高,隧道窯生產線達50多條。新興產業不斷髮展壯大,醫藥、服裝、食品、機械製造、化工等產業發展較快,出現了一批如豫密藥業、泛美製衣、國華食品等龍頭企業。三年來,規模工業增加值高於生產總值10個左右百分點增長,規模工業企業在發展中迅速崛起,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317家,銷售收入超2億元的工業企業3個,超1億元的9個,超5000萬元的58個。

四是原始積累雄厚。全市城鄉居民儲蓄餘額近幾年增長速度驚人。2014年爲69億元,2014年達到84.7億元,今年八月底已增至99.4億元。

五是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目前全市民營經濟佔gdp比重接近90,從業人員近20萬,民營經濟在*經濟發展中佔絕對主導地位,成爲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六是外向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通過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曲樑科技產業園等園區經濟帶動,2014年至2014年兩年,全市有效利用外資1566萬美元,利用國債及專項資金1.42億元。目前,*市的獨資、合資企業23家,具有出口所有權的企業達26家。2014年外貿出口增長形勢良好,元至七月份,直接出口609萬美元,同比增長了59.8%。*招商引資的“窪地”效應初步顯現。

二、*市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從近幾年經濟發展情況看,*市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了穩定增長。雖然經濟發展速度高於全國平均速度,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將對*市未來經濟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主要問題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受國家政策影響支柱產業企業數量大幅減少

目前,*市四大支柱產業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國家產業發展、環保治理、安全生產等政策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煤炭和造紙產業企業數量大幅萎縮,耐材和建材產業企業數量也將走向萎縮。

煤炭行業。全市煤炭企業數量最多時期有552家,近些年在五次大規模的煤礦安全生產專項治理整頓中,*市關閉了許多不符合生產條件的小煤礦,加之部分煤礦因資源枯竭相繼閉坑,到2014年全市煤炭企業僅剩213家。2014年,根據河南省進行資源整合的要求,*市對一些煤炭企業進行了合併,目前煤炭企業數量減少到了84家。

造紙行業。1997年以前,全市有250家

造紙企業。“九七達標”時,全市關閉了44家麥草製漿生料造紙企業,到2014年全市造紙企業剩餘數量爲206家。2014年以來,*市爲實現雙洎河治污和環境“一控三達標”,又陸續關閉了108家設備工藝落後、產品技術含量低的萬噸以下造紙企業,到2014年上半年全市造紙企業剩餘98家。2014年下半年,全市又對造紙企業又進行了重組,組合後剩

餘數量爲48家。今後隨着造紙行業生產成本的加大,市場競爭的加劇,造紙產業發展形勢將更加嚴峻。

耐材和建材行業。2014年,全市有658家耐材生產企業。根據環保部門提供的情況,全市耐材生產企業中有400多家是高能耗的倒焰窯型耐火材料企業。水泥行業,2014年時全市有水泥生產企業39家,經過幾年的環保治理,目前水泥生產企業數量減少到14家。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市耐材、建材行業中的石灰窯、鋁石窯、耐火材料導焰窯、水泥行業中的機立窯,均屬國家淘汰性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到2014年底必須全部關閉。今年全市已經關閉了73家導焰窯耐材企業和1家直徑爲2.8米的機立窯水泥生產企業,明年和後年還將關閉300多家導焰窯耐材企業和11家直徑爲3.0米和3.2米以下的機立窯水泥生產企業。政策性地關閉企業,必將對全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強烈衝擊。

(二)受資源走向枯竭影響經濟發展後勁明顯不足

改革開放以來,*市爲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進行了“有水快流”式的開發。煤炭資源的開採利用,爲繁榮*經濟,增強地方經濟實力起到了積極作用。目前,對全市經濟貢獻較大的兩種礦產資源(煤炭、鋁粘土)已進入衰退期,五年內如果沒有替代產業產生,將出現區域經濟衰退現象。

煤炭資源。根據2014年9月份的最新資源勘查結果,目前*市淺部(距地表200米以上)煤炭資源儲量爲2.48億噸,除去重大工程設施壓煤、城市壓煤等(來源 本站)不能開採的資源,淺部可開採煤炭資源僅有1.49億噸,現有的84家礦井將有三分之一在5年內閉坑。到2014年,淺部資源將無煤可採。深層煤雖然儲量可觀(地質儲量4.07億噸,可開採儲量2.68億噸),但開採深度均在450米以上,最深達800米,開採難度很大,形成的生產能力也有限。受瓦斯突出、煤塵爆炸等危險因素的影響和提升、運輸、通風、排水等技術的制約,後續煤炭開採能否順利支撐經濟發展還有待努力。目前全市已勘探井田主要分佈在曲樑、關口、崔崗、李崗等地,可建礦井僅有5個,到2014年僅可形成100萬噸生產能力,到2014年最多可形成210萬噸的生產能力。按2014年煤炭產量約1200萬噸推算,考慮到新建礦井的生產能力,我們樂觀地估計,到2014年*市的煤炭產量不超過1000萬噸,到2014年產量不超過900萬噸,到2014年產量不超過800萬噸,煤炭產業總體上呈下滑走勢。

鋁粘土礦資源。*市的鋁粘土礦沒有大的礦體,多以“窩狀”分佈。經過20多年來的無序開採,淺部易開採的資源已經枯竭,耐材企業需用的大部分原料多年前就開始從外地購進。目前全市剩餘鋁土礦點僅有11處,年產量僅有10餘萬噸,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經濟發展的需要。截止2014年,全市已查明鋁粘土礦資源儲量爲5800萬噸,可開採儲量僅有706萬噸。其中鋁土礦資源儲量3345萬噸,可開採儲量僅有106萬噸。剩下的這些鋁粘土資源,根據資源整合的要求,上級不發證,今後無法開採。即使國家允許開採,對經濟的貢獻也不大。

其它的礦產資源雖然儲量大,但因產品附加值低,或者勘探程度不夠,短時間內難以形成經濟增長點。

石灰岩資源。*市的石灰岩資源豐富,遠景儲量13億噸,可分爲熔劑用灰巖、水泥用灰巖和建築石料用灰巖。目前,*市石灰岩資源開採多用作建築石料,產品附加值很低,僅有少部分用於水泥生產,每年用於水泥生產的石灰岩不足200萬噸。總體上,石灰岩資源開採利用對環境破壞嚴重,對經濟貢獻不大。

其它礦產資源。全市除煤炭、鋁粘土礦、水泥用石灰岩勘查程度較高外,其它礦產勘查程度較低。金屬礦產如金、銀、銅等礦種只是進行了一些初步的地質踏勘,鎂、鐵礦只是作了一些地質普查工作,玉石、硅石礦的勘查工作還需進一步深入。對這些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否成爲新興產業,還有賴於礦產資源的勘查結果。

由於煤炭和鋁粘土資源日趨枯竭,全市在未來3—5年將出現區域經濟衰退危機。2014年全市煤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6.5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14.9%,而財政收入中有1.12億元卻來自煤炭產業,佔據了總財政收入的26%。在淺部煤炭資源日趨枯竭,深部煤炭資源沒有開採利用,而經濟又對煤炭產業依賴過大的情況下,*市如果沒有新興產業的及時跟進,在未來的幾年內必將出現區域經濟衰退。

(三)受生產經營方式粗放影響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

長期以來,*市在經濟發展上,重速度輕效益、重數量輕質量、重外延擴張輕內涵發展,走的是粗放型經濟增長的路子。大部分企業是高投入、高消耗企業,許多企業鏈條短,經濟效益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

煤炭產業90%以上是初級產品,只有少部分用於發電,雖然能源本身利潤高,但產品附加值低。

耐材產業中多數企業是規模小、設備落後、生產過程信息化水平較低的企業,高能耗、低效益、小規模的倒焰窯型耐材企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雖然全市耐材產品在產量上有一些優勢,但中低檔粘土磚和高鋁磚所佔的比重較大,高附加值的耐火材料製品並不多。

建材產業主要產品有水泥、石灰、石子、機制砂等。2014年建材工業企業共有350戶,佔全市工業企業總數的22.5%,完成工業總產值3.8億元。除14家水泥生產企業利潤稍高外,其它均爲規模小、生產設備落後、產品附加值低、僅對原材料進行粗淺加工的小企業。

造紙產業過去曾經是全國重要造紙生產基地,經過這些年環保整治中的關閉與整合,現在基本無優勢可言。目前主要產品是瓦楞紙、塗布紙、黃板紙等中低檔紙。與紙業發達地區相比,全市企業規模小、產品檔次低、原材料成本大、經濟效益差、市場競爭力不強、環保治污任務重。

服裝產業是*市的一個新興產業。2014年底全市共有服裝企業105家,其中曲樑鄉81家。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進入全省十強的企業有2家。總體上*市服裝產業是一個有羣體無規模、有產品無品牌、有產量無效益及企業化管理水平較低的產業。多數企業是以貼牌生產和來料加工爲主,沒有自己的品牌。即使部分企業有品牌也無優勢可言,生產利潤極低。

電力行業是*市發展中的產業,目前共有發電廠7家,其中正在運行的有5家,在建的有2家。運營中的企業中有一部分企業屬生產設備落後的高能耗企業。例如昌源電力公司,2014年至2014年間,由於煤炭價格上漲,連續兩年出現了虧損,2014年虧損額超過800萬元。

(四)受國家歷史欠帳和政府化解金融風險舉債影響經濟發展包袱沉重

過去國家爲支援其它地區經濟建設,無償從*輸出了數億噸煤炭資源,在國家輸出煤炭的同時,也給*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其一是自然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廢棄物對農作物生長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其二是地表沉陷問題。目前,由國家大型煤炭企業給*市造成的地表沉陷區面積超過了300平方公里,由於地表沉陷,導致2500戶羣衆住房成爲危房,許多企業無法正常生產經營,許多農田無法正常種植,上百公里路面反覆整修。其三是地下水資源浪費問題。由於一些煤礦多年來向外排水,造成全市地下水位下降,許多地方羣衆用水困難。計劃經濟時代的歷史欠帳,給*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影響。*市這些年經濟雖然有了較大發展,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發展資金用在了環境整治上,每年市財政不得不拿出數百萬元用於環境整治,加上民間投入的資金,每年用於環境整治的資金超過1000萬元。

另外,爲化解農村和城市信用社支付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市還承擔了不應承擔的責任。2014年*市政府舉債7.737億元用於兌付居民儲蓄,爲此,市財政每年不得不拿出1790萬元資金用於支付利息。2014年上級財政部門通過預算扣除了到期本息5336萬元,給*市造成了很大的財政困難。今後*市還本付息的任務將更加艱鉅,國家金融風險實質上已轉嫁爲地方財政風險。

綜上所述,*市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是企業技術含量不高,與國家產業政策發生“衝撞”而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問題;其次是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粗放、產業鏈條短、經濟效益低下而出現的市場競爭力不強問題;其三是資源走向枯竭將引發的經濟衰退問題;其四是由於歷史包袱沉重帶來的經濟與社會不能協調發展問題。歸根結底,是*市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問題。解決上述問題,推進經濟轉型是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必然選擇。

三、*市經濟轉型的特點

和全國其它地區經濟轉型相比,*市經濟轉型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南方經濟轉型的特點。由於能源產業走向枯竭,也使*市經濟轉型兼具北方經濟轉型的一些特徵。從*市經濟發展存在的現實問題中不難看出,*市要加快經濟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首先得對企業進行生產技術改造,使企業“順應”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其次是讓高新技術和商務電子技術與傳統產業相融合,使高科技產業化,從而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全市高科技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實力;其三是發展高科技替代產業,減少能源產業衰退對經濟發展的“衝擊”。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大外貿出口,使*市儘快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去。因此,*市未來的經濟轉型將是以工業生產技術全面進步爲核心、產業結構適當調整爲補充的經濟轉型。

第三篇:我市經濟轉型的背景研究

近幾年來,*市圍繞“打造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結構調整,經濟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經濟轉型的工作設想,並且通過制訂規劃,推進轉型來加快經濟發展。作爲2014年三大規劃(“十一五”規劃、經濟轉型規劃和激活民資規劃)之一的經濟轉型規劃將勾畫出*市未來的經濟發展藍圖。

一、*市經濟發展情況

*市是河南省改革開放發展特別試點縣(市)、加快城鎮化進程重點縣(市)、對外開放重點縣(市)和擴權縣(市)。全市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303個村委會、27個居委會,人口75.5萬,其中農業人口64萬。

改革開放以來,*市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積極實施綜合開發,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奮鬥,形成了以煤炭、耐材、造紙、建材四大傳統產業爲支柱,化工、服裝、食品、醫藥、機械、電子等新興產業爲主導的多業並舉的工業體系,基本完成原始積累和一次創業,順利實現了由農業縣(市)向工業縣(市)的跨越。2014年,全市生產總值120.9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42.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38億元,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到84.7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7645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3953元。全市經濟進入了加快轉型、全面提速的新階段。總結*市近幾年來的經濟發展情況,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經濟總量大。2014年全市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城鄉居民儲蓄餘額三個指標,在河南省縣(市)中分別排第五、第三和第二位,綜合經濟實力兩年來均居全省第二位,社會經濟發展綜合指數2014年在全國縣(市)中居169位。

二是集羣產業經濟優勢明顯。全市主要工業企業超過1300家,四大支柱產業近1000家。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佔全部工業總產值近80%,稅收佔全市稅收總額近70%。並且出現了超化耐材、大隗造紙、曲樑服裝、白寨建材等一些專業鄉鎮和特色經濟羣區。耐材產業在全國居優勢地位,2014年耐材產量159萬噸,佔河南省耐材產量507萬噸的31%,佔全國耐材總產量1800萬噸的9%;煤炭產業2014年產量957.8萬噸,佔鄭州市煤炭總產量2500萬噸的38%;服裝產業年加工西褲200多萬條,佔鄭州市西褲批發市場的86%。

三是規模工業企業發展強勁。通過推進產業整合、加快產品科技提升,四大支柱產業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煤炭行業生產裝備水平明顯提高,小煤礦年生產能力均在6萬噸以上;造紙行業聯合治污得到新的推進,生產規模不斷擴大,5萬噸以上的企業達到10餘家;耐材行業生產工藝和產品檔次不斷提高,隧道窯生產線達50多條。新興產業不斷髮展壯大,醫藥、服裝、食品、機械製造、化工等產業發展較快,出現了一批如豫密藥業、泛美製衣、國華食品等龍頭企業。三年來,規模工業增加值高於生產總值10個左右百分點增長,規模工業企業在發展中迅速崛起,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317家,銷售收入超2億元的工業企業3個,超1億元的9個,超5000萬元的58個。

四是原始積累雄厚。全市城鄉居民儲蓄餘額近幾年增長速度驚人。2014年爲69億元,2014年達到84.7億元,今年八月底已增至99.4億元。

五是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目前全市民營經濟佔gdp比重接近90%,從業人員近20萬,民營經濟在*經濟發展中佔絕對主導地位,成爲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六是外向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通過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曲樑科技產業園等園區經濟帶動,2014年至2014年兩年,全市有效利用外資1566萬美元,利用國債及專項資金1.42億元。目前,*市的獨資、合資企業23家,具有出口所有權的企業達26家。2014年外貿出口增長形勢良好,元至七月份,直接出口609萬美元,同比增長了59.8%。*招商引資的“窪地”效應初步顯現。

二、*市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從近幾年經濟發展情況看,*市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了穩定增長。雖然經濟發展速度高於全國平均速度,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將對*市未來經濟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主要問題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受國家政策影響支柱產業企業數量大幅減少

目前,*市四大支柱產業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國家產業發展、環保治理、安全生產等政策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煤炭和造紙產業企業數量大幅萎縮,耐材和建材產業企業數量也將走向萎縮。

煤炭行業。全市煤炭企業數量最多時期有552家,近些年在五次大規模的煤礦安全生產專項治理整頓中,*市關閉了許多不符合生產條件的小煤礦,加之部分煤礦因資源枯竭相繼閉坑,到2014年全市煤炭企業僅剩213家。2014年,根據河南省進行資源整合

第四篇:新疆煤炭產業轉型升級

新疆煤炭產業轉型升級

6月8日,第九屆新疆國際煤炭工業博覽會以簽約50億元、專業觀衆達12014餘名的成績完美收官。無論是成果的展示,還是參展規模,在展現我區煤炭開發熱潮廣度和深度的同時,展會更多凸顯的是我區煤炭產業發展的轉型升級。“黑色煤炭、綠色開採、金色收穫”,這是對煤炭綠色發展的要求,更是煤炭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在本屆煤博會上,新疆的煤炭產業發展已步入綠色發展之路,這一特點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50000平方米的展場被來自國內外的1000多家參展企業佔據。博地能源、山東能源新礦集團、華潤集團、河南煤化、中煤科工集團、塔克拉夫、住友減速機、sew、葆德電氣、卡特彼勒、神華等國內外煤炭行業的領軍企業齊聚烏魯木齊,連續九屆煤博會的積澱使新疆躋身全球著名煤炭展之列。

全球第一大私營煤炭公司博地能源和全球第一大科技集團蒂森克虜伯更是佔據了有利地形,現場展示的全球最新科研裝備和技術吸引了不少前來諮詢和洽談的客商。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所副會長、振威展覽集團總經理張學山告訴記者,展會全球化是本屆煤博會最顯著的特點。此次參展企業中,世界500強企業就有13家。“目前,新疆煤博會在全國僅次於北京煤炭展,其規模和影響力爲中國第二大煤炭展,也是亞洲第二大煤炭展。”

作爲首家赴新疆參與煤炭資源開發的大型外資企業,博地能源非常看好新疆煤炭開發潛力。據瞭解,博地能源計轉型升級加快推進

採煤機、輸送機、挖掘機、支護設備??參展的大型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和設備,其促進新疆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的新理念、產業發展模式,都將成爲促進新疆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的槓桿。“國內外的煤炭巨頭帶來了最好的技術裝備,比如鄭煤機(601717,股吧)帶來的裝備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甚至世界先進水平,他們與我區煤炭企業簽約將提升我區煤炭產業的技術水平,促進我區煤炭產業向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轉型。”張學山說。

此次展會映入眼簾的都是藍綠色,而這恰恰是煤炭產業發展方式由傳統粗放式向綠色低碳式轉型的體現。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從開掘黑金到發展綠色煤炭,參展企業的發展理念正悄然發生變化,這也意味着新疆煤炭產業的發展更加註重資源開發可持續和生態環境可持續。

冀中能源(000937,股吧)集團副董事長張汝海說,近年來,冀中能源集團加大技術創新力度,解決了採空區導致地面塌陷的難題,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煤炭開採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希望這些技術能在新疆得到廣泛應用,將冀中能源的綠色開採理念融入新疆的煤炭開採。

山東能源新礦伊犁公司總經理王貫東說:“我們把煤炭轉換成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都是煤的潔淨生產和轉化,而且轉化效率也非常高。”

河南煤化集團被譽爲煤化“航母”,如今這艘“航母”開進新疆已近四年。河南煤化集團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賈修啓說:近兩年,“ 央企和大型能源集團在疆戰略佈局明顯加快,新疆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勢頭非常強勁。”

有關數據顯示,各煤企和電企“十二五”在新疆的煤炭項目建設遍地開花 “新疆豐富而優質的煤炭資源,非常適合發展煤電和煤化工產業,冀中能源目前在新疆有多個項目,總投資超過200億元。”張汝海說。

山東能源集團也不甘示弱,王貫東告訴記者,“到"十二五"末,山東能源集團將在伊犁投資一千個億,建設4個礦井以及配套的煤制天然氣項目,還有煤質烯烴項目。”

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把煤炭作爲繼石油之後的又一支柱產業予以扶持。自治區提出,要全力推進煤炭資源轉化,把煤制氣、煤制烯烴等項目作爲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的制高點,及早動手,加快推進,形成長遠競爭力。2014年,新疆煤炭年產量將達到4億噸,煤制天然氣135億立方米/年,市場裝機容量將達2825萬千瓦。2014年,煤炭年產量將達到10億噸,煤制天然氣515億立方米/年,市場裝機容量將達4500萬千瓦。

賈修啓說,河南煤化旗下的新疆龍宇能源準東煤制氣40億立方米/年、衆泰煤焦化130萬噸/年改擴建循環一體化循環項目、哈密大南湖2×1000mw(兆瓦)煤電一體化項目正在加快推進,盈利能力和職工收入都在新疆同行業處於前列,十二五”“ 期間河南煤化計劃在新疆投資500億元。劃在新疆建設一座首期年產5000萬噸,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現代化露天煤礦。

博地能源中亞區總裁史震春雄心勃勃地說:“我們將用最先進的理念、管理、技術,將這座露天煤礦打造成全世界煤炭行業的樣板。”

和博地能源一樣,吸引無數煤炭巨頭“競折腰”的正是新疆豐富的煤炭資源。正如第九屆新疆煤博會組委會項目總監孫偉所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大家都奔着你來,無非就是說明一點,你這裏有"貨"。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三次全國援疆工作會議的召開,中央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優惠政策,這也是吸引衆多煤炭企業到新疆發展的優勢所在。多方合力使新疆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加快推進,磁場效應”“ 再度升溫。

與此同時,隨着“西煤東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工程,將困擾新疆煤炭外運的瓶頸逐步打破,新疆的新型工業化正逐步由“石化獨秀”向“油煤雙驅”轉型。投資將超過1萬億

元。實力雄厚的大企業投資額更是達到數百億元、上千億元,必將引發了疆內煤炭行業的重新洗牌,也給新疆煤炭開發帶來新的活力。

從“黑、大、粗”的煤炭開採到大規模、現代化的煤炭開發,從單一的煤炭開採到煤電、煤化工產業鏈的延伸,從傳統粗放式到綠色低碳的發展,新疆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正在加快前行。

從重慶專程趕來參加展會的重慶大江信達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勇斌向記者介紹了公司在新疆的發展規劃。“隨着中央加快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深入實施,必然催生出一個新興的能源裝備製造市場。誰先佔領新疆市場,誰就贏得先機。目前,公司已開始制定新的發展戰略,把新疆市場作爲重中之重,由原來的單純經銷發展轉爲在新疆投資、合作、建廠,把公司裝備製造的基地建在新疆。”王勇斌說。

自治區經信委副主任朱立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進入新疆的能源企業,都比較重視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把原來簡單的資源開採變成資源的深加工。新疆煤炭產業正處於一個提量提質的過程中,而且速度還在不斷地加快。

在國家一系列優惠政策和資金推動下,新疆40%的國內煤炭佔有率和巨大潛力正成爲各大能源集團爭相投資開發的聚寶盆和產業延伸的助推器,目前,國內五大發電集團和煤炭20強企業已全部落戶新疆,正帶動煤炭、煤電、煤化工產業投資步伐提速。到“十二五”末,自治區力爭形成10個千萬噸級、5個3000萬噸級、2個5000萬噸級的大型、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煤炭產能超過4億噸。

山西今年或新增煤炭產能1億噸

秦皇島煤炭網2014.5.31

山西省煤炭廳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山西計劃建成投產100座重組整合保留技改礦井,新增煤炭產能1億噸。

到今年4月底,山西開工建設各類礦井694座,其中重組整合礦井663座。全省累計綜合竣工驗收礦井59座,新增生產能力7650萬噸/年。今年全省計劃建成投產重組整合保留技改礦井100座,新增煤炭產能1億噸。

目前,山西已投產和在建的千萬噸級特大型礦井有10個以上,全國爲37個。山西同煤塔山、晉煤寺河、平朔井工一礦等千萬噸級現代化礦井成爲安全高效現代化礦井建設的排頭兵。2014

年,山西煤炭產量8.72億噸,其中出省銷量5.81億噸。今後4年內,山西煤炭總產量將控制在10億噸。

此外,爲提高辦礦水平,今後山西將對煤礦辦礦主體企業實施“等級管理”,企業經過整改後仍達不到最低等級將被取消辦礦資格。今後山西新建礦井規模原則上不得低於120萬噸/年。山西完成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併重組後,礦井數量由2600座壓減到1053座,辦礦企業由2200多家減少到130家。爲了進一步提高煤礦管理水平,山西將依照辦礦企業規模、專業技術人員數量、百萬噸死亡率等10多項條件,按照特級、甲級、乙級、丙級、丁級5個級別對其進行管理。

從5月底開始,山西將在3個月內對辦礦企業進行等級評定。管理級別較高的辦礦企業在配置接替資源等方面將獲得優先支持。級別實施動態管理,行業管理部門依據企業管理水平對其實行升級或降級。首次被評定爲無等級的企業,如果整改後下年度仍達不到丁級標準,將被取消辦礦資格,其所屬煤礦的生產、建設、經營活動將被停止。

新開辦煤礦企業必須符合等級管理的丁級標準,否則企業所屬煤礦不得開工建設。今後,山西新建礦井規模原則上不得低於120萬噸/年。煤礦建設項目投產後5年內不得申請改擴建,嚴禁隨意增大礦井生產能力。

第五篇:低碳經濟加快盤縣煤炭產業轉型

低碳經濟加快盤縣煤炭產業轉型

【摘要】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前夕,我國公佈了自己的碳減排目標———到2014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4年下降40%~45%,標誌我國已經開始發展“低碳經濟”,所以作爲以煤炭爲支柱的盤縣,一直走的是高能耗、污染重,二氧化碳排放多的傳統發展路線,其轉型是否成功,“低碳經濟”是否快速發展,深刻影響着盤縣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本文具體闡述了盤縣的煤炭產業發展及其對環境的影響,深入分析了煤炭產業轉型的方向,並提出了轉型的對策與思路。

【關鍵詞】低碳經濟;煤炭產業;轉型發展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但是伴隨着gdp的成倍增長,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凸顯,嚴重製約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這在經濟發展還很落後的盤縣來說,體會尤爲深刻。

一、盤縣煤炭產業現狀

煤炭產業是盤縣的支柱性產業,其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煤炭及其附屬產業,經濟結構非常單一。

一是煤炭產業是盤縣的支柱。憑着煤炭產業這單一的經濟結構盤縣2014年以前每年平均gdp的漲幅均達到了12%,煤炭及其附屬產業收入佔全縣gdp的80%以上,煤炭產業爲盤縣經濟的迅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二是小煤礦大量無序開採,使煤炭資源嚴重浪費。一些非法開採和技術落後、缺乏安全條件的小煤礦遍地滋生,缺乏先進的開採技術,造成煤炭資源的浪費。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盤縣共有小煤礦150多座,具有“多、小、散、亂”的粗放發展格局,多年來造成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三是煤炭產業所帶來的污染是觸目驚心的。在高碳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盤縣的環境質量之差在全省也是“聞名遐邇”,2014年以前在全省重點地區城市空氣質量考覈中,盤縣被列爲全省污染最嚴重的“黑色縣”。四是產業結構已不再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在過去的以經濟發展爲中心的環境下,盤縣走着“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子。然而,隨着科技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盤縣傳統的經濟結構已不能適應全國宏觀發展的要求。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如何發展多元化產業結構,減少環境污染,成爲盤縣保持迅速發展的重點。

放眼世界,和盤縣有着極其類似經歷的德國魯爾老工業區卻依舊煥發着蓬勃的朝氣。早在20世紀60年代,德國政府就已經意識到經濟結構單一的重工業地區的發展弊端,果斷採取積極的扶持政策,引導企業轉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魯爾地區逐漸實現了經濟結構轉型。由此可以看出,實現經濟轉型發展,改變經濟增長模式是傳統工業區得以生存並發展的根本方法。

二、“低碳經濟”的界定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爲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唸的根本性轉變,其產業體系包括火電減排、新能源汽車、建築節能、工業節能和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環保設備和節能材料等。它通過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規模使用可再生能源與低碳能源,大範圍研發溫室氣體減排技術,建設低碳社會,維護生態平衡。低碳經濟的實質內容對山西省煤炭產業轉型指明瞭方向。

如今,在全球倡導“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我國作爲能源生產和消耗大國,已經開始加大力度降低“c”排放。而盤縣作爲中國江南煤都煤炭能源重點縣,如何詮釋低碳概念,形成環境與經濟共贏發展的良好局面,是現發展階段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盤縣實現煤炭產業轉型的建議

(一)煤炭產業轉型的優勢

不可否認,以高碳產業應對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構建低碳生活,盤縣將面臨更大制約和更高門檻,比傳統意義上的產業結構調整難度更大,內涵更廣,任務也更爲艱鉅,壓力更大。雖然對盤縣而言,無碳產業和可再生能源所佔比重非常低,但卻有着豐富的低碳能源供應經驗並具備了相當規模的供應基礎設施體系,開展以煤爲主的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研究是未來的主導方向。首先,盤縣有着豐富的焦爐煤氣、煤層氣(也就是俗稱的瓦斯)氣資源。其次,盤縣境內對外的輸送供應基礎設施正在建設當中。在不久的將來形成完整的輸送體系之後,將爲盤縣焦爐煤氣、煤層氣的輸送提供保障基礎。基於這些,盤縣發展低碳經濟還是大有可爲的。

(二)煤炭產業轉型對策

1.盤縣爲煤炭產業轉型所要做的努力。一是在節能減排上下功夫。近年來,盤縣政府相繼出臺了《盤縣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盤縣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辦法》,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通過技術進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電力能源供應結構,提升電能轉化和輸送效率、淘汰焦炭等行業落後產能、開發利用煤層氣、提高環境綠化率,維護自然的碳匯能力等。二是大力發展煤炭產業“四化”建設。2014年盤縣在六盤水市率先開始了煤礦兼併重組,礦井企業減少了很大一部分,告別“多、小、散、亂”的粗放發展格局和模式,告別一煤獨大對經濟發展的桎梏,形成煤炭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信息化,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單位能耗。到2014年,全縣將形成1個年生產能力千萬噸級的特大型煤炭集團,3個年生產能力5 00萬噸級以上的煤炭企業集團,11個年生產能力1 00萬噸級以上的煤炭企業集團。對全縣產業結構優化、發展方式轉變產生了重要示範和帶動作用,全面拉開了煤炭產業轉型的序幕,爲發展“低碳經濟”產業結構邁出了重要一步。

2.煤炭產業的轉型方向。從目前的能源資源條件、經濟發展階段以及可能面臨的節能減排壓力等層面看,盤縣發展低碳經濟所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盤縣擁有全市50%以上的煤炭開採量,全市gdp的80%全是由煤炭及其附屬產業所產生的,短時間內拋棄煤炭等高碳產業並不現實,所以盤縣首先要在“多元化、低碳化、科技化”上下工夫,逐步形成煤炭產業循環經濟。重點培育以清潔煤氣化技術爲龍頭的新型煤化工產業,鼓勵發展清潔煤氣化爲基礎的多聯產技術,推動產業格局的轉型與升級。延伸煤炭產業鏈條,從單一的煤炭產品延伸到新型、環保、低污染的清潔煤氣化產品,發展煤炭下游產業,提高資源加工深度;擴寬技術體系,綜合利用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產生新的效益,構建“資源-產品-廢物-廢物再利用-產品”的循環經濟模式,形成能源利用率高、資源利用充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少的“低碳”產業結構,最終實現高碳產業的“低碳經濟”鏈條。其次要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同時,大力支持低碳技術的引進和吸收並努力爭取自己研發。注重培育和擴大煤炭科技的人才的培養,提升科研力量,大力支持循環經濟技術研發、示範推廣和能力建設,全力推廣清潔煤氣化和清潔煤技術,推進煤炭資源綜合利用、餘熱餘壓發電和煤炭開採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大

投入把科技成果轉化成爲經濟增長點,達到煤炭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效果,爲更好的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提供有力的保障。最後要利用稅收槓桿,支持低碳產業的發展。優化稅收,採用財政補貼、財政貼息等手段支持企業發展轉型,提高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市場效率,促進煤炭資源整合、煤礦兼併重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盤縣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加快煤炭行業轉型,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符合盤縣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是促進經濟與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楊聖明.哥本哈根氣候會議與中國低碳經濟發展[j].時代經貿,2014,

(12)

[2]丁丁.周.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實現途徑和政策建議[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