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論小論文【新版多篇】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論小論文【新版多篇】

電子信息導論課論文 篇一

關鍵詞:通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模塊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9-0059-02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經濟體制的轉型,地方高等院校對於專業和課程設置等建設也正在進一步變革。通信工程作爲理工科大學的一個重要專業,截止2006年6月,我國設有通信工程本科專業的學校達到246所,年招生人數達三萬人左右,就業競爭激烈,這給地方院校的通信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也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和挑戰。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對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增強社會競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課題。本文針對地方高校通信工程專業在課程體系建設中,如何體現專業特色,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進行探討。

一、通信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

1.通信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通信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爲:本專業培養能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文化素質修養、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掌握通信工程及相關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設備研發、設計、維護、運營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對於不同類型的學校,在滿足本規範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應根據自身的辦學定位,體現各自的辦學特色。

2.通信工程專業的基本專業知識體系結構。在構建通信專業知識體系過程中,要努力做到六個統籌考慮:①知識體系與培養目標、培養手段和認知規律統籌考慮;②專業知識與人文素質教育統籌考慮;③強化基礎理論、拓寬專業知識面與整合更新教學內容統籌考慮;④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統籌考慮;⑤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統籌考慮;⑥應用能力、創新知識與綜合素質培養統籌考慮。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科基礎知識體系主要涵蓋四大知識領域,分別是電路與電子學知識領域、信號系統與控制知識領域、計算機知識領域、電磁場知識領域。

二、課程體系改革措施

在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基本思想指導下,結合地方高校發展的實際,具體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加強學科基礎課程的教學,以課程的整體優化來指導局部的教學改革。電路理論、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電磁場與電磁波等課程構成了學科基礎課的核心。爲了使學生在知識結構上具有“基礎紮實、適應面廣、實踐能力強”的特點,我們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更新,優化理論課程體系,改進課堂教學。例如:數字信號處理課程與信號與系統課程的知識合理分配。數字電子技術中,EDA知識與專業課中FPGA的應用知識的整合;電磁場與電磁波和微波技術、天線技術的知識體系優化;信息論與通信原理內容合理分配等等。另一方面,我校通信工程專業在自治區內是從大學聯考一本線以上招生,學生素質相對較好,其中有一部分學生面臨考取研究生的需求,針對電子信息類考研的課程,突出重點,加強這方面的理論教學。既滿足了學生進一步深造的需求,也實現了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理念。

2.增加通信工程專業導論課。開設通信工程專業導論課,是爲了使通信工程專業的同學在大學一年級時,就能領先一步瞭解自己所學專業的重要現實意義,以及應用環境。進而在大學四年的學習中能有針對性地對組成通信框架的各個部分的具體細節做深入的學習和理解,從而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和一二年級時的迷茫心理。

3.面向社會需求、改進專業課程教學。通信領域是當今技術更新最快的領域之一,各種通信技術層出不窮,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3G已進入商用,各大運營商要完成3G網絡的建設,GSM和3G網絡優化人才需求急劇擴大;二是通信設備製造商近年來發展迅速,對從事研發和生產類的技術性人才需求旺盛,尤其是具有掌握通信理論,電子設計能力人才需求呈現較大缺口;三是集通信網絡、軟件設計一體的科技公司對人才的需求旺盛,基於3G平臺的應用開發將是目前的急需人才。因此,在總體把握“夯實基礎、拓寬口徑、強化個性、善於創新”的基礎上,推進人才培養的分類指導,在專業課教學方面,採用模塊化教學,以適應社會需求的多樣性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根據社會需求,我們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主要就業領域分佈在①GSM和3G網絡優化、通信網的設計、施工等領域;②在通信設備製造商從事售前、售中、售後等技術服務;③通信運營企業,從事電信運營、管理;④有線電視公司以及其他專用通信部門,如民航、部隊等。爲此,根據專業方向,設置相應的專業選修課模塊。通信網絡與交換方向。該專業培養在現代通信網與交換等多個層面上,進行現代通信技術應用、工程設計、設備製造和網絡運營的高級技術人才。培養目標是熟悉通信設備和系統的基本原理與性能,掌握通信系統構架與組網技術。具有網絡設計與建設、管理與運維等操作能力,同時掌握通信基本理論,具有較爲深厚的專業系統知識。適應通信領域內網絡、系統、設備及信息交換、傳輸、處理方面的應用、安調與維護工作。主要專業課程有:計算機通信與網絡基礎,現代交換技術,光纖通信、微波與天線、移動通信、現代通信網絡、現代通信工程設計等。就業方向:通信設備生產企業、電信運營商、公安、民航、廣電等特定行業需求的人才。計算機通信(寬帶數據通信方向)。本專業培養從事計算機網絡及寬帶數據通信系統設備進行現場安裝、配置、調試、管理與維護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是:掌握數據通信、網絡通信的基本原理,計算機軟硬件基本操作,寬帶接入、數據庫開發與維護等技術。具有較強的網絡設計、施工、維護等基本能力,並具有跟蹤寬帶數據通信的新技術、新發展的能力。主幹課程:計算機通信與網絡基礎、數據庫及其應用、操作系統、JAVA語言及其應用、交換機與路由器配置技術、光纖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現代程控交換技術、寬帶接入網技術等。就業方向:面向通信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通信和數據通信等相關工作,也可到各類網絡公司從事網絡通信技術工作。

4.適應社會的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的指導方式。根據教學計劃,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基本都安排在第八學期。這期間,許多用人單位的崗前培訓、見習期也都安排在這期間進行。這往往造成學生投入畢業設計的時間和精力的不足,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畢業設計可以分兩大類,一類是學生在校內選做校內指導教師的題目;另一類是在校外,根據學生在見習單位的實習情況,指導學生選擇好結合崗位、生產實際的畢業設計題目,並與企業協商,聘請有經驗的現場工程技術人員進行聯合指導,共同完成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工作。這樣,既完成了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的教學環節,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又滿足了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使學生較快地進入工作角色,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三、問題與思考

儘管經過幾年的改革與建設,通過採取上述一系列措施,使得我們地方院校的通信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方面,更加符合我校的實際情況。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專業建設的發展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高等教育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①實驗室硬件的建設,在同類院校中具有絕對優勢的亮點項目不多;②師資隊伍中缺乏具有較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③產學研合作雖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是形式單一;④畢業生就業率持續走高,受到社會的好評,但是在重要的技術崗位或關鍵崗位的人數還不多。因此,我們根據地方院校的特點,從課程體系調整、課堂教學改進等方面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目的就是更好地培養具有自己專業特色的適應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孫雲山,劉婷,張立毅。我國通信工程專業的發展現狀[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6,(24):85-86.

[2]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本科指導性專業規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于慧敏,黃愛萍。信息與通信工程特色專業教學改革[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32(6):96-98.

[4]張毅,郭亞利。通信工程(專業)概論[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5]陳正宇。應用型本科院校通信工程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4).

[6]成強,張奇惠。電子信息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改革實踐[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0,30(7):84-87.

基金項目:內蒙古工業大學教學改革項目(200905)

電子信息導論課論文 篇二

關鍵詞: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電子信息材料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1(a)-0-01

我國高等學校材料專業教學體系與教學內容沿襲前蘇聯模式近50年, 目前,需要對這門專業課程進行改革,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在專業培養目標達成共識後,該校調整了專業課程體系、增設多門專業課。其中《電子信息材料》(48學時)爲其中之一。電子信息材料不僅應用於航空航天等國防尖端領域,還廣泛用於民用工業和日常生活。作爲材料學科與產業中一隻蓬勃的生力軍,電子信息材料在當今信息和知識的年代已成爲世界諸多國家重要的經濟增長點[1-2]。因此增設這門專業課旨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讓學生了解一些材料科學的前沿領域和發展趨勢,增加興趣, 熱愛專業, 爲以後的學習和就業奠定基礎[3]。

1 目前電子信息材料課程存在的問題

國內院校《電子信息材料》課程歷來多是爲材料專業學生而開設,已形成適合其專業特點的、較完備的教學內容體系;在教學研究方面業已取得許多具有鮮明專業特色的研究成果。但由於電子信息材料本身具有:(1)內容多,涉及面廣。(2)內容更新快。(3)實踐性強等特點,許多院校只把其作爲選修課,課程內容大多隻是具有普及知識的作用,學生學後並無多大印象。而且很多學校在課程教學上存在教材陳舊、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沒有實驗課等這些不利於《電子信息材料》課程發展的弊端。

2 電子信息材料教學改革的內容

結合本校材料專業特點,並考慮天津市電子材料行業的工業特色,研究適用於材料專業的《電子信息材料》課程內容體系,希望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有所突破。

2.1 整體設計教學內容

結合材料學院專業課程設置的具體特點,對國內外參考教材及課程體系進行系統的調查研究, 並廣泛收集材料科學領域的參考文獻及最新信息,選用合適的教材制定出新的《電子信息材料》教學內容,力爭在教學內容上突出以下特色:根據材料科學發展的最新動態和材料專業課程設置的現實需求, 堅持簡化理論、增加應用、拓寬知識面、更新內容的基本原則。充分考慮到本課程在專業培養目標中的地位, 在內容安排、表述手段等方面進行系統設計,同時充分考慮到本課程與其它相關課程之間的合理配置和支持, 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優化。兼顧各種電子材料共性與個性的結合, 實現多學科知識的交叉和滲透。在課程內容上,我們將對材料科學的五要素模型進行討論, 試圖在材料的組成、製備、結構、性能與應用之間建立一個整體和全貌的關係;對材料的組成、結構與性能、製造工藝與方法等內容進行深入講解, 力求彰顯材料的共性。然而材料是具體品種組成的, 不同的材料具有其鮮明的個性, 所以在材料的應用、材料的比較與選擇等內容中又比較兼顧個性, 以利於學生在學習具體材料的基礎上, 能做到舉一反三, 更深刻地瞭解材料的共同之處。

2.2 更新教學手段

材料科學博大精深、變化無窮, 神奇而又充滿魅力。電子信息材料這門課只是其中一個分支。爲此在授課過程中切實做到動之以情, 導之以趣, 製作內容豐富、生動活潑的多媒體課件。在講授中把傳統的導電材料、電阻材料,磁性材料,神奇的超導材料、激光材料, 異軍突起的集成電路半導體材料等材料科學發展的前沿領域的知識介紹給學生。另外,可以購置相關的電子音像資料,使學生能更直觀地瞭解材料的製備及應用的一些情況。

2.3 改善教學方法

(1)互動教學。教學建設要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向同學提出問題,引導同學們思考和討論。同時注意啓發和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在一些章節講完之後還要提出後續和推廣問題,爲學生留下思考和研究的空間。通過這些方法,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

(2)實物教學。《電子信息材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踐性如何體現,也是使學生對這門課感興趣的關鍵之一。我們採用把科研、生產中的典型材料帶到講臺上,如:導電材料中的導電銀漿、半導體材料中的單晶硅片、介電材料中的鈦酸鋇電容器、光電材料中的熒光粉、敏感電子材料中的壓電器件等。讓學生觀看實物,並參觀實驗室觀看某些實驗的製備過程,把一些抽象的理論通過實物展現出來,加深了學生的理解,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撰寫小論文。材料的發展日新月異,除了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更新材料領域的知識外,在課外還要求學生自己查閱國內國際專業期刊上發表的文獻資料,瞭解有關材料的發展情況,並寫出學習論文。這樣不僅拓寬知識面,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還培養他們從多方面攝取知識營養的習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參與科研。介紹本專業教師正在從事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科研項目,如,半導體發光方面、鐵電材料方面、鐵磁體方面等。鼓勵有興趣的學生成立科研小組,參與到教師的課題研究中,撰寫科研論文,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到很快驗證和應用。

2.4 加強實驗教學

電子信息材料課程是和生產實踐緊密聯繫的課程,應該合理安排實驗教學和實習教學。這對於學生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 結語

《電子信息材料》是一門簡化理論、側重介紹材料特點及應用的專業課,其先修課程是在材料學專業中理論性較強的《材料科學基礎》和《材料性能學》,因此如何將一些複雜的理論應用在課程中並與材料的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將是本課程的主要特色之一。根據專業要求開設實驗課並採用實物教學是本項目的又一特色,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聯繫的宗旨。這要求教師有較寬的知識面和一定的電子材料的專業背景。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師在教學中實現學習、教學、實踐、科學研究的良性循環,上課時能遊刃有餘,學生對於這樣的教學方法也會增加

興趣。

參考文獻

[1] 李言榮,惲正中。電子信息材料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2] 賈德昌。電子材料[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

電子信息導論課論文 篇三

關鍵詞: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課程設置體系;學科前沿;團隊

作者簡介:李春先(1977-),女,湖北黃岡人,長沙理工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講師;王成志(1974-),男,山東濰坊人,長沙理工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講師。(湖南 長沙 410114)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改課題“探索物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新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批准號:湘教通[2011]308號)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7-0177-02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以下簡稱“畢業論文”)是學生在系統學習完本專業的基礎課後,按照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規範化的研究進程,系統完成一項具有綜合性和創新性的科研活動。它是本科教育的最後一個環節,其目的是總結、消化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使學生能夠初步掌握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會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畢業論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創見性,能夠較好地解決學科領域中不太複雜的問題,立論要科學,觀點要創新,論據要翔實嚴密。由此可見,畢業論文是本科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實踐環節,但近年來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出現了一定的下滑,並引起了學術界關於畢業論文是否有必要存在的爭議。因此分析影響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探索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有效方法與措施,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應是當前高校教學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課題之一。[1]近幾年,畢業論文課題組把畢業論文的改革與課程設置體系的改革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近幾屆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顯著提高,在學校檢查中名列前茅,並且取得了一系列學術成果,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分別在《物理學報》[2-5]等權威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這些成果不僅爲學生進一步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說明只要改革得當,研究的質量會顯著提高,產生高水平的成果是可能的。以物理學專業爲例,下面對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做法和體會進行闡述。

一、改革課程設置體系,大力開設前沿選修課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前提

根據教師科研方向,把教師劃分爲六個科研團隊:分子器件科研團隊、光電信息物理科研團隊、凝聚態物理科研團隊、空間物理科研團隊、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科研團隊、電子信息技術科研團隊。在傳統必修基礎課的基礎上,大力增加前沿選修課,規定每個科研團隊開展1~2門具有前沿性且與科研相結合的選修課,例如“石墨烯分子器件物理基礎”、“光電檢測技術”、“太陽能電池”、“光信息處理”、“凝聚態物理前沿專題”、“空間物理現象的物理基礎”、“量子光學導論”、“量子信息基礎”、“電子設計和製作”等選修課,一般爲48個課時。由於選修課具有新穎性和前沿性,因此深受學生的歡迎。

對於這些選修課,在教學方法上與傳統基礎課不同,採取討論和探索式教學的方式,手段靈活多樣,不拘一格。針對物理課概念性強的特點,在討論中加深了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形成了“勤于思考,樂於探討”的學術氛圍。在課堂上教師只講解要點,其他內容和相關問題留給學生。把學生分成幾個組,給予每組相應的內容和問題,幾個人一組通過查找文獻完成給定的任務,然後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答案。另外,課程的內容和要求要與該課程的相關科研手段和方法匹配,這樣學生不但學到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學到了與該課程相關的科研方法和手段,爲今後的畢業論文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該前沿方向中選擇一些問題作爲本科畢業論文題目,不但具有可行性、前沿性、新穎性和專業性,而且有利於鍛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這正是畢業論文的目的所在。

二、選題是提高畢業論文的基礎

選題就是指導教師確定畢業論文的研究內容。一個好的選題,要充分鍛鍊學生利用本專業知識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選題是畢業論文的第一個環節,也是畢業論文的基礎。課題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題:

第一,與本專業相結合,即在本專業範圍內選題。

第二,與科研結合,與學科前沿結合,做到選題新穎。將本學科的前沿、熱點問題融於畢業論文之中,把科研中遇到的問題轉化爲畢業論文的課題。只有題目新,纔能有創新的空間,只有內容新,纔能有新的結果和結論。從學生選題來看,學生對科研型題目的選擇熱情逐年增高,使得這些題目具有較好的需求基礎。特別是計劃考研的學生很願意接受一次科研訓練,從而爲以後從事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礎。

第三,可行性。選題難度要適中,既要考慮學生的學識水平,又要考慮學生潛能的最大發揮。前沿選修課爲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只要選題得當,本科生同樣能對學科前沿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例如,量子相干態兩個正交分量在相空間的幾何表示是橢圓,但教材和文獻上沒有給出系統的證明,但是隻要理解了《量子光學基礎》的一些定義和物理意義就可以利用學過的數學知識給出完整的證明。

第四,實行雙向選擇。指導教師把題目放在網上,實行雙向選擇。在過去,選題方式一般由教師給學生單方面定題,學生缺乏主動性,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對導師的研究方向和進行的課題缺乏瞭解,在選題方面存在被動接受的情況;在選題過程中,留給學生選題的時間過少,普遍存在着“指導教師報題隨意、學生選題盲目”等問題。目前教師把題目、內容和要求詳細顯示在網絡上,給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選。在選題的過程中,師生可以通過網絡充分交流使學生對課題有充分的瞭解。在教學網絡上學生確定題目,然後出題教師與選定該題目的學生進行面試或者交流,雙方滿意即可確定指導和被指導的關係。這樣既避免了選題的盲目性,也有利於因材施教。

三、指導方式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關鍵

爲了加強對畢業論文的指導可實行團隊指導。如前所述,有六個科研團隊,研究方向相同的學生歸到相應的團隊內,實行分類指導和團隊指導。團隊內的資源共同利用,學生統一管理,集體答疑,定期對學生畢業論文進行答疑和檢查,瞭解和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提出每一階段的要求和任務,確保論文的質量和進度。共同組織針對選題的學術講座、學術交流會和論文寫作交流會,組團可大大提高指導效率,節約成本。指導教師之間密切協作,充分利用了教師資源,大大提高了指導效率,節約了資源。團隊內的學生各有所長,共同討論問題,發現對方的長處,取長補短,還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四、學院和教研室強有力的管理與監管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保障

根據學校的有關精神,實行學院、教研室兩級管理,學院制定制度和措施,教研室負責具體執行。

1.成立院畢業論文領導小組及答辯領導小組

院畢業論文領導小組負責全院畢業論文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包括擬訂畢業論文工作計劃、向全院教師佈置畢業論文任務、選配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組織畢業論文題目的審定並報學校審批。

2.物理學專業教研室成立畢業論文指導小組

畢業論文指導小組負責畢業論文的具體工作,包括組織畢業論文題目審查、確定畢業論文指導教師,並報院審覈;組織學生選題;組織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向學生下達任務書;負責畢業論文進行過程的管理、檢查並及時整理有關材料;設立畢業論文答辯小組,具體負責各組的論文審查、論文答辯。

3.課題實行兩級審評制度,嚴把課題關

物理學教研室組織指導畢業論文豐富的教師對所報題目進行審批,不符合學校和學院要求的題目要撤掉,或者通知出題者進行修改,直到滿足要求爲止。教研室把評審符合要求的題目彙總,交給學院畢業論文指導小組評審,檢查是否有不符合要求的課題,合格的課題方可進入選題系統供學生選擇。

4.對畢業論文的各個環節進行檢查和監控

組織指導教師開會,明確指導教師的任務。指導教師需提出論文應達到的目的與要求;介紹主要參考文獻;指導學生制訂論文撰寫計劃;檢查學生論文撰寫的進度質量,並給予及時指導幫助;指導學生修改論文初稿;審閱畢業論文並提出論文答辯資格及給出成績評定建議;參加論文答辯;撰寫指導總結。在論文指導過程中,指導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勤奮、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的培養。教研室在整個畢業論文期間擔負着管理和監督的職責,應進行嚴格管理,組織畢業論文中期檢查或抽查,並對檢查工作進行認真總結。

五、結束語

近幾年採取把畢業論文的改革和課程設置體系的改革有機結合、把科研前沿融入畢業論文中、團隊指導、強有力的行政監管等措施對如何提高畢業論文進行了初步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提高了,論文質量大幅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得到了增強,不僅使本科生取得了一系列學術成果,發表了一些有價值的學術論文,而且得到了學校主管部門與學生的一致好評。

參考文獻:

[1]姚明仁。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質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

2008,(8):147-148.

[2]梅龍偉,張振華,丁開河。單壁碳納米管電子輸運特性的穩定性分析[J].物理學報,2009,58(3):1971-1979.

[3]胡海鑫,張振華,劉新海,等。石墨烯納米帶電子結構的緊束縛法研究[J].物理學報,2009,58(10):7156-7160.

[4]趙啓迪,張振華,鄧小清。低偏壓下單層碳納米管的輸運特徵[J].物理學報,2010,59(11):8098-8104.

電子信息論文 篇四

高校作爲我國經濟建設人才的培養基地,理應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合理設置專業課程,以順應我國經濟建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是2003年成立的新專業,在專業開辦之初,存在師資力量不足、實驗設備缺乏等問題,這就勢必導致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不足是:(1)學科基礎平臺課程學時偏少。專業實驗課時不足。專業課程之間銜接不夠。開設的專業課程數量過多。爲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爲我國經濟建服務,修訂專業培養計劃,適當調整專業課程設置,進一步完善的課程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課程體系的改革的思路。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基本規格要求的設計藍圖和實施方案,是落實教學計劃、組織實施教學過程的重要依據。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應以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需要爲導向,圍繞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從學校和專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湖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爲主,文、理、經、管、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多學科性大學,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爲湖北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圍繞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依據學校教務處關於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原則意見,形成了此次課程體系改革的總體思路:加強學科基礎課程教學;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注重知識內容的系統性與先進性;注重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課程體系改革的具體措施。2006年在學校教務處和理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從學校的培養目標定位和學科分佈的實際情況出發,按照課程體系改革的總體思路,並依據湖北工業大學課程體系結構框架,修訂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此次修訂主要對原課程設置進行了以下幾方面調整。取消了幾門課程。按學校規定本科階段課內學時2500學時,本着“以有限的課程覆蓋日益增長的知識面,不求全、細,重在精、新”的原則,取消了與專業方向關聯程度不高的課程:軟件工程、數據庫概論。取消了與大學物理內容有重複的課程: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量子力學。增加了幾門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學時。爲打好學生的專業基礎,增加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等專業基礎課程的學時。

增加了專業實驗課的學時。爲了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實驗研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加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等課程的實驗學時。適當地將課程前移。按照我校的本科培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原則意見,學生在第八學期只安排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的教學任務,第七學期有部分學生要爲考研做準備,也有部分學生開始找工作,所以很難有太多的精力用在第七學期安排的課程上,導致這學期的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考慮到這方面的問題,新計劃將二門課程前移。理順了課程的先後順序。在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開辦之初,由於培養計劃尚不完善,在執行過程中,對課程的設置有所調整,導致部分學修課程與後續課程的先後順序顛倒,課程之間的銜接不夠。此次修訂基本理順了課程的先後順序。

電子信息論文 篇五

長期以來由於實驗經費的限制,造成實驗設備陳舊老化,且由於高校的大規模擴招造成設備數量也明顯不足,大大影響了實驗教學的質量。同時,實驗室的硬件設備缺乏合理的配置,實驗室的整體佈局是按照開設課程來設置的,但是對於電子信息類專業而言,許多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是相通的,單獨設置實驗室不但造成設備和人員的重複設置,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還造成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間的矛盾。實驗教學方法落後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是形式單一而枯燥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僅僅按照實驗指導書上規定的方法和步驟,簡單的重複實驗過程。這與實驗教學中需要手把手講解、指導的實際需求是有一定差距的。

這個矛盾單靠寫在黑板上的實驗指導往往是不能解決的,這樣的實驗收效甚微,甚至個別學生連示波器、信號發生器等基本儀器都不會使用。學生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高校教育傾向於理論素質的培養,而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反映到教學層面上,體現在實驗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依附於理論教學,僅僅作爲理論教學的輔助內容。再加上大部分的實驗教學硬件條件不足,常常出現多個學生共用一臺試驗設備的局面,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鍛鍊,這些情況常常會造成學生不重視實驗課。而且傳統實驗教學內容老化,缺乏創新精神,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束縛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極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

基於上述存在的問題,要求我們必須更新教育理念和實驗教學觀念,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完善電子信息類專業實驗教學過程。我們應注重解決以下幾個問題。2.1改變理念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探索實驗教學理論、改革實驗教學體系、方法和手段,淡化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界限,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整合實驗教學內容,優化實驗教學資源,把實驗教學從封閉的教學過程轉向開放的教學過程。同時教育要與科技發展保持同步,在教學中力求做到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學習,突出對學生技能、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針對實驗硬件條件不足的情況,加大實驗設備的投資,加強與企業的聯合,建立新的實驗體系,轉變培養方式,輸送一部分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鍛鍊,從而讓他們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在財力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動手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結合本專業的特色,自行開發研製部分實驗裝置,及時地開發出綜合性實驗,從而能夠不斷地提高電子信息類實驗教學的質量。

爲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改進實驗裝備的同時,需要不斷地改進實驗內容。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教學方法,進行實驗教材、實驗指導書的編寫和修訂。使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既能夠獲取有效的知識,又能夠培養和提高認知能力、自主性學習能力和研究性學習能力。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注意充實新理論、新技術,反映本學科最新發展動態,融入最新科研成果,使教學內容得到不斷更新。這就要求構建新的實驗教學體系,使各門實驗教學課程有機地結合,合理精減基礎驗證性實驗內容,逐步增加綜合設計性、研究創新性實驗教學項目比例,以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