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多篇)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多篇)

學生就業指導論文 篇一

摘要

隨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各個領域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逐步實現智能化的發展,這種環境背景下,要想獲得好的就業,就需要加強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明確新形勢下大學生羣體的變化情況,瞭解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不足,針對性地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進行調整與改進,給予大學生科學的指導與幫助,使其能夠明確自我發展的方向以及目標,能夠在合適的工作崗位上綻放光彩。本文就對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進行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

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對策

一、引言

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其實就是政府的人力資源保障部門以及下屬的人才市場、高校學生處、就業指導中心等對高校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傳統的就業指導方法存在着同質化的、程序化的特點,當前就業市場逐漸實現信息化,並日趨完善,在這種新形勢下,傳統的就業指導方法是無法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羣體的就業需要的。所以需要一種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羣體特點的就業指導方法,使就業指導的內容更加豐富,涉及的單位更廣,發揮的作用更大。

二、移動互聯時代對大學生羣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第一,機遇。學生生活層面。大學生是移動互聯網應用的主要羣體,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都會使用到互聯網,比如學生之間的日常休閒娛樂、出行訂票、網上訂餐等,使用互聯網能夠使其生活更加便利。同時互聯網的應用也使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發生轉變,這種變化是大學生所接受和認可的,而且在大學生的影響和帶動下,其他羣體也開始應用互聯網,使其應用更加廣泛,爲人們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學生思維模式層面。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高校學生的思想意識以及行爲等也逐漸開放,相比於上一輩,他們的思想認識更加新奇,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於問題的看待和處理方法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其思維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此外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變化也涉及他們的職業觀念,學生在就業時自我認識比較強,他們知道只有強化自己的素質水平以及實踐技能才能夠被社會所接納,才能夠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找到好的、合適的工作崗位。對於大學生思維方式的變化需要高校就業指導的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審視,對其就業指導的內容以及方法進行科學的調整與設計,瞭解學生的就業指導需要,並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進行就業指導。知識獲取渠道層面。移動互聯網時代,知識獲取的方式逐漸發生變化,並呈現出一定的特殊性,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依舊是閱讀,新媒體時代,閱讀逐漸發生成爲立體化的閱讀方式。新媒體時代,閱讀注重將文本和讀者作爲中心,傳統的閱讀方式注重的是傳統媒體對於信息的採集與發佈,新媒體時代注重的是讀者參與到閱讀中,並實現良好的互動,實現參與性的閱讀。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閱讀是一種“淺閱讀”。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量逐漸增多,大學生要想在更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一般不會深入的閱讀,只是瀏覽性的閱讀。“淺閱讀”通常是由於學生的興趣引起的,學生更加註重的是感官上的享受,對於閱讀的實際效果以及知識性內容並不重視。此外,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知識獲取的方式還呈現出“雜閱讀”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網絡化的閱讀速度逐漸加快,具有一定的跳躍性,並且網絡上的閱讀不會受到時間以及空間的侷限,使得讀者閱讀的內容比較寬泛,甚至出現一些低俗的閱讀內容,影響讀者的閱讀品味。總而言之,大學生的知識獲取方式的變化也使得就業指導工作遇到了一定的挑戰。

第二,挑戰。移動互聯網時代也給大學生羣體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影響着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容易出現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以及崇洋媚外等不良的思潮。集體主義淡薄,個人自由主義氾濫。此外網絡上還有很多不良的黃色信息以及擾亂政治經濟的黑色信息,使得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傾向出現偏差。

三、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分析

第一,指導模式缺乏創新。通常來講,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方式主要是就業信息的獲取、面試指導、人才招聘會以及就業報告會等。就業信息的獲取就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等多樣化的方法獲得就業求知的信息。面試指導就是爲大學生模擬真實的面試場景指導學生的面試行爲。人才招聘會就是邀請企業到學生舉辦招聘會。就業報告會是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召開與就業有關的專題報告會。這些方法都是傳統的就業指導形式,這些方法雖然對於學生的就業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是活動的指導者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不足,學生在就業指導中處於被動地位。而且傳統的就業指導缺少人性化的理念,在指導過程中缺少針對性,千篇一律,不能滿足時代發展對就業指導提出的要求。

第二,指導內容過於單調。對國家的就業政策進行解讀、提高學生的面試以及信息獲取能力是目前高校就業指導的主要內容。高校會爲學生講解國家以及地方的出臺的大學生就業政策、落戶政策等,爲靠公務員、村官以及事業單位的學生梳理流程。此外還有對學生進行簡歷製作、面試着裝以及溝通等內容指導。這些就業指導內容只能解決就業過程中的一部分內容,不能從根本上爲學生解決就業問題,也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對就業方向。移動互聯網時代,就業指導內容應更加寬泛,傳統的就業指導流程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而且新時代學生在就業時不再一味地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他們想自主創業、出國深造等,如果就業指導內容依舊侷限於考試上的指導,會使指導效果受到嚴重的影響。

第三,缺乏專業的就業指導團隊。高校就業指導人員是就業指導工作開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就業指導人員的能力水平將對就業指導工作的效果產生直接性的影響。近些年來,高校加強對輔導員依舊就業指導人員的培訓,教師隊伍的理論以及實踐能力在不斷提升,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目前教師隊伍達到的能力水平還不夠。現階段,高校就業指導人員的知識結構更新緩慢,而且比較單一,簡單的培訓一下輔導員之後,其就變成了就業指導人員,這種能力水平的教師是不能滿足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就業指導的實際需求的。需要指導教師能夠科學的、充分的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手段對學生的就業指導進行深入的學習與研究。

四、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

第一,創新就業指導方法。新時期,爲達到理想的就業指導目標,實現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必須創新現有的就業指導模式,其中“第三屏”就業指導方法稱爲正確之選。“第三屏”與電視屏幕、電腦屏幕有區別的,將手機作爲主要代表的“第三屏”,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第三屏”已經成爲信息的重要載體,也是大學生進行信息溝通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第三屏”的積極作用,將就業指導與互聯網相結合,促進就業指導的有效性,能夠對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以及失業情況等進行分析,對學生進行鍼對性的、準確性的指導。同時將手機作爲主要的載體,在就業指導中進行“第三屏”信息化建設,實現就業指導的微信、微博等軟件平臺的建設,這樣學生能夠通過手機會當前的就業形勢、相關數據等信息進行及時瞭解,能夠對就業理性地對待,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以及目標,爲就業做好準備。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應努力實現“第三屏”的信息化建設,提高就業指導的水平,使就業指導實現現代化的發展。

第二,豐富就業指導內容。新形勢下,要對大學生的就業進行科學的指導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就業指導內容,這是需要做的首要工作。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更加青睞於不受時空限制的信息傳播方式,願意從手機中獲得豐富、趣味性的信息,喜歡碎片式的信息獲取和閱讀方式。對於大學生的這一特點,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應加強內容的豐富與更新,不能只是單純的對國家的就業政策、現狀以及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大學橫村官的考試流程等進行講解,這些枯燥的內容與時代發展是不相適應的。新時期,學生更願意聽到的是高校對於未來就業以及行業發展趨勢和前景。

第三,重視就業指導團隊建設。加強就業指導團隊建設,強化其能力水平。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就業指導人員的素質主要包括對移動互聯網的認識、對網絡信息的判斷能力、使用互聯網的技術水平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傳播能力等。大學生就業指導人員是否具備這些能力對於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就需要努力提高就業指導人員的能力水平,積極促進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高校應加強就業指導中心教師的培訓,使其更好的瞭解、參與和使用移動互聯網技術,讓他們使用微信、微博,努力接受新鮮事物,學習新知識,結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對就業指導方案進行優化設計,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線上以及線下的求職招聘,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實現高效的就業指導。

五、結束語

當前移動互聯網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其應用範圍也逐漸廣泛,對傳統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產生了一定的衝擊。移動互聯時代下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進行優化和調整是十分必要的,有助於大學生的發展與進步。爲此高校應明確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的特點,加強“第三屏”信息化建設,豐富和更新就業指導的方式與內容,全面提升就業指導教師的能力水平,使得傳統的就業指導不足得到彌補,使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失業情況等有全面的認識與瞭解,明確自我的發展方向,爲今後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 篇二

【摘要】

殘障大學生可謂是特殊人羣中的佼佼者,他們並沒有因爲自身先天或後天的缺陷而自暴自棄,相反,通過不懈的努力而獲得了公衆的認可,並因其特殊的成長經歷而備受關注。市場經濟體制中競爭機制的滲透,使得大學生之間的就業競爭不斷加劇,加上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導致當代大學生面臨着嚴重的就業難問題。目前,就業指導已被納入大學生教育的重點科目予以開展。本文在對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現狀作出分析和論述的基礎上,就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及其對策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

殘障大學生由於其特殊的成長經歷,所以其較之普通大學生具備更強的心理素質和精神品格,這爲其成功就業做好了鋪墊。與普通大學生一樣,殘障大學生也有通過就業實現人生價值、職業價值的訴求。但是,殘障大學生因爲自身生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又存在着較爲明顯的心理問題,面臨着更加嚴峻的就業困難問題。根據和諧社會主義建設要求,我們應該給予殘障大學生就業更多的關注和指導。有關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方面的研究,也日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是高校開展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的主要依據,其合理性和全面性直接影響了教育的實效性。殘障大學生屬於大學生羣體中較爲特殊的一部分,他們不僅面臨普通大學生存在的就業難問題,同時還存在更加嚴重的就業心理問題。但是,現階段大多數高校所建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中,常常偏重於專業理論知識教學,而忽視了對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輔導。由於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中內容建設的不全面,對大學生實施的集體主義、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目的性,不僅造成了大學生時間、精力上一定程度的浪費,還對他們未來的就業實踐造成了誤導。素質教育着重強調大學生身心的全面、均衡發展。心理教育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中的缺失,不利於教師對大學生個性的掌控和應用。尤其對於殘障大學生而言,教師方面心理關懷的缺失,影響了其對自身及就業價值的認識,面對就業問題難以維持積極的態度,作出正確的處理決策。此外,部分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內容設置缺少指導性、新穎性,只是單純地進行空洞的理論知識教學,不能成爲殘障大學生就業實戰中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大學生就業政策傳導爲例,僅僅是簡單地進行政策法規堆積和羅列,缺少系統規範的處理,不利於大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課程模式。經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當代大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集中體現爲全程化指導和個性化指導。然而,在就業指導課程實踐的過程中,有些高校由於對此項工作重視不足,所開展的項目大多針對高年級畢業生進行,卻忽視了在整個高校教育過程中的滲透。大學生正確就業意識和認知的養成是一項循序漸進的工程,並非一蹴而就。短時間內集中進行大學生就業指導訓練,難以取得良好的收效,而且也不利於大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制定。相較於普通大學生,殘障大學生面臨着更加嚴峻的就業難題,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毫無信心可言。入校初期就開展就業指導活動,有利於形成殘障大學生正確的就業認知,這對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也有極大的益處。反而言之,學習信心的提高,將會使殘障大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掌握專業技能,也爲其未來成功就業提供了基礎。除此之外,部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還存在教學方式方法亟待創新的問題。相關教師教學缺少對因材施教、以人爲本等素質教育觀念的滲透,採用統一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對不同大學生個性特徵、成長背景以及學習專業的考查,久而久之影響了大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開展的教學活動形同虛設。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指導性、針對性的缺失,導致教學實效不盡人意。

(三)師資建設。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作爲教學活動的主導,其具備的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直接影響了教學實效。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專業化師資隊伍匱乏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數量與專業。隨着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普及化發展,高校生源數量不斷增長,由此暴露出了嚴峻的教師人員數量不足的現象。有些高校爲了緩解教師與學生數量不對等的矛盾,由就業指導中心教師、學生處工作人員或學院負責人等出任大學生就業指導一職。但是,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這些教師身兼數職,難以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做到面面俱到、得心應手。另外,高強度、高密度的工作佔用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很難再抽出額外的時間認真準備就業指導課程,也沒有時間參加校內外組織的培訓活動。縱使這部分教師可能擁有十分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由於後期培訓不足,導致他們專業知識及技能上的落後,難以提供完善的就業指導服務。很多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教師還存在運用殘障人士特有語言等技能匱乏的問題,造成與殘障大學生溝通不順,進而影響了就業指導的效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相關教師特殊技能的匱乏與其他大學生溝通上的差異而出現困難,還容易引起殘障大學生的自卑心理,導致他們由於自身的缺陷而自暴自棄,不利於其身心健康成長。

二、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對策

結合分析,現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建設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對策,以供參考和借鑑。

(一)完善內容設置。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育是一項龐雜的工程,涉及到衆多學科知識的運用。在現有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高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其內容設置,指導相關教師進行系統化、層次化處理。具體而言,大學生就業指導內容應該隨着經濟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化,不斷補充和完善對當前就業形勢發展的分析,以保證就業指導的時效性。同時,對於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而言,相關教師還需要結合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專業不同,合理地開發教學課程項目,給予他們最深切、真實的關懷,從而指導其更好地應用於就業實踐。另外,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還要着重注意心理素質教育的融入和滲透,認真分析殘障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本質,有意識地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排解他們的苦惱,幫助其樹立良好的心理素質。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就業指導教師要善於利用網絡媒體的優勢,搜索與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相關的信息,並經過系統化處理後融入到課程內容體系當中,以擴展殘障大學生的就業視野,使之認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的廣泛性,從而增強他們擇業、就業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在就業指導課程內容表現形式上,要兼顧殘障大學生生理上的缺陷,爲其提供盲文、音頻等,讓他們擁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

(二)優化指導模式。爲了讓廣大大學生能夠儘早瞭解和重視就業問題,並使之合理地規劃與定位職業發展,應實現就業指導全程化。所謂的全程化就業指導,是指在大學生的入學初期就進行就業指導滲透,通過師生交流、專題講座、專家報告等活動,針對各年級階段的大學生開展就業指導教育,樹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發展觀和擇業觀,爲其未來成功就業做好鋪墊工作。與普通大學生一樣,殘障大學生同樣希望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去學習並由此實現自己的職業價值。但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使得殘障大學生面臨着更加艱難的就業問題。對此,高校應該儘早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在保護殘障大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使之深刻認識到市場競爭的殘酷性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激勵他們在更加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幫助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發展規劃。在此過程中,就業指導相關教師要秉持一視同仁的態度,給予殘障大學生更加全面、深切的關懷,注意對其評價方式的優化與創新,通過相對溫和的言語給予他們指導和激勵。除此之外,鑑於殘障大學生存在生理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問題,有條件的高校應該開設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特訓班,爲之建設針對性更強的就業指導課程,將因材施教、以人爲本等素質教育理念落實到實處。

(三)加強師資建設。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的主導地位得以確立,其專業化建設尤爲重要。因此,師資建設亦應作爲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重點項目予以實施。針對就業指導師資力量不足現象,高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整合校內建設資源,積極引進優異教學人才,以滿足擴招的需求。在此過程中,高校需要建立可行的發展規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有意識地進行擴招,滿足學生受教育需求的同時,保證教育實效。同時,高校還應該根據教師們的日常表現,給予他們適度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幫助其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激勵他們投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研究上。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定時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及時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專業化水平,樹立其良好的職業責任和教育理念,並督促他們付諸於實踐。對於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也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懷,培養相關教師一定的特殊語言溝通能力,大力推廣素質教育理念,使之與特殊大學生羣體建立和諧穩定的師生關係,以此來促進全體大學生的發展,實現自身的教育價值。值得提出的是,教師作爲教育培訓的主體,單純地依靠學校培訓還難以滿足綜合素質提升的需求,因此需要相關教師樹立正確的終身學習意識,通過不同途徑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三、結語

總而言之,建設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由於個人能力有限,加上各院校就業指導實踐存在差異,本文對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教育界其他學者給予殘障大學生成長更多關注,結合當前經濟市場就業發展趨勢和高校就業指導教育實際,提出更多完善殘障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建議。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 篇三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就業指導工作缺乏針對性

雖然各高職院校都設立了就業管理部門,並由此部門負責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但教學單位分設就業指導機構的較少。由於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所需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辦公及招聘場地、資金等仍未到位,就業指導工作主要還是面向應屆畢業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時間也僅限於大學生的“雙向選擇”期間,就業指導的內容大多還是對大學生就業相關政策的學習與解讀以及對當年就業形勢的認識與分析,在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引導以及對擇業能力的培養方面缺乏針對性,難以滿足畢業生的擇業需求。此外,單一的就業指導部門使得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趨於一致,缺乏學科專業的針對性。

(二)就業指導手段較爲單一

在實際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育通常以就業形勢報告會、畢業生就業動員會以及講座爲主要形式。就業管理部門只是給畢業生提供就業政策法規及就業形式等方面的信息,沒有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也未根據畢業生個體特點提供具體有效的指導,忽略了對畢業生的潛能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此外,有些就業講座只是流於形式,沒有發揮就業指導工作的實質性意義,講座的場數較少,內容較爲平淡,缺乏精彩的指導意見,影響力較弱。

(三)就業指導教師人員不足,就業指導模式尚不健全

教育部相關文件規定,高職院校專職就業指導教師和專職工作人員與應屆畢業生的比例不低於1:500。而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很多高職院校都未能達標,專職就業指導教師和專職工作人員比例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一般利用兼職就業指導教師和兼職工作人員來彌補就業指導教師人員不足的問題,主要由二級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或輔導員來填充就業指導隊伍,然而,大部分兼職就業指導教師沒有與就業指導相關的專業知識背景,這樣使得就業指導工作大打折扣。此外,就業管理部門關心學生就業數量的多,考慮學生就業質量的少;強調就業對學校和專業發展的重要性的多,考慮如何根據就業信息反饋改進學校和專業建設的少。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全程化的建議

(一)在大一時,注重學業規劃教育和就業能力認知教育

大一上學期,高職院校要幫助新生認識和理解大學教育的發展趨勢、大學精神與文化理念、大學的功能與制度、大學與自己的專業學習和生活的關係,讓學生了解大學與中學教育的差異。在實踐上,指導新生學會自我規劃,儘快適應大學生活;指導大學生結合自己的志向、興趣、學習成績、家庭情況等,按照專轉本、參加工作等不同發展目標,初步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瞭解不同發展方向對學業成績與綜合能力的要求,瞭解學業發展與職業生涯的關係。在大一下學期,要進行就業能力認知教育,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什麼是就業能力、爲什麼要培養就業能力、就業能力如何培養等問題;藉助先進的測評系統,參照就業能力的構成要素,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定的測評,正確認識和發掘自己的優勢和潛能,正視和改進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明確努力的方向,爲規劃今後的學業發展、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二)在大二時,進行職業規劃教育,根據職業發展目標培育職業能力

在大二上學期,高職院校要指導學生做好學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主要幫助學生規劃大學的專業學習,完善知識結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特長和專業,謀劃未來的職業方向。在實踐上逐一指導學生制定、修改和完善學業規劃書和職業生涯規劃書,並督促實施。大二下學期,要指導學生進一步修正與確定職業發展目標,在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進一步拓展知識技能,制定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獲得與目標職業相關的職業證書,或通過相應的職業技能鑑定。

(三)在大三時,開展創業培訓與創業實踐活動

近幾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高職院校應幫助學生形成創業意識,儲備創業知識,並通過不同形式的創業教育實踐活動,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教育與指導分三個層次開展:

(1)創業基本知識的普及。在大三上學期,高職院校可以按專業分類,以專題講座或報告的形式,聘請校外創業導師和傑出校友擔任授課教師,對全體學生集中進行創業知識普及教育,開展創業諮詢和培訓;

(2)模擬創業競賽活動的開展。組織有興趣的學生參加模擬創業競賽活動,配合做好“挑戰杯”爲主的創業大賽;

(3)選拔有創業意向的學生組建創業團隊,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建立和運用校內外創業園和孵化基地,選擇有特色的創業項目,指導學生開展創業實踐與體驗。在創業實踐活動中,聘請企業管理者、創業成功的校友等擔任導師,實行導師帶創業團隊的項目管理方式,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與能力,也能幫助學生與創業導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爲學生以後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在工學結合、頂崗實習階段進行就業教育

在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期間,高職院校除了要以專題講座和報告的形式進行就業指導教育,還要對有需求的學生開展一對一專人就業輔導。學生的就業方向已基本確定,就業指導的重點要放在申請工作及成功就業上。

(1)幫助學生及時瞭解國家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講解就業形勢,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降低就業期望值,引導學生先就業後擇業、到企業就業、到西部與基層就業;

(2)指導學生使用就業信息網完成生源信息註冊、就業信息查詢、投遞簡歷、網上籤約等;

(3)通過組織模擬面試等活動,提高學生面試能力,增加面試成功率;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招聘活動,在與不同用人單位的接觸中瞭解社會需求,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優勢,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調整就業目標,實現順利就業;

(4)針對專轉本考試和自主創業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例如,對已經在招聘單位進行實習的學生,要幫助其判斷單位是否適合其今後的發展,幫助學生適應領導、同事,並對職業發展困境進行調適。就業指導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場意識和職場發展能力,讓就業指導爲學生的職業生涯服務。總之,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項關乎青年成長、家庭幸福、社會穩定、國家發展的大問題。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全程化可以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時效性,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紮實推進就業指導工作順利進行。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 篇四

一、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因素

(一)高校指導力度不夠

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他們大多數都是第一次就業,沒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在校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社會所需不相符,專業技能掌握得不夠到位,與社會實際就業情況之間有着很大的區別,很多學生由於不能儘快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而無法順利完成就業。而對於高校來說,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好壞直接關係着學校的知名度、聲譽與社會影響力,也關係着高校未來的發展,所以,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勢在必行。就業指導工作主要表現在“就業安置”思想上,它的終極目標是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的目的。然而,我國很多高校在對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上還存在很多不足,實踐不能與現實接軌。當前,從事學生就業工作的學者們亟須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怎樣才能高質量、高效率地提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使他們能滿足當前人才市場與企業所需。

(二)社會勞動力市場飽和

1。勞動力市場比較封閉,存在一定的不公正待遇。我國目前勞動力市場的封閉性指的是就業信息的強關係流動性。權利的一種表現手法是信息,它在國內缺乏應該存在的公開性與流動性。各種信息被圈禁在指定的範圍內(規定的範圍內或強社會關係之間)進行流動,就業信息也是如此。對於那些缺乏社會關係的大學畢業生,因爲無法瞭解就業相關信息與社會資源的支持而與合適的工作失之交臂。2。社會正處於轉型階段,勞動力的需求相對較少,經濟發展的層次也比較低下,對高端人才的需求也不是很多。我國的國民經濟結構正處於戰略性調整時期,傳統企業已從當前的數量擴張轉變爲追求一定的質量與效益問題,所以需要轉崗分流。這使得經濟發展所需的勞動力大多數都是低層次的廉價工人,對於那些技術人員、管理人才、科研人才等的需求卻不是很充分,勞動力市場無法接納那些高校迅速擴張而增加的大學畢業生。在從中央到地方近幾次的機構改革中,分流人員大多在事業單位之間找工作,但是事業單位因爲經費不足、編制的有限性等自身也面臨着精簡裁員的問題,特別是最近幾年各個省市都不斷出臺了相關事業單位改革的方案,進一步減少編制人數、縮減進入事業單位的人數。此外,國有企業因爲自身經營體制不足,市場結構也不完善,加大了個人創業成本的費用,這些都會影響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熱情度。

(三)大學生自身缺乏良好的就業理念

現在,很多大學生沒有一個科學準確的自我定位,對未來比較迷茫,沒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與動力,他們還沒有感覺到就業的嚴峻性,心中缺乏危機觀念。大多數畢業生基本沒有對自身的個人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等進行科學評估,在選擇工作中往往只是意氣用事,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在工作中高不成低不就,大多不願意從基礎開始做起。大多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面對大量的招聘信息不知怎樣抉擇,盲目地亂投簡歷。根據調查顯示,現在大約有70%的大學生沒有一個明確的就業規劃,使得他們在就業中缺乏競爭意識,離職的比例也在持續上漲,很難做到人盡其才和人職相符合。很多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沒有考慮到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在校期間只是機械地完成理論教學任務。等到臨近畢業的時候才發覺自己與用人企業之間的差距,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都不能滿足用人單位之所需。找工作的普遍盲目性,在校期間對本專業的掌握不充分,求職時對企業所設的崗位不熟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與未來的發展。

二、基於人力資本的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最優方案

(一)樹立“以人爲本”的'教學觀念

“以人爲本”也就是以人爲核心,以人爲動力,以人爲基本出發點。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應以學生就業爲中心,在傳承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上,樹立使“人自由全面發展”的教學觀念。人生的最崇高目標是爲滿足他人和社會所需而做出的各種貢獻與服務,做到這些才能更好地表現出人存在的真正價值與意義。這對於畢業生養成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以人爲本的理念應該與高校的就業指導的目標達成一致,不斷滿足畢業生的相關需要、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各方面的發展,極大地實現人職匹配的原則。在對人的主體地位肯定的基礎上,說明人存在的真實含義。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擇業觀與堅定的理想信念。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開展的主要目的是針對人的工作,在指導中應用道理來說服人,用感情去打動人。要做好求職困難學生尤其是就業與家庭都比較艱難的雙困戶的指導扶持工作,以使學生們高質量、高效率的就業。爲學生們做好職業心理健康教育,爲他們在學習、擇業與創業上指明一定的方向,使他們少走彎路,順利就業。

(二)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機構體制

人力資源開發指的是一種內涵型的開發,它主要強調的是人力資源的質量的強化。高校的就業指導也應該做到上述目標,重視對學生的專業技能與技術的開發與培訓。有針對性地開設相關的開發培訓教育活動,全方位地強化大學生的專業基本素養。以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作爲業務指導部門,讓學校與各院系的學生管理人員當作就業指導的核心師資力量,逐漸演變成一個科學合理的就業指導機構體系。學校的相關就業指導部門應該多方合作,共同促進學院的就業指導工作的順利實施,各院系學生管理人員應根據不同專業的特徵分門別類,逐一進行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納入到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對就業指導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爲其打造一支專業化與科學化爲一體的師資隊伍,對社會就業市場與人才供求關係的變化要進行仔細調查研究,科學預測當前市場的最新變化動態,使指導工作變得更加科學化與具體化。

(三)改變畢業生的就業理念

通過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逐步強化大學生關於就業的危機理念與主動意識,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自主性。首先,對學生進行個性分析。個性分析主要指的是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氣質、性格等與職業相關的主要層面。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可以一對一對其進行輔導等爲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學生通過這種個性化的指導,在求職過程中才能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明確自身的職業生涯目標,高效率地完成就業工作。其次,重視特殊學生的就業工作的指導。高校中由於出身背景的不同,大學生的經濟狀況也是參差不齊,有些學生想要自主擇業、出國深造、考研等,對於這些特殊類型的學生,高校應該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爲他們設置專業化的就業指導工作。通過爲他們創造各種創業環境,減輕大學生的創業中所遇到的各種阻力,減少創業的成本費用,鼓勵與支持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在正確處理好就業問題的同時,爲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平臺。

(四)構建科學的信息平臺

增強就業信息收集工作的力度,科學準確地蒐集相關就業信息,注重從就業市場來分析問題,以使信息蒐集工作變得越發具體化與高效化。作爲大學生大學期間明確自己學習方向、考取各種技能證書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依據是就業信息,也是大學生得以順利就業的基本出發點。高校只有充分掌握多方就業信息,才能在人才培養工作上做到有張有弛,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強化大學生在人力資源市場佔據着一定的競爭優勢。高校應將就業信息的蒐集、整理與預測工作當作就業指導工作的主要日常工作內容。高校應與各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以及人事代理機構構建良好的相互合作機制,充分運用高校有利的社會資源。如果條件許可的話,可以引薦優秀的畢業生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見習或者應聘。信息蒐集工作還應該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意識觀念,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徵與興趣愛好等選擇適合他們的職業。與此同時,高校可以運用就業信息網給用人單位與畢業生提供信息查詢、網上交流等信息,與用人單位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爲他們定期輸送優秀合格的畢業生。高校可構建用人單位招聘信息庫與畢業生求職信息庫,可以藉助一些宣傳欄、網絡等媒介搭建就業信息共享平臺,促進就業工作的順利實施。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 篇五

【摘要】

大學生就業是涉及經濟、教育等多因素影響的一個綜合性問題。目前,大學生就業局勢也越來越嚴峻,受到社會、學校、家長和大學生的普遍關注。本文從當下大學生就業現實出發,在分析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及就業現狀的基礎上,針對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形勢提出了新任務和相對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

1.我國當代大學生就業現狀

自我國大學實行擴招政策以來,大學生就業問題就成爲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也就越發凸顯。

近年來,我國不斷髮生地震,洪澇,冰雪等自然災害,很多企業受到影響不得不停產甚至歇業,也因此導致大量失業人員的出現,這一系列情況都深深影響着我國的就業形勢。伴隨着世界經濟的巨大變動,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將會持續呈現嚴峻狀態。

2.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之中的工作經歷。職業生涯規劃則是指一個人對其一生中所承擔職務的相繼歷程的預期和計劃,這個計劃包括一個人的學習與成長目標,及對一項職業和組織的生產性貢獻和成就期望。對於大學生來說,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在正確客觀的審視自己、瞭解自己之後,依據自己的專業能力以及社會市場大環境的發展趨勢,確定自己的方向,擇優選擇職業目標和路徑。

職業規劃其實是一個需要長期去培養和教育的過程。許多西方國家,在國小便開設了豐富多樣的職業規劃教育課程,像職業測試,社會實踐等,他們更加重視孩子動手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然而國內的職業規劃教育與西方國家相比還是有着明顯的差距的,一方面,教育的時間相對較晚,另一方面,一般大學畢業生實踐經歷也相對較少,很多思想觀念也都是僅僅停留在書本上面,真正的要結合實際運用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國大學生普遍是在完成了大學的學業之後纔開始着手考慮職業,工作方面的問題。因此,當應屆大學生離開學校這個“溫室”邁向社會工作時很容易走一些彎路,尤其是大批求職者展開激烈競爭時,一旦目標不明確,不小心就會隨波逐流。其實也有很多的同學從剛入學開時就有感受到未來將要面對就業形式的嚴峻,但是真正能夠從大一就開始爲自己進行職業規劃的人卻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客觀的認知自己,所以更無法明確自己今後的奮鬥方向以及奮鬥途徑,思想一度停留在畢業後才思考就業的誤區中。

從大學入學開始,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顯得尤爲重要,它十分有利於大學生正確的認知自己,瞭解社會,然後結合自身與社會現狀確立人生的方向,並努力爲之奮鬥。通過學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可以讓大學生重新全面地認識自己,瞭解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及時反思改正,不斷地去完善自己,找準方向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重要性

想要在職場競爭中獲得成功,前期的職業規劃必不可少。大學生職業規劃必須遵守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原則。通過合理的自我定位,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明確自己適合發展的方向,之後確定自己奮鬥的目標,才能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靠近。其中,短期目標通常是經過不斷地學習,體現在自身能力和修養的提升;長期目標則是一段在職業規劃的頂峯。

3.1自身分析

職業規劃的首要因素就是充分的瞭解自己。通過全面、深入地對自身優劣勢的分析,正視個人的缺點,才能進而明確“我適合從事什麼行業”這一問題。

大學中所學的專業也許不見得會在未來的工作中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仍需努力地去學好它,畢竟大學中所學習的專業是對未來職業規劃起很大程度的導向性。個人社會實踐活動也是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十分寶貴的經歷,知識只是存在於書本中,而經歷則讓死的知識活了起來,每一次經歷都是人生中十分寶貴的財富。它們也會對職業的規劃和定位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3.2社會分析

社會總在不斷地前進和發展,大學生應該學會充分把握社會前進的趨向。此時就需要及時掌握社會動態,做好對於社會大環境的分析。例如:當前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的變革;自身學習專業對口職能部門需求形勢等。通過對社會的進一步分析,可以幫助大學生緊緊把握社會需求動向,讓自己緊跟時代步伐。

3.3明確方向,規劃未來

職業的選擇與規劃直接影響着個人發展的未來。明確的職業規劃也是個人理想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對於個人職業的規劃來說,必須遵守以下幾個事項:依據自己所長,選定自己所愛,順應社會發展。我們生活在一個節奏日益加快的社會環境中,因此在職業的選擇與社會相適應的同時,也要不斷修訂自己的職業規劃細節,緊跟時代步伐。

4.加強高校對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建設

4.1樹立科學的職業規劃教育理念

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受到社會的影響,職業的規劃也和社會的不斷變化息息相關。高校首先要深刻地認識大學生職業規劃對學生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注重開發每一位學生的潛在能力,立足“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這一宗旨,促進學校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其次,高校所屬的就業指導中心也要加強宣傳力度,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中來。

4.2構建系統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體系

高校內部可以自行組織學校各級領導、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職業規劃方面有經驗的工作者、導師、輔導員等共同相互配合,適時地爲廣大學子提供最新的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相關方面的引導和諮詢,並在工作結束後開展研討會,爲下一次工作的更好開展總結經驗教訓。學校有必要將就業諮詢和指導貫穿於整個大學教育過程中:幫助大一的學生了解當今社會市場的局勢;引導大二學生充分客觀的瞭解自己,發現自己的喜好;帶領大三學生學習一些企業文化,並提供實習機會;指導大四學生整理個人簡歷,提供合適的就業信息。

4.3加強職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對大學生開展職業規劃,其落腳點在於教師。高校需要建設更加專業的職業指導教師團隊,首先在選拔環節就要嚴格把關,應該在職業規劃方面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並緊密關注社會動態。接着,在團隊的培養建設過程中,也要加強各方面的培訓與管理,提高所有相關教師的綜合素質,把握全面發展的思想核心。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讓學生在提高自身就業素養的同時,更明確個人的職業規劃方向。

目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是全社會都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關係到社會能否繼續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教育不容小覷,只有密切關注社會經濟、文化、生產各方面的動態,做好前瞻性工作,然後根據形勢的不斷變化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相應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才能真正將大學生就業工作落到實處,爲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指導以及職業規劃平臺。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 篇六

摘要:

即將面臨就業的我們,是揹負着家長、社會和自身的期望值的特殊羣體,但對自身的就業問題常常懵懵懂懂。近年來,隨着高校擴招,就業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就業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一方面,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的呼聲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學生缺乏職業化素質、缺少職業規劃意識而導致自身缺少市場競爭力。如何能在強手之中脫穎而出,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這就需要我們思考怎樣選擇職業?怎樣規劃職業生涯?怎樣使自己處於優勢地位等一系列問題。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問題;職業規劃;就業能力;心理素質

近年來隨着高校迅速擴招和我國當前粗放型、勞動密集型企業供求不匹配而造成的結構性供求矛盾,即存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今年的經濟形勢更是使就業問題雪上加霜如何能在強手之中脫穎而出,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這就需要我們思考怎樣選擇職業?怎樣規劃職業生涯?怎樣使自己處於優勢地位等一系列問題。

今年我也面臨着找工作的問題,因爲提前瞭解了就業形勢嚴峻的現狀,我在暑假和剛開學的時間做了很多準備,如提前從網上、往屆畢業生處蒐集了很多簡歷作爲自己製作簡歷的模版,觀看面試過程的視頻等。但是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依然充滿坎坷。但我最終還是尋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回首往昔,我將我求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一番總結。

1.及時轉換自我角色。

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我在求職過程中有數次面試仍然以學生的心理狀態去參加面試,結果鎩羽而歸。

2.確定自己的求職要求。

對很多大學生來說,在畢業季到來時,對自己求職的要求沒有充分的認識。我曾經問過很多同學這樣一個問題:“你想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能給我一個滿意答案的人寥寥無幾。我也曾經對這樣一個問題毫無頭緒。那時的我每天去看招聘會,逢會必到,每到必投簡歷。但那時可以說是我求職過程中最爲黑暗的時間,屢屢被拒,也有數個面試機會,但都沒有成功。好在我及時反省,認真思考了自己的求職要求。很快就簽到了一個令我滿意的單位。

3.提升職業品質大學生職業品質是指大學生在職業行爲、工作作風方面表現出來的思想、認識、態度和品質等。

提升學生職業品質的過程,也是幫助他們逐步實現社會化的過程,這是提高大學生職業素質的關鍵所在。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決於積極的職業態度,15%纔是本人的職業技能。從這個角度看問題,我們已認識到社會人力資源的開發已爲就業者的職業品質注入了新的內涵。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職業品質需求從某種角度講,對學生髮展有着很好的導向作用,諸如積極的人生態度、開拓創新精神、沉着應變能力、團隊合作精神、敬業精神等,許多職業已向就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4.提升求職針對性。

一開始我在求職過程中沒有考慮到針對性的問題,總是以相同的簡歷,相同的自述去面對不同的單位,但效果並不好。然後我開始轉變思路,針對不同的單位,對簡歷進行相應的修改,面試時也及時調整自己的答案。如應對礦山類企業,我會告訴他們我父親是在礦山工作的,自己對礦山有充足的瞭解,應對建築類企業,我會着重介紹自己在建築公司實習的內容,實踐證明效果顯著。

5.調整求職心理。

大學生作爲各種就業壓力的實際承受者,誰也無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敗,但是能夠選擇對待就業失敗的態度。就業成功是蘊藏於每一位畢業生心底的一份強烈渴望,然而,生源地的差距、教育的缺失、時運的不濟等往往會使他們置身於失敗的困境。但是,在現實世界裏心灰意冷,舉步維艱時,卻常常忘了還有另一條可經由“想象”而抵達的成功之路。當一個人一無所有卻膽敢“想象成功”時,他就擁有了一份嚴謹而理性的思維方式和樂觀自信的心理狀態;這種理性的思維方式能使心智不斷提高,而積極的心理狀態,更能給人生帶來快樂的心理體驗,並不斷催人奮進,這就是自信給人帶來的力量。由此可見,樂觀自信是促使大學生順利就業的心理動力之一。其次,要培養良好的意志和堅強的性格。意志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條件,大學生要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決策的果斷性,避免在關鍵時優柔寡斷、喪失良機。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徵之一,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的性格對於正確思維、理性處事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學生要善於聽取意見,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實踐中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狹隘、憂鬱、狂躁等心理。

如果說大學聯考是萬人過獨木橋,那麼大學生就業就像是在浩瀚無邊的沙漠中尋找綠洲,機會到處都有,看你怎麼把握。我想,只要我們把個人選擇與社會需要相結合,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在擁有實力的同時加倍努力,不斷學習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動一致,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滿意工作。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 篇七

摘要:

近年來,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隨之就產生了大學生就業問題。但是,揹負着家長,社會的期望,即將面臨着畢業的我們,面臨着如此大的就業壓力。所以,我們更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爲將來的就業做好準備。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

1.大學生就業的形勢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着嚴重的就業形勢,所以,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也就成爲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曾幾何時,被譽爲“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時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如今這種優越感幾盡消失,面對就業卻眉頭緊皺。在20xx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到了699萬人,被稱爲“史上最難就業季”。然而今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到了727萬人。據《20xx年典範企業人才招聘狀況報告》顯示,100家典型示範企業計劃招聘20xx屆本科畢業生45577人,比20xx年的招聘人數下降了7.3%。但是,今年面臨工作問題的不僅有20xx屆的畢業生,還有20xx年甚至20xx年的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生。這樣,可預計的高校生就業人數可達到810萬人。再加上只20xx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所以,在20xx年,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仍然很難好轉。

2.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①自我因素方面:首先便是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問題。大學生就業觀是指大學生對就業目的、意義、就業崗位評價標準、就業方式和空間選擇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有了本科畢業證及學士學位,所以大學生已經不是像70、80年代時那樣的稀缺了,也已經不是在金字塔的頂端了。因此我們大學生不能在自以爲是的以爲,當我們畢業的時候就能找到既輕鬆又有豐厚報酬的好工作;不能再自以爲是的認爲我們是大學生,我們不能做藍領、灰領的工作,我們是白領;我們更不能認爲只有東部發達地區的工作才適合我們,而西部落後地區的工作不好不適合我們。正因爲如此,我們纔會在找工作上遇到這麼大的挫折。所以,轉變觀念,認清形勢,調整心態很重要。

其次,就是我們在求職這件事上過於被動,只依賴學校的就業指導以及最後的招聘會,沒有主動的積累工作經驗和沒有主動的寫求職信求職。機會只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在最後的招聘會上獲得工作的還是那些平時就知道積累經驗鍛鍊自己的大學生。

最後就是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淡薄,大學生象徵着朝氣蓬勃與活力,年輕人有創新精神。在大學期間有校團委,學生處,或者社團組織的種種創業大賽或者模擬招聘會等等活動,這就培養了創業精神與吃苦的作風。的確,創業很難,也很苦;特別是畢業的大學生,在沒有經驗和金錢的情況下,除了難還是難。但這些不是我們逃避現實的理由,初生牛犢不怕虎,要的就是這一份闖勁。目前大學生普遍缺乏創業的意識,選擇去擠就業這道門檻,因爲這樣安全保險,這就抹殺了大學生的應有活力。我國大學生畢業後最終創業的比例最高才能達到1%,而美國,德國可以高達20到30%,所以我們應該在創業者方面做好努力,一方面給予自己一個機會,另一方面也能減小就業者的壓力。

②外部因素:首先應該是學校專業設置的不盡合理,是大學生畢業時不能與社會完整的接軌,比如一些老牌的專業例如,考古學、歷史學、物理學、社會學等實用性較差一些,與社會所要求的能力也相距甚遠。還有一點是市場機制的不盡合理,在一般的招聘會上,企業一般是要有工作經驗的老員工,卻不願啓用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們。然後需要人的單位都是一些普通的,不需要員工有四年大學教育經歷的高等人才,只需要有着國中文化就可以勝任。還有一些單位則是明碼標着“非本地戶口”面試面談、女子面試面談的要求,甚至有的單位對員工的身高、體重、長相也有明確的要求,對於這樣的歧視,我們只能忍氣吞聲。

3.大學生應對如今的就業形勢應具備的擇業觀

大學生就業觀就是指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就業上的體現,它影響着大學生擇業行爲的產生,職業的選擇,無論是對個人的發展,還是社會的發展都很重要。但是從總體上看,現在大學生的擇業觀呈現的是消極行爲。爲了使大學生的擇業觀變得積極向上,大學生應該要具備以下的擇業觀:

①先就業後擇業,轉變一次就業定終身的觀念。現代社會爲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更廣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不一定一畢業就着急的要找一個固定的“鐵飯碗”,我們可以先找一個工作先幹着,在流動中求發展。這樣還可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②不要眼高手低,盲目攀比。一些大學生在就業時眼高手低,過高的估計了自己對崗位的適應能力,對以後就業崗位的期望是太大。還有就是看別的同學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所以自己也想找到和好的工作,盲目攀比。其實,眼高手低,盲目攀比是就業道路上最大的敵人。

③樹立從基層做起的就業觀。從發展和現實上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學要吸收大量的大學生,所以大學畢業生可以到農村就業,從基層做起。

④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當今社會發展迅速,日新月異。所以我們的能力及知識也要適應好時代的要求,不斷轉變和進步,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好觀念。

4.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方法

在現今如此激烈的就業戰場中,我們如何才能讓自己找到合適的工作呢?當然是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能力。首先,努力提高職業技能,職業技能是指從事某種專業的工作的知識和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實習工作和做一些社會調查來提高我們的工作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接着,是最重要的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是社會基本技能之一,我們要提高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還要從以下這幾個方面入手。比如,虛心求教,客服嫉妒心理;培養寬宏待人的大度品質,包容他人的缺點;最重要的是要增強信心,客服“社交恐懼症”。最後,還有一些自我能力。比如。自信,忠誠等等。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 篇八

摘要: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是近年來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文章從認識誤區、整個社會就業現狀和高等教育本身三方面分析了就業難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政府、社會和高校,包括畢業生本人共同解決的相應對策思路。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創業

自1998年的高校“並軌”、擴大招生開始,可以說我國高等教育邁入了空前的跨越式發展階段。高等教育產業化已成爲不爭的事實。大學生畢業,能否順利進入社會、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即畢業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每年特定時間都會成爲各大媒體的焦點。大學畢業生就業不僅關係到每個學生的前途,還直接影響到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更是關係到我國社會人力資源和經濟發展狀況的一件大事。

1.大學生就業難原因何在

1.1認識有誤區

(1)擴招惹的禍。20xx年是高校擴招後的第一個畢業生高峯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20xx年的145萬猛增至212萬人,20xx年再增68萬,達280萬人,到20xx年,進入就業市場的高校畢業生可能將突破340萬,畢業生就業形勢的一年緊過一年。於是,許多家長和學生抱怨:都是擴招惹的禍!

我國大學毛入學率雖已接近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衆化15%的起點指標,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佔總人口的5%左右,與發達國家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0%~50%以及從業人口中高學歷比例1/3相比,中國的大學畢業生遠未到過剩的程度,我國大學畢業生的飽和性失業是不存在的。教育部對部分高校6000多名畢業生擇業行爲的調查顯示,期望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的學生高達66.67%,僅有6.37%和2.59%的人選擇內地省會城市和中小城市,至於鄉鎮、農村及邊遠地區幾乎沒有人願去。可見畢業生就業難、人才過剩只是相對過剩,相對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業和大公司而已,在廣大農村地區和西部地區,則是絕對不足。

(2)大學畢業必然是精英。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實現幾十來的精英教育向大衆教育的轉變,越來越趨近大衆化。而廣大學生及其家長對畢業生就業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幾年前精英教育階段的觀念上:只要大學畢業,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個體面的工作。因此,畢業生及其家長十分強調單位的性質、行政級別(或企業規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點待遇等。所以觀念不能及時革新,思想不能與時俱進,是畢業生就業難的癥結所在。剛畢業的大學生從各方面來看創造出的價值都是有限的,因此應理性地給自己一個較爲準確的定位。

(3)高學歷等於高就業能力。這是目前我們社會的普遍誤區。用人單位人才高消費,學生和家長盲目追求高學歷,誤以爲高學歷等於高的工作能力。事實上,知識是頭腦中的經驗系統。能力是與活動要求相符合並影響活動效果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綜合,是個體固定下來的概括的心理活動系統。二者的發展並不一致,知識與就業能力、學歷與就業能力之間不能劃等號。

高等教育是學術性、專業性教育,既可以是學術性的專業教育,也可以是職業性的專業教育。我國高校長期以來形成了過分偏重學術性專業教育的特點,因此這種教育下的高校畢業生更容易出現知識與能力發展的不平衡。就業需要的是相關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將所學知識轉化爲職業能力,這些顯然是相當一部分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畢業生所缺乏的。

1.2整個社會就業現狀差強人意

失業是一個社會問題,主要與一個國家就業需求狀況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國家經濟政策失調有關。我國正處於轉型期,政府機構改革和經濟體制轉軌迫使國有單位減員增效,吸納能力大幅下降。整個社會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目前面臨來自約1400萬國企下崗失業人員、1.5億農村富餘勞力和近1000萬城鎮年度新增勞力的巨大壓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過發展服務業等多種途徑緩解壓力,但據權威預測,中國未來3~5年,每年城鎮需安排2200~2300萬人就業,即使經濟保持7%~8%的增長率,仍會出現每年上千萬的“工作缺口”。在社會就業市場的吸納能力沒有相應增長的背景下,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後的本科生相繼畢業,一年多於一年。因此,畢業生就業問題顯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1.3高等教育本身存在問題

我國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計劃經濟痕跡依然濃重,沒有與市場“零距離”接觸。首先高校培養層次比例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各層次就業率與同期招生數層次結構呈反向,研究生供小於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專科生供大於求。其次,高校現有學科專業結構存在問題。學科專業供求錯位,專業設置趨同化、集中化,這樣勢必造成課程結構的僵化,閉門造車,脫離實際。學校不能以市場需要、知識結構需要爲導向,學科專業結構、課程結構急需調整。第三,重學術教育輕職業教育。不管什麼類型、什麼層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靠攏。畢業生多數要走向生產第一線,而學校辦學的指導思想和課程設置都偏重學術性,忽視學生就業所需的職業技能培養,學校教育與市場要求的嚴重脫節。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問題研究來自:

2.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對策思考

2.1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戶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鼓勵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爲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政府應出臺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併爲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稅收等予以特殊優惠。

2.2社會:觀念與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我國社會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勢在必行,必須徹底擺脫長期以來固存於人們頭腦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級等封建思想的束縛,真正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同時實實在在地爲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

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北大才子賣肉”很正常。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時建議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真正爲畢業生提供細緻周到的就業服務。

2.3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爲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教育部每年公佈的各大高校就業率必然給學校施以壓力和動力,學校只顧教育不管就業行不通了。

(2)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3)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裏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4)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給就業指導工作重新定位,成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部分,作爲對學生的人生指導,滿足學生對於人生髮展和職業生涯設計的需求,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既彌補以前就業指導的不足,又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就業指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就業指導體系,建立完整的就業指導目標、指導內容,形成有效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逐步推進在整個大學期間的就業指導,並且在就業指導的同時推進對學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學生對素質教育的認同度和參與的積極性。

(5)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一個方向,也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並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成爲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趨勢。

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創業者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並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創業教育應注重對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爲主動的創業觀念,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爲自己職業的選擇,並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興趣特長相結合,創造出自己所期望的價值。自主創業是個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臺了大學生創業培訓試行方案,並首次設立了專門針對應屆畢業生的上海創業教育培訓中心,其創業培訓規劃包括入門培訓、實務與創業培訓、個性化輔導和開業跟蹤扶持。大學生創業培訓實施政府補貼,由勞動保障部門委託具有資質的創業培訓機構負責實施。有志創業的大學生可以先培訓充電、後創業實踐,雖然在畢業時自主創業的學生終究只是少數,但是對所有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創業訓練是必要的,努力培養他們創業的能力與素質,增強創業意識,爲他們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創業、崗位立業作好準備。去年年初江蘇大學成立學生創業學校。武漢大學也宣佈允許學生休學創業,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基金,並組織專家教授編寫創業課教材,在全體本科生中增設“創業課”,教有能力的學生“做老闆”。對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自主創業的可能性和素質要求、實施途徑及發展趨勢等的研究,對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引導等也是高校應加強研究的課題。

綜上所述,大學生就業難的緩解和解決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和學生自身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大學生就業指導論文 篇九

摘要:

近年來,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讓人們越來越關注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本文針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出了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對策,以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

高校;就業指導課;問題;對策

就業指導課程是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主要的渠道,但當前的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還存在着很多問題。要切實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還需要推進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建設。

一、就業指導課程模式現狀

在1995年,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在高等學校開設就業指導選修課的通知》,要求高校在大三或大四的時候開設就業指導選修課,並明確將該課程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系列。就業指導主要涵蓋三門課程――就業指導、生涯發展以及創業教育。爲了加強就業指導的連續性,全程就業指導課程要求從大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鍼對性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擇業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就業指導工作的問題

1、課程開設不均衡,沒有科學整合教育資源。大學一年級是學生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重要轉折點,爲了讓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正確認識瞭解自己以及自己所學的專業,很多高校在大學一年級時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大學二年級或三年級時開展就業指導課和創業教育課。而目前,就業指導課較爲成熟,生涯發展課日趨完善,創業教育課急需加力。

2、課程安排隨意性大,規範化制度不完善。高校對就業指導課程的安排沒有統一規範化的要求,導致學時不一,學期不一,學生不一,機構不一。學時不一即有的學校是32課時的課程,而有的民辦院校卻沒有相關安排;學期不一即有的高校開設七個學期的就業課程,而有的高校只開設一個學期的就業課程;學生不一即有的高校面對本科生和專科生,而個別高校還面對研究生;機構不一即管理部門有些混亂,有些高校是就業指導中心主管就業指導課程,有些是社科部負責就業指導課程等。

3、授課方法單調,缺乏個性化輔導。多數高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以教師的說教爲主,而不是以學生爲中心的課堂,內容枯燥,針對性不強。或者較爲常見的方法就是就業指導講座,以灌輸爲主,缺少反饋,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輔導。

4、專業化程度不高,師資整體水平有待提高。發達國家對就業指導人員有很高的專業性要求,必須是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畢業和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而在我國,教授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隊伍規模和整體素質卻與實際工作相差甚遠,缺少學科專業依託。

三、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幾點對策

2、提高就業指導人員素質,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高校應該重視對就業指導師的培訓,提升就業人員的素質。擔任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還應有企業的實際工作經驗。此外,高校可以邀請企業有經驗的人員來學校擔任學校的就業指導師,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

3、因材施教,實現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就業指導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個性化就業指導。首先,就業指導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家庭情況、學習規劃、職業發展等進行分類指導。其次,還可以進行預約諮詢,諮詢可以以面對面或網上諮詢的形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