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稅收籌劃論文(精品多篇)

稅收籌劃論文(精品多篇)

稅收的論文 篇一

摘要:

隨着我國稅收會計政策的不斷提出變化,我國的稅務會計模式也在不斷地發生着改變,導致了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模式之間的差異不斷變大,針對此項問題的出現,急需相應地提出解決政策,明確當前稅務會計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還要進一步加以調整並完善稅務會計模式發展體系,旨在能夠建立健全稅務會計系統模式,不斷滿足國家和企業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

稅務會計模式;財務管理模式;會計信息

前言

一個國家稅務會計模式的建立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長期性的不斷努力和調整,通常一套稅務會計模式所涵蓋的內容有很多,因此一套完整的稅務會計模式建立離不開國家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影響,如果不能夠很好地針對我國企業當前經濟的發展形勢來看的話,就很容易引發各種各樣的財務稅收問題,使得各項稅款項目的管理實施難以得到保障,同時也會使得羣衆對會計體系的發展前景喪失信心,因而加快建立健全稅務會計模式工作迫在眉睫。

一、稅務會計模式的概念

一般稅務會計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中一種是針對會計覈算的內容來說的,通常是由企業來進行相關的會計覈算業務,對我國目前的稅制體制來說,可以針對流轉稅收會計以及各種所得稅、增值稅進行會計覈算管理,所謂稅務會計指的就是通過對各種稅務進行籌劃,對稅金進行覈算以及對所交納的稅款進行申報覈算的系統模式,稅務會計是現代會計三大支柱之一,是財務會計的一部分。

隨着我國的政策法規不斷深化,我國企業當中的稅務會計模式也在不斷地完善當中,不過相對來說還沒有形成一種獨立的系統會計模式,也沒有真正將稅務會計模式同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分割開來。

二、當前我國稅務會計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稅收模式沒有完全分離

我國傳統的稅務會計稅收模式系統並沒有完全從過去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當中分離開來,稅務會計系統是從財務會計模式的基礎上慢慢地衍生出來的,傳統的稅務會計是和企業的財務會計是在一個範圍內的,也就是會計學,不過實際上這兩種概念之間又有着本質上的不同和區別,一般的財務會計指的是讓企業的管理者能夠獲得準確的會計信息從而作出正確的企業發展決策,使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能夠有序地進行,在這種模式的稅收管理下,要以共同的會計準則模式爲引導。

而當前的稅務會計模式主要的工作內容則是爲了能夠可以方便我國政府各財務稅收部門進行徵繳稅款項目,它的主要依據模式是以我國的稅法爲基礎的[1]。

(二)稅收模式滯後於會計模式

就我國目前的稅收模式發展現狀來看,稅收制度本身還是遠遠滯後於會計制度管理的,在過去的幾年裏,每當國家提出新的會計業務發展模式的時候,相應的會計政策就會在企業會計處理內容等方面進行規定,然而在稅務制度改革方面卻沒有相應地提出各種政策措施,也就是形成了很大的時間差異,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當前的稅收模式制度沒有針對可計成本以及稅收收入的確認問題進行明確的設計,然而我國的會計制度模式卻已經將可計成本的費用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和確認,而且在成本的費用問題、稅率問題以及財政限額問題上沒有進行特別明確的規定,也就是說,出現了一定的時間上的差異,從而使得我國的會計政策以及稅收政策兩者之間出現負差異性,同時也從側面證明了一點,也就是我國的稅收制度模式的發展進程也是要遠遠低地落後於我國會計制度的發展進程[2]。

(三)稅收項目種類繁雜

我國傳統的稅務模式系統中所涉及到的項目種類非常繁雜,一般包括對企業資產的稅收計算,企業負債模式的稅收管理,然而在真正的會計覈算中需要進行設計和調整稅收制度和會計制度之間的差異性,同時還要涉及到各種收入型資產,生產經營支出,企業項目經營成本,以及企業的營業費用管理等,各種財政投資業務報表中也需要涵蓋所有項目範圍中的全部內容,也就是說,這種稅收項目所涉及到的聯繫方有很多,要同時進行和關聯方的交易並且要對企業的資產情況負債表進行處理,與各種會計處理業務也要緊密地聯繫起來。

正因爲現如今的會計稅收納稅項目進行的手段非常複雜,手續非常繁多,而且對於會計覈算項目要進行非常多的項目審計,這就證明了對於稅收項目的認識很難理解,各種手續項目之間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而一般的企業會計從業人員都不能夠對其進行很好的理解,甚至是連專業性的國家稅收部門以及國家公務財務稅收人員也不能夠完全正確地進行操作,正是由於在操作過程上存在着許多困難性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對財務稅款的徵收與管理項目的工作,同時也大大增加了稅收項目雙方的收集成本,這不僅僅是違背了我國稅務稅收項目管理的設立初衷,同時也給企業和國家增添了許多沉重的負擔,特別要說一下的是,假如這個時候的會計從業人員強行進行實施會計準則的話,就將會嚴重的影響到真正會計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和質量,使我國的稅收稅務項目無法進一步共同發展。

(四)稅務會計沒有實質性工作項目

傳統的稅務會計項目只是簡簡單單的財務會計管理的一種,而是所做的工作只是流於表面,在很多企業範圍內對稅務會計項目的管理並不是很重視,這些負責稅務會計項目的工作人員有的並沒有相應的稅務會計管理工作的專業知識,所以也就無法進行專業的會計稅收工作,這就導致了很大範圍內的稅務會計工作沒有進行實質性的工作,一方面這些工作人員有的是從其他部門後調過來的,對於稅務會計工作模式缺少相應的管理經驗,同時也缺乏專業性的基礎知識,不能夠很好地運用會計覈算系統進行管理,而且也缺少科學性的系統認識,不能夠進行正確的稅務會計系統工作,尤其是在關於財務稅款繳納申報階段以及會計財務稅款項目的核算階段都是缺乏系統性的理論經驗的。

三、健全我國會計模式的相關對策

(一)加快調整財務稅收分離模式

要想健全我國的會計模式,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加快調整我國的財務稅收分離模式,企業需要根據關於財務會計的有關規定和方法來進行正確的會計覈算與對比,同時也需要相應地去減少覈算工作所耗費的資金成本,所以說將財務會計和企業的稅務稅收會計進行分離至關重要,設計的新型會計模式一定要滿足國家的發展需求,同時也要保證企業自身的利益,將國家的稅法和會計管理制度相融合進行發展,當遇到差異的時候,企業必須要主動地進行調整,由內而外地進行企業活動方式兼顧,只需要大體上保持和諧穩定狀態即可,在具體的財務會計稅務工作上面要進行細化調整,遵循相互靠近原則,按照稅法的要求進行會計覈算業務工作,計算出正確的應繳納稅款費用,從而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不斷地進一步調整財務會計模式,使企業能順應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

(二)健全稅務會計合併制度

事實上,我國的稅務稅收體制並不是單一性質的,而是屬於一種複合型的稅收體制,儘管我國的財務稅收制度與財務會計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異性,但是它們兩者之間還具有相互促進的存在關係,雖然兩者各自的職能目標不盡相同,但實質上都是要促進稅務會計模式發展的,目前兩者出現分離的模式。

因此,我國要相應地健全稅務會計合併制度,確切來說,是要加快轉變所得稅的調整工作,針對所得稅在我國稅務稅收比例中所佔的份額越來越重情形,相應的流轉稅收的比例也在不斷地變化當中,所以我國必須要建立一種以流轉稅收和所得稅稅收並重的會計合併制度體系,完善對所得稅和流轉稅的會計管理。

(三)完善稅收項目內容

隨着我國稅收業務項目的不斷髮展,我國稅務管理體系也在不斷地建設與完善當中,因而在對各種稅收項目進行管理的時候,要注意健全稅收項目的內容和組織形式,針對項目內容不斷進行調整,加強對稅款內容的核算管理。

一般企業稅收項目的內容和種類比較繁雜,所以在進行稅收項目管理的時候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認真仔細地落實好,例如關於企業生產經營所得的營業稅問題,所得稅的問題,需要進一步進行相關的研究和規定,明確企業應交稅款的項目都是什麼,從而擴大企業的經營管理範圍,一般的稅收項目的分類比較繁多,所以也需要進行分門別類的管理,要明確稅收項目的範圍,並且還要相應地進行簡化財務稅收項目的工作流程,讓全社會都可以支持並且投入到稅務會計模式的建設當中。

這就要求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需要樹立起正確的稅收項目管理意識,將稅務稅收財務會計工作內容當作重點項目來進行,科學運用會計準則進行會計管理,同時還要加強與關聯方之間的溝通和聯繫,及時性地瞭解到關聯方的變化需求,提高我國稅收項目負責人的管理水平,讓他們有能力來從事稅收項目工作,加大對稅收項目工作內容的管理力度和能力,使得健全後的稅收項目內容能夠更好地進行項目審計工作,完善我國的稅務會計模式,使這種會計模式能夠爲我國的經濟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四)健全稅務會計體制

要想健全我國的稅務會計體制,已經不再是我國自己的事情了,隨着全球一體化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的稅務會計體制也不斷受到國際稅務體制的衝擊和影響,傳統的稅務會計項目只是浮於表面,沒有進行深層次的稅務會計工作,而且部分工作人員的專業性水平也不高,這就要求必須要加強稅務會計模式發展調整,讓企業認識到自身發展的不足之處並且加以改進,一個國家的稅務會計體制並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所關聯的項目有很多,這就要求了企業要能夠跟得上國際化發展的步伐,同時也要考慮到我國實際的發展情況,從而選擇一條合適的發展道路來,在滿足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需求同時也要加強改進自身的稅務會計體制建設,不斷吸取經驗,還可以隨時調整體制變化,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進行設計改進,有條件的企業或者部門可以投入一部分資金去到國外發達國家進行參觀,考察他國的稅務會計體制與我國的有什麼區別不同,取其精華,讓我國的稅務會計體制建設變得更加健全並富有創新力和活力。

結論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的稅務會計分離模式中依舊還存在着許多問題,因此我國在建設會計模式發展中,還需要進一步加快調整稅收模式的分離發展力度,同時還要健全我國的稅務會計合併制度,完善相應的稅收項目內容組織結構,最終健全會計稅務體制,旨在能夠促進我國的會計稅務模式能夠進一步發展,爲我國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帶動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施敏。事業單位稅務會計改革思考與建議--西方發達國家稅務會計模式對我國稅務會計的借鑑意義評述[J]。現代商業,2013,34:225-226.

[2]王姿蘭。論我國稅務會計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3,22:257.

稅收的論文 篇二

摘要:

在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實行了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稅制改革。在現實中,這項稅制改革對企業稅收產生了深刻影響,主要體現在企業經營架構與企業稅負兩個方面。我國於2012年在上海開展了試點工作,試點結果顯示,對不同類型的企業,營業稅改增值稅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基於此,文章首先對營業稅改增值稅問題作了簡要概述,然後就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稅收影響作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

營業稅,增值稅,企業稅收,企業經營

近些年來,伴隨着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以及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變革,稅收體制改革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新形勢下,現有的稅收體制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加強改革力度,以完成與國際的接軌。然而,對於稅收體制改革來說,當今的社會環境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一方面,改革的條件變得越來越好,無形中增加了改革的動力;另一方面,改革的要求卻變得越來越高,無形中又增加了改革的壓力。就現實情況下,稅收改制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突出性問題,如重複徵稅、偷稅漏稅等現象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爲了妥善解決稅收改制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現有的稅收制度,我國於2012年1月1日起開始在部分地區或行業開展增值稅改革試點,將營業稅逐步改爲增值稅。在現實中,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稅收產生了深刻影響,加強對這種影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價值。基於此,本文從基本概述與具體影響兩個角度,對相關問題作了如下的分析與探討。

一、營業稅改增值稅問題的基本概述

在1994年,我國對稅法進行了新調整,對勞務徵收營業稅,而對貨物徵收增值稅。在市場經濟環境中,這種調整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既完善了我國現有的稅收制定,也規範了納稅人的納稅行爲,還增加了國家的`稅收收入。因此,在稅制改革史上,這項調整被公認爲是一次成功的調整,被成功地載入了改革史冊。然而,隨着社會形勢的變遷與發展,尤其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大變革,這種調整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求。例如,有的營業稅納稅人在外採貨物過程中會產生增值稅,而有的增值稅納稅人在外購勞務的過程中又會產生營業稅。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納稅人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重複繳納增值稅或營業稅的問題。在實際中,這種重複徵稅的問題無疑會增加企業的負擔,在有些情況下還會造成納稅秩序以及社會秩序的混亂。與此同時,這種現象還會對經濟結構調整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延緩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步伐。可見,及時劃清營業稅與增值稅之間的界限,是非常必要的。

現如今,我國正處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面對這種現實,我國明顯加快了稅收體制改革的步伐。尤其是在近三年內,這種步伐比以往跨越的更大、更堅實。例如,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於2011年11月16日聯合印發了《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方案》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用文件的形式對稅收制定進行了新一輪的規範與調整。在以上文件當中,詳細地規定了營業稅改增值稅問題。而且,還明確提出要在上海首先進行試點。具體內容如下:在現有13%與17%兩檔增值稅率的基礎上,新增設兩檔低稅率,分別爲6%與11%。其中,對部分現代服務業,如信息技術服務,採用6%的稅率;而對於交通運輸業,則採用11%的稅率。試點半年多來,總體成果還是比較顯著的。這說明,在一定條件下,營業稅改增值稅是可行的。

二、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稅收的影響分析

從哲學的角度講,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營業稅改增值稅,會對企業帶來深刻的影響。從性質上分,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既有顯性影響,也有隱性影響。對於企業而言,不管是哪種性質的影響,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實現稅收方面的完美過渡。總體而言,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企業經營架構與企業稅負兩個方面。

(一)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經營架構的影響

在2012年3月24日舉辦的“中國經濟五十人論壇會”上,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明確指出,在企業經營架構的問題上,營業稅改爲增值稅會對其產生重大影響。在1994年稅制改革時,起初的預定方案是將製造業與服務業都納入到增值稅的徵收範圍。但是這套預案最終並沒有實現,服務業仍然歸屬於營業稅的範疇。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變化,與分稅制的牽制有着直接的關聯。然而,隨着社會形勢的變遷與發展,1994年稅制改革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而且凸顯的程度越來越高。如果繼續採用這套稅制方案,那麼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重複徵稅的問題。顯而易見,它會給企業帶來額外的稅負,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

近些年,我國服務業之所以未能成功轉型,與營業稅的限制有關。受此影響,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推出了“結構性減稅”政策,以更好地適應社會轉型以及經濟發展的需要。營業稅改增值稅是該項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揮政策優勢以及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與價值。對於企業來說,營業稅改增值稅可以收到製造業稅負與服務業稅負同時降低的效果,極大地減輕了企業的稅收負擔。長期以來,我國稅收出現了“營業稅過高而增值稅過低”的怪圈。受此影響,有許多企業故意地將服務項目納入到增值稅範圍。這種做法不僅擾亂了稅收秩序,而且有悖於稅收專業化的發展趨勢。因此,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後,企業原有的經營架構必然會受到影響,需要企業對經營架構做出新的調整。

(二)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在對上海部分現代服務業與交通運輸業開展的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當中,新增加了6%與11%兩檔低稅率。這項政策調整,對某些行業具有特殊的支持作用,有利於減輕它們的整體稅負。但是對於其它一些具體行業,其帶來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實踐觀察。

據相關統計報告顯示,對於物流行業來說,營業稅改增值稅是一項有利於自身的改革。之所以這樣說,主要基於三方面的原因:首先,電子商務是物流業的必備要求,而電子商務屬於服務業的範疇,需要繳納營業稅。這樣,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後,稅收的稅率與額度都會得到大幅度地降低。其次,營業額大而增值額小,是物流行業的一項顯著特點。基於該項特點,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後,物流行業的納稅額會大幅度下降,這是一種必然現象。再次,通常情況下,物流行業需要較高的運行成本作支撐,無論是儲存倉庫,還是運行車輛,都需要付出一筆數額不菲的資金。而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後,有大部分成本會劃入到增值稅的徵收範疇,所以降低稅負也是該項改制的必然結果。

從企業運營模式的角度看,不同性質的企業,會有程度不等的稅收負擔。例如,對於外部採購較大的企業來說,它們的稅負會相對較輕一些;而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它們的稅負則會相對較重一些,因爲它們容易受到抵扣的限制和影響。再者,即使是同一性質的企業,如果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稅負情況也不盡相同。例如,在建立初期,企業需要引進大量的器材與設備,固定資產投資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它們有諸多可以抵扣的內容,這樣它們的總體稅負就會降低。相反,當企業進入成熟階段以後,固定資產方面的投入會相對減弱,而可抵扣的內容也會相對較少,這樣它們的總體稅負則會提高。

自從試點開始以後,上海股市發生了重大變動,東方航空、強生控股、大衆交通等企業的股票行情要明顯好於其它企業。由此可見,對於這些類型的企業,營業稅改增值稅對其好處大於壞處。當然,有些專家學者也指出,這種市場反應可能是暫時的,我們很難保證這種局面一直會持續下去。因爲,這些企業的體量大而利潤率低,營業稅改增值稅對其影響要取決於具體稅率情況,所以不能片面地對其影響下定結論。其實,這種說法不無道理,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稅負的影響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着實際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將上海交通運輸業作爲首個試點項目,會極大地減輕其航運業的稅負。衆所周知,上海是我國最大的金融中心,在世界範圍內也具有一定的影響。但是,航運業一直都是這個金融中心的短板。根據“木桶理論”,這個短板會成爲上海發展的絆腳石。在航運業稅收方面,我國與外國存在明顯區別。在我國,航運業的稅負較重,要繳納印花稅、車船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諸多稅種。而在國外,有些國家只對航運企業徵收一定的噸位稅與登記費。這也是爲什麼我國航運企業選擇在海外註冊的原因所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營業稅改增值稅可以吸引我國航運企業的“入籍”。

三、從短期試點看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稅收的影響

在2009年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以後,此次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是我國稅收制度的又一次重大變革。就改革初衷而言,旨在完善我國現有的稅收制度與稅收體系。很顯然,這次調整可以有效避免營業稅與增值稅重複徵稅問題的發生。因此,要想振興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調整我國現行的經濟結構,豐富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就必須充分發揮稅制改革的作用,通過營業稅改增值稅,切實減輕企業稅收負擔,這也是本次試點工作的最大收穫。

在試點稅改方案當中,有兩項調整比較明顯:一是將貨物運輸服務與裝卸搬運服務的3%的營業稅調整爲11%的增值稅;二是將物流的配套服務5%的營業稅調整爲6%的增值稅。很顯然,調整後的稅率明顯提高了。一項民意調查數據顯示,在試點以後,上海大部分物流企業都認爲自身的稅負增加了。而官方統計數據也顯示,物流企業的實際增值稅負擔率由1.3%提高到4.2%,提高了近3個百分點。而一些物流配套服務企業的稅負也有明顯上升的趨勢,但是它們通常可以通過內部調控來消耗。而與此不同,貨物運輸服務企業與裝卸搬運服務企業的稅負增加幅度更大,而且還無法通過內部消化的方式來處理。更有甚者,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後,路橋費、人力成本等不再計入運輸企業成本的抵扣範圍。而在運輸企業成本當中,這部分成本的比重高達35%。受此影響,運輸企業的稅負出現了成倍增長的現象。總之,營業稅改增值稅將不利於大型運輸企業的減負,而有利於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的減負。

從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看,它們很難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這一點從溫州老闆跑路事件中就有所體現。儘管原有的稅收政策帶有明顯的優惠性政策,但是這些政策不足以解決它們的資金問題。在本次試點當中,提出對年銷售額在500萬以下的企業徵收3%的增值稅。對於中小企業,尤其是對微型企業來說,這項新政策具有很強的動力。然而,在實際中,這些企業的一些行爲,如自開發票等,會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稅制改革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研究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稅收影響的影響是一項非常系統的工程。首先,要對該項工程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有一個清晰認識;其次,要對該項工程的研究現狀有一個全面分析;最後,要對該項工程的加強路徑有一個科學把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夯實該項工程的基礎,增強該項工程的有效性與實效性。

稅收的論文 篇三

摘要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稅收籌劃成爲企業優化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實現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稅務管理則是稅收籌劃和稅務風險控制的有機結合,在零涉稅風險的前提下實現企業稅負的最小化。文章梳理了稅收籌劃與稅務管理的內涵、內在關係,並就控制稅務成本、維護稅收權益、增加企業盈利機會、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方面詳細論述稅收籌劃對提升企業稅務管理價值創造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稅收籌劃;稅務管理;價值創造

1、稅收籌劃與稅務管理內涵

稅收籌劃是指企業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與管理條例的前提下,以實現合理節稅、降低企業稅負爲目的,在企業的籌資、投資和經營活動中進行合理的安排,對其經濟活動進行統籌策劃以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該類行爲一般具有目的性、專業性、前瞻性。就本質而言,稅收籌劃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部分,是一種企業理財行爲。如何在有效控制稅務風險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有效地進行稅收籌劃也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對於企業而言,稅收籌劃能夠有效降低稅務負擔,改善企業經營效果,擴大企業稅後利潤。“稅務管理”是基於稅收籌劃衍生出來的一個全新概念,是指企業在稅法允許的範圍內,根據自身的戰略目標與經營情況,在有效控制涉稅風險的前提下實現企業稅務成本的最小化。稅務管理的主要內容爲稅收籌劃和風險控制,相對稅收籌劃,企業稅務管理是一個更加系統的管理過程,更加註重納稅的整個環節以及全過程的風險控制,實現稅收成本與風險的平衡。

2、稅收籌劃與稅務管理的內在關係

2.1、稅收籌劃是稅務管理的核心,其他稅務管理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

稅收籌劃是企業稅務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稅務管理的最終目的與價值體現。稅收籌劃能夠有效規避納稅義務之外的稅務成本,降低企業稅務負擔,改善企業經營成果,從而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企業稅務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在稅務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稅收籌劃,通過系統性、前瞻性的規劃,爲企業實施稅收籌劃提供更加靈活、主動的實施空間。企業通過對涉稅業務和納稅事務進行系統性分析、籌劃、檢測、實施,從而爲企業稅收籌劃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與實施環境。

2.2、稅務管理能夠有效控制稅收籌劃過程中存在的稅收風險

雖然稅收籌劃能夠減少企業稅負,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同時也是在稅法允許的範圍內開展的,然而由於籌劃過程中存在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存在籌劃收益偏離納稅人預期的可能性。稅收籌劃風險大致可劃分爲三類:國家政策風險、成本-收益風險、執法風險。倘若單純以降低企業稅負爲目標,由此造成的涉稅風險成本可能遠超稅收籌劃帶來的收益,因此更加系統性地、注重風險控制的稅務管理不可或缺。因此可以看出稅收籌劃與稅務管理兩者相互制約、相輔相成,共同服務於企業戰略經營目標的實現。

3、稅收籌劃是提升企業稅務管理價值創造的推動作用

3.1、有效規避不必要的稅務成本

隨着市場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政府部門爲滿足不斷擴張的社會公共服務需求,勢必將加大稅收力度。企業是以實現其收益最大化爲經營目標,通過合法、有效的稅收籌劃能夠規避納稅義務之外的稅務成本,擴大其稅後利潤。目前企業稅收成本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稅收實體成本,主要包括企業應繳納的各項稅金;稅收處罰成本,主要是指因企業納稅行爲不當造成的稅收滯納金和罰款。通過科學、合理的稅收籌劃能夠降低或節約企業的稅收實體成本,避免稅收處罰成本。稅收籌劃對企業合理規避稅務成本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企業籌資、投資、經營過程中。企業在籌資過程中,通過分析其資本結構對企業預期收益和稅負的影響,選擇合適的融資渠道,實現企業稅負的有效控制、所有者權益的最大化。如企業通過借款融入資金時存在“稅盾效應”,即企業融資過程中產生的利息支出可作爲費用列支,並允許企業在計算其所得額時予以扣減,然而企業的股利支付卻不能作爲費用列支。

因此,企業可通過借入資金實現降低稅負的目的。企業可以通過計算、比較借入資金的利息支出與因借入資金實現的稅負降低額的大小,選擇適合自身的融資渠道。企業在投資過程中,通過選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投資方向、享受稅收優惠的投資地點、享受免稅或稅收抵減的投資方式,實現企業稅負的減少。在投資方向選擇方面,政府出於優化國家產業結構的目的,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經濟發展計劃的投資項目,給予一定程度的稅收減免或優惠。企業選擇投資項目時,可充分利用該類優惠政策,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在投資地點的選擇方面,國家出於調整生產力戰略佈局的目的,會對不同地區制定不同的稅收政策,如對保稅區、經濟特區、貧困地區等制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可通過選擇註冊地享受該類優惠政策;在投資方式選擇方面,企業可選擇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投資方式。如企業可通過選擇購買國債等享受免繳所得稅。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通過對存貨、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分攤、壞賬處理等進行會計處理,在不同會計年度實現不同的企業所得額,從而實現企業應繳稅款的遞延,提高了企業資金使用效率。如企業在進行存貨計價時,在符合當前稅法規定和會計制度的前提下,使發貨成本最大化,從而使得企業賬面利潤減少;採用加速折舊法,加大當期折舊金額;採用最有利的壞賬覈算辦法,降低企業所得額等。

3.2、有助於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稅收籌劃要求企業具備成熟的財務會計制度,具備全面、紮實的稅務知識與實務處理能力。稅務籌劃要求企業擁有規範的財務管理和會計分析能力,以及一支業務精專、能力突出的稅務處理團隊。同時,稅務籌劃必將不斷促進財務人員加強對稅務法律、法規和財務會計知識的學習,不斷更新其知識結構,從而實現財務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

3.3、有效獲取資金時間價值,增加企業盈利機會

遞延納稅是企業稅收籌劃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指根據稅法的規定將應納稅款推遲一定時期後再繳納。企業可通過遞延納稅的方式,有效獲取資金的時間價值。遞延納稅雖然不能減少企業應納稅額,但通過延遲繳納稅款可以使企業無償使用該筆款項,相當於政府給企業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企業可利用該筆資金解決資金週轉困難,或進行再投資。

3.4、促進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企業競爭力

企業爲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根據國家制定的產業政策進行投資,開展經營活動。這在客觀上使得企業符合產業發展規律,逐步使企業走上產業結構優化、生產力佈局合理的道路,使得企業將生產資源配置到全要素生產效率更高、能源消耗更低的新型產品生產中,爲企業未來發展做出了合理的規劃與配置,無形中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5、維護企業稅收權益

企業作爲市場經濟納稅主體,一方面應承擔依法納稅的應盡義務;另一方面也應積極維護自身稅收權益,合理規避不必要的納稅。由於納稅主體與稅務機關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對稱,倘若任由稅務機關以徵代納,必然導致稅務機關滋生惰性,導致稅務徵收質量的低下,同時也讓企業難以實施稅收籌劃。因此,企業應從依法治稅的角度,積極爭取自身權益,對權利與權利失衡進行糾正,從而爲企業稅收籌劃提供良好的外部實施環境。

參考文獻:

[1]劉慧。企業稅務管理問題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3(4):222,224.

[2]嚴偉林。基於企業視角下的稅收籌劃研究[J]。特區經濟,2012(10):267-269.

[3]徐太文。稅收籌劃的意義和方法[J]。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86-88.

[4]周開君。稅務籌劃的價值與風險[J]。經濟導刊,2010(10):94-96.

[5]郭建生。從稅收籌劃到稅務管理的轉型[J]。當代經濟,2016(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