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小數學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論文 篇一

關於“0”

0,可以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數了。我們祖先開始只認識沒有和有,其中的沒有便是0了,那麼0是不是沒有呢?記得國小里老師曾經說過“任何數減去它本身即等於0,0就表示沒有數量。”這樣說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溫度計上的0攝氏度表示水的冰點(即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態和液態的區分點。而且在漢字裏,0作爲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數目的。2)不夠一定單位的數量……至此,我們知道了“沒有數量是0,但0不僅僅表示沒有數量,還表示固態和液態水的區分點等等。”

“任何數除以0即爲沒有意義。”這是國小至中學老師仍在說的一句關於0的“定論”,當時的除法(國小時)就是將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個整體無法分成0份,即“沒有意義”。後來我才瞭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爲極限的變量(一個變量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小於任意小的已定正數),應等於無窮大(一個變量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大於任意大的已定正數)。從中得到關於0的又一個定理“以零爲極限的變量,叫做無窮小”。

“105、203房間、20xx年”中,雖都有0的。出現,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卻不同。105、20xx年中的0指數的空位,不可刪去。203房間中的0是分隔“樓(2)”與“房門號(3)”的(即表示二樓八號房),可刪去。0還表示……

愛因斯坦曾說:“要探究一個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宏觀上看來,我始終認爲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數字,不如先了解0這個“不存在”的數,不至於成爲愛因斯坦說的“荒唐”的人。作爲一箇中學生,我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對0的認識還不夠透徹,今後望(包括行動)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發現“我的新大陸”。

國小數學論文 篇二

一、進行快節奏的教學方法

國小生對數學課堂充滿了好奇心,在剛開始上課的十幾分鍾能夠保持充沛的精力,認真的聽取教師講課。但是隨着課堂的深入,一些學生就開始出現了走神的狀況,不能繼續跟隨教師進行數學的學習。教師要掌握課堂節奏,能夠時刻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課堂改進,爭取讓學生每節課都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專心致志地進行學習。教師進行激情課堂的時候,通常都是進行快節奏的講課,這種快節奏能夠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的狀態,不會造成思路的暫停。有的教師在講課的時候,爲了讓每個學生都能跟上教學思路,不停地放慢講課的節奏,總是慢吞吞地等待着反應緩慢的學生,殊不知這種教學模式嚴重拖沓了教學的情節,讓學生的精力消耗殆盡,早早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採用激情的講課方式,加快講課的進度,讓反應快的學生拉着反應慢的學生迅速前行,沒有時間浪費在無所謂的糾結中。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整體的課堂效率,讓一整堂課都能夠豐富連貫、充滿激情。

二、創設多種激情教學情境

教師如果營造了充滿激情教學課堂氛圍,就可以帶動學生進入到輕鬆活躍的氛圍中,積極地配合教師進行講課。教師要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首先,教師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圖畫、視頻、動畫,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國小生的思維比較活躍,難以長時間集中精力學習數學,教師要使用多媒體等先進的科學技術,讓學生體會到動態的魅力,不再是一味地盯着靜態的課本。其次,教師還要豐富數學教學的手段,使用一些教學器械,提高學生的興奮度,進行激情教學。例如教師在進行國小數學圖形的講解的時候,就可以拿一些生活常見書本、皮球、毛絨玩具、瓶子、水杯等物件,讓學生一一說出這些物品所包含的圖形,還可以讓學生髮揮想象列舉生活中常見物品的圖形,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三、鼓勵學生提出教學的質疑

數學一門不斷髮展和完善的學科,教室要善於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學習過程的疑問,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數學素質,提高學生的思維注意力。質疑的過程就是學生進行聽講、思考、演練的過程,學生髮現教師講課中有一些疑問,首先就會進行思考,自己想不明白,纔會真正地提出來。學生質疑的過程中,就是學生認真思考數學問題、加深數學理解的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數學質疑,不但能夠提高學生聽課的效率,還能夠讓學生保持旺盛的思維,發現數學問題,並且進行精密的思考。教師還可以故意設置一些數學疑問,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思維的訓練。例如教師在進行應用題的講解的時候,可以使用一種最複雜的方法進行解題,這個時候肯定有反應快的學生提出質疑,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說出一種簡單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獨特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中充滿個性化,形成快樂、激情的學習模式。

四、建立完善的成功鼓勵機制

國小生很在意教師的評價,教師給學生一句肯定的讚賞,就會讓學生好幾天都會保持着良好的激情進行學習。教師要明白自己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善於使用鼓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對於課堂表現好、精力集中的學生,教師要在課堂上給予鼓勵,讓這些學生體會到被當衆表揚的滋味,給更多的同學樹立榜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還要在作業中對進步很大的同學給予鼓勵,讓學生體會到被關注被肯定的滋味,從而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教師要包容學生不成熟的錯誤,幫助他們改進缺點,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結語

總之,國小數學是一門充滿激情的學科,教師要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爲特點,制定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充滿教學的激情,進行快節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還要注意營造多種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學生則要配合教師主動地進行國小數學的學習,發現不懂的問題及時提問,努力集中精力進行學習。

國小數學論文 篇三

數學學科本有的強抽象性和強邏輯性,讓學生學習起來常常很容易感覺到枯燥和乏味,今天爲大家帶來新穎的國小數學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新穎的國小數學論文:國小數學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新穎化

摘要:國小數學由於教學對象的思維水平仍處於直觀形象水平向抽象邏輯水平過渡的狀態,記憶力更偏向於機械記憶,對知識的理解仍有一定難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多將有趣的教學形式加於課堂中,更有利於教學對象的理解和教學課程的進行。本文將針對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展開多種教學形式的好處進行論述。

關鍵詞:國小教學;多樣化;新穎化

一、國小生的思維特點

在我國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采用傳統方式來教學,即按照書本內容循規蹈矩的講解,從定義到例題再到課後習題,遵循着不變的流程,並沒有什麼新意。依據教學要求和教學過程來講,國小數學的課程學習主要的側重點還是在於記憶以及知識的應用,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國小數學的學習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數學思維的活動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通過分析、比較、概括、抽象等思維方法以及推理、判斷等形式實現對抽象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思維水平還處於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的國小生,思維發展有限,在學習過程中思維不流暢或者中斷現象很容易發生,自覺性和目的性比較弱,很容易倦怠,再加上國小生活潑又好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更加難以集中注意力,數學學科本有的強抽象性和強邏輯性,讓學生學習起來常常很容易感覺到枯燥和乏味,這就很難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接受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如在數學概念有些抽象的情況下或遇到難以記憶的數學公式時,大多數學生理解、記憶起來都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在一段時間之後才能接受,若此時教師還是按照傳統、枯燥的教學形式來教學,學生就很難集中精力也更加難以接受新知識,因此以往只是簡單、反覆的講解,讓學生採取重複背誦記憶的方式,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壓根無法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會讓他們覺得學習乏味枯燥,最終失去學習興趣。這樣一來,教學效果就會很差,這樣既不利於學生的學習,也不利於教師後期教學工作的開展。

尤其對於國小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注意力更加難以集中,他們無法長時間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於課堂學習上,唯有提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才能使教學有效率。要想解決如何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這個問題就要對症下藥,要從學生感興趣的方向入手,在課堂教學中直觀形象且色彩比較鮮明的具體事物和教材比較容易提高他們的高度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將這些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加進教學中,就可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可把故事、遊戲、動畫、圖片、聲音、遊戲、視頻等作爲教學工具引入到數學教學中去,藉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二、新穎的教學形式

無論是在標準的要求下,還是爲了更加有效率的開展教學工作,尋找有效的、多樣的、新穎的,能激發國小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形式是師生們的共同期望。

首先是利用數字故事進行教學。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將授課內容,如定理、公式、數學名詞、數學小故事、數學家簡介,設計成有趣的故事情節,用圖形圖像表示出來,再基於此進行教學。國小生課堂注意力集中時間一般爲20至25分鐘,容易分心,但是對於自己有興趣的學習內容,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容易集中,學習積極性就會高,這樣學生的思維活躍,教學效果就會相應的更好,學生的記憶時間也會更長,也可通過對故事的回想來回想複習教學知識。有趣的教學方式創設出的教學情境,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較爲集中於課堂上,激勵起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參與度,且國小生對直觀性內容比對於語言性、邏輯性的內容接受起來更容易。這樣的課堂更加符合國小生的認知水平,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白、簡單易懂,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利於學生接受新知識、複習舊知識,促進了知識遷移。數學故事是一種新穎的'教學形式,具有趣味,彌補了數學抽象、枯燥的不宜教學處。

其次是利用教育遊戲進行教學。教育遊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下適當的、有教學針對性的遊戲。教育遊戲,一般都是具有互動性、挑戰性、趣味新、奇幻性的特點適應於國小生活潑好動的特徵,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雖然學生的出發點是想要玩遊戲,但是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又通過遊戲中的知識設定巧妙的學習到了知識,在自己親身經歷的過程中所學到的知識必定更加記憶深刻,且遊戲特有的競爭性又起到了良性循環的作用,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競爭,促進了每一個參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競爭意識的養成。一些遊戲還可以分組進行,學生自願組成一個小組,和其他小組進行比賽,小組中成員共同探討問題,就是一個自學的過程,鍛鍊了學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小組與小組的比賽過程中,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克服遊戲中困難,最終完成挑戰。教育遊戲中包含的合作與競爭的多維學習關係,這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整節課中都處於較高的狀態。

最後,遊戲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動手形的,也可以是基於網絡的。如今處於計算機信息化時代,即使是國小生對於電腦的熟悉程度也不亞於任何一個成人,而且由於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一般的遊戲都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但電腦遊戲對於他們來說,仍然非常具有吸引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合理的運用好電腦這個工具。而且電腦遊戲的選擇範圍也非常的廣,減小了教學過程中尋找教學遊戲自願的困難。

三、教學形式多樣化與新穎化的必要性

就現在我國的教學現狀來看,國小生的數學學習還是以課堂爲主要部分,將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活潑、有趣、有吸引力是每位教師的教學目標,藉助數字故事的直觀性匯合數學遊戲的娛樂性就可以很好的改觀枯燥乏味的教學環境。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爲中心設計教學形式,將多種多樣新穎的教學形式所結合於課堂上,能夠積極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真正的快樂學習,也可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婉如,數字故事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庭用硏究[D],寧夏大學。

[2]王婷,基於教育遊戲的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硏究—Z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爲例[D],寧夏大學。

[3]劉淨,遊戲化教學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D],河北師範大學。

作者簡介:張茁(1970-),女,漢族,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吉強鎮中心校袁河國小數學教師。

國小數學論文 篇四

新的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促使數學生活化,數學與生活進一步接軌是指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過程。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着數學。因此,數學教學內容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設計數學問題,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係,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爲此,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將抽象的數學轉化爲有趣、生動、易於理解的事物,貼近生活,這就要求國小數學教學要與生活進一步接軌。

一、數學情境與生活

教師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問題作爲數學活動的切入點,能讓學生感到數學來自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好奇和興趣,從而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在日常教學中,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教學實例,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數學知識。

如:在教學《分桃子》一課時,我創設情境:先要求每個學生拿出9個桃子放在盤子裏,每盤放的個數一樣多,有幾種放法,可以放幾盤?當學生操作完之後,從中選擇五種:(1)每盤放3個,9÷3=3(盤);(2)每盤放9個,9÷9=1(盤);(3)每盤放2個,9÷2=4(盤),多1個;(4)每盤放4個,9÷4=2(盤)多1個;(5)每盤放5個,9÷5=1(盤)多4個。接下來引導學生觀察上面五個除法式子,並提問:可分成幾種情況;學生於是很快的觀察到:一類正好分完,另一類分完後還有剩餘的。於是老師再畫龍點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分了以後還剩餘的算式,我們就把它叫做“有餘數的除法”,這樣創設生活情景,可以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輕鬆的接受新知識。

二、數學理解與生活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滿着數學問題。善於捕捉生活現象,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繫,把生活中的`問題逐步抽象成爲數學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使之產生學習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

如:在教學兩位數乘法後,安排這樣一個數學問題,學校組織師生去公園遊玩。老師28人,小朋友150人。公園門口寫着:門票成人每人30元,學生每人15元,團體30人以上每人20人。請同學們設計一種你認爲最好的購票方案。對這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設計方案:

1、全買團體票:(28+150)×20=3560元

2、不買團體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買團體票,一部分不買:(28+2)×20+(150-2)×15=2820元

通過不同的方案的比較,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理財的意識。

三、日常生活“數學化”

孩子們的知識應該是在對話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課堂超市”環節中,這一切體現得淋漓盡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價目表:籃球95元/個,排球50元/個,之後出示了一個數學問題,“買4個排球和6個籃球共要多少錢?”。這樣的數學問題,沒有用新教材的學生一般的解題思路只有這一種“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們卻出現了多種解決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過“課堂超市”展示,使我們的數學走進了生活,使我們的孩子們體驗到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維開放性,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引導學生捕捉生活現象,發現數學問題,將數學教學與生活接軌,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處處有美感,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擴大了學生的認知視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既滿足了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又體會了數學的價值,培養了數學興趣,何樂而不爲呢?爲了使數學更接近生活,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刻不容緩的教育使命。

國小數學論文 篇五

1國小數學課堂中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原則

1.1全面性與循序漸進原則

在國小數學教學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學設計應當從教學整體爲着眼點,按照國小數學教學內容的先後聯繫與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來對多媒體數學教學活動做出合理的安排,在確保教學內容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基礎上通過發揮出多媒體教學技術直觀性等優勢來確保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都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

1.2協調發展原則

無論是在傳統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還是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所開展的國小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學過程都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探究並提升學生數學理論知識、數學應用技能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讓多媒體教學技術替代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以及對教學內容的講解,同時也不能因爲使用多媒體教學技術而忽略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觀點表達的權利。另外,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國小數學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數學理論知識的傳授,而且需要強調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即要求多媒體國小數學教學能夠實現教師講授與學生探索的結合,並實現學生理論能力與應用能力的協調發展。

1.3及時反饋原則

由於國小數學教學中對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並不廣泛,因此,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開展國小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現一些問題,而爲了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發現和有效糾正,教師有必要重視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從而爲教學步驟、教學過程的改進和師生關係的調節發揮推動作用。如果教師能夠重視收集反饋信息並重視發揮出這些反饋信息所具有的參考作用與依據作用,則教師能夠對國小多媒體數學教學過程做出更好的控制,這對於國小數學教學任務的完成具有着重要意義。

2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國小數學教育工作具有更廣闊的平臺,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來開展教學活動,可以使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具有更加豐富的表現方式與表現手法,同時也有利於重點的講解與難點的突破,這對於提升國小數學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數學素養而言發揮着重要作用。學生對國小數學教學內容做出學習的過程是對客觀世界做出認知並對主觀世界進行發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都需要得到強調。在國小數學教學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使用多元化的途徑來講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而學生則應當對數學教學活動進行主動的參與與探索。在此過程中,可以利用以下幾種方法來確保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2.1利用多媒體課件與視聽效果調

動學生學習興趣與求知慾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導入是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這一工作的成效對整體教學效果產生着直接的影響。在國小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否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與注意力,是檢驗教學導入是否具有良好成效的重要途徑。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來對教學內容做出展現,能夠在發揮多媒體教學技術形象生動特點與優勢的基礎上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這種教學中,學生能夠直觀的認識到教學內容本質,並對抽象化的教學難點做出形象化的認知。如在《10的認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製作一些Flash動畫,通過卡通人物來表示數字,從而使學生對教學過程產生濃厚興趣並在具有較高注意力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做出掌握。另外,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所開展的國小數學教學活動應當重視教學設計的生活化,即在對學生生活經驗做出瞭解的基礎上找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原型,並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來創設故事情境並對這種生活原型和教學內容做出展現,從而對學生的求知慾進行激發。無論是利用動畫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還是利用故事情境來吸引學生參與,都是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內容導入的有效策略。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避免學生受到其他因素所造成的感染,這要求教師能夠在國小數學教學設計工作中對學生認知特點做出充分考慮,以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爲依據來搭配畫面與聲音,從而確保教學內容的準確表達。

2.2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推動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新課標認爲模仿與記憶並不能讓國小數學教學的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引導學生開展自主的思考與動手實踐,才能夠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效率。探究性學習是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發現、探究與解決,在探究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能夠在瞭解學生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層次差異引導學生找到探究起點,並使學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探究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與教師和同學開展共同討論、互相合作以及評價,這有利於創設一種活躍輕鬆的學習氛圍,並有利於促進學生對自身知識體系的完善。但是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由於受到學生知識基礎與認知能力的限制,學生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而此時,多媒體教學技術就具有了發揮自身作用以及價值的空間,首先,學生在開展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來對數學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這能夠讓數學教學過程以及學習過程突破時空的侷限,並讓學生的視野得到開拓;其次,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學生可以具有更多開展理論應用實踐的'機會,這對於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具有着重要意義。如在統計圖繪製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自身知識以及計算機等工具來進行統計圖的繪製,在對學生的實踐成效做出評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可見來展示統計圖的繪製步驟,並對這些步驟進行講解,從而讓學生對自身的知識掌握成效做出瞭解,並對規範的統計圖繪製流程做出掌控。

2.3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推動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的合作學習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推動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合作能力。多媒體教學技術在推動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具有着獨特的優勢,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多媒體技術可以作爲合作學習內容收集與合作學習活動開展的重要平臺。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推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合作學習,首先需要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對合作學習內容做出選擇。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到更多學生感興趣且具有教學價值的數學問題,這些數學問題能夠有效的打破學生認知結構所具有的平衡,並在活躍學生思維的基礎上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教師要引導血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並進行合理分工,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所製作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在大屏幕中展示合作學習的要求、任務以及目的,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瞭解這些內容,並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開展良好的分工與交流;第三,教師要重視對合作學習過程的組織。在合作學習開展過程中,爲了確保學習活動的穩定性與有序性,教師不僅要重視參與到合作過程以及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同時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以及調控。在此過程中,提高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參與意識以及注意力集中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可以將合作學習中的重點內容與難點內容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現與講解,並尋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添加進呈現內容當中,從而提高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興趣。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開展國小數學教學活動,能夠學生感受到一種和諧、創新的氛圍,並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大膽探索。

綜上所述,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技術具有着明顯的優勢,這些優勢對於提高國小數學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素養可以發揮出重要作用。但是在國小數學教學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遵循全面性與循序漸進原則、協調發展原則以及及時反饋原則,並根據學生特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來探索適應學生學習需求、學習興趣以及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方法,從而確保多媒體教學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國小數學教學成效。

國小數學論文 篇六

一、國小數學課堂設立情境教學

在國小,學生大部分的學習時間是在課堂上,課堂教育是國小數學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因此,課堂教育的質量就和學生的學習質量密切地聯繫起來,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可以先在生活中多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然後,教師找一些數學題目,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提問出來。例如,國小生喜歡看動畫片,喜歡聽故事,因此,教師可以把一些應用題或者算術題的名稱改爲學生喜歡的故事人物或者動畫片人物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問題自主思考,從而認真地聽講。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分組,然後給各組學生相同的例題,比如,3+3+3用乘法怎麼表示?看哪一組同學先完成,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形成一種問題競賽來營造一種競爭的氛圍,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然後教師應在競爭里加入適當的遊戲來避免學生在搶答題目時的枯燥,使學生更全神貫注地搶答問題,也更加喜歡學習數學,通過競爭情境的創設,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熱情,從而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

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國小的數學教學開設了很多新的課堂教學。例如,情境課堂教學、競爭課堂教學等,這樣的一些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應用,教師應對每節課的課堂效果進行分析,找到更適合學生學習數學的教學方法,在分析中使教師更瞭解學生,知道怎樣才能使學生時刻保持注意力集中,怎樣才能使學生自主思考數學難題,從而使課堂效果更佳完善。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水平,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也在課堂裏學會了怎樣做算術題,培養了主動思考問題的好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數學成績突飛猛進,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把學習數學的狀態發揮到最佳。通過新的`課堂教學在國小數學裏的應用,國小數學的課堂質量的確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也培養了學生非常好的學習習慣,使得國小數學的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通過對國小數學教育的課堂教育的研究,發現新的課堂教育可以使國小數學教育的質量顯著提高,因此,教師應不斷地學習,不斷創新出新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時刻保證高效的課堂教學質量。

國小數學論文 篇七

論國小數學概念數學

摘 要:現在很多的國小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高,其主要是學生對一些數學概念沒有搞清楚。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形成概念,正確地掌握和運用概念是極爲重要的。數學教學過程,就是“概念的教學”。

關鍵詞:國小數學;概念數學;教學質量

對國小生來說,由於年齡小,知識不多,生活經驗不足,抽象思維能力差,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有關概念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從國小生年齡實際出發,這樣纔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

1、直觀形象地引入概念

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因此,教師在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細心、耐心,儘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如在教平均數應用題時,我利用鉛筆做教具,重溫“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個同樣大的小木塊擺出三堆,第一堆1塊,第二堆2塊,第三堆6塊,問:“每堆一樣多嗎?哪堆多?哪堆少?”學生都能正確回答。這時,我又把這三堆木塊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塊,告訴學生“3”這個新得到的數,是這三堆木塊的“平均數”。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學生仔細看,用心想:“平均數”是怎樣得到的。學生看我把原來的三堆合併起來,變成一堆,再把這堆木塊分做3份,每堆正好3塊。這個演示過程,既揭示了“平均數”的概念,又有意識地滲透“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然後,又把木塊按原來的樣子1塊,2塊、6塊地擺好,讓學生觀察,平均數“3”與原來的數比較大小。學生說,平均數3比原來大的數小,比原來小的數大,這樣,學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數”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徵。

2、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

數學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難以直觀表述。如比例尺、循環小數等,但它們與舊知識都有內在聯繫。我就充分運用舊知識來引出新概念。在備課時要分析這個新概念有哪些舊知識與它有內在的聯繫。利用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講授新概念,學生是容易接受的。例如從求出幾個數各自的“倍數”從而引出“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等概念。總之,把已有的知識作爲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以舊帶新,再化新爲舊,如此循環往復,既促使學生明確了概念,又掌握了新舊概念間的聯繫。

3、通過實踐認識事物本質、形成概念

常言說,實踐出真知,手是腦的老師。學生通過演示學具,可以理解一些難以講解的概念。如一年級國小生初學數的`大小比較。是用小雞小鴨學具,一一對比。如一隻小雞對一隻小鴨,第二隻小雞對第二隻小鴨,……直到第六隻小雞沒有小鴨對比了,就叫小雞比小鴨多1只。又如二年級國小生學習“同樣多”這個概念也是用學具紅花和黃花,學生先擺7朵紅花、再擺和紅花一樣多的7朵黃花,這樣就把“同樣多”這個數學概念,通過演示(手),思維(腦),形成概念,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這比老師演示、學生看,老師講解、學生聽效果好,印象深、記憶牢。

4、從具體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質

在教學中既要注意適應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的特點,也要注意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在概念教學中,要善於爲學生創造條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義,沿着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去掌握概念。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用“變式”引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之後,我經常變換概念的敘述方法,讓學生從各個側面來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質數,可以說是“一個自然數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叫做質數。”有時也說成“僅僅是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倍數的數”。學生對各種不同的敘述都能理解,就說明他們對概念的理解是透徹的,是靈活的,不是死背硬記的。有時可以變概念的非本質特徵,讓學生來辨析,加深他們對本質特徵的理解。

二、有效鞏固概念

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概念,而且還要使學生熟記並靈活地運用概念。我認爲概念的記憶與應用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教學中,加強練習,及時複習並做歸納整理,對鞏固概念具有特殊意義。

1、學過的概念要歸納整理才能系統鞏固

學習一個階段以後,引導學生把學過的概念進行歸類整理,明確概念間的聯繫與區別,從而使學生掌握完整的概念體系。

2、通過實際應用,鞏固概念

學習的目的是爲了解決實際問題。而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勢必加深對基本概念的理解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用心講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實雙基的前提,又是使學生髮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關鍵。只有學生會運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從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數學知識。只有這樣,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纔會有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胥寶鳳。基於新課改的國小數學概念教學淺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xx(06):21—22

[2] 熊玲。新課標下國小數學教學體會[J]。新課程(中)。20xx(07):23—24

[3] 黃秀玉。分析新課改下國小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新課程(中)。20xx(0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