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馬克思主義論文3000字左右

馬克思主義論文3000字左右

馬克思主義論文3000字左右篇一

馬克思主義的浪漫主義色彩

[摘 要]蘭德爾教授從浪漫主義出發來解讀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以及對《共產黨宣言》,儘管在某些方面他是正確的,但是他卻沒有認識到儘管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以及《共產黨宣言》誕生於浪漫主義歐洲,卻從未侷限於那個時代,而是不斷的與時俱進。馬克思的治學態度是嚴謹而且嚴肅的,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哲學、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儘管它帶有一定的浪漫主義色彩,但不侷限於浪漫主義時代之中。

[關鍵詞]浪漫主義; 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主義

[中圖分類號]A1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2 — 0021 — 04

作爲一個歷史學家,尤其以研究前蘇聯歷史而著名的蘭德爾教授,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努力想維持一個公正的態度,但任何歷史研究都擺脫不了當時的社會環境的影響,因爲人的本質就是所有社會關係的總和,脫離了特定的社會和歷史環境,我們就很難從中看到作者的立場了。作爲西方爲數不多的研究《共產黨宣言》的論文,儘管蘭德爾教授的 Marx the Romantic 儘管出版於50年前,但至今仍在發行,可以說他至少代表了一種對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態度。整篇文章分爲二個部分:首先是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做出的解讀;其次是對《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做出的解讀。

蘭德爾教授所採用的主要方法是論述馬克思主義理論源於浪漫主義歐洲,社會主義運動崛起於浪漫主義歐洲,而正像瓦格納的歌劇、巴爾扎克的小說和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那樣,馬克思主義也只是浪漫主義歐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集大成者,但是同上述幾位偉大的人物和他們的成就一樣,是過時的、陳舊的、令人發笑的。從根本上來說,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都只是浪漫主義歐洲留給後世紀的偉大遺產。

一、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解讀

文章中,蘭德爾教授爲了說明自己的中立立場,首先分析了其他西方人士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誤解,然後做出了自己的解讀。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蘭德爾教授筆下其他人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誤解,他認爲這些誤解主要來源於馬克思的家庭背景和民族背景,即馬克思的猶太背景:

因爲馬克思出生於猶太家庭,儘管馬克思從未接受過正統的猶太教義和猶太家庭教育,許多研究者在解讀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時候還是從這點出發來貶低他。蘭德爾教授指出,儘管馬克思年輕時經常因爲他的猶太背景而被指摘和嘲笑,但是在他的職業生涯和精神世界中,他從來沒有因爲這些嘲笑而感到難過,甚至他還爲自己從未受過正統的猶太教育而高興,相反,馬克思還將猶太教列爲愚蠢的迷信之一;還有一些研究者認爲,馬克思首先因爲是猶太人而被當時的歐洲主流社會拋棄,又因爲馬克思背離了猶太正統又被猶太社區拋棄。因此,馬克思之所以去預測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是因爲他與他自己所處的社會大環境相背離,也就是馬克思筆下的“異化”。在以往的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中,經常會出現馬克思的精神世界中的強烈的正義感、教條主義和暴力傾向等等均來源於馬克思的猶太背景的說法。蘭德爾教授認爲,持有以上觀點的人們常常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即對早期工業化的罪惡的譴責上,社會主義者和天主教原教旨者持有共同的立場,馬克思的理論儘管偏激,但也遠遠不是那些研究者所瞭解的層次,更不是像巴枯寧和列寧那樣的“高貴的”天主教教條主義者所能比的。

對這兩種誤解的分析,應該說蘭德爾教授的理解還是很準確的,但是其中有一些觀點也不完全正確。將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和列寧並列稱爲“高貴的”天主教教條主義者是不合適的,顯然蘭德爾教授並不瞭解作爲正統的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的列寧,其思想和理論與馬克思主義是一脈相承的,更不可能是所謂的天主教教條主義者,正如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文中所表達的那樣:“一般唯物主義認爲客觀真實的存在(物質)不依賴人類的意識、感覺、經驗等等。歷史唯物主義認爲社會存在不依賴於人類的社會意識。在這兩種場合下,意識都不過是存在的反映,至多也只是存在的近似正確的(恰當的、十分確切的)反映。在這個由一整塊鋼鑄成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決不可去掉任何一個基本前提、任何一個重要部分,不然就會離開客觀真理,就會落入資產階級反動謬論的懷抱。 ”

在分析了其他人研究中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兩種典型誤解之後,蘭德爾教授開始了自己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解讀:

首先,他蘭德爾教授認,爲馬克思的父親老馬克思爲了讓兒子子承父業,在馬克思的教育上煞費苦心。馬克思從小到大就讀的都是當地最好的學校,在中學畢業後於1835年進入波恩大學學習法律,由於馬克思在波恩大學不務正業沉迷於飲酒作樂、好勇鬥狠,老馬克思當機立斷將馬克思轉學至師資力量更強、學生素質也更高的柏林大學,從表面上看,這一舉動讓馬克思完成了從頑童到好學生的轉變,馬克思在像他父親所期望的那樣在柏林大學發奮學習法律和哲學,併成爲了柏林大學最優秀的學生之一,然而讓老馬克思始料未及的是,馬克思從此也走向了不可逆轉和更加偏執的激進。所幸的是,老馬克思在1838年與世長辭,沒有看到馬克思此時真正的政治傾向。

其次,蘭德爾教授指出,在馬克思腦中形成的精神世界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複雜的精神世界。作爲浪漫主義歐洲第三代思想家和文學家當中的一員,馬克思的思想和理論無疑是浪漫的,就像巴爾扎克的現實主義諷刺小說和沃爾特?斯科特的浪漫主義愛情小說一樣。浪漫主義,作爲人類文化史上重要的概念詞之一,不僅僅是一個作爲定義的名詞,而是一個亟待開發的領域。衆所周知,戲劇、詩歌和故事、繪畫和雕塑、建築和音樂等等可以被稱爲浪漫的,但人們不知道的是政治和歷史、宗教和哲學、甚至科學也可以被稱爲浪漫的,事實上,所有人類活動都可以被稱爲浪漫的。

由此,蘭德爾教授給浪漫主義下了定義並認爲浪漫主義的時代大背景纔是解讀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關鍵。他認爲,浪漫主義在人類感情(喜悅、悲哀、青春的叛逆、爭鬥的快感、藝術的靈感等等)特別是愛情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形成過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蘭德爾教授認爲,大多數浪漫主義者都只關心一個極小的領域,但有雄心的浪漫主義者則不然,他們或者創立巨大的哲學或者科學體系來描繪整個人類文明甚至宇宙的進程(例如黑格爾的哲學體系),或者創造出能夠表達人類的情感生活和困窘的藝術集合體(例如瓦格納的歌劇)。但是,無論如何,有一點是明確的,除了馬克思之外,沒有哪一個浪漫主義者聲稱自己的體系是包羅萬象的。 由上面的陳述我們可以看出,蘭德爾教授並沒有真正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因爲無論是創作歌劇還是生物科學,都屬於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實踐理論,早在1845年時,馬克思就指出“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祕主義的神祕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釋。 ”而蘭德爾教授在批評了其他人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誤解之後,又得出他自己對馬克思的誤解,正印證了馬克思關於“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這一著名論斷。

二、對《共產黨宣言》的解讀

在完成第一部分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整體解讀之後,蘭德爾教授對馬克思在世界範圍內最有影響力的著作《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做出了自己的解讀。

首先,蘭德爾教授認爲儘管馬克思宣稱《宣言》的受衆是所謂的廣大貧苦的工人階級,但實際上,宣言的主要讀者是馬克思所批判的受過良好教育的且不信奉共產主義的中產階級,而時至今日《宣言》的讀者主要只是學生,因爲《宣言》僅僅作爲教材在歐洲歷史、經濟學和西方文明課上出現,從未真正出現在所謂的工人階級手中。而且《宣言》內容空洞、言辭激進且老套過時,根本將任何美國讀者轉變爲共產主義者,完全是“毫無顛覆性的”。

其次,《宣言》以著名的“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 ”開頭,蘭德爾教授認爲馬克思一語成籖,因爲即便是在今天,共產主義也只是個“幽靈”。退一萬步講,來到1848年歐洲大革命期間,沙皇俄國和其他歐洲統治者們懼怕的也只是中產階級所領導的自由革命而非馬克思筆下由工人階級主導的社會主義革命,馬克思不過是用浪漫主義的誇張手法誇大了他們的運動。

第三,蘭德爾教授雖然也承認,在當時歐洲大部分國家都是由獨裁的帝王和貴族統治的時期,馬克思能預見到資產階級最終會取而代之是有遠見的。但他認爲馬克思根據他自己的感受,浪漫的把人類劃分爲社會階級是荒謬的,“資產階級”最早來源於市民社會,馬克思卻用它指代任何中產階級,無論這些人是否生活在城市。同時,中產階級可以指大紡織工程的老闆,也可以指小零售店的老闆、醫生、律師、教師和其他受過良好教育和職業培訓的人們,這些人統稱“白領階層”。馬克思只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佔有者”這個狹隘的定義來形容資產階級,卻要用它來指整個中產階級是不合適的。

第四,《宣言》共分爲四個部分,蘭德爾教授認爲只有第一部分“資產者和無產者”是重要的而且相對中肯的。他認爲,馬克思在第一部分中將歐洲描繪爲上升期的資產階級和發展中的無產階級爭奪領導權的戰場,無論是無產階級日益覺醒的“階級意識”還是日益強烈的暴力手段,這種富有戲劇性的運用強烈的對比和對立來描述社會現象的浪漫主義思想家或多或少都是黑格爾的追隨者,因爲他們都相信進步是來源於“在對立原則的基礎之上的富有成效的鬥爭”。他指出,儘管馬克思是循着黑格爾的腳步得出他自己的著名的“辯證唯物主義”原則,同時,他也用於黑格爾相同的方法“辯證法”去觀察者一系列的階級鬥爭,並得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這一論斷,他還是嘲諷黑格爾的理論是“(黑格爾)站立在他自己的頭顱上”。在這裏,蘭德爾教授認爲,儘管馬克思與黑格爾一脈相承,但是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還是強於黑格爾哪種以上帝和精神爲本原的哲學。

蘭德爾教授認爲在《宣言》的第一部分中,馬克思將資產階級描述成浪漫悲劇的英雄人物的集大成者,資產階級從社會底層崛起,打碎了鎖住他們的鐐銬並從他們的老主人手中奪取了統治權。在這個過程中,資產階級就像浪漫悲劇中的浮士德和普羅米修斯那樣,釋放了巨大的能量,他引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它(資產階級)第一個證明了,人的活動能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它創造了完全不同於埃及金字塔、羅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蹟;它完成了不同於民族大遷徙和十字軍征討的遠征……” ,總之,在馬克思眼中,資產階級完成了許多英雄終身爲之奮鬥的壯舉,完成了只有在上帝的預言的事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爲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 。在蘭德爾教授看來,儘管馬克思在第一部分中認可了資產階級過去取得的成就,然而他描述資產階級的“英雄事蹟”的言辭卻過於極端甚至就是公開的褻瀆,就像復仇女神涅米塞斯描繪其他悲劇那樣,把資產階級的光輝事蹟描繪成了悲劇。

蘭德爾教授由此得出結論:從整體上看,《宣言》的第一部分毫無疑問是馬克思爲了證明自己瞭解真正的歷史畫面和爲了滿足自己的感覺而創作的由資產階級主演的大規模的且高度浪漫主義悲劇。許多人也許會問:既然馬克思堅信歷史的進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爲轉移,無論他自己或是任何人努力去實現或者阻止都無濟於事,那麼馬克思爲什麼還要全身心的投入革命工作?答案很簡單,馬克思是一個帶有活動家氣質的決定論者,就像其他宇宙決定論陰謀的信徒(穆罕默德和開爾文)一樣。馬克思不停地寫作、演講、組織和活動,用歌德的話來說,就是像“半人半神”那樣貪得無厭,永遠得不到滿足。事實上,作爲一個決定論者,強行去做一個活動家做的事情是愚蠢的,馬克思和他的追隨者們強行將兩種相矛盾的人的特性揉和到一起,從非邏輯的事例中推理出邏輯的結果是無法讓人信服的。

對於《宣言》第二部分中共產黨人的綱領性言論“消滅私有制” ,蘭德爾教授更是不屑一顧。他指出,馬克思在第二部分中極力詆譭資產階級並將他們描述成美國西部片中愛巧取豪奪、自大而且愚蠢的反派人物一樣,而這種可笑的描繪居然還被馬克思主義者們廣泛的接受。他認爲這是整個《宣言》中最沒有說服力的部分,因爲這些對資產階級過分誇大的指責,讓人們覺得馬克思寫文章的時候本身就是不嚴肅的。而本部分結尾處馬克思所提出十條建議則讓現代讀者們覺得又好氣又好笑,它們既不科學也不現實,事實上馬克思也沒能在他的其他著作中提出像樣一點的可執行的對未來的規劃藍圖。

蘭德爾教授認爲,《宣言》最後兩個部分僅僅有它作爲歷史文獻存在的意義,對馬克思的理論毫無作用。因爲在這兩個部分裏馬克思除了一再聲明他自己的理論纔是正確的社會主義理論,而否定一切其他理論,並認爲他自己的理論越極端就越好,這些觀點是可笑的。 在全文的最後,馬克思以極其雄辯的口吻說道:“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這個從浪漫主義時代傳下來的經典語錄曾讓無數人興奮莫名。

應該說,蘭德爾教授對於《共產黨宣言》的解讀,既不符合理論,也與事實背道而馳。

首先,在美國,《宣言》的作用是巨大的,而美國共產黨,這個在最強大資本主義國家產生並發展了數十年的政黨,一直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爲自己的指導思想。1957年2月美國共產黨通過的黨章中指出,“美國共產黨是以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爲基礎的美國工人階級的政治組織” ,在1981年美共22大通過的黨綱中,美共稱“美共綱領一般來說以支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爲基礎,具體來說以支配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客觀規律爲基礎。這種社會發展的學說叫做科學社會主義即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的世界觀是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工人階級的世界觀。” 我們可以看到,蘭德爾教授關於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在美國毫無影響力的言論是不攻自破的。

其次,1848年革命作爲近代歐洲歷史進程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印證了馬克思在《宣言》中的預言,也印證了共產主義在歐洲絕不僅僅是一個“幽靈”,而是逐步政治舞臺的工人階級的力量。儘管在1848年革命當中,由於資產階級的背叛,革命最後走向了失敗,多數歐洲國家出現了封建王朝的復辟,但是整個歐洲的歷史進程的確像馬克思所預計的那樣,最後都由資產階級接手了政權。正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看起來彷彿社會現在落到它的出發點後面去了,實際上社會還只是在爲自己創造革命所必需的出發點,創造唯一能使現代革命成爲真正的革命的形勢、關係和條件。”

第三,對於《宣言》中肯定資產階級貢獻的部分,蘭德爾教授並無異議,而對於批判資產階級罪行的部分,蘭德爾教授或是認爲誇張過度,或是認爲與歷史不符,並將馬克思描繪成爲自我中心、爲了滿足自己的復仇慾望而寫下鞭撻資產階級的文字,這不是正好證明了蘭德爾教授本身就是根據自己的好惡來選擇性的接受文章的內容,斷章取義,片面的做出不嚴謹的評論,即便是作爲歷史學家,這種治學態度也是不可取的。同時,宣言作爲“共產主義者同盟這個在當時條件下自然只能是祕密團體的國際工人組織” 的詳細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無論蘭德爾教授承認與否,它都不是由馬克思肆意杜撰,毫無目的只爲譁衆取寵的文章,而是在後來多次被無產階級革命所證實過的標誌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文獻。

三、馬克思主義的浪漫主義色彩

從全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到,蘭德爾教授反覆論證和舉例不過就是爲了說明他自己的關於“浪漫主義纔是解讀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關鍵”這一觀點。誠然,作爲誕生在浪漫主義時代的歐洲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馬克思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浪漫主義的影響,而由馬克思所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則不可避免的會帶有一些浪漫主義色彩。最典型的,就是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描述資產階級的罪行時所用的誇張手法。人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係的社會的人,理論家也不例外,馬克思處於浪漫主義歐中的中心,必然會受到浪漫主義的影響,然而他的研究和理論體系並沒有侷限於那個時代,而是不斷向前發展,正因爲不瞭解或者是無視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 這一原則,蘭德爾教授纔將《宣言》作爲一本過時的教條來解讀,事實上,用自己的誤解代替其他學者的誤解同樣是一個不科學也不嚴肅的態度。而早在1872年《宣言》的德文版序言中,馬克思就已經指出:“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爲轉移” ,而《宣言》一再出版,正文並未做出一字修改則是因爲“《宣言》是一個歷史文件,我們已沒有權利來加以修改。”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對《宣言》的態度是嚴謹的也是嚴肅的,遠不是蘭德爾教授所說的那樣“誇大其詞”和“不嚴肅的”,相反,蘭德爾教授在沒有完整了解和仔細體會馬克思的著作和馬克思主義時,僅片面的以馬克思所處的時代背景爲條件,對馬克思主義做出的解讀,甚至將馬克思與瓦格納、巴爾扎克和達爾文相提並論,片面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浪漫主義色彩,反而是不嚴肅的表現。

〔參 考 文 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列寧專題文集 論馬克思主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3.

〔6〕 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1.

〔7〕 孫伯鍨,侯惠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與現狀(上)〔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8〕 簡明馬克思主義史(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

〔9〕 美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和加拿大勞工進步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重要文件彙編〔G〕.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8.

〔10〕 Francis B. Randall: Marx the Romantic.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Inc, 1964.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馬克思主義論文3000字左右

馬克思主義論文3000字左右篇二

論馬克思主義與憲政主義

[摘 要] 憲政主義作爲一種制度和理念,資本主義可用, 社會 主義也可以用。在社會主義時期,要利用市場 經濟 ,也必須利用憲政主義。在東方社會,憲政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性要素,社會主義可以稱爲憲政社會主義。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 憲政主義 本質 憲政社會主義

鄧小平說:“馬克思主義必須是同 中國 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什麼叫社會主義,什麼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 問題 的認識不是完全清楚的。”他反覆講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已建成幾十年了,爲什麼還貧窮呢?他的結論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探索了中國怎麼搞社會主義。歸根結底,就是 發展 生產力,逐步發展中國的經濟。”一九九二年在南巡時他 總結 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滅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強調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滅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十分正確的。但怎樣才能發展生產力,用什麼制度發展生產力並保障生產力的發展的成果爲勞動人民所享有,保障勞動人民的合法、合理的權益,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呢?筆者認爲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論斷需要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的本質可以歸結爲:實行馬克思主義的憲政主義,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滅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馬克思主義的憲政主義是資本主義憲政主義的繼承物、對立物、取代物和創新物,它是繼承資本主義憲政主義各種積極成果、克服其各種矛盾和弊端而創建的高於資本主義憲政主義的新型制度。馬克思主義的憲政主義是社會主義的關鍵性要素,社會主義應當是憲政主義的,這是 歷史 的必然結論。

一、資本主義憲政主義的內涵

沒有憲法就沒有憲政主義,憲政主義是以憲法爲前提的。毛澤東說“講到憲法,資產階級是現行的。英國也好,法國也好,美國也好,資產階級都有過革命時期,憲法就是他們在那個時期搞起來的。”因此憲政也是資產階級先行的。“說到民主憲政,當首推英國。它是憲政運動的策源地,有‘憲政之母’的美譽。”那麼,從英國開始的資本主義憲政主義的內涵是什麼呢?

(1)以法治爲基石

以憲法爲基礎的法治爲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秩序基礎。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發展和 政治 發展都主要由 法律 來設定其有序的規則框架。資本主義法治社會的法律爲產權的行使和契約的履行提供了準則,爲資產階級的政治民主和自由提供了依據。美國學者丹.萊夫明認爲“憲政意指法律化的政治秩序,即限制和鉗制政治權力的公共規則和制度。”弗裏德希則認爲“憲政是對政府最高權威加以約束的各種規則的發展。”由此可見,鑑於法治的重要性,不少國外學者把憲政和法治 聯繫在一起,以法治爲憲政之基石。

(2)以民主政治爲核心

我國著名憲 法學者童之偉用憲法的 語言把美國總統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 解釋爲:所謂民主,就是國家的權力屬於人民,由人民來掌握,爲人民的利益服務。憲法的產生必須以民主政治爲前提,憲法的發展也必須與民主政治緊密相連。沒有民主就沒有憲法,也就沒有憲政。“憲法的價值理性就體現爲民主。”

(3)以分權限權爲手段

孟德斯鳩認爲,“一切權力合二爲一”的國家,“雖然沒有專制君主的外觀,但人們卻時時感到君主的存在”。 “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他強調司法權、立法權、行政權必須分開。美國聯邦黨人根據前人的分權思想提出了立法、司法、行政分開且相互制衡的原則。資本主義的憲政主義制度通過分權原則控制着政府權力的腐敗,防止着任何專制形式的政府集權,有力地保護了社會的總體平穩,保障了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

(4)以保護人權爲目的

人權是指作爲一個人所應該享有的權利,是一個人爲滿足其生存和發展需要而應當享有的權利。人權是資產階級當年革命的首要目標,沒有人權也就不可能有平等、自由和財產。考察西方憲政變遷史可知,無論其怎麼變化與發展,其始終都圍繞着一個基本目的,即人權。如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人權宣言》都體現了人權的思想。憲法學者胡橋認爲“20世紀西方憲政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關鍵在於他保障了最大多數人的權利。”

需要指出,資本主義的憲政主義雖然通過法治、民主、分權等理念和制度,爲資產階級的人權發展,爲西方社會的發展,爲人類的政治文明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從根本上說它是爲資產階級的統治服務的,它代表的是富人的利益。恩格斯在批判英國憲法權利的侷限性時指出英國憲法的根本特點是“法律壓迫窮人,富人 管理法律。”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這一點都沒有改變。最近美國前司法部長可拉可說:“說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是對民主的冒犯。我們是一個富豪統治的國家,是一個富人的政府。任何一個國家的貧富差距都沒有美國那樣大。”這真實的說明了以美國爲代表的資本主義民主憲政國家的本質。

二、馬克思主義的憲政主義的內涵

馬克思主義的憲政主義作爲資本主義憲政主義的繼承物、對立物、取代物和創新物,它必然要繼承資本主義憲政主義各種積極成果、克服其各種矛盾和弊端,成爲本質不同於資本主義憲政主義而高於它的新型制度。

馬克思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爲後者的革命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制。”這裏的“無產階級的革命專制”的內涵是什麼呢?馬克思說:“權利永遠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的 文化發展。”因此,在過渡時期“這樣的共產主義社會,它不是在自身基礎上已經發展了的,恰恰相反,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有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 “在這裏平等的權利按照原則仍然是資產階級的法權”。也就是說,在過渡時期“資產階級的法權”,資產階級的憲政主義的民主、法治,分權限權的形式,對人權的保障還不能立即拋棄,還有存在的價值。馬克思把“資產階級的法權”說成是“弊端”。但是他認爲“這些弊端,在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在他經過長久的陣痛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裏產生出來的形態中,是不可避免的”從馬克思的論述可以看出,社會主義階段,“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制”,但是又不能不利用“資產階級的法權”,利用資產階級的憲政主義。在社會主義階段,“無產階級的革命專制”實際上是指馬克思的憲政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憲政主義是利用資產階級的憲政主義但又不等同於資產階級的憲政主義的高於它的理念和制度。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還必須實行民主、法治和分權限權,還必須保障人權,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憲政主義和資產階級的憲政主義的相同點。但是馬克思主義的憲政主義必須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是保障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是爲建設 社會 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服務的。可見由於領導主體的不同、保護的利益不同、追求服務的目標不同,馬克思主義的憲政主義和資產階級的憲政主義又有不同之處。其中領導主體的不同是兩者區別的關鍵,堅持以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爲指導思想的共產主義政黨的領導,而不是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是馬克思主義的憲政主義的關鍵性要素。

憲政主義作爲一種制度和理念,資本主義可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正如市場 經濟 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一樣,憲政主義也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在社會主義階段需要利用市場經濟,也需要利用憲政主義。由於在東方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的特殊性,沒有憲政主義的保障就不可能有市場經濟的運行和 發展 ,因此在社會主義時期,憲政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性要素,社會主義可以稱爲憲政社會主義。

三、馬克思主義 實踐挫折的原因 分析

蘇聯解體並不等於社會主義的失敗,它只是社會主義的蘇聯模式的失敗,但勿庸置疑人類 歷史 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劇變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重大挫折,因此有必要對其失敗根本原因進行分析。

我國學者黃葦町指出“蘇聯的劇變,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蘇聯既得利益集團的‘自我政變’,是爲了使他們長期以來通過不合法、不正當手段佔有的社會財富和各種權益合法化。”可見他認爲蘇聯在幹部 工作中的失誤,蘇聯幹部的蛻變是蘇聯具體的重要原因。他又指出“蘇共黨建和幹部工作的失敗,除了有被錯誤思潮搞亂了思想這個背景外,顯然還有制度方面的深層原因”。筆者贊同這一觀點,但認爲他對制度的深層分析不夠準確,例如“上下級關係的畸變”、“近親繁殖”、“監督機制弱化”、“黨內幹羣關係疏遠”等都是蘇聯解體的表面原因,而非根本原因。

實際上,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沒有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 問題 ,即沒有實行馬克思主義的憲政主義,沒有實行憲政社會主義。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主要是根據馬恩的設想,實行戰時共產主義的政策,採取了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辦法,但遭到了農民的堅決反對。所以從1921年起,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就決定停止這一政策,改行新經濟政策。同時,在 政治 方面,由內戰時的“極端集中制”轉向“工人民主制”,逐步發展黨內外民主,對過分集中的黨政體制進行變革,擴大無產階級政黨的社會基礎。在 文化上,要開展文化革命, 學習和 研究 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特別是資本主義時期的有益成果。列寧對俄國向社會主義轉型的規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憲政社會主義精神,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社會主義在“過渡期”的本質規定。但是斯大林沒有真正理解列寧的思想並繼續發展這種思想,在政治上,實行了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這種體制的特點,“一是在蘇維埃議行合一體制下,行政權實際高於立法權;二是黨政不分,以黨代政。隨形勢發展,權力越來越多地集中到中央委員會的幾個常設機構,特別是集中在斯大林一人手中,實際上形成了個人集權制。”斯大林的後繼領導人雖然認識了這種模式的弊端,但由於仍然沒有認清“什麼是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對這種模式的改革收效甚微,導致了蘇聯的積重難返。到戈爾巴喬夫時,由於改革的方向背離了憲政社會主義的本質,取消了蘇共在國家中的執政地位這個憲政社會主義最根本要素,加上斯大林模式此時已退化爲特權官僚主義,蘇聯社會主義的失敗便是不可避免的了。由於受斯大林模式的嚴重 影響 ,對社會主義本質沒有認識清楚,沒有實行憲政社會主義,東歐最終發生了劇變, 中國 社會主義發展也走了彎路。

四、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

蘇東劇變以及中國的曲折發展表明,在社會主義時期,有必要實行馬克思主義的憲政主義,實行社會主義的民主、法治,對權力進行限制、尊重和保障人權。否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就會遭遇挫折甚至失敗。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認真地吸取了這一 經驗,在政治上,果斷地實行了馬克思主義的憲政主義取向的改革,使社會主義在中國走出了低谷,走向了蓬勃發展的道路。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共產黨在鄧小平領導下,對“什麼是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深化。鄧小平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一定要依靠法制,法制靠得住些,領導制度、組織制度是關係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的大問題,全黨必須高度重視。可以說,雖然鄧小平沒有提憲政社會主義,但在他的領導下實行了憲政主義趨向的政治體制改革,重視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和法制的作用,從而實現了““””後社會思想的撥亂反正,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以及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健康發展。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黨和國家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爲根本方針和戰略目標,規定在自己的綱領性文件中,不斷推進法制建設。我國憲法修正案第十三條規定,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說明黨和國家已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也正因爲在政治上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憲政主義取向的改革,中國才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

如何用憲政主義來診療馬克思主義發展中出現的變異,如何進行憲政社會主義的建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和探索。但筆者堅信只有憲政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憲政社會主義,才能實現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才能鋪設人類邁向共產主義的坦途。

[ 參考 文獻 ]

[1]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993年版,第63頁。

[2]筆者認爲憲政主義和憲政這兩個概念基本上是一個意思。

[3]毛澤東選集》第五卷,1967年版,第127頁。

[4]子清等:《憲 法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52頁。

[5][美]斯蒂.M.格里芬著:《美國憲政:從 理論 到政治生活》,載《法學論叢》,1992年第3期。

[6]轉引自張文顯、信春鷹著:《民主+憲政=理想的政制》,載《比較法研究》,1990年第1期。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702頁。 參閱董崇山著:《勞動社會主義論綱》,北京:經濟 科學 出版社,2004年版,第3-16頁。

[8]參閱高放主編:《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5頁。

[9]黃葦町著:《蘇共亡黨十年祭》,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頁。

[10]參閱何家棟等著:《熱話題冷思考——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前沿問題對話》,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看了“馬克思主義論文3000字左右”的人還看:

1.馬克思主義論文3000字

2.大學馬克思主義論文3000字

3.馬克思主義哲學論文3000字

4.大學馬克思主義論文3000字(2)

5.馬克思主義哲學論文3000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