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內科護理論文新版多篇

內科護理論文新版多篇

內科護理論文 篇一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間收治的老年失眠患者40例,隨機地劃分爲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0例。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65-91歲,平均年齡(75.3±2.6)歲;病程4-36個月,平均病程(15.8±2.3)個月。觀察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66-89歲,平均年齡(74.8±2.7)歲;病程5-34個月,平均病程(15.5±2.7)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對比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以P>0.05有可比性。

1.2中醫內科護理干預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療法,護士系統向患者宣講睡眠衛生的基本常識,在條件許可的情形下,讓患者做一些睡前運動,例如,太極、散步等,幫助改善睡眠質量,鼓勵患者有規律的作息,科學制定作息時間表,逐步形成按時休息的良好生活習慣。觀察組患者行中醫內科護理干預法,具體如下:

1.2.1鍼灸護理鍼灸護理有助於提高老年失眠患者大腦皮質平衡的恢復進度,實施鍼灸的具體穴位包含:內關穴、三陰交穴及神門穴等。耳穴貼壓能起到鎮靜安神的效果,對大腦皮層的興奮產生調節或抑制的作用;採用硃砂外敷涌泉穴的方法,促使心腎相交,達到水火相濟,幫助患者儘快進入睡眠狀態。

1.2.2按摩護理臨牀研究證明,過度疲勞無助於睡眠,老年人由於體能下降,新陳代謝相對遲緩,通過實施按摩護理干預,可加快血液循環速度,維持陰陽平衡,防範失眠。針對肝鬱化火的老年患者而言,護士每日要對患者的天庭、印堂、耳廓背溝及太陽穴進行按摩,30-50次/d,運用自己的手心對患者足心的涌泉穴進行按摩,100次/d。針對痰熱內擾的失眠患者,護士要對其中脘、足三裏及合谷展開按摩,80-100次/d。

1.2.3飲食干預著名中醫論著《素問》中曾報道患者如若腸胃不適,則會無法安寢。因此,護士要特別關注患者的飲食狀況,特別是睡前忌咖啡、濃茶與烈酒,遠離香菸,可用熱牛奶代替。患者平素飲食要以清淡爲主,切不可選用油膩、辛辣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平日少吃多餐,晚餐攝入量不能過多,多吃玉米、水果及海帶等食物,也可把10-24粒酸棗仁炒熟,研成粉末在睡前沖服。

1.2.4心理干預觀察組20例患者中,平均病程爲(15.5±2.7)個月,治療時間較爲長久,因身體及病症的關係,患者亟需醫護人員的關懷與照料。老年失眠病人,其心理相對脆弱敏感,當家屬出於工作和家庭等原因無法在旁陪伴時,會加劇患者焦慮、抑鬱及煩悶的心理症狀,對今後的生活及病症治療產生不良心理影響。爲此,護士要對患者開展一對一的溝通與交流,仔細傾聽患者對疾病的訴說,密切關注日常患者情緒的變化,實施有效的心理疏導,鼓勵患者重塑自信樂觀的心態,對於患者在護理中遇到的難題及時給予細緻的解答,使其以開朗的心態面對生活,減少患者的寂寞感,最終使老年失眠患者消除各種心理症狀。

1.3護理效果判定標準實施護理干預後,分別對兩組患者運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評分。其中,<4分爲失眠消退;4-6分爲疑似失眠;>6分爲失眠;患者失眠程度與評分高低呈明顯的正相關關係;失眠出現率=(≥4分的例數)/本組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完成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經t經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護理干預後,對照組患者中,<4分者8例(40.0%),4-6分者3例(15.0%),>6分者9例(45.0%),失眠出現率爲75.0%;觀察組患者中,<4分者14例(70.0%),4-6分者4例(20.0%),>6分者2例(10.0%),失眠出現率爲30.0%。觀察組的失眠出現率顯著低於對照組,P<0.05表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3討論

中醫著作《內經》中記載了陰陽的消長與出入是造成失眠疾病發生的重要基礎,機體陽盛陰衰,陰陽無法交合,或陽氣過盛、陰氣衰弱,均能造成失眠。老年人腎陰相對虛弱,睡眠程度較輕,易醒,表明老年失眠患者於腎陰的虛弱有密切關係。對於老年患者而言,長期失眠會使精神不振,降低機體免疫功能,損害自身健康。爲此,要對失眠原因進行系統干預。本研究顯示,對觀察組患者行中醫內科護理干預,失眠出現率顯著低於對照組(P<0.05),表明對老年失眠患者行中醫內科護理干預,可有效地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牀推廣價值。

內科護理論文 篇二

我國高等護理教育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護理本科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內科護理學”教學現狀並不樂觀。其一,教學模式單一,主要採取“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加之教學內容繁多、學時緊、教學進度快,整堂課呈現“滿堂灌”的特點,學生自學和討論的時間少,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團隊意識。其二,由於教學手段和方法較少,缺乏大量生動、易於理解的動態音像資料、直觀性差,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課堂氣氛呆板,影響學習效果。其三,因師資力量缺乏、教學經費不足等,教學活動多在教室內完成,沒有條件讓學生時時到醫院見習進行實景教學,學生沒有臨牀護理經驗,又要接受本門課程要求的臨牀實踐知識,抽象難懂、枯燥乏味[3],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厭學心理。如此種種,均有礙於學生臨牀思維及綜合能力的培養,致使其進入臨牀後動手能力差,團隊協作意識不足,不善與人溝通,醫護關係、護患關係緊張,“高分低能”現象尤爲突出。因此,探索一套科學、合理、適用的教學模式,來改善本科內科護理學教學現狀勢在必行。

二、基於建構主義的內科護理學教學設計

建構主義指導下的教學過程包含“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四大要素。基於此,筆者所在教研室嘗試運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見圖1)於內科疾病教學中,通過情境創設,力圖還原臨牀真實場景,以培養和提高護生的創新思維和協作學習能力。本文將以“消化系統疾病”爲例設計教學內容。

(一)分析教學目標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設計中,分析教學目標是爲了明確學習主題及要求。“消化系統疾病”教學目標的確定分兩步完成。1.分析整章課程的教學目標。消化系統疾病是內科護理學的重點章節,其教學內容分爲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兩大體系。學習該系統的總體目標是使學生樹立“以人的健康爲中心”的整體護理觀,掌握臨牀消化內科常見多發病的基本理論知識、護理實踐操作,熟練運用護理程序準確評估病人的健康狀況,培養科學的臨牀思維及團隊協作意識。2.確定各教學單元的教學目標。結合以往教學經驗,以上述目標爲基礎,我們對整章課程進行歸納、分類、整理,將其分爲兩大不同的教學單元,即消化系統概述和消化系統各論。在教學中進一步梳理出各單元所涵蓋的知識點和具體目標。消化系統概述是整章的總述,介紹了本系統的常見症狀與體徵。消化系統各論是整章的主體,主要闡述臨牀消化內科常見、多發疾病的護理。根據護理專業本科培養目標及執業護士資格考試大綱,通過分析確定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掌握噁心與嘔吐、吞嚥困難、腹痛、腹瀉與便祕、嘔血與黑便、黃疸等的定義、病因、臨牀特徵、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掌握常見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等的病因及誘因、發病機制、臨牀表現、併發症、輔助檢查、治療及搶救配合原則、常用藥物及療效觀察、護理措施和健康指導;(2)技能目標———培養護生運用護理程序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爲患者制訂一套完整的護理計劃及保健方案。

(二)創設臨牀情境建構主義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習環境的設定,而情境創設則是其中至關重要的部分。對學生臨牀思維培養的最佳方法莫過於讓其身臨其境。在實際教學中,緊扣教學目的,或請學生列舉生活中與疾病相關的案例,或以角色扮演,或應用現代技術將呆板的文字轉化爲生動、直觀、形象的聲音、圖片及動畫,或組織學生親臨病牀等方式,儘可能爲學生營造一個接近真實的臨牀護理情境,激發有效聯想,提高學習興趣,使其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發現和同化新知識。例如在講授“肝硬化病人的護理”一節時,教師採編醫院臨牀資料進行一定修飾後作爲授課案例,應用多媒體形式導入課堂,爲教學的深入進行做鋪墊。針對所創情境,教師提出與本節課教學目標密切相關的問題,如“你認爲患者是肝硬化,依據是什麼”、“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哪些”、“肝硬化失代償期的臨牀表現有哪些?可能會出現哪些併發症”、“該患者應如何護理”等作爲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主題,以達到學習任務的呈現。

(三)自主學習與協作會話自主學習是以學爲中心的教學設計的核心,也是學生協作會話的基礎。在面對學習主題時,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查閱相關信息資料,甄別當前擬解決的問題,經過邏輯推理,初步形成假設制定解決方案。教師在自主學習設計中主要起引導作用,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其自主分析探索,同時給予適時的提煉和概括,以幫助學生依據實施中和實施後的反饋信息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如在“肝硬化病人的護理”一節,教師以案例爲模板提出問題,呈現出學習任務,啓發學生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如書籍、文字資料、音像資料、CAI及多媒體課件、網絡信息等自主閱讀、思考、調查訪問,收集與本學習主題有關的信息,進而對肝硬化形成自己的初步認識,若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資料的獲取、問題的分析確有困難,教師應予以適當幫助。協作學習是建構主義教學觀的重心,可以是師生間的合作,也可是學生間的合作。在教師的組織下,圍繞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羣體進行探索協商,彼此交流,相互溝通。我們將學生分成5-8人一組,組內成員就肝硬化常見併發症的誘因、臨牀表現、護理中的注意事項等問題各抒己見,互相反饋信息、評價,小組內部意見一致後,委派代表演示,進行組間比較、提問、討論,教師認真傾聽每組同學的發言,根據他們的展示及時提出問題並給予引導總結,以進一步完善和加深學生對疾病的認識,提高準確判斷疾病的能力。

(四)評價學習效果,實現意義建構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設計須兼顧全面、主觀與客觀的原則,且應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故該模式可採取個人自我評價、小組對組內成員評價以及教師評價三者結合的方式進行。相關理論知識,可在題庫中隨機抽取一些測試題,測試學習效果。相關實踐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小組評價爲佳,如評判“對肝硬化腹水病人行腹腔穿刺術的護理配合”效果,在模擬病房,由一位小組成員對模擬病人進行操作,結束後由組內集體討論評價,教師全程參與糾正總結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對教學形式的贊同情況,由教師設計問卷於課後發放學生調查評判。根據評價結果,針對學習中的薄弱環節補充學習材料和強化練習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糾正原有的錯誤理解或片面認識,深化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

三、結語

我們運用新教法在3個本科護理班的“內科護理”教學中實踐,並對護生就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認可度進行了調查。護生普遍認爲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更能提高學習興趣,調動主觀能動性,有效激發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鍛鍊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啓發臨牀思維,培養協作互助精神,表示在學習過程中豐富了不少護理專業知識,甚至還有部分學生常在課後與老師探討學習臨牀課的心得與方法。一方面,筆者也在探索新教法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以建構主義理論爲導向的教學設計順應了教學改革的要求,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問題爲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宗旨,爲引導學生由知識型向能力、素質型轉型[5]及畢業後自學能力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由於目前國內高校多實行大班制教學,學生人數衆多,加之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的限制等因素,使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推行困難重重。鑑於此,筆者建議:教育管理層可考慮出臺相應政策來控制本、專科招生人數以實施精品教學;增加經費投入充實圖書館、網絡數據庫等教學資源;改革學科課程設置,精簡學時、適當合併課程,加強臨牀實踐教學、開設重要選修課以開拓學生視野;鼓勵中青年教師、骨幹教師通過進修、培訓、學歷提升等方式豐富專業素養,提高教學水平。而一線教育工作者則應根據學科特點,在日常教學中選擇合適章節運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完成教學,逐步積累經驗,進而促進新教法的全面實施。

內科護理學論文 篇三

1我國護理學學位授予情況

1.1我國的學位制度我同學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學位分學上、碩上、博士_一級。圍家教育部1997年頒佈的“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規定,授丁學位的學科門類爲12類,醫學爲其中之一。醫學門類一級學科有8個,即: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巾醫學、中藥學。護理學同內、外、婦JL等臨牀學科一樣,屬於臨牀醫學的二級學科。

1.2學研究生培養類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1998年下達“關於調整醫學學位類型和設囂醫學專業學位的幾點意見”,規定學研究生培養類型分爲“醫學科學學位”(科研型)和“醫學專業學位”(臨牀)兩種。醫學科學學位主要側重學術理論水平和實驗研究能力,目標是培養從事基礎理淪和應用基礎理論的人員;而學專業學位主要側重從事某一特定職業的實際丁作能力,目標是培養高級臨牀醫師、口腔醫師、牛防疫和新藥研製與開發的應人才。

2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及方法

2.1培養目標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爲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護理教育、科研和臨牀能力,在護理專業領域學有專長的高級專業人才。該目標與護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養目標既有聯繫又有別。相對言,本科牛畢業後是面向大臨牀的專業人才,而碩士生更強調專業特長,博1:生更側暈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

2.2招生學制脫產學習和在職學研究生學制有所不同。前者爲3~4年,研究生入學需參加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考試科目爲英語、政治、基礎課(內外科護理學、病理生理學)和專業基礎課(基礎護理學)。在職學者入學考試科目爲英語、護理綜合(內外科護理學、基礎護理學、護理心理學),成績合格者6年內可申請在職碩士學位。

2,3培養流程脫產學習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養時間內,須按期完成下列任務:第一、二學期制定培養計劃,參加學位課程學習;第三學期參加教學(臨牀)實踐,繼續專業課學,完成預實驗和開題;第四學期參加教學(臨牀)實踐,開始課題研究,發表文章,進行中期考覈,符合條件者可申請提前攻博;第五學期繼續課題研究;第六學期撰寫論文,完成畢業答辯。

2.4獲得學位條件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授予醫學碩士學位,獲得學位的條件包括:(1)學分積滿:科研型學位、專業型學位的學分均不得低於34分,且各類課程學分均不能低於規定標準;(2)答辯合格;(3)通過國家大學生英語6級考試;(4)。

3提高培養質量的主要環節

3.1建立專業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是整個專業教學汁劃的核心,因而構建科學的、富有護理特色的研究生課程體系是提高護理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2004年,我們調整課程設置,力爭逐步建沒和形成體現護理髮展主流、符合高層次護理人才知識結構要求的課程體系,開設公共必修課4門、專業必修課、專業課、選修課9門。鑑於部分專業必修課教材存在知識老化、內容簡單、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問題,我們編寫專業教材3本,其中《危重症護理學》獲2004年國家教育部推薦研究生教學用書3.2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要培養出高層次的跨世紀護理人才,就必須有高水平的導師隊伍。選好導師,發揮導師教書育人的作用是保證研究生質量的關鍵。

3.2.1嚴格導師遴選和資格審杏,確保導師質量要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導師隊伍,必須嚴格研究生導師的遴選和資格審查。首先,導師必須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有獻身護理事業的高尚情操和優良品德,有嚴謹求實、勇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其次,導師要求有副教授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較強的科研能力,並有在研科研項目和研究經費;最後,實行導師資格的滾動管理,改革導師終身制,以保持導師隊伍的高水平,確保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3.2.2加強導師培養,提高導師質量教育乃終身之事,並}一勞永逸。導師也要不斷接受教育才能適應指導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們有計劃地組織導師糾高水平的醫學院校和科研機構交流和學習,以加強其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提高其綜合素質。我們提供的培訓途徑包括:(1)面上培訓:1—2次/年;(2)學歷教育;(3)出國進修:3—5人次/年,時間3個月至兩年。這些培訓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導師的視野,豐富完善了導師的知識結構,提高r導師指導研究生的能力。

3.3規範課程學存研究生課程學習當中,選 課是關鍵,突出一個“用”字;學習是重點,突出一個“思”字;教學是保障,突出一個“精”字;考試是檢驗,突出一個“活”字。

3.3.1選課開學一週內,導師根據研究生所學具體專業要求,以加深基礎、拓寬知識面、構建研究生最佳知識結構爲準則指導研究生選課。選課在網上進行,不得隨意變更。由於特殊原因必須變動已選課程,研究生需在開學1個月內提出書面申請,經導師同意。部(院、系)批准後方可到研究生院辦理。

3.3.2教與學提倡研究型學習,鼓勵學員多參與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以提高學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張開放性教學,實行教授負責制,授課形式多采用小班課、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

3.3.3考試考試實行教考分離,形式靈活多樣,一門課程綜合運用幾種考試方式。常用的考試方式有:(開)卷、撰寫論文、口頭答辯、小組競賽等。學員即使免修某些課程但仍須參加該門考試;無故缺課時間超過規定學時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點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試資格。

3.4嚴格培養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點的管理。從第二學年開始,管理主抓3個環節:開題、中期考覈、答辯。

3.4.1注鶯選題,使研究生邁好科研第一步研究生在廣泛閱讀文獻,把握本研究領域內國內外現狀及發展動態的基礎上和導師商定具體研究課題。開題在護理學科內集中組織,在第二學年第一學期結束前完成。開題委員會成員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爲外校專家。委員會成員根據開題報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報告從課題的科學性、先進性、應用性、可行性4個方面對課題進行評價,判斷研究生是否能夠研究該課題。

3.4.2按期進行中期考覈,提高研究生科研過程質量考覈的內容主要爲政治思想品德、理論知識水平、科學研究工作情況。考覈的方法是由護理學科成立中期考評組,然後集中進行考覈。考覈程序爲,首先導師介紹研究生簡歷、培養情況,並對研究生進行評價;其次研究生彙報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科研情況;冉次考評組在廣泛聽取意見和查看資料的基礎上對研究生進行評議。綜合評定等級分爲優秀、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者按照考評小組的意見進行整改。半年後再次考評,若仍不合格,則終止培養或延期畢業。

3.4.3認真把好答辯關,保證研究生終末質量學位論文答辯是研究生培養全過程中最後和最鶯要的一個環節,把好答辯關對保證研究生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把答辯關時我們主要守住兩個關口:申請答辯條件審查和答辯。

研究生申請論文答辯條件(1)修滿規定學分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2)開題通過,資料齊全;(3)中期考覈合格;(4)專業課考試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論文;(6)論文盲審通過。論文評閱對論文答辯能否通過起重要的作用。爲了客觀、公正地評價論義,保證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審覈質量,我們聘請校內外在護理學上有較高造詣的專家評閱學位論文,並實行匿名評審機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請答辯的論文中隨機抽取並送外單位匿名評審。經評閱專家認真評閱審覈後,未達到答辯基本要求的論文,要認真修改,經修改仍達不到要求則不予答辯。

答辯的組織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預答辯的基礎上,護理學科集中組織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答辯委員會由5—7名成員組成,其中校外專家不少於2名。研究生導師在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指定2名書面評審員,以進一步詳細審閱論文。答辯時採取導師迴避制度。委員會成員提出各種問題必須由研究生回答,以考覈研究生基礎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等。答辯結束後,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表決,獲半數以上通過時,才能通過答辯。

4護理研究生培養過程需解決的問題

4.1護理學科定位問題世界許多國家護理學與醫學、口腔醫學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藥學一樣爲一級學科。而在我國,護理學爲臨牀醫學下的二級學科。這樣的定位不合理,其原因有三點:一是應重視護理理念、工作性質、工作範疇的變化和發展,護理將成爲我國衛生保健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國際上發達國家的護理均爲一級學科,護理學已發展爲獨立的專業;三是護理研究生授予醫學學位存在不合理性,決定護理的方向、學位課程沒脫離生物醫學領域。護理同仁應申請成立護理專業研究生教育學組,努力爭取護理學成爲一級學科,並確定護理學二級學科的專業設置。

內科護理論文 篇四

1.1一般資料

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採取對比(P>0.05)。

1.2管理方法

甲組60例均接受常規的護理管理,而乙組則均採取組長負責制的分層管理,具體步驟如下。①建立管理小組:根據科室護士的學歷、資歷以及職稱等選擇出3名組長,然後按照不同年齡階段將護士分爲3組責任組,分別由3名小組長負責管理,最後由科室護士長領導3個小組制定分層管理方案。要求責任組長根據患者實際病情以及與護理的工作量安排當天值班的責任護理人員實施分管患者,部分並且嚴重者有責任組長親自管理。各組責任組長在管理中要對其他責任護士的護理情況、護患互動等進行指導、觀察記錄,保障本組責任護士的護理效果與質量[3]。②實施方法:由於該院消化內科各責任組及小組組員、患者數量比較固定,因此以雙班制進行護理管理,由責任組長副總行政班,且8h務必在崗、24h負責制。同時其他責任組至少每天1名組員整班,責任組組員中午休息時間段則由整班的這名護士負責患者的護理管理工作,使一天中的護理管理具有連續性。此外,護士長可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各組組員進行合理調配,排班的時候以新老責任組員搭配,並且在護理管理高峯期增加責任組組員數量。上一責任組完成護理工作後,在第二天早晨交班時由下一組接班的責任組組長帶領其他組員共同完成上一組未完成的護理管理工作,以便保障患者的護理管理。最後,由3組責任組組長對本組組員進行每月1次考覈,最後由科室護士長進行評分,並且對各層組員開展交流學習,加強責任組組員的綜合技能與素養[4]。③護理管理質量監控:各組責任組組長對自己組內成員的整體護理質量展開評估,以保障整體護理管理水平。責任組組長每週開展治療監控並將組員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記錄,並且及時採取整改措施。而科室護士長每天對病房加強查房2次,每月組織各責任組展開護士會議1次,對各層責任護士在護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提出改善護理質量的措施,保障護理質量的同時,提高消化內科護理科室的管理水平。最後,由護士長對各組組員績效情況進行考覈,同時給予相應的獎懲[5]。

1.3觀察指標

觀察並對比兩組患者接受不同的護理管理模式後,患者的投訴率、不良護理事件的發生率以及整體護理滿意度評分。其中,患者的整體護理滿意度評分運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程度調查量表進行評分,分值是0~100分,若評分≥90分,則視爲非常滿意;若評分爲70~89分,可視爲基本滿意;如評分低於70分,則視爲不滿意。

1.4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所獲得的數據均採取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與處理,其中,計量資料採取來(x±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採取[n(%)]來表示,應用χ2來進行檢驗,若P<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消化內科住院患者的投訴率

兩組住院患者均接受不同模式的護理管理後,甲組60例中有5例患者投訴,投訴率是8.33%;乙組60例中無任何患者投訴,投訴率是0.0%;乙組患者對本次護理管理的投訴率顯著低於甲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5714,P=0.0034<0.05)。

2.2對比兩組消化內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兩組住院患者均接受不同模式的護理管理後,甲組60例中有4例患者發生了不良護理事件,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是6.67%;乙組60例中無任何患者發生不良護理事件,發生率是0.00%;乙組患者在該次護理管理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顯著低於甲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4336,P=0.0064<0.05)。

2.3比較兩組消化內科住院患者對該次護理管理的滿意度評分

該次研究的120例住院患者均資源參與了該次護理管理的滿意程度評分,其中,甲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是(84.6±1.0)分;乙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是(98.8±1.0)分,乙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然高於甲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7.7766,P=0.001<0.05)。

3討論

在醫院護理管理中,患者的滿意度能客觀地表達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與質量[6]。該次研究中,乙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然高於甲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運用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此外,採取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的乙組患者,在護理投訴率、不良時間發生率方面,均顯著低於採取常規護理管理的甲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由於運用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能夠提高責任組組長的責任心,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積極主動對自己、對其他責任組員的護理效果、質量進行糾查,並且在科室護士長的帶領下積極開展開了護士會議,通過各責任組組員之間的互相交流學習,使某些不良事件及時得到預防,達到安全護理的效果。此外,護士長將科室的各護理人員通過資歷、職稱、年齡等進行細化分組,並且明確了具體的護理工作內容與流程,加強對病情嚴重者的護理管理,能夠顯著提升這個護理管理效率[7]。

綜上所述,將組長負責制的分層管理方式學科、合理地運用到醫院消化內科的日常護理中,能夠顯著提升護士的護理質量,使患者獲得較高的護理滿意度,保障了該科室的整體護理管理效率,該護理管理模式在臨牀中具有較高的運用價值。

作者:李英棟 單位:重慶市江北區中醫院

[參考文獻]

[1]明曉麗,魯謹。護士分層分組管理模式在內科病房管理中的應用[J].農墾醫學,2012,22(1):69-71.

[2]李羣,黃妙琴,黃轉宜。急診護理管理中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的護理價值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11):176-177.

[3]孔麗梅,餘燕,張朵朵,等。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6(9):270-271.

[4]孫梅花,陳華,彭華娜,等。責任組長負責制排班模式在胸外科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1(14):66-69.

[5]朱玉培。組長負責制分層管理模式在ICU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5,28(8):119-120.

內科護理論文 篇五

1.1護理方法

(1)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監測患者各項體徵變化;

(2)使患者保持足夠的休息和活動時間,病情危重的患者保持絕對臥牀休息,恢復期可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下牀適量運動;

(3)給予合理的飲食營養搭配,嚴重發熱或病情非常危重的患者可以食用半流質食物;

(4)保持病房環境良好,每天要進行開窗通風2~3次,每次通風時間15~30min,病房的空〖〗氣質量進行定期檢測,定期進行消毒;

(5)呼吸困難患者給予輔助呼吸,護士在輔助呼吸操作時操作一定要規範;

(6)呼吸衰竭患者如出現譫妄、煩躁或興奮等情緒時應謹慎使用鎮靜劑類藥物;

(7)健康教育工作,宣傳呼吸內科疾病的相關知識,詳細講解預防呼吸內科疾病的各種手段,適時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8)心理護理,主動和患者溝通,瞭解他們的主觀訴求並儘量去解決,隨時關注患者的情緒,及時進行排憂解難。

1.2觀察組觀察組採用安全文化護理方法,將安全文化融合到呼吸內科病房的日常護理工作中。

(1)明確服務標準,感悟工作責任。加強護理人員崗前安全教育培訓,樹立安全意識,新護士在入院工作前要先進行培訓,在培訓中瞭解護理的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等。建立以人爲本的護理思想,提高積極護理的意識形態,護理部管理人員應簽署相關的護理責任書,合理組織,公平評判,持續改進,實現所制定的護理目標。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學習相關法律,如《護理安全管理》《護理質量標準》《護理應急預案》等,使護士的風險意識及法律意識得到提高,同時針對科室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定期組織學習,並進行情景模擬,不斷提升安全防範意識,由“要我安全”轉變爲“我要安全”。加強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提高護士的專業技能及溝通能力,強化服務意識。護理人員要以醫學理論爲指導,逐漸強化自身的操作技能水平,在護理工作中保持敏銳的洞察力,以及應變能力,同時擁有高度的護理責任感,只有這樣在面對護理問題時才能沉着、有效的進行處理。組織新護士分批的進行規範培訓,定期進行素質考覈,可以指定獎罰制度,考覈的結果可以作爲護士的個人績效,大大增強了她們的學習興趣與動力,營造一種強烈的職業安全氛圍。

(2)洞察一切護理風險,倡導預防爲主,風險最小的理念。護理風險就是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任何意外情況。老年患者的反應較遲鈍,因此有時無法通過患者自身的敘述來了解的患者的病症狀況,這就要求護士長及責任護士應參與危重患者、老年患者、新患者的查房,識別每位患者現存的或潛在的風險並進行評估,提高護理人員的預見能力,熟悉每一位患者的身體狀況及疾病的發作規律,嚴密監測患者的病情情況,並根據異常及時的進行判斷及給予相應的處理。主要安全文化的護理措施:醫護人員登記每一位患者家屬的聯繫方式,對於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夜間一定要有家屬進行陪護,使用護欄;患者在外出活動或其他需求需要下牀一定要專人進行陪護和攙扶,有防滑措施及警示標識;長期臥牀的患者及處於強迫體位的患者應該使用氣墊牀並建立翻身卡,可以協助翻身並進行定時翻身;對於壓瘡高危患者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出現皮膚破損情況要先進行評估再進行處理;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安全用藥宣傳,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對咳痰、乏力及咯血的患者及時準備吸痰用物:組織護理人員定期學習危重患者病情觀察及護理要點,嚴格遵守交接班原則,仔細進行病房巡視,全面觀察病情,並將安全防範體現在護理文書上。

(3)加強護理質量控制,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科內成立護理質量監督小組,隨機對病房進行護理檢查,瞭解病房的護理工作進展,發現護理問題並給予正確的處理和糾正。每週對存在的護理缺陷進行原因分析總結,制定有效的改進措施,並檢查整改效果。每月開展討論會,對於護理工作中所凸顯的問題進行集中處理解決,提高護理質量,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

1.3統計學處理

採用SPSS16.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採用字2檢驗。P<0.05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不同護理方式,觀察組護患糾紛發生率爲8.33%,患者及家屬對於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爲97.62%;對照組護患糾紛發生率爲19.05%,患者及家屬對於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爲77.38%,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通過營造安全文化,護士的服務意識及護理安全有了明顯的加強,護理人員在護理服務時能夠更加主動,護理滿意度大大提高。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於對照組;風險意識的管理培訓使得醫護人員在護理風險的防範意識和能力均大大提高,能夠很好防範於未然,病房內出現跌倒、壓瘡等情況明顯減少。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出現壓瘡患者1例,經早期發現及時分析評定後,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得到控制。安全文化的有機融合,使得護理質量大大提高,隨着對患者相關預防知識的灌輸,以及護士法律意識的增強,護理工作中的各項工作任務和制度做到了切實的落實,更好地提高了護理質量,投訴、糾紛等事件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

內科護理論文 篇六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68份,回收168份,問卷回收率爲100.0%。168例患者對內科護理工作滿意137例(81.5%),不滿意31例(18.5%)。對護理工作不滿意患者的原因展開進一步分析,發現主要原因爲護理人員缺少有效溝通技巧10例(犯。3%),護理技術不足5例(16.1%),服務態度不良5例(16.1%),偶有護理差錯4例(1.29%),醫療費用高4例(12.9%)及患者與家屬自身因素3例(9.7%)。

2討論

2.1提升護理人員業務素質

在社區內科護理中,部分護理人員存在護理技能不足、服務態度不良等問題,有些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缺少應有的責任心;因此,應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予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對護理人員基本的業務能力與理論知識加強培訓,大力宣傳“以人爲本”的護理理念,重視加強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定時開展溝通技能培訓,促使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有效溝通建立和諧的護患關係。同時護理人員應主動進行自我約束與自我剖析,做到換位思考,充分爲患者考慮。

2.2加強護患溝通

現階段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在治療過程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時常有強烈的求真慾望。因其缺少醫療護理相關知識,若治療結果未達到患者的預期效果,患者及家屬易懷疑護理人員或對其進行指責,因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在治療前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治療目的、可取得的效果及可能出現的其他情況,使患者及其家屬有充分的思想準備。.33公開收費標準本次調查顯示,醫療費用問題是患者對社區內科護理不滿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護理人員應在其入院時首先說明大概費用,使患者及家屬對收費標準有明確的概念,在患者住院期間及時爲其提供詳細的治療費用明細表。新儀器、新藥品與新技術的使用可發揮更爲明顯的治療效果,同時也會給患者家庭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易導致其心態失衡,護理人員應爲患者詳細說明治療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若治療中需要使用貴重藥物,應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屬,有疑問時給予明確、耐心的解釋。

3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區內科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樹立“以人爲本”護理理念,重視護理溝通工作,充分掌握溝通技巧,促使護患關係得到改善、護理質量顯著提升,從而提高患者對社區內科護理服務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