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淺談國小數學課堂的導入藝術

淺談國小數學課堂的導入藝術

淺談國小數學課堂的導入藝術

樺南石頭河中心校  王立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樂學的前提。廣泛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不竭動力,是學生上課積極性的保障。我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就特別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尤其是課前導入這一環節,結合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的導入方式。可以使教學活動更有生機,以下便是個人的點滴體會。

1、以“講故事方式”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直觀的感覺可以喚起內在動力。在上課伊始,教師應多創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情景,激發他們求知的興趣使得學生樂於探究。

如:教學“9加幾”時,我創設了以下故事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你看,小熊家在幹什麼呀?你能編個故事給大家聽嗎?

生:一天,小熊爸爸給了他9元錢讓他去買水桶 ,過了一會兒小熊哭着回來了。對爸爸說“我沒買到水桶,阿姨說還少6元錢”。
  師: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由於問題提的適合學生生活情境,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引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極大興趣。爲新知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以“質疑方式”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疑”是學的需要,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在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質疑,要求教師充分挖掘教材,巧妙設疑,完善認知過程。如在講授“5的乘法口訣”時,先讓學生計算5的連加口算。 老師當學生,學生當老師給老師出題。比一比看誰算得快,結果學生全都敗下陣來。這時學生會產生疑問。爲什麼老師這麼厲害呢?我就勢揭示謎底,問學生“你們想學嗎?”此過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也適當的滲透了創新思維的意識。在教學中還應注意的是,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這樣才能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3、以“競爭方式”導入,調動學習興趣。

新內容本身就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師可以把所教的內容進一步加工變成學生特別喜歡的知識類型或活動類型。

例如教學“3 的倍數的特徵”時說:“老師今天有特異功能,你們隨便報一個數,我不用計算便可知道他是不是 3 的倍數,誰先來?”學生很驚訝,開始說數讓老師猜,學生會邊考老師邊想:“這是爲什麼呢?”教室裏氣氛異常活躍,有的學生說出很大的數, 可老師對答如流,學生十分震驚。接着老師質疑學生:“你們也能這樣了吧?”學生們紛紛搖頭祈求老師快點把答案告訴自己,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此時學習新知成了學生最大的願望。又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新課方式。上課伊始,我拿出四根小棒問孩子們:“同學們我想用四根同樣長的小棒擺一個圖形,怎麼擺呢?”

生:學生黑板前展示,擺了一個正方形。師:“我想用三根小棒,擺一個圖形,怎麼擺呢?學生踊躍登臺展示。我又追問:“如果我用兩根小棒呢?”就此引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正方形和三角形是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從正方形和三角形中引入到角,學生很容易接受,而且讓學生動手擺圖形,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4、以“製造衝突形式”導入,喚醒慾望。

國小生年齡小,容易被稀奇的事物所吸引。教學中,教師應該緊緊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通過各種教學形式,最大限度地喚醒學生的求知慾望。

我在教學《平均數》時,是這樣設計課堂導入的:上課開始我帶了一網兜籃球,讓同學們做拍球遊戲,孩子們都爭着要去表演。然後我叫了7個同學,3男4女,同桌儘量參與其中,並且規定在有限地時間裏拍出自己的最好水平以拍球多者爲勝。男同學對於他們人數少感到很冤屈,這樣就把本節課的重點提出來了,接下去研究就容易多了。所以,如果對課堂導入部分稍加設計,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教學“年、月、日”的平年和閏年時,我先出示題目:小明今年 3歲過了3 個生日,可是他哥哥今年 12歲了,只過了3個生日,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學生情緒高昂,紛紛猜想就是得不到答案,好奇的目光便投向了老師。教師就勢揭示課題並指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這種導課的方法,從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求知興趣調動起來了,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上述四種方式導入新課,學生能夠輕鬆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上課伊始便興致盎然。 恰當的新課導入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的學習興趣。爲後續的教學探究做了良好的鋪墊。做爲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我深深地感知到數學教學的不易。我們應當積極鑽研,努力探究適合國小生特點的新課導入方式,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