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論教師職業道德的有關論文(精品多篇)

論教師職業道德的有關論文(精品多篇)

教師職業道德論文 篇一

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開發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沒有教師,人類難以擺脫愚昧無知的狀態、渾渾噩噩的境地。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擔負着培養、教育下一代人的艱鉅繁重的任務,他們用知識的力量去激勵學生求知的慾望,以嚴愛之心架起師生間友誼的橋樑。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爲"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與偉大。由此可見,教師的地位舉足輕重,提高教師的素質,重視師德修養,具有極其深遠的好處。

“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從教三載,我品嚐了甜酸苦辣,各種的味兒,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僅要教書育人,更重要的是“愛生”,只有真正的熱愛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把教書育人的工作做好。

一、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

學生的成長不只是陽光、雨露、麪包與開水就能完成的。他們需要一樣與植物與其他動物所不一樣的東西——這就是火熱而真誠的心。中國有句古話:“愛人者,兼其屋上之鳥。”老師對學生的愛,會被學生內化爲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因此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教師關心學生,就能載起我們教育界稱之爲嚴格要求的那條很難駕馭的小舟。沒有這種關心,小舟就會擱淺,用任何努力也無法使它移動。教師熱愛學生有助於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有利於創造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持續良好的學習狀態;有利於……而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

贊可夫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兒童。”英國教育家羅素指出:“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是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可見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如果我們深層次地思考一下,教師勞動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造就新一代。教師的勞動對象是人,而且是人羣中最年輕、最有朝氣,最喜歡學習,最容易理解新事物,最具豐富情感、個性獨特的羣體——少年兒童;教師的任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憑着自身的個性、知識、才能、情感、人格與意志,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與管理者。由此可見,教師的勞動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師才因此獲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美譽。教師這種勞動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務必熱愛自我的教育對象,熱愛學生。同時,教師勞動的特殊性也規定了師生關係是學校裏最主要的人際關係的特殊性,由於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的地位,這就決定了在師生關係中,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主導方面,熱愛學生成爲建立與諧師生關係的前提,也就自然的成爲調整師生關係的教師的職業道德規範。如果我們再深層次的思考一下,教師勞動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熱愛學生是全部教學活動的基礎。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中,實際上是師生之間感情交流的過程,由於教的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學的主體是學生,客體是老師,只有主客體感情與諧一致的時候,教與學的任務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構成課堂上的教與學的良好的互動佳境。由於教師熱愛學生,就容易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構成一種相互信任的氛圍,這時,教師就能深入準確地瞭解學生,有針對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就會把教師的表揚看作鼓勵,把批評當作愛護,表揚與批評就會在與諧的師生關係中成爲用心向上的動力。如果師生關係不好,學生就會把表揚看成是“哄人”,把批評看成“與人過不去”。在這種關係中,批評與表揚都會成爲教育的障礙。所以,只有教師熱愛學生,才能建立起與諧的師生關係,也只有健全在與諧師生關係上的教育,才能增強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好書是師德的關鍵。

教師要把自我的學生培養成爲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就務必把書教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淵博知識。在知識的海洋裏,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於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風雨無阻,無怨無悔。

選取了教師職業就選取了艱辛與挑戰。有這樣一個始料未及的小插曲,讓站在三尺講臺上的我一時間啞口無言。在教學《貓》這課時,學生十分喜歡,十分感興趣,學生學起來愉快,我教起來也很簡單,在教學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也參與到朗讀當中,範讀課文,正當我讀到“枝折花落”這個詞語時,一隻胖胖的小手高高地舉起來,我停下來,問道:“有什麼疑問?”那學生立刻站起來說:“老師,你剛纔的詞語讀錯了,“枝折花落”中的“折”應讀“shé”,不是讀“zhé”,我一時間啞口無言,停頓了一會後,問那學生:“你有什麼根據?查過字典了嗎?”那學生點了點頭,說道:“我昨晚查過字典的!”我立刻請有字典的學生查閱了一下,結果這個“折”字是一個多音字,裏面有三個讀音,shé的讀音是“斷了”的意思,與課文中的枝折花落的解釋相符,頓時,我臉上紅了,對他們說:“同學們,對不起,也許老師的知識還不夠全面,你們還能夠去查閱其他的字典進一步覈實,也能夠透過網絡查找有關信息。以後,也要象這個同學那樣,遇到疑問要多查字典,多查閱資料。”這樣,他的臉上才略顯滿意的神情。

課堂上這個小小的插曲給了我不小的感觸。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時常會碰到意想不到的問題,使教師無所適從。這使我想到“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我就要有一桶水”的名言。在如今課改大環境中,要求學生主體地位的迴歸,這給我們教師的“一桶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一桶水”就應是新鮮的活水源。教師不僅僅要對教學資料做到“取之左右皆逢源”,而且還要閱讀與本學科有關的專業與科普知識,捕捉新的科學教育信息。持續源源不斷的長流水,做一位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

教師還應具備多方面的愛好與才能。因爲正在成長中的少年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從遠古時代到未來世界他們什麼都明白,並認爲教師什麼都明白。這種好奇心加求知慾是發展智力的動力,教師應珍惜它,而不能扼殺。這就要求教師要多才多藝,與學生打成一片,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所以,教師要終身不斷學習,不斷開拓,更新自我的知識。正如加裏寧所概括出的辯證過程:教師一方面要奉獻出自我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後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

三、走進學生的心靈是師德的昇華。

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以前講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對面發牢騷、嘆息,而就應在這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培育、採摘,流連忘返。

與學生以心換心是作爲一位教師能得到學生信任的關鍵。教師不能把自我凌駕於學生之上,更不能滿口教訓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義去規勸學生,用親人的情懷去關愛學生,用教師的嚴厲去要求學生,這樣才能走向學生的心靈世界。這個世界是廣闊而迷人的,遠離這個心靈世界你會覺得離學生很遠,工作茫然;走進這個心靈世界,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找到答案。例如,我剛接手一個新班時,班上有個學生從小就有偷偷摸摸的行爲,以至班上經常發生失竊事件,經過幾次觀察後,我確定了是該生所爲,此時,我把該學生帶到一個無人的角落裏,握住他的小手,親切地說:“我此刻是你的朋友,特意來聆聽你的心裏話,你的內心必須有很多話語想說出來,那就敞開你的心扉,盡情地向我傾訴說吧。”孩子聽到那裏時,忍不住內心的痛苦,說道:“不要告訴我爸爸,他打我……很痛……”此時,我把孩子摟在懷裏,最後明白了一切,孩子想得到的東西,家長不給予,孩子爲了滿足自我的慾望,把手伸到了同學之中,而家長長期以打罵爲教育途徑,從來沒有去了解孩子的需要,結果造成孩子重蹈覆轍,屢犯不改。經過一番教育後,孩子平靜了,也認識到自我的錯誤。之後,孩子很喜歡找我聊天,把心裏的想法告訴我,而我在私下與其家長溝通,爲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經過這件事後,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學生務必深入瞭解學生,走訪家庭,從超多的“接觸點”瞭解學生的心靈。如學生生活中有什麼困難,有什麼要求,有什麼願望,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教師的愛接觸到這些“點子”上就會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就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應樹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新的學生觀與人才觀,讓班級工作從過去的約束型向疏導型轉變,不再站在學生的對立面進行訓教,而是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樣才能使自我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說教,而是體貼入微的關懷與真誠的教誨。曾有人這樣給教育下定義:教育主是給無助的心靈帶來期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濛的雙眼帶來澄明,給彎曲的脊樑帶來挺拔,給卑微的念頭帶來自信。這不正是師德昇華的體現嗎?的確,如果教師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那麼各項工作必須會迎刃而解,水到渠成的。

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務必遵循的各種道德規範的總與。所以,每個教師都要努力把自我培養成爲具有良好師德的人,才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托起明天的太陽!

論教師職業道德的有關論文 篇二

《論教師道德品格對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

【摘要】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可見,人格是師魅的靈魂。在學校裏,教師是學生最親近最尊重的人,教師往往成爲學生最直接的榜樣。教師的崇高人格,就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影響着學生的人格。教師道德品格對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有以下三點:首先,對學生情感優化的陶冶價值。其次,對學生道德昇華的示範價值。再次,對學生意志強化的促進價值。

【關鍵詞】教師道德品格;學生道德教育;影響

【中圖分類號】G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3)03-0014-2

自古教師的行爲影響着學生,教師的道德品格在言傳身教中感染着學生。孔子說:“君子不應當像器皿一樣,只有一定的用途。”他的意思是,君子所以爲君子,並非只有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道德力量的無所不在,是完美人格的健全和豐富。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作爲教育家的孔子對學習知識所採取的態度。《論語》中,孔子經常評論他的學生,但孔子所肯定和讚揚的,不是他們的博學和心智聰明,更多是學生的德和仁,即人格的修養。我國當今教育教學中最令人不安也不能十分令人滿意的教育正是道德教育的問題。

一、當前道德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我國有着注重道德教育的傳統,但是,當今在學校教育中最令人困惑令人不安的也許正是道德教育。衆多複雜的因素形成了當今不能令人滿意的道德教育現狀。我國的道德教育從主流方面看,至今還處於一種傳統的模式之中。這種模式把道德教育的過程僅僅看作是對學生施加外部影響道德影響的過程,而所施加的道德影響又主要是既定的道德規範,強調的是學生符合規範的行爲習慣的養成。這樣的教育模式已成爲近年來各種道德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的主要矛頭之所向。分析這種道德教育模式的問題,大致可歸納爲以下幾方面:

首先,在這種道德教育模式中,佔主體地位的是對學生所施加的各種外部影響,也就是各種既定的道德規範以及與之相應的觀念。對於它們,受教育者只能是簡單地接受,做出與之相符的反應。似乎它們纔是在學生思想品德中起作用的因素,受教育者只能處於接受者被塑造者的客體地位,他們只能被動的接受“填鴨”式的灌輸。學生作爲客體只能聽從教育模式中主體地位的安排,並不是內心有需要的、有目的地接受主體的道德教育,單一的接受主體的教育方式,並不存在尊重與平等的交流和學習。

其次,向學生所灌輸的規範、概念又被抽去了它的人性的本質內涵,成爲一種空洞的、抽象的行爲規定。它所要和所能達到的也只是人的行爲表現,無法穿透於人的心靈。道德的培養離開了對心靈的培養,所能形成的品質也只會是無根之草、無本之木。爲此學生或是機械、盲目地服從,或是在無外在制約、管束下的放縱、盲動。這樣培養出來的人,他們的道德也只能始終處於一種被機械管制的水平上。這種教育並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沒有與學生髮展的自身需求,發展和規律出發。只有把這種教育轉變爲學生自覺地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才能把理論變成實踐,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第三,把德育的“理解”過程等同於智育的“認識”過程,也就是沒有將把握人性與把握物性這兩種不同的過程加以區別,爲此貫穿於德育過程同樣是知識、形成概念、記憶、反覆練習等的那一套。德育只能是人理解人的教育,而這種理解必須通過人與人交往而實現。最後,它還要經由人的自我意識的建構才得以凝聚形成個體的德性。

德育教育是相互理解,相互影響的過程而不是單一存在的。主體傳播着德育思想,客體消化吸收,變成自身的道德品格的一部分,才能在生活學習中學以致用,不斷汲取養分,用自身的意識改變影響主體。

德育是一點一點滲透在教育過程中的,不是集中教育就能馬上看到效果。德育工作是全社會,全民族,全體教職員工,全體學生都要參與到其中的一項長期工作,不是今天喊口號,“加強德育工作教育”,努力了幾天就不抓了,不管了。做好系統的監督管理工作。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德育資源那就是教師的道德品格力量。德育的目的和關鍵是形成學生的道德行爲習慣,在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形成的過程中,教師的道德品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教師的道德品格是德育的一切,只有道德品格才能影響道德品格的發展和形成。

二、教師道德品格的內涵

將教師的道德品質放到這個職業的框架下界定,應是由先天特徵與後天經驗共同作用形成的。具體而論,完美的教師道德品格有着下列基本構成:

教師的職業精神和人格魅力。高尚的理想精神是道德品格構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核,這種爲社會文明進步而無私奉獻的價值取向使教師的人格魅力顯得飽滿堅實、充滿生命光彩。三尺講壇正是體現其價值的舞臺,這種充實和滿足的幸福感驅使其去追求更加深刻、持久、熱烈的心力和體力的付出,如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就會因理想而熠熠生輝,因敬業而節節拔高。

教師對待學生的情感立場。“師愛”的本質在於呵護學生生命健康、關注其身心成長,滿足其求知過程中的情感需要,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堅信的那樣:“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這種情感力量,能牢固確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精神父母”的高尚形象。當代教師不但要關注校園內學生的學習生活,還要把目光擴展到校外,關注到其成長的每個細節;包括關注學生的個性和才能,以平等和民主的親和態度去接受學生對己的質疑。

教師無私奉獻的道德品格。“學高爲師,身正是範”,教師應當具備超越世俗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爲,要抵禦物質世界的種種誘惑,即使在艱辛的勞動代價與菲薄的報償這兩者失衡的情形下,依然能堅守人生的信念和職業的理想;她應富於自省的勇氣,以清醒審慎的態度來砥礪堅定的道德信念。

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教師應該具有優良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不僅要掌握所教學科的基礎知識、歷史、現狀和未來,懂得這門學科的學習方法,並廣泛涉獵各門知識,而且要掌握科學的教育學、心理學理論,掌握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原則和方法,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開展教學工作,與此同時,還要持續不斷的自我充電,更新知識結構,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師道德品格對學生道德教育的影響

俗話說得好:“親其師而信其道。”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學生喜歡一個老師時,就會處處表現出一種向師性,這也許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吧!烏申斯基說:“教師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照亮學生心靈的陽光。”“它必然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一個熱愛學習的教師也將成爲學生的楷模。”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可見,人格是師魅的靈魂。在學校裏,教師是學生最親近最尊重的人,教師往往成爲學生最直接的榜樣。教師的崇高人格,就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影響着學生的人格。

對學生情感優化的陶冶價值。爲人師者應以其人格去感化教育別人,尤其是教師超越狹隘功利的無私純潔之愛,能使學生產生飽滿積極的情緒體驗,獲得一種澄澈明朗的美好心境。在學生成長中教師是繼父母之後的第二個影響源,因爲在學生整個童年、少年乃至青年的很長時間裏,更多的時間是在校園裏渡過的,往往和老師在一起的時間遠遠超過父母,特別在現代這種快節奏社會裏,父母更難保證與子女在一起的時間。因此,學生會自然地將與父母交往中產生的情感、期待和愛的要求轉移到自己的教師身上,伴隨着師生課堂內外交往增多,在校園這個特定情境中所產生的心靈和諧共振也會得到強化。這裏,教師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均能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特別是學生們特別關注的、特別尊敬的和特別擁戴的教師更會成爲他們爭相模仿的“偶像”,成爲他們情感成長和成熟的目標。久而久之,使他們將教師的這種情感立場昇華爲自己立身處世的行爲準則,從而形成關愛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情感態度。

對學生道德昇華的示範價值。正如孔子所言:“本身行爲爭當,不發命令,事情也行得通,若是本身行爲不正當,歲命令也沒人聽從”。曾子是孔子門下學有所成的弟子。曾子殺豬給兒子吃的故事就說明曾子深知教育者的修養和品德,對學生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也可以看出爲人師者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處事立身的人格。這是爲師者之德,也是爲師者之道。常言道:“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院士甚至強調,“身正爲範”比“學高爲師”更重要,他要教給學生的不僅是各種能力,而是要充實學生的思想。教師的思想品德、個人修養、道德情操都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教育過程中,從而影響和感染學生。因此,完美的教師道德品格能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地學習書本現存的事實知識之外,還可以使其對學習、生活、乃至整個人生都產生一種全新的感受和深層的把握,激發他們對理想的追求,對真善美的嚮往,對現實物質主義的超越。教師用自身的一言一行去踐行他所宣講的道德標準和處世標準也更具說服力。教師那種磊落的襟懷、突破功利羈絆的道德道德品格,對作爲道德主體的學生具有顯著的示範價值,而這種示範價值也纔是教育樹人的真諦所在。

對學生意志強化的促進價值。意志作爲一種心理現象其本質是指主體在踐履道德義務自覺地調節自己的行爲,去克服內在阻礙和外在困難,以實現一定的道德目的的毅力及堅持精神。它導源個體深刻的道德認識和熾烈的道德情感,是要把主觀的東西見之於客觀,把內部的傾向變成外部活動。教師自身的意志品格,就是學生明日處世態度的寫照,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對學生起着決定性的影響。負責、認真的教師能夠教出認真、刻苦的學生;相反,對工作不負責任、散漫的教師就會造成學生懶惰、散漫、隨心所欲的學習作風。教師在誘發學生潛力、傾心將其培養成才的教育進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堅韌意志力,必然會撥動教育對象的心靈之弦,並把這種對意志力的心靈體驗內化爲自己謀求自主和自動發展的不可摧折的意志,從而在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進程中表現出爲達成既定奮鬥目標永不氣餒、鍥而不捨的意志穿透力。我們佳木斯市的優秀教育工作者張麗莉老師就是其知識與行動合二爲一的典範。平時生活和學習中,張老師就已經做到了教書育人要有豐厚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知識。在奮勇救下兩名學生時又用其行動感動了我們所有人。

總之,教師是用自己的知識和心靈教育學生,塑造學生,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學生。教師的道德品格素質並不只是教師個人的修養問題,而且是教育因素、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教師高尚的道德品格對學生不是一種暫時性的教育因素,這顆種子一旦播撒在學生的心田,必將綻放出燦爛的花朵,對學生的一生都可能產生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周文翠。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的四維建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2).

【作者簡介】李巍巍: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部。

淺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論文 篇三

從教以來,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師德高尚,贏得了廣大師生的尊敬和愛戴。熱愛學習,刻苦鑽研,取得了大學本科學歷,成爲新一代學習型研究型學者型教師。矢志教學改革,求實創新,敢於拼搏,勇於奉獻,團結協作,憑着強烈的事業心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爲學校的教學改革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爲人師表,教書育人,工作作風紮實嚴謹,善於鑽研,勇於探索,大膽創新。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深入學習領會其實質,有較高的政治思想覺悟和政治理論素質。在工作中做到依法施教,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工作12年來,我始終堅定信念、不懈努力、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用自我的行動影響和感染學生。

本人身爲一名教師,我深知我肩上的擔子很重,師德要模範、班級管理要優秀、教育教學成績要突出……隨着教改的不斷深入,我時刻感到自我的不足。《校本教研》、《國中數學教與學》、《教學與管理》等理論書籍成爲我業餘時間的“朋友”。我閱讀摘錄教育理論,學習先進經驗和新的教育理念,博採衆家之長,用來不斷充實自我,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實踐。各學科的示範課、教學論壇,都爲我的思想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我的認識也有了提高。另外,各級領導也爲我們創造了許多學習機會,豐富我們的理論知識,用於指導自我的實踐活動。用心利用省市縣組織的業務培訓、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自我的業務水平。自我除了還利用業餘時間自學本科學業外,還不斷學習探索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的相關知識,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爲教學服務。

在教學中認真備課,認真鑽研課程的標準去吃透教材,在把握準教材中心,重難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狀況寫出詳細教案。講課以教學法爲指針,用心實踐,以教師爲主導,因材施教,堅持“抓中等生、促優秀生、帶學困生”的個人原則,使上、中、下三類學生都能有所學,學有所得。作業全批全改,單元考試認真對待,期中期末、會考成績常名列全校前茅。教書之餘與教書同時,精心育人,我還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使很多名學生都有了光輝的前程。自我也多次榮獲會考數學學科優勝獎。在去年的升級考試中我教的兩個班級數學成績又取得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

在提高教的技巧上,爲我進行了許多嘗試,如在講授數學課後,開展數學活動課;設置許多課外活動課,調節學生心理、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多極興趣,很快養成學生思維基本素質。在教學資料上不照本宣科,而是靈活應用資料和練習的功能分段教學。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應用多媒體教學,投影片、卡片、課件、模型教具經常使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潛力在教學中經常體現,而且還自制教具進行教學。

用心借鑑先進學校的教學經驗,在深入學習和領會的基礎上用心進行課堂模式的改革,在最近一年來,我帶領數學組對數學導學模式進行探索。使全校的數學教師在教學理念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

在過去的幾年裏,自我認真鑽研教育教學理論,用心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在最近一年裏我主持開展數學組的教科研工作。爲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確立了以“數學課堂如何實現導學”爲研究課題,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爲我校數學組的研究帶給了方向。在此基礎上制定課題的實施步驟以及相關的課題規劃。在實驗過程中,踊躍參加課題實驗研討活動,並用心上好課題研討課、示範課。透過一階段的實施探索,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行爲有了用心的變化,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明顯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正在改變,學生的成績有必須的進步。

精誠培育桃李,今後我會依然無怨無悔地用青春熱血灑蓓蕾、育新苗、默默無語地做人梯、苦耕耘。用那堅實的足跡,敬業的精神去鑄就師魂,譜寫出一名人民教師永不休止的奮鬥詩篇!

教師職業道德論文 篇四

記得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學生以任何東西。”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也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我心中有陽光。”我想,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那裏的“榜樣”與“陽光”。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所以說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隨;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着標記前行。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教師若不是路標,縱然你的理論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藝術性再強,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每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態,都清晰而準確地印在學生的視網膜裏、心光屏上,這就是無聲路標的示範性,這種示範性將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構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內化力。

我從小就喜歡教師這一職業。此刻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從教至今已經有幾個年頭,我深深地感到教師的物質生活相對清貧,但精神生活卻無比充實。每當看到那一雙雙渴求的目光,一張張專注的面容,不由得讓人身心激動,似乎融入到無比聖潔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贏得了壯麗的昇華。我們的奉獻雖然不見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卻是用平凡與崇高的師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純的天地。課堂內外淳淳的教誨,一點一滴,潛移默化,日積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師的道德品格便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正如古詩所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是的,教師的職業是平凡而瑣碎的,教師的生活清貧而艱辛的。但是我們也看到了,老師們臉上卻永遠掛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爲老師們都願自我像一片綠葉,默默地去成就果實的輝煌,纔有這天的桃李滿天…有一個曾做過教師的人說:教師這工作是少有的淨土,如果能在光榮感之餘再多點幸福感,是值得一向幹下去的。

說起來,教師這職業到底給了我們許多,比如一份能夠矜持一些的心態,一種相對安定的生活,一個三餐準時的習慣……所以,那些多年不見的朋友聽說我做了老師,往往都會問:你的薪水高嗎?你的待遇不錯吧?

但是,即使是再關心我的好友,也無人問及,你幸福嗎?

我幸福嗎?

幸福是什麼?也許我們記住了許多快樂的場面,可幸福卻是一種自我靈魂的問答。

當然,你完全能夠選取愛自我的親人與朋友,獲得幸福。但當你身爲一名教師,就有了一份以愛爲主題的職業,那就去愛你身邊的孩子吧,像寬容你親人的小脾氣,與原諒你的孩子的惡作劇一樣,去接納他們的優點與缺點。關愛別人,是一種發自靈魂的芬芳,一種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會縈繞成一團幸福,緊緊裹住你的心靈。

多少次,當你辛勤的工作日見成效,當你發現孩子們一個小小的進步時,無不歡欣雀躍,這樣巨大的幸福感難道還不夠嗎?

幾年的工作經歷,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的愛不一樣於一般的愛,她高於母愛、大於友愛、勝於情愛。不是嗎?母愛容易出現溺愛,友愛需要回報,情愛是專一、自私的愛。而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是用心主動的愛。這種愛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與職責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愛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雖然有時也會因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他們的違紀而失態,雖然有時也感到很累,很煩,但這時心中總會涌起一種強烈的職責感: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裏寫一本最美的書。這強烈的意識不斷激勵我以真誠去擁抱每一個學生。與孩子朝夕相處,我始終想着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家長把天真爛漫、聰明伶俐的孩子交給我們培養,這是對我們的極大信任。我又怎樣能不全身心地去愛他們呢?我堅信,我們也必須能以一片至真至誠的愛心感動我應對的全體學生。

“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但是,我既然選取了這個職業,就會無怨無悔,當清晨走進校園,應對一個個標準的隊禮,一聲聲清脆的“老師早”;當走進聖潔的課堂,看到一雙雙渴求甘霖的雙眸,一顆顆等待塑造的無邪的心靈;當課間跟孩子們泡在一齊,看到一個個生龍活虎的身影,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我又是那麼激動,那麼滿足,終而丟不下九月的承諾,離不開那笑靨的花朵。

這天,網絡時代與知識經濟的並駕齊驅爲教育賦予了全新的內涵,“育人”已不能簡單地理解爲傳授知識,而是要教在這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設者的素質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學工作。我能夠培養他們紮實的自學潛力、獨立思考的潛力、探求新知的慾望、動手實踐的潛力與創造的本領。我願以一個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誠摯,投身於教育改革的風尖浪頭,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地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贏得世人的尊敬,社會的肯定,努力實現我真誠的育人理想。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們的教育事業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學生身上延續,我的價值在學生身上體現。我無悔於我的生命,更無悔於我的選取,在這三尺講臺上,閱歷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愛心、誠心、細心、耐心、操心去換取學生的開心,家長的放心,祖國的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