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心理學情緒論文【多篇】

心理學情緒論文【多篇】

.積極情緒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 篇一

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心理學對積極情緒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的也更加透徹,積極情緒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提高大學生的自尊自立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質量,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就業壓力。隨着我國社會體制的不斷改革,市場經濟在快速發展,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日益嚴峻,競爭壓力逐漸增大。在全球並不樂觀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這嚴重製約着大學生身心的發展,在大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積極情緒的調節作用,增強大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從而推動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論 篇二

[1]羅軍,王燕菲,禹玉蘭。積極情緒體驗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醫學研究與教育,2012年5期。

[2]張晨亮。心理健康對大學生積極情緒和個人資源的影響分析。新校園(學習),2013年1期。

[3]王振宏,王永,王克靜,呂薇。積極情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10年09期。

.發揮積極情緒對大學生心理促進作用的途徑 篇三

4.1豐富教學模式

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不能僅僅侷限在設置心理專業課程的形式,要通過豐富的形式誘發學生積極情緒的產生。教師應該將積極情緒的培養與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密切的結合起來。比如,在高校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名人事蹟講述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思想政治課上,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4.2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作用

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心理教育活動中,教師要與學生積極溝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切實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第一,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面對任何突發狀況都要進行及時有效地調節,時刻向學生傳遞積極地情緒;第二,教師要以身作則,爲學生樹立榜樣,在師生交流過程中要時刻保持積極情緒,並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第三,教師要尊重學生,以朋友的身份對待學生,從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大學生心理素質分析論文 篇四

《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淺論》

【摘要】目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闡釋了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內涵、特徵、對策等幾個方面,對高校心理素質教育有着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一項極爲重要的的工作,一個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的大學生往往在社會上會獲得更多的事業上發展機會,取得更多的成就。關注學生心理狀況,有的放矢地對大學生進行健康的心理素質教育,培養出具有樂觀向上、積極進取、身心健康的新型人才,這是我們社會主義事業的需要,是適應社會迅猛發展的需要。《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通過多種形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黨的要求、國內外形勢發展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

1、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很有必要,首先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人類歷史進入二十一世紀就面臨着高新技術的挑戰、全球經濟激烈競爭的挑戰、多元文化的衝突和交融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的大學培養出的大學生能勇敢面對這種國際挑戰,並能積極面對國內市場經濟和社會的深刻變革的複雜環境。他們不僅要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精湛的技術、強壯的體魄,而且還要具有開拓進取、勇於創新、不怕挫折、執着追求、適應環境、克難奮進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才能適應國際國內形勢發展的要求,才能順應歷史潮流而自強不息。

2、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大學生生理成長的客觀需要。

大學生正處在生理微妙變化的特殊時期,從懵懵懂懂的少年成長爲青年,身體漸漸成熟,邁入人生最有生命力的特殊時期,交友、談戀愛不可避免地成爲生活的一部分,而學習專業知識、畢業後步入社會能否及時就業、怎樣就業也不可迴避地擺在他們的面前。再加上目前正處於社會轉型的突變時期,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帶給他們巨大的心理衝擊。生理上、心理上、社會上幾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大學生很難一下子適應,容易造成心理髮展的失衡。特別是現在的大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祖輩、父輩的疼愛,養成他們依賴性強、獨立自主生活能力差、意志脆弱、孤僻不合作等不良習氣,很難承受心理衝擊。例如雲南大學生馬加爵的令人可悲的極端行爲,爲我們敲響了必須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警鐘。觀察、研究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況,加強心理素質教育,積極指導和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克服不利因素,加強自身思想道德品質修養,促進身心健康,這在當前是一項極爲重要的工作,是大學生生理成長的客觀需求。

3、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大學生克服心理問題傾向的刻不容緩的需要。

由於大學生處於激盪變革的年代,有一些大學生出現了不適應社會變革和生理變化的心理障礙,據有關資料表明,經調查在校大學生中有大約30%的學生出現過心理障礙,個別嚴重的學生無法繼續讀書而不得不退學,更有甚者發生自殺等極端行爲毀滅了一生,給學校、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傷害,這種現實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工作。

4、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和德智體美勞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是相輔相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質爲整個素質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心理背景,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關鍵。心理素質在素質體系中處於基礎地位,是素質的核心,在整個素質的形成和發展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心理素質的涵義有幾種代表性的觀點。“心理素質是以先天稟賦爲基礎,在後天環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形成並發展起來的穩定的心理品質。”“心理素質是個性心理品質在人的生活關係中的綜合表現。”“心理素質以生理素質爲基礎,將外在獲得的東西內化成穩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並與人的社會適應性行爲和創造行爲密切聯繫的心理品質”。綜上所述,我們認爲:大學生心理素質是在生理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後天環境和教育的作用形成並發展起來,與大學生的學習、學術研究、生活實踐密切聯繫的心理品質的綜合表現。

1、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具有相對穩定性和可發展性;心理素質是人的個性心理品質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綜合表現;心理素質對人的活動成效有着影響,具有可評價性;心理素質具有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社會適應性和創造性等活動效果產生很大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綜合性。心理素質是對大學生的學習、學術研究、生活實踐產生重要影響的個性心理品質的綜合表現。

2、大學生心理素質建構的研究關係到心理素質測評體系的建立、規格和實施方案等一系列問題。心理素質是大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化素質的基礎承載體,心理素質是外部影響人的行爲的中介,是社會文化素質與生理素質互相影響的中介,在個體素質發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心理素質的結構是一項基礎理論工作,是心理素質培養的起點。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結構應當包括以下幾個因素:正確的人生態度、積極的自我概念、教導精神與責任感、互相關愛與合作精神、智慧與創造力、實踐與生存能力、耐挫能力與堅持能力。這些因素充分反映了大學生在學習、研究、工作和生活實踐中對整個人生、對自身、對工作、對社會、對他人和團體、對知識與信息、對實際事物、對困難與壓力等方面應具備的基本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 劉澤獎。網絡條件下突發事件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及其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2] 硃紅香。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的成因分析與教育[J]。《教育探索》,2008,(3)。

[3] 陳宏。大學生心(本站★)理科學素養的實證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9)。

.積極情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篇五

3.1積極情緒對大學生智力發展的促進作用

積極地心理情緒能夠增強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負壓能力,對大學生的智力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大學生剛剛走出高中的校門,面對大學裏新鮮的事物和全新的環境,難免會感覺到一定的壓力。積極情緒能夠增強大學生的抗壓能力,拓展其知行能力,增強大學生的個人能力。積極情緒能夠幫助大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慣性,使其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降低大學生在知識學習與知識記憶過程中的出錯機率。

3.2積極情緒有利於大學生負面情緒的消除

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學生在大學裏要懂得爲人處世,正確處理好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關係。隨着人類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大學生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強,社會各界以及家長對大學生的期望在不斷上升,此外,大學的課程也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這些壓力不斷聚集,導致大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果學生長期被消極情緒所圍繞,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煩躁、鬱悶的情緒,不僅不利於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工作和學習,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學生日後在工作中的表現。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是一種相對的情緒,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能夠幫助大學生釋放心中的壓抑情緒,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3.3積極情緒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幸福感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中的不確定性也在逐漸提高,當代人一直處於不斷變遷的過程,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隨時面臨着環境變化的可能性,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出了全新的挑戰。積極情緒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學習適應能力,使大學生以積極地心態來面對周圍環境的變化,積極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發展。隨着大學生適應能力的提高,學生會以積極地態度面對生活,其幸福感也就隨之提高。

.引言 篇六

積極情緒是指與個體需求的滿足相聯繫、伴隨愉悅主觀體驗的情緒,積極情緒可以拓展大學生的個體瞬間思維活動序列,幫助大學生建設持久的個體資源,有利於大學生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心理彈性,使大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提高其應對不利狀況和負面情緒的技能。隨着我國心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積極情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積極情緒與大學生的活動密切相關,當大學生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就會出現積極地情緒,反之,就會出現消極的情緒。人的積極情緒主要包括高興、興奮、喜悅、滿足等。根據心理學的研究顯示,積極情緒與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密切相關,尤其是對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心理健康,避免其心理出現問題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大學生心理素質分析論文 篇七

《大學生心理素質分析》

[摘要]隨着社會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大學生各種極端行爲頻現,大學生心理素質需受關注。文章結合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因素,分析了大學生心理素質負面影響表現,提出應該強化大學生政治理念,革新心理教育制度,創新心理教育方式,以此優化大學生心理素質。

[關鍵詞]心理素質教育優化大學生心理衝突

[作者簡介]黎翔(1967- ),男,江西贛州人,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爲心理學、教育學。(江西贛州 341000)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4)17-0099-01

近年來,高校學生心理素質不成熟導致的傷害事件頻發,如馬加爵事件、藥家鑫事件等,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些事件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社會文化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學生心理素質亟待增強,需要藉助科學有效的手段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有助於他們以輕鬆、成熟的心態進入社會,順利走上工作崗位,面對全新的生活和人生,減少各種傷害事件的發生。做好大學生心理素質工作,需要充分考慮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分析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各種影響因素,以此尋找切實可行的解除對策。

一、大學生心理素質影響因素

1、社會思想因素。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各行各業都充分借鑑國外先進的經驗、理念來發展自己,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文化思想理念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東西方傳統文化以及價值觀的綜合差異上。一般而言,東方人普遍尊崇仁義禮智信,從封建社會時期就受到儒學思想的影響,時至今日依然至深;而西方追求法、利、名和個體,強調外在個性的張揚,崇尚自由的表現力。在東西方不同文化背景衝擊下,學生常常會在價值評價、利益選擇、個性發展以及自我維護等多個領域中產生矛盾和迷茫。求新求異是大學生最爲顯著的特徵,這種特性難免會讓大學生盲目追求西方文化,行爲上的衝動和盲目,心理上的衝突與壓抑,嚴重甚至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2、大衆傳媒因素影響。科學技術進步日新月異,媒體形式逐漸更新換代,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形式和內容進一步豐富,媒體發佈方式更加新穎,而媒體平臺承載信息庫數量也更加巨大,這些變化難免會對人們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對於心理還處於發展期的大學生而言,對新鮮事物缺乏一定的辨識能力,對於事物的好壞區分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對於信息的加工整理還缺乏邏輯思考,但在強烈的求知慾驅使下,大學生羣體往往容易盲目使用各種媒體載體,追求各種新鮮刺激的媒體信息。因此,大衆傳媒需要整合、細化相關輿論,積極引導民衆思潮,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內容對大學生羣體產生的負面影響。

3、市場經濟影響。與計劃經濟不同的是,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再追求公平性分配,更加註重競爭因素的投入,充分刺激生產力的發展,從而使人們更加願意參與創作和思考,也爲個人能力的展示提供了平臺。隨着這樣一種競爭意識的深入,大學生心理被社會現實強烈衝擊,容易引起較大波動,並且隨着自我意識的發展,大學生開始更加註重在實際中開展的各項競爭行爲。在這樣的過程中,一些內心脆弱的學生由於自身能力的不足和心理素質的低下,容易失去競爭的勇氣,當遭受一些無法面對的挫折時,在追求利益的市場經濟理念影響下,更多學生開始在思想和行爲上成爲金錢的“奴隸”,一味追求個人經濟利益,偏失的價值觀導致學生無法正常思考自己未來人生的奮鬥目標和發展方向。在這樣一系列的不利影響下,很多學生根本無法靜下心來投入學習和生活,更是將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等優良品質拋在腦後。

4、教育理念的缺失。在一段時期內,人們對於健康的理解還主要停留在身體素質的提升上,對心理素質的健康往往關注不夠。在這樣一種無形健康思考過程中,人們對於心理素質產生一定的偏執性,沒有合理地定位心理素質。這樣的教育理念同樣在學生中有較爲深刻的體現,如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給大學生的整體教育帶來嚴重的弊端,讓大學生羣體心理素質教育不能有效進行,對大學生羣體心理素質的健康問題不夠關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十分複雜而艱鉅的系統工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學生個人的成長,關係到家庭的穩定,也關係到國家的發展。

二、大學生心理素質負面影響表現

1、心理衝突。大學生在四年的大學學習和生活後,就要步入社會和職場,在此過程中,常常面臨更多的人生選擇,這些選擇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使其產生心理壓力。一般來說,大學生面臨的心理衝突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利害衝突。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學習中,常會爲了諸多的目標進行奮鬥,但學校大環境主導大家追求一個共同目標,如學習成績。這樣多目標的奮鬥與共同目標之間產生利害衝突,給學生心理健康帶來影響。二是利益衝突。學生在思想上、興趣上、關注度上都存在差異,使得他們在利益的選擇上會與大環境不一致,從而產生利益衝突,引起心理上的矛盾和疑惑。三是成就衝突。大學生在學習或者競賽過程中,常常會面臨各種常規和非常規的競爭,對於那些能力較弱、成績較差的學生而言,在此過程中容易失敗,從而產生挫敗感,與預期的成功願望產生矛盾,無法體會到成就感,因此,必然會導致一些偏激思想在學生中產生。

2、個人評價主觀化。面對現代社會的日益複雜化,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中,自我辨識和自我評價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思考方式侷限化,思考範圍狹隘化,尤其是自我評價的缺失,使得學生在事物判斷上突出自我而不注重其他個體的情況,直接影響其心理承受力、承擔責任感的養成。由於對自己所經歷的生活事件缺乏深思熟慮,評價事物主觀化,使得很多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放蕩不羈,無所顧忌,個人行爲嚴重失控,無法正確認清人生和奮鬥目標。

3、心理承受力嚴重不足。大學生在求學過程中常常出現許多有悖於自我思考的事情發生,對於一些自己始料不及的事件,更多的大學生在直接面對的過程中沒有更爲正確的解決方法。而對於一些平時在學習中特別優秀的學生,遇到類似的問題,更是手足無措。心理的不成熟導致大學生處理問題時常會獨斷專行,不喜歡接受別人的批評,只喜歡聽順耳的話,在這樣的心境中,學生心理承受力不足的弊病就會顯現,輕者會讓學生精神萎靡,缺乏自信心,嚴重的會導致學生人格的分裂。

三、大學生心理素質優化的途徑

1、強化大學生政治理念。大學生政治素質教育是高校內部教育的核心,無論是對於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理論的學習,還是對於國內外時事政治的關心和關注,都應該時時刻刻將之融入大學生日常教育中,不斷提升大學生政治敏感度和政治辨別力,不斷增加大學生對於各類政治事件的區別和區分能力,讓大學生逐漸養成更爲過硬的政治思想素質和堅強的人生觀。

2、革新心理教育制度。在現實教育中,要充分結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制度的改良,實現學生教育工作的點滴化、碎片化、精確化,更加貼近學生所思、所想、所求,堅持在學生的心理素質養成上進行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落實大學生心理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結合大學生實際特徵,高校應設置危機干預機構,對經濟困難、學習成績較差、失戀、情緒抑鬱、性格孤僻等大學生及時進行有效干預;可以設立諮詢電話、諮詢信箱,使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及時得到幫助;要逐步完善學校的心理諮詢機構,配備專職心理教師,提高教師待遇,考評時採用職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量計算方法等措施,以推動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3、創新心理教育方式。高校在日常教育中要充分考慮大學生心理特徵,有效區分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不斷創新教育方式,更加紮實地進行高校心理諮詢工作效能評估工作,藉助隨時隨地訪談、定向溝通等交流方式不斷找尋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找出心理問題形成的各種原因,並找尋更加切合實際的解決方法,使大學生心理逐步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佟慧玲,呂俊復。以案例分析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S1)。

[2]馮巍。淺析如何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J]。知識與創新,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