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內科護理學論文(精品多篇)

內科護理學論文(精品多篇)

內科護理論文 篇一

我國高等護理教育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護理本科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內科護理學”教學現狀並不樂觀。其一,教學模式單一,主要採取“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加之教學內容繁多、學時緊、教學進度快,整堂課呈現“滿堂灌”的特點,學生自學和討論的時間少,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團隊意識。其二,由於教學手段和方法較少,缺乏大量生動、易於理解的動態音像資料、直觀性差,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課堂氣氛呆板,影響學習效果。其三,因師資力量缺乏、教學經費不足等,教學活動多在教室內完成,沒有條件讓學生時時到醫院見習進行實景教學,學生沒有臨牀護理經驗,又要接受本門課程要求的臨牀實踐知識,抽象難懂、枯燥乏味[3],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厭學心理。如此種種,均有礙於學生臨牀思維及綜合能力的培養,致使其進入臨牀後動手能力差,團隊協作意識不足,不善與人溝通,醫護關係、護患關係緊張,“高分低能”現象尤爲突出。因此,探索一套科學、合理、適用的教學模式,來改善本科內科護理學教學現狀勢在必行。

二、基於建構主義的內科護理學教學設計

建構主義指導下的教學過程包含“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四大要素。基於此,筆者所在教研室嘗試運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見圖1)於內科疾病教學中,通過情境創設,力圖還原臨牀真實場景,以培養和提高護生的創新思維和協作學習能力。本文將以“消化系統疾病”爲例設計教學內容。

(一)分析教學目標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設計中,分析教學目標是爲了明確學習主題及要求。“消化系統疾病”教學目標的確定分兩步完成。1.分析整章課程的教學目標。消化系統疾病是內科護理學的重點章節,其教學內容分爲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兩大體系。學習該系統的總體目標是使學生樹立“以人的健康爲中心”的整體護理觀,掌握臨牀消化內科常見多發病的基本理論知識、護理實踐操作,熟練運用護理程序準確評估病人的健康狀況,培養科學的臨牀思維及團隊協作意識。2.確定各教學單元的教學目標。結合以往教學經驗,以上述目標爲基礎,我們對整章課程進行歸納、分類、整理,將其分爲兩大不同的教學單元,即消化系統概述和消化系統各論。在教學中進一步梳理出各單元所涵蓋的知識點和具體目標。消化系統概述是整章的總述,介紹了本系統的常見症狀與體徵。消化系統各論是整章的主體,主要闡述臨牀消化內科常見、多發疾病的護理。根據護理專業本科培養目標及執業護士資格考試大綱,通過分析確定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掌握噁心與嘔吐、吞嚥困難、腹痛、腹瀉與便祕、嘔血與黑便、黃疸等的定義、病因、臨牀特徵、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掌握常見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等的病因及誘因、發病機制、臨牀表現、併發症、輔助檢查、治療及搶救配合原則、常用藥物及療效觀察、護理措施和健康指導;(2)技能目標———培養護生運用護理程序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爲患者制訂一套完整的護理計劃及保健方案。

(二)創設臨牀情境建構主義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習環境的設定,而情境創設則是其中至關重要的部分。對學生臨牀思維培養的最佳方法莫過於讓其身臨其境。在實際教學中,緊扣教學目的,或請學生列舉生活中與疾病相關的案例,或以角色扮演,或應用現代技術將呆板的文字轉化爲生動、直觀、形象的聲音、圖片及動畫,或組織學生親臨病牀等方式,儘可能爲學生營造一個接近真實的臨牀護理情境,激發有效聯想,提高學習興趣,使其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發現和同化新知識。例如在講授“肝硬化病人的護理”一節時,教師採編醫院臨牀資料進行一定修飾後作爲授課案例,應用多媒體形式導入課堂,爲教學的深入進行做鋪墊。針對所創情境,教師提出與本節課教學目標密切相關的問題,如“你認爲患者是肝硬化,依據是什麼”、“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哪些”、“肝硬化失代償期的臨牀表現有哪些?可能會出現哪些併發症”、“該患者應如何護理”等作爲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主題,以達到學習任務的呈現。

(三)自主學習與協作會話自主學習是以學爲中心的教學設計的核心,也是學生協作會話的基礎。在面對學習主題時,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查閱相關信息資料,甄別當前擬解決的問題,經過邏輯推理,初步形成假設制定解決方案。教師在自主學習設計中主要起引導作用,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其自主分析探索,同時給予適時的提煉和概括,以幫助學生依據實施中和實施後的反饋信息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如在“肝硬化病人的護理”一節,教師以案例爲模板提出問題,呈現出學習任務,啓發學生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如書籍、文字資料、音像資料、CAI及多媒體課件、網絡信息等自主閱讀、思考、調查訪問,收集與本學習主題有關的信息,進而對肝硬化形成自己的初步認識,若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資料的獲取、問題的分析確有困難,教師應予以適當幫助。協作學習是建構主義教學觀的重心,可以是師生間的合作,也可是學生間的合作。在教師的組織下,圍繞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羣體進行探索協商,彼此交流,相互溝通。我們將學生分成5-8人一組,組內成員就肝硬化常見併發症的誘因、臨牀表現、護理中的注意事項等問題各抒己見,互相反饋信息、評價,小組內部意見一致後,委派代表演示,進行組間比較、提問、討論,教師認真傾聽每組同學的發言,根據他們的展示及時提出問題並給予引導總結,以進一步完善和加深學生對疾病的認識,提高準確判斷疾病的能力。

(四)評價學習效果,實現意義建構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設計須兼顧全面、主觀與客觀的原則,且應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故該模式可採取個人自我評價、小組對組內成員評價以及教師評價三者結合的方式進行。相關理論知識,可在題庫中隨機抽取一些測試題,測試學習效果。相關實踐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小組評價爲佳,如評判“對肝硬化腹水病人行腹腔穿刺術的護理配合”效果,在模擬病房,由一位小組成員對模擬病人進行操作,結束後由組內集體討論評價,教師全程參與糾正總結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對教學形式的贊同情況,由教師設計問卷於課後發放學生調查評判。根據評價結果,針對學習中的薄弱環節補充學習材料和強化練習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糾正原有的錯誤理解或片面認識,深化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

三、結語

我們運用新教法在3個本科護理班的“內科護理”教學中實踐,並對護生就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認可度進行了調查。護生普遍認爲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更能提高學習興趣,調動主觀能動性,有效激發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鍛鍊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啓發臨牀思維,培養協作互助精神,表示在學習過程中豐富了不少護理專業知識,甚至還有部分學生常在課後與老師探討學習臨牀課的心得與方法。一方面,筆者也在探索新教法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以建構主義理論爲導向的教學設計順應了教學改革的要求,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問題爲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宗旨,爲引導學生由知識型向能力、素質型轉型[5]及畢業後自學能力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由於目前國內高校多實行大班制教學,學生人數衆多,加之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的限制等因素,使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推行困難重重。鑑於此,筆者建議:教育管理層可考慮出臺相應政策來控制本、專科招生人數以實施精品教學;增加經費投入充實圖書館、網絡數據庫等教學資源;改革學科課程設置,精簡學時、適當合併課程,加強臨牀實踐教學、開設重要選修課以開拓學生視野;鼓勵中青年教師、骨幹教師通過進修、培訓、學歷提升等方式豐富專業素養,提高教學水平。而一線教育工作者則應根據學科特點,在日常教學中選擇合適章節運用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完成教學,逐步積累經驗,進而促進新教法的全面實施。

護理內科論文 篇二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100例,隨機地劃分爲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61.5±2.3)歲;高血壓12例,冠心病16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心力衰竭10例。觀察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60.8±2.5)歲;高血壓13例,冠心病15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力衰竭1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病症類型等對比,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以P>0.05有可比性。

1.2人性化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基本常規護理法,操作相對簡單,主要包含藥物變更,維持病房衛生整潔有序,物品整齊擺放等。觀察組行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

1.2.1心理護理

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爲(60.8±2.5)歲,大都爲老年羣體,不論在生理還是心理方面均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老年患者前往醫院就診,極易出現更復雜的精神反應,產生抑鬱、焦慮及高度緊張等消極情緒,嚴重時脾氣易怒,極可能發生患者頂撞醫護人員的事情。鑑於老年患者對入院治療較爲排斥,護士要始終以溫和耐心的態度對待每位患者,與其主動交談,儘早瞭解患者病情進展狀況及主治醫師的治療方案,弄清患者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的原因,詳細解答患者提出的護理或治療中的每個問題,使患者逐步驅散疾病所帶來的心理陰霾,端正患者的心態,以優質的服務贏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

1.2.2營造人性化的住院環境

對於心內科患者而言,良好的住院環境會加速病症治癒及康復的進程。醫院方及護士要千方百計搞好病房內硬件設施的改造和更新,同時營造舒適的住院環境,護士每日定點徹底打掃衛生,做到病房內一塵不染,保持室內外通風及空氣暢通,完成室內的滅蟲及消毒任務,爲患者創設溫馨、和諧的住院環境。

1.2.3藥物護理

心內科患者多數爲老年人,記憶力每況愈下,常會發生錯服或漏服藥物的問題。爲此,護士要嚴加管理患者的用藥,對不同疾病類型的患者,要做好相應的服藥監督及服藥護理工作。例如,服用降壓藥物易造成體位性低血壓,則要提醒患者起牀及變換體位時動作要輕柔;服用催眠類藥物會造成頭暈或精神不振等症,護士就需讓患者臥牀休養,切忌運動。另外,護士要依照每位患者排便的時間特點,科學安排瀉藥的服用時間,避開夜晚排便,防範患者晚間病情突變。

1.2.4構建和諧的護患關係

良好、和諧的護患關係是人性化護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減少或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有着重要作用。護士態度要隨和,語氣要柔和,話語要平和,所選用的時機還要恰當,以儘快贏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與患者將心比心,提供更優質的人文關懷,使護患融洽相處。

1.3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並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護理滿意度的指標包含: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本組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完成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通過(平均數±標準差)表示,並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人性化護理後,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爲(17.5±2.3)d,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爲(9.9±2.1)d,顯著短於對照組的住院時間(P<0.05)。對護理的滿意度:對照組中,非常滿意11例(22.0%),滿意28例(56.0%),不滿意11例(22.0%),護理滿意度爲78.0%;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18例(36.0%),滿意31例(62.0%),不滿意1例(2.0%),護理滿意度爲98.0%。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表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內科護理論文 篇三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68份,回收168份,問卷回收率爲100.0%。168例患者對內科護理工作滿意137例(81.5%),不滿意31例(18.5%)。對護理工作不滿意患者的原因展開進一步分析,發現主要原因爲護理人員缺少有效溝通技巧10例(犯。3%),護理技術不足5例(16.1%),服務態度不良5例(16.1%),偶有護理差錯4例(1.29%),醫療費用高4例(12.9%)及患者與家屬自身因素3例(9.7%)。

2討論

2.1提升護理人員業務素質

在社區內科護理中,部分護理人員存在護理技能不足、服務態度不良等問題,有些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缺少應有的責任心;因此,應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予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對護理人員基本的業務能力與理論知識加強培訓,大力宣傳“以人爲本”的護理理念,重視加強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定時開展溝通技能培訓,促使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有效溝通建立和諧的護患關係。同時護理人員應主動進行自我約束與自我剖析,做到換位思考,充分爲患者考慮。

2.2加強護患溝通

現階段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在治療過程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時常有強烈的求真慾望。因其缺少醫療護理相關知識,若治療結果未達到患者的預期效果,患者及家屬易懷疑護理人員或對其進行指責,因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在治療前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治療目的、可取得的效果及可能出現的其他情況,使患者及其家屬有充分的思想準備。.33公開收費標準本次調查顯示,醫療費用問題是患者對社區內科護理不滿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護理人員應在其入院時首先說明大概費用,使患者及家屬對收費標準有明確的概念,在患者住院期間及時爲其提供詳細的治療費用明細表。新儀器、新藥品與新技術的使用可發揮更爲明顯的治療效果,同時也會給患者家庭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易導致其心態失衡,護理人員應爲患者詳細說明治療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若治療中需要使用貴重藥物,應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屬,有疑問時給予明確、耐心的解釋。

3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區內科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樹立“以人爲本”護理理念,重視護理溝通工作,充分掌握溝通技巧,促使護患關係得到改善、護理質量顯著提升,從而提高患者對社區內科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護理內科論文 篇四

1.1飲食護理

爲有效提高消化內科患者的治療效果,在給予其常規治療及護理干預時還應加強對飲食護理的重視。護理人員應在術後2d囑其流質飲食,2d後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給予其半流質飲食,並逐漸向普通食物過渡。同時還應囑咐患者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爲主,嚴禁患者食用生冷、辛辣、難消化的食物,以防刺激消化系統,導致消化系統負擔加重,使得患者病情加重。

1.2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應以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等爲依據制訂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方案,耐心地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包括髮病原因、治療方案、各種檢查的目的等,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同時還應告知患者治療及護理的重要性,從而使其積極主動地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及護理。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及時解決患者存在的各種問題,確保護理工作安全。出院後護理人員還應將優質護理服務延伸至院外,定時對出院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及家庭訪視,及時爲患者提供相應的健康管理。

1.3病房環境護理

護理人員還應爲患者創造舒適的病房環境,可在病房內增添坐便器、洗頭車、電吹風等生活設施,同時可以播放患者喜好的輕音樂,從而幫助其保持穩定、平和的心態。另外還應在病區走廊兩側安裝扶手,並確保病房整潔乾淨,同時也可在病房內張貼護理人員書寫的祝福卡片,使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及體貼。

1.4豐富護理內涵

護理人員應在病區走廊處設置意見反饋箱,同時應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解決患者提出的不足之處。此外,還應加強對護理人員培訓的重視,定期組織患者進行專業知識及護理技能培訓,從而逐漸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增強溝通能力,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係,提高護理滿意度。

2結果

本組50例患者中顯效40例,有效9例,無效1例,其康復總有效率爲98.0%;非常滿意26例,較滿意14例,滿意10例,總滿意度爲100%。

3討論

消化內科是研究肝、膽、食管、大腸、胰腺、小腸等疾病爲主的臨牀3級學科,消化內科疾病種類多樣,其涉及的醫學知識面也相對較爲廣泛,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對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來隨着人們自我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對護理質量及護理服務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服務更趨向方便性、高效性,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患糾紛的發生率。尤其是消化內科因其疾病種類較多、所涉及的醫學知識較爲廣泛,且消化內科護理工作繁瑣且耗時,若護理人員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未熟練掌握相應的護理知識及技巧,則極易發生工作失誤,進而導致護患糾紛發生。

內科護理論文 篇五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間收治的老年失眠患者40例,隨機地劃分爲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0例。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65-91歲,平均年齡(75.3±2.6)歲;病程4-36個月,平均病程(15.8±2.3)個月。觀察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66-89歲,平均年齡(74.8±2.7)歲;病程5-34個月,平均病程(15.5±2.7)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對比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以P>0.05有可比性。

1.2中醫內科護理干預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療法,護士系統向患者宣講睡眠衛生的基本常識,在條件許可的情形下,讓患者做一些睡前運動,例如,太極、散步等,幫助改善睡眠質量,鼓勵患者有規律的作息,科學制定作息時間表,逐步形成按時休息的良好生活習慣。觀察組患者行中醫內科護理干預法,具體如下:

1.2.1鍼灸護理鍼灸護理有助於提高老年失眠患者大腦皮質平衡的恢復進度,實施鍼灸的具體穴位包含:內關穴、三陰交穴及神門穴等。耳穴貼壓能起到鎮靜安神的效果,對大腦皮層的興奮產生調節或抑制的作用;採用硃砂外敷涌泉穴的方法,促使心腎相交,達到水火相濟,幫助患者儘快進入睡眠狀態。

1.2.2按摩護理臨牀研究證明,過度疲勞無助於睡眠,老年人由於體能下降,新陳代謝相對遲緩,通過實施按摩護理干預,可加快血液循環速度,維持陰陽平衡,防範失眠。針對肝鬱化火的老年患者而言,護士每日要對患者的天庭、印堂、耳廓背溝及太陽穴進行按摩,30-50次/d,運用自己的手心對患者足心的涌泉穴進行按摩,100次/d。針對痰熱內擾的失眠患者,護士要對其中脘、足三裏及合谷展開按摩,80-100次/d。

1.2.3飲食干預著名中醫論著《素問》中曾報道患者如若腸胃不適,則會無法安寢。因此,護士要特別關注患者的飲食狀況,特別是睡前忌咖啡、濃茶與烈酒,遠離香菸,可用熱牛奶代替。患者平素飲食要以清淡爲主,切不可選用油膩、辛辣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平日少吃多餐,晚餐攝入量不能過多,多吃玉米、水果及海帶等食物,也可把10-24粒酸棗仁炒熟,研成粉末在睡前沖服。

1.2.4心理干預觀察組20例患者中,平均病程爲(15.5±2.7)個月,治療時間較爲長久,因身體及病症的關係,患者亟需醫護人員的關懷與照料。老年失眠病人,其心理相對脆弱敏感,當家屬出於工作和家庭等原因無法在旁陪伴時,會加劇患者焦慮、抑鬱及煩悶的心理症狀,對今後的生活及病症治療產生不良心理影響。爲此,護士要對患者開展一對一的溝通與交流,仔細傾聽患者對疾病的訴說,密切關注日常患者情緒的變化,實施有效的心理疏導,鼓勵患者重塑自信樂觀的心態,對於患者在護理中遇到的難題及時給予細緻的解答,使其以開朗的心態面對生活,減少患者的寂寞感,最終使老年失眠患者消除各種心理症狀。

1.3護理效果判定標準實施護理干預後,分別對兩組患者運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評分。其中,<4分爲失眠消退;4-6分爲疑似失眠;>6分爲失眠;患者失眠程度與評分高低呈明顯的正相關關係;失眠出現率=(≥4分的例數)/本組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完成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經t經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護理干預後,對照組患者中,<4分者8例(40.0%),4-6分者3例(15.0%),>6分者9例(45.0%),失眠出現率爲75.0%;觀察組患者中,<4分者14例(70.0%),4-6分者4例(20.0%),>6分者2例(10.0%),失眠出現率爲30.0%。觀察組的失眠出現率顯著低於對照組,P<0.05表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3討論

中醫著作《內經》中記載了陰陽的消長與出入是造成失眠疾病發生的重要基礎,機體陽盛陰衰,陰陽無法交合,或陽氣過盛、陰氣衰弱,均能造成失眠。老年人腎陰相對虛弱,睡眠程度較輕,易醒,表明老年失眠患者於腎陰的虛弱有密切關係。對於老年患者而言,長期失眠會使精神不振,降低機體免疫功能,損害自身健康。爲此,要對失眠原因進行系統干預。本研究顯示,對觀察組患者行中醫內科護理干預,失眠出現率顯著低於對照組(P<0.05),表明對老年失眠患者行中醫內科護理干預,可有效地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牀推廣價值。

護理內科論文 篇六

1.1設置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肝硬化的病因及誘因、發病機制、臨牀表現、併發症、輔助檢查、治療及搶救配合原則、常用藥物及療效觀察、護理措施和健康指導;(2)技能目標———使護生樹立“以人的健康爲中心”的整體護理觀,培養護生運用護理程序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爲患者制訂完整的護理計劃及保健方案。基於此,進而梳理出教學重點:肝硬化失代償期肝功能減退及門靜脈高壓的臨牀特徵,常見併發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的誘因、表現,肝功能檢查結果,休息飲食護理及腹水護理,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的護理細節等;教學難點是併發症的發病機制及搶救配合。

1.2教師備課,明確教學主線

教師備課是教學準備階段至關重要的環節。一方面,教師應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策劃和準備具有針對性、典型性、真實性和啓發性的相應課題;另一方面,還需就學生的知識儲備、心理素質、學習態度、接受能力等進行分析。在案例教學準備中,主要包括2個方面任務,即臨牀案例的選擇與編譯及確定授課流程。課程組教師深入病房,根據教學要求選擇醫院典型臨牀資料,適當加入干擾因素進行一定修飾,作爲授課案例,並設計與本案例密切相關的問題以便課中討論之用。整個授課流程圍繞教學主線開展:溫習疾病相關知識、引入案例、病情演變的分析及處理、討論總結與效果評價。

2教學實施與評價總結

2.1溫習疾病相關知識

課前告知學生本次課的主題,併發放預先設計的相關問題,提供各種信息資源,如書籍、文字資料、音像資料、CAI及多媒體課件、Internet信息等,要求學生於課外自主閱讀、思考判斷。以課堂小結或教師提問的形式對肝硬化相關理論知識,如主要病因、臨牀表現、常見併發症的誘因及特徵、一般護理及搶救配合注意事項、健康保健指導等進行簡要溫習回顧。

2.2引入案例

採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將採編的臨牀案例製作成PPT引入課堂。教學初始僅提供患者的基本病情資料,爲病情的演變及深入展開討論奠定基礎。在講授“肝硬化及併發症”時,案例選擇如下。病史:患者,男,55歲,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0餘年。近1年來常感乏力,進食較油膩食物後易出現腹瀉,對自己的病情憂心忡忡。近1個月來腹部鼓脹不適並日漸加重,於2周前開始出現下肢水腫,因水腫加重而入院。查體:體溫(T)36.8℃,脈搏(P)90次/分,呼吸(R)18次/分,血壓(BP)100/7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對答切題,面色灰暗,鞏膜輕度黃染,肝掌徵(+),上胸及頸部各見1顆蜘蛛痣。心肺檢查無異常,腹部膨隆,質軟,腹壁靜脈曲張,肝肋下及劍突下未觸及,脾肋下4cm,質韌無壓痛,移動性濁音(+),膝關節以下凹陷性水腫。輔查:血常規:白細胞(WBC)3.6×109L-1,紅細胞(RBC)3.5×1012L-1,血紅蛋白(Hbg)95g/L,血小板計數(Plt)80×109L-1;肝功能:A/G爲0.8/1。

2.3病情演變的分析及處理

情景演變的創設以患者病情的動態變化爲線索,力求在課堂上儘量創造一個真實的臨牀氛圍,讓護生親臨其境。此環節需將護生分成5~8人1組,教師引導組內成員就臨牀疾病的發生發展進行協商、討論,通過分析辨別當前擬解決的護理問題,準確判斷患者的病情,正確總結出目前主要的醫療診斷、護理診斷,進而完善護理搶救計劃的制訂,最終將小組商討的結果填寫於《病情演變表(學生用表)》中。病情演變示例如下:情景1:患者入院當晚晚餐後約2h出現腹痛,突然嘔吐暗紅色液體,約300mL,解黑色稀大便1次,伴頭昏、心慌。查體:T37.5℃,P110次/分,R24次/分,BP80/55mmHg,表情痛苦,面色蒼白,四肢溼冷,腸鳴音活躍。急查血常規:WBC7.8×109L-1,中性粒細胞(N)70%,Hbg76g/L,Plt125×109L-1。患者恐懼不安,家屬倍感焦慮。情景2:經醫護人員予止血搶救後,患者頭昏心慌感好轉,面色漸轉紅潤,四肢皮溫逐漸升高,P95次/分,BP98/60mmHg。情景3:患者入院後3周內病情基本穩定,睡眠、精神、飲食、二便尚可。情景4:患者入院第4周因進食紅燒鱔魚後出現煩躁不安、淡漠少言、晝睡夜醒,次日漸出現意識不清。查體:一般情況差,呼之不應,呼氣中有魚腥臭味,面色黝黑,腱反射亢進,Babinski徵(+)。腦電圖示:腦電波節律變慢。情景5:患者衆多家屬趕至病房探望患者,情緒異常焦慮。情景6:經醫護人員搶救後,患者意識逐漸轉清,一般情況逐漸恢復。情景7:患者病情好轉,出院前護理人員進行健康指導。

2.4討論總結與效果評價

教師在情景模擬中起指導分析及總結的作用。《病情演變表(教師用表)》增設“得分”與“評價”兩列評估護生的護理行爲。評判時對護生在相應進程的每一步驟給予一定分數,以此定量評估護生的護理處置能力。同時,每小組委派代表對患者病情的判斷及處理意見做演示,之後進行組間比較、討論、評價,教師認真傾聽,適時根據其展示情況對護生的處理措施、語言表達、溝通技巧、應變與解決問題等綜合表現予以總結評價,並告知相應結果,以加深護生對該疾病護理程序的印象。此外,課程組還配套設計了《課堂教學效果評價表》於教學完成後發放學生,以不記名形式就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是否提高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是否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是否培養了綜合能力(如團隊協作意識、評估判斷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臨牀思維、交流技巧)、是否加深了對護理程序的理解與應用等問題予以調查,綜合評判授課效果,並通過與學生的個別訪談,收集其對病情演變情景教學的感受與建議。

3小結

內科護理論文範文 篇七

1.1方法:對實驗組患者採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對其進行傳統的護理管理,對照組患者的護理則在此基礎上加入風險管理,即進行護理中風險因素的評估、實施相應管理措施等。內科護理中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如下:

1.1.1對患者的管理:首先,在患者入住我院後,要保證其不發生意外傷害。可以通過在醫院洗手間或走廊設統一扶手、保證地面乾燥、安裝夜間照明燈等措施來避免意外傷害的發生。其次,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對初入我院的患者介紹我院的具體情況以及其病情狀況,讓其擺正心態,增強自信心,緩解甚至消除焦慮、悲觀的情緒,進而提高在治療過程中的積極配合度。

1.1.2對疾病的評估:護理人員每日進行病房巡視,對患者的病情、生命體徵、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和記錄,對於潛在的風險因素事先制定相應的對策,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其減輕心理壓力,保持平穩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對於那些存在安全隱患的患者(瘋癲症、智障、短暫性腦缺血患者等)要進行重點監控。

1.1.3對醫護人員的管理:首先,要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通過培訓使護理人員瞭解相關理論知識,熟練掌握日常操作程序(無菌消毒、靜脈採血等),提高心理素質及對意外事件的處理能力。對於那些剛進入醫院,沒有任何實踐經驗的新護士,就採取“老帶新”的制度,讓有多年豐富實踐經驗的護理人員指導新護士工作,幫助新護士成長。

1.1.4對相關護理制度的管理:完善內科護理人員日常工作準則,對內科護理的相關制度進行完善,要求護理人員有高度的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使其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提高風險意識,提升自身護理水平,避免風險的發生。

1.1.5對醫療器械、環境的管理:對於治療藥物和醫療用品要進行定期檢查,及時補給,確保資料設備運行正常、急救藥物準備充分。同時,還要保持病房內的整潔衛生,護理人員應定期進行打掃,爲患者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1.2觀察指標:此次兩組對比的指標有風險事件發生率、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投訴率等。

1.3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4.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P<0.05即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常規護理管理的實驗組的風險事件發生例數爲15例,發生概率爲30%,而經過常規護理和風險管理後,對照組風險事件發生的例數爲4例,發生的概率爲8%;實驗組中對護理服務感到滿意的有38例,滿意度爲76%,對照組中對護理服務感到滿意的有患者48例,滿意度高達96%;實驗組患者中進行投訴的有10例,投訴率爲20%,對照組中進行投訴的有1例,投訴率爲2%。以上數據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