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開題報告

中文開題報告多篇

中文開題報告多篇

【第1篇】中文碩士專業的論文開題報告

一、選題的來源、研究的目的意義(包括在我國應用的前景)、學術和應用價值、創新點以及國內外研究現狀及水平:

(一)選題的來源

近些年來,網絡上不斷地出現一些新的詞語,如“草根網民、犀利哥、房奴、蟻族、屌絲、白富美、菜鳥、驢友”等詞語。這些詞語不僅讓人耳目一新,而且更引起了人們對這些詞的關注。這些詞雖然來源不一,有些人一開始甚至不知道它們的含義和用法,但是這些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屬於表人名詞。表人名詞指的是表示人的名詞,其特點是具有“+[人]”的語義特徵。據--出現的新詞語統計中,表人名詞的數量居於首位。可見表人名詞與社會發展聯繫的緊密程度。人作爲社會生活中的一員,不僅具有自然屬性而且具有社會屬性。作爲自然屬性的人,具有人種、性別、年齡等不同的特點;作爲社會屬性的人能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通過相互聯繫和互利合作逐漸形成了人類社會。生活在社會羣體中的人就結成了各種各樣的關係,在社會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充任不同的角色。因此,人必須要爲自己在社會生活中充任的不同角色和職位以及在社會生活中的種種關係命名。使不同的名稱各司其職,不同的人各就其位。因此,對漢語表人名詞進行分析研究,對於揭示漢族人羣對自身命名的途徑和方法,以及考察漢語表人名詞的意義和結構、探求表人名詞的來源及其發展動態都有重大的作用。

但是“長期以來,對於‘現代漢語’的研究,許多學者的眼光僅僅侷限於中國大陸的普通話。”例如中國大陸高等學校中文系所使用的各種《現代漢語》教材,幾乎都只是相當於普通話教材,其內容很少涉及漢語方言,更不用說海外漢語及其方言。“從國際的觀點來看,當代漢語應包括海內外各地的漢語及其方言。研究的視野也應該擴大到全球各地的漢語及其方言,特別是要加強海外漢語及其方言的本體研究和使用研究。”

因此,本課題的研究是基於最新出版的《全球華語詞典》中各華語區不同的表人名詞進行研究。通過對華語區異名詞語中的表人名詞進行統計、分析,揭示各華語區中異名類表人名詞的特點。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目的:

①揭示華語區異名詞語中表人名詞的特點。

②探求華語區異名詞語中表人名詞的來源。

③預測華語區異名詞語中表人名詞的發展。

研究意義:

①擴大表人名詞的研究範圍。

從僅僅侷限於對大陸的研究轉向對整個華語社區的研究。

②總結各華語社區人們爲自身命名的途徑和方法。

③揭示華語區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影響。

(三)學術和應用價值

學術價值:

通過對各華語區異名詞語中的表人名詞進行分析、總結,揭示其表人名詞的特點和內部規律。

應用價值:

①有助於華人社區的交流。

②有助於雙語互譯時對錶人名詞的正確理解。

③有助於對外漢語教學中表人名詞的正確使用。

(四)創新點

角度創新:

站在漢語走向國際這一大背景下,把研究視野擴大到海外漢語及其方言的研究,以大陸爲着眼點,分析其它華語區的不同。

(五)國內外研究現狀及水平

國內關於表人名詞的研究現狀和水平可以分爲三類:

1.表人名詞產生的研究

表人名詞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體現着社會分工及社會發展的動態。因此,對錶人名詞的產生及其在構造上的特點,也應該引起人們的注意。

符淮青(1991)從“藝人”和“歌手”的不同方面,談及了漢語詞彙指稱各種社會成員的方法,並對其產生的方式進行了分類,體現了漢語在造詞方面的豐富與多彩。安志偉()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指出漢語的表人名詞是通過隱喻、轉喻、轉指和類推等途徑產生的。

他們兩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談及表人名詞的形成過程。前者是從現象出發,尋求表人名詞的產生方式,後者是從語言理論的角度,解釋表人名詞的產生途徑。

2.表人名詞的分類研究

稱謂類表人名詞:張愛民(2000)的分析角度比較新穎,她利用加合法對漢語表人名詞中的稱謂名詞進行了分類,認爲漢語的稱謂名詞可以分爲加合互稱名詞、加合他稱名詞、加合類稱名詞、加合歧義名詞四類,大類下還可以再分小類,並且研究了各類加合名詞的句法語義特點。

認知類表人名詞:安志偉()針對漢語中用動物、植物指人的現象,指出這種現象是通過隱喻的方式產生的,漢語中指人的動植物名詞的意義主要是通過提取式、融合式和限制式三種語義凸顯方式來體現的。樑文靜()從語義功能的角度,對錶人名詞中的認知類表人名詞進行了分析。指出認知類表人名詞在動態發展過程中意義的變化,是產生一詞多義的重要原因。

性別類表人名詞:安志偉()從社會學的角度,對新時期出現的漢語表人名詞進行研究發現,指稱男女兩性的新指人名詞在語言中呈現着不對稱的現象,其中僅有39對有對應詞語,專指女性的詞語遠遠多於專指男性的詞語。並指出,雖然女性在新時期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參與社會的步伐也加快了,但是還沒有取得和男性完全平等的地位,男女兩性的發展還需要繼續努力。

從對錶人名詞類別的研究來看,前人對錶人名詞類別的研究多居於具體的、細微的、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的小類,沒有從大的方面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而且範圍不是很廣,如社會類表人名詞的研究還不是很多。

【第2篇】中文系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設計)題目:國小語文教改:課文範例與寫作指導相結合

畢業論文(設計)的主要內容、可行性研究及基本工作思路

一、主要內容:

1、論文題目:國小語文教改:課文範例與寫作指導相結合

2、論文主要觀點:

國小作文是學生寫作的啓蒙階段。據調查統計,現階段大部分國小生認爲作文“難”,存在着“怕”作文、“厭”作文的現象。經過多方的調查和初步研究,我們覺得學生怕寫習作除了是生活中不善於細心觀察、認真思考,缺乏作文素材的積累外,不善於靈活運用文本中積累的語言也是造成他們怕習作的重要原因。面對學生怕寫習作的心理,作文教學效率不高的現狀,面對新形勢下的課改。在教學中,我們嘗試結合國小生的實際,以教材中的課文爲範文,抓住課文的寫作特色,指導學生從範文中學習相應的作文知識和技巧,並同時進行仿寫訓練,主要從課文的精彩片段、結構特點、語言特色三個方面進行仿寫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把寫作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二、可行性研究:

1、研究現狀:

長期以來,作爲語文教學重頭戲的作文教學,一直是我們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據調查統計,現階段國小生只有13%的學生愛寫作文,21%的學生有點喜歡作文,24%的學生談不上喜歡不喜歡,36%的學生怕寫作文,6%的學生討厭作文。對於大部分國小生來說,習作實在是“萬事開頭難”:一難是沒內容可寫,二難是不知從什麼地方起筆,三難是語言乾澀不具體,於是“怕”和“厭”的心情油然而生。經過多方的調查和初步研究,我們覺得學生怕寫習作除了是生活中不善於細心觀察、認真思考,缺乏作文素材的積累外,不善於靈活運用文本中積累的語言也是造成他們怕習作的重要原因。

經研究分析,現階段的國小語文教材,不論哪個版本、哪個年級的單元寫作訓練都和本單元的課文教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與單元課文內容關係緊密。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有很多精彩片段、典型範例,十分有利於教師指導學生寫作。

2、研究意義:

面對學生怕寫習作的心理,作文教學效率不高的現狀,面對新形勢下的課改。在教學中,把作文教學與課文講析有機結合,用課文範例指導學生動手寫作,使範例的寫作技巧成爲作文教學的有效資源,以課文範例爲指導、或讓學生舉一反三,或讓學生仿寫,他們會感到有章可循,有憑可依,寫起作文便會得心應手,運用自如,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內容的啓迪聯想,這樣長期訓練,就能解決學生作文“難”的問題了,同時提高寫作教學的成效。

三、基本工作思路:

選題——查閱資料——寫提綱——論文撰寫——修改——定稿

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進度表:

20xx.4——20xx.5 論文選題、定題

20xx.6——20xx.8 進行初步調研,寫好論文提綱

20xx.9 論文開題報告

20xx.10——20xx.11完成論文初稿,指導老師審閱

20xx.12——20xx.1 論文中期檢查

20xx.1——20xx.2 論文定稿打印

20xx.3 指導老師審閱

20xx.5 畢業論文答辯

應收集的資料及主要參考文獻

⑴《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

⑵《語文教學參考》;語文出版社

⑶ 網絡文章

彭澤元 《如何處理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關係(資料彙編)》 ;

朱赤赫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習作訓練》 《國小教學參考(綜合)》第05期

【第3篇】中文系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例

題目:論《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

一、選題依據(包括課題研究的意義、研究的現狀、主要參考文獻等)

(一)研究意義

《古詩十九首》在五言詩的發展有重要地位,它以獨特的抒情方式表現士子的人生境遇及所帶來的處世態度和心靈感悟,抒發的是平凡人最基本的情感,因而可以廣泛的引起讀者共鳴,長久的感動人。作爲五言詩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古詩十九首》在謀篇、遣詞、摹景、傳情等方面都對我國舊詩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嘗試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適當借鑑其他學者的觀點,對《古詩十九首》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情感魅力及其影響幾個方面來探討。在取各家之長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見解,從而更加明確《古詩十九首》在摹景傳情、借物抒懷這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所形成的獨特的抒情風格對後世詩歌創作的認識意義和深遠影響。

(二)研究現狀

《古詩十九首》是中國文學早期抒情詩的典範,在五言詩發展佔有重要地位,因而對它的研究圍繞寫作年代、作者、思想內容、藝術特色、修辭技巧、抒情藝術等多方面廣泛展開。在情景交融的藝術領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古詩十九首》的研究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大致可分爲兩派:一派繼承《文選》李善注的詮釋型傳統,如陳桂的《古詩十九首解》、錢基博的《古詩十九首講話》,尤其是隋樹森的《古詩十九首集釋》,包括考證、箋註、匯釋、評論等四個部分,是迄今爲止收錄資料最多,對於研究者最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另一派是繼承元人劉履《選詩補註》的分析型傳統,如徐中舒的《古詩十九首考》、朱自清的《古詩十九首釋》等。

20世紀50到70年代,由於國內政治和社會原因,對《古詩十九首》的研究進入空窗期,但海外漢學者和港臺學者的研究成果彌補了中國大陸這一時期的“文化荒漠”,如勞節的《古詩“明月皎夜光”節候釋》、臺灣學者張清鐘的《古詩十九首匯說賞析與研究》等。材料豐富,內容翔實。

20世紀80年代後,《古詩十九首》的研究局面主要表現爲研究視野的拓寬和研究方法的多樣化,表現出一種可貴的探索精神。如王建華的《論〈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王亞《試論<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等。現代學者對《古詩十九首》的研究多重微觀分析,在理論層面的論述很少。此外,還有大量關於《古詩十九首》的論文,如黃凌的《歡愉之詞難工,憂愁之詞易好——談<古詩十九首>的感傷情懷》。這一時期的研究觸及了一些本質問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綜上所述,20世紀對《古詩十九首》的情景交融藝術的研究有繼承也有發展,有創新也有侷限,關於《古詩十九首》情景藝術的研究,仍然有許多的研究空間。本文試圖通過收集整合前人的研究材料,結合自己獨到的見解,對《古詩十九首》的情與景的藝術作一個整體的關照和全面系統的探討,希望對《古詩十九首》情與景的藝術特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

(三)主要參考文獻

劉勰.文心雕龍[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馬茂元.古詩十九首初探[m].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1.2.

[3]王夫之.姜齊詩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3.

[4]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隋樹森.古詩十九首[m].北京:中華書局,1955.3.

[6]楊樹增等.盛世悲音---漢代文人的生命感嘆[m].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

[7]郭紹虞.中國曆代文論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

[8]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3.

[9]袁行霈.中國文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

[10]張秉光.漫談《古詩十九首》的情與景的抒寫.[j].佛山:佛山大學佛山師專學報,1990(01).

[11]孟英.論《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研究[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12).

[12]王亞.試論《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d].宿州:宿州教育學院學報,(04).

[13]王有景.《古詩十九首》與東漢末文人的生命意識[d].重慶:重慶學院學報,(03).

[14]彭庭鬆.論《古詩十九首》之感傷情懷及審美特徵[d].山東:石油大學出版社社會科學版.(12).

二、研究方案(包括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進度安排)

(一)研究內容

《古詩十九首》以抒情見長,本文着重探討《古詩十九首》長於借用景物烘托情感、融情入景、寓情於景的抒情方法以及所創造出來的句短情長、事俗意真、情與景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分別從《古詩十九首》的情感內容、情感藝術和情感魅力及對後世的影響幾個方面來分析《古詩十九首》中動人的抒情藝術。爲《古詩十九首》能夠千古常新、永久的打動人的藝術魅力給出自己的解釋。

(二)研究方法

1.文本細讀法

反覆閱讀詩歌,領悟深刻情感內容。

2.文獻資料研究法

查找收集本市本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料,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搜索相關的研究資料,充實論文的研究素材,從而根據本文的研究方向與大致思路對素材進行梳理、利用。

3.理論分析法

在掌握足夠豐富的資料基礎上,運用歸納法、演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提煉,準確凝練的用作本文的理論支撐。

4.邏輯論證法

在充分理解所收集的文獻資料和著作等相關材料的基礎上,運用邏輯論證的方法對本文中有關問題作深入思考,進行深入的理論闡述。

(三)研究進度安排

1.學生選題:20xx年10月21日前。

2.提交提綱:20xx年11月18日前。

3.開題報告:20xx年12月30日前。

4.論文初稿:20xx年3月10日前。

5.論文定稿:20xx年5月11日前。

6.論文答辯:20xx年5月26日。

三、寫作提綱

題目:論《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

一、《古詩十九首》的情感內容

(一)亂世流離——獨處他鄉的無依感

1. 遊子思鄉無路

2. 思婦等待無期

(二)功名難就——亂世報國無門的挫敗感

(三)人生如寄——生命意識的覺醒

二、《古詩十九首》的情感藝術

(一)巧合無垠的意象選擇

1. 暗景抒悽情

2. 樂景寫哀意

(二)互藏其宅的情景相襯

(三)婉轉附物的託物起興

三、《古詩十九首》的情感魅力

(一)語簡意深的人之常情

(二)傷時嘆逝的感傷主義

【第4篇】中文系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論《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

一、選題依據(包括課題研究的意義、研究的現狀、主要參考文獻等)

(一)研究意義

《古詩十九首》在五言詩的發展有重要地位,它以獨特的抒情方式表現士子的人生境遇及所帶來的處世態度和心靈感悟,抒發的是平凡人最基本的情感,因而可以廣泛的引起讀者共鳴,長久的感動人。作爲五言詩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古詩十九首》在謀篇、遣詞、摹景、傳情等方面都對我國舊詩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嘗試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適當借鑑其他學者的觀點,對《古詩十九首》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情感魅力及其影響幾個方面來探討。在取各家之長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見解,從而更加明確《古詩十九首》在摹景傳情、借物抒懷這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所形成的獨特的抒情風格對後世詩歌創作的認識意義和深遠影響。

(二)研究現狀

《古詩十九首》是中國文學早期抒情詩的典範,在五言詩發展佔有重要地位,因而對它的研究圍繞寫作年代、作者、思想內容、藝術特色、修辭技巧、抒情藝術等多方面廣泛展開。在情景交融的藝術領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古詩十九首》的研究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大致可分爲兩派:一派繼承《文選》李善注的詮釋型傳統,如陳桂的《古詩十九首解》、錢基博的《古詩十九首講話》,尤其是隋樹森的《古詩十九首集釋》,包括考證、箋註、匯釋、評論等四個部分,是迄今爲止收錄資料最多,對於研究者最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另一派是繼承元人劉履《選詩補註》的分析型傳統,如徐中舒的《古詩十九首考》、朱自清的《古詩十九首釋》等。

20世紀50到70年代,由於國內政治和社會原因,對《古詩十九首》的研究進入空窗期,但海外漢學者和港臺學者的研究成果彌補了中國大陸這一時期的“文化荒漠”,如勞節的《古詩“明月皎夜光”節候釋》、臺灣學者張清鐘的《古詩十九首匯說賞析與研究》等。材料豐富,內容翔實。

20世紀80年代後,《古詩十九首》的研究局面主要表現爲研究視野的拓寬和研究方法的多樣化,表現出一種可貴的探索精神。如王建華的《論〈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王亞《試論<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等。現代學者對《古詩十九首》的研究多重微觀分析,在理論層面的論述很少。此外,還有大量關於《古詩十九首》的論文,如黃凌的《歡愉之詞難工,憂愁之詞易好——談<古詩十九首>的感傷情懷》。這一時期的研究觸及了一些本質問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綜上所述,20世紀對《古詩十九首》的情景交融藝術的研究有繼承也有發展,有創新也有侷限,關於《古詩十九首》情景藝術的研究,仍然有許多的研究空間。本文試圖通過收集整合前人的研究材料,結合自己獨到的見解,對《古詩十九首》的情與景的藝術作一個整體的關照和全面系統的探討,希望對《古詩十九首》情與景的藝術特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

(三)主要參考文獻

劉勰.文心雕龍[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馬茂元.古詩十九首初探[m].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1.2.

[3]王夫之.姜齊詩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3.

[4]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隋樹森.古詩十九首[m].北京:中華書局,1955.3.

[6]楊樹增等.盛世悲音---漢代文人的生命感嘆[m].河北: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

[7]郭紹虞.中國曆代文論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

[8]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3.

[9]袁行霈.中國文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

[10]張秉光.漫談《古詩十九首》的情與景的抒寫.[j].佛山:佛山大學佛山師專學報,1990(01).

[11]孟英.論《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研究[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12).

[12]王亞.試論《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d].宿州:宿州教育學院學報,(04).

[13]王有景.《古詩十九首》與東漢末文人的生命意識[d].重慶:重慶學院學報,(03).

[14]彭庭鬆.論《古詩十九首》之感傷情懷及審美特徵[d].山東:石油大學出版社社會科學版.(12).

二、研究方案(包括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進度安排)

(一)研究內容

《古詩十九首》以抒情見長,本文着重探討《古詩十九首》長於借用景物烘托情感、融情入景、寓情於景的抒情方法以及所創造出來的句短情長、事俗意真、情與景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分別從《古詩十九首》的情感內容、情感藝術和情感魅力及對後世的影響幾個方面來分析《古詩十九首》中動人的抒情藝術。爲《古詩十九首》能夠千古常新、永久的打動人的藝術魅力給出自己的解釋。

(二)研究方法

1.文本細讀法

反覆閱讀詩歌,領悟深刻情感內容。

2.文獻資料研究法

查找收集本市本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料,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搜索相關的研究資料,充實論文的研究素材,從而根據本文的研究方向與大致思路對素材進行梳理、利用。

3.理論分析法

在掌握足夠豐富的資料基礎上,運用歸納法、演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提煉,準確凝練的用作本文的理論支撐。

4.邏輯論證法

在充分理解所收集的文獻資料和著作等相關材料的基礎上,運用邏輯論證的方法對本文中有關問題作深入思考,進行深入的理論闡述。

(三)研究進度安排

1.學生選題:20xx年10月21日前。

2.提交提綱:20xx年11月18日前。

3.開題報告:20xx年12月30日前。

4.論文初稿:20xx年3月10日前。

5.論文定稿:20xx年5月11日前。

6.論文答辯:20xx年5月26日。

三、寫作提綱

題目:論《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

一、《古詩十九首》的情感內容

(一)亂世流離——獨處他鄉的無依感

1. 遊子思鄉無路

2. 思婦等待無期

(二)功名難就——亂世報國無門的挫敗感

(三)人生如寄——生命意識的覺醒

二、《古詩十九首》的情感藝術

(一)巧合無垠的意象選擇

1. 暗景抒悽情

2. 樂景寫哀意

(二)互藏其宅的情景相襯

(三)婉轉附物的託物起興

三、《古詩十九首》的情感魅力

(一)語簡意深的人之常情

(二)傷時嘆逝的感傷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