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無人生還讀後感1000字

讀後感3.3W

無人生還讀後感1000字

篇一:無人生還讀後感1000字

據說犯罪是人類的原始慾望,所以如福爾摩斯般的刑偵人員也夢想着有朝一日犯一次高效率的罪。而當他這個夢想最終實現時,小福同志握着精緻光亮的作案工具的手也不禁微微顫抖。

不過相比於柯南道爾,他的同胞兼同行阿加莎女士寫起犯罪來更加地迷人而優雅。英國人那種古怪的性情在她的筆下轉化爲一種精細的變態。那些鮮血淋漓的故事在她講來,沉穩而緩慢,帶着英國的霧氣,陰冷潮溼,慢慢地在你周圍瀰漫。

阿加莎的作品中,除去題材本身就偏靈異而非罪案的《死亡之犬》,最讓人毛骨悚然的,也最讓人驚歎於犯罪的精巧迷人的,就是這部《無人生還》了吧。

《無人生還》的故事正如阿加莎所最擅長的那種,一羣人因爲某種原因被困在一個地方,誰也出不去,而兇手就在其中,人一個個死去,未知的恐懼緊緊相逼。後來的金田一、柯南之類不過都是從阿加莎這裏學到了這種手法。在這個故事中,十個人分別受邀來到一座孤島度假,但很快的,他們發現這是一場陰謀。在一卷播放的錄像帶裏,一個陌生的聲音歷數每個人的罪行,表示要一個個殺掉這些人來洗滌罪惡。可是這時孤島與外面的聯絡方式已經完全切斷,沒有人出得去也沒有人進得來。兇手一定就在他們之中,於是猜疑、合作、憤恨、抱怨,人在面臨絕境時的種種開始本能地上演。而隨着一首詭異的歌謠,十個人陸續地以童謠中所唱的`方式死去,而每死一個人,放置在客廳中的十個小瓷人就消失一個,恐怖就這樣蔓延開來。十人中最後剩下的女教師槍殺了一個同伴後,在精神恍惚彷彿看見了已死了的人,最終上吊自殺了,但很顯然,她不是那個兇手:

她打開門……倒抽了一口涼氣……那是什麼懸掛在天花板的鉤子上?一條結好了活釦的繩套?還有一把椅子擺在下面,一把能一腳踢開的椅子……這就是雨果要她做的……當然也是那首詩的最後一行。“一個也上吊,十個小印第安孩子全都命歸西天……”小瓷人從她手裏掉下,它滾動了幾下,撞碎在壁爐邊。維拉機械地向前走去。這纔是結局——這就是那隻冰冷的溼手(當然是西里爾的手)曾經觸到她喉嚨的地方……“你能游到那塊礁石去,西里爾……”這是謀殺——多麼簡單的謀殺。可是以後你永遠也忘記不了……她登上椅子,眼睛像夢遊者似地茫然凝視着前方……她把繩套套在自己脖子上。雨果在那裏注視着她,看着她走上這條她命中註定的道路。

她踢開了椅子……

當警察到達這個孤島時,只發現了一首詭異的歌謠與十具按歌謠方式死去的屍體,也沒有任何人離開過這座孤島的痕跡。讀到這兒迷題似乎變得不可解,可是阿加莎卻依舊泰然自若地給了整個故事一個合理的解釋。

如果說柯南道爾身上有着英國人認真而可愛的一面,那麼阿加莎筆下的故事則表現了英國人的另一面。在柯南道爾的筆下,這個世界是清晰明亮的所有的犯罪都是可以破解的,這個世界是值得信任的,而阿加莎筆下,這個世界則多了太多的不確定,真正讓人恐懼的,不是死亡,而是無限的未知。在阿加莎的故事裏,你會忽然理解爲何古板嚴肅的英國會有吸血鬼的故事,會有那麼多的古堡傳說。那是一種在倫敦的大霧裏時隱時現的潛在慾望,正如開膛手傑克夜行於街頭時所挾的那把明亮鋒利的手術刀。

篇二:無人生還讀後感1000字

完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雖然已經高三了,但我還是無法放下書,還是想看書,沒辦法,幾次提醒自己要好好學,就是改不了,言歸正傳:從一開始我就被這本書吸引了,小說一開頭竟然同時進行了八個人的心理描寫,這是我從未見到的,我對阿加莎的文字掌控能力佩服的五體投地,在整個小說中都曾經多次進行過很多人的心理描寫,這對作家的能力是一個極大地考驗,八個不同經歷的人必然是八種不同的心理,你要把每一個人的心理都捉摸透,都不盡相同,事實證明阿加莎經受住了這樣的考驗,她的文章完全折服了我。

說實話我,我完全被這個最偉大的女性偵探小說家騙了,我從一開始認爲歐文先生不在島上,後來知道他在島上,後來認爲他是十人中的一個,到後來只剩三個人的時候我恍然大悟他根本不是這十人中的一個,但看到結尾才明白自己錯了,法官竟然就是歐文先生,這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

法官一開始確實給人一種狡猾的感覺,但是他的年齡和他在整個團隊中所成爲的領導者角色都讓人感覺這麼一個老先生是殺人兇手是多麼的不可思議。

說實話如果你要我說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我也不認同,但我認爲這確實是在所有牽強的解釋中最好的解釋。

孤島殺人案這類的故事是最難以寫的,因爲你可能寫着寫着就發現自己無法寫出一個完美的結局,所以也很少有作家嘗試這種寫作方法,阿加莎克里斯蒂確是開了孤島殺人案的先河。一個女人,能有如此大膽的想象,如此縝密的思維確實讓我自愧不如。

這九個人所犯下的八件案子確實都是法律懲辦不了的,但話說回來其中的有些人真的該死嗎?當然我認爲不是這樣的,但他還是殺了他們,這其實還是說明他更享受殺人的過程,而這個人是不是該殺卻並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但他提到他對每個人的被殺順序都是經過精心的準備的,死在前頭的會受到少一點的心理上的折磨,這個說法非常有趣,而且再一次證明了人類心理暗示的強大,最後一位女家庭教師正是在強烈的心理暗示下自殺的,

其實我是蠻想學心理學了,不過聽說心理學不好就業啊。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