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明日風尚》讀後感(精選多篇)

讀後感1.49W

第一篇:《明日風尚》讀後感

《明日風尚》讀後感(精選多篇)

我剛剛看完了《明日風尚》裏面關於廈門的描寫,很震撼。我一直對那些破壞具有歷史價值建築行爲嗤之以鼻。可是看了那篇文章之後,我卻在考慮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否正確。

廈門給人的感覺一直是“慢”,休閒的生活,人到了那兒,可以情不自禁地放下腳步和很多東西。以前在電視上看到廈門的時候,不是高樓大廈,就是小洋樓,給人一種很現代的感覺。可是,看了這上面的照片之後,我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高樓大廈會掩蓋很多事情,比如說貧窮。上海的弄堂也許很有味道,可是我就是覺得太過壓抑。灰濛濛的樓房中間架着晾衣服的竹竿,黑色的電線橫七豎八地割破天空,潮溼的空氣,密密麻麻地撒亂排着的自行車……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不令人愉快。

但這就是大多數人的生活。

在看了這些照片之後,我才記得中國的人均財富並不多,大部分人還很窮,很需要錢。對於這些生活水平只高出溫飽線不多的人來說,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簡直就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兒乾的人才會去做的事情。“倉廩足,知禮儀。”我怎麼能對那些只是想多賺錢養家的人說保護文化?

社會在發展。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已經越來越快。也許這種慢生活註定是要被時間碾碎吧。我的確很想讓它留下來,但是卻無能爲力。現代人的現實和理想已經構成了一種不可能調和的矛盾。我甚至不知道這是否能稱之爲一種矛盾。也許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就在這裏吧!人們永遠在追求自己夠不着的東西。在吃不上飯的時候想着能有頓飽飯吃,吃到了飽飯又想着睡得舒服些,睡得舒服了又想着生活奢侈些,生活奢侈了又想着精神世界豐富些,於是開始懷念被高樓大廈擠兌了的麥田。

突然想起了頂頂有名的32how。那些年輕人說廈門發展得太快了,已經慢慢地失去了原來的味道。我不知道他們想過沒有,其實這一切的變化,是由於他們這幫人的到來。如果你只是抱着體驗心情來,而沒有把自己完全融入到這兒,那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對他的迫害。

第二篇:明日之學校讀後感

《明日之學校》是杜威1915年的著作,時至今日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明日之學校讀後感。時近百年,杜威這本著作的價值仍未被中國社會真正重視,更不要說發現可行的實踐方法。中國高喊教育改革,高喊減壓減負,高喊課程改革,這些已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而實際情況是:中國學生學習壓力越來越大,讀書越來越辛苦,辛苦到父母都不捨得的地步。在現在的中國,還只能看到“明日之學校”的海市蜃樓,不着邊際。

杜威在“教育即自然發展”一章中的一個觀點,有一語驚醒夢中人的力量。那就是:把作爲一個兒童用得着的東西交給兒童,而不應該只是拿成人所積累的知識即與兒童的生長迫切需要毫不相關的東西強加給兒童。誤用時間比虛擲光陰浪費更大,教育不當的兒童比完全沒有受過教育的兒童離美德更遠。前一句說明了我們應該如何利用學習時間,後一句在說明誤用時間的慘痛損失。

我們爲什麼要學習?歸結到本質,學習是爲了生存,達到一個再高些的層次就是爲了生活,如此而已。當中國的孩子是辛苦的。中國當今的教育真是在不惜一切代價迎合一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從還是母親肚裏的一灘血團開始,中國的兒童就已經在接受胎教了。對於胎教我不置可否,聽一些古典音樂和胎教故事,這些不會增加大人和肚裏的負擔,即使無益那也無害。一旦進入國小,中國的孩子就被宣判了12年有期徒刑,直到進入大學才獲得解脫(大學教育制度把讀書人從監牢裏解救出來到底是好是壞這裏暫且不論)。在12年服役過程中,中國孩子被要求強制學習的內容果真有必要學嗎?

回答這個問題的標準是什麼呢?標準即:一個人在努力生存和生活中是否用得到這個東西。按照這個標準所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試看中國的奧數事業。我之所以稱其爲事業,因爲它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變態的系統。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那樣把奧數當做一門事業看待。25年前中國開始正式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11年前,中國奧數不斷升溫,進而演變爲瘋狂的“全民奧數”。目前,我國已有100餘名少年選手獲得國際奧賽金牌。可是中國真正的數學人才,似乎並未因奧數的全民化而培養出來,國人已很久未見大師了。中國的鄰國日本教育不可說不發達,但奧數成績卻一塌糊塗,很少能進入前10名。中國人和日本人同屬黃種人,甚至很多中國人認爲日本人也是很聰明的,爲什麼在智力大賽上卻不敵中國呢? 答案很簡單, 因爲它沒有搞像中國一樣的全民“奧賽運動”,這種奧賽運動給中國教育帶來了極大的隱患,讀後感《明日之學校讀後感》。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與擇校升學和產業利益相關聯的“亂局”。

杜威認爲“誤用時間比虛擲光陰浪費更大,教育不當的兒童比完全沒有受過教育的兒童離美德更遠”。孩子童年時至關重要的兩樣活動的時間:一是嬉戲玩耍時間,二是和家長共度親密時光。當中國兒童剛牙牙學語和蹣跚走路時,各種名目的興趣班就如飛機投彈般狂轟濫炸而來。興趣班、特長班、考級、考證書,兒童在作爲兒童而有的承受能力範圍內過得比父母還要沉重和繁忙。在這種情況裏,父母更多地成爲了孩子的督導員。兒童是羊,父母是放羊人,父母拿着鞭子將小羊從這塊草地趕到那塊草地。兒童還沒到自己能決定是非和反抗的力量,任由父母擺佈,過着看似放養實際豢養的生活。趕場子的時間多了,父母和孩子一起遊戲玩耍的的時間就少了,父母和孩子的親密感就會大打折扣,在兒童的內心深處,也許父母更多時間的角色是嚴格的家庭教師,孩子始終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現在的社會氛圍還造成了這麼一種情況:放學後兒童在家附近與小夥伴玩耍的情景成了罕見現象,難得看到一兩個時那一兩個追求兒童天性的小孩往往被認爲是調皮的不好好學習的學生。現在中國有很多這樣的家庭,在經濟發達地區此種現象尤爲普遍。父母的心理是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的孩子在學,我的孩子就也要學。彌足珍貴的童年時光就被消耗在一間間課堂裏和(推薦打開本站:)去往課堂的擁擠的馬路上,學到的是不用如此刻意將來也能學會的一些抽象的高高在上的知識,或者是對將來有一些幫助卻也得不償失的東西。

現在教育所用的整個方法是殘酷的,因爲它爲了遙遠的不確定的將來而犧牲了現在。社會使得家長變得敏感,家長越來越害怕孩子浪費童年,不做什麼事?可是難道快樂不算嗎?整天跑跑跳跳不算什麼嗎?人的一生永不會這樣忙碌了。盧梭說:“自然要求兒童在成人以前還是兒童。如果我們想要顛倒這個程序,就會結出一種不自然的果子……不到成熟就爛掉了。”現在的孩子所能接觸到的就是教室裏的課桌、書本、黑板、同學、老師,家裏的電器、書桌、父母。大自然慷慨賜予人類的廣闊的奇妙的世界:西瓜蟲,變成兩斷還在蠕動的蚯蚓,水稻,小麥……人類在自己兒時盡情享受過這些自然賜予的寶藏後卻禁止下一代接觸、撫摸、探尋。這是對後來出生的孩子的不公,而社會實際也沒有這個權利去剝奪孩子們貼近自熱,發展天性,培養美德的權利。這是人類發展的悲哀。

當今學校教育似乎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每每遇到小升中、會考、大學聯考等影響孩子命運的考試,媒體總是不捨放棄新聞報道的機會。孩子的家長也競相參與到孩子的大戰中,“家校路路通”時刻聯繫着家長和學校。但是,這些人的關注無法給我們孩子的學習條件帶來根本的轉變。當我們的孩子在受教育的漩渦裏痛苦掙扎時,這些人只能做到像圍觀羣衆般裏三層外三層的越積越多,時而發出一兩聲無奈的心疼的嘆息。中國教育渴望受到更多學者專家、政府機構的關注。但願明日之學校早日成爲今日之學校。

第三篇:明日之學校讀後感

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利用一暑假的時間,我不間斷地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完後,感觸很多。真實的感受是要從今天起,我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

翻開序言,裏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話:?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每每讀到此,我的內心便會受到觸動:是呀,作爲一名教師,一直以來我都很自卑,認爲自己不管在哪方面都不如別人,雖然我也曾努力過,雖然我也曾迷茫過,雖然和別人比我也還有很大的差距,但讀了李老師的這本書後,我可以自信的對自己說,和昨天的我比,我在進步,我在超越,今後我要做得更好!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校長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學生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而這種愛心成就了他的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爲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作爲一名教師,愛孩子就應該尊重每一位孩子學習的不同方式、能力和感受。

一、純真的愛心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

於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這些話聽得多,看得多,而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我曾經對我的學生說過,只要你發言,沒有對和錯,只有自己的不同想法。因此在我的課堂,每個學生的起點都一樣,都是平等的,學生在師愛的沐浴下輕鬆快樂地學習。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儘量不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或歧視情緒。春天播下師愛的種子,秋天必定結出尊師的碩果。更重要的是,?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着學生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學生們如何愛別人。

二、真摯的情感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於傳導。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裏的情感用語言、行爲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繫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曾經有個同學上課總是不太專心,後來有一次稍微表現得較好時,我立即表揚了他,還請他當小老師,得到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從此在課堂中他大變樣了。

三、尊重學生

最好的教師要給學生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從不以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學生。愛學生始終堅持對學生持尊重的態度。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不傷學生的自尊心,有禮貌地對待學生。教師尊重學生是學生進步的外因,學生自尊自強是他們進步的內因。實踐中的許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學生,學生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用全心來接受教師的愛。在課堂中,我不僅自己做到尊重學生,對學生的思路總給予正面評價,還要求學生不輕易取消別人,評價別人時先說優點。每次當有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如意時,我總是將

學生單獨留下來,先問清楚原因,再和他交流應該怎麼做,因此有學生給我寫到:您雖然很溫柔,不像有些老師很嚴厲,但同學都很聽您的。看着這些話,我很欣慰,也很幸福。

在今後的人生中,無論做什麼事情,讓我們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獻出自己最大的愛心,做最好的老師,做孩子最喜歡的老師,讓自己無悔!

第四篇:《明日的田園城市》讀後感

《明日的田園城市》讀後感

(2014-07-12 23:42:02)

埃比尼澤·霍華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的《明日的田園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出版於1898年。在過去的110餘年裏,這本書對世界城市發展理論研究和城市規劃專業工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天,每當我們談論現代城市規劃的時候,還是經常會提到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最近,我閱讀了這部城市規劃理論的經典著作《明日的田園城市》。在閱讀的過程中,深深感到二百多年前開始的工業革命在給人類帶來財富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諸多困惑,城市在快速發展併產生巨大凝聚力的同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普遍出現的城市問題第一次赤裸裸地擺到人類的面前,人們不禁要問: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如何破解這些城市問題以持續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該如何選擇未來城市和鄉村的發展方向?生活在那個年代的經濟和社會學家、政客和商人、地產主和承租人以及關心城市鄉村發展的人民一同進行了艱苦的探索。面對城市快速發展、人類大量集聚的城市化進程,霍華德在總結前人各種改革思想和方案的基礎上,結合他個人對城市問題的判斷和發展路徑的思考,大膽地提出了他的“田園城市”設想。

當然,任何理論都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侷限性。霍華德“田園城市”理論也不例外,在之後半個多世紀的實踐檢驗中也碰到許多新的問題,因此,從理論研究角度來說,需要我們辯證地分析和對待。目前,中國正處在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的階段,認真研究和借鑑“田園城市”理論的內涵和精華,對近階段平穩地推動我國城鄉和諧發展有着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霍華德“田園城市”理論提出的歷史背景

霍華德出生於英國的一個平民家庭,青年時期到美國闖蕩,並開始接觸惠特曼(walt whiteman,1819-1892)和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等人的著作與思想。對他影響最深的是美國著名政論家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的《理性的世紀》(age of reason),用霍華德自己的話來說,潘恩的學說“使我成爲獨立思考的人”。在美國期間,霍華德還閱讀了理查遜撰寫的《健康的城市》(hygeia)等與城市規劃有關的圖書,並開始對城市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關注。回到英國後,他長期在議會裏擔任速記員,在工作過程中他接觸了大量的政治、經濟、社會方面的官員和學者,使其對英國的社會體制、城鄉結構以及人口布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霍華德目睹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給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帶來的重大變化,並親身體會到城市在擴張過程中產生的諸多問題,如倫敦、曼徹斯特、紐約、芝加哥等大都市出現的人口過度集聚、喧囂和醜陋、環境污染、罷工、奢侈和貧困的懸殊對比之類的景象。這些城市問題引起很多的政治家、社會學家的關注和爭論,在那個時代能否通過改革來建立一種人人可以享有藝術和文化、公平與民主的社會?城鄉發展何去何從困擾着那個年代幾乎所有的人。在這樣一種形勢下,倫敦政府開展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以謀求找到一條出路,同時授權霍華德進行城市調查並提出整治方案。

受當時英國社會改革思潮的影響,霍華德對種種社會問題如土地所有制、稅收、城市貧困、城市膨脹、生活環境惡化等社會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思考,並逐漸形成綜合處理各類問題尋求城鄉融合發展的社會(田園)城市理論的基本框架。1898年10月,《明日:一條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問世。由於該書內容涉及土地和分配製度改革等敏

感話題,引起部分資產階級利益集團的不滿,1902年發行第二版的時候書名改爲《明日的田園城市》,但著作內容未做大的變動。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方案不是單純地從城市結構和佈局的角度來研究城市問題,而是通過全面規劃城市空間,並建立獨立城市管理機構和投資回報機制來尋求城鄉融合和協調發展,這本書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其實質是社會改革的一個宣言。因此,該著作發表之後很快引起各方的重視,並歷經百年流傳至今,霍華德也因此成爲西方近代具有重要影響的城市規劃思想家之一。

二、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主要內容與實踐

霍華德自始至終所倡導的都是一種全面社會改革的思想,他對“田園城市”的性質定位、社會構成、空間形態、運作機制、管理模式以及發展目標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思考。霍華德精闢地分析了城市和鄉村的優缺點,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城鄉之間開創性的組合,用城鄉一體的新的社會結構形態來取代城鄉分離的舊的社會結構形態。他認爲“這種愉快的結合將迸發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田園城市”將成爲一個融生動活潑的城市生活和美麗、愉悅的鄉村環境爲一體的“磁體”。隨着時間的推移,“田園城市”從空間形態將形成一組城市羣體,他把這個城市羣體稱爲“社會城市”。

《明日的田園城市》是一本邏輯上十分慎密的著作,它通過13個章節對“田園城市”的用地及其來源、收入和支出、行政管理和運行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論述。霍華德認爲土地和金錢是產生社會問題的主要根源,所以從這兩點出發,他首先提出了消滅地產主的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田園城市”土地將廢除土地私有制,土地產權歸社區所有居民共同擁有。“田園城市”的全部收入來源於地租,而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居民和承租人所需承擔的費用遠遠低於大城市的生產生活成本。對田園城市的支出,霍華德考慮的更爲細緻周到,詳細地列出了城市建設和維護所必需的12項支出。通過收入支出的計算,他認爲“田園城市”的收支平衡可以輕易地做到。在“田園城市”中人民不但減少了賦稅,還擁有了土地、穩定的收入、舒適的住宅、便利的交通和健康的環境。同時,“田園城市”擁有獨立的行政管理機構和高效的管理機制。從社會改革和城市運行的角度,霍華德全面完整地勾畫了一個理想狀態下的未來城市的發展框架。

霍華德不僅是“田園城市”社會改革思想的發起者、倡導者、鼓吹者,更是社會改革的積極實踐者。英國於1899年建立了田園城市協會,之後開始致力於萊奇沃思(letchworth)和韋林(welwyn)兩座“田園城市”的建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摸索和實踐,人們深刻地瞭解了霍華德“田園城市”理論的前瞻性和歷史意義,同時也爲世界城市規劃理論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是,在實踐中“田園城市”方案還是暴露出過於理想化的一面,這可能與霍華德本身的知識結構和性格有關,社會改革不能單純依靠“簡單的事實”和“人性的純良”,還涉及城市起源、歷史變革和文化傳承等爲更爲複雜的因素,因此“田園城市”試驗沒有像霍華德所期盼的那樣在英國引起連鎖反應,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霍華德倡導的“田園城市”試驗宣告終止。但是,在“田園城市”理論的影響下,奧地利、澳大利亞、比利時、法國、德國、荷蘭、波蘭、俄國、西班牙和美國也都試驗性地建設了“田園城市”或類似稱呼的示範性城市。

三、霍華德“田園城市”理論的幾點啓示

《明日的田園城市》是霍華德爲後人留下的一份極爲寶貴的文化遺產,在認真閱讀之後既有很多感慨,也有很多的啓示和收穫。我相信,學習和領會“田園城市”理論的深刻內涵將對中國現代化、城市化的實踐產生積極的指導作用。

(一)“田園城市”理論使城市規劃工作在指導思想上實現重大轉變。通過城市規劃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關心並保護大多數人民的利益,是霍華德“田園城市”理論的基本立場。在110餘年前方興未艾的資本主義世界,能夠提出這樣一個嶄新的城市構想,需要的不僅僅是對當時資本主義社會運行體制的充分了解,更需要的是追求人類平等生活的智慧和膽量,而霍華德同時做到了這兩點。“田園城市”理論從指導思想上擺脫了顯示統治者權威的舊模式,從此,全體人民利益至上的觀點使近代城市規劃思想的立足點實現了根本轉移。

(二)“田園城市”理論對城市規劃本質在認識上實現了新突破。《明日的田園城市》不是一本簡單的城市規劃教科書,它是一本融政治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爲一體的有關人類社會與城市發展話題的專題研究著作。城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縮影,因此城市問題本身兼有複雜性和兼容性特徵,反映了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類深層次矛盾。這些問題僅僅依靠城市空間規劃是無法解決的,必須運用社會改革的綜合手段進行治理。霍華德首開了在城市規劃中進行社會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會爲城市規劃的目標導向,將物質規劃與社會規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三)“田園城市”理論首次提出了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新模式。霍華德認爲城市和鄉村各有其優點和缺點,分離開來將永遠無法解決城市和鄉村各自出現的諸多問題。針對工業社會中城市出現的嚴峻、複雜的社會與環境問題,只有擺脫就城市論城市的狹隘觀念,從城市結合鄉村的角度將其作爲一個整體,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長期困擾人類發展的問題。他的“田園城市”示意圖上明顯地寫着:“城市用地1000英畝,農業用地5000英畝,人口32014人”,他認爲城市與鄉村相互依存,城鄉一體的融合發展模式是資源利用和收益最大化的唯一形式。

(四)“社會城市”概念成爲組團城市發展模式的啓蒙。霍華德提出,隨着若干“田園城市”的建成,這些小城市將通過快速交通和綠帶圍繞着一個核心城市形成城市羣,這個城市羣構成一個規模較大的“社會城市”。他認爲,居民生活在這個城市之中,既可以享有大城市的一切優越性,同時又可享用鄉村所有的清新樂趣。城市組團發展和空間利用規劃是城市可持續發展和資源合理利用的客觀要求,因此不少學者認爲,目前世界上普遍的城市“衛星城”和“新城”的做法就是受霍華德“社會城市”概念的影響。

(五)中國城市規劃亟待加強基礎理論的研究。改革開放30餘年來,中國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同時我們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諸如土地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嚴重、交通擁堵、城市人口迅速膨脹等問題。這一切均需要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從業人員開展針對性的調查與研究,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案。基礎理論研究需要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規劃思想與實踐體系,這對中國規劃師羣體來說,無疑是新時代對我們提出的一個挑戰。

《明日的田園城市》留給我們當代人諸多的思考。美國著名的城市史學家芒福德在1946年曾經給予霍華德 “田園城市” 的高度評價:“20世紀我們見到了人類社會的兩大成就:一是人類得以離開地面展翅翱翔於天空;一是當人們返回地面以後第一居住在最爲美好的地方--田園城市”。今天,當我們回顧世界一百餘年城市發展的歷史軌跡,再一次用歷史的眼光審視這部有關城市發展的著作時,我相信,“田園城市”理論的影響仍會持續下去,直到人類真正找到通往“田園城市”那條幸福的道路。

第五篇:明日歌讀後感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歌讀後感。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跎。”是啊,我們每天都想着把事留到明天做,那我們一生有多少個明日啊?!

革命烈士,李大釗曾說過一句話:“我以爲世間最可貴的就是‘今’,最易喪失得也是‘今’。因爲它最容易喪失,所以更覺得它寶貴。” ‘今’是很容易喪失,所以我們就應該把握好‘今’,珍惜‘今’的時間,不能讓他白白浪費了。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早晨看河水向東迅速流逝,傍晚看太陽向西瞬息墜落,這樣,便又過了一日,我們的人生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

散文家朱自清在《匆匆》中寫道:“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了;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了;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了。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伸手去遮挽時,他有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了;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睛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他’指的就是每一分每一秒,稍不留神就悄然離去了。

抓住今天的關鍵才能創造明天的價值,魯迅先生有一句話說得好:“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所以,我們就應該抓住今天的時間,去‘擠’今天的時間,去做更多的事,這樣才能創造明天的價值。

時間如水逝,又有多少個“明日”等待我們呢?今日事,今日畢,明日自有明日事。我們應該珍惜時間,不要讓我們的歲月就這麼蹉跎過去。

-------------------

臨近放假一段時間,學校的廣播內容換了,下課時總是放着一些譜上音樂的古詩詞,如《七步詩》、《明日歌》等,每到下課我都會側耳傾聽,這既讓我心情放鬆愉悅,同時也學到了不少知識,讀後感《明日歌讀後感》。 對我感悟最深的還是那首《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對啊!明天又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如果我們做事都要等待明天,那麼只會空度時日,浪費時間,到時候就會一事無成。聽着聽着,我覺得好像在說我。我做事總愛拖拖拉拉的。如週末的作業吧,我在星期六之前明明可以做完,可我總會拖拉拖拉地做到星期天晚上。

在聽了《明日歌》之後,我就讓媽媽事事計着時間。如果作業在規定的時間內沒完成,就不準做了,還得挨老媽批。如果作業提前完成了,便翻倍休息。比如提前十分鐘,就可休息二十分鐘,以此類推,一實行,我發現我的速度快多了。原本要一個半小時的作業,我竟提前了半小時!是啊,只要你努力了,認真了,正如李寧所說,“萬事皆有可能”!

後來我還從書中查到了一首文嘉寫得《今日歌》,兩首詩一對比,我的感觸就更深了。這兩首詩寓意都很深刻,勸誡人們要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良好習慣。

這首教我“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的詩,我會永遠鉻記在心,讓他時時激勵着我,督促着我!

---------------------------

我特別喜歡明代著名詩人文嘉寫的《明日歌》。

這首詩告訴我們:明天又明天,明天那麼多!如果一輩子等待明天,那麼什麼事都耽誤了。

如果你是一名醫生,在手術檯上浪費一分鐘,病人就會有死亡的危險;如果你是一名學生,多睡一分鐘就可能會遲到;如果你是一名科學家,不按預定時間發射,火箭就可能會脫離軌道與其它小行星相撞;如果你是一名軍人,在戰場上延誤一分鐘,就可能會全軍覆沒;如果你是一名消防隊員,在救火現場拖延一分鐘,就可能會生靈塗炭、損失慘重。

這首詩讓我明白了時間是生命、時間是金錢,時間是分數……

讓我們一起珍惜時間吧!一切從現在開始,從今天開始,只有把握今天,纔會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