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鼠疫》讀後感(共2篇)

讀後感7.59K

第1篇:《鼠疫》讀後感

《鼠疫》讀後感(共2篇)

《鼠疫》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鼠疫》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很多時候,我覺得書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現實,多讀書可以更多維瞭解世界。讀這本書的理由很簡單,把現實和小說對比碰撞一下。近幾個月爆發的新冠疫情讓我們重新認清了這個世界,認識了自我。於是我翻看了這部經典小說《鼠疫》,簡單談一下自己的感想。

書中出現的那些人物在現實中有了完整的印證,而現實甚至更加有血有肉。裏厄醫生,每天忙碌奔波到深夜和鼠疫做鬥爭。帕納魯神甫,疫情期間大肆佈道,宣揚疫情是不信宗教導致的懲罰。塔魯,四處奔走,積極發動志願者組建隊伍協助抗擊疫情。朗貝爾記者,被困城中,到處打點關係想逃出封鎖的奧蘭城。還有人藉着交通中斷,倒賣物資,發着災難財,大賺一筆。而那些市民惶惶不可終日,在疫情初期仍然尋歡作樂,後期也是精神空虛消磨度日。這些人物,有沒有讓你對照到現實中的那些人物身上?

這本是一本虛構小說,現在卻成了現實主義寫照。作者對人性的洞察可以說是入木三分,有理有據。但是現實永遠比小說更荒誕,現實中存在着那些更加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連小說都不敢寫,寫了也會被屏蔽。所幸,這個社會上裏厄醫生、塔魯志願者這樣的人還是佔大多數。

發生的那些荒誕事件,也只是些讓人震驚的個例。世界本就是荒誕的,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現實本身沒有什麼可預測性。在這種不可預測性下,最重要的就是接受這一現實,然後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沉着冷靜,腳踏實地去對抗這荒誕的世界,對抗疫情。我們的國家正是如此去做的,我們的人民也是如此去做的。

《鼠疫》故事的`最後,奧蘭城的人民戰勝了鼠疫,迎來了親人的相聚。但是,也有些人,面對已經走得空空蕩蕩的火車站臺,沒有等來想見的那個人,忍受着生離死別的痛苦。痛苦、焦慮、絕望、鬥爭之後,戰勝疫情,或許會成爲這一個時代的精神印記。

鼠疫最終只是一個象徵,人類歷史上面對的各種災難數不勝數,戰爭、疾病、地震等等。需要看清的是,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而生活不止,鬥爭不止。

第2篇:

.

《鼠疫》讀後感

本文是關於讀後感的,僅供參考,如果覺得很不錯,歡迎點評和分享。

《鼠疫》讀後感

文/金樽對月

《鼠疫》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在二戰時期的一部作品,是一部哲學小說,是一個寓言故事。

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一個法國的海外城市領土奧蘭的故事。奧蘭坐落在處高地的中央,背面臨海,幾乎沒有植被,是一個商業氛圍非常濃郁的一個城市。這個城市的人只有在週六和週日纔會去娛樂和休閒。

奧蘭城從4月16日那天開始,出現了非常多的死老鼠。4月30日,裏厄醫生的公寓的門房米歇爾,因感染鼠疫而死亡,隨後幾天裏,城市中出現了20多個類似病例。裏厄醫生請求夏爾醫生(奧蘭醫師協會主席)務必隔離新發現的病人。在他的力爭下,召開了奧蘭城衛生委員會議,確認了發生了鼠疫,但是政府行動總是那麼緩慢、羞澀,既想着發公告,又不想引起輿論焦慮,只是將白色的小布告貼在城市最不顯眼的地方。

隨後幾天,隨着死亡病例數字想箭一樣的驟然上升,在人數高達30多人那一天,宣佈鼠疫流行,全城封閉,連寫信和長途電話都禁止了,只剩下電報這唯一通信手段。

全城封閉,造成了許多家庭的分離,包括裏厄醫生和他的妻子,.

.他的妻子因健康問題去外地療養院看病了。同時也造成許多暫時來這個城市的人,其中包括一個記者,朗貝爾先生,他來奧蘭只是爲了採訪,但是由於鼠疫爆發,只能留在這個城市。他想盡一切辦法,想要出去,他的愛人在巴黎瞪着他,他想要裏厄醫生給他開具一個沒有被傳染鼠疫的證明,但被拒絕了。

鼠疫剛開始的時候,人們都不適應,感覺好像被流放了,封閉城門,打亂了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很多人變得無所事事,電影院和咖啡館變得火爆,大多數人多鼠疫對鼠疫還是持有樂觀態度的,認爲封城只是暫時的。

鼠疫流行的頭一個月的月底,帕納盧神父針對鼠疫進行了一次大範圍的佈道,來的人非常多,大教堂裏都坐不下了,許多人在臺階和廣場上聽。神父認爲,這次鼠疫是人們的咎由自取,是上帝對人們的懲罰,災難就像連枷,無情的擊打着人類這片麥子,是讓人們反思自己平時的行爲,人們要向上帝禱告,這樣才成得到救贖。

夏天到了,每週死亡人數多達700多人,政府的衛生防疫工作組織的糟糕透了,他們即沒有人才,又趕不及時間,同時也等不到人們的信任。而政府當局只是不再公佈每週死亡人數,而是公佈每天的死亡人數,當局還自認爲得計,因爲130比起910是個小的多數字。

這時,一位幾周前來奧蘭定居的男人,讓·塔魯,站了出來,在明知有三分之二概率會感染的情況下,仍然組織了志願衛生防疫隊,他和裏厄醫生結伴共同對抗鼠疫,還有裏厄醫生的一個病人,一個老公務員,格朗,他負責衛生防疫隊的祕書處的工作。

.

.

防疫隊一部分人是在人口稠密的街區,進行改善衛生環境的工作,統計還有多少房屋和倉庫沒有消毒;還有一部分人陪同醫生巡診,負責運送鼠疫患者,同時因爲缺少司機,他們還負責開車運輸病人和屍體。

記者先生朗貝爾,爲了找回自己的幸福,在確定不能用合法的途徑出城後,開始尋找其他的一些方法。

鼠疫一直在持續,而奧蘭城的居民好像已經算從了鼠疫,他們對不幸和痛苦已經感覺不到椎心泣血之痛了,已經安與絕望。安與絕望比絕望本身更糟糕。他們沒有了記憶,也沒有希望,就立足於現實了,只是偶爾會靈光一閃,記憶恢復了,繼而又回到麻木狀態,禁錮在鼠疫的淫威下。

他們自暴自棄,完全聽任鼠疫擺佈,有時甚至追求長睡不醒,還不由自主去想“該死的鼠疫,我們同歸於盡吧”。全城盡是醒着的睡眠者,只是寥寥幾次,他們看似癒合的傷口,在夜間又開裂了,他們猛地驚醒,漫不經心的摸着創傷,到了清晨,他們又回到災難中,又回到了麻木的狀態。

九月到十月間,鼠疫已經控制了全城,就是裏厄醫生和他們的朋友,包括衛生防疫隊人員,也感到非常疲憊,而且滋長了一種冷漠的態度,以前他們一直關注疫情的所有消息,現在根本不聞不問了。

只有我們的格朗,那位老公務員還在持之以恆、盡職盡責的做着他的工作,對疫情進行必要的統計,雖然他的身體狀態不太好。

記者先生朗貝爾在買通了城門守衛可以出城的當晚沒有出城,而.

.選擇了留下來,同他的朋友們一起和鼠疫進行抗爭,他只是通過城門守衛把他給愛人一封信捎了出去。

卡爾斯泰醫生宣佈製成防疫血清,第一次使用在了治安法官的小男孩身上,但是孩子經過痛苦的掙扎之後還是死了,這是本書的一個高潮。

在親眼目睹了孩子痛苦的掙扎後,同時看到防疫血清沒有作用,裏厄醫生的情緒也變的非常狂躁,幸而他及時控制住了自己。而加入防疫隊的帕納盧神父也親眼目睹了這一切,心受震撼,繼而開始他的第二次講道,這次講道來的人也就坐了教堂的四分之三。

他說:關於鼠疫,不要試圖去解釋什麼,有些事可以解釋,有些事無法解釋。就像邪惡本身,有必要和不必要,有下地獄的唐璜,是理所當然,也有兒童的死亡,他也無法解釋。

他本來可以說“等待這個孩子的是永福,足以補償他受到的痛苦”事實上他對此已一無所知,誰也不知道孩子的永福是否可以補償他受到的短暫的痛苦。但是我們只有相信上帝,不然,還能怎麼辦呢?

神父又說:這種順從的美德是不尋常的,不能用過去的方式理解,它不是簡單的放棄,也不是謙讓,這是一種屈辱,孩子遭受的痛苦是對人的思想和心靈的的屈辱,而我們必須心甘情願的接受屈辱,因爲這是上帝的意願。

但是這種聽天由命,應該給它加上一個詞“積極地”,我們不能拒絕防範措施,因爲那是不明智的,我們應該向前走,在黑暗中摸索着前進,必須堅持下去,至於其他的,就交給上帝吧。

.

.

帕納盧神父神父儘管對有些事有些不理解,但是他選擇堅持信仰,沒有像塔魯認識的一位神父那樣,看到一個無辜的年輕人被打瞎了雙眼,就放棄了信仰。

但是後來的這種懷疑讓他疲憊和焦慮,在沒有任何鼠疫症狀的情況下,以 “疑似鼠疫”病情死亡。

我們的老公務員格朗感染了鼠疫而神奇的痊癒的同時,鼠疫也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但是誰也沒想到,它最後帶走我們的英雄塔魯的生命,就像電影裏那樣,在勝利到來前的那一刻,我們的英雄犧牲了。

在整個鼠疫過程中,只有一個人情緒是和其他人不一樣的,那就是罪犯科塔爾,在鼠疫開始前,因懼怕被逮捕,選擇了自殺;在鼠疫發生後,他表現的異常興奮,甚至變得非常有禮貌,因爲鼠疫全城封閉後,他感覺全城的人和他一起被禁錮了,但是最後鼠疫消失後,他又心理失衡,選擇了報復社會,被警察逮捕。

書中寫了兩個英雄式的主人公,裏厄和塔魯,但是作者並不認同英雄主義,就像他就衛生防疫隊的評價那樣“過分的擡高義舉,因爲這會間接的頌揚罪惡。因爲這會使人猜想,義舉十分罕見,而麻木不仁和冷漠纔是最常見的。”獻身衛生防疫隊的人,其實也算不上什麼偉大,因爲這是這時唯一應該做的,不去做那是不可思議的。

如果真要樹立一個榜樣和楷模,即所謂的英雄,那麼就推薦這個微不足道的、名不見經傳的的英雄,他沒有別的,只有一顆比較善良的心和一個看似可笑的理想。這一點將使真理原來的面目,確認二加二就是等於四,使英雄主義恢復它應有的次要地位,從不超越追求幸.

.福的正當要求而只能在此要求之後。

裏厄醫生,三十五歲,心地善良、身體強壯,不會輕易感到疲倦。在鼠疫發生前,他經常給窮人出診,是一個受人尊敬,病人看到他如同救命恩人。鼠疫發生後,他能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冷靜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酷無情的發現疫情、命令隔離,人們視他如仇人。

他每天工作20個小時,他原本可以出城,去陪伴他病重的妻子,但是他沒有。

但是裏厄也不認爲自己是英雄,他只是同現實作鬥爭,同死亡作鬥爭,只是自認爲是走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

塔魯說他,同死亡作鬥爭,勝利永遠是暫時的。他說,但是,這並不是停止鬥爭的理由。

另一位英雄,塔魯,作者賦予了他“功利性”, 塔魯想要做個聖人,他自認爲理解了生活的全部。

他出身富貴,他在目睹了他慈祥的父親氣勢洶洶的判處另一個人死刑後,儘管那個人確實有罪。他離家出走了,參加了一些反對死刑的社團,受邀參觀了死刑現場,並被告知,“少數人的死亡是實現一個人和人之間不再互相殘殺的世界必須的”。他也猶豫過,不過後來,他明白了,他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鼠疫患者,每個人,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會造成成千上萬的人死亡,每個人都間接的同意了上千人的死亡,甚至煽動殺死他們,即認爲必然導致他們死亡的行動和原則是正確的。

看到這裏,我想到了勃蘭特·羅素的一句話“**主義就是積極地爲.

.了微不足道的原因殺人和被殺”。

作者認爲,愚昧無知纔是人世間罪惡的根源,最可恨的惡行就是愚昧無知的行爲,還自認爲無所不知,因此認爲自己有權利去殺人。

作者認爲,我們不會去讚揚老師教學生“二加二等於四”,而去讚揚證明“二加二等於四”是對的而不是錯的人,因爲歷史曾經有人說“二加二等於四”被判死刑。問題是不在於瞭解這樣的推理是受到獎勵還是懲罰,而在於認清“二加二是否等於四”。

關於“二加二等於四”這一段,一開始我是很迷茫的,我把鼠疫看了三遍,包括李玉民和丁劍的兩個譯本,想了一天,纔想明白這一段的意思:

說真話、做真事是應該的,不應該去讚揚,而應該讚揚那些證明真理是正確的並捍衛他的人,因爲歷史上有很多敢於說真話的人被處死了。問題是不管這樣做是得到懲罰或獎勵,最重要的是認清這些事、這些話是真的。

《鼠疫》這本書是,越仔細看,裏面的道理越多,聯想到這本書的年代,鼠疫到來和政府的做法,就像法國政府輕易的被德國法西斯打敗,而後大多數人都是甘於現狀,只有少數人在不斷的抗爭。

書中很多人物,我們都有代入感,記者朗貝爾的做法和多數人一樣,災難來時,我們都在想方設法的逃離,而我們每個人又都像老公務員格朗,一生平凡、平淡,沒有非凡的才能,同時也有自己的夢想:當把手稿交到出版商手裏時,出版商會說“脫帽致敬,先生們!”

看到真個城市都被鼠疫控制,城中居民都安於現實,不再抗爭時,.

.我又想到了魯迅先生的話“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後,還萬分喜歡”。

跟《局外人》,《鼠疫》這本書,感覺是多了一些人道的、積極地態度,讀書的感覺其實比《局外人》更舒服一些。

,希望能幫助您!

.

標籤:讀後感 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