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但願人長久》讀後感(共2篇)

讀後感4.43K

第1篇:《但願人長久》讀後感

《但願人長久》讀後感(共2篇)

《但願人長久》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但願人長久》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天,我讀了《但願人長久》這個故事,令我感悟很深。

故事主要講:在中秋節這一天,宋代的文學家蘇軾因思念弟弟而創作了《水調歌頭·中秋》這首很有名的詞。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理解了這首詞的意思,並且深深地喜歡上它。其中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幾句我尤爲喜愛,它的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一樣,哪裏會十全十美呢!但願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讀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我是一名留守兒童,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離開我到廣東打工了,每當過節時看到別人一家團聚,歡歡喜喜地品嚐着瓜果,觀賞着明月,而我的爸爸媽媽在遠方回不來的時候,就特別難過。常常明着暗着地哭泣,埋怨爸爸媽媽爲了掙錢不愛我了,也責怪過月亮爲什麼在我和爸爸媽媽分離的時候更亮更圓,甚至等到爸爸媽媽好不容易回來一次我也鬧情緒,故意不理他們……現在想起來真是不應該啊!是蘇軾的廣闊胸襟讓我懂得了世上的事情本來就難有十全十美,讓我懂得了原諒,因爲爸爸媽媽去遠方打工也是爲了我們一家人能過上好日子啊!現在的我沒有怨恨,只希望自己的親人健康長壽,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過月光來傳遞思念。

又一箇中秋節即將來臨,我爲所有分隔兩地的人們送上我的祝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第2篇:

但願人長久(第二課時)

類別:國小語文編號:

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識本課生字“軾、廷、皓、轍、嬋、娟”;積累詞語“朝廷、皓月當空、手足情深、埋怨、十全十美、吟誦、嬋娟”。理解“嬋娟、皓月”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3、能借助課文中的故事內容,通過聯想和想象讀懂詩詞的意思,瞭解蘇軾創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經過,感受蘇軾思念親人的情感。

4、通過學習,體會中國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想感情,瞭解中秋這個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深意。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

2.理解“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方法: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採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體會並理解課文的內容。訓練的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在有形的訓

四、教學過程

(一)學情調查:

1、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在這天會做哪些事情?當我們一家人過中秋的時候,我們偉大的詩人蘇軾在幹什麼呢?

2、學生交流彙報,調查蒐集的資料:

(二)自學質疑:

1、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這天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雲。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嚐着瓜果,觀賞明月,蘇軾因什麼而心緒不寧。

2、蘇軾埋怨誰?(月亮)他爲什麼要埋怨月亮呢?

(三)交流展示:

1、讀悟“心緒不寧”,感知手足深情

先請大家讀讀課文

2、3小節。想想蘇軾爲什麼會心緒不寧,找到相關的詞語、句子,把它劃下來,多讀幾遍。(自由讀)【設計意圖:在這一教學設計中,我會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生髮問題,在讀中產生靈感,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放飛個性。這段文字讀起來內心還是非常酸澀,緊緊抓住作者的內心感受,緊扣心緒不寧作者的感情變化】

2、抓“心緒不寧”,品悟原因

這是一個怎樣的夜晚?讀好“皓月當空,萬里無雲”。

爲什麼在這麼美好的中秋之夜蘇軾會心緒不寧呢?

爲什麼他如此苦苦地思念着弟弟呢?請同學們讀讀下面一節。

3、感“手足情深”迴歸主題

出示“蘇軾跟弟弟蘇轍手足情深”。理解“手足情深”:從課文的哪裏感受到他們的手足情深?

(四)互動探究:

此時此刻,月亮漸漸西沉,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到牀前,蘇軾又滋生出另一種情緒,這就是——埋怨,讀讀這個詞,埋怨是什麼意思呢?

蘇軾埋怨誰?(月亮)他爲什麼要埋怨月亮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來理解。

【設計意圖: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有互動探究的能力,根據學生交流、體驗,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重點語段,通過理解、感悟、朗讀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中體會對親人的思念】

1、抓“偏偏”,體會月亮的無情

出示:“無情的月亮啊,你爲什麼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麼圓這麼亮呢?”

師:是啊!月亮真是無情,請你來埋怨月亮(生讀句子)

生:月亮這麼無情,蘇軾只能眼睜睜地埋怨,我們可以感覺到這時的蘇軾心裏很無奈。

2、多誦讀,體會蘇軾的埋怨

齊聲朗讀“埋怨”句(一讀)

看着這明媚的月光,思念着弟弟,想到不能和他團聚共度中秋,蘇軾不禁埋怨起來——(生再讀這句。)

別人閤家團圓,品嚐瓜果,共享天倫,蘇軾卻思念着弟弟心緒不寧,望着這圓圓的月亮,蘇軾想到月圓人不圓,他怎能不心生埋怨——(生三讀這句。)

3、巧補白,感悟文本的深意

【設計意圖:依照教材,找準“讀”與“寫”的契合點,深入的訓練學生的語言,這是一個學生自我價值發現的一個過程,也是師生情

感交融的一個過程,激發學生應一對一地與文本對話】

這後面有個什麼標點符號?(省略號)你覺得是什麼意思?假如你就是蘇軾,你還會想些什麼呢?

生:弟弟啊!爲什麼中秋之夜,我們就不能相聚在一起呢? 生:弟弟,我是多想見你一面啊!爲什麼我們總是分離呢?

(五)糾正反饋:

1、過渡:同學們想得都很有道理,蘇軾埋怨月亮也是萬般無奈,那麼蘇軾是不是一直這樣埋怨下去呢?讀讀下面幾節

師:看來蘇軾是想通了,同學們想通了沒有?現在老師就是埋怨着月亮的蘇軾,請你來勸解我。(反覆讀:“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一樣,哪裏會十全十美呢!”)出示引讀:這時的蘇軾還是埋怨月亮、滿腹牢騷的蘇軾嗎?

2、讀悟“祝願”,昇華情感

過渡:他不僅自己心裏寬慰了,還要送給別人美好的祝福:(指讀但願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人不能相聚,但美滿的月色可以共享,這是一份多麼美好的祝福!讓我們一起把這份祝福的美好讀出來。

這句祝福是蘇軾送給弟弟的,更是他送給誰的?

我們一起送出這份飽含深情的祝福(齊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再一遍: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六)遷移運用:

1、這首詞還有上面的部分,它省略了,同學們想不想聽到完整地吟誦出來?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讓我們收藏好這個故事,也收藏好這份祝福:

2、課堂練筆:蘇軾雖然與弟弟天各一方,但用自己親手作的一首詞表達了自己思念親人的感情。你能以蘇軾的身份向弟弟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嗎?

3、語文實踐活動:“思念親人,思念故鄉”一直是詩詞史上反覆吟唱的主題,請同學們收集這一主題的詩詞,舉辦班級朗誦會。

【設計意圖: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情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豐富學生的個性體驗,這段情境創設依照教材的重難點,力重於學生閱讀的指導,讓學生逐漸和作者情感貼近的過程,深情體會人間的真情】

(五)板書設計

2.但願人長久

心緒不寧思念弟弟

埋怨月圓人不圓

寬慰此事古難全

千里共嬋娟

五、教學反思: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作爲一名年輕教師,在老教師的指導下,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這篇課文充分體現了“情”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在

抓住蘇軾感情變化的同時,要讓學生在情感的接納和碰撞中發展語言水平,提升人格品質。這篇課文是作者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滲透着作者的“情”,流動着作者的“情”,而要進入作者的感情世界,就必須創設和再現當時的“境”,從而獲得與作者相同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的獲得與朗讀不可分離,可以通過配樂朗讀、表演朗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來生動地再現當時地月夜場景,體會作者地廣闊胸襟。這樣,美的纔不僅僅是月色,更美的是蘇軾的情懷,是“千里共嬋娟”的思念。

其次,是要使學生能夠活學活用,俗話說“會用才能真正變成自己的”,光光的理解依然是停留在書本上,而不會到生活中去。所以,教師要創設情景讓學生真正會用課文中的詩句,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爲語文的學習,其最終目的就是學習語言,運用語言,駕馭語言,當學生會用課文中的語言纔是語文教學的成功。

總之,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的感受到,信息技術的運用讓我能夠輕鬆有效的解決課文中的重難點,也讓學生的學習充滿了興趣,對於一種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奇觀,他們可以從陌生變爲熟悉,信息技術在本課中的運用實在是功不可沒。

今後,我將繼續加強語文課堂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的學習和研究,我相信有了信息技術的充分支持,課堂上的許多重難點一定可以迎刃而解,孩子們的想象會得到更充分的發揮,讓孩子們在語文課堂中能夠輕鬆愉快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