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遊褒禪山記》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1.34W

《遊褒禪山記》讀後感多篇

《遊褒禪山記》讀後感 篇一

經驗總有驚人的相似又有不同的哲思:王之渙曾在高樓吟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杜甫“裘馬清狂”、“望嶽”歸來,高唱“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是啊,難怪王荊公從褒禪山走來,秉燭且行且嘆,悔其不能極盡山洞,悔其未能領略“無限風光”,悔其與“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失之交臂。

人生百年,曾看到絢爛如朝霞的歡樂綵帶,也發現過黯淡如愁雲的痛苦癥結。王荊公未能把褒禪山的山洞美景盡收眼底景韻涵養其心雅趣告知世人,可他的“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成爲世人之警示,用他的失敗集結成一種智慧:無論是治學還是處事,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毅力,更須全力以赴、堅持不懈之精神。

清晨,我與學子朗讀一本書,生活中的糾結忽然被打開。我們完全可以摒除李密心中的苦衷和所處時代的尷尬,他立志“供養祖母”、冒死“拜表以聞”,先乞養祖母后報效朝廷,這種慈光朗照我心。終於,孝情打動了晉武帝,四十四歲的李密立志報答祖母感動了千萬學子,志在,孝行,李密是忠孝兩全的李密,雖如履薄冰,命懸一線,但李密做到了。奏章有限,孝忠永存,有志者可以達也!

距離李密的奏章五百多年後,柳河東說:“段太尉逸事有三……”段太尉何許人也?是勇者,不畏權貴;是仁者,爲民請命;是清者,拒絕賄賂。他是精神的踐行者,出發前,如果沒有立下必死的志向,他可以在無賴軍士殘殺無辜百姓中知難而退,他可以在焦節度使威逼饑民交租時保持沉默,他可以在朱泚謀反時唯唯諾諾明哲保身,可他不是,他的志向如同封存的“大綾”,歲月更替,光彩依舊照人,精神依然秉照後人。生命有涯,精神無限,有志者可以達也!

細數經典史學古籍,我們有太多綿密的情結,但有一個情結總是屬於司馬遷的。他42歲時開始創作《史記》,47歲陷李陵之禍遭宮刑,52歲時完成《史記》。十年啊,一個圓,一個願,這是生命的曲線!這是血淚的曲線!他說:“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假如復活司馬遷筆下的歷史人物,不失豪壯、雄偉、韜略,無不風塵僕僕、栩栩如生,司馬遷,真丈夫也!皆因“垂空文以自見”,立志發憤著書,所以,《史記》是如同司馬遷的人格一樣,那麼完整,那麼完美!境界與文采永存,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歷史總有寫不盡的立大志行大德的人,現實生活也不乏其人。

捧起飯碗,我們忘不掉“泥腿子專家”袁隆平,於上個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雜交水稻的神話,他幫中國千千萬萬人民實現了有飯吃的目標,如今,他成爲國人敬仰舉世矚目的科學家,他還有一個大志,那就是畝產900公斤,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目標,年過7旬的他還忙碌在田間在實驗室。

翻開報紙閱看新聞,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李政道,航天英雄楊利偉、翟志剛,打假鬥士方舟子,立志“裸捐”的慈善使者陳光標……哪個不是這樣的人?

《遊褒禪山記》讀後感 篇二

品讀了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感觸頗深。文章內涵深刻,只是一次小小的遊玩,作者卻悟出了深刻的人生智慧。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當我讀到此處時,我的內心觸動至深。這是作者的遊山之得,也是治學處事之道啊。

何爲志?我想應該是堅定剛毅的志向。沒有清醒的頭腦,再快的腳步也會走歪;沒有謹慎的步伐,再平坦的道路也會跌倒。只有意志堅定且永不停息的人才有“詩和遠方”。同樣惡劣的環境,對有志者且來說,那只是一時的逆境,終有夜盡天明之時。這種志,便是不畏艱險的追夢精神。

有位哲學家說:“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確實如此,人生之路,很多人途中失利並非爲外界事物所阻撓,被外物所擊敗,而是輸給了自己。

追夢的道路必然崎嶇艱難,只要有志向、有意志纔可到達心中的目的。一代畫家徐悲鴻說:“一個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能自拔,纔不算懦弱!”徐悲鴻當年在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留學時,我國正處在軍閥混戰、國家積貧積弱的時期。面對法國同學的歧視,可謂“山窮水盡”。但他心中有志。以自己的勤奮苦讀實現了“自拔”,用優異的成績讓歧視他的法國同學不得不承認“我不是中國人的對手!”假如他缺乏“自拔”的勇氣和志向,又怎麼能說出這樣的至理名言呢?又是怎樣面對這條千難萬險的追夢之路呢?無疑,他必有志。他以實際行動印證了王丞相的“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偉大的荷蘭畫家梵高,堅守夢想,追隨心靈,在追夢的路上歷經磨難。他的畫在他生前只賣出過一副。沒有收入的他,靠弟弟的接濟生活。人們不認可他的畫作,有很多朋友親人勸他放棄,可這一切都沒有改變梵高。他一如既往視繪畫創作爲生命,沒有輕易改[]變自己心中的夢想。在他去世後,他的畫很快受到人們的追捧,人們爲梵高憑藝術而獲得永生而欣慰感動。

其實平凡和偉大並不對立的,恰恰相輔相成。人在平凡的生活中,若心中擁有偉大的志向,通過積累,也會成就偉大的事業。而人生是一個立志和盡職的過程。立了志纔有走下去的方向,有了力纔有走下去的條件。對於那些,“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更應該堅定志向,一路披荊斬棘,以“有志者事竟成”的決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做到盡志!無悔!

《遊褒禪山記》讀後感 篇三

通過讀同學們有關《遊褒禪山記》中王安石與改革關係的一些看法,我發現他們更加側重於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由此,我想通過改革者與改革的關係來表達一些智者對事物的思維方式所產生的意義。不妨可以假設這是一場失敗的改革,對於改革者,我想用二個階段來表示他們的心理活動。

首先,作爲改革者,不容置疑,對改革是努力促成,信念能夠產生動力,於是他不斷想在改革的過程中一步步完善改革的進度。但是,在改革之中,如果反對的人是一些有權或有勢力的人物,改革最終是否成功,過程定會讓改革者付出血的代價,甚至頑固不朽而權勢橫行的人物還會令改革者有被殺的危險,這是何等可怕!因爲他們的反對,會是改革最終失敗的可能性的主要原因。

這時,倡導改革的人面對困境,他必須做出選擇:放棄與否。我可以將論據投入到改革者的內心世界,這一時期他對改革是否還要繼續進行的思考更多是聯想到:不敢經歷過程的障礙,又如何取得成功!古人創業何其艱難,然而他們靠心中有追求的目標而執着去奮鬥,最終纔能有成功的機會。如果改革者是一位自信、面對困難而表現出一種我要征服困難的積極人生觀,那麼,積極的心理因素是促成事物進行的一大動因,所以,改革者在經過思考後會決定:繼續改革。但是,人生之路本來就是一波三折,何況在四面伏敵的情況下還要繼續堅持着改革。並不是改革者重新收拾整理一下內心的矛盾,得出一個要勇敢直前的信念,改革就會因爲他有着積極的信念而成功。

看看周圍的形勢,在改革過程中得利的人與利益被侵犯的人,他們都各有什麼反應,改革最終是否成功要看這一股主流是被誰所操縱。如果最終改革成功了,說明有志者事竟成,改革者把握了改革的力量。無論做出怎樣的決定,事實上改革便是中止了,或是失敗了。改革者在這一場失敗的變革中,尤其是做出第二階段的選擇時,我相信他們更多是從自身思考,儘管他們不是完人,他們做出的選擇也許並不明智,但是,我們可以把他們看作智者,因爲他們在這一生中,有了對自己生命進行審視的時期,他們在聯繫自身所包含的一種或是有政治家的色彩,或是有文學家浪漫主義或幻想主義的色彩,或是有哲學家的冷靜分析事物的能力。他們的決定隱約透露出不同人不同的特點,儘管從他們的決定中我們可以窺見他們自身的一些不足,但是我們更應該清楚的知道學會認識自己。

我認爲不論是平民小卒,還是大人物,他們內心世界往往更能反應他們的生活態度,特別是一些這樣的人物:蘇軾、屈原、王安石、拿破崙、希特勒、袁世凱、魯迅,他們當中有好人和壞人,但這種區分只是對於人類發展起不同作用的表現,帶給後人的影響,但是更多地我們可以探求一個問題:各是什麼力量支持他們一步步向佈滿荊棘的道路行進?這是我的一些感想和觀點,我也相信人們應該思考生活,許多生命本質的東西常常被一些人總結出來,所得的結果並不新奇,只不過這結論人們難以去把握和認識。

《遊褒禪山記》讀後感 篇四

——讀《遊褒禪山記》有感

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中雲:“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爲能至也。”

是說也,其義易見:有志纔有成功,立志乃成功祕訣。

放眼世界,千古風流人物,無不雄心勃勃,立志高遠。波蘭著名女科學家居里夫人,早年立志獻身科學。她在艱苦條件下,依靠簡陋的實驗設備,日復一日地對一噸瀝青鈾礦的殘渣進行提煉。經過四十一個月的奮鬥,她終於在一九零二年發現了鐳,開闢了科學世界的新領域,被稱爲“鐳之母”。在她通向成功的腳印裏,凝聚了生活的艱辛,失敗的懊惱,他人的詆譭,喪夫的悲痛。她跌倒過,但又頑強地站了起來。她被一根無形的。支柱支撐着,那就是——要實現自己的宏願。

再如我國史學家司馬遷,爲了完成《史記》這部光輝著作,他踏遍了祖國大半山河,探訪古蹟,考察風土人情,渡過了浪跡天涯的漂泊生活,才爲《史記》積累了豐富史料。

可見,一個人一旦有了志向,他就會百折不撓,百迂不回地向既定的目標挺進。艱難、險阻又何足掛齒?一個人一旦堅定了志向,他就會全身洋溢生機,活力,奮勇向前,探討研究,大有猛虎下山、蛟龍出海之勢。

駐足看着我們中華的民族的驕傲吧!古有臥新嘗膽的越王勾踐,聞雞起舞的祖逖,映雪讀書的孫康;今有凜然正氣直對敵人槍口的夏明翰,使中國擺脫貧油國之名的李四光,身殘志不殘的張海迪等等,諸如此類,舉不勝舉。他們哪一個沒有立下壯志?他們勇於奮起,他們敢於拼搏,他們執着追求,其內在動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有志者事竟成。”成功,多少人夢寐以求;成功多少人翹首期盼。然而,成功不是一想就來,一盼就到的。古人曰:男兒志在四方。可當今社會上有些男兒志在何方呢?他們志在吃、玩、賭、鬥,他們期待幸運之神帶着他們需要的一切來臨,令人可笑可嘆。更有甚者被子成功薰昏了頭腦,爲了能夠成功,不,應該說爲了達到某種目的,竟不擇手段、投機倒把爾虞我詐。表面看來,似乎大丈夫氣派十足,某些勢利無知的人有的還爲他們豎起大拇指。悲哉!殊不知,成功的道路上是容不得半點虛假的。這種做法並非有志者所爲,而是庸者的一種表現。

若要問:怎樣才能走上成功之路?何妨首先捫心自問:吾志何在?

[簡評]

該生這篇讀後感內容厚重,例證翔實,有點有面,說理深入,議論簡潔中肯;結構嚴謹,直截入題,首尾簡捷,論證旁徵博引,正反對照;文筆犀利、生動、流暢,且能運用某些文言文句式,有一定文學功底。

從寫作讀後感角度來說,應在論證部分處處緊扣原文進行分析,諸如,“到達‘人之所罕至’的‘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就是指‘取得成功’”,此類語言本文沒有,聯繫現實也略嫌粗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章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