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1.94W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後感【精品多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告訴我們:僅有事業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展纔是真正的成功。讓我們告別舊習慣:人的行爲總是一再重複,但要取得卓越不只是單一舉動,而是要靠良好的習慣。要提升自我,贏得實際效果,必須從觀念入手,樹立長遠目標,克服“慣性”的信念,並且“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觀念是態度與行爲的根本,觀念決定行爲,行爲形成習慣,而習慣左右着我們的成敗,成功其實是習慣使然。該書主要介紹了成爲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即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別指望誰能推着你走。每個人做每項工作或做每件事都應積極主動向前走,如果你不向前走,誰又會推着你走呢?因此,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實現個人願景的原則。

積極的心態能讓你擁有“選擇的自由”。我們雖然不能控制客觀環境,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客觀現實做各種反應。積極的涵義不僅僅是採取行動,還代表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個人行爲取決於自身,而非外部環境,並且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

在學會做到積極主動的同時,不要忘了遵循原則,沿着上一棒傳遞的方向:學會自我領導、清晰個人使命。列一張使命宣言、定一個生命中心,這是實現自我領導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習慣二: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忠誠於自己的人生計劃。確立目標後全力以赴,就是我們所說的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並把事情做細,“以終爲始”。只有確立了符合價值觀的人生目標,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恆地付諸實現,纔有可能獲得內心最大的滿足。“以終爲始”的習慣可以適用於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爲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後付諸實現。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選擇不做什麼更難。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覺得有價值並對你的生命價值、最高目標具有貢獻的事情;要少做緊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別人認爲需要立刻解決的事。消防隊的最大貢獻應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於到處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則。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遠離角鬥場的時代。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角鬥場。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並非自己之失。因此,“雙贏思維”成爲人們運用於人際關係的原則。具有雙贏思維的人,往往有三種個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態。他們忠於自己的感受,價值觀和承諾;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感覺,能以豁達體諒的心態看待他人的想法及體驗;相信世界有足夠的發展資源和空間,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觀念的形成是以誠信,成熟,豁達的品格爲基礎的。豁達的胸襟源於個人崇高的價值觀與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從而肯嘗試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和寬廣的選擇空間。書中提到了互賴,我是這樣認爲的,互賴是長期的一種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認爲互補比較好,可能更加實用。

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

換位思考和溝通。“瞭解他人”與“表達自我”是人際溝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對方,然後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纔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要改變匆匆忙忙去建議或解決問題的傾向。

要培養設身處地的“換位”溝通習慣。欲求別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對方。人人都希望被瞭解,也急於表達,但卻常常疏於傾聽。衆所周知,有效的傾聽不僅可以獲取廣泛的準確信息,還有助於雙方情感的積累,要“知己知彼”。當我們的修養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態平和、能抵禦外界干擾和博採衆家之言時,我們的人際關係也就上了一個臺階。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自由溝通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1+1可以大於2。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瞭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歧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集思廣益的合作威力無比。許多自然現象顯示:全體大於部分的總和。不同植物生長在一起,根部會相互纏繞,土質會因此改善,植物比單獨生長更爲茂盛;兩塊磚頭所能承受的力量大於單獨承受力的總和。這些原理也同樣適用於人,但也有例外。只有當人人都敞開胸懷,以接納的心態尊重差異時,才能衆志成城。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再次由內而外造就自己。

過着身心平衡的生活。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練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有永遠的經濟保障,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要“不斷更新”。我們要懂得磨練自己。生活與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愛的財富。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纔是真正的財富。

以上這七個習慣是相輔相成的。前三個習慣在於我們本身,確立目標就要全力以赴,着重於如何進行個人修煉,由依賴轉向獨立,實現“個人成功”;第四、五、六個習慣,即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都將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而第七個習慣涵蓋了前六個,督促我們從身心開始完善。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爲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培養這些習慣,可以循序漸進地獲得實質性的變革,成爲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二

外來的和尚也會念經,《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典型的美國精神讀物。通俗易懂的同時,又在字裏行間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其中許多與中國傳統哲學亦有許多相同之處。

顧名思義,七個習慣是此書的核心,從確立目標、個人修煉到建立共贏、換位溝通,七者之間相輔相成。以下談一談對於七個習慣的具體感受。

積極主動

如果你不自己走,誰又會推你走呢?用心的態度,是實現個人遠景的原則,積極主動永遠是一切的前提。客觀條件受制於人並不足懼,重要的是我們又選取的自由。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有效能的人士爲自我的行爲負責;他們致力於實現有潛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動地憂慮那些沒法控制或難以控制的事情;他們透過努力提升效能,從而擴展自身的關切範圍和影響範圍,同時用心的心態能讓你擁有"選取的自由"。

積極主動是改變的催生者,在這裏自覺、良知、想象力與自主意志共同發揮作用,由內而外的做出改變。

以始爲終

你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想要做什麼事?高效能人士懂得如何規劃未來,並以此爲指導。因此“以始爲終”是實現自我的領導原則。

生活中,許多人卻並未發現人生的真正目標,也不曾審視自己的人生信條,只爲忙碌而忙碌。作者說沒有目標的人生是悲慘的,悲慘雖然過於嚴重,但這樣的人生總是少些什麼。

要事第一

既然有了目標,就要去實現。在實現人生目標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要事”都不一樣。高效能人士會用較少的時間來處理“要事”,他們將工作重點放在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上,來實現效益與效率的平衡。情緒衝動永遠是人生大忌。

雙贏思維

零和與雙贏是現代博弈的兩種主流觀點,雙贏看似簡單,現實生活中卻很難做到。在我看來,雙贏不僅僅是簡單的做事方法,雙贏需要勇氣與體諒,雙贏更是一種大愛的人生境界。

具備雙贏思維的人,往往具備三種品質:正值、成熟、富足。他們必然忠於自我的感受、價值觀,有勇氣表達自我的想法,能以豁達的心態看待他人。

知彼解己

當我們捨棄回答心,改以瞭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唯有在雙贏的基礎上,人們纔會耐心傾聽,進而產生合作。要培養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的習慣,欲求讓對方瞭解,首先要了解對方。當我們的修養到了能把握自我,持續心態平和,能抵禦外界干擾和博採衆家之言時,我們的人際關係也就上了一個臺階。

統合綜效

綜合綜效是互相尊總的成果,唯有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才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如果將雙贏思維,換位溝通與統合綜效原則整合,不僅僅能夠化解阻力,甚至能夠化阻力爲助力,"統合綜效"就是創造性合作。

不斷更新

前面六個習慣雖好,但也並非金科玉律。唯有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懂得如何自我批評,才能全面審視自我,不斷提高自我修養。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潛力,才能使自我立於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潛力纔是真正的財富。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三

其實,這本書三年前就買回來了,但一直沒打開看。當時買的原因是,總是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感覺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年齡一年年在增長,生活卻一點起色沒有。我發現自己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但凡別人推薦不錯的書,我都想買回來,但是買回來後,有的並沒有打開看,就像這本,買回來後,一直放在那,總感覺沒時間去看。難道以爲買回來就是自己的了嗎?不打開看和沒買有什麼區別呢?這是在欺騙自己,敷衍自己,以後這個毛病得改。

今天終於看完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也難怪那麼多人推薦,確實很不錯。遇到一本好書,感覺像是遇到一位良師。

書中強調,由內而外造就自己,這點我覺得特別重要,現在的社會很多人都很浮躁,很多人做事都追求捷徑,注重技巧。書中說道,只重技巧就彷彿考前臨時抱佛腳,縱使有時順利過關,甚至成績還不錯,但沒有日積月累的付出,絕對無法學得精通。

書中還舉例說,試想如果耕種也臨時抱佛腳會有多荒謬。春天忘了播種,夏天忙着享樂,秋天能收穫什麼呢?耕種是一個自然體系,必須付出代價,一步一步完成。一份耕耘,一分收穫,沒有捷徑可循。

說到這,我想起自己學營養師的經歷,剛開始學營養師時,在微博上看到很多營養大卡,他們的粉絲都上百萬,我特別羨慕,每天想着如何讓自己的粉絲多起來,卻從來不行動,現實很殘酷,幾年過去了,我的微博粉絲卻沒有變化。

直到今年年初,我下決心,要好好練習寫作,要堅持每一天或兩天寫一篇文章,付出還是有收穫的,雖然我的文章寫的不怎麼樣,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多寫多練,纔會寫得越來越好,如果一直坐等寫的很好的時候再開始寫,估計永遠也沒有這一天。

書中提到的七個習慣真的特別好,在沒看這本之前,我覺得自己真的很消極,總是喜歡說,"要是…,就好了。"其實,說這樣的話一點作用沒有,我應該積極主動,變被動爲主動,今後,不準自己再說消極的話,而是說,"我能"、"我要"等等。

另外,我覺得這本書對我影響特別大的是,做一個有耐心的傾聽者特別重要,之前感覺自己在和家人、孩子相處時,在耐心傾聽上做的很不好,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他們。

很不錯的一本書,大家有時間可以找來看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四

本週每天晚上3個小時,加上一個周天的時間,完成《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第一遍閱讀。

這七個習慣確切的說,應該是一個高效人士的性格構成。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內心的那個聲音是,這本書如果5年前看,我可能會少走很多坑,這本書裏的這7個習慣,有6個在沒有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開始按照這本書裏的在做了。這裏不是要吹噓什麼,只是想表達,我們應該感謝所有的痛苦、不適感、焦慮、忐忑、突發問題、棘手事件等等。有句古語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無不如閱人無數。一個人的氣貌,和他走過的路,遇過的事兒,閱過的人成正比。

前面說了,這7個習慣就是一個人性格的重塑建立,回想自己活過得的這40來年,一個最直接的感觸就是,但凡讓你成長的都是讓你痛苦的。無論青春期的小弟弟變大,還是學生時代的早自習晚自習,乃至工作中的成長。所以,我現在很享受每一次讓自己痛苦的過程,雖然這一過程的痛苦那麼撕心裂肺,口裏的潰瘍成片的長,失眠,便祕等等,但這就是成長。其實,我這裏想表達的是良好的習慣越早建立,對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正向的賦能,如果我能從學生時代就開始運用這7個習慣,那麼我相信我一定不是現在的這個我,但是,人生沒有如果。這7個習慣,越早知道,越早養成這7個習慣的人生,應該均會是多一些坦途,少一些崎嶇的人生。

一、積極主動

回想我們有多少人是用積極主動的心態去面對自己走過來的這一生的,從學生時代,到工作,到生活。有多少人真正的做到了?這裏的積極主動,不是狹義的只是態度上的,行動上,他更多的是先從思想入手,自己對事物的全貌主動的預判,且自己給出後續的行動措施,然後在是矢志不渝的根據,積極主動推動,並不斷執行,不斷校正,直至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二、以始爲終

這裏的以始爲終,我生活工作中理解爲結果導向。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確定自己想要的之後,再根據我們自己想要的反向去制定具體的推進計劃。如果沒有以始爲終的結果導向思維,走一步,看一步,那說不定下一步就走到溝裏面去了。

三、要事第一

每一個人每天,每週,每月,每年,都應該給自己一個規劃,在涉及規劃的時候,從工作和生活兩個維度給出自己一年想要實現哪些?然後在把年目標分解到季度,月,周,天。那麼在分解的過程中,自己首先要知道哪些是最要緊的,除了緊急重要的事項之外,我更喜歡這本書的這個時間矩陣的第二象限:

一個能主導自己人生的人,每天一定不是被火燒雞毛的逼着去做事情,一個能主導自己人生的人,每天一定是去做第二象限的事情,這樣的人生纔是自己的人生。這樣活出來,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會是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就目前我的個人的工作而言,每天會有很多突發的`工作去處理,但我每天一定會按照自己想要的,想成爲的那個樣子去安排自己最想要的,進而要去做,去完成的事情。我們可以一時救火,但不可能一世都被燒雞毛。因爲我們想成爲什麼樣子,他是不會成爲什麼樣子的,只有我們爲了自己想成爲的那個樣子,積極主動的去改變的時候,加上日積月累的沉澱,纔會由量到質的顯現。

四、雙贏思維

這個思維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確切說不應該是習慣,更應該成爲準者,否則在這個開放的時代,沒有任何個人隱私的時代,靠信息不對稱坑蒙拐騙的獲取一些個人好處也好,公司利益也罷,都是不長久的,因爲有句話說的非常好,出來混,早晚要還的。所以,什麼事情都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互利互惠纔是王道。

五、知彼知己

這個是在這個7個習慣的互賴期的第二階段,在雙贏思維的基礎上,你得了解對方,知道對方的習性,你才能知道自己可以讓的度在哪裏,自己的底線在哪裏,這樣在生活也好,工作也罷,你才能更好的去積極主動,才能更好地去以始爲終,才能更好地要事第一。

六、統合綜效

這個我個人理解就是把前面五個習慣給連貫起來,從而達到1+1=無限可能的效果。這裏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我們要尊重差異,這一點是我自己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都需要改善的一點。當然,這裏的尊重差異不是說沒有原則,這裏的尊重差異是在原則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求同存異,最大能限範圍內形成最大的合力,讓自己的生活工作產能最大化。

七、不斷更新

這個用一句互聯網思維的話說就是小步快跑,不斷迭代。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爲中華之崛起兒讀書的家國天下的情懷,即便你有那個情懷,你的胸也撐不起這個懷。所以,一個平凡的人,就是在生活工作中,不斷以積極主動的思維態度,結果導向的目標感,再加上這個7個習慣的其他4個,不斷的調整,不斷的調整,我想如果真正的做到了,一個人的一生即便不精彩絕倫,也至少不會碌碌無爲,落寂而終吧。

這本書因爲是斷斷續續的草看的第一遍,很多需要練習的章節並沒有認真去聯繫,所以,對自己後面的具體落地還沒那麼清晰。個人感覺,這本書之所以是經典,與書中的那些給我們診斷的聯繫題有很大關係,一個人只有真真切切的給自己用號脈的具體診斷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病理性陽痿,還是心理性陽痿。後面自己第二遍的時候,需要把相關的習題做完,一邊確定自己是哪方面的陽痿。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五

“習慣”這兩個字,看似簡單,卻內涵深刻,回頭仔細想想,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習慣從本質上反映了一個人的內涵和素質,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今日的你是過去習慣的結果。今日的習慣,將是你明日的命運。改變所有讓你不快樂、不成功的習慣模式,你的命運將改變,習慣領域越大,生命將越自由,充滿活力,成就也會越大。《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思想和眼界上了一個新臺階。

我們從來到這個世界,就已開始培養習慣,比如小時候我們會哭着依賴別人,長大以後,我們必須養成更加適應當前環境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會讓我們終生受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從正面反面兩個方向來展示證明每個習慣的重要性,並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和親身感悟闡述了自己對每個習慣的認識。

通過閱讀《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才發現,事業成功只是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等人生其他層面和諧發展纔是正真的成功。我們的行爲總是一再重複,但要做得卓越,不能只是單以行動,而是靠良好的習慣,要提升自我,樹立克服“慣性”的意識,並且“由內而外的全面改造自己”。習慣左右我們的成敗,成功其實是習慣的使然。

讀書使人進步,這本書讓我們學習了很多東西。今天的我們是由無數個過去所組成的,我們重複舊有的習慣,只能得到舊有的結果,我們想要有所突破,就要修正即定的軌跡。就像薩達特在自傳中寫道:“如果一個人無法改變自己的思想構造,就永遠無法改變現實,也永遠不可能取得進步”。所以我們先改變我們的思想,然後讓思想來決定行動,讓行動來決定習慣,讓習慣塑造性格。一個人有優秀的'習慣,想不成功都難!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對於個人而言,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差的主人。如果我們能有“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爲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我們一定會走向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六

作者開篇帶領讀者運用想象完成一個概念的詮釋:蓋棺定論。假如我們是已故之人,面對前來參加我們追悼會的親朋好友,我們希望聽到別人給與我們的評價是什麼樣的?回顧我們此生對他人對生活的影響與貢獻有哪些?是否有遺憾或者驕傲之處?由此讓我們真切的瞭解到何爲“以終爲始”。

讀到此處,我被震撼且認認真真的去想象了一下面對自己“蓋棺定論”時的心情。特別感謝能受教於此書,讓我現在就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目標,認清自己的人生方向,牢記併爲之努力。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找到自己正確的“方向”呢?作者提出一個基礎理論——“任何事都是由兩次創造而成”。一是思想,二是行動。

以建築爲例,在開始建造之前,一定是先繪製出設計圖紙,然後再開始施工。這就是兩次創造的含義。所以想要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就要先開始第一次創造。我們要確立自己的願景和價值觀,找到自己的生活核心。

生活核心來源很多,在生活中常見的有工作、家庭、孩子、金錢等。但這些核心是對的嗎?我們要時常反思,假如以工作爲中心,那麼這可能會失去我們家庭,這種例子比比皆是。當一個夜以繼日全身心創業工作的男人,經過拼搏到達事業巔峯。此刻他相依濡沫的妻子兒女可能早已離他而去。

由此可見,大多數人的生活核心都是不穩定的,顧此失彼,難以恆定。唯一的恆久不變、歷久彌新的、值得信賴的核心就是原則。它不是存在於某一方面,而是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許此時你想問,原則是什麼?原則就是你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向具有怎樣的品德,扮演什麼樣的生活角色。原則因人而異,但整體方向都趨於一致。比如:善良的品質、孝順的子女、耐心的父母等等。

史蒂芬博士提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份個使命宣言,對自己的生活核心原則一一作出承諾和宣誓,誓死捍衛,作一名以終爲始的人。

以始爲終的習慣是自我領導的原則。它不僅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家庭和企業。用撰寫個人宣言的方式尋找人生核心目標同樣可以複製於家庭和企業。而全員參與宣言的制定是保證宣言被始終捍衛的核心,唯有參與,纔有認同。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七

冰心曾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一本好書對於讀書之人是有很大幫助的。好書使讀者產生極大興趣,也給讀書之人帶來無盡的益處,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就是這麼個意思。

近日,利用空暇時間,大致閱讀了一本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書,俯卷仰思,感觸頗深。這本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博士在書裏採用了大量的通俗易懂的生活、工作中的實例和生動形象的圖表,向世人介紹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則,並告誡人們:只有學會並遵循這些原則,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人格中去,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恆久的幸福。

現代社會對人材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爲當代大學生已經可以深刻體會到現在的本科已經不再吃香,我們以往的地位已經被研究生、博士生所取代。因此,要想立足社會,想當人材,就要順應時代變化而變化,能夠在人才的浪潮中經得住風吹浪打,站住站穩。不僅如此,還要有不斷學習的覺悟,走在思想的前端。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補充新信息,才能第一時間得到社會發展的最新資料。不至於成爲社會的棄兒。讀完此書,我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心中有了目標,行動有了指南。

爲什麼說前三個習慣,是因爲這七個習慣不是並列關係,而是從低到高、從依賴期到獨立期到互賴期、循序漸進的。

習慣一是積極主動,相應的原則是個人願景的原則。主動積極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能針對特定環境選擇迴應方式,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

積極主動是人類的天性,即使我們的生活受到外界條件的制約,那也是因爲我們有意或無意選擇了被外界條件控制。而這種選擇被稱爲消極被動。這種人很容易受自然天氣所影響。比如風和日麗的時候就興高采烈;陰雲密佈的時候就無精打采。而我們要爭取成爲一個積極主動的人,無論天氣好壞,自己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只有自己的價值觀纔是關鍵因素,始終認定工作品質是首位,即使天氣再壞,也不會影響到敬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