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7.37K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多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一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作者史蒂芬·柯維,該書鑽石版精選柯維博士“七個習慣”的核心思想和方法,爲忙碌的我們帶來高價值的自我提升體驗,用更少的時間參透高效能人士的持續成功之道。

書中提到七個習慣如下:

1、積極主動: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做決定。

2、以終爲始: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如使命宣言。

3、要事第一:夢想的組織與實踐,聚焦要事,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4、雙贏思維: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態意圖,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機會、財富及資源,利人利己。

5、知彼解己:誠心去了解聆聽別人,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

6、統合綜效:揚棄敵對態度1+1=1/2,不以妥協爲目標1+1=1.5,也不止於合作1+1=2,而是創造式的合作1+1大於2。

7、不斷更新:在基本生活層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6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其中,我對第五章要事第一—自我管理原則和第十章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則最有啓發。

01、要事第一中的時間管理矩陣:

第一象限既緊迫又重要。第二象限重要不緊迫。第三象限緊迫不重要。第四象限既不重要也不緊迫。

我們之所以疲於奔命,覺得很累那因爲把絕大部分時間花在第一象限,其次花在第四象限用以逃避現實稍作放鬆,用在第二和第三象限的少之又少。如果這樣意味着我們陷於處理危機的生活中。

還有大部分時間花在第三象限,往往緊迫的事對別人重要對自己未必。這是我們太在乎別人而忽略了自己。也會時常感覺很累。

而高效能人士是這樣處理:

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象限事務,因爲不重要。花更多時間在第二象限,這樣會減少第一象限的出現頻率。

只要能確定自己的第二象限,即知即行,可以事半功倍,這就是帕雷託原則——以20%的活動取得80%的成果。

而我們常常會犯的錯誤,以爲重要緊迫的事情是第一位,其實不然,花在第二象限更多的時間原來纔是最正確的選擇。

02、從四個方面磨鍊自己(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

身體層面:健康飲食,充足休息,定期鍛鍊。鍛鍊身體提升耐力韌性和力量。

精神層面:能夠調動人體內具有激勵和鼓舞作用的資源。忠誠,學習,冥想。

智力層面:主要靠教育,藉此不斷學習知識,磨礪心智,開闊視野。閱讀,想象,規劃,寫作。

社會、情感:理解別人,服務,增進安全感,堅守原則,肯定自我,與人爲善。

在這兩點上印象最深刻:在拓展思維上,定期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每週一本書。磨礪心智上就用寫作這個方式。

從本書中我將改變自己原來總是在第一象限中忙得團團轉,筋疲力盡,而是致力於重要不緊迫這第二象限,另外,每天堅持鍛鍊身體,一週一本書,還有就是每天堅持碼字。

良好的習慣是可以讓你變得更好。而習慣的養成也並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恆,方可習慣成自然。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二

這次重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相比第一次讀完後的運用,這次的感觸和收穫更大,讓自己對運用時遇到的小問題有機會對照書中的某些章節和觀點做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吸收。在日益變化和挑戰共存的生活中,需要我們學習一些基本原則來指導我們更好更高效的生活工作。此書講到的原則值得我們反覆去閱讀。

書中提到從個人領域成功到公衆領域成功的七個習慣:

個人領域的成功:

1、積極主動:

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關注自己的思維模式來看待事情,逐漸讓“影響圏”不斷擴大。以前遇到同伴的消極和被動時,自己只想着獨善其身地完成自己的部分,或者是把同伴的事情直接做了,因爲在做之前沒有和同伴瞭解情況和溝通,也沒有徵得同伴的同意,在自己完成的時候,會對同伴的不合作行爲產生抱怨,而同伴也覺得他需要的不一定是直接幫助完成事情,從而導致產生了誤會。重讀這篇文章聯想到自己以往的做法,意識到首先應該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讓大家一起參與進來,這樣大家纔會一起成長共同精進,當遇到同伴停止不前時,會先耐心地聽取對方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難,和對方一起分析問題所在,在商討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對方需要時再予以協助,這樣既鍛鍊了自己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伴也會因爲得到尊重而主動承擔自己的部分。自己的影響圈也會變得越來越大了。

2、以終爲始:

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根據目前的處境,找到清晰的方向和明確的目標併爲之努力。在遇到迷茫或被其他事情牽絆時,我們需要經常問自己的初衷到底是什麼,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被次要的事情矇蔽了雙眼而偏離了方向。

3、要事第一:

平衡產出和產能的關係,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不緊急的事務上,但實際上經常會被不重要緊急的事情弄得效能低下,所以我們要每天列出自己的三隻青蛙,重點要關注自己持續的成長和學習。

公衆領域的成功:

4、雙贏思維:

互相信賴的社會中,取得傑出的成就需要靠相互信賴和彼此合作才能實現。當遇到別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致時,爲了達成既定目標,以往會採取折衷的辦法來處理。這篇文章中提到店鋪中通過調整薪資結構,先讓店員賺到錢,店長才可能有錢賺的模式後,實現了真正雙贏的獎勵體系。將注意力放在結果而不是方式上,這樣就可以跳出以往的思維模式,找到第三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5、知彼解己:

首先去了解對方,然後再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

6、統合綜效:

尊重差異取長補短,共同參與讓總效能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模式不一樣,通過坦誠溝通可能會發現,對方的觀點正好是以往一直被忽視或完全沒想到的觀點,而這些觀點有可能會左右事情的結果,分歧點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多角度地去思考和學習成長的機會。

7、不斷更新: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通過不斷的思考、學習、創造和適應能力,讓自己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

每章節的付諸行動部分部分提供了詳細的指引,教我們更好地使用本書,通過實踐來提升自己從而達到高效的人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三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美國作家史蒂芬柯維所著,這七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綜效、不斷更新。整體分析這七個習慣,發現執行力價值最高的習慣之一是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的習慣可以鍛鍊自我領導與自我管理的能力。書中解釋自我領導是在決定哪些事情重要,自我管理主要是將不同重要的事進行優先排序,並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做到自律和條理清晰。作者從生理學角度解釋在自我領導過程中是右腦在起主導作用,而自我管理的過程是左腦起重要作用,用來對重要的事進行分析和排序。

書中認爲做到自我領導和自我管理需要有獨立的意志,是否具有獨立意志的表現是誠實守信,品行合一。這種由內而外形成的自我管理,是獨立意志的具有體現。由於自我品行良好,因此在執行過程中不會很痛苦與艱難,同時,在獨立意志指導下的人們將容易控制自己的感情、衝動與情緒。讀到此,深刻體會到一個人品行的重要性,不僅僅是有助於我們進行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提高辦事效率,同時良好的品行又是自我的一場修行,在不斷歷練中淬取精華,這也許就是支撐人不斷奮鬥的精神食糧吧!

如何做到要事第一呢?這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我做的並不好,(嗯嗯,如果好的話也沒有必要再看此書了)。書中認爲,做到要事第一要對時間進行管理,分辨出輕重緩急同時培養組織能力,此過程的昇華便是個人管理了,個人管理最有效的結果是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書中作者提供了對周圍事物如何進行分類,書中認爲可以把身邊事物分爲四種,第一緊急而又重要的事,如危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限定時間內需要完成的工作;第二不緊急但又重要的事,比如預防某種意外發生而做的準備、可以提高自我價值、培育高產能的活動、工作計劃等;緊急但又不重要的事如接待訪客、電話、會議、某些在自我能力之外的公共活動等;第四,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如電話、信件、消磨時間的活動等。書中指出,高效能認識一般都能把第二類事物做的很好,成績平凡者都把時間浪費在了第三類、第四類事物上,(嗯嗯,我是第三類)。如何糾正、改善自我時間管理能力,書中建議我們以周爲單位安排計劃,可以從自我不同角色着手,比如作爲子女,這周幾要給父母打電話,作爲女朋友,哪個時間要去約會等。

要事第一這個習慣的養成過程是自我領導跟管理的一個過程,願我們在整個過程中以自我原則爲中心,關注個人注重的焦點問題以便於對周圍事物的時間分配與管理做出合理判斷。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四

本書作者史蒂芬·柯維曾對近200年來美國所有討論成功因素的文獻進行的潛心研究,他發現前150年的作品強調“品德”爲成功之本,內容主要描述一個人如何進行品德的修養。而一戰後不久,人們對成功的觀念,由注重“品德”轉移到了強調“個人魅力”,即認爲成功與否更多取決於一個人的個性、社會形象、人際關係以及圓熟的處世技巧。這類作品有些固然承認品德是成功的要素之一,但多半重視不足,沒把它看作基本要素,它們看重的是怎樣對人們施加影響以及人際交往的捷徑。然而,即使你可以玩弄手段,可以投其所好,賣力地結識他人,努力地維持自己積極向上的形象,只要你有人格上的缺陷一一比如言不由衷、虛情假意,時間久了人們難免會猜疑,你的任何努力都會被別人的戒心當作別有用心。也許憑藉個人魅力,你可以取得一時的成果,但這種方法得來的成果是脆弱的,好比玻璃杯一樣經不起生活的撞擊,而隨着人際關係經不住考驗而破裂,成功也就離你遠去了。

成功是由內而外的創造,而不是複雜的技術活,是時間和感情的積澱,而不是憑藉技巧得來的獎勵。歸根到底,我們的本質要比我們的言行更具有說服力,而人格魅力論恰恰忽略了這一點。這種由內而外的成功,纔是真正的成功,品德的修養應該是第一位的,最根本的修養。

好的品德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我們去學習和掌握,但從國小就開始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我們,並沒有真正地擁有書本所教給我們的品德,或者是在日後長期的實踐空白裏淡忘了。我認爲優秀品德的缺失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品德修養的好壞,表現在人的行動上:你擁有樂觀的品質,那麼任何事都不會使你悲傷;你懂得時間的寶貴,你就會想盡辦法利用每一分鐘;你知道和氣是美德,就自然地學會控制你的情緒;你瞭解堅韌是最偉大的品質,就會堅持到底,直至成功;你明白愛是最美的語言,就會用全身心的愛去迎接每天。卓越的人生,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好品質,好的品質決定行動,而行動的貫徹,往往是難度最大的一環。書中引用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話:“人的行爲總是一再重複。因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因此,習慣是你貫徹好品德的利器。

如果說好的品質是成功的必需品,那麼習慣就是一種讓你得到這些必需品的最佳途徑。因爲習慣的形成是從顯意識到潛意識的轉變的過程,好的品質的表現形式是相應的行爲,而一旦這些行爲成爲你潛意識的一部分,你也就具有了這些好品質。而習慣可以分爲兩種模式:思維習慣和行爲習

慣,前者是後者的前提,有了思維習慣也就有了行爲習慣。因()此,改變我們的思維習慣是首要的目標。這就需要我們去學習,先轉變思維,進而影響自已的行動。而把我們所學的好品質轉換爲具體的行爲,再以習慣做爲工具加以掌握,我想我們的成功就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了。

作者以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成功教學經驗爲基礎、總結了一個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所需要的七個習慣。內容循序漸進,前三個習慣先以個人領域的成功爲基石,過菠到後四個社會領域成功的習慣。我覺得,無論是哪一部分,都值得我們去仔細研讀。由於它處處透者智慧,以至於我們需要精讀幾遍才能瞭解其問的深刻哲理,而把這些行爲的規範同自身的狀況結合起來,也需要相當長的時問,所以我認爲這本書應當作爲一個伴身之物,時時研讀,一日三省其身,真正地把作者所描述的好習慣變成爲自己的習慣。我想等我們做到這一點,我們都會找到自己人生的真諦。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我想渴望成功的我們最先培養的,是尋求智慧的習慣,我想借着大師們的智慧,我們都會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遲早我們也會總結出自己的成功之道。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心得體會 篇五

漫長的暑期來臨,炙熱的天氣無不考驗着人的意志,尤其是在繁重瑣碎的工作重壓之下,難免神疲怠倦。最近讀了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深刻領悟了需要用生命去踐行的“積極主動、以始爲終、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人生精化。

節約不必消耗的時間,高效地度過每一天,這想必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做到的事情。雖然大多數人都抱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又被每天冒出來的各種瑣事衝昏頭腦,則又將希望寄託於明天,進而陷入永無頭緒的惡性循環之中。根據書中給出的七項高效習慣,結合高速公路收費站監控員的切身經歷,我打算從這幾方面培養職業習慣,來成就自己的格局人生。

首先談的是積極主動去工作。工作的情緒狀態必然影響着工作的質量效率,我們不能被迫地去從事工作,而是要積極主動地願意去服務奉獻,既然選擇了高速公路收費站監控員這份工作,就是肩負了一種責任,我們不僅必須要熱愛它,而且也有義務去承擔它。從心裏、從行爲上,都要主動地去做有益於工作的事情,這樣能避免消極懈怠心理,從而實現高效工作模式。

然後要以始爲終要事第一。這樣的思維模式使得我們從事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改變踟躕不前的現狀,領先一步跨越上路。正如我們繁重的監控工作,8小時奮戰卻貌似忙成了12小時,大事小事總是不斷,重要的事有時會被瑣碎的事擱淺,忙亂無序這就造成了工作的低效。這時,我們需要以終爲始,學習高效能人士,在電腦前、在桌面上粘貼便籤,在筆記本上列明每天要完成的實務,達到的工作成果,堅持要事第一的原則。這樣即使工作再忙碌,也有明確目標來提醒,從而少走彎路高效工作。

接着是要擁有雙贏的思維。設身處地地思考青銀高速組織想要實現的青銀願景,又將需要集體中每個人通過怎樣的努力工作、服務、貢獻來達成,愛崗敬業助推青銀組織發展的同時,個人的價值也在奉獻之中昇華實現;此外,還要與其他同事一同進步、努力、拼搏,在共同生存與發展之中,獲得比孤軍奮戰更多的上升空間。雙贏思維下,每個人都竭盡全力,工作效率自然提高。

再者是聆聽溝通統籌綜效。工作需要溝通,以最直觀簡明地瞭解事務狀況,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達成共識後有效展開工作,統籌資源綜和能效,更具目的性。

最後是不斷更新精進自我。科技網絡異常發達的今日,並不是空有執行力就能快速開展任何工作。而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知識理論,革新工作觀念方式。

一個人的成敗取決於一個人的人格,不要讓經年累月的不良習慣羈絆我們的人生,從現在做起培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從而深諳謀略成就格局人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六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不斷磨練自己,最珍貴的工具是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通過身體、智力、情感和精神四個層面的自我提升和完善,養成良好的習慣。

以原則爲中心,以品德爲基礎:

這段時間讀完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對於探索自我,提升和完善自我與獲得成功自己都有了新的理解。對於高效能人士中提到的七個習慣,我認爲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對於目標我們既要全力以赴,也應當注重自身的修煉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且科學管理自己的時間,同時保持求知若飢、虛心若愚的虔誠心態,從而走向獨立實現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要通過建立共贏、換位溝通、集思廣益等方式,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重點還要有創新精神從而促進前六個習慣的完善,關鍵的是從身心開始修煉自己。

在這個科技不斷變化知識不斷更新的世界裏,原則是不變的。在生命的長河中,要完成渴望的目標,戰勝艱鉅的挑戰,就需要我們改變自己,用原則和自然的法則去解決身邊的事情。首先,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在面對現實問題中,以原則爲中心,以品德爲基礎,摒棄個人魅力論等治標不治本的思想,由內而外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然後對於習慣,品德實際上就是習慣的合成,從一件事意願、知識和技巧出發,想要做到做什麼,爲何做到最終結果如何做這三方面協同努力。思想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人的行爲總是一再重複,卓越不是一時的行爲,而是一種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良好的習慣,從最初的依賴別人去學習和被督促,到自己可以單槍匹馬去完成一件事的獨立期,再到最後我們可以羣策羣力的協調一個團隊,通過不斷的更新,達到自我的完善,對於需要具備的習慣首先有積極主動、以始爲終,在過程中要以要事第一、雙贏的思維去對待,同時我們要做到知己知彼,綜合綜效的去完成一件事,最後還要做到不斷的更新自己。

對與習慣來說,我們不要去做環境的產物,消極的對待工作,而是應當做一個高效能的人—我是我自己選擇的結果,積極主動的去提升生命的價值。根據價值觀,有意識地選擇待人接物的方式,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或衝動行事,智慧地運用刺激和迴應之間的空間,開闊自己的選擇和心胸。同時自己也應當跳出自己的“關注圈”,專注於自己的“影響圈”,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圈”。最後對待習慣,自己應當做到挑戰內心的惰性,積極迎接學習、工作與生活的挑戰,用積極的語言,採取主動的措施。

對於以始爲終,所有的事物都應當現在腦海裏醞釀,其次纔是實際的創造,牢記自己的目標和使命,每天朝着自己的目標去不斷努力,擬出願景和目標,據此塑造未來。自己設計自己的人生藍本,並用來引導自己的未來。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七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讀完,可以用振聾發聵來形容,書中的很多觀念比如要事第一,迴應方式,傾聽理解,不帶自己的偏見,重視自己重視的人的重視的東西,這些觀念令我非常激動。

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有一個護士,曾經看護過世界上最挑剔,最難伺候的病人。無論這個護士做什麼他都覺得不夠好,不但從來沒有一句感謝的話,而且還處處找茬,與其作對,結果她每天都過得特別痛苦。可是你剛纔卻在臺上大談積極主動,說什麼除了我自願,否則沒有什麼事可以傷害我,我的痛苦都是我自找的,這實在讓我接受不了。可是後來我又反覆思考了這番話,從內心深處問自己:我真的有能力選擇自己的迴應方式嗎?結果居然發現我自己有這個能力。我承認自己選擇了痛苦之後,我漸漸認識到自己可以選擇不痛苦。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站了起來,我自由了,我擺脫了牢籠,不再受限於別人對我的方式。

其實我一直也受別人對我方式的制約,很多時候,因爲怕被拒絕,所以不會選擇主動做什麼,如果能夠擺脫制約,不再關注別人對我的方式,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朋友,不怕朋友的拒絕,其實對自己不會有什麼傷害,所有的傷害不是別人對我們造成的,除了我們自己,沒有人能從精神上傷害我們。有時候我特別容易受到傷害,別人可能一句話,或者嘲諷,或者冷漠,都會讓我猜測對方是不是有什麼惡意,或者對我有什麼意見,其實是自己太敏感了,別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用積極的態度去思考問題,不怕受到傷害,別人不能傷害到你,別太敏感,把別人想的太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在所有進步的社會中,愛都是代表動作,但消極被動的人,卻把愛當做一種感覺。愛必須通過行動來實現,愛的感覺由此而生。

第二個習慣,以終爲始。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我們做任何事都是現在頭腦中構思,然後付諸實踐(多麼像明先生的知行合一)。

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

其實,要想提高做事效率,要先明白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這可以由第二個習慣來決定。比如對我來說,畢業了去什麼單位很重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明白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然後在實踐中,把最好的時間和精力分配給相應的工作。

情感賬戶的六種投資方式:

1、理解他人,如果你重視一個人,那麼必須同樣重視他所重視的事情。

2、注意小節,一些看似無關既要的小節,如疏忽禮貌,不經意的失信,最能消耗感情賬戶的存款,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就是這些小事。

3、信守諾言

4、明確期望

5、正直誠信

6、勇於致歉

第五個習慣,知己知彼,移情聆聽,以理解爲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

有效的溝通:

第一階段是複述語句,這至少使人專心傾聽。

第二階段是加入解釋,純用自己的語句表達,但仍用左腦的邏輯去理解。

第三階段深入個人的感覺,右腦發揮作用。

第四階段即加以解釋,又帶有情感,左右腦並用。

同別人交流的時候,試着拋開自己的經驗,盡力真正瞭解對方。聆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受到的傷害,並作出迴應。何不從現在起立刻付諸行動,不論在辦公室或家中,敞開胸懷,凝神傾聽。不要急功近利,即使短期內未獲反饋也決不氣餒。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八

拜讀了本書之始,是抱着讀雞湯的心態的,但只在開篇就改變了自己的觀點,作者點明,這7個習慣並不是自己發明的而是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尤其是成功者的身上,作者只是把這些習慣發現,整理,推廣,以至於廣泛運用,在生活工作中人生中的任何階段都可以受益,細細品味,深深感悟,以下做出我的讀書感言:

習慣一:積極主動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

(積極主動是做所有事的要素,是爲自己負責的核心,沒有積極的心態,沒有主動的精神,將會一事無成)

習慣二:以終爲始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醞釀,其次纔是實質的創造。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之後,創造出一個文化。

(有計劃有節奏的做事,短期,中期,長期的規劃,有明確的目的,纔不會偏離人生的軌跡,如同伐樹的小故事,做的在好在快,但是砍伐的方向是錯的,結果必將背離預期)

習慣三:要事第一實質的創造,是夢想的組織與實踐。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等同於和時間賽跑,要確定事情的重要性,理清調理,集中精神和時機優先做最重要的事,多餘時機做次要的事,碎片時間做不緊急的事,否則會本末倒置事事無成)

習慣四: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富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敵對式競爭。

(淺顯的說,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看待事情,也叫透過事物看本質,最完美的成功即是雙贏甚至多贏的成功,)

習慣五:知彼解己當我們捨棄回答心,改以瞭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的關係。

(站到對方的角度去分析和考慮遇到的問題,和主觀的認知會有很大差異,被認同是個體交往最被滿足的一種心態)

習慣六:統合綜效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於個人之見的辦法。

(自身的學識經驗能力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基於公平公正的立場找到最有利有效的解決方案纔是最完美的答案)

習慣七:不斷更新如何在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或情感四個基本生活層面不斷更新自己。

(先在平時中運用好的習慣,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好的習慣會深深融入一言一行中去)

平時接觸和本身運用多的是雙贏思維,就針對這點發表下我的看法:雙贏思維是過程,是一種方法.用雙贏思維融入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在合作的時候有很多付出是沒有結果的,比如約談一個客戶,談產品,談政策,談要求等等,但最後,常常是沒有能夠合作.當用雙贏思維去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會發現,我談的根本不是客戶所需求的,客戶的痛點不在這裏,對方沒有獲取自己想要的,無法打動他來做我的產品,發現客戶的問題,幫他指出並能解決,公司的發展如何突破,員工如何管理會更有激情,產品如何盈利,我們的特點是什麼,如何和現在的狀態結合,創造出1+1大於2的結果,才說說服和打動客戶的本質,即使現在沒有成功合作,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可能獲得了一個朋友.你可能儲存了一個口碑的,釋放了一個信息在對方的心裏.在合適的時機必將以我的產品作爲第一選擇來接納。

很多人過計較階段性得與失,但人生和工作都是一個過程,目標是終點,路途的經過更重要.由此以終爲始變的十分重要.確立了這個,我們會更有效率感,更接近你想要的結果.在這個過程當中,七個習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用它的指引,我們行走的會更遠,當我們把七個習慣作爲與人接觸交往的時候,任何的問題都可以運用,用它來促進自己,而不是束縛.從時間效率到過程結果上,我們要處理的更有條理會看的很遠,格局變的更大.持之以恆必然有之前不敢想象的收穫。作者: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