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師生溝通的藝術》

第一篇: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師生溝通的藝術》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師生溝通的藝術》

利用假期我讀了《師生溝通的藝術》一書,這本書站在一個教師的角度,便覺得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作爲教師只有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互相尊重、彼此接納、理解的關係,學生纔會對我們的教學感興趣。

《師生溝通的藝術》(作者唐思羣、屠榮生)較全面地闡述了師生之間有效溝通的基本理論,就師生之間最常見的溝通障礙及其起因作了深度分析,並大量系統地介紹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課堂聽講、解決學生問題、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等方面的實用技巧,是非常值得我們教師取金的學術著作。

看完這本書,我感覺到師生之間建立良好溝通應該要做到以下兩點: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瞭解導致這種情形的因素;把這種對對方設身處地的瞭解讓對方瞭解。教師必須先設身處地瞭解學生的心理感受,並進而用同樣的思想去理解學生。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只有充分認識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別人。

建立良好師生關係還要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尊重接納學生,不會因爲他們的缺點和不足就討厭他們,對待後進生,對待班級上個性突出,調皮的學生,我想今後應該把他們當成我的朋友,學着去愛他們,多多溝通,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點和不足,但是老師仍然喜歡我,仍然接納我”。書中還提到了老師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發掘自己內心世界軟弱薄弱的一面,要有分寸地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勇於承認錯誤的人是會不斷進步和提高的。然而,怎麼樣纔算有分寸得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個分寸的度應該如何把握?是不是過度承認錯誤反而會使孩子否定你這個老師,因爲你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錯誤的,不正確的。

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不斷的積累經驗,不斷完善教育方法,不斷向他人求教,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努力改善我與學生之間的關係,真正成爲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這不由又讓我想到,其實一本好書就是是你最忠實的朋友,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默默地支持幫助你,不斷更新你的認知、活躍你的思維,給你豐富的源泉、前進的動力,讓你的視界更加廣闊、生活充滿希望。

訓誡、說教、說“應該”和“必須” 過度忠告或建議 中傷、揶揄 給予泛泛之辭 不願積極的聆聽 強加於人

隨意指責與批評

(五)、師生溝通策略方法

1、師生溝通中策略

創造一對一交流的機會; 適當的私人交談; 利用課餘時間交談; 開誠佈公地交談; 參與課外活動;

在課程設置上,最大限度地增強個體間或小組間的交流; 使用書面評語; 使用非言語交流。

2、師生溝通中的口語藝術

教師常用口語技巧:(1).幽默

恩格斯認爲,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的優越的表現。”。幽默是人際關係中必不可少的“潤滑劑”。幽默可以用來批評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爲。幽默有時也用來補救教師在師生溝通中產生的一些失誤。在運用幽默語言時必須要把幽默和低俗油滑、刻薄諷刺等語言區分清楚,而且還須注意場合等因素。

(2).委婉

使用一些語氣詞。用“嗎、吧、啊、嘛”等語氣詞;靈活使用否定詞。例如,把“我認爲你這種說法絕對錯了”改爲“我不認爲你這種說法是對的”;把“我覺得這樣不好”改爲“我並不覺得這樣好”。

(3).含蓄

師生溝通中有時因某種原因不便把某一信息表達得太清晰直露,而要靠對方從自己的話語中揣摸、體會出裏面所蘊含着的真正意思,這種“只需意會,不必言傳”的手段就可稱爲含蓄。含蓄是教師高雅、有修養的表現,也經常表示出一種對學生的尊重。

含蓄在師生溝通中經常起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巧避鋒芒:有時師生之間在某些非原則問題上有不同看法,教師可以用外交辭令式的含蓄語加以暫時的迴避,讓學生留有保持自己意見的餘地。或者爲了避免公開發表教師目前並不想發表的意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衝突。

暗示批評:有時含蓄的話語是爲了對學生的不良行爲從側面敲擊一下,使其注意,但不太傷害他們的面子。

美化語言:師生溝通中如必須討論到一些青少年不宜直接談論的內容時,教師可用含蓄的語言讓談話能不失於粗俗和有害。

(4). 反語

師生溝通中,教師有時爲了更好地達到目的,口頭說出的意思和自己的真實意圖恰恰相反,卻反而能成功。反語可利用來提高批評人的效果。

(5). 模糊

模糊的說法有時是爲了使溝通留有餘地;模糊有時也是爲了照顧對方的自尊;模糊有時是爲了避開某些敏感的問題;模糊不等於糊塗。

(6).沉默

教師的沉默能起到一種提醒、集中學生注意力,迫使他們認真參與談話的作用。

在帶有說服學生性質的談話中,教師的適時沉默會體現出一種自信心和力量感。教師有意識的沉默也是一種有效的批評辦法。

3、批評的口語策略——六步進階法:反省內心對話是否正確;切入話題,伺機說明批評的理由;提出明確中肯的批評;請對方提出解釋;請對方建議如何加以改進;總結對方承諾的行動。

(1)反省內心對話是否正確

教師欲批評學生時一般應有一定的思想準備,重點是思考自己的內心對話是否正確,是否遵循了“是批評、而決不是責備”的原則。 正確的:“小明這次錯誤給老師造成了不少麻煩,但還不至於無法收拾,我能指出他的錯誤並讓他改進,同時我必須保持冷靜。” 錯誤的:“小明這次的錯誤實在太令人氣憤了!簡直是不可饒恕!這次一定要叫他下不了臺!” 正確的:“批評他時他可能受不了,不過我想即使他一時失去理智,我也對付得了。” 錯誤的:“我如果指出他的錯誤,他肯定會跟我大吵大鬧,那就麻煩了!索性跟他翻臉吵到底!”

(2)切入話題,伺機說明批評的理由

教師可以從幾個角度來說明批評的理由。指出對方錯誤對你的影響:“今天你課堂上的表現給老師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指出對方錯誤給對方造成的影響: “你今天的行爲會影響你今後的成長。”指出問題是如何發生的:“今天有些同學向我反映,說你影響大家正常地聽課。”說明理由時切記要簡單明瞭,忌羅唆或過分重視細節。

(3)提出明確中肯的批評

句子應以“我”字開頭,以表示批評發自於你個人,而非某些不能公開的來源。如:“我看到了你在課桌下做„„這是違反校規的。”“我對你今天的做法很不滿意,我覺得你太忽視„„了。”“我感到很痛心,因爲你„„”

8.表揚與獎勵要結合好

目前,許多學生、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已越來越不滿足於教師的一些“空口”表揚。所以,只要有可能,教師就應該在表揚的同時輔以獎勵。

總之,師生溝通的技巧在於——學會微笑,學會面對;學會傾聽,學會了解;公平對待,愛心感化;把握課堂,師生互動。

四、讀後感

利用假期我讀了《師生溝通的藝術》一書,這本書站在一個教師的角度,便覺得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作爲教師只有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互相尊重、彼此接納、理解的關係,學生纔會對我們的教學感興趣。

《師生溝通的藝術》(作者唐思羣、屠榮生)較全面地闡述了師生之間有效溝通的基本理論,就師生之間最常見的溝通障礙及其起因作了深度分析,並大量系統地介紹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課堂聽講、解決學生問題、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等方面的實用技巧,是非常值得我們教師取金的學術著作。

看完這本書,我感覺到師生之間建立良好溝通應該要做到以下兩點: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瞭解導致這種情形的因素;把這種對對方設身處地的瞭解讓對方瞭解。教師必須先設身處地瞭解學生的心理感受,並進而用同樣的思想去理解學生。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只有充分認識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別人。

建立良好師生關係還要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尊重接納學生,不會因爲他們的缺點和不足就討厭他們,對待後進生,對待班級上個性突出,調皮的學生,我想今後應該把他們當成我的朋友,學着去愛他們,多多溝通,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點和不足,但是老師仍然喜歡我,仍然接納我”。書中還提到了老師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發掘自己內心世界軟弱薄弱的一面,要有分寸地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勇於承認錯誤的人是會不斷進步和提高的。然而,怎麼樣纔算有分寸得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個分寸的度應該如何把握?是不是過度承認錯誤反而會使孩子否定你這個老師,因爲你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錯誤的,不正確的。

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不斷的積累經驗,不斷完善教育方法,不斷向他人求教,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努力改善我與學生之間的關係,真正成爲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這不由又讓我想到,其實一本好書就是是你最忠實的朋友,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默默地支持幫助你,不斷更新你的認知、活躍你的思維,給你豐富的源泉、前進的動力,讓你的視界更加廣闊、生活充滿希望。

第二篇:《師生溝通的藝術》筆記整理

《師生溝通的藝術》筆記整理

教育即交往,交往即溝通。

教師最需要什麼?教師最需要: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表達自我、成就自我。教師的最大快樂是什麼?創造並享受教學藝術,師生溝通並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善於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

作爲教師必須學會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而師生要想取得良好的溝通,關於教師-----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態,關於學生-----瞭解他們的時代特點與個性特點。

一、師生之間關係的好壞是教育成功的關鍵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產生效能的關鍵。成功的教育,取決於多項因素。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質量。溝通是學校實現教育目標、滿足教育要求、實現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在人際關係的規則中,有一條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靠溝通技巧。

良好師生關係的特徵:

☆坦白或明朗——彼此誠實不欺詐。

☆關心——彼此都知道自己受對方所重視。

☆獨立性——一方不依賴另一方。

☆個體性——一方允許另一方發展其獨特的個性與創造力。

☆彼此適應對方的需要——一方需求的滿足不以另一方需求的犧牲爲代價。

二、師生溝通的涵義

教師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與學生溝通,教師發出信息的方式,影響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方式。教師開始傳遞信息的方式,往往決定了與學生溝通的結果。溝通應該是師生雙向的,成功的溝通有兩個關鍵的因素:教師傳遞給學生有說服力的信息,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教師要從學生的反饋和迴應中判斷溝通是否成功。

三、有效促進師生溝通的基本條件

1.同理心------與學生溝通的前提

同理心是溝通方暫時放棄自身的主觀參照標準,嘗試設身處地地從對方的參照標準來看事物,使我們能夠從對方的處境來體察他的思想行爲,瞭解他因此而產生的獨特感受。同理心包括三個條件: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瞭解導致這種情形的因素;把這種對對方設身處地的瞭解讓對方瞭解。

教師在同理心的交談中要持有的積極溝通理念——相信學生有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衷的接受”學生所表現的情感;幫助學生做好情感的化解和消融;“由衷的願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與學生的情感感受保持適當的距離;在積極聆聽的基礎上更深入地瞭解問題的癥結。

對於同理心的理解要注意記下幾個問題:

同理心≠瞭解。瞭解是我們對事物主觀的認識,是以個人的、主觀的參照標準看事物;而同理心是溝通方暫時放棄自身的主觀參照標準,嘗試設身處地地從對方的參照標準來看事物,使我們能夠從對方的處境來體察他的思想行爲,瞭解他因此而產生的獨特感受。

同理心≠認同和贊同對方的行爲和看法。認同和贊同中包括溝通雙方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價值觀等方面有一致性,都帶入了自己主觀的參照評價系統。同理心是對對方有一種親密的瞭解,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對方的內心世界,由此產生共鳴同感。

同理心≠同情。在同情的心理活動中,交往的雙方有高低、尊卑地位的差別;在同理心的心理活動中,溝通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無高低之分。

在人際關係中,如果溝通雙方能夠從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對方的感受、信念和態度,並有效地將這些感受傳遞給對方,對方會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從而產生溫暖感和舒暢的滿足感。這種感受可以誘發出彼此充滿體諒和關心愛護的溝通氛圍。

2.真誠------用真誠喚起學生的信任感

卡爾·羅傑斯把真誠解釋爲諮詢員在心理諮詢中,自由地表達真正的自己,表現出開放和誠實,是一個表裏一致,真實可靠的人。也有心理學家認爲真誠是真實、可靠、誠實的同義詞。

教師向學生表達真誠的技巧——自我接納與自信;有分寸地向學生承認自己的無知、錯誤和不完美;恰當運用“教師意識”、“朋友意識”;有選擇地表達真誠的自我體驗。

教師對學生的真誠是一種教育的力量。學生對教師施加的教育影響,是有選擇地接受的,這種對教育影響選擇接受的程度,決定於學生對教師的接受程度。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和接納度有多高,對老師所傳遞的教育影響的接受度就有多高。學生對老師的言行是否一致非常重視,學生在與表裏一致、言行一致的老師溝通,本身就是在學習如何進行健康的情緒管理;讓自己在這樣的一個榜樣那裏,學習做一個表裏一致、言行一致的人,學習對人真誠、信賴的品質。

3.接納與尊重學生

接納與尊重是教師對學生的溝通態度,也體現教師在哲學上的一種人性觀。從本質上講,這種人性觀傾向於“性善論”,即相信每個學生有無限發展的潛力,相信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教育和社會的影響,朝美好的方面發展,相信教師對學生的良好溝通會產生良好的影響——不論這種溝通效應的發生會需要多長的時間。 尊重與接納學生的內涵——對學生的尊重和接納並不等於贊同學生的不良行爲;對學生的尊重和接納並不等於教師不能擁有自己的 價值觀和思考模式;尊重和接納學生也意味着讓學生在表達他們自己的內心世界時,不輕易下判斷,不對學生隨便地做出“好”或“壞”的判斷,只是先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去無我地聆聽,給予學生充分的寬容去表達和自我覺察;教師對學生不輕易下判斷,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去表達自我的同時,在內心深處始終對學生未來的良性成長持積極的態度。

四、師生關係中常見的溝通障礙

溝通障礙的種類

命令、控制、指揮

警告、威脅

訓誡、說教、說“應該”和“必須”

過度忠告或建議

中傷、揶揄

給予泛泛之辭

不願積極的聆聽

強加於人

隨意指責與批評

五.師生溝通策略方法

(一)師生溝通中策略

創造一對一交流的機會;

適當的私人交談;

利用課餘時間交談;

開誠佈公地交談;

參與課外活動;

在課程設置上,最大限度地增強個體間或小組間的交流;

使用書面評語;

使用非言語交流。

(二)師生溝通中的口語藝術

教師常用口語技巧

1.幽默

恩格斯認爲,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的優越的表現。”。幽默是人際關係中必不可少的“潤滑劑”。幽默可以用來批評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爲。幽默有時也用來補救教師在師生溝通中產生的一些失誤。在運用幽默語言時必須要把幽默和低俗油滑、刻薄諷刺等語言區分清楚,而且還須注意場合等因素。

2.委婉

使用一些語氣詞。用“嗎、吧、啊、嘛”等語氣詞;靈活使用否定詞。例如,把“我認爲你這種說法絕對錯了”改爲“我不認爲你這種說法是對的”;把“我覺得這樣不好”改爲“我並不覺得這樣好”。

3. 含蓄

師生溝通中有時因某種原因不便把某一信息表達得太清晰直露,而要靠對方從自己的話語中揣摸、體會出裏面所蘊含着的真正意思,這種“只需意會,不必言傳”的手段就可稱爲含蓄。含蓄是教師高雅、有修養的表現,也經常表示出一種對學生的尊重。

含蓄在師生溝通中經常起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曲表觀點

巧避鋒芒:有時師生之間在某些非原則問題上有不同看法,教師可以用外交辭令式的含蓄語加以暫時的迴避,讓學生留有保持自己意見的餘地。或者爲了避免公開發表教師目前並不想發表的意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衝突。

暗示批評:有時含蓄的話語是爲了對學生的不良行爲從側面敲擊一下,使其注意,但不太傷害他們的面子。

美化語言:師生溝通中如必須討論到一些青少年不宜直接談論的內容時,教師可用含蓄的語言讓談話能不失於粗俗和有害。

4. 反語

師生溝通中,教師有時爲了更好地達到目的,口頭說出的意思和自己的真實意圖恰恰相反,卻反而能成功。反語可利用來提高批評人的效果。

5. 模糊

模糊的說法有時是爲了使溝通留有餘地;模糊有時也是爲了照顧對方的自尊;模糊有時是爲了避開某些敏感的問題;模糊不等於糊塗。

6.沉默

教師的沉默能起到一種提醒、集中學生注意力,迫使他們認真參與談話的作用。

在帶有說服學生性質的談話中,教師的適時沉默會體現出一種自信心和力量感。教師有意識的沉默也是一種有效的批評辦法。

批評的口語策略——六步進階法:反省內心對話是否正確;切入話題,伺機說明批評的理由;提出明確中肯的批評;請對方提出解釋;請對方建議如何加以改進;總結對方承諾的行動。

(1)反省內心對話是否正確

教師欲批評學生時一般應有一定的思想準備,重點是思考自己的內心對話是否正確,是否遵循了“是批評、而決不是責備”的原則。

正確的:“小明這次錯誤給老師造成了不少麻煩,但還不至於無法收拾,我能指出他的錯誤並讓他改進,同時我必須保持冷靜。”

錯誤的:“小明這次的錯誤實在太令人氣憤了!簡直是不可饒恕!這次一定要叫他下不了臺!”

正確的:“批評他時他可能受不了,不過我想即使他一時失去理智,我也對付得了。”

錯誤的:“我如果指出他的錯誤,他肯定會跟我大吵大鬧,那就麻煩了!索性跟他翻臉吵到底!”

(2)切入話題,伺機說明批評的理由

教師可以從幾個角度來說明批評的理由。指出對方錯誤對你的影響:“今天你課堂上的表現給老師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指出對方錯誤給對方造成的影響:

“你今天的行爲會影響你今後的成長。”指出問題是如何發生的:“今天有些同學向我反映,說你影響大家正常地聽課。”說明理由時切記要簡單明瞭,忌羅唆或過分重視細節。

(3)提出明確中肯的批評

句子應以“我”字開頭,以表示批評發自於你個人,而非某些不能公開的來源。如:“我看到了你在課桌下做??這是違反校規的。”“我對你今天的做法很不滿意,我覺得你太忽視??了。”“我感到很痛心,因爲你??”

批評對方時越簡短越好,而且要最先說出,說完後可談談此項錯誤的後果。注意體態語的配合。如眼神接觸太少,學生會對你的批評不以爲然、甚至加以排斥;眼神接觸太厲害、像“瞪視”對方,又會使對方感到受到侵犯,產生對立情緒。

(4)請對方提出解釋

這一步是用來說明對方接受你的批評,方法是積極的詢問。詢問的結果之一是對方接受了你的批評,但此時還可能說出一些你出乎意料的事實來,使你的批評能修正到更準確的程度,也使對方更能接受。詢問的另外一種結果是發現對方確實對你的期望或要求不甚明瞭,這時你必須向對方作補充說明,並確定一個對方能接受的標準。還有一種結果就是對方解釋後,你發現這次批評並不正確,那麼,你就應修正或撤消批評,不可爲了面子而繼續批評下去,造成侵犯學生的行爲。

(5)請對方建議如何加以改進

這一步,主要應鼓勵對方能說出自己的改進意見。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此時的口語策略大致有:鼓勵型——“你有什麼改進的構想?”建議型——“這樣做你覺得怎麼樣?”幫扶型——“老師如果這樣地幫助你改進,對你是否有幫助?”

(6)總結對方承諾的行動

一般做法是:

(1)重複檢討上一步進階中對方自己提出的改進建議,確定它們的可行性。

(2)再次明確彼此應負的義務。

(3)結束話題前,附帶對對方說明,以後教師將會繼續認真觀察對方的改進努力。以使對方更加慎重其事。

(三)表揚學生的口語策略

1.表揚學生的行爲而不是人格

一般的口語策略通常是:“不錯”、“正確”、“答對了”等,這些反應沒有附帶對學生人格的評價。

2.表揚不能太廉價或過度

太廉價或過度的表揚經常會起反作用,它會使學生覺得老師的表揚不是真心的,而只是一種慣用的手段。

3.不要隨便把學生互相比較

要發現每個學生的獨特之處,而不能“人比人、比死人”。什麼事都讓學生互相比較,是一種很拙劣的教育手段。

4.公開與私下表揚雙管齊下

對一些低年級的學生,公開表揚效果較好,而對一些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在身旁低聲的稱讚可能比在全班面前表揚更令他感到愉快。帶有導向性、典型性的學生行爲,教師應有意識地公開加以表揚。

5.表揚要儘量公平、一致

教師的表揚有時會受一些因素的影響:

(1)個人的心情。心情好時,教師樂觀、敏感、行爲主動,而心情不好時,則悲觀、遲鈍、行爲木訥。不管個人心情如何,教師一與學生接觸,就應像演員進人角色,這也是教師起碼的職業道德。

(2)對不同學生的好惡感。對不同的學生在不同時間內,只要任何學生有相同的良好表現,都要給予及時的表揚。

6.隱惡揚善,找好不找壞

當學生們的表現不一致時,教師應從正面引導,以表揚爲導向,讓表現不恰當的學生懂得,只有表現轉好纔會得到教師的關注和讚賞。

7.珍惜學生的這一刻

教師不要計較學生過去或一貫的不良行爲而懷疑學生進步的能力,一個好教師就像一個好獵手,他不但要時時刻刻捕捉學生的缺點,更重要的是要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加以宣揚。

8.表揚與獎勵要結合好

目前,許多學生、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已越來越不滿足於教師的一些“空口”表揚。所以,只要有可能,教師就應該在表揚的同時輔以獎勵。

總之,師生溝通的技巧在於——學會微笑,學會面對;學會傾聽,學會了解;公平對待,愛心感化;把握課堂,師生互動。

第三篇:《溝通的藝術》讀書筆記

1. 一個人不論做錯了什麼事,100次中有99次不會自責,而且不論他的錯誤有多麼嚴重。

2. 約翰·華納梅克曾經承認:“我在30年前就已經明白,批評別人是十分愚蠢的行爲。

3. 心理學家席勒說道:“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讚揚,同樣我們也非常害怕別人的指責。”

4. 批評是危險的,批評對於事情並沒有任何改善的地方。

5. 每一次失敗,都是通向成功的一個腳步,每次發現錯誤之後,就會引導我們走向真理。而每次嘗試,都會遏止某種誘人的錯誤。沒有哪一種教育能比得上逆境。——本傑明·狄斯累利

6. 不要議論別人,別人纔不會議論你——林肯

7. 在與人相處時,一定要切記:與我們交往的不是純粹按道理或邏輯生活的人,而是充滿了感情的、帶有偏見、傲慢和虛榮的人。

8. 瞭解了一切,就會寬恕一切!

principle: don’t criticize, condemn, or complain.

第四篇: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杜威在《藝術即經驗》一書中談到了“一個經驗”(an experience)的概念,並將之界定爲:“我們在所經驗到的物質走完其歷程而達到完滿時,就擁有了一個經驗。”該界定顯示出“一個經驗”至少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歷程”。二是圓滿性,即“達到完滿”。完整性和圓滿性共同構成了“一個經驗”的內涵。

應該說.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大多能尊重幼兒對完整經驗的需要,比如.給幼兒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讓幼兒唱完一首歌,幫助幼兒完整地經歷一次科學探索活動,等等。然而,不少幼兒園在追求幼兒經驗完整性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幼兒所獲經驗的圓滿性。例如,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會不斷地催促幼兒完成其作品;爲了在活動結束時讓幼兒得出答案,教師會縮減探索的時間,給予幼兒過多的直接幫助.等等。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表面上看來,教育活動是完整的,教師引導幼兒獲得了完成某一個教育活動任務的經驗,但這種經驗卻是膚淺的,不具有累積性。在有限的時間內試圖完成一個完整的任務,常常會在關注幼兒經驗完整性的同時,以犧牲幼兒經驗的圓滿性爲代價。

那麼。如何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使幼兒獲得的經驗既完整又圓滿呢?

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過於龐大的“一個經驗”分解爲一個個小的“經驗”。比如。要讓幼兒瞭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讓他們通過幾次活動分別來探索水的顏色、味道、流動,物體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對一首歌曲的學習,可以通過體驗理解歌詞、初步學會演唱、歌曲演唱與表演、音樂遊戲與創造等幾個層層疊加的活動分步驟地逐漸達成。在這種情況下,幼兒每一次都獲得了相對完整的一個小的“經驗”.而每一個小的“經驗”的不斷累積便構成了既完整又圓滿的一個大的“經驗”。這就好比我們成人在讀長篇小說和看電視連續劇時的經驗歷程模式。

二是留白。留白是國畫創作中的一種構圖方法,以收到虛實相映,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動設計時間歇性地預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學安排的時間。有了在活動設計時有意識的留白後,教師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才有可能從急迫的教育任務中脫身,纔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來觀察、分析幼兒:當教師意識到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活動計劃不一致時,才能根據幼兒現場的反應調整教育計劃,切實追隨和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使他們通過活動獲得深人、滿足的體驗。

三是時間。充足的活動時間是幼兒獲得高質量經驗的條件。要讓幼兒的經驗完整和圓滿,教師必須學會放慢腳步,善於等待,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按自己的步調進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動時間,教師纔可以不急於讓幼兒獲得某個既定的結論,幼兒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尋找結論,自己發現和修正錯誤。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幼兒纔會體驗到挫敗與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動、喜悅、失落、難過等各種情緒,幼兒所獲得的經驗纔會是飽滿、充實的,並在與原有經驗的匯聚中成爲推動幼兒成長的重要力量。

第五篇: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記錄了她作爲一名教師、作爲一名家長、作爲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呀。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獨立思考、獨家發現和獨特表達等個性特徵的彰顯。這本書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詞語就是“讀書”二字。“讀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爲一個有專業尊重的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爲學生要讀書,作爲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等等,“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不敢說!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讀書的習慣的。

從《玫瑰與教育》中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爲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竇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都是她教學生活中的隨筆和感想,從書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滿陽光,懷着一顆感恩心爲人處事的竇老師。這本書中,竇桂梅並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羅列出許多原則和規律,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研究教學活動中的“細節”入手,從一些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讀者自己去悟出“規律”。

讀了《玫瑰與教育》後,我想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奮地閱讀成就了她的美麗和深刻。請看她是怎樣看待閱讀的:

“讀書,使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讓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

“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

“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

“外在的形貌基於遺傳,是難於改變的,但人的精神卻可因讀書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

“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一個人,只有在讀書中才能體驗生命的滋味。在讀書中身體自然得到運動,大腦自然得到運轉,心靈自然被酬勞。”

讀書讓我們有專業的知識,思考讓我們有了獨立的思維,實踐是將我們的思考實施於課堂教學之中,這樣的實踐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師獨立特色的教學活動,竇老師強調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個性,教學活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聽課之時,所獲得的那些老師們表揚、鼓勵的技巧,調動情緒的方法。回來以後便照葫蘆畫瓢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現在想起來在課堂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作爲一名語文老師,我常常爲自己語文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或許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 “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啊!人,讀書與不讀書肯定是不同的。身爲教師,讀書與不讀書,就更不一樣了,這可以在你的學生那裏得到驗證。就讓我們在這讀書的季節裏,來開始我們自己的閱讀吧,相信在閱讀中,我們也一定會變得美麗、優雅。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閱書籍,行走於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